用心教育——读《课堂问题与争鸣》有感(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2:4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心教育——读《课堂问题与争鸣》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心教育——读《课堂问题与争鸣》有感》。

第一篇:用心教育——读《课堂问题与争鸣》有感

用心教育

——读《课堂问题与争鸣》有感

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子小学

姓名:朱可

用心教育

——读《课堂问题与争鸣》有感

暑假期间,阅读这本由叶飞编著的作品,感受颇深。作者以看似简易通俗的言语向我们深刻讲述了一个个赋予哲理的故事与案例,而蕴含其中的,则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时常遇到却又时感无措的种种问题。

叶老师在书中强调一个“新”字。他说,中国教育的希望在“新”教师!新教师的成长从“教育发现”开始!教育发现是什么?是与众不同的“新图书”!所谓“新”,“新”在服务于新课堂新教师新教育。而在叶老师“新”教育的理念下,我亦看到了他以深刻笔触描绘出的“心”教育。纵观全书,“心”字无处不在,而在“是唤醒生命还是摧残心灵”“ 如何倾听心灵的声音”“ 关注‘留守学生’我们能做什么”“ 面对父母离异的孩子”等有关章节中,更是深刻体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春蚕红烛般的教育之心。

最近网络上疯狂转载着这样一张图片,孩子默默站在角落,背上一双洁白的翅膀忽闪忽闪的似欲飞翔。身后的父母掂来一把黑色的大剪刀,欲做何事,可想而知。与图片匹配的旁白读来让人不禁心酸——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此话虽意在指责双亲,而教师之责,却也溢于言表。试着回想,是否你也曾挥舞着黑色的剪刀,残忍折断孩子的梦想,却还反过来责备,为何,你不会飞?那么到底,我们是唤醒生命还是摧残了孩子的心灵?这是个值得每个教师都深思的问题。每一个孩子刚入学时都是懵懂的,他们的心灵纯净而美好,思维开阔,天马行空。有时候,课堂上一些异于他人的答案会让我们措手不及,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手中的标准,逐渐变成孩子们口中的整齐划

一、异口同声。天空中的月亮像什么呢?每个孩子眼中都有一轮明亮的新月。像小船、像镰刀、像弯弯的绿豆芽。那么,能不能像圆圆的烧饼?又能不能像晕着红光的太阳公公?我们给孩子的童年里画上一弯浅浅的新月,但我们不能否认孩子眼中为数不多但真切存在的那轮明月。启发、引导、鼓励、学会倾听,甚至以孩子的方式思考、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中去,才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的,用“心”教育。

学校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教育场所,老师在这个伟大场所中所起的作用与责任不言而喻。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而这颗幼小的红心,又是渴望与老师贴近与沟通的。

记得某次批改作业时,发现几本潦草不认真的,郝逸菲的作业也在其中。我把她叫过来,询问为何作业与之前差距如此之大,是不是开学初那股认真劲儿没有了?她只是低头不语。再看她的作业,忽地发觉家长签名有些不对劲。

“作业是妈妈签的名字吗?”,我问。

她紧张地站着,紧咬着嘴唇,不说话。很明显的,这名字是她自己签上的。

“那你做作业时妈妈在家吗?”,我又问。沉默,依旧是沉默。“爸爸在家吗?还是爸爸在外面工作呢?别的小朋友可都是爸爸妈妈一起检查作业呢。”我换了话题,试图让她放松下来。

可是,此话一出,她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掉。

“恩,老师„„爸爸在外面打工,不,不回家„„前两天刮大风,我,我们家的房子倒了„„妈妈也,也得出去干活„„”不知花了多大的勇气,她断断续续讲完这段话,已泣不成声,眼泪刷刷的往下掉。

我的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逸菲,你觉得妈妈干活辛苦吗?” 她点头。

“妈妈那么辛苦地挣钱,你知道她最希望看到什么吗?” 她低头认真想了一下,说,每次我考一百分的或者有进步的时候,妈妈都特别高兴,她应该特别希望我能够再考一百分吧。

“恩,你是个聪明的好孩子,既然我们知道怎样让妈妈开心和快乐,那我们就应该更努力的去做,对不对?”

