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2:0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

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做到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形成一个内外联系、学用结合的教学整体。为此,我校在2014年3月向阿坝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了四川省2014年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题下的子课题《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于2014年6月16日得到立项。于2014年9月顺利开题。于2016年3月结束,历时两年,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两年来,在县教研室、州教科所各位专家及总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经过课题组老师辛勤的工作,艰苦细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我校学生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阅读兴趣明显浓厚,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显著增强,写作的质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现从以下几方面做具体汇报:

一、课题的确立

1、新课程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 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教学现实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地发展?如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3、学生实际的需要。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阅读的渴望,但由于缺少阅读的对象,缺少阅读的方法,更缺少阅读的氛围,因此,他们所读的读物少之甚少,阅读量小之又小。然而,21世纪需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的新型人才。为此,课内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想方设法刺激学生课外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主要进程

1、构建研究组织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负责人:郑萍(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组织学习,撰写课题研 究方案及课题研究报告)

专家指导:胡素兰(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培训,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实验教师:殷翠梅(负责制定各阶段研究计划、做阶段工作总结,具体实施教学实验。)泽仁亚(负责网络搜集资料,制定阶段调查表并写调查报告,具体实施教学实验。)

白怀英(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记录,具体实施教学实验。)

2、健全课题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科学,课题组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如《课题研究奖励制度》《课题小组学习制度》《课题组沟通汇报制度》《课题组负责人管理制度》、《课题负责人成果汇报、提交制度》等,通过制定各种制度,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管理,规范了课题研究的程序,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严肃性,避免了课题研究的随意性。

3、明确实验方法

一是调查法:调查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在实施阅读策略时的具体操作过程,不断总结完善阅读学习策略。

三是个案法:分析研究学生在实施阅读学习策略中取得的阅读学习成果包括学生阅读学习兴趣,阅读学习习惯及阅读学习能力。四是经验总结法:对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边应用、边总结、边提高,分阶段对整个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反馈提炼,摸索出能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三、把握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7月)我们首先建立了课题研究组织,确定实验教师和实验对象,并对课题实验人员进行分工;组织学习了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材料,收集资料并相互通报信息;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并研究制定研究的方向和途径;组织召开研究对象动员大会,让教师、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5年11月)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课题组教师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统整现行教材,引入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内外沟通,将课外阅读移入课内,以实验教师推荐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篇目为依托,整合课内外资源,开展系列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的读写活动。对活动进行及时反思和小结,提出困惑,讨论对策。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我们向中高年级学生发放了150份二小学生阅读现状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分八个方面:读书兴趣,读什么样的书,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读书的方法、策略、态度,阅读量,课外阅读时间,阅读 收获。从中了解课内外阅读学习现状,掌握课题研究第一手资料,分析归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是召开课题组教师针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的讨论会,分析寻找解决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出路。

三是分析不同年级学生在教材内外阅读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教师实践和先进教育理论及本校已有研究成果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是大力营造良好的外部阅读学习环境,让研究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在阅读实践中充分彰显。

1、营造“晨读”风景线。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是学生诵读课文的最佳时间,我们通过语文教师的指导,给学生布置当天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感悟。然后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议论,评价来筛选获得知识。

2、每周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师生一起共同交流阅读学习的方法或心得体会,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校本教研中,我们特别对语文教师提出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基础知识的掌握,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应试教育还未彻底根除前,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赏析。让他们充分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得到享受。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爱心书廊”,组织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这一做法主要是贯彻教材内外阅读的整合,教材内的阅读,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 针对性的学习。学生教材外的阅读就完全是按自己的喜好,按自己的需求去获取。当然,在阅读的内容上我们还是做了一些正确的引导。

4、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5、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有的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数量来绘画童话树,每片树叶代表自己的阅读内容。有的制作读书卡,图文结合写收获。有的写读书日记。有的在书上写批注,准备参加“读书分享会”。

五是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活动,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介绍教材内外阅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让学生间互相促进。

1、开展了“诵读会”、“读书分享会”,“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验班的学生在比赛中成绩明显优于非实验班的学生。

2、组织学生撰写童话故事,参加各种征文竞赛活动。近两年,实验班级的学生有65篇优秀作文参加各种征文大赛。分别获得不同奖项,其中,我校左明霞等同学在县、州级竞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在全校范围掀起了写作热潮。

