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文本选编研究

时间:2019-05-12 12:0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文本选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文本选编研究》。

第一篇: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文本选编研究

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文本选编研究

——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例

丰都实验小学

陶勋愉

摘要: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格局。对于群文阅读的研究,国外及台湾成果较多,辛西娅、赫尔吉等人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建树,也开展了一定的实证研究。我国不少一线教师对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较多,使得群文阅读一时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主旨提炼模式、读述兼容模式、专题探究模式、目标聚焦模式、单元整合模式等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阅读力,语文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任教的学校目前正开展“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笔者也有幸成为了学校该课题组的一员。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和实践,笔者对“群文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参加了重庆市举办的第3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群文阅读——行进中的思考”后,笔者更深刻地理解了“群文阅读”在重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研究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不少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语文教学有没有更高效的方式?语文课能不能更丰富立体?在信息多元化的年代,如何在信息的比较和筛选中发展自己的思考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是否更爱学语文、更爱读书、更爱思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阅读教学问题凸显,如今需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提高学生阅读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当下的教学现状是,不少教师仍局限于单篇教学,学生阅读力不强,阅读面窄,对于文本理解缺少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仍局限于课文,缺少文本的扩展和延伸,造成阅读出现了“少、慢、差、费”的状况。因此,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从改变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入手,加大课堂容量,提高阅读效率,提倡群文阅读。

2.研究的必要性

2013年12月,教育部西南课程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多家单位举办了“第三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群文阅读行进中的思考”,旨在展示两岸三地语文阅读教学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浙江、重庆等两岸三地十六个省市的三千多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研讨活。“群文阅读”已经洒向了全国,开遍了一线教坛。

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很多语文教师在尝试群文阅读时显然不知道如何选择阅读的文本、如何设计群文阅读的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教师虽然渴望将群文阅读请进自己的课堂中,但文本的选择似乎难倒了众人。为此不少教师不得不花钱购买出版社已经编排好的群文阅读书籍,这无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却只能是权宜之计。

(二)核心概念

“群文”就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 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在实际教学中,群文阅读需要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

(三)文献综述

现有关于群文阅读的文献主要研究了群文阅读对学生阅读力的培养、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群文阅读的议题设计等。

1.学生阅读力的培养研究

李雪泉(2008)指出了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她认为,目前语文教学教师讲解多,学生做题多,知识难理解,学习的效率难以提高,而且不管是语文教材还是各种题海战术,几乎都失去了实用的价值,把“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抛之脑后„„而阅读凸显了语文教学的问题所在。陶华锋(2008)进一步提出了阅读能力的培养至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他指出,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对此,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几乎关系到语文教学的生命。对于阅读的讨论,历来是焦点和核心(吴胜宇,2009;李峰,2012)。正如杜旭(2010)提出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英国语言学家J•Munby曾说过:“各种交际需要的外部表现还必须理解为具体的语言技能、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的表现。因为这语言微技能对于交际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处理手段和阅读策略来理解读物的内容。朱永贵(2009)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后提出,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郭贵荣(2010)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建立适应阅读教学的知识体系,建立科学的课堂阅读教学结构,建立以阅读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但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是阅读训练。对此,陈燕君(2012)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如选读、精读、速读、摘录批注法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一线教师如余建梅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探讨,如以名家的阅读经验、成功经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立足课堂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比如师生共读一部优秀作品,然后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或学生自选优秀作品,利用阅读课的交流时间推荐给大家„„

2.国外及台湾对群文阅读的研究

费力克斯(2002)较早对群文阅读这一崭新的阅读方式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群文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特的思考判断力,因为在阅读时需要学生进行目的性的阅读,同时在阅读时要学会对问题发表自己批判性的观点,提出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认知„„因此群文阅读比单篇阅读更具深度和广度,能从一定程度上达到解放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和效果„„这也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将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影响了新的台阶。

赫尔吉等人(2003):进一步研究了群文阅读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有益性和突破性。他认为,如今社会信息量大,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膨爆的时代,阅读资料变得丰富多样,同一个问题的文本描述方式不同,解读角度不一,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必须改变阅读的方式。为了使我们对同一个问题有更加可信的认识,必须是信息的渠道更加开通化,因此群文阅读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并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除此之外,赫尔吉等人(2004)还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实证研究。他通过让挪威216名学生阅读7篇相关主题的文章后,对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发表读后的认识。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刚开始阅读一篇或者两篇文章时,对于问题的理解显然比阅读五篇、七篇后更加多样化,因为对于主题的理解显然更加深入,从而也能更好地把握阅读材料。

娜塔莉和劳拉(200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小学生群文阅读的实证研究,和赫尔吉等人的实证研究方式类似,劳拉等人同样选取了几篇类似的文本,对低年级的学生经常问题测试。在听完老师的朗读后,学生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提问总是能够说出自己的答案,虽然有个别问题存在疑问,但是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找到了自信——因为总有问题是他们能够回答的,总有文章是他们喜欢并能够理解的。在此基础上,劳拉认为通过群文阅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提高阅读思维策略的游戏,把阅读看成是更简单的事。

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发言上提到:“教课文”与“教阅读”的目的是不同的“教课文”与“教阅读”的教学方法不同,“教课文”和“教阅读”在读物的性质上也有所不同,教课文”和“教阅读”的阅读方式不同,“教课文”和“教阅读”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是不同的„„教师在进行阅读的策略教学时,首先,必须解除教材的魔咒,提供学生多元的文本,其次,当了解到教课文和教阅读的差异之后,可以将课文教学适度地向阅读教学倾斜,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文本、不同方式的教学,最后,要求课堂能够释放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去展示他的学习力。而老师能够更关注学生的兴趣,不管教了孩子多少语文的相关知识,不论提供了多少阅读策略,如果不让孩子真正去阅读,他还是学不到„„

