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原标题: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事关陕西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了“五个扎实”的新要求,并在讲话中多次提到我市工作,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清醒认识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清醒认识和把握前进方向,把总书记的关怀化作奋进动力,把西安的事情办好,不辜负总书记对西安发展的殷切期望。
我们要把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在陕考察重要讲话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今年全国“两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深刻理解讲话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科学掌握讲话蕴含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切实做到学深吃透、学以致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关键要在抓落实见成效上下功夫,以更强的责任意识把“四个全面”的新部署落到实处,以更实的工作举措把“五个扎实”落到实处。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不折不扣地将总书记的希望和“五个扎实”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要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千方百计稳定增长,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努力打造西安开放型经济的“升级版”。要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下决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要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学习和研究历史文化,旗帜鲜明唱响主旋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护好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让人民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要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大力发展教育、就业等社会事业,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巩固全市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局面。
春回大地,孕育着希望和生机。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激活思想,锐意创新,把总书记的关怀化作奋进的动力,努力推动西安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切实当好“三个陕西”建设的排头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连续四年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两个80%”用于改善民生,人民收入持续增长,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截至2014年,我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6.94%,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养老金实现十年连续调整;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新开工量位居全国第三,基本建成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障工作,设立大病保障基金;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启动实施„„人民的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升。
做好民生工作,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常态下,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要突出重点,注意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注和期盼的问题,抓住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守住底线,完善制度,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必须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好底线,让三秦父老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压力。要认真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兜住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条民生底线,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让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对困难群众,要多做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政策,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的网底,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筑就坚实的幸福底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出台一系列旨在保基本、守底线的民生措施。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必须突出教育和就业两个重点,发展好社会事业。充分发挥陕西丰富的教育资源,始终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立德树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重点保持陕西教育大省的特色和地位。千方百计保持就业稳定,特别要把重点人群的就业关心和帮助到位。要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为重点搞好就业创业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技能素质,增强自我创业、自我发展能力。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锻炼,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准扣好。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必须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让老百姓生活更安全。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变,机遇和挑战并存,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秩序,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有事都是从没事中来的”这一警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把工作做在日常,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处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事件,特别要注意防范和化解非法集资带来的不稳定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一方平安。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围绕人们向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住房、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把握习总书记的“民生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直面新形势新阶段下的民生诉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源源不断地汇聚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原标题:用“五个扎实”推进陕西发展
学习贯彻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1)
开栏语
春节前夕,总书记来陕视察工作,看望干部群众,并作重要讲话。这是总书记第一次针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系统性、指导性讲话,既有新思维新论断,又有新论述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陕西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华商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全面解读陕西学习贯彻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扎实”重要要求的举措。
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扎实加强文化建设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总书记来陕视察温暖每个陕西人
“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我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我相信这里的明天会更好!”……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回到家乡陕西视察。
从延安、铜川到西安,从乡村、社区到城墙……总书记所到之处无不洋溢着深厚的故乡情怀,温暖着每一个陕西人的心。在视察沿途,总书记多次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时刻铭记陕北人民的养育之情”,“这么多年来,家乡每一点发展变化都让我感到高兴,家乡每次灾害事故都让我牵肠挂肚”。
总书记在陕西的所说所讲,无不给陕西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
看望乡亲
2月13日,总书记来陕第一站来到当年插队的延川县梁家河村,在这里待了4个小时。
他对乡亲们发表深情感言:“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7年时间里,梁家河父老乡亲给了我无数关爱,使我受益终生。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不会忘记父老乡亲,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关心老区脱贫
2月13日,总书记视察延安新区,现场询问:“哪里是老百姓的安置房,有没有建学校?”