六是围绕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科研活动。首先,我们加强了阅读学习策略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探讨交流。一方面,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文章,另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进行相关的学习,并加强自身的阅读,以推动整个课题研究的进程。其次,开展校际教研联谊活动。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在校内认真上好教改实验课、观摩课,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以中高年级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始终本着这样的原则:要求学生大块读,大块悟;坚守三要点:抓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群文阅读的落脚点最终落实到写作方面,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读书比赛,创建图书角,充分利用学校的“爱心书廊”开展读书实践活动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实验老师泽仁亚重点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如:浏览、默读、跳读等,并上了课题研究课《落花生》。上了六年级上册《人与动物》群文阅读优质视频课。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殷翠梅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以提高学生群文阅读兴趣着手,开展了“诵读会”,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诵读比赛,指导学生快乐习作等。白怀英老师重在 引导学生大量群文阅读,举办的“读书分享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还组织成员到德阳庐山路小学、茂县河西小学、威州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等校观摩学习。不断地研究拓展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七是认真分析实验得失,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课题组在做好平时过程工作的同时,还作好每个阶段的总结工作: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在此阶段,我们课题组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还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我校课题研究组的老师在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这方面可谓沤心历血,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更好的探讨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使课外阅读的方式更加明确,课外阅读的评价更加多元。

2、克服“散乱”阅读,无的放失的弊病,建立读写中的“读”与“写”并重的科学理念。实验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对中高年级的群文阅读篇目进行了推荐。课题组的老师通过开展多次的读写活动,总结了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的读写策略。

3、加强书本与生活相联系,让课外阅读融入生活。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阅读中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它是对陈旧陈腐 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屏弃,也是对自然主义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发展。

4、激发兴趣、指导写作、让学生体验成功。

课外阅读的落脚点最终落实到写作方面,经过两年的实验和探索,学生们课外阅读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高效”的转变。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会、读书比赛,创建图书角,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创编儿童文学故事,学生练习写儿童文学故事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两年来,实验班级的学生有65篇优秀作文参加各种征文大赛。分别获得不同奖项,在全校范围掀起了写作热潮。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提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查阅、搜集了大量资料,同时撰写教学随笔,参加县、州各类比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科研型”的新型教师。通过科研研究,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科研能力、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师殷翠梅执教的《桂林山水》在2015年“优课”评选中获得小学语文学科二等奖。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参加实验的老师不断反思,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潜心撰写了18篇论文。其中郑萍撰写的《拓展小学生群文阅读的空间,实现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白怀英撰写的课例《以“惊弓之鸟”为例的课内外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在四川省教科所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白怀英、郑萍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课内外结合的儿童 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在“阿坝州小学群文阅读案例和论文展评活动”中,获二等奖。白怀英老师撰写的《浅谈课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获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梦、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

实验教师各自总结出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最后课题组的老师进一步实验和讨论,总结出如下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

(1)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

群文阅读教学避开了传统阅读教学时间花费多、学生阅读效果不好的弊端,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为实现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高洁幸福的公民”的目标而践行的阅读教学模式。它能把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将阅读养料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人格。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进行探讨。

(A)依据同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不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首先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补充,使得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全方面对学生 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不仅要结合同一单元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这几篇课文对祖国美景进行赞扬,同时还要围绕祖国美景这一主题进行素材开发,补充《黄山记》《壶口瀑布》《石林》这3篇文章,学生对其进行赏析,体会我国河山壮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阔、风景秀丽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保护观念和意识。

(B)依据同一作者,进行素材开发

名家的各篇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阶段语文教材中,学生对作者的了解通常零散而片面,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完整的映像,导致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缺陷。依据同一作者开发素材,将其代表作品进行整合,通过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使名家的精神光辉照耀学生成长之路。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时,补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和《赠汪伦》这几首诗进行群文阅读,对比《春夜洛城闻笛》和《静夜思》都是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异;体会《望庐山瀑布》中作者磅礴大气的语言风格,感受《赠汪伦》中作者抒发亲友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情的异同。

(C)依据同一体裁,进行素材开发

统一体裁的文章之间既具备相同点,又各有千秋,将统一体裁的素材进行开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拓展其阅读量,更重要 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有学者曾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可见美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同体裁”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补充同类型文章《颐和园》《卢沟桥》,使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策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2)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当前,完成一篇约500字课文的教学大致需要两个课时,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而如果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略读完5篇文章仅需一个课时,这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在积累了阅读量、提升了阅读速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A)设计理由,展开自学

这一过程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略读和默读的阅读策略,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读后进行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同时还能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起来。在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孩子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补充《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这两篇文章,并设问: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B)充分运用教材,分析对比单元主题