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落实到一线教师层面,在儿童文学的潮流之下,学生开始进行大量地阅读,虽然教师还是无法适应多篇的阅读教学,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台湾更多教师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从原先的“一篇”到现在的“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决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形式的革新,更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3.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据所查文献,目前关于“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有主旨提炼模式、读述兼容模式、专题探究模式、目标聚焦模式、单元整合模式等等。

蒋军晶(2011)是最先对群文阅读进行尝试的大陆教师之一。在一次公开课中,他一“世界是怎么形成的”以议题,让学生进行了群文阅读。首先,他让学生听(讲)故事《盘古开天地》,聊创世神话的产生原因,接下来比较阅读中国、日本、蒙古创世神话,让学生找出各创世神话之间的共同点,并鼓励学生质疑,挑起认知冲突:不同地域、民族的创世神话为何有这么多共同点?最后还比较阅读创世神话、“宇宙大爆炸”科普说明文。这种专题探究模式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优化专题的理解和把握。

赖玉莲(2012)提出了主旨提炼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对友情多方面的探讨”这个议题,她组织学生阅读了《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等五首友谊诗,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旁批的方式,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者有疑问的诗句,反复诵读,然后几人小组合作讨论,说说从这组诗中是怎样感受友谊的。赖玉莲老师提出了概念图的群文阅读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群文阅读。

冯学敏(2012)提出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模式。“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要求大量阅读在课内完成。一般40分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6到8篇文章。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突破了语文教学“课文平行、主题并列、知识无序”局面,实现了递进式语文教学。以“群文略读浏览表”“画知识树”“五步教学”为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迅速掌握该研究的核心内容,进入实践层面。这种群文阅读的模式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激发教师有效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和自主开发课程资源。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自主阅读时间更多。

龙利群(2012)在进行群文阅读是利用人教版教材的单元整合,再补充两篇课文阅读展开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五单元是以父母的爱为主题。老师首先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以该精读课文为着力点,让学生学会从文本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中体会父母之爱。然后出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感受父母之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在两篇精读课文阅读的基础上,老师出示《学会看病》《慈母情深》《转角的爱》《我的母亲》,然后让学生讨论、比较文章结构和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天下父母的共同点,袁野(2013)在教学“故事里巧妙的结局”时运用了目标聚焦的群文阅读模式。首先让学生听和讲《神射手的儿子》,引导学生猜故事的结局,出示选文题目《胖甲虫的烦恼》《摩尔根掉井里去了》《爱花的牛》《老鼠夹》,学生通过题目预想故事的结局,最后让学生分别读故事,二猜结局,让学生聚焦文章的相同“技术要点”——“出乎意料的结局”。

4.群文阅读的议题设计研究

搞好群文阅读的关键就是确定好议题。有了明确的议题才能够选编好文章,有了好的文章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群文阅读的实效。

蒋军晶(2013)在执教《“最后一句诗”一组群文阅读》时,以诗歌最后一句的写法技巧来设计议题。首先,他让学生读范文《阳光》,让学生感受诗的最后一句——“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最后一句诗不同于其他几句诗,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明白诗歌最后一句的写法特点;接下来出示《涂鸦》《最难的单词》《“死”了十二次》《花一把》是诗一组,让学生模仿写最后一句诗,最后甚至要求学生创作最后一句诗。蒋军晶老师并未关注诗歌的语言美,而是将学生引导在诗歌的写法上。不少老师(李全,2013;杨敏,2013)采用的也是以这种写法为议题的方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吴群(2013)在尝试群文阅读设计时,以人物成长为线索进行文本的选编。《“孙悟空成长的启示”群文阅读》反映了她尝试以人物成长为议题设计群文。她设计的阅读流畅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简要回顾孙悟空的成长历程,画出成长曲线图,接下来学习文本一《拜师学艺》,思考孙悟空得道的成功因素,学完文本一之后,让学生分大组学习《蟠桃会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三打白骨精》,同时西靠其性格的弱点,最后让学生谈谈喜欢哪个阶段的孙悟空并说出喜欢的原因。这种以人物的成长经历为议题设计群文可以让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更加立体,在语文教学中,很多人物都需要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认识,如毛泽东、李白、王熙凤等等。

桂阳玲(2013)在设计群文阅读时,选择了当下热门的话题——“中国梦”,从而引申出了群文的议题“谈谈梦想”,这种以社会热门话题为蓝本设计群文阅读议题的方式不仅紧扣热点,而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除此之外,吕志强(2012)、谭娟(2013)还根据文本的相似性来进行议题设计。吕志强(2012)根据说明书的特点,选编了《药品说明书》《玩具说明书》《家电说明书》等一组文章,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说明书的共性,尝试写一写说明书,从而让学生掌握说明书的特点。

(四)结论

1.已有研究的有益和不足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关注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到了群文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笔者作为一名“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的成员,深刻地感受到群文阅读已经开始深延到了一线。不管是对群文阅读理念的探讨,还是从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都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我们知道,任何的教学改革,没有教师的参与和投入是不可能真正成功的,而且群文阅读的研究本身就是立足于行动研究,需要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越来越多的老师倾心于“群文阅读”,有很多地区开展“群文阅读”的课题研究,正走在阅读改革的新征程上。

