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备事故心得体会.doc
设备事故心得体会
2015年刚刚开始,茂化建出现了检修解析气压缩机损坏十字头的设备安全事故,齐鲁北岳出现了VPSA产品氢压缩机活塞撞缸的设备安全事故,出现这样的两起设备安全事故,对我们产生触目惊心的感觉,对我们起了警示作用,让我们对设备安全事故敲响了长鸣的警钟,针对这两起设备安全事故,个人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这两起设备安全事故都是大型的机组,这就惊醒了我们干大型机组的时候,不能马虎大意,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设备负起责任心,同时设备才对我们负责人。这两起事故都不是技术难题的事故,而是责任心不强,操心不够引起的事故。比如说,茂化建出现十字头损坏事故,就是由于不按检修规程检修,检修规程要求检修必须停电的,盘车电机没停电,造成盘车撞坏十字头,不停电还有一种安全隐患,就是有可能漏点电死人。检修压缩机的时候就不能用电动盘车,惠州他们检修的时候也有人提议用盘车电机盘车的,结果人家不同意,就可以避免盘车损坏十字头的现象。还有,检修规程明确要求活塞一级一级拆除,而茂化建是三级一起拆除,容易引起其他十字头的损坏,严重违反了检修规程。活塞杆和十字头的距离本来就小,三个不容易控制掌握他们之间的碰撞,三个一起拆,结果碰坏了十字头。再者,大型关键机组检修,没能落实海南炼化的三级确认体系,单元设备员和机动部工程师必须到现场监护,起到监督保护的作用,检修单位没能及时通知单元和机动部去现场把关、监护,造成了十字头损坏的事故,所以说以后检修机组必须叫单元和机动部去现场确认、把关、监护。齐鲁北岳的纯粹是责任心不强,拆装活塞的吊环竟然忘记拆除,留在设备本体内,是严重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东西竟然忘记在人体内一样,后果很严重。而设备第一次开起来的时候就有撞击声,本来就不应该再开,而齐鲁北岳人员判断是液击引起的声音,就出现了判断错误的表现,从而引起开启第二次的时候撞缸的设备安全事故。液击的声音都不是响在缸头上的,应该是响在气阀上的,所以出现了严重的判断错误,进而引起第二次开机撞缸。还有检修往复机,测量活塞测量活塞间隙的时候就不能用深度尺测量活塞间隙,应该用压铅丝的方法测量,因为用压铅丝的时候容易能检测到活塞上面有吊耳,从而避免活塞撞缸的事故,所以说以后检修机组必须按照检修规程检修,不能违章作业。再者,检修设备还是没能执行海南炼化的三级确认体系,检修完后封缸头,必须联系单元和机动部工程师去现场确认,才能封缸头,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所以说,以后检修机泵必须按照检修规程检修,该确认就确认,该请示就请示,觉不能随心所意。我们单位施行的检修作业销项法是很好的检修规程,严格执行三级确认,该签字确认就签字确认,绝不能马虎大意。
针对这两起设备安全事故,我觉得以后检修机泵必须施行销项作业法,做到每一步都要签字确认,加强责任心,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另外检修机泵是团体作业,必须团结协作好,互相沟通互相配合,绝不能隐瞒包庇,否则容易出设备、人身安全事故。设备出不起事故,人身也出不起事故,安全警钟警示长鸣。人身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设备安全事故也一票否决制,出现设备安全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要起到警示惊醒的作用,从别人的安全事故中总结经验,不要让别人学习我们的安全事故,我们也不能以身试法,去违章出现安全事故。因为安全事故人人出不起,出了安全事故,小则损坏设备,大则损害人身。
通过这两起事故的学习,我们应该起到警示惊醒的作用,避免我们以后检修设备出现类似的设备、人生事故,我们因该举一反三,联系到我们平时的检修工作中去,我们检修氢气压缩机的时候,也有过出现电机驱动端轴承箱没有加油的现象,幸好开机之前多问了一句:驱动端轴承箱加油没有?当时有人说加了,但是进一步去落实还是没有加油,从而避免了一起设备没加油可能引起的抱轴事故。所以说,我们以后检修设备必须严格检查落实,加强责任心,多操心,多问一句,就有可能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第二篇:设备事故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设备事故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设备事故心得体会范文篇120xx年刚刚开始,茂化建出现了检修解析气压缩机损坏十字头的设备安全事故,齐鲁北岳出现了VPSA产品氢压缩机活塞撞缸的设备安全事故,出现这样的两起设备安全事故,对我们产生触目惊心的感觉,对我们起了警示作用,让我们对设备安全事故敲响了长鸣的警钟,针对这两起设备安全事故,个人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这两起设备安全事故都是大型的机组,这就惊醒了我们干大型机组的时候,不能马虎大意,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设备负起责任心,同时设备才对我们负责人。这两起事故都不是技术难题的事故,而是责任心不强,操心不够引起的事故。比如说,茂化建出现十字头损坏事故,就是由于不按检修规程检修,检修规程要求检修必须停电的,盘车电机没停电,造成盘车撞坏十字头,不停电还有一种安全隐患,就是有可能漏点电死人。
检修压缩机的时候就不能用电动盘车,惠州他们检修的时候也有人提议用盘车电机盘车的,结果人家不同意,就可以避免盘车损坏十字头的现象。还有,检修规程明确要求活塞一级一级拆除,而茂化建是三级一起拆除,容易引起其他十字头的损坏,严重违反了检修规程。活塞杆和十字头的距离本来就小,三个不容易控制掌握他们之间的碰撞,三个一起拆,结果碰坏了十字头。再者,大型关键机组检修,没能落实海南炼化的三级确认体系,单元设备员和机动部工程师必须到现场监护,起到监督保护的作用,检修单位没能及时通知单元和机动部去现场把关、监护,造成了十字头损坏的事故,所以说以后检修机组必须叫单元和机动部去现场确认、把关、监护。