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概括分析能力,这一环节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对课文的讲解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却较少。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多篇文章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却有某种相通之处,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深思、陈述和倾听。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对同一单元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和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并向学生提问在课外是否读过相同类型的文章,自己读过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

(C)开展阅读,进一步加强主题理解

阅读的策略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群 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笔者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3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迪》《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一,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这一伟大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实验教师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学科成绩在平行班名列前茅。白怀英:四二班 语文平均分89,98,年级平均:85.7 殷翠梅:六二班 语文平均分86,93 年级平均分:82.5 泽仁亚:五二班 语文平均分81.7 年级平均分:77.1

五、努力的方向:

(一)课题组的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研究、反思深度,对成果的提炼还不够。

(二)一节群文阅读课上完后,常出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在选择文章进行群文组合时,没有选好文章,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群文阅读信息量大,我们的孩子因为先天条件不同、背景知识多寡、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孩子在阅读获得过程中的层次差异。对于阅读速度慢、能力差的孩子来说,他在阅读过程中学得比较吃力,获得也比较少。怎样缩短学生能力间的差异,使这部分孩子也能在群 文阅读中有较大的收获,能力得以锻炼,是我们老师今后要追寻的方向。

教材内外整合阅读的研究让学生恰当运用阅读的策略,快速提高阅读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当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整合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坚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六、参考文献:

1、李开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02)

2、李晖 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04)

3、孙巧蕊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28)

定稿于2016年5月23日

执笔:郑萍

第二篇: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郾城区教研室 2017年3月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2015年4月我们申请的科研课题《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得到河南省教研室的批准,两年来,我们在郾城区教研室马永灿老师 的带领下,我们围绕“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计划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单节单篇、多节单篇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了学生的阅读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现将这一研究活动总结如下:

一、思想动员

引领教师积极参与

我们课题组接受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之初,我们便召开了课题组教师会,组织大家学习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知识,观看群文阅读教学示范课。经过学习与研讨,我们确定了群文阅读课题“群文阅读的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并拟定了研究计划,制订该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精选文本

为实证研究提供素材

为使这一活动便能全面开展,我们组织教师在业余时间精选了大量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本加以归类整理,为“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提供了素材。

三、理论学习

了解“群文阅读”内涵及研究现状

为了能使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了多次学习,了解了“群文阅读”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1.内涵: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展示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共识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过程。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建构。本研究所指的群文

阅读,是一种狭义的阅读。她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本书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在语文教育领域,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她是一种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本研究所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所以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群文阅读既是对教学内容观念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

2.研究现状:“群文阅读”相关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次:(1)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2)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3)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4)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5)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四、外出学习

促进交流与提升

2015年9月19日至21日,我校娄振兴振兴与田小改两位老师有幸在山东潍坊参加全国阅读模式研讨会,听取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分会主题阅读课题首席专家陆恕等五位专家名师的报告,并赴潍坊北海、寿光两所名校进行参观学习,对群文阅读也有了点滴的了解和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2016年4月,“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安排了三天的学习时间,我校田小改与申文英两位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聆听群文展示课;群文参赛课;听专家报告,参观特色学校。这次到重庆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了“群文阅读”的特征,明白了群文阅读的意义:首先是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其次,群文阅读是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

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群文阅读”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2016年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又参加了在三门峡举办的“河南省中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研讨暨相关课题推进会”,这次会议,丁亚红老师及省内各地市的教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一场场专题报告,一堂堂观摩课,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阅读的秘密花园。这次学习,让我们近距离走近了群文阅读。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的方向引导下,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活动现场,来自全省的知名青年教师为大家带来一堂堂与众不同的阅读课。一堂课就讲了五六篇文章,与传统课堂中一篇文章讲几节课截然不同。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围绕教师的问题细细地、静静地品读。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从事件细节处感知并梳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对“难忘”有自己的理解,学习有意识的观察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流畅的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倾听他们的意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这堂课并不热闹,与我们传统的参赛课大不一样,但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

观摩课中,老师们从群文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课堂。,其中来自河南三门峡外国语中学的的老师让我印象较深,也许都是河南的老师,让我们在听讲过程

