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体育总结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前提,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健康的一代新人。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当今社会人们已把培养一个健康的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使培养出来的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能够健康的工作和生活。而健康的真正内涵具有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重属性,即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生理的、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学校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书记、校长除了在平时加强宣传教育外,十分注意正确引导师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注重体育“创名牌,出特色”的意识,强调素质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工作,强调体育代表队夺冠成绩的轰动效应。因此,在蜀光中学上上下下形成了一个共识,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挥蜀光重视体育的传统和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健康的优秀人才。
二、努力抓好体育传统项目的试点校工作
我校体育工作在普及推广的同时,注意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努力抓好体育传统项目和试点校的工作,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的工作注意四个结合,三个坚持,七个落实。
1、注意搞好四个结合:一个把实现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工作相结合,例如各队都定出增减目标,按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辛勤劳动,加强管理逐步实现。二是体教结合。体教结合,优势可以互补。体委领导的关心,市业余体校的积极性,都在政策、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持。足球、女蓝、田径采取学校、体校联合办班,拓宽了路子。三是中小学相结合。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从儿童抓起,我们与小学挂钩形成的一条龙训练网络。四是厂校结合。为争取厂方及社会支持赞助,我们与厂矿联合,互惠互利。
2、突出三个坚持:一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一盘棋,课余
训
练一贯彻”的指导思想,坚持课余训练。二是贯彻从儿童抓起的原则,坚持与小学挂钩,从年级开始义务训练。三是从目标出发,坚持体尖招生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
3、做好七个落实:一是健全机构,领导落实;二是制定规划,计划落实;三是配好教练,选好苗子,人员落实;四是进行场地器材规划,保证训练场地,器材落实;五是统筹安排,训练时列入作息表和课表,训练时间落实;六是学校筹集资金每年五万元,经费落实;七是加强制度建设,管理落实。
三、制定措施,加强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当今世界上,管理已被当作一种动力和效率的源泉深入开展,把管理放在突出地位,一定会出成绩,出效益。我们的措施是:
1、健全组织机构:设立了体卫主任、体育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训练组长。他们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直接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充实体育教师力量;二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支持他们参观、学习培训等;三是关心体育教师,在发展党员、分房、评职称、评先进等同其他教师一视同仁,这样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我校体育教师发扬了蜀光传统,发挥了在学校体育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组织指挥作用。
3、建立了完善的体育规章制度,使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有章、计划有序。每年学校制定了《体育工作计划》、《新生军训计划》、《体类招生管理办法》、《体育合格标准管理办法》、《体育竞赛制度》、《听课制度》等,每年开学第二周星期二的政治学习时间为“蜀光体育卫生工作会”例会,对全期体卫工作做部署,保证了我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丰硕的成果促进了体育工作的提高
事实胜于雄辩,时间证明,几年来,学生的体质增强了,运动技术水平提高了,陶冶了情操,培养了体育后备人才,为学校争取了荣誉。
1、增强了学生体质。一是我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参加率为100%,合格率为92.15%;二是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率100%;三是几年来学校未发现流行病、传染病,学生身体抵抗能力提高;四是高、初三在每年的升学时体检合格率为100%。
2、提高了学校运动成绩。一是初三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市统考的及格率为100%;二是参加省、市田径、游泳项目比赛,三年获单项冠军106个,团体项目第一名10个,破市记录12人项次;三是参加中学生篮球比赛 获冠军6个;女蓝在全国、全省的调赛、比赛中先后荣获二名、四名、六名,今年全国重点中学女子篮球邀请赛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四是足球获8个市冠军,每年参加省教委的“体协杯”、省体委的业余体校调赛能保持在前四名实属不易。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的有40人左右,达三级运动员标准的150人左右,为体尖学生高考加分奠定基础。
3、培养了体育后备人才,向市高等院校和专业队输送了不少体尖学生。其中成都体院10人左右,川大、重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院校队蜀光中学体尖学生很感兴趣,每年都派人直接与学校联系。根据反馈信息,这些进入高校的学生运动员在各个方面表现不错,是体育骨干,受欢迎和重视。
第二篇:传统体育学习总结
关于《布依族、苗族传统体育》学习总结
王万才