齐鲁北岳的纯粹是责任心不强,拆装活塞的吊环竟然忘记拆除,留在设备本体内,是严重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东西竟然忘记在人体内一样,后果很严重。而设备第一次开起来的时候就有撞击声,本来就不应该再开,而齐鲁北岳人员判断是液击引起的声音,就出现了判断错误的表现,从而引起开启第二次的时候撞缸的设备安全事故。液击的声音都不是响在缸头上的,应该是响在气阀上的,所以出现了严重的判断错误,进而引起第二次开机撞缸。还有检修往复机,测量活塞测量活塞间隙的时候就不能用深度尺测量活塞间隙,应该用压铅丝的方法测量,因为用压铅丝的时候容易能检测到活塞上面有吊耳,从而避免活塞撞缸的事故,所以说以后检修机组必须按照检修规程检修,不能违章作业。
再者,检修设备还是没能执行海南炼化的三级确认体系,检修完后封缸头,必须联系单元和机动部工程师去现场确认,才能封缸头,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所以说,以后检修机泵必须按照检修规程检修,该确认就确认,该请示就请示,觉不能随心所意。我们单位施行的检修作业销项法是很好的检修规程,严格执行三级确认,该签字确认就签字确认,绝不能马虎大意。
针对这两起设备安全事故,我觉得以后检修机泵必须施行销项作业法,做到每一步都要签字确认,加强责任心,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另外检修机泵是团体作业,必须团结协作好,互相沟通互相配合,绝不能隐瞒包庇,否则容易出设备、人身安全事故。设备出不起事故,人身也出不起事故,安全警钟警示长鸣。人身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设备安全事故也一票否决制,出现设备安全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要起到警示惊醒的作用,从别人的安全事故中总结经验,不要让别人学习我们的'安全事故,我们也不能以身试法,去违章出现安全事故。因为安全事故人人出不起,出了安全事故,小则损坏设备,大则损害人身。
通过这两起事故的学习,我们应该起到警示惊醒的作用,避免我们以后检修设备出现类似的设备、人生事故,我们因该举一反三,联系到我们平时的检修工作中去,我们检修氢气压缩机的时候,也有过出现电机驱动端轴承箱没有加油的现象,幸好开机之前多问了一句:驱动端轴承箱加油没有?当时有人说加了,但是进一步去落实还是没有加油,从而避免了一起设备没加油可能引起的抱轴事故。所以说,我们以后检修设备必须严格检查落实,加强责任心,多操心,多问一句,就有可能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设备事故心得体会范文篇2车间是企业生产任务的主要执行者,也是确保安全的关键责任人。车间的安全建设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谈一下车间安全管理建设方面的意见。
企业稳定、安全的工作环境是我们每一位员工所共同创造的。提高人员素质是安全管理的根本,抓人员的安全素质要从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这三点做起。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做起:
1、在班前会上,各班要在安排当日工作任务的同时,向成员提出需要安全注意事项;在班后会上,应对当日班组管理的安全情况作出小结。坚持天天召开两个会,天天敲响安全警钟,久而久之使得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只有安全意识提高了,我们才能在生产中真正对待安全工作。
2、各班要在工作闲余时间充分学好安全知识和掌握工作要领,把公司的安全制度铭记在心,并且掌握一些相应的急救知识。
3、要保证施工操作安全,仅有安全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车间要不定期举办专题学习班,班组也要定期组织学习,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不定期举办一些竞赛活动,鼓励优胜者。同时给落后者一种压力和鞭策。
4、健康的设备是车间安全生产的基础。车间的安全一定要把设备管理作为重点,着重抓好设备巡查工作。首先操作人员要在操作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后必须马上通知检修。其次检修人员要坚持每周巡查设备,一旦发现缺陷,检修人员须尽快赶往现场处理。
设备事故心得体会范文篇3日前,我班组织学习了《**省电力公司两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安全事故通报,事故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按章作业,工作负责人现场查勘不到位。此次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安全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凸现了工作负责人安全责任不清,现场不进行查勘,作业电工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不能正确的停电、验电、挂接地线。事实再次证明,如果对危险点不预测、不防范和控制,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它就可能演变为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通过学习,再次强化了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切实落到日常行动中。
通过学习,现体会如下:
1作业人员严重违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不验电,不挂接地线的情况下进行上杆作业,严重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2对线路设备不熟悉(该10kv线路隔离开关错接线)。日常对设备管理不到位,消缺管理不及时,判断缺陷不准确。日常的设备巡视过程没有认真,致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没有及时解决,为此次的事故埋下了严重的导火索。
3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措施流于形式,现场查勘不到位,漏列了重大危险点(现场该线路上有8家双电源用户)作业人员现场操作不按要求执行,危险点控制措施形同虚设。
4安全工具,防护用品的配置工作未落实到位,对绝缘棒,验电器等绝缘工具的日常管理不完善。
5在该工作中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未落实,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学习流于形式。
通过此次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对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结合我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和设备全过程管理以及事故通报的学习,提高我们的安全思想素质,做到安全无小事。
【设备事故心得体会范文3篇】相关文章:
1.设备事故调查报告
2.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3.2020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4.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5.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6.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7.事故培训心得体会
8.员工事故反思心得体会
9.事故反思心得体会总结
第三篇:设备事故报告
关于PD15部设备压手事故
事情经过:
2019年5月26日10点37分接到车间通知,PD15部准备组贴刮片岗位员工马丽(入职日期:2019/4/23)在操作自动贴刮片机时不慎压伤左中指。
经调查了解:因机修在调机以后,员工使用自动贴刮片机仍出现波浪纹现象,员工叫来组长以后,急于将情况反映给组长,按压启动开关后伸手进入设备拿取粉仓所致。
随后立即送往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经过检查确认,为手指挤压伤、手指轻微浮肿。
事故原因:
1、员工操作设备工装时,违反公司设备管理规定,违规操作。
2、对车间员工培训不足,员工对操作气动工装、高危设备的安全意识。
3、机修调机以后未确定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
4、原拉线班组长请假,当日顶班班组长对拉线管理不善。
后续改善:
1、加强对车间员工的培训力度,尤其是新员工和使用高危设备的员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设备操作流程。
2、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提高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意识。
3、针对车间易压手的工装设备,增加防护措施。
编制:安全小组
日期:2019年5月28号
第四篇:设备事故管理办法
设备事故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和分析设备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使设备保持完好状态。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部负责设备事故目标考核。
3.2一般设备事故由生产部负责调查、处理及上报。
3.3重大设备事故由主管设备经理负责组织事故分析会,并负责调查、处理及上报。4.引用文件
《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设备管理实施细则》 5设备事故范围
5.1机械设备事故:指生产工艺流程的机械发生的故障或损坏。
5.2动力设备事故:指各种生产用动力设备如发动机、内燃机以及供电、供水和供热汽用的气体、液体等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
5.3工业建筑物事故:指生产用的厂房、烟囱、热风炉、储库(矿仓)、罐及设备基础等发生歪斜、坍塌、严重裂缝与损坏。
5.4工业运输设备事故:指生产专用机车、汽车,发生事故或造成缺陷的损坏。5.5工业窑炉事故:是指水泥窑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掉砖、红窑、塌璇等影响设备连续运转的事故。
5.6其它设备事故:指机修、土建施工、检验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损坏,由于发生严重设备缺陷被迫立即停车的,即使接近检修计划的停车时间,亦应按事故处理,因设备存在问题,须进行临时性处理时,经使用部门生产科与生产部联系后,可按临时停车处理,但事先主动掌握(有记录等凭证)设备的缺陷和不正常现象,及时地采取措施或修理,虽然造成停车,停产情况,可不按事故处理,作为非计划检修停机单独统计。6设备事故分类
6.1一般设备事故,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一般设备事故。
6.1.1生产工艺流程中,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发生故障,影响主机或生产线停机1─8小时,或非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如破碎机、空压机、专用机车、装卸输送设备、电铲等)发生损坏,影响该生产线或主机每班生产作业计划产量在25─40%之间的。
