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范文

时间:2019-05-13 00:2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范文》。

第一篇: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范文

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作者:凌燕 文章来源:建国实验小学 更新时间:2014-4-3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一:群文阅读是在怎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呢?我国知名学者、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曾经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这充分说明了阅读对于个人、民族发展的伟大意义。2011《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对阅读的评价增加了内容: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阅读教学费时多,收效微,读得少,能力差的格局并没有获得真正突破,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在日益下降。我校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以趣味类居多,阅读过的儿童文学则更是堪忧。再次,阅读的方法令人堪忧,有56%的学生在阅读中猜不出故事情节,甚至是不愿意去猜想故事情节,有67%的学生不会和别人讨论书中的情节。在被测验的学生中,只有6%的学生愿意去写读后感,11%的学生会去摘录好词好句。根据学校调查数据,我们认真分析,达成共识:尽管我们老师经常都在讲读书改变人生,读书改变性格,读书改变怎么样怎么样,但真正的阅读,远远没有被发现,否则,我们的阅读现状不会到今天,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在下降,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为改变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这种现状,已经有不少研究和实践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群文阅读就是其中的一种探索。

背景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明确了“特色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的,强调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校形成鲜明的发展特色奠定基础。

背景三:学校主题特色文化。“红韵书香”是我校特色校园文化的主要名片。近年来,我校纵深推进特色文化建设,红色精神、书香韵致在一处处校园景致中彰显、在一场场活动中蕴含。其中对书香文化的潜心打造,成为深化主题特色文化的重要一翼,溢满书香的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栖息的家园。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群文阅读教学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得到国内外理论家和教学者的关注,他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群文阅读”最早是来自日本的“群书阅读”,被港台地区的教育先驱引进后,称为“多文本阅读”。台湾学者赵镜中、吴敏而对此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论述,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2007年,台湾地区的陈易志老师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他让学生一节课读了6本绘本。这种教学模式掀起了高潮。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在大陆地区,江浙一带的多篇课文教学以及班级读书会中的多本书阅读从形式上比较接近我们所说的“群文阅读”。最近两年“群文阅读”在我国悄然兴起,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有重庆、四川、贵州、湖南、河南等省市启动群文阅读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浙江的蒋军晶老师对“群文阅读”进行了大量成功的实践研究。但我们发现,目前群文阅读课外的组文比较多,课内的组文和课内与课外的组合比较少,所以我们准备多从这些方面去思考。

三、课题的界定

“群文阅读”

所谓“群”就是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建构。本研究所指的群文阅读,是一种狭义的阅读。她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本书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在语文教育领域,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她是一种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本研究所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所以群文阅读的方向是多个文本,同一个或多个议题的教学。群文阅读既是对教学内容观念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

“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可供学生整体实践或个别选择的、一门或多门课程。特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际针对性、课程价值的独特性、以及与整体课程的协调性和学生发展的适切性。这个定义的前一段话中的“一门或多门课程”给所有的学校开了一扇窗,只要“校校有特色课程”,就意味着“校校能特色发展”。本课题强调通过开发“群文阅读”系列课程,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四、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的意义

本课题是在考察当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后,遵循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教育政策的引领,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建构“群文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培养学生阅读力的一项实践研究,期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教育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策略,进而提高其阅读力,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为打造“卓越课堂”提供范例。

然而从现状来看,群文阅读目前还处于一种实践体验状态,大多数群文阅读的先行者实际上把群文阅读看作是和单篇阅读教学相对应的一种阅读教学,在理论上的探讨还并不深入,虽然从“单篇”到“群文”会给阅读课堂带来不同的生态环境,但研究者的目光依旧聚焦在“多文本”这一形式特质上。人们更多地关注到了群文课堂的外部形式,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关注到这一形式的改变所带来的教学操作上的变化,却没有很好地关注到群文阅读中本体性语文的教学,没关注到这一形式改变背后所带来的理念变革。所以,研究群文阅读的特色课程建设,要着力把握群文阅读的内涵。其次,把群文阅读作为学校的语文特色课程建设,能有效实现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建构语文课堂教学生态,促进学校发展模式的改变,教育科学研究范式的改变,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力,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彰显我校特色。