总书记在延安干部学院,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作重要讲话。
他说:“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要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关心老区教育
2月14日,杨家岭七大会址。
总书记动情地说:“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来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在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总书记说:“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国家的资金会向教育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革命老区基础教育倾斜。”
参观革命旧址
2月14日,铜川市照金镇。
在视察了照金纪念馆、薛家寨革命旧址等地后,总书记说:“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
慰问结束前,总书记寄语乡亲们:“生活要喜气洋洋,事业要蒸蒸日上,祝我们照金老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关注科技创新
2月15日,西安光机所。
习近平在这里勉励科技人员:“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过去我们一穷二白,必须靠自力更生;今天我们强大了,还必须靠自力更生。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努力多出创新成果。”
走进社区
2月15日,在西安市雁塔区二零五所社区。
总书记说:“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重视文物保护
2月15日,总书记来到西安博物院。观看西安都城变迁图、汉唐精品文物展。
当晚,他来到西安城墙。在城墙上,习近平就城墙保护工作说:“这是世界级的宝贝,要保护传承好。”他勉励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要一代一代地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临上车前,他说:“西安把城墙保护、建设和管理得这么好,我在这里过了一个很好的新年。”
就文物保护工作,总书记说了这样一席话:“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总书记还说:“建立‘三个自信’,还要加上‘文化自信’,对五千年中华文化要有自信。”
寄语家乡发展
2月15日,总书记听取了陕西发展情况汇报。
对陕西的工作充分肯定后,总书记说,陕西是西北地区重要省份,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
陕西发展得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的福祉,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北地区的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希望陕西抓住机遇,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总书记特别叮嘱,要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关心部队和国防
2月16日,陕西省军区。
总书记说,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抓好落实,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真抓实干,带头廉洁自律,带头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在实现强军目标中发挥模范作用。
2015年全省领导干部首期专题研讨班上,省委书记赵正永说:
把“五个扎实”的要求变成陕西发展的现实
总书记这次来陕视察,距上次2009年来陕视察时隔5年。在总书记离开后,陕西省立即行动起来,贯彻落实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在2015年全省领导干部首期专题研讨班上,省委书记赵正永说:“这次视察无处不体现总书记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低调务实不张扬把陕西的事办好
赵正永说,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要始终做到“三个清醒”。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清醒认识到陕西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坚定方向、坚决沿着中央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
赵正永说,我们要继续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把陕西的事情办好。要全面贯彻“五个扎实”的新要求,确保总书记的要求在陕西落地生根。把总书记“五个扎实”的要求变成陕西发展的现实。推动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在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坚定发展信心,千方百计稳增长,充分放大“陕西本色”的特征;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强力推进,不能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三是推动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集中力量抓一批科技前沿、对国家有贡献的科技项目;四是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实今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十件实事”。
算长远账建设美好生态环境
在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省粮食稳定连增;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使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占主导地位;三是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走出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四是实施精准扶贫,立足拔掉穷根,重点打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攻坚战;五是下决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算大账、长远账,自觉建设“山青、水净、坡绿”的生态环境。
民生注意力多放在社会底层
在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方面,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社会底层、放在特困群体身上;二是突出教育和就业两个重点,着力保持陕西教育大省的特色和地位,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锻炼,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准扣好;三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
在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面,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弘扬延安精神,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持续加强理想信念的“补钙”教育;二是持续扎紧作风建设“紧箍咒”,防止思想和行动“跑冒滴漏”;三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十八大以前反映强烈的、十八大后不收手的、中央八项规定不执行的案件。
省政府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省长娄勤俭说:
“五个扎实”为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2月26日上午,省政府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工作。省长娄勤俭主持会议。
参会的省政府领导结合各自分工畅谈学习体会、谋划落实举措。
娄勤俭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陕西发展的巨大关怀和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特别是“五个扎实”的要求,为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增添了强大动力。