6.1.2凡动力设备发生设备故障、损坏,影响全厂停电不足20分钟或一条工艺线停机不足25分钟的。
6.1.3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指设备维修费用)在0.1─3万元。6.2重大设备事故,凡属下列情形之一者均为重大设备事故。
6.2.1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主机设备发生损坏,影响生产线停机8小时以上,6天以下,非三班连续生产设备发生损坏,影响该生产线或主机每班生产作业计划产量在40%以上,18个班以下的。
6.2.2凡固定资产因设备事故造成报废者或设备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在4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者。6.2.3动力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影响全厂停电20分钟以上或一条工艺线停电在25分钟以上的,有时虽未超过上述时间,但影响主机停机8小时以上的。6.3特大设备事故,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为特大设备事故。6.3.1构成重大设备事故的,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事故的。
6.3.2因设备事故直接引起一个车间的火灾、爆炸、厂房倒塌等灾难的。6.3.3设备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在20万元以上的。
6.3.4工业运输设备(生产专用机车、汽车等)的事故分类参照有关行业标准执行。7.设备事故时间及损失计算 7.1设备事故时间及损失计算:
7.1.1 一般情况下,设备事故计算时间是从事故发生设备停止运转到开机正常运转的时间为设备事故时间。回转窑按止料到重新投料的时间计算;
7.1.2 在设计上有备用机组的设备,事故时间为事故设备停机到备用设备开机时间; 7.1.3 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中断被迫提前检修者,其事故时间按该事故设备停机到该设备具备恢复生产条件之间的时间计算;
7.1.4 动力设备发生事故,引起系统或生产工艺线停产,其事故时间按波及的主要生产设备停机时间的累计计算。7.2设备事故损失的计算
7.2.1 设备事故损失包括设备的修复费用(直接经济损失)和减产损失费(间接经济损失)。7.2.2 设备事故修复费为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所发生的材料、备件、人工及管理费用。设备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应为该设备的固定资产现值,即设备的现置价减去该设备使用年限折旧费。
7.3减产损失费为因事故影响减少的产品质量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为单位产品(半成品)利润乘以减产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事故减产损失费=(产品出厂价-成本费)×小时计划产量×事故时间。8.设备事故报告与处理
8.1设备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置措施:
8.1.1 设备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包括立即停车,切断设备动力源(电源、汽(气)源)等。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若有人员伤亡,应立即抢救伤亡人员。
8.1.2 设备的操作人员在采取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后,应立即向厂(处)领导和生产调度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部位、事故现象、事故发生时间,已经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事故有无进一步扩大的危险等。8.2设备事故的记录和报告及对设备的处理:
8.2.1事故设备的操作人员在向单位领导和生产调度口头报告设备事故后,应如实地毫无隐瞒地在设备运转记录或交班记录中详细记录设备发生事故的部位、时间、经过,已经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及设备目前状态等,并在记录上签名;
8.2.2单位领导人或生产调度员在听取操作人员口头报告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所在单位设备技术负责(技术主管)、工段(车间)设备负责人、维修负责人或维修工以及事故设备的操作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察看,检查设备损坏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初步判断事故的原因和损失的大小,决定处理办法,并及时汇报公司领导,三班连续运转设备必须及时报告相关专业管理部门,A、B类设备通知相关负责人到场。
8.2.3 一般设备事故由车间及生产部决定处理方法,并组织力量进行抢修; 8.2.4 重大设备事故,应在保护事故现场的同时,报告生产部及分管设备的经理。待生产部或有关管理部门人员察看事故现场后,由生产部和事故设备的单位领导研究决定处理办法,并向公司设备分管领导汇报;
8.2.5 事故发生在非白班时,对一般事故设备的处理由事故单位的值班领导和调度员作出安排意见,并及时向生产部及相关专业部门领导汇报,重大事故由生产部或专业管理部门决定处理办法并向公司设备分管领导请示汇报;