当然,已有的研究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不少地区都在开展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的原因。群文阅读的提出不是为了炒作概念,更不是为了市场营销。可是理论上的探讨和“田野”上的实践是存在巨大差异的,目前的不少研究都过于关注阅读本身,如何进行实证干预的探讨很少。另外,群文阅读目前在台湾地区和大陆沿海发达地区研究和实践较多,发展区域较小,能否在中国更多的城乡学校得到实践和验证仍是一个未知数。虽然不少一线教师对群文阅读有尝试性的实践和讨论,但缺乏系统性,使得大多数老师对群文阅读的研究不够系统和精细。

2.本研究的切入点

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更加关注的是群文阅读的文本选编,尤其是儿童文学的选编。目前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较少,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需要广泛地阅读儿童文学。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儿童与成人应区别对待。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应针对儿童阅读,以儿童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优秀民族文化作品为主。正如英国作家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所说:“文学作品所书写的是关于人的种种,而作品中所表露的各类情绪和观点也都来自共通的人性;透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始有机会超越自身的经验限制,认识并体会不同人种或社群的信仰、思想,或生活。”然而,当下关于群文阅读的讨论缺少文本选择的讨论和研究,不少一线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尝试时对文本的选择随意性大,缺乏指导和方法,这是群文阅读在一线推广遇到的一个障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教师虽然渴望将群文阅读请进自己的课堂中,但文本的选择似乎难倒了众人。为此不少教师不得不花钱购买出版社已经编排好的群文阅读书籍,这无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却只能是权宜之计。本研究通过实证抓住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试图通过群文阅读将儿童文学作品带入小学语文的课堂,从而实现群文阅读的目的和功能。

参考文献

[1]Cynthia Shananhan.Using Multiple Texts to Teach Content[J].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 Laboratory,2003(12)[2] Laura Robb.Multiple Texts:Multiple Opportuniti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J].Voice from the Middle,2005(9)

[3]Ivar Brate,HelgeI.Stromso.Measuring stagtejic processing when students read multipletexts[J].Metaconition Learning,2002(11)[4] Natalie Heisey,Linda Kucan.Introducing Science Concepts to Primary Students Through Read-Alouds:Interactions and Multiple Makethe Difference [J].The Rading Teacher,2005(9)

[5]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报,2012,(11)

[6]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子课题.丰都县中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群文阅读研究实验方案

[7]蒋军晶.文章能不能一组一组教[J].小学语文,2011,(10):10-11.[8]于泽元.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论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8 [9]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12-14. [10]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30-33.[11]何黄海.群文阅读:从表象到实质[J].小学语文,2011,(10):10-12.[12]蒋军晶.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创世神话”群文阅读[J],2011,10 [13]王林惠.群文阅读到底怎么教[J].小学语文,2011(10)[14]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11)

[15]林文宝.儿童的阅读理论[J].阅读与教学,2010(17):33. [16]寥先.通过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J].阅读与教学,2012(5):49-55.[17]高丽佳.体验实用的阅读方式[J].小学语文教学作,2012(10):16-17.

第二篇: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功能各异,互为补充,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本文通过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行的群文阅读模式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205-02

一、核心概念及其特征

1、核心概念

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选择一个或多个题目,与学生共同就一个或多个题目进行多个文章进行阅读和讨论,对这一个或多个题目的文章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现状,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形成一种新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群文阅读,小学群文阅读更侧重于以儿童的视野选择优秀儿童作品,以一定的议题将数篇或一本书或几本书组织起来形成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一堂课里或一定时间内读一组文章,发展阅读能力。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本课题将研究重点确定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背景下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探索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及教学策略、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读本开发策略,探索儿童多种阅读方法。

2、群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首先,开放性。群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特征就是开放性。所选议题没有任何固定的答案,老师与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讨论来进行知识建构;教师所选的议题内容也比较开放,老师与学生有非常大的讨论空间。其次,交互性。群文阅读教学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各类文章同时进行,同时根据选题进行知识建构;其次,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在交互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相倾听和建构来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老师与学生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学习。最后,探究性。群文阅读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以选题为基础,进行探究讨论和学习,深入了解各类文章,这体现出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答案,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倾听,探究新的观念和思想,与已有知识交互产生新的知识构建。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谁都不会知道提前预知探究结果,并且群文阅读教学重在过程,结果并不重要。

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意义

1、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为主,课堂中教师围绕单篇作者进行对学生讲解,其可以增加对特定作品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会使学生使去兴趣,群文阅读教学是以多篇作品作品同时进行教学的模式,学生对多篇作品同时阅读使其发挥最大理解的兴趣。从实践教学中总结出,小学生对语文单篇的作品大多没有太多兴趣,一本教材最多对其内少量的几篇产生兴趣,对其产生兴趣的作品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会较认真去听课考与互动。在其不感兴趣的作品大多都不予以理睬,许多小学生在这种情形下都会出小差,没有认真听课。多篇的阅读能使小学生发挥较大的兴趣,几篇作品结合总有一些作品使其产生兴趣,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发挥其兴趣与传统的单篇作品教学模式上更胜一筹。

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传统的单篇作品教学中教师会延长小学生阅读作品的时间,因为单篇作品的阅读并不需要很少时间,后面的讲解也已经有足够的时间,传统的模式下是阅读时间较为长。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安排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对几篇作品的阅读,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能有效的提高阅读的速度,中国的传统九年制教育中并没有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明确的培训,如今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海外的图书作品流入中国的很多,中国本土的各类图书作品的数量更是巨大,小学生在下一阶段想全面发展需要有多阅读的基础,如果该者在阅读速度上条件很差,将会面临享受不到如今大知识背景下带来的提升自我的好处。