五、深入实践

探讨课堂教学策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

最真实的体验,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了研究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我校语文组组织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展示课活动,先后有五位教师登台表演。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有力的推进了课题研究工作,其中孔爱月老师的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孔老师以乡愁为议题,组织了一次别开胜面的群文阅读教学,虽然孔老师没有较多的接触过群文阅读教学,仅仅是听了我们两位老师的群文阅读课,但她已经感知到了群文阅读的灵魂。孔老师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为讲好这节课,她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先是精心筛选了一组《乡愁》的诗歌,除余光中的《乡愁》以外,还选了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当我死时》、《五陵少年》,席慕蓉的《乡愁》《出塞曲》,舒兰的《乡色酒》,这好像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场乡愁盛宴;接着设计了教学案,把每一项教学设计落到实处,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学案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让学生能够完成写诗的任务,她自己还写了一首下水诗,用来引领学生。正因为如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一个精彩的课堂。

这是一个大容量、高效率、快节奏的的课堂。

首先教师用感人的导语寻乡愁,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乡愁古诗,既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又让学生做了乡愁诗的积累。

接着学乡愁,老师动情的背诵,以情动情,以声传情,把学生引领到诗歌的意境中,学生在自我的展示、老师的引领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美、结构美、主题美。“乡愁”一词比较抽象,既看不见又摸着,那么诗人是怎样写出来的,他把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寄托在哪些景物上呢?让学生找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孔老师没有过多的言语,而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作者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诗歌的理解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所以孔老师在朗读指导上也费了一番心思: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读诗的感情基调、重音、语速。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和感悟。只有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有所感,才能“言为心声”而发,也才能最终打动人心。

第三,赏乡愁,用席慕容的《乡愁》做一个比较阅读,让学生找出与余光中乡愁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比较提高了鉴赏诗歌的能力。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诗歌又是最富情感的语言。孔老师在教学中一直注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体验。赏乡愁的第二个环节是同题阅

读,引导学生学习余光中的另外三首写乡愁的诗《当我死时》《乡愁四韵》《五陵少年》,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余光中不同的乡愁载体,认识余光中的家国情怀。整个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阅读过程是师生共同感悟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孔老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诉真情,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孔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

第四,写乡愁。一切阅读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学生是不是从阅读中学到东西了,就看学生有没有反馈知识的能力,有没有写作同类作品的能力。孔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她把让学生学习写诗当作一个教学环节,用自己的下水作品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去感动学生,她成功了,不仅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也成功的引导学生写出了自己的诗歌,尽管不很完美。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孔老师让学生自己写诗很有创新意识,和新时代的生活生动有趣的联系起来。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被感性的文本升华时,抓住学生感情的火花及时点火,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诗情自然喷薄而出了。也许在孔老师的课堂里,正孕育着未来的诗人呐。

第五,学有所得。让学生说本节课的感受,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这是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铺路,只要有了学习的正确方法,有了阅读的正确方法,学生就能有一个更为宽广的成才之路。

孔老师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她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还在于她深厚的文字功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她口吐莲花,字字珠玑,不仅打动了学生,也打动了所有听课的老师。语文教师的功夫就在于文字功夫,就在于语言功夫,一个能说会写的语文老师没有人说她是不称职的。

孔老师整节课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理念,把课内阅读

与课外阅读链接起来,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总之,孔老师的这节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重要之点,一切以学生为主,没有雕饰之意,一切顺乎自然,清新流畅。实现了师生的共同精彩。我们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老师课堂上的精彩表演,课下的透彻点评,让我们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几节展示课都上得很不错,都极大地扩大了课堂教学的阅读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有程序、有步骤地引领阅读,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六、研究成果

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群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形成的是阅读教学的策略,体现出的是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行为策略变化在教师,效果显现在学生。

(一)学习群文阅读的理论知识,用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丰富和创造,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先后完成四个阶段的阶段成果:第一阶段成果:《课题论证报告》、《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中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现状》:第二阶段成果:《“群文阅读”理论架构探索》、《“群文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第三阶段成果:《利用“群文阅读”培养中小学生阅读力的实验研究报告》:第四阶段:总结反思,完成结题报告。

(二)探索出了群文阅读基本的组文形式 1.议题——阅读成群的依据

议题是可议论的话题,既然可以议论,一方面它有议论的空间,一方面它必须焦点集中,议题是一组选文的组织线索,而且这种线索是这组选文中每篇选文的关键之处。换句话说,议题贯穿选文始终,同时又是每篇选文的重要内容。一组选文,如果没有以议题来贯穿,是难以成群的。

在设计议题时,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可议性

可议性就是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具体到群文阅读课堂上,就是群文的议题要能为学生和教师深入探讨多文本提供积极参与的空间。

(2)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实际上是指议题的多元理解的可能性,是指议题不仅具有选文内的理解可能性,而且可能具有超越选文的理解可能性。