8.2.6 发生人员重伤或死亡时,将被伤害的人员立即送至医院抢救治疗,对事故现场应注意保护,待有关人员做好必要的记录和拍照后,再处理事故设备;
8.2.7 维修人员在接到抢修事故设备任务后,应全力以赴进行抢修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拖延、懈怠。操作人员应主动配合或协助维修人员抢修设备;
8.2.8设备抢修结束进行试机验收,合格后投入生产。抢修项目负责人详细填写检修记录(包括检修时间、所用工时、更换零部件或备品备件名称、图号、数量,辅助材料名称、数量,检 修的有关数据及试机数据及记录),并交事故调查人员;
8.2.9 生产部下属的设备管理有关人员应在事故发生的当天或次日,最迟不得超过事故经过,事故当班的设备运转记录和交接班记录的复印件及抢修记录;
8.2.10 重大与特大设备事故由生产部负责填写事故报表并在规定期限内向有关部门上报。如情况复杂、性质严重时另作专题报告;
8.2.11 生产部每年对公司设备事故进行汇总整理,并通报。9.设备事故的调查与取证
9.1事故现场调查是取得事故原因的各种线索与依据的主要途径。目的是为了调查事故的破坏情况和取得事故过程复原和原因分析的物证。事故有关物件、痕迹状态、资料、记录等都在调查取证之列。
9.2事故前情况的调查:为事故调查提供重要线索和实际情况。9.2.1 事故前有关人员活动情况;
9.2.2 事故前生产的管理、组织、指挥及进行情况;
9.2.3 事故前设备的运转、缺陷和设备异常情况以及设备操作情况;
9.2.4 设备事故前最后一次检修记录、维护保养记录、设备润滑记录及其它有关数据; 9.2.5 事故发生前,现场设施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9.2.6 其它可能与事故原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10.原因分析
对于每起设备事故必须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主要原因。在判定事故原因时,要注意把对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联系起来分析。11.责任分析与责任者的确定
11.1事故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事故责任者、领导和群众都受到教育,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和其他事故发生。
11.2事故责任者的确定: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依照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责任制进行分析,连同有关人员的过失与促成事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来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和管理责任者。
11.2.1按职责分工和工作态度追究责任者。就是追究在个人职责范围内因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的事故。在追究管理人员和领导责任者时要注意,不能因不在现场而不负责任;不能因不了解情况而推卸责任;不能因经过集体讨论,而不追究个人责任;
11.2.2按事故隐患来源追究责任者。这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追究最初造成事故隐患的责任。一个隐患涉及多方面管理责任的,以追究对事故原因负主导作用的一方为主;
11.2.3按技术规定追究责任。在责任分析中追究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11.3确定事故责任者的原则。
11.3.1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或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事故;或由于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造成的事故应由操作者负责;
11.3.2因拆除、毁坏、挪动安全装置,或对安全装置维修管理不善造成事故的,或应检查安全装置而未进行检查者,或明知安全装置失效而进行操作发生事故的,由当事者负责;
11.3.3因领导决定错误或工作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力;或领导姑息迁就对发生事故处理不力而使事故重复发生;或领导官僚主义、违章指挥、冒险蛮干,迫使工作人员违章作业而造成事故的,由领导者、决定者、指挥者或指令者负责;
11.3.4因设备失修、安装检修不合格;或由于安装、检修中所用备件质量不合格而造成事故的,由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或安装检修项目负责人或备品配件采购或制作人员、质量检查验收人员负责;
11.3.5对已发现的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整改,又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或在事故后仍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或虽有防范措施,但未从技术上和组织落实,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应由有关领导者、管理者负责;
11.3.6扣压、拖延执行安全指令或设备《隐患整改通知书》而发生的事故,由扣压拖延者负责。12.事故处理