经过学校培训继教工作,了解了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了《布依族、苗族传统体育》,通过学习布依族、苗族传统体育》,懂得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体育的一些知识,现对学习作如下总结:、民族性。民族性它为某一民族或某一些民族所有,而非各个民族的。而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文化气息和内涵,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本民族和地区的象征。如藏族的赛牦牛、纳西族的东巴跳、朝鲜族的顶水罐赛跑、傣族的孔雀拳等都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即使是同一体育项目,也各有其民族特点,如蒙古族式摔跤“搏克”、维吾尔族式摔跤“且里西”等,虽然都是民族式摔跤,但是比赛方式和规则都个不同,表现了迥然不同的风格。
2、地域性。地域性某以低于的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所处的区域环境以及油区域环境所带来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各个民族都在自己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方式,这就是民族传统的地域性。基于个字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下的生产方式因素,造成了各民族间体育的差异。如从事牧业生产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创造了赛马、刁羊、骑射、飞马拾银等马上骑术项目。苗、侗等少数民族,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生产中,牛的作用较大,因此保留了在节日里“斗牛”的风俗。人文地域环境的不同,如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同样会造成民族体育的差异。北方人崇尚勇敢、豪爽奔放,喜欢摔跤、奔跑、搏斗、举重等;南方人性格趋于平和而细腻,喜欢游泳、弈棋等。
3、交融性。不同文化模式与类型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民族体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渗透,民族文化进一步融合,民族产生时所具有的共同地域、血缘关系、文化等等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因此,人们在进行活动的同时,便将各民族许多传统的体育项目相互交融,共同学习,最终达成共识。每一种传统体育项目最初总是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中首先发展起来,而后随各民族间文化交流,逐渐被具有相同自然条件的民族接受和改造,这一项目也因此丰富、成熟起来。如龙舟、马球、秋千、骑术等项目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在民族体育融合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造出一些新的项目。如清代发明了一中称为“冰上蹴鞠之”的冰上足球;把球技与马术结合,发展出马球等等。此外,民族体育的交融性还表现在文化和艺术的相互融合。如黎族的“跳竹竿”,击竿者脆、蹲交替,节奏越大越快,难度越来越大,跳竿者随竿的分合与高低变化灵巧地跳跃其间,展现出各种优美的姿态。
4、多样性。民族体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统计,有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676项,汉族传统体育301项,共计977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龙舟竞渡、扭秧歌、斗牛等等。
5、适应性。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需要。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喜好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锻炼,无论是舞龙、舞狮、赛龙舟、拔河等群体对抗的项目,还是摔跤、赛马等个体项目,或者各种娱乐又系等活动。因此民族体育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一、生态文化圈、经济类型与民族传统的关系。
1、生态结构就是民族生态环境。每个民族都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创造自己的文化。
东北、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北山脉众多,地理位置的复杂性和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改地区少数民族主要以畜牧业、狩猎业、农业未传统经济成分、从而产生了与之紧密相关的体育活动项目,如赛马、马术、骑射、射箭、跳马、条骆驼等等。
西北地域辽阔,由蒙新高原大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共同组成,这里深居内陆,都是与高山、大川、荒漠、边陲等自然和条件联系在一起,地理与生态环境的特点,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马、赛牦牛、刁羊、骑射、马上角力、姑娘追、飞马拾银等展现粗犷、豪放的热情的民族特点。大象拔河、套马、拉棍、拔腰、竞速斗智、压走马等具有农药的地域特征,表现未相对独立性。牛羊皮筏竞渡、游渡黄河、骑木划水、夹木过河、人牛泅渡等水上项目,反应出乡土气息的民族体育情怀。
西南地区地域辽阔,地面崎岖,内部气候差异大,除此之外,有山地、河谷、草原和深林、这给各族民族提供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其中狩猎和农事是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内容,围绕狩猎而展开的体育项目主要有泡、跳、投、攀、射、骑等;反映农事生产的如苗族的跳鼓,这是根据犁田、插秧、割谷、挑担等各种姿势编成的,用以反映丰收后喜悦心情的一中舞蹈。中东南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多属丘陵地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该地区以其独有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杂居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苗族、白族、侗族、布依族的龙舟,瑶族的踩独木划水、游泳,侗族潜水摸鱼等。该地区中部绵延着南岭山脉,为适应这钟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其体育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山地风格,因此,苗族的爬花杆,土家族的攀藤,白族的条山羊、登山、老虎跳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油然而生。
2、我国疆域辽阔,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复杂,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各民族,形成了类型多样、文化各异的经济文化特征,总体上可分为采集狩猎经济型,农耕经济型和畜牧经济型三大类。
