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学习班感想

时间:2019-05-12 12:3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学习班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学习班感想》。

第一篇: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学习班感想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学习班》的体会

4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深圳市护理学会及外科专业委员会合办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的学习。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对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能熟悉掌握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流程。但是通过本次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学习班的学习,让我更深层次的体会到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所谓疼痛管理,有一套固有的流程作为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辩证关系,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理论指导的前提下,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按需给药的观念向按时给药转变。这迎合了一个信念,就是发展和创新。这就是本次学习给我最深的感受。

所谓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疼痛则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受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并日益得到重视。

无痛病房的建立,无疑是给广大围手术期患者带来了福音。一方面,可以从生理、心理上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恢复,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另一方面,给护患关系建立了很好的沟通桥梁,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国外近40年的研究表明,护士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和创新,在疼痛的知识技能发展和疼痛管理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国外的疼痛研究也发生了2次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二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变为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和关键作用正日益凸显。

1、护士是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护士每天24h守护在患者身边,最先了解患者疼痛的各种不适,护士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沟通及观察患者的面容、体态、各项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

2、护士是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很多止痛措施都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因此护士的基本知识、观察能力和技术水平都直接影响着疼痛控制的效果。护士除了要执行有关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物外,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止痛剂。此外,护士还可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运用一些非药物方法来减少患者疼痛。

3、护士是疼痛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护士是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的主要实施者。美国《癌症疼痛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在治疗计划中,应包括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治疗方面的教育。”护士通过教育和指导,让那些不愿意报告疼痛、害怕成瘾、担心出现难以治疗的不良反应的患者解除疑惑和担忧,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参与疼痛的管理过程。

疼痛管理是护士的一项基本职责,护士在疼痛管理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一致认同,但在我国临床工作中有关疼痛管理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以致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因此,加强疼痛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尤为重要。我国疼痛管理刚刚起步,正在步入专业化轨道。疼痛管理是一门新知识,疼痛知识的普及乃是当务之急。

无痛病房的建立给疼痛管理的规范化带来了新的曙光,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与实践,可以真正的实现“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无痛治疗,患者及家属主动要求无痛治疗的新局面。”

第二篇:围手术期、麻醉及疼痛护理

围手术期、麻醉及疼痛护理

基本知识问答

1.试述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意义。

手术前的准备,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病人接近生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耐受手术。手术后的护理,是要求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促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2.手术前准备主要应做哪两方面的工作?

(1)心理准备:对病人做好解说工作,使之自愿接受手术,并能很好的配合治疗。

(2)提高手术耐受力:应对病人全身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并对手术耐受力作出充分的估计。特别要注意各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营养和代谢状况,内分泌、血液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等。3.胃肠道手术应做哪些手术前准备?

手术前1~2天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止饮水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口服肠道抗菌药物和泻剂,术前清理肠道,具体做法为:术前口服链霉索0.5g,每天4次,共3天。或口服新霉素lg,每天4次,共2天。服用或注射维生素Kl,2~3天。术前口服蓖麻油lOmL,每天1次,共2天。手术前晚清洁灌肠,排空肠道,减少肠腔内细菌的数量,预防手术后感染 4.心脏病病人手术前准备应注意哪些问题?

(l)长期使用低盐和利尿药物的病人,手术前应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2)贫血病人的氧合能力差,对心肌供氧有影响,术前应少量多次输血纠正。

(3)心律失常病人,应根据不同原因区别对待。对偶发的审,陀别外收缩,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心房纤颤,如伴有心室率增快,每分钟在l00次以上者,用毛花苷C0.4m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缓慢推注,或口服普萘洛尔lOmg,每天3次,将心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冠心病病人如出现心动过缓,心室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下者,术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0.5-lmg.以增快心率。

(4)对有心力衰竭病史、心脏扩大、心电图显示心肌劳损的病人,手术前可考虑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一般口服地高辛0.25mg,每天1~2次。

5.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手术前准备应注意什么?