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关键要把“五个扎实”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和城乡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要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推进精准扶贫,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继续抓好30个重大文化项目,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四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就业等服务水平,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使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
五是要严格履行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弘扬延安精神为重点推动作风持续好转,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娄勤俭说,各级各部门要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结合各自职能逐项制定落实方案,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明确任务、责任和时间节点,奋力开创全省各项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
总书记这“五看”,看出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在赴西安出席全运会开幕式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榆林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省党员干部中产生巨大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人对陕北有着特殊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对陕北也有一份深深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榆林此行有“五看”,观大势、督大战、应大考,目标明确,目的鲜明。
第一看,看煤。榆林煤矿转型升级。以前的榆林看天吃饭,人多粮少,生活疾苦,总书记深有感触的说道:“我当年在延川插队的时候,榆林是全陕西最穷的地方。这边人口稠密,但缺吃少喝,都是汤汤水水过日子。后来一经发现了能源,并且有能力开采、发展能源产业,完全不同了。这也就是不到半个世纪的光景,榆林繁荣起来了。”榆林从“农”到“工”大踏步转型,为国家能源发展、产业发展,为工业化进程,立下了功劳,希望榆林能继续迈开步子,完成由“污染”到“绿色”新的转型,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第二看,看地。黄土高原旧貌换新颜。高西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一条小山沟,村里老一辈都有吃不饱的记忆。听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忆苦思甜,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也记忆深刻,他说起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谈起“那时候‘陕北开荒,河南遭殃’的苦日子”。痛则思变。上世纪50年代,高西沟开始摸索“三三制”(田地、林地、草地各占三分之一)。姜良彪给总书记解释说,也是边干边想出的法子:多打粮食得有肥料,肥料靠牛羊,牛羊要吃草。高西沟的探索,解开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道难题。从“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到“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旧貌和新颜对比鲜明。这些年,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总书记赞叹道:“小流域治理关系长远。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高西沟村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是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第三看,看会址。红色革命旧址牵动总书记情怀。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杨家沟革命旧址,“来这里看看,了却一个心愿”。就是这几孔窑洞,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正是在这里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就《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影响历史走向的“曙光就在前面”的号召声正是从这里传向全国。走进“十二月会议”旧址,一侧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革命先辈群像,一侧是会议场景的油画。总书记久久凝思。那份举重若轻的气魄,就在这一孔孔窑洞里决胜千里。习近平总书记讲起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评价,“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在这里就能看出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这样一种风范,过去、现在、未来全部规划好、思虑到。”
第四看,看人。先进模范总书记印象深刻。此行最后一站,去了绥德县城西南张家砭镇的郝家桥村。这里留下老一辈共产党人求真务实、重视调研的佳话。它是中共绥德地委在1943年春经过1个多月调查研究,发现的一个模范村。从“面朝黄土”到“面朝产业”,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年种地靠年景,现在日日是好光景。种葡萄,大背景是国家扶贫给的优惠政策;村民养老,靠的是国家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村民看病,有国家医保政策的普惠支撑。今年郝家桥,再获一份“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总书记肯定的说道:“全中国只有十个,这是很了不起的,实至名归、金字招牌。”亲切嘱咐道:“要建好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同时结合实际甄选行业致富带头人,推动多样性农产品发展,带领更多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总书记看到陕北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高兴地说道:“全中国最穷的地方我都走到了,现在全是旧貌换新颜。把生活过好,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当年在这里创建根据地、最后解放全中国,一直在琢磨的。干好这件事情共产党人才能交上好答卷,否则不合格啊。”在郝家桥和乡亲们告别时,总书记回顾这一行,语重心长:“到这里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很多体会,可以说满载而归。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从井冈山走到陕北,从陕北到西柏坡,再走到北京,一路上赶考。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建党100年,中华民族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要继续把这条路走好。走好路,就要不忘来路。看看过去的沟沟坎坎,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第五看,看学校。教育一直是国家头等大事。在绥德实验中学,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教室、操场,观看同学们书法练习和体育锻炼,同大家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这“五看”用意深远,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不仅看到了榆林过去穷苦的过去,还看到了陕北绿色生态经济的未来;不仅看到了榆林悠久的革命历史,还看到了陕北党建引领的巨大潜力;不仅看到了榆林优秀的非遗文化,还看到了陕北文化传承的新路子。看出了成就,看出了问题,更看出了未来。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对家乡人民的亲切关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全力做好党校各项工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党校力量。
第三篇: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情况汇报
