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

时间:2019-05-12 12:3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

第一篇: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1篇

近几天,单位组织全体人员观看《鉴史问廉》,观后受益颇多。《鉴史问廉》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查看资料了解到,该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

8集纪录片《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观看后,悟出研究我国反腐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鉴史问廉》中每个故事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该片更具现实意义。让我们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清正廉明所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奢侈腐败所致。我们要常警钟长鸣,让廉政之花常开,拒腐败之风与千里之外。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2篇

团省委机关干部集中观看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纪录片《鉴史问廉》,共八集,每集45分钟,依次为《兴衰之思》、《清官之风》、《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

根据省纪委关于继续开展以“清风中原·廉洁双节”为主题2015年廉政集中教育系列活动通知精神要求,为深刻领悟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站在历史、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大视野下,思考廉政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到集集观看,人人谈廉、思廉、崇廉、倡廉、尚廉,努力营造廉洁干事浓厚氛围,1月16日下午和1月19日下午,团省委组织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单位全体干部分两次集中观看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制作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团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李若鹏和班子成员参加了集中观看学习。

《鉴史问廉》,是由河南省电视台团队和中央电视台团队联合、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整个拍摄制作过程历时两年,行程数万公里,足迹踏遍全国14个省区,采访专家近50名,拍摄素材两万多分钟。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

纪录片《鉴史问廉》,共八集,每集45分钟,依次为《兴衰之思》、《清官之风》、《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从2015年1月9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段播出。

该片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廉政文化的作品,它以文化的视角,梳理中华传统廉政资源,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故事化的讲述,全方位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以总览中华五千年文明演进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史的优秀遗产,从先秦到晚清,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均有涉及。

《鉴史问廉》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

在该片中,观众可以看到诸子百家对廉洁理念的阐述,既有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样的名言,也有老子“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样的警句。此外,观众也可以看到历代中国人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如屈原、文天祥等舍生取义彪炳史册,如包拯、海瑞等刚正不阿流芳千古,如张养浩、孙嘉淦等勤政爱民令世人景仰。制作团队表示,“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向观众传达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反腐倡廉、追求公平正义既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从危难中重新崛起、走向复兴的推动力量。”

#from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来自 end#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

追根朔源,“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辨证统一。

近年来,廉政教育已深入人心,人人讲求廉政,事事要求清廉。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文章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出自,此链接!。我观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非常具有可读性。从而深刻地了解了廉政建设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看完后感到就像是听了一堂不设讲台、不见讲师的廉政讲座,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我觉得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它揭示的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

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都为倡导廉政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那么,对于一个学校、一个教师队伍而言,廉洁同样重要。

目前,紧跟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步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同大家一道学习了廉政准则,阅读了一些廉政故事、廉政漫画等书籍,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古至今,廉洁的故事比比皆是。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东汉南阳太守羊续将焦俭送给他的鱼悬于室外来拒绝焦俭的再次相赠;北宋包拯立《诫廉家训》于家中警示后人;周总理穿着朴素,总是将衣服补了又补,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临终前身上只有8元6角......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习这些优良的廉洁作风,自觉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用教书的行动诠释廉洁的含义,用学生的成才续写廉洁的故事。那么,作为一个教师而言,虽然没有腐败的土壤,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要求我们不仅要廉洁从教,更要把廉洁的种子种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确保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廉洁之花能够竞相怒放。

作为一名教师,廉洁从教就是要严格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做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真心对待学生,掌握好手中的权利,坚决杜绝用学生成绩作为筹码,获取非法的利益。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通过言传身教,向同学们渗透廉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向工作岗位,也许会面临很多诱惑,如何让他们能够顶得住糖衣炮弹的轰炸,就需要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

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当一个集体里廉洁的风气盛行时,这个集体势必会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廉洁的风气在校园里盛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作为一名教师,身体力行,弘扬廉洁的正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篇:《鉴史问廉》观后感想

《鉴史问廉》观后感想

《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看后,引人深思,让人清醒。“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治国之道!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其中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用情景再现和专家讲述相结合的手法把中国的兴衰史一览无遗的展现在国人面前。先从秦朝说起,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秦朝的亡国是因为修长城、修驰道、建骊山,老百姓徭役太重,不堪重负。秦始皇还集全国之力,用百姓

血汗修筑“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奢侈浪费的耻辱代表。秦始皇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只传二世。

西晋王朝,从皇帝到大臣人人都在比阔斗富。在当时的西晋王朝,无论是石崇还是与他斗富的富豪,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官员”。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西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拜金的政权之一。西晋文学家鲁褒在《钱神论》中辛辣的讥讽道,“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西晋王朝迅速陷入整体性腐败和社会溃败之中还有另外的因素:政治上,它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用人只看门第,看血统,而不看才能,把做正事干实事的这些人当作俗官,浊流,被社会看不起。经济上,它施行占田制。所谓占田制就是当的官越大,经济利益就越大。所以,这样一个王朝,它不可能长久。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老百姓爱戴的明君,他对能臣廉吏爱戴有加,当一