(1)停止吸烟2周,鼓励多练习深呼吸和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和改善引流。

(2)应用麻黄碱、氨茶碱等支气管扩张药及异丙基肾上腺索雾化吸入等,对阻塞性肺功能不全有较好作用,可增加肺活量。痰液稠厚的病人,采用蒸气吸入,口服氯化铵或碘化钾,使痰液稀薄。经常咯脓痰者,术前3~5天应使用抗生素,并做体位引流,促使脓性分泌物排出。

(3)经常友作哮喘的病人,可予口服地塞米松0.75mg,每天3次,以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4)麻醉前给药量要少,以免呼吸抑制和咳痰困难。使用哌替啶比吗啡好,因其具有支气管解痉作用。阿托品要适量,以免增加痰的粘稠度。6.试述肝脏病病人手术前注意事项。

术前应作各项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损害者,手术耐受力削弱,须经较长时间严格准备,方可施行择期手术。肝功能有严重损害,表现有明显营养不良、腹水、黄疸者,一般不宜施行任何手术。急性肝炎病人,除急症抢救外,多不宜施行手术。对肝病病人,术前应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全身情况,增加肝糖原储备,小量

多次输新鲜血液纠正贫血及增加凝血因素,尚应给予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等。7.试述腹部手术后病人的饮食护理。

一般术后禁食1~2天。肛门排气后,可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增加到全流量流质,第5~6天进半流质,一般在第7~9天可恢复普通饮食。手术后饮食护理的注意事项如下:①禁食期间,应用静脉输液来供给水、电解质和营养。大手术后,如禁食时间长,还需静脉提供高价营养液。②)开始进食时,水分和热量往往不够,仍应从静脉途径做适当补充。8.试述手术切口缝线拆除的时间和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1)拆线时间:应根据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病人年龄以及有无感染等来确定。一般头、面、颈部切口在术后4~5天拆线;下腹、会阴部6-7天;胸、上腹、背、臀部7~9天;四肢10~12天;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天。有时可采用间隔拆线,青少年可适当缩短拆线时间,年老或营养不良者可延迟些。

(2)切口分类:①清洁切口用“I”代表,指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部分切除术。②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指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分切除术。皮肤不易彻底灭菌部位,6小时内的伤口经清创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③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阑尾穿孔的切除术。

(3)切口愈合分级:①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②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4)切口愈合记录:如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I-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一乙”,余类推。

9.试述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

(1)切口裂开原因:①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低。②术后腹压增高,如腹胀、剧烈咳嗽。③缝合腹壁的技术有缺点,如打结不紧,缝合时腹膜有撕裂等。

(2)预防:应根据可能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术前提高营养状况,强调在腹壁松弛状态下,精工缝合技术。对估计容易发生此类并发症的病人,可采取取:①术时用减张缝线,即在依层缝合腹壁的基础上,加用全层腹壁缝合②及时处理腹胀。③咳嗽时,最好平卧以减轻咳嗽时横膈突然大幅度下降所骤然增加的腹内压力。④用腹带做腹部包扎。⑤预防感染。

(3)处理措施:腹壁切口完全或部分裂开,都应立即送手术室,在无菌条件下,用粗丝线或合金线作腹壁全层间断缝合。因常有腹胀肠麻痹,故应采用胃肠减压。10.预防手术后肺不张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手术后肺不张的措施包括:①手术前练习深呼吸。腹部手术前须练习胸式深呼吸,胸部手术前练习腹式深呼吸,以增进吸气功能。②减少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液。如有吸烟习惯,术前两周应停止吸烟,并注意口腔卫生。③手术后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或绑扎,④协助排出支气管内分泌物。如鼓励咳嗽,体位引流等。⑤防止手术后呕吐物的吸入。11.简述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1)术后出血:出血可发生在手术切口、空腔器官及体腔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止血不彻底和凝血机制障碍。(2)术后发热:可分为非感染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术后早期38℃以下的发热多为非感染性发热,39。C’以上的发热则需考虑感染性发热。

(3)术后低体温:人工低体温手术、术中输入大量的冷液体、手术创面扩大等均可造成术后低体温。(4)术后感染:常见的有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尿路感染和真菌感染等。

(5)切口裂开:组织愈合能力差、切口缝合缺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等是切口裂开的常见原因。12.试述现代麻醉学的范畴。

现代麻醉学包括临床麻醉学、复苏学、重症监测治疗学及疼痛治疗学等,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复苏及危重医学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其中临床麻醉不仅包括麻醉镇痛,而且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手术期的准备、治疗与护理,以维持病人的生理功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病人安全地度过手术期提供保障。急救复苏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包括基础医学知识,采取恢复和维持循环与呼吸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等一切挽救生命的医疗措施。重症监测治疗病室又称ICU,在危重病人的监护治疗和一些麻醉并发症的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需要配备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疼痛治疗主要针对临床各种急慢性疼痛,包括分娩痛、癌性疼痛等。疼痛治疗除运用镇痛药物和常用的针灸、理疗等方法外,还运用麻醉专业所掌握的技术,进行综合治疗。13.试述麻醉前的一般准备与护理内容。