“对,老师,你说得对„„”她的眼里充满了希望,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懂事却又缺少与家人沟通与被教导的孩子。

“恩,老师敢打赌,妈妈看到你的好成绩时,一定是最高兴的。” “恩,我知道了老师。”她手里紧紧攥着作业本,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一样,迈着坚定的脚步,朝教室走去。

我轻轻抱了抱她,庆幸自己没有妄下定论,没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肆意批评,没有忽略一个孩子渴望与被关注的心。第二天,她的作业有了明显的改观。我一方面为她的改变感到高兴,一边又为班里不知道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而担忧。而面对“留守儿童”与“父母离异的孩子”,我们能做的,除了用心,还是用心。

当前,离婚的社会问题已经影响到学校教育。越来越多无辜的孩子被无情的卷入“离异家庭”这个不幸的漩涡,他们幼小心灵背负着难以承受、更准确地说是不应承受的精神重压。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不完整的家庭,使他们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阻碍,有的甚至形成个性缺陷,这必将影响到他们的前途。而作为一位一天之内除了父母与孩子接触时间最多的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鼓励和指导,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班之前也有一两个这样的孩子,他们平时话语很少,不善与人交流,不论是上课还是搞活动,似乎都有些与众不同。为了让这样的孩子变的自信起来,我们班开办了“悄悄话信箱”,鼓励他们随时倾吐心中的苦闷,以便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我抓住一切与他们交流沟通的机会,多谈心,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所和其他孩子一起阅读、游戏,为他们营造一个平等、和谐、互助、奋进的氛围,使他们开朗、乐观起来,和团队的同伴们一起健康成长。

在我们的努力引导下,在第二学期的时候,这两个一直觉得自己被忽略被伤害的孩子,逐渐开朗、活泼起来。看到这些,自己不仅为他们的进步感到开心,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用“心”教育的信心。

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交流开始的。无论是乖乖女,还是淘气包;无论是每日沉浸在幸福家庭的孩子还是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他们都一样渴望被尊重,被理解。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的捣蛋鬼,更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差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心”对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敞开心扉,平等相待,学会专注倾听学生们的心声,用一颗真诚、友善、宽容的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将心比心,相信感受到老师真情的孩子们,也会奉献出真心,努力、积极、向上。

2012年8月27日

朱可

第二篇:《课堂问题与争鸣》读后感

《课堂问题与争鸣》读后感

我读了叶飞的《课堂问题与争鸣》。这本书从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个真实的课堂问题出发,记录了很多优秀教师的教育案例。我在看,在思。其中第二篇《老师尊下来,师生就平等了吗》,使我从中明白了师生平等与否,根本的问题,不在于蹲不蹲下,而在于有没有平等之“心”。只要你细心留意一下,我们便会在校园里发现许多这样的“不平等”:

我们时常发现有的老师置学生的问候于不顾,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我们是教师,就要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尊重、平等”在现实中真实演绎,让孩子真正感受到那如沐春风般的温暖,蹲不蹲是形式,“心”里的平等才是关键!