生清廉节俭的魏徵去世时,唐太宗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慨的讲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去世,我失掉了一面镜子。唐太宗以身作则,提倡节俭,严格要求朝中的贵族和大臣,同时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监察制度来预防贪污,皇帝率先垂范,官吏安守本分,贪腐和滥用职权的现象没有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出现在了中国的大地上,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盛世,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是一个国家安宁的时代,是一个和谐向上的时代,是一个贤臣辈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时代,也是一个让现代的中国人怀念的时代。

唐玄宗在位期间,任命一位不学无术,却精通音乐的李林普做宰相,把朝中大事交给李林普掌管,从此沉溺享乐不理朝政。在李林普的掌控下,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小人得到重用。在腐败的全面侵蚀下,各级官吏贪污受

贿成风,唐帝国逐渐消亡。

北宋初年,国家百废待兴。那么北宋王朝是如何选贤任能再创盛世繁华的呢?北宋的官员都是经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朝廷对于官员的婚丧、宴饮、车马、服饰、有着严格的限制,对违反者严加制裁,终身不得为官,对于贪污受贿的则处于极刑。宋真宗即位后,任用端庄持重、勤政廉洁的李沆做宰相,旋马家声的故事就出在李沆身上。在皇帝和贤臣们的共同努力下,北宋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又一个盛世。但是,这个空前盛世的朝代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呢?宋徽宗,这是一位在书画方面造诣极高的皇帝,他是一位真正有才华的艺术家,尊信道教,当上皇帝后,他开始在开封建一个供自己修道的园林艮岳。奸臣蔡京是他的宰相,朱勔为修艮岳运送奇花异石,赢得了皇帝的欢心,很快从一个平民晋升为节度使。朱勔的快速晋升掀起了一股采办花石的狂潮,各地官员争

先恐后向皇帝进献花石。宋徽宗这种追求享乐,追求奢华、不顾民生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纵观历史,可以说,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任凭腐败现象蔓延。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毒瘤,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根除毒瘤。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有多高,权利有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脱不了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一个王朝的鼎盛与辉煌,转瞬之间就化为历史陈迹。古代廉政建设与惩贪措施曾经有效地刹住了腐败现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一些青史留名的盛世。盛世的出现有赖于胸怀天下的君主励精图治,和官员的清廉干练。奋发有为的

君主和贤明的大臣们胼手胝足,齐心协力,开创了一个个传诵千古的盛世。

但是,当一个王朝走向衰败的时候,官场的贪污腐败总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全面战乱和改朝换代,盛世又被乱世所吞噬。孟子曾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描述这一现象。在历史上,对“人亡政息”的叹息,体现出了古人对此的反思。

面对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现象,解读历史或许有各种答案。但是,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

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鉴史问廉之一·兴衰之思》观后感

“有钱任性”是2016年的络热词,在每一个络词语流行的背后都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象。如,“且行且珍惜”、“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也是醉了”都对应的

有相应的事件背景,而“有钱任性”的流行,则代表着当下部分国人对于财富的狂热渴望与追逐。应运而生的“炫富族”更是“亮瞎”了民的眼睛,灼伤百姓的心。

从“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价格不菲的名表、眼镜、皮带到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深受炫富之痛的当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16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把红十字会逼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受到重创的红会至今元气大伤。不过是一个二十岁贪慕虚荣的女孩半真半假的自说自话,竟然轻而易举就动摇了红会多年的公信力,炫富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其实,古今中外,炫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昨晚在央视9套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其中西晋宰相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比阔的情节让我触目惊心。王恺多

次与石崇比阔,均以失败而告终。为了帮助舅舅,晋武帝特意送给王恺一批极为罕见的奇珍异宝,岂料石崇当场打碎这批珍宝后又拿出更为罕见的宝物让王恺任意挑选。从皇帝到大臣,一个以奢为荣的朝代最终很快走向灭亡,也就是意料之中的结局了。

“富”原本没错,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既是每个人的物质追求,也是中国梦重要的一部分。关键是,富从何来?