(1)精神状态的准备:麻醉与手术不免使病人产生顾虑或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关心、安慰和鼓励病人,对病人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对于十分紧张的病人,术前晚可用适量镇静安定药。

(2)改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可降低麻醉与手术的耐受力,术前应经口或其他途径补充营养,提高耐受力。(3)进行适应术中和术后需要的训练:有关术中体位、语言问答等的配合与术后饮食、体位、大小便、切口疼痛、长时间输液、吸氧、留置导尿管及各种引流管等,应让病人了解,争取配合。对于术后咳嗽、咯痰、排尿方法等.在术前进行训练。术前2周应停止吸烟。

(4)胃肠道准备:择期手术成人一般麻醉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术前至少禁食8小时。禁食、禁饮的目的在于防止麻醉中和术后反流、呕吐,避免误吸致肺部感染甚至窒息等意外,其重要性应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

(5)膀胱的准备:病人人手术室前应嘱其排空膀胱,防止术中尿潴留。对于危重病人或大手术,术前留置导尿管,以利麻醉中观察尿量。

(6)口腔准备:麻醉前应清洁口腔,有活动义齿的病人进手术室前应将活动义齿摘下,以防麻醉时脱落误吸、误吞。

(7)中等以上手术,麻醉前应检查血型和交叉合血,准备足量全血或血液成分。皮肤准备方面,如行腋路臂丛阻滞,麻醉前应剃除腋毛。

(8)麻醉前应称病人体重,因为全身麻醉大多根据千克体重给药。

(9)手术前晚应巡视病人,发现病人感冒、发热、妇女月经来潮等情况时,除非急症,应推迟麻醉手术。14.试述麻醉前用药及其目的。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①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状态。②抑制唾液及气管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③对抗某些麻醉药的毒副作用和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④提高痛阈;增强麻醉镇痛效果。

(2)常用的麻醉前用药:①安定镇静药,如地西泮、咪唑西泮、异丙嗪等。②催眠药,如苯巴比妥钠等。③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④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此类药物主要是抑制多种腺体分泌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抑制迷走神经反射,对于心动过速、高热、甲亢病人,不用阿托品而改用东莨菪碱。术前药用法:成人苯巴比妥钠0.1g加阿托品0.5mg,麻醉前30分钟肌内注射。15.试述麻醉方法的分类。

麻醉方法主要分为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和局部麻醉三大类。全身麻醉又分为吸人麻醉、静脉麻醉和肌内注射麻醉、直肠麻醉等。全身麻醉是可控和可逆的,病人恢复清醒后不留下任何后遗症。椎管内麻醉又分为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局部麻醉是指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丛阻 滞、节阻滞和神经阻滞。

16·试述手术体位安置的原则和要点及体位安置不当的并发症。

手术体位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过分妨碍病人生理功能为原则。其要点为①安置体位的操作务必轻柔缓慢,协调一致,注意负重点和支点是否正确。②已安置的体位是否能保持固定不移位。③对呼吸和循环是否产生不良影响。④禁忌将病人任意安置在超过忍受限度的强迫体位上,否则易发生意外。

手术体位不当可引起生理和解剖两类并发症。生理并发症可有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发症,如肺通气不足、上呼吸道阻塞、血压下降、产妇仰卧低血压综合征、肢体动脉搏动消失、头面部充血水肿等。解剖并发症主要是受压旋转、牵拉等引起,如周围神经损伤、肢体坏死、颈髓损伤、眼部损伤、皮肤等浅表组织损伤、腰背痛等。

17.什么叫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

(1)表面麻醉:将穿透力强的局部麻醉药施用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而阻滞位于粘膜下神经末梢,使粘膜产生麻醉现象,称为表面麻醉。如跟、鼻、咽喉、气管、尿道等处的浅表手术和内镜检查常用此法。根据情况采用滴人法或喷雾法等。常用药物为1%~2%丁卡因溶液或2%~4%利多卡因溶液。眼部组织柔嫩,滴眼需用0.5%~1%丁卡因,尿道用0.1%~0.5%丁卡因,成人丁卡因1次限量为40~60mg。

