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西安市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培训心得体会
西安市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11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西安市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培训会,整个培训会组织的非常紧凑有序,几位培训老师分别讲解了一些平台和软件的使用,对教师的备课以及家校沟通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平台,让我更加意识到现代技术的重要性。
在上午的培训中,老师详细的介绍了平台的个人中心,群组空间,活动及资源中心、应用中心板块的具体操作,现场演示,现场参与;下午的培训中几位老师主要介绍了应用中心教学通软件,三三云学堂软件以及乐教乐学软件的应用,网上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及学生的得分情况,建立家长与教师的互动。通过培训让我充分感受到了现代化教学的便捷和高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准备一节好课,不仅要有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更要把现代的网络教育技术带进课堂。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现在的教学仅凭一本书一张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关注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扩充自身知识储备,更要学习现在技术的运用,像共享平台为我们提供的教学通、三三云学堂、乐教乐学这些软件的应用就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平台,节省了我们备课的时间,也为我们扩展了视野。在农村资源有限,学生的见识和教学的资源都受到了限制,但是现在通过网络可以进行网上听课、网上作业、网上辅导答疑、交流讨论等教学环节,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等自主安排学习,现在几乎家家都有网络,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学生的学习。
其实我们注册这个网站时间已经不短了,可是对于它的运用却少之又少,因此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加深了对平台、软件的认识,以后要认真学习和利用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好互联网,让现代科技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最后,感谢这次培训,感谢组织培训的电教站和教学进修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会好好珍惜学习的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统筹城乡教育改革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统筹城乡教育改革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开门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成才。”实现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的目标。
我国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出要表现在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及教学质量这几个方面。由于城乡差异等区域性经济差异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大幅增加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也有明显改善,但教育优质资源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不均衡的方面:一是办学条件不均衡,二是管理水平城乡差异大,共享不够。三是优质师资力量不均衡。四是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只有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才能优化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推行干部交流。城区学校领导水平较高,管理能力较强,师资实力雄厚,已向立足于电子文化的现代学校管理方式转型,办学特色明显,教育教学质量高。而农村学校领导素质参次不齐,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特色少、创新少、品牌少、影响小,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大多数农村学校仍停留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办学品位等“软实力”方面,与城市学校差距较大。因此城乡优质资源共享首先应该共享管理,建立城乡学校管理队伍定期交流制度十分必要。
二、统筹城乡师资建设,提高城乡师资队伍水平。城区学校规模大、条件好,吸引了大量农村骨干教师“孔雀向南飞”,汇聚了大批高素质教育人才。学科教师配套,专业对口,专业水平普遍较高。城区学校经费充足,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福利待遇好,专心教育,思想稳定。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缺乏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必要条件,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农村教师编制少,学科教师不配套,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饱和,英语、音乐、信息技术教师相当紧缺,在村小往往1师1班,在完小被迫多级多科上课,教非所学的现象突出,“万金油”教师是农村学校的常态。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民转公”、“代转公”教师,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农村学校经费紧缺,进修提高机会极少,福利待遇微薄,农村教师不安心农村,不安心教育,不求进取,已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教师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一是深化改革,统筹教师配置。城乡学校教师编制实行同一标准,按规定配备农村中心幼儿园和村小教职工,配足、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专职教师。进一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定向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新增教师应优先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需要。
二是强化创新,统筹教师培训。加快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打造一流培训基地。制定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扩大互动交流,完善城区学校教师支教服务制度,农村学校上派挂职学习制度。
三是严格纪律,统筹教师流动。深化教师调配制度改革,改变教师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状况,形成合理、有序的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农村缺编学校教师一律不得调出,新聘任到农村学校服务期未满3年、评聘了中级及其以上职称后未满3年的,不得申请调入城区学校。
四是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实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三优”计划。探索开辟补充农村学校紧缺师资绿色通道,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外引名师,内联骨干,聘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前来授教,把管理经验丰富、教学技术精湛、深受师生好评的教师予以重用。
三、统筹城乡内涵建设,提高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充分深入挖掘和利用学校内部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走质量型、精细型、特色型、创新型发展之路,打造学校特色,提高城乡学校办学水平。
一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加强学校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是强化捆绑发展,增强学校发展合力。建立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或城区薄弱学校捆绑发展机制,组建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紧密联系的办学共同体。实行联校共同体“五统一、一联席、一共享”的运作方式,即统一工作计划、统一管理机制、统一活动安排、统一质量要求、统一绩效考核;定期召开联校行政联席会议,研究办学共同体重大事项;共享联校共同体的各类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总之,推进城乡教育改革,既要保证和加大教育投入与又要加强监管,避免盲目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城乡教育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保障。
第三篇:西安市市情教育方面心得体会
西安市市情教育方面心得体会
西安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西安的土地、文化孕育我们成长,西安也放飞着我们未来的希望。作为西安人,我们怀有生活在这座千年古都的自豪感,更抱有了解西安、热爱西安、建设西安的责任感。本次竞赛的试题涵盖了西安的历史、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完成试题,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对西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促使学生为了美丽、文明的西安而不断努力!