(3)比较性

所谓比较性,就是对同一议题的多文本进行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增长知识,发现特征及规律。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的异同的思维过程。比较阅读时可以进行形式的比较、内容的比较、相同点的比较、不同点的比较等。因此,在设计议题时,应考虑议题是否具有比较性。

(4)迁移性

所谓迁移性,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将从重点学习的文章中获得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要学习的一组文章之中。在群文阅读的教学尝试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议题。

2.多向——群文阅读的核心(1)体裁不一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群文阅读”以不同体裁为议题确定主题选文组合时,自由度大,可以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诸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还包括实用性文本,说明书、广告、手工制作图示等。

(2)时代有别

将不同时代但内容大致相同的文章组合起来,把群文纵向联合起来阅读。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我们把时代不同的文章围绕一个议题组合起来进行阅读,孩子们在纵向阅读比较中也有了新的发现

(3)国籍相异

在组文成群时,我们还可以考虑将不同国籍的名家名篇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中外不同风格的文章中收获到不同的体验。

(三)举办多项群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各班以读书心得、读书小报、美文诵读等方式展示了活动成果。

2015年,2016年我校举行了两次全校性的大型诵读活动展示。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的进程。

(四)促进了阅读习惯养成。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长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群文阅读教学就能通过开发的“教学资源包”以“块”的形式向学生延伸集成式的知识和能力系统的形成训练,以达成学生良好的模块思维和阅读习惯。首先,是在教师的示范下逐步学会搜集整理群文阅读教学资源,形成平时阅读的整体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自主选择关联的材料,进行自主阅读、自主阅读体验,形成阅读实践行为。其次,是通过课堂群文阅读的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延伸阅读的空间,把语文阅读真正由课内移向课外,把课外阅读读到位、读扎实。

七、总结反思

1.结论:群文阅读教学行为与策略研究要达成了师生围绕主题,进行的大量、有针对性的阅读行为。学生在以议题为圆心、以阅读材料为半径而形成的圆上进行阅读训练,阅读内容以“文件包”的形式通过阅读储存到学生的脑海中,实现了阅读中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阅读能力的提升、主题品味的立体,达成议题研究、理解议题、创造主题的目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建构了群文阅读的教学范式、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开设了大量的教学观摩课、课题研究课、课题赛课,举办了全区范围的师生同台主题朗诵竞赛、组织了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论文、主题材料包创作征集,课题组负责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与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收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2.思考: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还有如下工作有待加强:一是《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理论支撑仍不到位,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时不能够高屋建瓴地看问题,仍出现问题的低起点处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教学行为的缺陷。二是案例分析与研究做得还不足,要进一步提高案例研究的水平,要多做录像课的微格分析,来剖析和研究问题,提高案例分析与教育随笔的质量,使其更具有典型性与指导性。三是对于课题成员的研究和实践指导还显得力度不足,对于有些问题研究中措施有不到位的现象,形成操作层面的研究停留于较浅的层次上。五是群文阅读教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

文学视野和知识层面。但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却出现了相对的缺失,以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也使部分学生的阅读大多停留在“语言赏析”和“阅读感悟”的层面上,缺乏必要的深度,以致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前的评价形式。

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对我校教师来说,还只是一种尝试。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一定会突破旧有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经典内容、吸收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思想、有更多的发现与创造。

第三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生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功能各异,互为补充,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群文阅读”将是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她最早是来自日本的“群书阅读”,被港台地区的教育先驱引进后,称为“多文本阅读”。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在大陆地区,江浙一带的多篇课文教学以及班级读书会中的多本书阅读从形式上比较接近“群文阅读”。2012年11月底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群文阅读”首倡者王林及众多专家学者、包括代表性的一线教师蒋军晶等汇聚一堂,在我国大陆地区共同正式地树起了“群文阅读”的大旗。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群文阅读:赵镜中教授这样描述群文阅读,即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的阅读教学。

小学群文阅读:小学群文阅读更侧重于以儿童的视野选择优秀儿童作品,以一定的议题将数篇或一本书或几本书组织起来形成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一堂课里或一定时间内读一组文章,发展阅读能力。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本课题将研究重点确定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背景下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探索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及教学策略、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读本开发策略,探索儿童多种阅读方法。

三、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的:

通过教师研究、实施小学生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群文阅读与写作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师生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师生的人文素养。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和策略研究。

2、小学生群文阅读中读写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研究。

3、小学生群文阅读校本读本的开发研究。

(三)研究价值:

1、改善学生阅读生活状态,满足儿童生态阅读需求。

现行教材中的很多“主题”,体现着成人世界的一种判断,一种价值观,或多或少有一种强加于儿童的味道。我们研究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是以儿童的心理成长,精神发育与语言发展作为一个逻辑起点来设计群文阅读材料。这 2 些材料中的选文是儿童的视角,充满童心、童真、童趣,是儿童发现的眼光,是儿童自我的认知,是儿童精神的成长。

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的首要任务是吸引儿童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并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群文阅读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奉行发现至上,关注儿童的阅读体验与感悟,速读、体验与思辨,成为群文阅读实践课堂教学的核心关键词。在此过程中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式,比如:对比阅读、比较阅读、批判阅读等。

4、促进语文阅读教学变革。

群文阅读的教学下,学生阅读文本的数量发生了质的变化;而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决不仅仅止于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应该一个推陈出新的划时代语文教学。

三、课题实施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人才需要的阅读素养为追求,以实现课程标准阅读目标为指引,统整现行教材,引入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内外沟通,将课外阅读移入课内,以自编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读本为依托,整合课内外资源,开展系列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的读写活动。

(二)研究方法:

文献查阅法、调查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

(三)研究创新点:

1、改变传统教学观,由教课文转向教语文。改变关注单篇文本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解析过度,微言大义的传统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更关注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策略、方法,教师让学生读,重在加强阅读指导。

2、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丰富阅读形态。

坚守两原则:大块读,大块悟;坚守三要点:抓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

3、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主体。

整堂课培养学生更多阅读方式,比如:略读、浏览、跳读等,必须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讨论、交流、将是儿童群文阅读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碰撞。

四、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储备知识,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群文阅读是一个最大限度开放、最宽广度生成的阅读课堂,它需要教师有广阔的阅读视野,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开放的阅读胸襟,有灵活的教育机智。“认识你自己”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推动群文阅读的现实问题,教师如何自我定位是群文阅读成败的关键节点之一。这是必然是推动全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剂活水。

2、组建专家主题研究团队,引领教师快速成才。

开展了主题研究的教研活动,引进大量专家对老师们的课堂进行深入有效的指导,为教师搭建了“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组的专业发展平台。

(1)请进来,送出去。邀请儿童文学相关的作家和语文教育专家作专题讲座,深入课堂指导;派主研教师及骨干教师外出接受培训。

4(2)项目驱动。以研究内容为目标,形成“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子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责任、研究计划,分段突破,整体推进。

主研人员分工培训参研教师,提供示范课和研讨课,促进主研人员主动学习。

3、进行联校教研,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为了确实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实现教师智慧共享,我们明确了以合作为基础、教研为主线、具体活动为载体、提高师生素质为核心的教研思路,构建了联校教研联合体。

4、开展小学生群文阅读研讨课活动。

“小学生群文阅读”的组文建群形式一般是“一篇带多篇多本”或“一本带多篇多本”,“小学生群文阅读”素材的主要来源为一切优质的儿童文学阅读素材,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指导,整组多元阅读资源,包括传统经典、优秀报刊杂志及好书。

5、构建小学生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评价体系。

6、开展小学生群文阅读活动,构建小学生群文阅读大课堂。

(1)开设文学阅读课。在校本课程里每班每周专门开设一节儿童文学阅读课,纳入课程计划,排入课表。

(2)开展文学社团活动。成立文学社团,聘请语文教育专家及儿童文学作家为师生授课、作讲座,培养文学骨干,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兴趣活动。开展分年段的不同阅读活动,比如:进行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的比赛活动。

(4)定期举办群文阅读活动月,每学期一次,每次一个主题,逐步形成传统特色。(5)拓展延伸让群文阅读走进学生生活。

(6)创办学校系列刊物,为师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

五、研究时间

准备时间:2012年9月—2012年12月

论证课题 研究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 12月

实施课题 总结阶段:2014年 2月—2014年5月

结题鉴定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生群文阅读校本化读本

3.小学生群文阅读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反思等)

4、小学生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5.小学生群文阅读读写活动案例集 6.小学生群文阅读教育叙事及论文集 7.师生儿童文学作品集

七、组织管理

(一)研究网络

学校的行政领导为指挥系统,做好计划决策、组织指挥、调节控制工作。教导处、教科室为管理系统,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控制、检查反馈、总结推广等工作。全体参研人员为研究系统,做好阶段计划、实验探索、阶段报告、成果提炼等工作。