(2)局部浸润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逐层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通过阻滞神经末梢达到麻醉作用。最常用的药物是0.5%普鲁卡因,用量大时可改用0.25%的溶液,1次最大剂量为14mg/kg体重。其次,也可用0.25%~0.5%的利多卡因,1次最大剂量为7mg/kg体重。局都麻醉药液中一般内含1:40 万的肾上腺素,也就是40mL局部麻醉药液中加0.Img肾上腺素。18.试述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少量血管收缩药的目的及应用注意点。

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少量血管收缩药(如肾上腺素)的目的:①减少局部麻醉药中毒的发生。②延长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时效。③减少创面出血。应用注意点:①肾上腺素要现用现加。打开安瓿后,搁置太久或色泽变美的不能用。②肾上腺素的用量要确切,应用小注射器抽吸后点滴加入。③肾1 7腺素用量须严格限制,一次用量应小于0.25mg。④对末梢动脉部位,如手指、足趾及阴茎等处,局部麻醉药中不应加肾上腺素,以防引起组织坏死。对甲亢、冠心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病人,是否加肾上腺素应作慎重考虑。19.试述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1)主要临床表现:轻度毒性反应时,常有嗜睡、寒战、多言和血压升高等表现,进而可发生头昏头痛、烦躁不安甚至丧失和四肢肌肉震颤等,重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和惊厥,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致死。(2)预防措施:①一次用药量不超过限量。②使用最低有效浓度。③注药前先回抽有无血液,避免误入血管。④根据用药部位和病人情况酌情减量。⑤如无禁忌,药液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⑥麻醉前可适量使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⑦严格执行麻醉药物管理制度和查对制度,药名、浓度的标签字迹要清楚,配制要准确。

20.试述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未苏醒的病人应置于侧卧或去枕仰设法使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置入口咽导气管,密切观察呼吸道的通畅度、呼吸幅度和呼吸频率。

(2)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监测循环系统的变化,如观察血压、脉搏、尿量、皮肤颜色、静脉输液速度及心电图等。

(3)疼痛的处理:可给予麻醉性镇痛药,手术后可应用神经阻滞或硬膜外腔注射镇痛药物及病人自控镇痛。(4)体温的观察:术后应注意病人体温变化,夏天尤应注意防止高热,冬天注意保温。

(5)一般处理:长时间未醒或苏醒后病人自己不能翻身者,应定时帮助病人翮身,注意膀胱充盈情况,设法使病人排尿,如不能自行排尿,应予导尿。21.试述有关小儿麻醉的护理内容。

(1)应了解不同年龄小儿麻醉手术前的心理,最好是在有家长在场时看小儿,刘年K儿做仔细的解释,对年幼儿则要亲切,使他感到放心。

(2)应向父母强调术前禁食的重要性,并争取小儿的理解与合作。小儿禁食时问一般为8小时,乳幼儿4小时前可喂1次蔗糖水。

(3)小儿体重是麻醉给药、术中输液的重要依据,术前称体重要准确,最好在晨起、空腹和排尿后测量,再减去所穿衣服的重量。

(4)1岁以下小儿术前用药仅用阿托品,剂量为0.02mg/kg。1岁以上可加用镇静药。(5)应待麻酵诱导准备完善后方让小儿人手术室,不要使小儿在手术室内长时间等待。(6)妥当安置小儿手术体位,并加以固定。注意不要影响循环呼吸及使肢体压伤。

(7)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通常可选手背、踝内侧、足外侧、头皮静脉(婴儿)、腕外侧(年长儿)等处的静脉。估计术中出血多时,应留置静脉套管针输液输血。(8)术中应认真计数血纱布,估计出血量。

(9)麻醉期间手术室温度是决定小儿体温的重要因素。应保持手术间温度在24℃~26℃,病儿常能保持正常体温。如环境温度过高,身体覆盖物过厚,手术灯光照射等均可使体温升高。

(10)加强术后护理,病儿清醒前应有专人看护,监测呼吸循环等情况,防止呕吐误吸及躁动而发生意外。未完全清醒前,不要给小儿喂食。22.使用过的麻醉器械应如何进行消毒? 常川麻醉器械消毒方法有:

(1)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不致透热损坏的麻醉器械,如硬膜外穿刺包等。(2)2%戊二醛浸泡消毒:如硬膜外导管、各种塑料导管、一通接头,穿刺针等。(3)10%甲醛溶液浸泡消毒:适用于硬膜外导管等。

(4)甲醛蒸气消毒法:常用于消毒气管导管、麻醉咽喉镜、螺纹管及钠石灰罐等。(5)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适用于麻醉机、电子仪器及橡胶类等。

第三篇: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 摘 要 ] 术后疼痛管理的新理念包括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目前国外的术后疼痛管理完成了从以麻醉医生为主体到以护士为主体的转变,术后疼痛评估常态化、常规化,同时将个人数字助理(PDA)用于术后镇痛随访,使用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进行术后疼痛管理。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实现了个体化的术后疼痛管理,提高了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疼痛视为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术后疼痛是急性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处理不及时会给机体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1]。术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2],成为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和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但可以解除患者精神和肉体的痛苦,还对患者的整体康复,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报道,对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疼痛管理,效果不佳,患者疼痛没有得到理想的控制,镇痛效果不满意率为 26.85% [3-4]。本文旨在综述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为提高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提供参考。1 术后镇痛新理念

国外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积极的术后镇痛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 可使患者敢于深呼吸和咳嗽,从而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可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从而降低下肢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率,并有利于肠道恢复通气; 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等[5]。1.1 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是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而互补,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同时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小,不良反应相应降低,从而达到最大的效应 / 不良反应比[6-7]。因此多模式的联合镇痛措施用于术后患者疼痛管理颇有前景[8]。联 合用药多途径包括: 静脉、硬膜外、神经阻滞、局部麻醉、口服、外用贴剂等。多模式镇痛的药物选择包括阿片类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COX-2 抑制剂或对乙酰氨基酚等。世界麻醉医师联合会针对手术引起的急性疼痛提出了三阶梯治疗方案 : ①术后镇痛的第一阶段(疼痛强烈阶段),主要联合应用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局麻药、外周性镇痛药; ②术后镇痛的第二阶段,主要联合应用外周性镇痛药及弱效的阿片类镇痛药;③术后镇痛的第三阶段,主要应用外周性镇痛药[9]。1.2 超前镇痛

超前镇痛的概念由 George 在 20 世纪早期提出[10],超前镇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前采取一定措施,通过阻止神经纤维传递疼痛信号至中枢神经系统,防止神经中枢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发的疼痛,从而减轻术后疼痛,增强术后镇痛效果[11]。George 指出除了全身麻醉外在切皮和手术中以局部麻醉药注入对患者进行镇痛,可以阻滞伤害性刺激传入大脑,因而建立了 “无打击手术”,他的观点直到1980 年才被再次关注[12]。1.3 个体化镇痛

个体化镇痛即镇痛治疗方案个体化,包括给药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旨在应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诊断的患者疼痛程度不同,需要的疼痛管理措施也不同[13]。研究 [14]显示不同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的患者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长者较年幼者更能耐受疼痛,体力劳动者

较脑力劳动者耐受力高,男性对相同刺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高于女性,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近年来,尽管有许多新型镇痛药及镇痛方式应用,特别是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广泛开展,使得术后镇痛效果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仍有 50%~75% 的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忍受痛苦[15]。2 术后疼痛管理现状

2.1 疼痛评估向常态化、常规化方向发展

1995 年,美国疼痛学会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日益受到关注。疼痛评估和护理管理被列为护士继续教育的常规培训内容。通过借鉴 JCI 疼痛管理经验,责任护士需要评估住院患者入院当日的疼痛强度,次日起每天 14:00测量生命体征时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实现了住院患者疼痛评估的常态化、常规化。疼痛强度评分<4 分的患者每日进行简易评估,疼痛强度评分≥ 4 分的患者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内容包括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采取措施(药物 / 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等,并根据给药方式及药物作用时间进行第二次综合评估。对携带患者自控镇痛泵的患者,责任护士和麻醉科护士每日分别进行疼痛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当患者疼痛强度评分>4 分时护士要及时通知麻醉科。2.2 疼痛管理体系从以麻醉医生为主体转变到以护士为主体 2.2.1 建立术后疼痛管理体系 在发达国家,疼痛管理模式已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转向以护士为主体[16]。Rawal 等[17] 研究发现,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是目前最佳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高质量的疼痛管理是无法单靠一个科室或一个专业实现的,有研究显示,许多患者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关键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18]。2.2.2 明确疼痛管理中护士的角色