地域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性格,近年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热点。这一点不奇怪。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他的身上都深深的刻上了那块故土的烙印,那块地域文化,都深深的影响着他的性格,对他的为人处世、学识修养等产生莫大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一生成就的大小。这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胎记。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的出现,人们之间的议论之声也越来越热闹。不仅京沪之争、川渝之争、沪深之争等省际之间的城市之争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就是省内城市的沈大之争、广深之争……也可谓不亦乐呼。
在这期间,关于陕西及陕西人的讨论,几乎从未停止,甚至有数次掀起了比较大的高潮。但可惜的是,大多不是浅尝辄止,就是几乎流于泼妇骂街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必要对西安暨陕西人来一番解读,让更多的人,对这块皇天厚土的地域文化,陕西暨西安人的地域文化性格,有更深入的全面了解。
生于关中平原,成长于这块皇天后土,后求学、飘泊在外近十年,但都一直对长安文化比较关注,以前断断续续也写了一些关于西安暨陕西人的文章,但都比较零散,早就萌发整理汇集成一本书,来系统全面解读西安暨陕西人。但整理起来,发现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决非易事,不仅早先写的一些文章还十分稚嫩,要动大手术;还有许多文章要补充。因为有本职工作,整日为稻粱谋,只能于业余时间伏案;加之资料有限,学识有限,查找资料,颇费时日,这样就断断续续的整理了一年多,期间还修改了数遍,也难免有不少遗憾之处。当然,还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本全面系统阐述西安暨陕西地域文化的书,而是试图以历史的观照来反映今日之西安暨陕西人的群体性格、心态的小册子。其中的文章,自然也不求系统条理化,而是从一鳞半爪的现象入手,纵深发掘,从历史到现实,探讨西安暨陕西人的地域文化性格成因。有些文章,不乏偏颇之处,直指西安暨陕西人的性格缺陷,可能让一些西安暨陕西人难以接受。但从理性的角度来讲,这有助于我们西安暨陕西人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更新观念,改变性格中的缺陷,与时俱进,树立开放意识,形成良好的群体性格和心态,树立新世纪新西安暨陕西人的新形象。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故都。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大量历史遗迹的西安市本应有大批世界文化遗产,但目前全陕西也只有秦始皇兵马俑闻名于世。孙福喜委员告诉记者,目前在周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汉杜陵遗址、唐大明宫遗址这五大土台遗址范围内,当地政府引进了一些规模小、层次低的开发项目,不仅对遗址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且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当地的农民因为发展受到限制,对遗址保护不仅没有热情和积极性,而且充满敌意,把遗址保护当作贫困的根源。如果不采取措施,这些遗址10年内将消失殆尽。
中国首次主办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年会”将在西安召开。如果能借此会议发表一个以“建立西安市文物保护开发区”为主要内容的《西安宣言》,既能使西安在国际上的文化历史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更能将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公诸于世。
设想:建立“西安市文物保护开发区”
将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汉杜陵、唐大明宫五大遗址和唐皇城遗址区调整设立为一个统一的“西安市文物保护开发区”,借鉴西湖景区和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等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模式,由文物部门统一管理,或由文物部门进行业务指导。
成立一个由文物、考古、历史、自然、生态专家组成的特殊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区内所有项目的规划、建设、发展及重大政策的出台,所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均与国际接轨。实现该区域经济指标、税收、干部考核任免的特区管理政策。
开发区的规划既要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凸现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内涵。从国际国内对大遗址的保护惯例看,除唐皇城遗址外,其他遗迹都可以生态化建设为主线,改善周边环境风貌,让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人文参与、西安的生态肺叶为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区”。
配合国家“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使“西安市文物保护开发区”成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西安段”,成为展现西安“四化”理念的世界级名片。
第四篇:教育云平台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云平台培训心得体会
一、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计算机出现时,就是8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进入学校时,人们就说教育要发生革命了,到现在快20年了,革命也没发生。学校买了那么多计算机,利用率却不高。计算机课倒是排得满满的,但是用它干什么?学打字、学语言。结果计算机没有对学校教育模式产生任何影响。这不是革命,买了机器都是浪费,这个现象必须改变,而且要真正迅速改变。其它领域信息革命几乎都发生了,现在办公室都是自动化。还有影视界,小时候看到的屏幕上的天空是人画出来的,现在全部是电脑三维动画。军事上,海湾战争就是电子战。各个领域几乎全部都信息化了,虽然信息化的程度不一样,但都比教育快。为什么教育落后?现行体制僵化是原因之一,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教育技术设备的配置、教育资源的运用等,这些都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点是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性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进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教育要想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突破口就是教育信息化。
二、校长如何适应新形式,尽全力推动教育信息化