(二)研究人员

第四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几年在我国逐渐新兴起的阅读教学模式,与以往的教学及阅读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突破性。主要方式就是语文教师和学生选择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话题的文章,然后围绕着这些话题进行阅读及讨论,进而总结出所学知识,最终达成共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以往的单一阅读模式,它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及写作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逻辑思考阅读概括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1群文阅读的意义

既然选择了群文阅读,那么,首先应该清楚到底什么是群文阅读。在这里需要引入关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概念,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或是课堂上,让学生阅读一些性质相对相关的文章,这样可以节省学生大部分的时间。

以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是十二本,平均每一本都有三十篇课文,一共就是三百六十篇,如果每一篇课文最少500字的话,那么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阅读的字数就有十五万,这里并不算课外读物。这样的数字对于小学生来说任务量十分巨大。小学教师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采用了群文阅读方式,教师会把一些写作手法相似或是内容相似的课文进行归纳整理,之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降低了学生任务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

2群文阅读的策略

(1)教师进行巧妙组文。教师在组文上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孩子能否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而且在阅读之后是不是有想要与别人交流的欲望。如果孩子在阅读后想与别人交流,阅读前有想要阅读的想法,那么教师的组文就是成功的,反之则为失败。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如若遇到不清楚的问题,不应像以往一样对于不会的地方立刻提问,应该要求孩子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或是指导学生主动请教他人或是主动查资料。长期良性发展,孩子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就会有阶梯型的提高。

(3)组文的文本多样性。文章的体裁有很多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该淘汰掉以往对于单一性文章的选择,尽量让学生阅读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文章。教师在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外可以对一些描写文章内容的诗歌或者是绕口令进行普及,让文章更加的多样,让学生语言的认知上能得到发散和升华,同时也表述了文章的特点,以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的状况。

(4)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教师传输知识的载体,但是新课标明确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发挥主导作用,适当地问一些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之后进行小组的合作式研究。同时教师应该在阅读中设计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用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能尽快且高效的提炼出文章中的信息,掌握阅读的多样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且合理的对孩子进行评价,在提升孩子对学习的信心的同时激发出对学习的热情。

3群文阅读的方式方法

3.1文章的提取

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文章的提取是十分重要的,这个教学方式的首要条件就是老师要选好文章,教师在选取文章的过程中要分外注意。虽然在群文阅读中给了教师在组合材料、选择材料和呈现材料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如何才能把一组文章恰当的组合出来就成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一般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思想状况、能力情况和新课标的标准预先设置好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以文章的内容、体裁、作者人文和语言形式以及表达方式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科学的搭配,注重整体效果和文章层次性。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群文阅读,在语文素养的积累上更轻松。只是在文章组合数量上不要选择太多,五篇左右是可以足够孩子消化的,也能满足教师在教学中的要求。

3.2主题的开发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一般每个单元都只有一个主题,那么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时,可以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开发,以书本中的主题为基础,进行补充或扩展,让学生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对该单元的主体进行认识。

3.3文章的呈现

群文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以往传统阅读模式中文章形式和主题都略为单一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如何举一反三,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一次性阅读的文章相对较多,所以在文章组合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应该是有一定层次感的。单纯无序的文章组合与以往单一的阅读方式并无不同,还会给予学生无形的压力,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排斥,这就起了反效果。教师在文章排序时最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容易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也容易教授。

3.4方法的指导

中国有一句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教学时应该学会教会孩子学习方法,让孩子学会学习方法要比直接交给孩子答案要重要得多。我国目前的教育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学生记住了,但是课下面临类似的问题就又不会了,这就是孩子只记住了问题的答案,并没有真正学会解题的方法。所以在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在阅读时对信息的综合、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孩子在面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时不至于毫无思路。

4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实施群文阅读式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孩子多读书,而是要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学到方法,进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在语文的学习上产生兴趣,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18).[2] 林芳.试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07).[3] 徐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12).

第五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实施策略

作为一个小学校长和资深的语文教师,我一直想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学校进行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的研究,下面是我总结的想法和做法。

一、立足课内,抓好课堂主阵地

这些年来,教育界各种改革轮番兴起。但我始终相信,抓好课堂基础教学才是教育的根本。学生只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1.研读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本是学生前进的方位图。虽然一册教材只有30篇左右的课文,但每篇都是编者深思熟虑的选择。教师只有明白编者的意图和单元前后的联系,才能真正把课文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2.以一带多,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兴趣

课文只是范例,不足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学完老舍的《猫》,我们给学生推荐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美国作家海明威的《雨中的猫》;学完了老舍的《草原》,我们推荐沈苇的《巴音郭楞变奏》、席慕蓉的《夏日草原》和李若冰的《山湖草原》。在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的阅读中,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二、放眼课外,拓宽阅读大舞台