我现在所带的班级三一班有一个小男孩,脑子聪明但特别爱动,但是坐姿从不知道什么是规范的的他,思维没有因此停下,观察力很强,有一次课下,对我说,“聂老师,你把手伸开,咱俩比比,你的这个手指怎么回事,怎么没有我的直啊?我说是啊,它就长这样,他摸着我的手指说“疼吗”?我说“不疼,你看我们班这么多同学,长的有一样的脸吗?所以咱俩的手指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是你的手指比老师的漂亮。”他不好意思的笑了,期中考试前的一次课下,找到我说“聂老师,我要是这次 英语考100分,你能给我发张奖状吗?” “太能了”,他说:“说话算话,拉钩。”“好,拉钩。”其实,学生从你这儿只要得到了一种平等,他真的愿意和你交流,你非常容易走进他的内心,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另一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想象力》,它让我明白,老师不应该是万能的,老师不应该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品尝收获的喜悦。但现在社会是一个讲求“快”的时代,似乎人人都在赶时间,生活的快节奏在我们的课堂上也能找到踪迹,“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遍”、“快速地读对话““快速地识记这几个生词”……一堂课中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时间又有限制,不快马加鞭怎么能完成任务呢?于是,我们的孩子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既要读,还要读得入情入境;既要说,还要说得有板有眼。更重要的是还要围绕那些“思想深刻”的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少时候,老师会拿一些连自己都需要绞尽脑汁思考几分钟的问题,来让孩子们在两三分钟内回答。课堂上的三分钟似乎特别珍贵,又特别漫长,不等孩子们举手发言,心急的老师就开始提问,一连三个孩子的回答不着边际,老师开始在心里盘算耽误了多少时间,盘算的结果是——直接给出答案。此时的老师多像一位做事勤快、手脚麻利的母亲,嫌孩子做事慢,费时间,就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尝试和锻炼的机会。

回想起自己也曾因为学生对问题启而不发抱怨过,也曾因为贪图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草草打断学生的思考。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我想,过程的享受重于结果,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在我今后的课堂上我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掌握了捕鱼的方法,还愁捕不到鱼吗?不会怕因为浪费时间而用你的标准答案代替孩子们的思考。

第三篇:《课堂问题与争鸣》读后感

懒教师教出勤学生

——读《课堂问题与争鸣》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课堂问题与争鸣》这本书,书中“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课堂‘提神’妙招”这两个话题让我很有感触,脑子里就浮现出老人的一句俗话:勤娘养懒孩,懒娘养勤孩。

一直觉得美国是个生活节奏快的国度,但在如今的郑州大街走一圈,你就会发现现在社会是一个讲求“快”的时代,似乎人人都在赶时间,“快速通道”、“速食店”、“速递”……生活的快节奏在我们的课堂上也能找到踪迹,“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遍”、“快速地识记这几个生

字”……一堂课中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时间又有限制,不快马加鞭怎么能完成任务呢?于是,我们的孩子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既要读,还要读得入情入境;既要说,还要说得有板有眼。更重要的是还要围绕那些“思想深刻”的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一些讲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达到突出的课堂效果,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拿一些连自己都需要绞尽脑汁思考几分钟的问题,来让孩子们在两三分钟内回答。课堂上的三分钟似乎特别珍贵,又特别漫长,不等孩子们举手发言,心急的老师就开始提问,一连几个孩子的回答不着边际,老师就开始在心里盘算耽误了多少时间,盘算的结果是——直接给出答案。此时的老师多像一位做事勤快、手脚麻利的母亲,嫌孩子做事慢,费时间,就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尝试和锻炼的机会,变成了懒孩子。

回想起九年来的教学生活,自己的确因为学生对问题启而不发抱怨过,也曾因为贪图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草草打断学生的思考,真是羞愧不已。不要怕因为浪费时间而用你的标准答案代替孩子们的思考,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切记“勤娘养活懒孩子”。

读完“课堂提神妙招”这个话题,我想起了我的一些做法,最大的感触是“懒娘养活勤孩子”——懒惰的母亲会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使唤他做着做那,把他当成小佣人,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很多孩子都感到乏味。刚开始,我出于勤奋、敬业、爱生,帮孩子们详尽地分析、讲解、归纳、总结,把知识点一个个帮他们处理。结果我在上面讲得热火朝天,孩子们在底下或小声说话,或相互打闹,或低头沉默,显然都没有动脑思考,复习效果不好,知识记不牢,更别说灵活运用。勤学生培养的是一群懒孩子。

后来我改变复习计划,自己不费太多口舌,变“勤”为“懒”,让学生自己先把基础知识归纳总结,再在课堂上交流,最后练习巩固。结果课堂上学生个个精神抖擞,人人动手、动脑、动口,自己检查,查缺补漏,完善知识网络,知识记得牢,能力得到提高。

此后,我在讲评试卷时也采用这种方法,先让孩子们认真检查、分析自己试卷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再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答题经验。这样一来,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考过的试卷只看一眼分数,就随手塞进桌兜,老师课堂讲评时或心不在焉,或埋头记答案,而是仔细审查,盘算着怎样才能出色地完成“讲解”这项工作,有的孩子甚至还起草了讲解稿。讲评课上,孩子们的劲头提得足足的,个个讲得津津有味,我只在旁边做点评。“懒娘”反而培养出勤孩子。当然,刚开始时,孩子们的表现肯定不尽人意,甚至不如老师“包办”

来得干脆。但是,长此以往,学生自己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又怎么能培养起来呢?