3、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知识量。

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为主,一本教材中的作品数量比较少,在如今社会发展的状态下小学生如此少量的阅读是不足够满足社会认识的需求,小学生许多知识都是从语文教学中了解而来,因此语文教学因当发挥更大的责任,对小学生的整合知识量进行对其丰富。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作品数量较多,不同种类的作品也增加,从量上能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从知识性上讲也增加了几倍,使小学生能在早期了解社会上的不同知识,使其在下一阶段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三、目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1、主要问题

(1)从教学目标看,缺少对规律的梳理和提炼

教??虽然能够从文本中找出语言文字训练点,并通过比较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学习和运用,但是,由于对课文的关注点较多,不舍得删减教师认为比较有益的知识,为此,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比重仍然较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探究语言运用的规律的实践少之又少。

(2)从教学内容看,缺少对文本的重组和加工

伴随着教师对课程标准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和不断深化,教学的关注点越来越零散细小,知识点之间越来越割裂,训练点越来越复杂,忽视了对于文本表达规律的理解,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忽视了课内外结合。

(3)从教学总量看,缺少对课内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阅读。纵观现有的阅读教学,教师仍然紧盯教材、落实教参、深化习题,极大地滞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课标的要求,滞后于学生对语文文字学习的需求。

2、问题分析

伴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教师对于课标的解读越来越明晰,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越来越重视。于是,针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指导也不断细化,读用迁移的教学策略遍布课堂。这样的频频训练,极大地肢解了教材,忽视了教材的整体性,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性。

由于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仍是原来的,这就给教师落实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不便。现有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编写的,人文性强,工具性弱。教师的教学往往跟着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语文园地进行。然而,许多年级的单元导读,只是站在了人文性的角度给予指导,没有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元素。这就使得教师只能立足已有的教学经验,从篇的角度设计教学,从而导致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无法达成知识目标这一现状。

课外阅读指导一直没有成为语文教师自己的事。许多语文教师都认为读课外读物、儿童文学作品是课外的事、家长的事,和我们的关系不大。为此,指导课外阅读成了盲点。随着学生阅读量少,课内学习比重增加,学生的学习力也越来越小。长此以往,语文教师辛勤耕耘在讲台上,学生听得多,参与少;学生回答小问题多,探究大问题少;学生读短文多,读整本书少。在这样的以教材为语文教学的全部的偏颇的思想引领下,语文实践成了一句空话。

四、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1、建立完善的教学理念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下不能强调学生的成绩,教育部门应当取消在学校中进行对班次的成绩排名、比赛等活动及观念,教学理念必须以维护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或者等先进的理念为主,群文阅读教学能对小学生发挥个人潜能的作用,小学生往往在传统的教育之中并没有了解到社会上的足够知识,而语文课程的价值之一可提高小学生对自己祖国、社会的认识,小学生在这一阶段中了解的知识对以后的阶段有极大的帮助,语文的教学的效果以潜移默化为主,和学校中的条例“口号式”的教导小学不能去做不好的事情不同,在小学生当中发生公共安全的事例很多,大多因为没有良好的教育,在公共安全的认识上可以加入语文作品,这样能较好的避免发生各种的公共安全问题。学生的行为规则也可以加入语文作品中,学生阅读作品理解作品,能认识到主人公的行为善恶,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较多同类的作品熏陶下学生自身的行为能达到较好自觉规范,其在学校及生活中能展示独特的个人魅力,对其的身心健康也巩固了好的基础,因此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在确立好,不能以传统落后的理念进行该模式的运用,如果理念不改变反而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2、丰富语文教材的作品量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要提前语文教材的数量,群文阅读主要以几篇同时阅读为主,一堂课中学生能阅读完几篇作品且老师能利用其时间对几篇作品进行讲解,在这种条件下作品的数量必须能够满足,不然会出现前期教师已经把课文讲完了,中后期剩余出大些的课时会不知其如何利用,因此会走向一种极端。教育部应当进行教材的更新,增加大量不同的作品,作品要考虑到几篇作品的主题相关,如果不相关教师将很难利用,对学生的学习也会出现把负面的影响,如几篇作品可一半是正面的人物主人公,另一半是反而人物的主人公,故事的主题以正面与反面相对,教师在课程中对其两种类型的主人公及主题进行对比讲解,能生动的调动小学生的理解,知识性的涵盖也得到全面性;教育部在无法更新教材的情况下,也可使用组织编写多一本教材为解决的方法,可组织编写多一本语文教材,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利用,教材要与现存的教材配合,要考虑到其教材与现存教材的搭配性利用。

3、教师应当注意作品之间的相关性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在几篇作品同时阅读讲解中要考虑到其关联性,作品之间可以有相同的主题或者是对立的主题,或者是主人公相同等特定。几篇作品不能出现不相关联的情况,这样会使学生不能理解其讲解,教师也较可能无法充分的发挥其教学的作用,几篇作品之间有关联性教师才能发挥更好的讲解表现,?W生也能更好的在这种模式下物尽其用,对于关联性的探索老师应当花更多的备课时间进行对作品的分类,组合成不同的作品集,教学当中要敢于探索。部分教师选择作品的时候要慎重选择,要选择符合小学生的作品,有益于小学生发展的作品为优先,难度高的作品及带有反作用的作品要放弃对其的选择,作品要符合我国对小学生的品德规范、符合我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及符合当地不同民族的习惯。