狩猎是少数民族战胜大自然、克服恶劣环境、战胜野生动物得以生存的手段,他不仅解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创造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狩猎习俗。流传至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蒙古的骑马、马术、射箭,苗族的射箭、射弩,土家族打飞棒、攀藤,景颇族打弹弓,满族狩猎,纳西族飞石锁,赫哲族爬犁等,都是从物质生产方式过程中传承与演变而来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物质文化的重要基础的经济文化类型,与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不仅直接制约着一个民族物质文化的发展,而且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民族传统体育的构成方式。传承下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民族传统体育与当地经济生产活动相联系并融为一体,是生产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并实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
2009年5月
第三篇:申报体育传统学校总结材料
全力打造体育强校
----松滋八宝中学申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总结材料
一、高度重视、健全制度,为体育强校奠定基础。
学校拟定了“以田径为基础,以排球为龙头,以建设阳光校园、培养阳光学生为主旋律,带动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努力付诸实施。坚持“德育立校,体艺强校”的特色办学,扩容提质,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力求实效。学校不仅健全了体育工作机制,而且设立了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体育教研组。
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素质教育,重视学校的群体工作,除了保证“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时间外,每周还安排了两个下午的课外活动为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以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8%以上,排球、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健美操等各活动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壮观的是一年一度的体育艺术节,参加体育比赛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80%以上,有效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进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保证经费、完善设施,为体育强校创造条件。
在有限的学校财力下,学校注重开源节流,多方筹资继续完善教育设施,特别是加大了体育方面的投资,修建了4个排球场,12副乒乓球台,250米的田径场、羽毛球场。以上场地均已投入使用。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体艺之花争奇斗艳,果硕花红。
三、常抓不懈、创新方法,为体育强校提供保证。
抓好体育教师培训。体育教研组一直牢牢抓住体育课堂教学、教研这个中心,强化职责,注重效果。一是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总结、备好课。二是开展了青年体育教师基本功比武活动,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既 提升了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又增强了趣味性。三是组织体育教师先后到十堰、襄阳、武汉、宜昌、孝感等地听课,让老师们去参观、考察、学习、接受新信息,开拓新思路,充实自己,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训练水平。
抓好参训学生的训练。体育要出成绩,我们坚持着 “勤、思、悟、爱”四字方针。“勤”就是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持之以恒,与学生同甘苦,勉励学生不断进步。“思”就是要经常理清训练思路,了解学生家境、学习、生活等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学生训练计划,做到训前有方案,训中有节律,训后有成效。“悟”就是教师要经常充电,更新教学理念,改进训练方法,借鉴他人经验,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爱”就是教师要多关爱体训生,发现和挖掘培养体育新秀,用爱来感化、勉励学生,让他们从心灵中受到启迪,感受爱的沐浴,因为有爱就有一切。
一、排球队伍的管理
学校排球队的管理是整个排球训练周期中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球队的训练水平。下面我从球队的思想教育、运动训练、文化学习等三方面的管理谈谈我的体会。
(一)思想素质教育管理
思想教育是队伍建设的灵魂。一支成功的球队,应该是品行高尚、精诚团结、刻苦顽强的。球队思想教育时,应该将道德规范建设作为训练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规范的道德标准要求每一名同学,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意识,规范他们的言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改变他们的不良作风。思想素质教育工作管理必须与运动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经常抓,抓反复,老师要善于发现在运动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矛盾,并积极主动的找有关的学生、老师沟通,把问题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用道德规范来衡量、要求,给学生好的榜样。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例如:运动训练中学生饮用水的一次性杯具经常乱丢,训练结束后学生都吃饭去了,我就和庞老师亲自为他们收拾残局,几次下来后,同学们也不好意思了,从此这种乱扔乱丢的现象在以后的训练比赛中再也没出现过。提高队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对训练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对端正队员思想,调动队员积极性,提高队员意志力、培养一支团结、进取、坚强的队伍发挥了很强的能动作 用。
营造健康团结的外部环境,也是我们取得成绩的法宝之一。我们的训练队,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除了我们教练外,校长杨帮国、分管体育工作的向前副校长、班主任,乃至食堂的工作人员都很重视这支队伍的训练,也能自觉支持我们的工作,除了在队员面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表率作用外,还经常陪学生训练、竞赛,给了我们教练、队员很大的鼓舞,成为我们训练、吃苦的精神动力。至今回想起来,我仍感到无比温馨,感动不已!