(二)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需要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更为重要的是,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学会积极地倾听,并依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总结、提炼、点拨、引导。在这个意义上,进行一次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对教师素质和教学境界的全面提升。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能。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增强是不言而喻的。它将课内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在教材之外还有那么多好的篇章值得他们探索,自然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的不是一个“被告知”和“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心灵得到张扬,极大的成就感会因此而产生,围绕着一组选文的议题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能够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看待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维张力,因此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构建复杂的心智模式。同时学习多篇文章还能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3.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而老师仅仅是“穿针引线”的点拨者。所以“儿童文学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4.有利于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兼顾应试。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每个老师的共识,然而“应试教育”也是我们现在绝对回避不了的。进行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进行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即使是应试,老师也用不着担心。

5.有利于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新的生态,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力,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有利于教育科学研究范式的改变。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方向:我们的研究方向重点为课内的重组选文,以及课内和课外的结合选文,研究语言的表达、运用等。

(一)研究目标

关于《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这个子课题具体的研究目标,依然可以从这四个层面来确定:

学生层面: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有效阅读方法,获得创新的思维方式,并逐步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到阅读中,进而提高其阅读力,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层面:探索方法。通过课题组培训及阅读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出群文阅读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师充分的专业发展,从而为学校打造一支优良的教研队伍。

学校层面:在完成教育实验的同时,借力打造“书香校园”,营建以“师生喜读、会读”为导向的书香校园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课程层面:将优质多元的阅读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群文素材,研发“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等课程资源。

(二)研究内容

1.课程目标

我们的研究要达到什么功能,实现什么目标?怎样确立课程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的?

2.课程资源开发

选文的组成要有相关度,甚至做到结构化。相关度,比如我们按人文主题、语文表达等来组织群文,需注意切口要小。结构化群文的选择,从多侧面、多角度地组织群文。我们为什么把这几篇文章而不是另外一些文章组合在一起呢?怎样确定议题组织选文?

3.课程实施

(1)群文阅读的指导

群文阅读的指导是回答怎么读,怎么指导的问题。崔峦老师以为,基本的环节应该是这样:自主阅读→交流分享→建构意义→习得方法→自我检测。首先要给足时间,每个学生要有目的地阅读思考,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一边批注。接下来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指向性地聊书,老师在和同学聊书的过程中,要想办法给孩子搭脚手架,想办法有层次的引导学生,要越聊越深入,越聊越逼近我们的训练目标,还要在群文阅读中关注学生习得一系列的读书方法,整合、比较、甄别、筛选、判断、评价。通过群文阅读,改变一味的单篇阅读只关注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较能力、评判能力,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探究思维、创新思维。这其中,怎样搭脚手架等问题都需要研究。

(2)群文阅读的课堂操作模式

如:

(一)熟悉文本,设立情境

(二)抓住关键,建构议题

(三)围绕议题,展开对话

(四)聚集焦点,达成共识。除了这样的操作流程,还可以怎样实施?

4.课程评价

怎样评价“教”与“学”的过程,实现评价形式多元化,科学地行进课堂教学评价。

六、本课题研究的准备情况

1.校园氛围准备。建国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创建以“红韵书香”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学校教学楼之一直接命名为“书香苑”,学校多处走廊、林荫道等布置多具书香气息,倡导的“新三味校园”,“书香味”首当其冲,初步建立浓郁的书香氛围。此外,学校各班辟有图书角,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学校还设有阅览室和“拾贝滩”书吧。我校已经连续三年尝试了“指导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策略研究”的实践研究。让学生充分利用“晨诵、午读、暮省” 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的阅读时间。“晨诵”8:00—8:20阅读儿歌、童谣、古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体验语言艺术之美;“午读”2:00—2:20海量阅读各类书籍,增加阅读量;“暮省”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时间书写阅读收获。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为提高孩子们阅读兴趣,学校还每月评选一次“读书冠军”,进行表彰。

2.课程及活动准备。建国实验小学把课外阅读课排进课表,每周二第四节为课外阅读课。初始阶段是粗线条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目前已细分为一二年级上绘本课,开展“读写绘”活动,高年级上群文阅读课。2014年元旦时在全校展览了孩子们的写绘作品和群文阅读作品,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另外,课外阅读实验班的老师每期都轮流执教了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还建立了“悦读阅快乐”的QQ群,老师们积极在群上评课,交流,谈看法、体会。目前QQ群的评课记录已多达几十页。实验班编写的班刊、班报已有数十本。