五、结束语

本文探索了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意义,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量,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小学生的未来将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一名社会的成员是否拥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的数量等都将影响其未来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发展,一名拥有多方面知识的社会一员能够较好的处理好生活中更类问题且在工作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个人作用。本来对群文阅读教育问题的改善也作出了一定的见解,对其教学质量提升作出了对策,主要以建立完善的教学理念、丰富语文教材的作品量以及教师应当注意作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学校、学生的情况而作出有益的探索及改善。

参考文献:

[1] 徐秀春.当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小学教学参考》,2015(31):1-4.[2] 罗 莉.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四字激趣”分段谈[J].《科学咨询》,2015(22):79-80.[3] 杜晓翠.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科学导报》,2015.[4] 薛 娴.享受阅读 绽放精彩――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浅谈[J].《甘肃教育》,2015(13).[5] 张少东.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6):232-232.

第三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生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功能各异,互为补充,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群文阅读”将是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她最早是来自日本的“群书阅读”,被港台地区的教育先驱引进后,称为“多文本阅读”。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在大陆地区,江浙一带的多篇课文教学以及班级读书会中的多本书阅读从形式上比较接近“群文阅读”。2012年11月底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群文阅读”首倡者王林及众多专家学者、包括代表性的一线教师蒋军晶等汇聚一堂,在我国大陆地区共同正式地树起了“群文阅读”的大旗。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群文阅读:赵镜中教授这样描述群文阅读,即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的阅读教学。

小学群文阅读:小学群文阅读更侧重于以儿童的视野选择优秀儿童作品,以一定的议题将数篇或一本书或几本书组织起来形成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一堂课里或一定时间内读一组文章,发展阅读能力。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本课题将研究重点确定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背景下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探索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及教学策略、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读本开发策略,探索儿童多种阅读方法。

三、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的:

通过教师研究、实施小学生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群文阅读与写作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师生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师生的人文素养。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和策略研究。

2、小学生群文阅读中读写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研究。

3、小学生群文阅读校本读本的开发研究。

(三)研究价值:

1、改善学生阅读生活状态,满足儿童生态阅读需求。

现行教材中的很多“主题”,体现着成人世界的一种判断,一种价值观,或多或少有一种强加于儿童的味道。我们研究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是以儿童的心理成长,精神发育与语言发展作为一个逻辑起点来设计群文阅读材料。这 2 些材料中的选文是儿童的视角,充满童心、童真、童趣,是儿童发现的眼光,是儿童自我的认知,是儿童精神的成长。

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的首要任务是吸引儿童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并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群文阅读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奉行发现至上,关注儿童的阅读体验与感悟,速读、体验与思辨,成为群文阅读实践课堂教学的核心关键词。在此过程中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式,比如:对比阅读、比较阅读、批判阅读等。

4、促进语文阅读教学变革。

群文阅读的教学下,学生阅读文本的数量发生了质的变化;而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决不仅仅止于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应该一个推陈出新的划时代语文教学。

三、课题实施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人才需要的阅读素养为追求,以实现课程标准阅读目标为指引,统整现行教材,引入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内外沟通,将课外阅读移入课内,以自编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读本为依托,整合课内外资源,开展系列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的读写活动。

(二)研究方法:

文献查阅法、调查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

(三)研究创新点:

1、改变传统教学观,由教课文转向教语文。改变关注单篇文本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解析过度,微言大义的传统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更关注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策略、方法,教师让学生读,重在加强阅读指导。

2、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丰富阅读形态。

坚守两原则:大块读,大块悟;坚守三要点:抓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

3、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主体。

整堂课培养学生更多阅读方式,比如:略读、浏览、跳读等,必须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讨论、交流、将是儿童群文阅读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碰撞。

四、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储备知识,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群文阅读是一个最大限度开放、最宽广度生成的阅读课堂,它需要教师有广阔的阅读视野,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开放的阅读胸襟,有灵活的教育机智。“认识你自己”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推动群文阅读的现实问题,教师如何自我定位是群文阅读成败的关键节点之一。这是必然是推动全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剂活水。

2、组建专家主题研究团队,引领教师快速成才。

开展了主题研究的教研活动,引进大量专家对老师们的课堂进行深入有效的指导,为教师搭建了“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组的专业发展平台。

(1)请进来,送出去。邀请儿童文学相关的作家和语文教育专家作专题讲座,深入课堂指导;派主研教师及骨干教师外出接受培训。

4(2)项目驱动。以研究内容为目标,形成“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子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责任、研究计划,分段突破,整体推进。

主研人员分工培训参研教师,提供示范课和研讨课,促进主研人员主动学习。

3、进行联校教研,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为了确实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实现教师智慧共享,我们明确了以合作为基础、教研为主线、具体活动为载体、提高师生素质为核心的教研思路,构建了联校教研联合体。

4、开展小学生群文阅读研讨课活动。

“小学生群文阅读”的组文建群形式一般是“一篇带多篇多本”或“一本带多篇多本”,“小学生群文阅读”素材的主要来源为一切优质的儿童文学阅读素材,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指导,整组多元阅读资源,包括传统经典、优秀报刊杂志及好书。

5、构建小学生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评价体系。

6、开展小学生群文阅读活动,构建小学生群文阅读大课堂。

(1)开设文学阅读课。在校本课程里每班每周专门开设一节儿童文学阅读课,纳入课程计划,排入课表。

(2)开展文学社团活动。成立文学社团,聘请语文教育专家及儿童文学作家为师生授课、作讲座,培养文学骨干,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兴趣活动。开展分年段的不同阅读活动,比如:进行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的比赛活动。