(二)运动训练管理
1、阶段性训练计划与分课时训练计划相辅相成
阶段性训练计划和训练课时计划的制定要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确定训练的内容以及各项身体素质,技术动作的训练次数及时间的比重,然后根据阶段训练计划具体分解到每一次训练课计划。间断训练计划要求明确目标,分课时训练要任务目标具体,练习到位,不拖延,每节课任务必须认真落实。
2、建立健全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组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稳定的训练秩序,保证运动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在训练筹备会上,当即就成立了以校长任领队,分管校长直接负责,教练员,班主任担纲训练落实,后勤主任主抓后勤保障到位的领导机构,各司其职。
学校根据训练情况,不断完善运动训练的物质条件,为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服务。
1、夯实技能基础训练
注重队员的体能、灵敏性以及排球基本功训练,扎实打好根基。不贪快,不求一日千里;不贪多,一口吃不了一个大胖子,按计划认真落实每一项技能的训练。
(三)文化学习管理
学校排球队大部分是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的,我们老师要摆正训练与文化学习的位置,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训练中,要经常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课余训练,也不能放松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对文化学习态度不好、成绩下降、作业不完成的队员,除了思想教育和增加训练强度外,还严格督促队员优先完成文化科作业,个别成绩退步的队员还可暂停他的训练,待学习进步时再恢复其训练。每次考试结束后,训练队就进行认真而隆重地总结,表扬那些训练刻苦,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的队员。我们把每次的考试成绩作为每月评选优秀学员的重要 条件之一,做到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两不误。如果外出比赛耽误了文化课,就由学校出面,请文化课老师及时补上。教练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家长的联系要经常化,这样不仅可以使球队内部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而且能使老师配合训练、学生安心训练、家长支持训练的效果,从而扫除了训练中一个非常棘手和头疼的问题——外部阻力。
五、承前启后、展望未来,为体育强校理清头绪。
学校成果:狠抓业余代表队训练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学校九十年代曾经获得松滋市田径运动会“六连冠”。近几年来,我校在各级各类体育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2007年荆州市教育局、体育局授予我校“中小学体育年活动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2005年被授牌为“中小学体育综合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授牌为“白云边排球训练基地” “白云边田径训练基地”;
学生成绩:2004、2005年连续两年获湖北省青少年排球比赛女子第二名、男子第四名。数年,我校排球队在松滋、荆州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蝉联冠军,田径队在松滋中小学生运动会中的六连冠,创造了不可磨灭的神话。近年来,我校已成为高中招生的先头部队,每年都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大批体育专业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学校将坚持“德育立校、体艺强校”的特色办学理念,以抓实群体工作为重点,发扬自身特长,加大投入。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全校师生的辛勤耕耘下,随着省传统项目学校的申报、确立,随着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我校体育工作将会迈上一个更新的台阶。
2012-4-2 4
第四篇:传统体育工作总结
体育传统项目工作总结
一、基本条件方面
我校是全国示范高中,目前共有6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多人,教职工300余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18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器材齐全。2010至2011学适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数保持在80%以上。我校是新课程改革体育学科示范学校,因此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认识,并率先进行实践和探索,成为全体体育教师的共同追求。
结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指标》,我校在体育工作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
1、我校能够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把体育工作当作学校三育之一,坚持抓好两课两操两活动。学校一直把上好体育课,落实活动课内容和传统项目训练看成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具体行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的体育工作和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督促指导,定期研究布置全校性的体育工作。体育教研组制订切实可行的运动队训练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