12.1设备发生事故,要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处理设备事故必须遵循“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未经处理和干部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12.2设备事故处理一般原则:分清主次轻重,对主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直接责任者、领导及管理责任者分别予以处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面不要扩大,是谁的责任就处理谁,且应处理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对事故发生后,维修人员不服从调度,对事故设备抢修不力或拖延、懈怠而使事故进一步扩大的责任者,应视同事故责任者一并追究处理。12.3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程序:
12.3.1 一般设备事故原则上均由各车间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和处理并按本办法规定的时限报设备经理审查批复。
12.3.2 对主机设备发生的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接近重大设备事故损失数额者,或修理时间超过8小时以上的,发生事故的车间应通知设备经理派人参加车间的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事故分析报告及处理意见应在本办法规定的时限内上报设备经理审查批复。12.3.3 对重大设备事故,应由设备经理进行组织,分析和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上报总经理,必要时经公司办公会议研究。
12.3.4 对特大设备事故或该事故引起人身伤亡事故的,由公司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理,由公司办公会议审批,审批后所有调查、分析、处理结果材料应转到生产部,纳入事故管理,年终交资料室存档。
12.3.5 对专业设备发生的事故,由各专业工程师组织调查、分析和处理,分析处理结果必须及时报至设备经理,并附上所有调查材料。
13.处理标准 13.1对设备事故的责任应根据其事故损失大小、责任者应负责任的主、次及大小,责任者的态度及平时工作表现和抢救事故功过等给予不同的处理和处分。
13.2对设备事故的责任者的处理包括批评教育、月工资考核扣分、通报批评、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薪、开除厂籍、直至追究刑事责任。13.3根据设备事故的性质、情节,具体处理标准如下:
13.3.1 对造成一般设备事故的责任者,可根据事故的情节、性质,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月工资考核扣分;通报批评等处理;事故损失较大、情节较严重者,可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13.3.2 对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责任者,可能予月工资考核扣分、扣发奖金、降级降薪的同时,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行政警告、行政记过处分。对造成设备事故损失在15万元及以上的主要责任者,原则上要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3.3.3 对于造成特大设备事故的责任者,根据责任主次、大小、性质和危害程度,分别给予行政警告,记大过处分。性质特别严重、情况特别恶劣者,可给予开除留用、降级降薪、开 除厂籍,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13.4对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从重处理:
13.4.1 玩忽职守,擅离工作岗位;或由于不遵守劳动纪律而造成设备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13.4.2 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有关规定,违章操作而造成设备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13.4.3 对重大设备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故意拖延报告者; 13.4.4 在事故调查中隐瞒真相、伪造现场、甚至嫁祸于他人者;
13.4.5 在事故发生后不积极抢修,或不服从领导安排,或抢修不力,故意拖延者; 13.4.6 威胁事故报告者,或对事故调查人员、处理人员进行报复和人身伤害者; 13.4.7 事故责任者不接受以往事故教训,重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者。
13.5对下列之一者,应追究有关领导人的领导责任、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并根据责任主次,大小和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月工资考核扣分、通报批评,直至行政处分。13.5.1对岗位人员未按有关规程规定培训上岗,或虽经培训,但考试不及格而安排独立上岗,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领导责任;
13.5.2由于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强令岗位操作人员违章作业而造设备事故者; 13.5.3由于制度或规程不健全,使得岗位操作人员无章可循而造成设备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领导责任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