(4)定期举办群文阅读活动月,每学期一次,每次一个主题,逐步形成传统特色。(5)拓展延伸让群文阅读走进学生生活。

(6)创办学校系列刊物,为师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

五、研究时间

准备时间:2012年9月—2012年12月

论证课题 研究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 12月

实施课题 总结阶段:2014年 2月—2014年5月

结题鉴定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生群文阅读校本化读本

3.小学生群文阅读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反思等)

4、小学生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5.小学生群文阅读读写活动案例集 6.小学生群文阅读教育叙事及论文集 7.师生儿童文学作品集

七、组织管理

(一)研究网络

学校的行政领导为指挥系统,做好计划决策、组织指挥、调节控制工作。教导处、教科室为管理系统,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控制、检查反馈、总结推广等工作。全体参研人员为研究系统,做好阶段计划、实验探索、阶段报告、成果提炼等工作。

(二)研究人员

第四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几年在我国逐渐新兴起的阅读教学模式,与以往的教学及阅读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突破性。主要方式就是语文教师和学生选择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话题的文章,然后围绕着这些话题进行阅读及讨论,进而总结出所学知识,最终达成共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以往的单一阅读模式,它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及写作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逻辑思考阅读概括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1群文阅读的意义

既然选择了群文阅读,那么,首先应该清楚到底什么是群文阅读。在这里需要引入关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概念,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或是课堂上,让学生阅读一些性质相对相关的文章,这样可以节省学生大部分的时间。

以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是十二本,平均每一本都有三十篇课文,一共就是三百六十篇,如果每一篇课文最少500字的话,那么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阅读的字数就有十五万,这里并不算课外读物。这样的数字对于小学生来说任务量十分巨大。小学教师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采用了群文阅读方式,教师会把一些写作手法相似或是内容相似的课文进行归纳整理,之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降低了学生任务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

2群文阅读的策略

(1)教师进行巧妙组文。教师在组文上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孩子能否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而且在阅读之后是不是有想要与别人交流的欲望。如果孩子在阅读后想与别人交流,阅读前有想要阅读的想法,那么教师的组文就是成功的,反之则为失败。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如若遇到不清楚的问题,不应像以往一样对于不会的地方立刻提问,应该要求孩子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或是指导学生主动请教他人或是主动查资料。长期良性发展,孩子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就会有阶梯型的提高。

(3)组文的文本多样性。文章的体裁有很多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该淘汰掉以往对于单一性文章的选择,尽量让学生阅读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文章。教师在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外可以对一些描写文章内容的诗歌或者是绕口令进行普及,让文章更加的多样,让学生语言的认知上能得到发散和升华,同时也表述了文章的特点,以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的状况。

(4)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教师传输知识的载体,但是新课标明确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发挥主导作用,适当地问一些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之后进行小组的合作式研究。同时教师应该在阅读中设计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用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能尽快且高效的提炼出文章中的信息,掌握阅读的多样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且合理的对孩子进行评价,在提升孩子对学习的信心的同时激发出对学习的热情。

3群文阅读的方式方法

3.1文章的提取

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文章的提取是十分重要的,这个教学方式的首要条件就是老师要选好文章,教师在选取文章的过程中要分外注意。虽然在群文阅读中给了教师在组合材料、选择材料和呈现材料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如何才能把一组文章恰当的组合出来就成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一般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思想状况、能力情况和新课标的标准预先设置好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以文章的内容、体裁、作者人文和语言形式以及表达方式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科学的搭配,注重整体效果和文章层次性。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群文阅读,在语文素养的积累上更轻松。只是在文章组合数量上不要选择太多,五篇左右是可以足够孩子消化的,也能满足教师在教学中的要求。

3.2主题的开发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一般每个单元都只有一个主题,那么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时,可以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开发,以书本中的主题为基础,进行补充或扩展,让学生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对该单元的主体进行认识。

3.3文章的呈现

群文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以往传统阅读模式中文章形式和主题都略为单一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如何举一反三,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一次性阅读的文章相对较多,所以在文章组合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应该是有一定层次感的。单纯无序的文章组合与以往单一的阅读方式并无不同,还会给予学生无形的压力,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排斥,这就起了反效果。教师在文章排序时最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容易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也容易教授。

3.4方法的指导

中国有一句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教学时应该学会教会孩子学习方法,让孩子学会学习方法要比直接交给孩子答案要重要得多。我国目前的教育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学生记住了,但是课下面临类似的问题就又不会了,这就是孩子只记住了问题的答案,并没有真正学会解题的方法。所以在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在阅读时对信息的综合、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孩子在面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时不至于毫无思路。

4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实施群文阅读式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孩子多读书,而是要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学到方法,进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在语文的学习上产生兴趣,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18).[2] 林芳.试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07).[3] 徐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12).

第五篇:高段群文阅读课例:小小说阅读策略

《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特级教师 张祖庆

【材料背景】

《一件运动衫》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小小说,描写了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感人故事。《爱之链》是苏教版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小小说,主要讲乔、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爱的链接。两篇小小说主旨都是颂扬人间平凡的真爱。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直击热点

唤醒阅读记忆

师:最近中国有一件大喜事,有一个人,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奖。你知道是哪件事吗?

生: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好!你们平时喜欢读小说吗?(看学生没有反应)不一定是小说,看过的书也可以说。

(生交流:《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师:你们读小说的时候,最先关注什么?