随着疼痛管理模式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方向转变,护士将承担起更重的责任。有文献[19] 报道,护士缺乏对患者疼痛的关注及相关知识与技能不足,阻碍了疼痛管理模式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制约了疼痛管理的发展。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必将成为疼痛管理队伍中的主要成员[20]。也有研究表示护士是临床多学科合作的疼痛管理团队的奠基石 [21]。护士是疼痛的主要评估者,也是镇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和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把疼痛评估方法列入患者入院宣教的内容,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当日即对其进行疼痛评估方法的培训,使患者理解并掌握。医院制作疼痛强度评估工具并贴在患者病床或床头桌两侧,发放宣传册及定期举办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患者能够了解疼痛治疗的重要性,避免患者 “忍痛”。

2.2.3 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技能

国外研究[22]显示,疼痛相关教育能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的知识和态度,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疼痛。护理部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护士长通过科内小讲课来培训护士疼痛评估的方法、疼痛基本知识和理论、镇痛药物的相关知识,使护士能够在疼痛管理中承担起相应的职责。2.3 信息化技术促进疼痛管理的发展 2.3.1 个人数字助理(PDA)

PDA 用于术后镇痛随访便于资料统计和保管,减少随访人员的工作量,防止遗漏患者,使用无键盘全手写输入的PDA 进行术后镇痛的随访工作,真正实现无纸记录的随访模式。PDA 的使用可以节省每月镇痛数据统计时间及随访完成后的登记时间,节约纸张及文件保 管的空间,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度,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2.3.2 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

Corizzo 等[23]的研究发现疼痛程度越高、疼痛得不到缓解时间越长的患者对当前疼痛程度越不满意。有研究[24]指出每 4 名手术患者中只有 1 名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的

缓解,因为人力限制导致的镇痛监测和随访不及时是多数患者疼痛得不到有效管理的主要原 因。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来监控 PCA 的按压次数并通过患者使用电子触摸屏进行疼痛强度及相关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麻醉医生在手术室内的中心站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疼痛情况、镇痛药物使用量及 PCA按压的次数。笔者曾做过相关研究证实,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能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并通过此系统实现个体化的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25]。3 展望

随着术后镇痛模式的发展,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技术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术后疼痛评估常态化、常规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护士也必将成为术后疼痛管理队伍中的主要成员,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四篇: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管理质量,防范手术风险,结合医院实际和有关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术前管理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具体见《术前必备检查目录》和《麻醉和手术前准备的临床要点》。术前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2、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制度。所有医疗行为均须如实记录在病历中,主管医生应做好术前小结。

三、四级和特殊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特殊手术的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必须通知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参加。

3、严格落实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病人(邀请外院人员主刀必须有外院人员亲自查看患者的相关记录),亲自向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包括病情、治疗方案和替代方案、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并与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4、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科主任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特殊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手术室必须严格审核手术申请单,发现未经医务科批准的特殊手术和院外会诊手术立即通知医务科,并暂缓安排。

5、严格落实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院外会诊制度。特殊手术(具体定义见特殊手术审批报告制度)、外院会诊手术必须按要求分别在术前一天递交审批表和外院会诊申请单(均须附术前讨论记录复印件)。

6、严格落实术前麻醉访视制度。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择期手术的访视必须在术前一天18时前完成,并填写好《术前麻醉访视记录单》、《手术风险评估表》、麻醉知情同意书、开好麻醉前医嘱,严禁手术当天完成上述工作。如果麻醉师会诊时病人不在医院,在术前访视单上注明患者离院,并由申请科室护士签名确认,上报医务科批准后可通知变更手术时间。术前一天麻醉医生无法完成访视可由其他麻醉医生完成,但手术当日必须亲自访视患者,并重新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或在原单上签名,检查麻醉知情同意书是否有补充告知,如有必须再次书面告知。复杂特殊的患者应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7、手术时间安排流程:(1)申请:手术科室在完成术前准备后提出书面申请,择期手术的申请单应在术前一天11∶30前送到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申请单,并标明“急”字;(2)审批:麻醉医生在完成术前访视后在申请单上签注意见,巡回护士完成术前访视、器械护士完成器械准备后在申请单上签注意见;(3)通知:不能按申请时间安排时,由值班护士最少提前12小时书面通知申请科室,按时手术无需通知。