不难发现,无论是奢侈腐败的“表哥”们,还是拎名包,穿名牌的官场“LV女神”们,那些热衷于炫富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特点---富的轻而易举,便按捺不住急于炫耀。我们何曾见过比尔盖茨曹德旺李嘉诚马云炫富---空拳创业的实干家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炫富的。一如王蒙所说,“这世上最不善良的往往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

官员们拿着百姓赋予的神圣权力,中饱私囊,相互攀比,急于炫耀的原因

就是自己物欲横流的逐富心理不断增强和防范意识的日益松懈,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贪污腐败行径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当一个社会陷入“炫富”“羡富”的漩涡,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不问金钱出处,人人都陷入对财富的狂热膜拜,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为官者贪赃枉法,为民者见利忘义,这个社会的基石也就岌岌可危了。

炫富之痛,痛的不仅是百姓的心,更是我们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千秋大业!

第三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观《鉴史问廉》有感

8集反腐倡廉纪录片《鉴史问廉》,用个8个言简意赅的题目,分别是: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和千秋之评。通过反思历史,追思廉吏,研思律令,历史一直存在着光明和黑暗的交织,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直饱含着血泪与悲情,也一直充满着豪迈与伟大。不论历史如何演进,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一直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永恒主题。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但是,一个帝国,仅仅15年就倾覆了,真是千古兴亡多少事。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是呀,放眼看看“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永宣之治”、“康雍乾盛世”,但是繁华过去,终将为后人哀。在历朝历代的更替中,告诉世人一个简单的道理。作为一个为政者,应该正也。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当公也。廉则兴,贪则衰。自古定理也。

一、历史是人民的历史,人是国家兴亡的根本。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是主角中的主角。尤其是治理国家,能臣廉吏尤为显得重要。“李沆、寇准、包拯、狄仁杰、董宣、张伯行、海瑞、屈原、文天祥、诸葛亮、王安 石、张家淦、张养浩、顾炎武、梁启超、杨震、羊续、郑板桥、范仲淹、岳飞、孙叔敖、召公……”,一个个鲜活的清官廉吏,仁人志士,用自己毕生的奋斗留下了供后人评说的人生传奇。历史不仅存在于浩瀚的史书之中,也存在于天下芸芸众生的良知和公正的评判之中,他们相信历史一定会记住自己的奋斗、牺牲和气节。是的,历史浓墨重彩的记住了他们的奋斗、牺牲和气节。

悬鱼太守羊续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必作于小,多必作于少”,既然选择入仕,就等于选择了责任和清廉。东汉的羊续面对下属送给他的一条白河鲤鱼,公然的将他挂在了府衙的大门上,第二次他的下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鱼的时候,羊续让来人将上次送的已经风干的鱼干一并带走。自此,羊续用自己的清廉,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匡正了当时的南阳郡的政风。包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清正官员的化身,一个青天文化的标志。包拯曾在端州为官,当他调离时,百姓挣拥相送,当包拯在路途的船上发现有人送的一方端砚时,毫不犹豫的将砚台抛入江水中。自此有了“包公不持一砚归”的人间美谈。“一清二白”的美谈也为后人经久传颂。说的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他出任江苏巡抚的时候立即发布《禁止馈送檄》的檄文,文中写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因 科考舞弊案,张伯行遭噶礼陷害接受审理,当地的百姓罢市抗议,哭声震动了扬州城。扬州百姓知道张伯行清廉不贪,不接受礼物,便用水果蔬菜相送。张伯行依然婉言拒绝,百姓们哭道:“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最后张伯行只收了一棵青菜,两块豆腐(一清二白)。死后,皇帝赐谥”清恪",意思是为官清廉,恪勤职守,很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的一生。

纵观历史朝代,但凡有明君,就有能臣廉吏相扶,政治就清明,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但凡有昏君,就有贪腐恶吏相衬,搞得民不聊生,导致国破家亡。我们党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贪腐不治,亡党亡国,这是历史给我们总结的深刻教训。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身处在国家机关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国家前途为己任,以服务人民为根本,甘于奉献,甘于吃苦,甘于清贫,甘于寂寥,甘于屈辱、甘于平凡。否则,就不要当官。当官是一种责任,不是享受;当官是一种奉献,不是索取;当官是苦差事,不是光宗耀祖。而在现实生活在,很多官员颠倒了黑白,舍本逐末,忘记了本职,丢掉了党性,强调了自己,忽略了百姓。