(学生先后回答:内容、人物、小说带给自己的思考等。)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小说怎么阅读。宣布上课。

板块一:趣读小小说,初识特点

师:(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生齐读:地球上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是谁在敲门?

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

(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巴布被狮子咬死,弟弟告诉姐姐。

(出示)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 师:伊莉薇娜有没有收到丈夫的尸体?她此时心情会怎样? 生:没有收到。伊莉薇娜此时肯定非常高兴,原来我的丈夫没有死!

(出示)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师:这个故事巧妙在哪里?

生:巧在运回来的包袱里,尸体是在狮子的腹内。我们读到最后一段才明白故事的结局。

师:是啊,小小说往往有一个特点,读到故事结尾,才让人突然明白,哦,原来是这样!你看伊莉薇娜从开始的悲痛到后来的喜悦再到最后的悲痛,经历了一波三折。

板块二:概读小小说,把握整体

师: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两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大家有没有预习过?(生:有)第一遍读小说,我们一般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回忆一下,《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

生:康威先生和“我”。

师:“我”为康威先生做了什么事情?

生:“我”用康威先生给我修鞋的钱和运动衫换来的钱,买了一双鞋给康威先生。

师:康威先生又为我做了什么事? 生: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了一件运动衫。教师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

师:哪位同学看着人物、故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生说略。)

师:大致说清楚了。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有售货员、小男孩、小男孩的爸爸,还有修鞋的吉特勒先生等。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抓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情节,就能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自己平时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记得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点评:有人说,现代文阅读,90%的文本内容,学生是自己能够读懂的。如何检测和提升这能读懂的90%?张祖庆老师针对小小说的文体特征,采用“画人物情节图”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能在众多人、事中,围绕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说明“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运用是得当的。】 师:好,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五人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海报纸上。

(5分钟后,教师利用黑板,贴出第一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讲述):主要人物是乔,老太太和女侍者,乔帮老太太修车,女侍者照顾老太太,老太太给了女侍者一百元钱,女侍者安慰乔。

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女侍者为什么要安慰乔? 生:女侍者是乔的妻子。

师:哦,夫妻之间相互安慰,这是很正常的。否则,人家就要纳闷,一个女人家忽然跑过去安慰一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对吧?所以“女侍者”后面可以加个括号,写上“乔的妻子”。

师:乔帮助老太太修车这儿,你们认为讲明白了吗? 生:是老太太的车轮胎瘪了,乔帮主换车胎,不要钱。师:对,所以修车要改成“换车胎”。请你回去后把这两个地方改一改。请下一组。

(出示第二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为老太太换轮胎,老太太给了女侍者100美元,女侍者给乔一个吻。

师:他们组非常有创意!用图形来代替情节中的关键元素,用三角形来表示人物关系,语言非常简洁。一个小建议:女侍者的身份也要交代一下。有请第三组。

(出示第三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帮老太太装车轮不要钱,女侍者帮老太太擦头发,老太太感激女侍者,多给了一些钱,女侍者给乔一个吻。

师:他们组画了一个爱心的样子,把文章的主题紧扣住了,很有创意!阅读一篇小小说,关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用简单的情节图梳理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用。【点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前一篇小小说是教师扶着,通过“画人物情节图”来概括主要内容。后一篇小小说,张老师就完全放手了。让学生自己试着用“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来梳理、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策略只有在有目的的反复练习中才能掌握。课堂上要把该教的教到位,该练的要给足时间练习,如此学生才会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学习也才有效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张老师再次用简练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外阅读时注重运用学过的方法,把学习的空间纵深推进,让学生在自主运用中形成能力。】

师:我在自己班级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画了这样一幅情节图,你们觉得好不好,为什么?(出示)

生:我觉得用这个形式非常好,用简单的线条就点明了这是一条爱的链条,就点明了主题。

师:为什么链条不封闭?

生:因为爱是在不断地延长,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到这条爱之链中。师:你很有见地!这样开放的画法也是一种创意。

【点评: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到底该怎样画?张老师在第一篇小小说学习指导时,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画法。这种潜在的示意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张老师有着清醒的认识:学生在学着画第二篇两篇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会不自觉地采用封闭式画法,而这,对学生的思维也会是一种限制。张老师此环节的设计,是一种对“已有”的打破,换一种思路想问题,将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开放的人物情节曲线图,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

板块三:比读小小说,发现异同

师: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你们手上有两张便利帖,一张便利贴写一条相同点,另一张便利贴写一条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师随机点拨和提醒:阅读就是发现,如果你发现了两条,可以写两张;写的时候不要写长句子,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各小组可以选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另一个同学补充。(第一组同学上台)

生1: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

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黑板上画一颗爱心,教师把爱心分成三个区域,生1贴便利贴)。(对另一生)你接着说第二条。

生2:两篇小说都是关于爱的。生3:都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生4:都是年轻人帮助老年人,老年人回报年轻人。生5: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师:这个很有意思。请你说一说,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生一时答不上。)

师: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

(出示《爱之链》最后一段。)生:“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师:为什么没有这句话,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生:因为故事一直没有说“女侍者是乔的妻子”,到最后才说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

师:这就是小说的奥妙所在。如果老师把一个字去掉,整个人物关系就不清楚了。是哪个字?