在培训过程中,听了专家的讲解,对于信息时代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及教育信息化的思路以及信息化环境下校长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也使我个人对教育、对教育信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信息化如何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年方面着手:
1、抓硬件配备。
目前,特别是电子白板运用于课堂以后,使得学生、教师与多媒体课程之间的互动变得可能,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因此在硬件配备这一块,我们要逐步的更新,争取每年拿出一点资金更新我们的设施设备。
2、抓教师队伍培训。
一是抓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二是抓教师的技能培训。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前的计算机、多媒体是专业人士操作的,普通人忘而却步,而如今新的设备操作更简便,更人性化,所见即所得,因此在使用这一块要求老、中青必须会用。三是抓教师的资源使用培训。
3、抓“云平台”的使用。
教育云是一个资源平台,使用的主体是教师,在抓好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推进云资源的使用。校网络中心将制定使用考评方案及办法,以及相关的奖励惩罚措施,积极推进云资源进课堂,云资源进教研组、备课组。
第五篇:木耳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木耳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教学资源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是我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决定着学校的长期发展潜力和综合办学实力,作为“课题推进工程”基地学校,我校更应该走在全区的前列。按照县教育局的文件要求,为规范我校教学资源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推进教学资源应用,结合我学区实际,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资源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1、建设适应我学区实际的优质教学资源体系。坚持“高标准、分层次、全方位”的原则,通过几年的努力,采取自建、共建与引进相结合的措施,构建涵盖多种学科专业、内容丰富和优质的优秀教学资源体系,力争使我校成为优秀教学资源强校。
2、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纽带,实现强队伍、强教学和强管理的“三强”目标。通过优秀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由有效向高效迈进,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最终实现学校整体工作创优争先。
3、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制定学校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以满足教学需要的、规范的优质
课程资源为基础,以优秀教学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各类示范课程教学资源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为样板,全面提升各类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平。
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1、依据我学区特点,我们首先确定优质资源开发的内容,再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分年级分学科开发与教学同步的教学资源。
2、充分发挥学校各科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作用,激励他们积极承担本学科资源建设任务,自制、收集、整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试题试卷、多媒体素材等资源。
3、建设学科示范课程教学资源库。学校成立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示范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各教研组负责本学科示范课程的规划和实施;教研组长主持示范课程的建设任务,保证质量。各组必须确立相对稳定的建设计划和工作流程,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4、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库的科学管理。教学资源库的科学管理是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构架较完备和规范的优质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并研究和制定学校教育教学优秀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规划和应对策略,确立我校在全区教育领域内的优势地位。
5、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应用,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水平是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特色,评价教学资源的质量必须关注其实际应用效果。我们要按照多种教学媒体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加强课程教学设计及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优秀媒体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们计划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与资源开发,定期开展资源建设校本培训和研究,组织教师观看VCD、DVD、资源网VOD内提供的优秀课堂实录,激励教师制作PPT课件电子教案等。加强教师对各类教育资源网中优质资源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应用区基础教育资源网和远教卫星资源网中的优质资源;在应用中不断积累和形成我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库。
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陆映虹
副组长:王维国 张亚尼
成 员:侯万林 张岩峻 郭吉祥
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由教导处具体负责。陆映虹同志全面负责,王维国同志负责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张亚尼同志优质教育资源的收集、整理,侯万林同志负责优质教育资源的上传与使用登记。
2、制定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并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与资源开发,鼓励教师多建资源、建好资源。
3、定期开展资源建设校本培训和应用研究。积极组织和推荐各类教学资源参加校内外相关的各级各类评比、竞赛活动。并对网上教学资源应用效果进行检查和反馈。
木耳学区2013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