二、正本清源,清廉文化薪火相传

正义可以迟到,却不会缺席。正心、齐家、修身、平天下是仁人志士追求的境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一直都是公平、公正和正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公问政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政者正也”,说的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要行得正。在浩瀚的中华文明中,人们通过诗作、史书、戏曲、文物等等表现形式,表达心中对公平正义清官的向往。《诗经》中有这样朗朗上口的句子“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在现今河北省内,有一个诗经村,是诗经文化的发祥地。西汉时期学者毛苌和毛亨来到这个村子,一直研究、传授《诗经》,使得秦朝焚书坑儒的文化浩劫之后得以流传下来。自此,该村的人以诗书传家,虽然是以农为主,都是庄稼人,但是只要家里稍微有点条件,都供孩子上学,一直就是这样。他们村的人以继承祖辈悠久的诗书传统为己任,自发地组织起来学诗、写诗,使绵延了两千多年的诗香书香继续传承下去。河南宝丰的马街村,每年都有盛大的说书大会,人们自发的延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剧目《七品芝麻官》、《窦娥冤》都深刻的揭露了黑暗的朝政,用戏曲来表达自己对清明政治,清廉官员的渴望。郑板桥,一个小小的知县,但是他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的“板桥竹风”,展现了文人狷介高格的风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范仲淹的千古绝唱,一个心系国家命运,关心百姓疾苦,呕心沥血推行庆历新政改革,惩治贪腐,精简机构,却落得贬官,当他看到好友送的《洞庭晚秋图》时,一个一生都没有去过岳阳楼的人,却写下了气势恢宏的《岳阳楼记》,范公的勤奋、正直,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也成为中华民族品德的代表。

历史是天下苍生抒写的,每一种文化符号的背后,都有着对现实的警示与告诫,穿越历史的风雨,人民感受了历史深处传递出来的声音,走过时间的长河,文化的力量历久而弥新。一代代清官廉吏,力量和正气文化是根基,传统文化是动力和源泉。正是因为有历史,才有了今天的传承,“毛泽东、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吴金印、吴英、程浩、史来贺、雷锋、时传祥……”这一个个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们都叫共产党员。

三、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国家兴旺的保障

在今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大门口外东侧,矗立着一通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这是内乡县衙的镇馆之宝之一:《三院禁约碑》。碑文中禁约的第一条是:禁止滥用应付;第二条禁约是:禁止前站勒索;第三条禁约是:禁止矿税差使牌外横索;禁约的第四条是:饩廪通义成规。此条中详细的规定了地方驿站招待各级官员的用餐标准:招待京堂科道(一品或 二品)一桌膳银是二钱五分,招待本省两院(一品或二品)一桌膳银是三钱,招待司道(三品或四品)一桌膳银是二钱,招待府、厅(五品或六品)一桌膳银是一钱五分。所有的招待标准刻在石碑上,永以为例,官员按照此规定执行,谁也不能逾越一丝一毫。碑文被人们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秦朝开创了监察制度。汉朝有了察举制度,回避制度;隋朝推行恩科,自此影响后世的科举制度诞生;唐朝的谏官和御史制度;宋代的监察制度更加完备。

每一个朝代为了巩固政权,都在管家管理和人事管理上出台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以保证官员正常履职。邓小平说的更是直接“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无法做坏事,坏的制度无法让好人做好事”。是的,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都创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监察制度,在防治贪腐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社会中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总是如影随形,但是曲折的道路前方,总是有正义与光辉在前方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护佑我们开创中华文明的新辉煌。

第四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观后感

从2015年1月9日至16日中央九套播出由我省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按照县里要求,我全部看完了。这部纪录片播放的非常及时,对我们当前全国的反腐形势、廉政风暴是一次有力的配合。从文化根源上对我们反腐倡廉和民族心理进行一次总结和认知,使人民群众增强对反腐倡廉的民族自信心,还有我们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是一次综合性的文化解剖,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很好的历史课。

《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担当之中.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2015年元月16日

第五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坚 守

——观《鉴史问廉》后心得体会

范聪聪 送表矿区初中 2014年1月

坚守

——观《鉴史问廉》后心得体会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二十多岁的人,多大多数都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

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史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要求自己,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呢?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好教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就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坏材,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将他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因此,应该爱每一个学生。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之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总之,廉政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师德师风,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老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努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最棒的,继续加油吧!Never give up!

下载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1300字3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Xx中学xxx 接到学校短信通知 ,利用周末时间观看学习了《鉴史问廉》,是自己有很多的想法和收获,下面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说说;西晋的富豪官员们为何喜欢斗富?唐朝何......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陕县教师进修学校 程 倩 从2015年1月9日起,中央九套播出由我省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播放的非常及时,对我们当前全国的反腐......

    鉴史问廉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汇总 8集纪录片《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该片深入中国历史,试图从总体上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

    鉴史问廉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按照市住建局的要求,我认真观看了由中央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河南电视台联合录制的《鉴史问廉》8集连续专题片。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5篇

    鉴史问廉个人心得体会【篇一】 《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看后,引人深思,让人清醒。“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治国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5篇)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一):以史为鉴 廉系兴衰——李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近,观看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这种体会更加深刻,历......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五篇材料)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按照市住建局要求,我认真观看了中央九套播出由我省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纵览中华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一) 《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在先秦典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