生:“乔”。

师:去掉“乔”,读读故事结尾,是不是就表述不清了?(生齐读去掉“乔”的结尾段落。)

师:没有“乔”,你是不是还会想到女侍者的丈夫就是“乔”吗?好多小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我们再来看看《一件运动衫》。

师:假如把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方框框掉,去掉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去掉结尾的话,就变成“我”在帮助康威老先生,而康威先生有没有帮助“我”,我们却不知道。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今后我们在读小小说的时候,特别关注结尾的作用。

【点评:张老师在此环节汇中采用两篇小小说“对比阅读策略”,让学生感悟同主题文本的内涵时,也感悟到小小说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同样“令人惊叹”!】

师:那这两篇小小说有哪些不同点呢?

生1:第一篇是用语言描写比较多,第二篇是细节描写比较多。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展开,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去关注这两种不同的描写。你把你的便利贴贴到黑板的这个区域里。(生贴便利贴)

生2:第一篇是叫“我”去帮忙,第一篇是主动去帮忙。生3:第一篇是帮助熟人,第二篇是帮助不认识的人。生4:第一篇是邻居之间的爱,第二篇是陌生人的爱。生5:第一篇是两人互相回报,第二篇是三人轮流回报。生6:两篇文章帮助别人的方式也是不同。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有一个问题,《一件运动衫》这篇小说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吗?为什么?希望听到你们最真实的思考。

生:可以用“爱之链”。因为售货员也帮助了我。那双鞋子本来是要用美元买的,但她同意用运动衫加1美元45美分卖给“我”。

师:既然谈到钱了,我们来关注几个数字:鞋子4美元50美分、运动衫3美元、修鞋子1美元45美分。减一减,发现了什么?

生:还差5美分。也就是说售货员亏了5美分。师:仅仅亏了5美分吗?还亏了什么? 生:一双袜子。

师:为什么以赚钱为目的的售货员居然亏本卖给“我”鞋子,而且还贴一双袜子?

生:因为售货员被我的爱打动了,才愿意主动贴钱、贴袜子。师:售货员是“爱”的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她不愿意卖,那么这份爱就传递不下去了。所以,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接着讨论。

生:我也觉得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因为文中猎人的孩子也是这条“爱之链”中的一份子,假如猎人的孩子不肯拿运动衫换小狗的话,康威先生也就换不到运动衫了,也就没有这个故事的结尾了。

师:这个小男孩也是这条“爱之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同学们,既然我们都认为故事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可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一件运动衫”做题目呢? 生:因为是围绕着运动衫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先是小男孩看到运动衫,然后想买运动衫,再是买到了运动衫,接着把运动衫退还,最后换了鞋子,康威先生却把运动衫给了他,失而复得。

师:是呀,这样写,故事就一波三折了。“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也一样,切忌平铺直叙。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就是作者用这个题目的匠心所在。

【点评:“寻找写法的不同点”,读懂这部分,学生才能明白“这一个文本”和别个文本的不同之处,才能体会到“这一文本”的独特之所在。这样的小小说对比阅读,摈弃了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是让学生沉下心来,深入文本深处。张祖庆老师紧扣《一件运动衫》“一波三折”的写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伙伴讨论和教师点拨中明白:平铺直叙是小说的大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生命所在!】

第四版块:回读小小说,质疑拓展

师:最后,我们讨论一下,两篇小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它里面有爱。

师:这个“爱”有些笼统。不过,有些时候,“爱”就是“爱”,理由是“莫言”。但,我更想听到有理由的答案。

生:我更喜欢《爱之链》,因为这篇小说里的爱比《一件运动衫》里的更浓。

师:嗯!《爱之链》里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我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如果你真爱我,就不要让爱的链条在你这儿中断。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小男孩为了康威老先生鞋子,把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衫换成了鞋子。一个小孩子,能为他人着想,不简单啊。

生:我也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康威老先生,“我”,还有售货员之间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爱打动了我。

师:嗯,这种平凡而真挚的爱打动了你,所以你喜欢,很好。同学们,无论是《一件运动衫》还是《爱之链》,都折射出普通人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爱。只有这种爱不断地付出,不断地付出,形成一条长长的链条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温暖。那么,这两篇文章中,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需要讨论?有时候读出问题比得出结论意义更大,一定要读出问题来。

(师生围绕着文本进行质疑析疑,过程略)

师:同学们,《爱之链》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空间:老太太和乔之间发生的故事,女侍者不知道,女侍者和老太太之间的故事,乔也不知道。小说中的人物不知道,作为读者的我们全知道。这也是小说研究的一个角度,可以尝试。回去以后,请大家研究小说《麦琪的礼物》,完成如下两项任务:

(出示要求:1.画情节图。2.选读《欧享利短篇小说》,体会欧享利小说结尾艺术。)

下课。

下载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文本选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文本选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群文阅读教学主要内容研究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构建“三位一体”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体系 泸州市江阳区梓橦路小学吴群 【摘要】 泸州市梓橦路小学立足大量群文阅读教学实践,逐步提炼出“三位......

    小学群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群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5篇)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 小学语文中开设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同时增加阅读的数量,可谓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倡导小学生多阅读不同种类......

    小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广泛应用,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借助时下兴起的群文......

    群文阅读 课题研究 心得体会

    “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长期处于传统语言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最近几年真的挺郁闷。现在台湾那边又吹来一阵风,文章要群读了!哎~ 其实,群文阅读就是一种分类对比的......

    群文阅读的实践和研究(范文大全)

    群文阅读的实践和研究 一、项目概述(一)项目界定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一、什么是群文阅读教学?说起阅读教学,老师们并不陌生,我们习以为常的教法便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教师抓字词教学、抓......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