如果说课内阅读是华美的国宴,那么课外阅读就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特色美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有人曾经统计,一个人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占总知识的70%。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也不难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1.立足选文,拓展整本书及相关文章的阅读

小学生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需要教师带领他们学会有层次地阅读。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学完《祖父的园子》,推荐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学完老舍的《草原》,推荐阅读他的散文《内蒙风光》;学完鲁迅的《少年闰土》,推荐阅读《故乡》;读完安徒生的《丑小鸭》,推荐阅读林清玄的《你心里的天鹅都去哪儿了》……这种延展性的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也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和比较。

2.播放音像,吸引学生投身阅读

教育研究表明,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记得以前,我和儿子一起听广播――《阅读与欣赏》《午间半小时》《子夜星河》等。这些好的语言类节目能够慰藉心灵,提高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在我们学校,各年级教师会集中准备内容,利用午间时间分班进行播放。低年级孩子们听经典童话故事,中年级孩子被有趣的科学故事所吸引,高年级孩子则在优美的诗歌朗诵、美文欣赏中学习语言。课堂上的课文朗读、情景朗读,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内容。学校每学期还会举行朗读比赛。

3.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这种作品有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接触经典作品多的孩子,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强。所以,我们精心挑选古诗词、现代诗、优美词句等,让学生每天一段进行积累背诵。每天下午,学校安排5~10分钟的诵读时间,让学生诵读《声律启蒙》《朱子家训》《论语》《孟子》《史记》《汉书》等经典。

三、内外结合,提升阅读新空间

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要让学生读书读得有效果,根据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方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量小,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需要老师领着读;第二学段的学生认字量增大,可要想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就需要老师在阅读中适当提问点拨;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速度快,通过交流可以加深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在第一学段的阅读课上,教师会根据课文情节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改编情节或结局。说完让孩子们自己写,也可以让家长帮着写,还可以画成画。第二学段的学生可以根据作品中的描述,把人物形象画成卡通画,把故事情节变成美丽生动的自制绘本,完成一张张各具特色的读书记录卡。第三学段的孩子可以谈自己对人物的见解,并进行展示。“走近曹文轩”“沈石溪的动物世界”“奇妙的科技之旅”“听杨红樱阿姨讲故事”“跟着金波爷爷学写诗”等主题的手抄报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才华。

我们的阅读指导课分为六大类――新书推荐课、好书导读课、名家引领课、读书交流课、人物赏析课和朗读指导课,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需要安排。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语文组教师结合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带领学生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交流鲁迅少年生活的一些经历,对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朗诵《有的人》……学生也自己收集各种资料,展开交流,对鲁迅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学校还调整了时间安排,每天下午40分钟的两节大课和课外活动改为四节30分钟的小课,前两节课程内容不变,第三节是全校统一的阅读课。2015年上学期开始,学校尝试采用“10+20”阅读法,即前10分钟教师把问题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听完之后回答问题,剩余的20分钟学生自由阅读。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每个月第四周的阅读课为交流时间。学生或交流读书心得,或向同伴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或展示自己的读书记录卡。分享和探讨让孩子们更加喜爱阅读。

2.开启奖励机制,持续激发学生兴趣

在阅读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非常重视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给不同学段的孩子规定了阅读量和相应的阅读书目,每月有主题,评出“阅读之星”,在期末评选出“阅读快乐星”“阅读智慧星”和“阅读成果星”等。全校每学期都有100余名学生获得奖励。

“六一”节异彩纷呈的课本剧表演,更是孩子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一年级学生演出《小蝌蚪找妈妈》,可爱的小蝌蚪、大青蛙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六年级学生演《昭君出塞》,讲究的对白、人物的机智都让观众赞叹不已。

《尚书?兑命》中说:“念终始典于学。”即所有的成就都来源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和学生一起阅读,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心中。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发芽、成长,为孩子的生命增添美丽。

(责 编 莫 荻)

下载《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5篇)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 小学语文中开设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同时增加阅读的数量,可谓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倡导小学生多阅读不同种类......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科学的阅读教学组织与教学方式。所谓群文阅读,即在小......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杨文忠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文章摘要:群文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探索性地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方式。准确把握群文阅读的特点,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摒弃......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吝店镇中心小学 张亚田 二O一五年一月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提出缘......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负责人】任淑华(中学语文二级教师) 【所在单位】扶风县法门镇第一初级中学 【参研人】任淑华 【......

    小学群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群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