13.5.4由于领导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防范措施得不到落实和执行而造成设备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人和管理人员责任。
13.5.5对已通知需进行整改的设备整改不力或阳奉阴违而造成设备事故的领导者、管理者; 13.5.6指使下属人员隐瞒事故,或对如实向上级领导或部门汇报事故真相的职员滥用职权进行处罚的直接领导责任者;
13.5.7对参与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的有关人员进行刁难和阻挠或采用各种形式样进行打击报复者。
13.6事故责任者或其他与事故有关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从轻处理。
13.6.1 对事故设备抢修、抢险,防止事故扩大有贡献者; 13.6.2 能主动认识错误,并能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和事故抢修者; 13.6.3)服从组织分配,到发生事故单位工作不久的领导与职员;
13.6.4 本人到外地开会或培训,本单位发生与其责任相关不大的有关人员。14.防范措施 14.1针对设备事故的原因,制定出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的防范措施。技术措施必须首先落实,管理措施必须有实施意见;制定的防范措施要从实际出发,稳妥可靠,落实防范措施要有负责人、期限和标准。
14.2在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之前,又无临时可靠措施保证的,不得恢复生产。15.附则
15.1本办法由保全处起草并归口管理。15.2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1.目的作用
设备事故是对生产力的破坏,它直接妨碍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设备事故会造成停产、减少产量、损坏财产、人身伤亡,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要注意加强防范,对于已经发生的设备事故要做好分析总结,吸取教训。为了做好这些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设备事故管理是全员的管理,同时也是全过程的管理。因此,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设备各项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在事故发生之后,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做好相关工作。
3.设备事故的级别划分
企业所发生的设备事故,按其损坏程度对生产造成损失的大小和修理费用多少可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级别,即特大设备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大设备事故、一般设备事故和小设备事故。其划分标准如下:
3.1 凡达到下列情况之一为特大设备事故:
3.1.1 设备修复费达到20万元及以上。
3.1.2 减产损失费达到50万元及以上。
3.1.3 凡因设备发生事故,直接导致人员死亡。
3.2 凡达到下列情况之一,为重大设备事故:
3.2.1 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和减产损失费)在15万元及以上。
3.2.2 设备事故的修复费(设备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以该设备的现值计算)在3万元及以上。
3.2.3 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停机16小时以上。
3.2.4 动能设备发生事故,使动能供应突然中断,不论中断时间长短,只要造成主要生产车间系统生产中断 或生产设备损坏严重,或达到上述三个条件中任何一条。
3.2.5 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因事故造成设备本身不能正常继续维护使用。
3.2.6 凡设备发生事故,直接引起火灾、水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或使人中毒、重伤。
3.3 凡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大设备事故:
3.3.1 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和减产损失费)在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3.3.2..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在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3.3.3 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产8小时以上,16小时以下。
3.4 凡达到下列之一者为一般设备事故:
3.4.1 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减产损失费)在5万元以下。
3.4.2 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在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3.4.3 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产4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
3.4.4 动力(电器)设备发生事故,使动力供应中断停产30分钟以上者。