按照通知精神,**管委会高度重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机关支部学习会等多种形式,迅速在园区管委会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多渠道、多角度”学习宣传氛围,现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学习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管委会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5月20日、25日,**先后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上下功夫,真正学出信仰、学出忠诚、学出担当、学出本领、学出成效,推动学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管委会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带头学、深入学,园区还采取干部职工大会、“三会一课”、园区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分层分类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明确专题,组织学习研讨,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干部职工学习全覆盖。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及时更新宣传栏,制作宣传横幅标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人心。积极利用园区网站平台大力宣传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通过qq、微信群方式及时向干部职工推送党报党刊等权威媒体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社评重要文章。
(三)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要求全体干部认真按照县委统一部署要求,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学习与理论研讨相结合,以支部、部室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用习近平讲话精神鼓舞自己,扎实做好招商引资、争取资金、项目谋划、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要结合园区工作实际,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抓好新型材料、军民融合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各项指示要求落实到工作中、落实到发展里、落实到岗位上,为园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二、结合园区实际,推动重点工作落实
(一)认真做好相关规划修订编制工作。严格按照“布局集中、主业突出、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绘制发展蓝图。积极衔接跟进全县国土空间规划,按照政府批复精神,围绕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思路和目标,启动总体规划修编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积极委托编制单位完成凤州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标准化厂房三期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6000平米,将建设标准化钢构厂房15栋,综合服务中心一栋,配套建设路网、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将重点引进轨道交通设备及配件、中药材深加工、综合物流中心等项目。
(二)强化项目谋划申报。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在壮大产业集群、完善项目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和技术改造提升上下功夫。以中小企业孵化区标准化厂房二期项目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县域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项目,以宝鸡市凤县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申报2020年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中小企业孵化区标准化厂房三期项目和植物提取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积极谋划储备“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此外积极谋划专项债储备项目10个,加大专项债券对接争取力度。
(三)狠抓总部经济和招商引资。用好用活市、县支持总部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瞄准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开展“一对一”走访对接,积极引进总部企业落户。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大胆尝试基金合作模式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积极对接洽谈跟进,吸引陕西鼎川织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平方米无纺布生产线建设项目入驻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区。
(四)强力推进四大产业园建设。结合四大产业园建设内容,及时成立工作专班,实行动态跟踪落实。全力做好总投资10.48亿元年产1.5万吨动力电池负极专用铜箔项目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协助企业办理相关证照手续,力争年内一期部分达产;
积极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军民融合航天装备能力提升项目,争取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围绕植提产业园加快项目前期相关手续办理,积极委托第三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实施方案;
围绕装备制造产业园持续跟进总投资23亿元的新能源空中列车西北制造基地项目早日落地建设。
(五)坚决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党风廉政工作建设。**管委会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扎实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落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坚定政治信仰、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强化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
第四篇:“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商洛、安康、西安等地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这些讲话和指示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亲切关怀,凝结对陕西工作的殷切希望,为做好新时代陕西工作绘制了一以贯之的新蓝图、明确了一脉相承的新指南、注入了一抓到底的新动力,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和根本方法遵循。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好、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被“西迁精神”所感动。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总书记的讲话,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这既是对老一辈知识分子为了中华民族和西部发展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新时代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具体要求。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也将不断引领青年学子们做爱国奉献的排头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习近平总书记很关心企业复工复产和正常生活秩序的恢复,他分别来到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疫情发生以来,昔日熙熙攘攘的步行街一度空荡无人,现在又开始热闹起来。习近平走进步行街,了解步行街恢复经营状况。我们相信在习主席的关怀和带领下,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各类商场、市场定能有序复商复市,正常生活秩序定能恢复。