3.师资力量准备。建国实验小学校于去年暑期安排三名教师赴重庆参加了一周的“群文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活动。返校后进行了二级培训。老师们以《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和《学语文之友》的内容或自己组文创造的课程资源为载体上研讨课,校长陈春贵亲自带着大家积极实验,热情颇高。通过一学年的实验,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数量、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与学科成绩都有较大提高,群文阅读课上得越多的班级,学生的变化就越明显。通过实验,老师的专业水平也得以提升,学校的黄雪琴与贺春燕老师(参培的群文阅读种子教师)分别在校长跟岗学习培训班上群文阅读课。黄雪琴老师在泸州承办的全国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上群文阅读展示课《故事的结局》。随后其教学设计《聊聊小小说》在全国首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此外,另一名种子教师吴燕在宜宾市第二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培训班上群文阅读展示课《童话诗》,在班上开展了“群文习作”,班上的学生习作水平领先于同年级其他班学生的水平。凌燕是学校教导主任,主抓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带领老师们开展课外阅读工作,坚持每天晨诵、午读、暮省。贺春燕老师一直在班上尝试绘本阅读,她班上的孩子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绘能力都非常强。所有开设了群文阅读的班级,学生的变化都非常明显。学生的积累、表达、习作能力都较强,思维能力、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翠屏区师培中心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对参与学校提供各项支持和保障。师培中心的田云春老师亲自领头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从一个学校扩大到四所小学,亲自向教育局打申请报告,联系树人教育研究院,准备开题的一系列工作,组建QQ群,参与老师们的上课、评课活动等。

七、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调查教师对语文教学与自身教学行为的认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书籍种类、课外阅读的方法、家庭读书的氛围等情况。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观察、反思和实践,在自我探究、公开教学、评议交流、总结反思中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个案法: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文献法: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八、研究步骤

本项研究初定时间为三年以内(2013年9月—2016年12月),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工作:

1.课题申报与开题(2013年9月——2014年4月)

(1)成立课题小组。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群文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初步实践,根据实际情况,选准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方面的资料,对研究内容有清楚的认识。

(4)制定研究方案,培训研究人员,做好研究准备。

(5)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开题。

2.研究阶段(2014年3月——2016年9月)

在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考察“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对培养中小学生阅读力的效果。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1)开展全校性学生“晨诵、午读、暮省”活动。

(2)上好每周一节的群文阅读课,建立班级读书会,广泛进行阅读交流。

(3)加强宣传,通过家长会、班级博客、家访、电话联络、给家长写信,让家长明确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改变过去“读野书”的传统观念,能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每学年以“读书”为主题召开一次家长会。

(4)鼓励家庭进行亲子共读,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等亲子共读活动,尤其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

(5)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对经典美文的鉴赏和理解能力。自学教育理论,做好每月的读书笔记。开展“绘本课”和“群文阅读课”的教学设计、经验论文撰写等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6)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3.总结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示。

(3)对于在研究中形成的所有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并认真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总结提炼和研究成果的综合评估。

九、预期成果

1.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传统的教学观得到改变。教学理论素养得到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大大提升,实现教师充分的专业发展,为学校打造一支优良的教研队伍。

2.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视野开阔,学会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看待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维张力,构建复杂的心智模式,从而提高学习效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有效阅读方法,习得创新思维方式,并逐步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到阅读中,提高阅读力,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打造好“书香校园”,营建以“师生喜读、会读”为导向的书香校园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4.物化成果

(1)《小学生群文阅读的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结题报告(2)建设好“群文阅读”特色课程资源库。其内容主要是群文阅读的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把这些读本作为小学生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小学生晨诵课程。

(3)关于群文阅读的优秀论文、教学反思

(4)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5)群文阅读优秀课例教学实录

(6)学生优秀习作等作品集

十、组织领导机构

1.领导组:组长:唐元毅(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执行组长:陈春贵(翠屏区建国实验小学校长)

副组长:陈兰轩(宜宾市三江学校校长)

李劲风(翠屏区金沙江小学校长)

傅达宾(翠屏区沙坪中心校校长)

2、指导组:组长:田云春(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小学部研训员)

副组长: 陈春贵(翠屏区建国实验小学校长)

郑强(翠屏区建国实验小学副校长)

3.实验组组员:

翠屏区师培中心:田云春

建国实验小学:凌燕、黄雪琴、吴艳、贺春燕

金沙江小学:叶明鲜、张晋婧、严绿荣、罗利、李瑛、廖琼、李清玲、潘洁

三江学校:曹小艳、王珏、黄晓燕、袁正聪

沙坪中心校:阳蓉、洪亮、刘永红、李正琼、舒帮竹、刘萍、李亚玲

4.另外三个参研学校子课题:

三江学校:《群文阅读中师生的有效交往策略》

金沙江小学:《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沙坪中心校:《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十一、课题实验保障

(一)组织保障

由翠屏区教育局领衔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区师培中心组织成立项目推进办公室,树人教育研究院推荐国内阅读教育专家、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成立专家委员会,全程保障实验推进。

(二)政策保障

1.将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开设群文阅读课,开展群文阅读教研活动。为保证实验项目扎实有效地推进,按照统一思想、积极引导、创设机制的原则,使用好实验载体《学语文之友》杂志、《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诵读》图书等优质课程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保证学生阅读量。

2.由区教育局牵头、区师培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办法、评价考核体系,落实对参与本实验项目学校工作的评价与考核。对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3.由区师培中心牵头,定期组织召开各级观摩会、研讨会、展示汇报会、片区交流会等,交流、总结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以指导下一阶段工作。

4.由建国实验小学组织实施对科研研究进程的计划、任务分解、过程跟踪、督导、效果分析、总结推广,相关参研单位和教师积极协助。

5.重视参研教师业务培训提高,加强对参研教师的外送培训和同伴互助学习。

6.建立QQ群、博客圈等参研教师的对内交流共享机制,加强科研的宣传助推合作。

(三)经费保障

1.各实验项目学校自筹经费,保证实验项目正常开展。

科研经费的筹集方式:

建国实小:订阅800本以上的《学语文读本》,每年投入5--8万---主要用于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专家聘请、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性评价等

三江学校:征订《学语文读本》及《诵读》读本,征订量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0%,每年投入4一6万---主要用于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专家聘请、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性评价等

金沙江小学:每生订阅一本读本,每年投入2一3万---主要用于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专家聘请、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性评价等

沙坪中心校:每生订阅一本读本,每年投入2一3万---主要用于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专家聘请、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性评价等

2.树人教育研究院提供适当的实验经费,支持开展实验活动。

2014年3月1日

第二篇:群文阅读的实践和研究

群文阅读的实践和研究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界定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

(二)项目开展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孩子们,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为师者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那么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在教育部组织的质量检测中,儿童失分最多的就是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总之,儿童阅读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家庭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二、群文阅读简介

(一)课程理念

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1.“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老师不能发起太多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2.“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3.“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分析性阅读的典型特征是:20字的《登鹳雀楼》,在小学二年级要条分缕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在“群文阅读”里,老师不可能这么上,很简单,时间来不及啊。

4.“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

5.“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一则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有感情朗读是特别费时间的;二则无限放大有感情朗读,势必会挤占掉一些更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尝试与学习。老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

(二)课程目标

以最大的真诚,充分信任儿童母语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构建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和特点

1.丰富和完善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单元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在课内外开展精读。课外的理解和拓展,为大量阅读搭建了课内平台。

2.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过去人们批评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确实如此,如果只孤零零地进行一篇又一篇的阅读教学,就很难形成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而“群文阅读”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问题。

3.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进行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和能力迁移的训练,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均能获得不同的质和量。大量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4.有利于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兼顾应试。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每个老师的共识,然而“应试教育”也是我们现在绝对回避不了的。进行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进行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即使是应试,老师也用不着担心。5.有利于在班级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有了这样一个阅读展示的平台,学生充分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把它带入到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去。

三、群文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议使用《全阅读》〈1—6年级〉)

教材中的课文,主题往往是明确的、正向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也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选文努力保持原貌,不随意删、换、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尽量选用了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例如说明书、广告、手工制作图示等。还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

为了让儿童有丰富的阅读积累,课程采用了“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由主题单元、名著课程、认识汉字、名言佳句四部分组成,全面建构儿童的阅读体系。主题单元部分,根据儿童心灵和世界的对应关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细致地安排了各单元的主题。入选的文章内容上有情趣,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思想的光辉、大自然的和谐和童真童趣。语言上有意味,文字有质感、有张力。名著课程所选的大都是堪称经典的名作。而在名言佳句单元,所选的名言都是经过长期积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佳句。

在体现《全阅读》的阅读理念的广泛性、经典性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文本的可朗读性,让儿童在朗读童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二)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要读好几篇文章,客观上决定了“群文阅读”和单篇文章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客观的被动的“不同”不是我们选择“群文阅读”的理由,“群文阅读”也应该树立自己的教学取向。

1.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就像人们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骑自行车中学会骑自行车一样,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太少”。