8、手术顺序安排原则:急诊优先,产科优先。择期手术首台原则上优先考虑高风险和无菌手术病人,其次按申请时间先后,再次按预计手术时间。

二、手术日管理

1、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制度,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操作常规。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时刻注意尊重病人。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穿着手术室工作服到过手术室以外的区域后再次进入手术间必须更换手术室工作衣服。严禁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内使用。手术过程中非手术人员不得入手术间,如特殊情况经医务科批准后需戴穿好口罩、帽子、手术衣或参观衣后进入手术室。

2、术者、麻醉师、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未经三方核对不准实施麻醉与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3、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器械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及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4、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麻醉师。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师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发现异常要及时提醒术者。

5、麻醉医师须在术前准备好所有术中用药及抢救设备,术中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术者。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负责人。

6、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书面同意后实施。

7、术中用血要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急需用血时,巡回护士负责催促各环节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输血科必须以最快速度配血,用血量大时必须增加人力参与配血,值班期间通知副班回院。

8、遇有术中大抢救,由手术科室护士负责送标本、拿报告单、取血制品等运送工作。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的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9、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重要的标本须家属签名确认。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专人及时送上级医院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检,不能主观臆断,以免误诊。

10、局麻手术中,手术医师必须经麻醉医师同意后使用麻醉药品,且麻醉医师应观察麻醉过程,防止意外情况。麻醉医师使用贵重药品时须听取主刀医师意见。

三、术后管理

1、术毕,麻醉师要把麻醉记录单填写清楚,并向术者交代麻醉情况,巡回护士通知手术科室做好接收病人准备。待患者基本恢复后,麻醉医师、手术医生将病人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在床头向接诊护士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生命体征变化、引流等情况,并检查束缚带是否已解除、管道是否通畅。值班期间交接病人,麻醉有异常情况的要向值班医生交班,值班医师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不能坐等病人叫唤。

2、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术后首次记录应在术后即刻完成,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3、麻醉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恢复室或病房或监护室或ICU),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小时内随访且有记录。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或手术间)。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 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 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或手术间)。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对于破坏性较大手术、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则上术后先送科室监护室或ICU,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

4、凡实施三、四级和特殊手术时,术者应在术后24 小时内查看病人,且不得离开本市,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1 次查房记录。

5、术后麻醉师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术后72 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6、术后医嘱应由主刀医师或经治医师按主刀医师意见开具。对抗菌药物、精神麻醉药品或特殊治疗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门诊手术管理

1、做门诊小手术前,手术医师应按规定书写门诊病历(主诉、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结果或会诊记录、初步诊断、处理措施、拟行手术的名称和手术部位),做好相关术前准备(病理申请单、术前血常规、血型、感染四项等),做好术前谈话记录,并由患者本人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后要及时在门诊病历上写好手术记录,开好术后处方。

2、门诊小手术必须在门诊手术室或手术室进行,具体手术时间的安排,病人病种的预约,器械、敷料的准备,术前、术后接送病人,术中手术巡回,配合完成手术等均由门诊手术室负责。进入手术室操作的严格按照手术室制度执行,可先电话申请后补书面申请。

3、凡进入门诊手术室的工作及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服、鞋帽和口罩等。

4、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医生护士两人核对后在治疗单上注明“姓名、年龄、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核对无误”,并签名确认。

5、无痛内镜申请流程:临床医生按照肠镜、胃镜的适应症开单,内镜室审核是否有操作禁忌症和麻醉禁忌症(由麻醉科制定后交内镜室),无禁忌症者向麻醉科提出书面申请。对无操作禁忌症但有麻醉禁忌症的门诊肠镜患者,要预约麻醉师做访视后才做肠道准备,对住院患者麻醉师必须在做肠镜检查前一天完成访视。

6、无痛人流申请流程:妇产科医生排除人流操作禁忌症后开单,妇科门诊护士向麻醉科书面预约,麻醉医生审核同意后,再由妇科门诊通知患者做好相关准备。

第五篇:围手术期管理相关试题

围手术期相关试题

1.术前准备的意义?

手术前的准备,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病人接近生理状态,以便更好的耐受手术。

2.术后处理的意义?