3.5 下列情况为小设备事故:
3.5.1 设备发生故障使主机停产5分钟以上,4小时以下者。
3.5.2 不足一般设备事故条件者,均为小设备事故。
3.6 下列情况,不列为设备事故:
3.6.1 因生产工艺造成的停产(设备未损坏)。
3.6.2 因设备技术状况不好而安排的临时检修。
3.6.3 凡计划检修和“点检”发现问题而安排的检修。
3.6.4 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动作和安全件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3.6.5 生产线上建(构)筑物因使用长久,自然损坏危及生产或迫使停产者。
3.6.6 生产工具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3.6.7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4.设备事故管理中的有关事项
4.1 设备事故的分级管理 全厂由设备科归口管理,车间由设备组归口管理,对设备事故的管理,应做到数据完整,报表齐全,并按规定时间上报。
4.2 事故处理的原则 设备事故的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末受到处理,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得到落实不放过。
4.3 应注意防范事故隐患事故隐患的存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事故管理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就必须铲除一切事故隐患,方能防止事故重演。
4.3.1 设备操作中的隐患。这主要是违反设备的操作规程所进行的各种违章作业,如超负荷运行、冒险作
业、不按程序使用等。
4.3.2 维护保养中的隐患。在维护方面主要还是操作人员日常工作中“三好、四会”没有到位;保养方面主要是润滑不良,日渐成疾。
4.3.3 检查修理中的隐患。主要反映在设备故障检查技术差,一些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长期积累成大问题;再就是修理的质量差,仍然留有安全隐患的根苗;另外就是为了抢生产任务,设备带病运行,长期失修引发事故。
4.3.4 设备制造中的隐患。由于设计不合理或者制造材质不合要求,也有在合理时,用了质量差的备件,这些都是设备内在的隐患问题。
4.3.5 其他隐患因素。比如环境因素及操作者疏忽等等。
4.4 事故损失计算 对事故造成损失进行统计计算,设备事故的损失包括修复费及减产损失,其计算方法如下:
4.4.1 修复费:包括新换的备品、备件、材料及人工费等,如设备完全损坏,则按该设备的现值计算。
4.4.2 减产损失费:事故直接影响生产的时间×单位小时计划产量×每吨产品的利税。
5.设备事故报告和分析规定
5.1 设备事故的报告
5.1.1 设备发生特大、重大和大设备事故,要保护现场,立即报告车间设备组和设备主任,设备组在30分钟内报告设备科和主管经理。设备科长、设备区域员会同车间设备主任和设备员,调查损坏情况,拍照备案,并提出抢修方案,由主管经理主持抢修工作。
5.1.2 一般事故及小设备事故发生后,由车间设备主任和设备员主持抢修和组织事故分析,并在24小时内由车间设备组报设备科。
5.1.3 各车间设备主任每半年要进行设备安全事故方面的管理总结分析,上报公司设备科,以便汇总全厂情况,上报总经理。
5.2 设备事故分析:
5.2.1 设备事故分析:特大、重大和大设备事故由主管经理或设备科长主持,设备科区域员、车间主任、设备主任、设备组及事故所在工段(班)和有关人员参加,时间安排应在事故发生后和抢修完后的一周内进行,经过分析必须查明性质、原因,明确事故损失、责任者,找出应吸取的教训及防范措施。
5.2.2 一般事故由车间设备主任主持,设备科区域员及车间设备组和有关工段(班)长以及当事者参加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必须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损失和责任者,并订出防范措施。
6.设备事故预防管理
6.1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认真对每一台设备制订使用、维护、检修三大规程,并严格按规程的规定执行,定期校验各类安全保护装置,定期维护各项监测仪器仪表,使之达到灵活可靠、认真开展点检预修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6.2 各级生产指挥人员应改变过去那种重生产、轻设备,甚至拼设备、杀鸡取卵的观念,必须旗帜鲜明,坚决制止违章冒险作业、超负荷和带病运行等不正常现象。
6.3 认真贯彻执行“点检”、“预修”制度,把每一台设备的检查点排列成表,明确检查点的检查周期、检查部位、检查内容、职责范围和落实到人并填写点检记录。发现异常现象,该操作者应立即处理,操作者不能处理的,向维修人员和领导反映及时处理,不得拖延,如一时不能处理,作预修计划,定期处理。
6.4 必须认真执行设备润滑制度,每一台设备都应绘制润滑图和编制润滑表,落实“五定”(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根据润滑表,开展润滑工作。
6.5 设备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使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6.6 公司各级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对设备事故的管理,落实好“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的教育,严格督察设备管理各项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
7.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