老师们,我们何不尝试当一回“懒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一批得力的“勤学生”呢?

推荐

懒教师教出勤学生

——读《课堂问题与争鸣》有感

教师:张丽

单位:贾峪镇中心小学

时间:2011、9月

第四篇: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四川省会理县城关实验小学 李伟

读了中国当代教育家张思明的《用心做教育》这本书后,我明白了教育的美丽源于用心。在教育中,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用心。在日复一日看似单调与重复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的思维往往会逐渐僵化,我们的教学模式往往总是缺少新意,我们的教学生活也会因此而缺少了一份应该有的灿烂与美丽。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进入到与学生一同发展而共同体味幸福的佳境呢?读了张思明,我才真正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用心”,张老师所用的“心”其实有三“心”。

一、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在教学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只有拥有一份童心,才能在心理上弥补因生理年龄造成的与学生的差距,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真正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性格,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二、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有人将学生比作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顾不周就不会开出令人满意的花朵,如果对他们多一些关爱与细心,就会开出又大又美的花朵来。张老师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为教育事业奉献着一片爱心。当孩子们有了进步时,他及时予以赞扬;当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与孩子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学习好的要爱,学习差的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的要爱,踏实的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也要爱,他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的继续着他们的教与学,这是他获得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我想作为教师还有什比这更幸福的呢?张思明说:“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我想把这句话作为今后自己在工作中的原动力,不断前行。

三、用心做教育,就要树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恒心去坚持:给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做多次的思想工作,给成绩落后的学生耐心辅导,给家庭破碎的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终于,不爱学习的爱上了学习;成绩落后的迎头赶上;愁眉不展的重展笑颜……这一切切都有我们教师所用的“恒心”的痕迹。

教育的美丽源于用心。走在新时代,我们不愿做只会燃烧而泪迹斑斑的有些悲凉意味的蜡烛,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能源滚滚,燃烧不尽,美丽自己同时也能美丽他人的火炬吧!读了《用心做教育》,我明白了只要按张老师的“三颗心”去做教育,我们就能问心无愧地担当起“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第五篇: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用心做教育》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1

初次登上讲台,不知道怎样讲课的他把书念了一遍,二十年后的他成为了一名享有国家津贴的特级教师,并在数学教学上形成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以及以“数学课题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这就是北大附属中学的张思明老师。当我捧起他的《用心做教育》一书,我被张老师深深的爱所感动。

记得有人把教师分为四类:以谋生为目的;以自傲为动力;以教育为己任;以爱为根本。而张老师可以说是第四种,因为他认为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核心。

用心爱教育

张老师说:“用心与用力不一样,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当看到学生不愿意学数学时,他反思数学的教法方式,于是新的学习模式诞生了,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们掌握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本领,提出并解决了一大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在美国看到中国学生都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可是在工作中却出不了最好的成绩时,张老师开始反思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张老师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反思着,琢磨着,同时也享受着教育为他带来的快乐。

我们的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这就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一边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那就会事半功倍。

用心爱学生

张老师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比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和所学知识的联系。”而且张老师的爱不留痕迹。他让一位残疾的学生鼓励一位心情沮丧的战士,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张老师的师德就是体现在这种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上。

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和学生时常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学生多些鼓励,少一些责备。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予以肯定的赞扬;当学生犯错误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学习好的要爱,学习差的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的要爱,踏实的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也要爱,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用心做教育