秦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查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加强秦岭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日下午,习近平抵达商洛市柞水县,首先来到位于秦岭山脉东段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步行进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态,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习近平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陕西人民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持之以恒地有效地保护好秦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曾经是极度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发展木耳、中药材、旅游等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习近平步行察看村容村貌,走进村培训中心、智能联栋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种和种植流程,询问木耳价格、销路和村民收入等,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习近平指出,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相信在习主席的带领下,贫困群众定能逐步脱贫致富。
习主席还走进老县镇中心小学,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已于4月20日开学。习近平走进教室,询问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情况。他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习近平接着来到学校食堂,了解学生伙食和复学后疫情防控情况,叮嘱他们加强学校重点场所消毒,为复学复课提供安全的环境。习主席的关怀,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备受感动。
习近平对于陕西省的发展也非常关心,要求陕西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总书记的指示给我们三秦人民以巨大鼓舞,我们都无比喜悦、倍感振奋,期待在习主席的带领和指引下,家乡越来越好。
习近平总书记5年后再次来陕考察,饱含对陕西人民的深情厚爱,体现了党中央对陕西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也为新时期陕西追赶超越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青年教师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的重要意义,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确保学深悟透,用实际行动奋力开创新局面。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鸿鹄之志、汲取信仰之力、胸怀绿色之梦、勇担社会之责,以勇立潮头的志向和气魄,在奋斗中追逐青春理想,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第五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
4月的琼岛,绿染大地,春意盎然。
4月8日至10日,总书记深入海南基层考察工作,亲切看望广大干部群众。他一路上嘘寒问暖,深入调研,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留下了奋发图强的鼓舞和鞭策——从“最大的经济特区”到海南发展的“最大本钱”,从海南“最大机遇”、“最强比较优势”到“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总书记讲话中的一系列的“最”字让我们坚定了科学发展的“海南自信”。
“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总书记讲话中的一个“闯”字,撼动人心,也寄寓着总书记对海南在推进改革开放上有新作为、新突破的殷切期望。
创造美好未来要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抓民生要锲而不舍向前走,转变工作作风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抓发展、抓民生、抓作风,重在抓落实,贵在一个“恒”字。
一个“最”字阐释了海南的发展基础,一个“闯”字指明了海南前进的方向,一个“恒”字指出了海南发展应该具有的精神状态。这三个字,字字切合海南发展的实际,字字回应海南人民的期待,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海南担当中。我们要努力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贯彻好、实践好、落实好,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一个“最”字凝聚科学发展的鞭策
有一种目光,始终关注着琼岛这颗明珠;有一种情怀,始终心系着天涯这方热土。
26年前,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指出:“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第二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从此走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在海南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之际,总书记来到海南考察,他与大家一起重温小平同志的夙愿和嘱托。总书记高瞻远瞩,立足全局,指出了海南诸多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最”字品牌、“最”字优势、“最”字机遇,给海南留下了科学发展的鼓舞和鞭策。
“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总书记指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总书记重申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的鲜明定位,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特区再创辉煌的殷切期待,体现了总书记对海南经济特区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海南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全局中的重大使命,意义深远。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更同改革开放命运与共。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发展状况如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进程中,经济特区的使命远没有完结,而是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重申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重温小平同志的讲话——党中央对海南的关怀和支持,犹如一场真情的接力。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要更加自觉地把自身的发展放到实现“中国梦”的大局去考量、谋划,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增强时代担当。
“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总书记说:“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
总书记的这一阐述,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纵向上看“最大机遇”,建设国际旅游岛是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对海南发展给予的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支持,为加快海南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为海南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横向上看“最强比较优势”,《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投融资、财税、开放、土地等方面给予海南许多特殊政策支持,在全国创造了“政策洼地”效应,形成了海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海南怎么办?总书记要求我们把中央支持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用足用好。只有用足用好政策,才能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才能把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转化为海南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创造海南发展新的辉煌。