也许有人会说,单篇课文的教学,老师也在强调“多读”,实现“多读”的途径是反复读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一篇经过剪裁的“去情境化”的短文。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并没有读的新鲜感和探究欲,没有多少人愿意去重读一篇“一目了然”的短小文章,尽管这篇文章可能有其精微深刻的地方。“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篇接着一篇的阅读当中,始终保留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会占取很大的比例。

2.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不能否认还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我们在课文教学的课堂里,即使有问题,大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

3.多学习、多实践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

大家都明白,课文教学比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凡是阅读教学的研讨,都强调有感情朗读,课堂上的书声琅琅可以掩盖这堂阅读课的许多不足。逐字的阅读、朗读以及美读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就让人忧虑。沈大安老师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沈大安老师的这一观点,法国政府教育部早在1972年就落实到实践上。1972年法国政府教育部将“无声视读”正式定为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阅读可以只需依靠眼睛,而无需依赖嗓音)。因此,朗读作为教育体制的首选手段和最终目标的地位,在70年代的法国已经受到严重动摇。

那么,除了朗读和美读,我们还可以怎么读呢?我们还可以默读,我们还可以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过去,信息交流缓慢、不够准确、有限并且昂贵;如今,交流变得快捷、相对准确、无限而且廉价,但同时也将我们淹没在信息之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且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4.多了解、多尝试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

最近由于赵镜中老师“教课文”还是“教阅读”、吴忠豪教授“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追问,以及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出现,大家开始关注“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读、比较、视觉化、连结、统整等,关于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在专门的文章中探讨。“群文阅读”就是要变单篇的课文教学,重视分数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模式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模式。

这里要强调的是,阅读策略需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不管背景知识多寡,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往前进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

(三)群文阅读的基本课型:

主要课型:主题单元阅读课和名著导读课

在主题单元和名著课程中,每个单元前都设置了精短导读,目的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在选文后面设置了简短的阅读提示,用于引导孩子与文本和作者进行阅读对话,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反思。单元后面的阅读感悟则侧重引导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或引导他们对文学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对文本空白进行补充想象等。

此外“认识汉字”部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于对汉字的起源进行探究。通过认认、读读、说说、辩辩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探究中意会汉字的基本规律。

还有“名言佳句”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诵读,但最好是老师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引导孩子诵读。并在诵读的基础上,对部分难点进行点拨、疏通,但不必要求学生每处都透彻理解。可鼓励孩子熟读成诵,但不可将其作为硬性目标。

亲近母语研究院

总课题组

卞国湘

第三篇:创建特色课程实践研究

创建特色课程实践研究

——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幼儿德育发展的实践研究

立论依据:

一、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表明,当今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竞争,更始隐藏与背后的思想、文化等无形的竞争,包括民族的精神的竞争。综观世界强国,他们都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如法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象对自己眼睛一样爱护”,英国人的“绅士文化”日本人的“大和民族文化”都非常强调重视民族对幼儿的文化熏陶。

所谓文化:文化是人类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所有精神活动的综合,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升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辨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关大青年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教育,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

二、从社会发展需要来看,对幼儿进行传承民族文化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

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世界的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析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多元化方兴未及,这些新情况、新特点、要求我们不断的丰富和拓展民族精神内涵,一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民族的精气和神魄,是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意志品格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有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积淀所创建的精神的凝聚。他是一个民族所公共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一个民族所共同遵循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特征。因此,学校德育更应该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及其重要的任务,以有效的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当前中国的教育正轰轰烈烈进行深刻的课程改革,提倡重视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一样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李岚清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指出:“进一步半好幼儿教育也是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幼儿期养成,从娃娃抓起。就幼儿综合性基础素质来看,我们认为他应该具有两个因素,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儿童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熟悉。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作出富有远见的理论阐述和战略部署,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已将文化国力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强调: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主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要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西道德典范结合起来。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传统至今仍既有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已经对传承民族文化,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非常重视,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是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民族文化陷入困境。人们的民族文化严重滑坡: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思想道德的启蒙熏陶,一些幼儿比吃比穿、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甘当小“皇帝”、小“公主”;以至孩子长大以后,缺少思想、追星逐月、早恋丧志;甚至到了大学以后更是胸无大志、虚度年华、混取文凭;一些留学生飘然而去、学成不归、不思报国;更有甚者,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临下,且日趋低龄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我们的民族怎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必须长远发展,从娃娃抓起。