手术后的处理,是要求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3.手术安全核查记录三方核查是哪三方? 是指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4.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患者能否成为知情同意权主体?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患者可以成为知情同意权主体。

5.紧急特殊情况时,患者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时,知情同意权主体为?

患者委托的决定代理人

6.手术安全核查麻醉实施前核查内容?

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7.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开始前核查内容? 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8.手术安全核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内容? 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9.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如何完成?

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10、手术风险评估内容?

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11.《手术风险评估表》使用步骤及分工? ⑴手术医师负责手术切口清洁度的确认; ⑵麻醉医师负责麻醉分级(ASA分级)的确认; ⑶手术护士负责手术持续时间的确认;

⑷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由主管医师填写

12.手术风险评估分级(NNIS)≥2分的手术,术前讨论有何要求?

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有麻醉科及相关科室参加的术前讨论。

13.手术部位标记如何执行? 手术前一日由手术医师、护士与病人共同确认手术部位,并标记黑色“Ⅹ”。

14.术中使用体内置入材料有何要求?

都需经设备物资处审核通过,不得使用未经医院设备物资处审核通过的材料,所有材料条码都应贴到手术记录单中。

15.急诊手术流程?

⑴医生发现病人需要急诊手术应立即请示当天值班级别最高医生或医疗组组长,必要时应请示科主任。

⑵决定手术后,立即通知手术室。如为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经治医生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

⑶由手术科室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配血等。

16.手术记录完成时限? 应当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17.手术记录由谁书写?

手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

18.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限? 在患者术后即时完成。

19.成人术前常规禁食和禁水的时间是? 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 20.术前常规禁食的主要目的是?

防止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及误吸 21.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择期手术应在何时进行?

至少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多长时间后进行 6个月 22.诊断术后肺不张较有意义的体征? 呼吸音减弱、消失或为管性呼吸音 23.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 是麻醉反应,24.如腹部手术后反复的呕吐,可能原因是? 急性胃扩张或肠梗阻。25.头面部手术术后几天拆线? 4~5天拆线,26.下腹部、会阴部手术几天拆线? 6~7天拆线。

27.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手术几天拆线? 7—9天拆线。28.减张缝线拆线时间? 14天

29.有吸烟习惯的病人应在术前多久停止吸烟? 术前2周停止吸烟

30.手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 一般是术后 2~3天 31.手术切口分类?

分三类:清洁切口用“Ⅰ”代表,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污染切口用“Ⅲ”代表

32.手术切口愈合等级?

分三级:甲级愈合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乙级愈合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但未化脓;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33.外科常见的休克有哪些? 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34.预防术后肺不张的措施?

⑴手术前练习深呼吸。腹部手术前须练习胸式呼吸,胸部手术前须练习腹式呼吸,以增进吸气功能。

⑵减少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液。如有吸烟习惯,术前两周应停止吸烟,并注意口腔卫生。

⑶手术后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或绑扎。

⑷协助排除支气管内分泌物。如鼓励咳嗽,体位引流等。

⑸防止手术后呕吐物的吸入。35.试述外科感染的特点? ⑴多为混合感染 ⑵局部症状明显

⑶受累组织或器官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影响功能。36.试述清创术的要求? ⑴清除伤口内的污物和异物 ⑵彻底止血

⑶切除失去活力的坏死组织

下载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学习班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学习班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大全]

    XX市人民医院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

    肿瘤疼痛护理新进展

    综述: 2009-02-02 癌症疼痛护理新进展 江苏省肿瘤医院 高群英 在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中,疼痛的发生率最高,WHO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的比例为30-50%,晚期患者为60-90%[......

    围手术期管理质控检查表

    临床科室围手术期管理质控检查 管理目标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实得分 检查标准 检查方表 法及扣分标准 1、是否完善术前 采取手术当日前往手术室现场检1、完善术前准备:(1)必查......

    关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的规定

    关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的规定 为加强围手术期的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常规,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护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针对围手术期管理作出如下规定。 一、......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是临床外科系统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包括从病人决定手术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后直至病人出院的全过程。手术室的护理工作......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全院护士) 围手术期概念: 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分手术前期(术前) 手术麻醉期(术中) 手术后期。※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十堰市和协医院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

    围手术期试题集锦

    《围手术期医学》试卷一及答案 A1/A2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男性,60岁,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拟行手术治疗,曾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