2、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安排各科教学。开齐学科课程,保证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课程开足课时。近几年来,学校的教育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校园呈现出学生精神面貌好,师生组织纪律性强、教学风气正、学习气氛浓、校容整洁、教学秩序井然,各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连续多年在资阳市高考升学中名列前茅,深受社会各界及家长的好评。
3、体育教研组18名体育教师中,这18人都具备独立组织学生和开展教学训练的能力,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
4、学校场地器材均按中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配备,完全能够满足全校学生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课、田径队训练以及达标训练的需要。
5、开展体育教研、认真实践,从体育学科育人功能的多方面去培养学生,在我校有着优良传统。多年来,体育教研组在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兴趣,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每学期重视开展几项具有重大影响的全校性体育教育活动,春秋季节的田径、比赛中将体育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经过这些大小活动的锻炼,巩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了学校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为社会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体育基础扎实,文化课成绩优秀的人才。
3、吃苦耐劳是我校体育教师的优良品质。我校选拔的体育教师专业思想牢固,敬业精神强,教研组采取岗位训练,跟踪培养,重点推进的人才战略方针进行培养,全组教师年如一日,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潜心钻研、探索实践,撰写出多篇优秀论文。
四、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成绩
经过我校体育老师多年扎实有效的工作,2010至2011学校校篮球队参加市级比赛成绩保持在前三名的水平,田径代表队参加资阳市田径比赛保持在前4名的水平,目前仍在训练的篮球队员20多人、田径传统项目队员有50多人。
五、建立良性循环的体育师资队伍,走研究型教师道路是我校体育工作健康发现的方向。
教学训练是要付出千百倍的耐心和巨大努力的一个艰苦跋涉过程,如何使课余传统项目训练适应新形势下的育人发展需要,是我校领导一直认真思考的课题,我校在培养青年体育老师方面是下功夫的,对青年体育教师制定出了健康成长的三步走方针,要求他们经过三步走方针,成长为骨干教师,能自觉开展教研活动,由普通型教师奠定了重要台阶。学校领导从政治上严格要求,教研组重视帮助青年体育教师提高思想觉悟及业务水平,要求青年教师在传统项目训练实践的基础上,带动课堂结构与教学艺术的创新,为我校传统项目训练谱写出更加灿烂的乐章。
2015年11月22日
四川省乐至中学
第五篇:维吾尔族传统体育
维吾尔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达瓦孜”介绍
“达瓦孜”一词,是借用波斯语“达尔巴里”意思是高空走大绳表演,古时称为“走索”、“高原祭”、“踏软索”等,是维吾尔族传统民间杂技表演艺术。据史料记载,“达瓦孜”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域,汉代传入中原,曾在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盛行。在历史上,许多“达瓦孜”世家代代传艺不衰,有的甚至西出国门,沿丝绸之路,曾到印度、红海之滨、埃及等地卖艺。
这种活动形式之所以流传于世,是来自一个传说。古时候,维吾尔人民居住的一个地方,出现一个妖魔,它在空中来去,呼风唤雨,残害百姓,黎民叫苦不迭。这时,有一位英武少年,见义勇为,他在平地竖起一根30米高的木杆,用一根长约60米的绳索从木杆顶端连结地面,然后踩升而上,与妖魔搏斗,终于将其杀死,为百姓除了大害。从此,高空走绳就流传并发展起来,成为维吾尔民族的娱乐形式。“达瓦孜”表演多在喜庆节日期间举行,高空走绳表演起来惊心动魄,兼有体育和杂技的双重特点。它的表演场地独特有趣,首先选择一个空旷的广场,表演之前,先要在运动场上栽上20余米高的木杆,中间隔开距离,再用一根长约60米、手腕粗细的麻绳,一端系在木杆顶,另一端系在埋入地下的木桩上,通过各个木杆的顶端,把大绳绷紧,形成一个由低向高坡度不同的直线。演员表演时更加引人入胜,男女青年“达瓦孜”个个伸手不凡,手持一根3米多长的横杆,用以保持身体平衡。在新疆民族鼓乐的伴奏下,踏着轻快的步伐,直通高杆的顶端。在行进中,还要做各种表演,时而侧身,时而倒退,并可
以表演高空坠入、踩碟走绳等惊险动作。整个表演惊险动人。今天的“达瓦孜”表演通过地面动作到高空走绳和空中吊杠的组合技巧,展现“达瓦孜”的全过程,经过不断实践和发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达瓦孜”表演历来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从1953年起,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表演项目,已历时四届了。到目前已成为“民动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九九一年在南宁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达瓦孜”节目荣获国家首次设立的表演奖。“达瓦孜”在历届民运会上以它独特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精湛的技艺,摘取了表演项目的桂冠。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国内许多次表演中,“达瓦孜”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几经兴衰,以它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特色,精湛的技艺和惊险的表演流传至今。它是新疆维吾尔族勤劳勇敢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