成功需要付出,人生需要磨练,我们教师时常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以及困惑,只要我们自己拥有一颗上进的心,用“心”去研究解决问题,真正让思考与实践同行,在实践中去品味与学生心灵碰撞的乐趣,新课改更是需要我们去创新,去探究。我们应该向张老师那样,开凿一眼泉,不断学习,自主探索,不断超越自己,为自己和学生找到新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旁敲侧击,从点到面,提倡发散思维,提供多种解法,扩大题型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语文老师更是需要这样,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应该把品德的'教育、学习的方法渗透其中,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我愿意把张思明老师的这句话作为今后自己在工作中的原动力,不断前行。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2

说实话,我是一个不爱看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书籍的人,可为了工作的需要,有时也不得不看看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因此,今年一开学我就在朋友处借来了当代教育家张思明老师所著的《用心做教育》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它不象其它的理论书籍那么枯燥;同时我也被张思明老师的事迹深深地吸引了,因为他没有引经据典的讲大道理,有的只是娓娓道来,通过一件件身边的小事,折射出一个个深刻的哲理。

张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因为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但是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张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张老师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有一颗爱心。他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着,从而使他获得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我想作为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通过阅读它的教育教学的诸多方法,让我深深的感受到:

1、作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必须要过得去。以前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们要想办法去开凿并拥有“一眼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旁敲侧击,从点到面,提倡发散思维,提供多种解法,扩大题型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深入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那就会事半功倍。

2、作为教师,要真正了解和关心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领路人。因此我们要经常与学生进行心与心情感交流,在与学生谈心时,通过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平等对话,多点鼓励、少些责备,以便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们。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予以肯定的赞扬,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犯错误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我们老师是可依赖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的件成效的,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对我们教师来说,体会到的只是“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这样的日复一日的重复,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换来了学生的变化:个儿长高了,年龄长大了,知识增多了,变得懂事了,有礼貌了,能与人友好相处了……我们每位教师也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的。

下载用心教育——读《课堂问题与争鸣》有感(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心教育——读《课堂问题与争鸣》有感(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用心做事》有感

    读《用心做事》有感近来的工作人员都在认真的阅读《用心做事》这本书,我认真阅读了此书,触动颇深,情不自禁的想起班主任曾给我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事实证明了"用心"和"不用......

    读《用心做教研》有感

    读《用心做教研》有感 海林林业局子弟小学王庆莲 我在图书室里借了一本名叫《用心做教研》的书。忙完了期末考试后放寒假了,我终于可以看我想看的书了。我边看边心里欢喜,因为......

    读《用心做校长有感》

    读《用心做校长》有感 曹县梁堤头镇明德小学 张胜 读了《用心做校长》这本书,可谓使我受益匪浅,其中许多优秀校长的做法引起心底的共鸣,从中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经过反思和对照......

    读《用心去工作有感》~

    读《用心去工作》有感 近日有善缘,能阅读《用心去工作》这本好书。说它好,是因为它教导我们很多智慧。 捧着《用心去工作》,的确让人有些爱不释手。粗浅地看,它是一本职业培训的......

    《读用心去工作》有感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 用心去工作》是一本良师益友的书,是一项工作准则量化的道德标准,还有许多成功的经典在里面,非常耐人寻味。 开卷有益。用心去工作,首先要修好一颗心,一颗雄......

    读《用心去工作》有感(★)

    读《用心去工作》有感 读完这本红皮书,心潮澎湃,兴致盎然。关于心灵的书籍总是那么让人心头一热,充满力量。捧起这本书时,我第一时间联想到不久前从友人那里读到的一本叫《把信......

    用心教育,静待花开读《教育新理念》有感

    用心教育,静待花开! ——读《教育新理念》有感 教育是一扇门,走进去吧,是一片蓝天,让智者尽情挥洒! ——题记 手捧袁振国教授编写的《教育新理念》,我如获至宝,废寝忘食读起来,恨不能......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2(共5则)

    滋养心灵提升智慧——读《用心做教育》有感李玉川世纪之交的中国基础教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当首推“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已经有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少精辟深刻、令我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