“最大本钱”——总书记说:“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
“本钱”是一个地方的发展条件。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发展最具竞争力的条件,总书记将它形象地比喻为“最大本钱”,这完全符合海南实际。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靓丽的名片,也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海南拥有它,就会拥有一切;失去它,就可能失去所有。“本钱”实际上也是一个地区的发展主动权。当今世界,谁拥有排碳权,谁就拥有发展权,海南森林碳汇越多,发展的主动权就越大。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就长远拥有无可替代的“最大本钱”。有了“本钱”,我们还要善用“本钱”,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良好生态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让绿水青山变为海南发展的“绿色银行”、金山银山。“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显示出他心系群众的殷殷情怀,也交予了我们一项沉甸甸的任务,那就是将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推动发展的目的和核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省人民从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总书记用几个“最”字,深刻地阐述了海南的定位、机遇、优势、条件、任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旅游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也让我们充满了发展自信。只要我们埋头苦干、奋起直追,就一定能使海南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
一个“闯”字寄寓先行先试的期待
经济特区猎猎招展的大纛,写着一个鲜亮的大字——“闯”。1992年的春天,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今天,总书记从海南发出了“闯”的号召——在考察中,他要求海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他说:“希望海南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
“闯”,就是突破常规思维,走出传统定势,敢于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
“闯”,要求我们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为群众谋利益,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干。
“闯”,是海南经济特区生生不息的火焰,溶入了海南人民的血液当中。
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来,海南“闯”出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率先”——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推行“先上车后买票”的企业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实行“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率先实行落地签证;率先建立外商成片承包开发的洋浦开发区;博鳌成为我国境内第一个定期定址的国际性会议地址。正是靠“闯”,海南25年中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海南开发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一次跨越。
进入新时期,海南“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就是“闯”的体现。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海南“未富先转”,把“绿色”的理念根植于发展之中,需要的是高度的责任感,是敢为人先的气魄,更是在发展、生态、民生中谋求共赢的智慧。因此,“绿色崛起”一经提出,就在全省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展望未来,为全国释放改革开放最大红利“闯”关,正是海南的国家担当。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配套多项先行先试政策,这既是博鳌发展的“第二乐章”,也是海南为中国改革开放继续闯关的又一标志性事件。总书记希望海南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希望海南积极探索,实施更加开放的投资、贸易、旅游等政策,为全国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新鲜经验。
一个“恒”字激发狠抓落实的劲头
有了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确立了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海南发展重在抓落实。而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
在海南考察中,总书记反复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等词汇,强调抓发展、抓民生、抓作风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体现了“贵在有恒”的工作理念。
在谈到海南发展时,总书记指出:“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在谈到改善民生工作时总书记要求,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在谈到转变作风时总书记强调,转变工作作风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做到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发现问题能有效解决、已解决问题不再反弹。
胜利往往决定于最后的坚持。无论是抓改革、抓开放、抓发展还是抓民生、抓作风,抓落实,都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如果浅尝辄止、一曝十寒,或者时松时紧、时抓时停,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纵观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许多重大项目的落户,许多民生工程的突破,许多棘手难点问题的解决,靠的就是一股拼劲和韧劲,靠的就是一种恒心和决心。
当前我们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尤其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字精神。惟有一刻不懈怠,一刻不停顿,一刻不放松,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推向前进。自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我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八项规定”,迅速开展行动,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20条规定,“立言立行,取信于民”的承诺变成一个个务实举措、一项项具体行动。但是我们仍应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够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取得预期的成果。
总书记讲话中的“最”字、“闯”字、“恒”字,鲜明生动,意蕴丰富,寓意深远,凝结着对海南的深切关怀。只要我们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新作为和新成效,我们就能够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谱写出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