为了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让幼儿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在中小学中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比较深入,也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幼儿阶段这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因此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园提出了“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幼儿德育发展”的实践研究,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切入口,重视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将民族文化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在幼儿中广泛开展“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工程”,人文教育从娃娃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功德无量的大事,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题应有之义。

第四篇: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功能各异,互为补充,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本文通过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行的群文阅读模式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205-02

一、核心概念及其特征

1、核心概念

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选择一个或多个题目,与学生共同就一个或多个题目进行多个文章进行阅读和讨论,对这一个或多个题目的文章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现状,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形成一种新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群文阅读,小学群文阅读更侧重于以儿童的视野选择优秀儿童作品,以一定的议题将数篇或一本书或几本书组织起来形成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一堂课里或一定时间内读一组文章,发展阅读能力。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本课题将研究重点确定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背景下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探索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及教学策略、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读本开发策略,探索儿童多种阅读方法。

2、群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首先,开放性。群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特征就是开放性。所选议题没有任何固定的答案,老师与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讨论来进行知识建构;教师所选的议题内容也比较开放,老师与学生有非常大的讨论空间。其次,交互性。群文阅读教学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各类文章同时进行,同时根据选题进行知识建构;其次,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在交互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相倾听和建构来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老师与学生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学习。最后,探究性。群文阅读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以选题为基础,进行探究讨论和学习,深入了解各类文章,这体现出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答案,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倾听,探究新的观念和思想,与已有知识交互产生新的知识构建。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谁都不会知道提前预知探究结果,并且群文阅读教学重在过程,结果并不重要。

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意义

1、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为主,课堂中教师围绕单篇作者进行对学生讲解,其可以增加对特定作品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会使学生使去兴趣,群文阅读教学是以多篇作品作品同时进行教学的模式,学生对多篇作品同时阅读使其发挥最大理解的兴趣。从实践教学中总结出,小学生对语文单篇的作品大多没有太多兴趣,一本教材最多对其内少量的几篇产生兴趣,对其产生兴趣的作品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会较认真去听课考与互动。在其不感兴趣的作品大多都不予以理睬,许多小学生在这种情形下都会出小差,没有认真听课。多篇的阅读能使小学生发挥较大的兴趣,几篇作品结合总有一些作品使其产生兴趣,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发挥其兴趣与传统的单篇作品教学模式上更胜一筹。

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传统的单篇作品教学中教师会延长小学生阅读作品的时间,因为单篇作品的阅读并不需要很少时间,后面的讲解也已经有足够的时间,传统的模式下是阅读时间较为长。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安排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对几篇作品的阅读,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能有效的提高阅读的速度,中国的传统九年制教育中并没有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明确的培训,如今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海外的图书作品流入中国的很多,中国本土的各类图书作品的数量更是巨大,小学生在下一阶段想全面发展需要有多阅读的基础,如果该者在阅读速度上条件很差,将会面临享受不到如今大知识背景下带来的提升自我的好处。

3、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知识量。

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为主,一本教材中的作品数量比较少,在如今社会发展的状态下小学生如此少量的阅读是不足够满足社会认识的需求,小学生许多知识都是从语文教学中了解而来,因此语文教学因当发挥更大的责任,对小学生的整合知识量进行对其丰富。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作品数量较多,不同种类的作品也增加,从量上能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从知识性上讲也增加了几倍,使小学生能在早期了解社会上的不同知识,使其在下一阶段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三、目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1、主要问题

(1)从教学目标看,缺少对规律的梳理和提炼

教??虽然能够从文本中找出语言文字训练点,并通过比较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学习和运用,但是,由于对课文的关注点较多,不舍得删减教师认为比较有益的知识,为此,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比重仍然较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探究语言运用的规律的实践少之又少。

(2)从教学内容看,缺少对文本的重组和加工

伴随着教师对课程标准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和不断深化,教学的关注点越来越零散细小,知识点之间越来越割裂,训练点越来越复杂,忽视了对于文本表达规律的理解,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忽视了课内外结合。

(3)从教学总量看,缺少对课内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阅读。纵观现有的阅读教学,教师仍然紧盯教材、落实教参、深化习题,极大地滞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课标的要求,滞后于学生对语文文字学习的需求。

2、问题分析

伴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教师对于课标的解读越来越明晰,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越来越重视。于是,针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指导也不断细化,读用迁移的教学策略遍布课堂。这样的频频训练,极大地肢解了教材,忽视了教材的整体性,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性。

由于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仍是原来的,这就给教师落实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不便。现有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编写的,人文性强,工具性弱。教师的教学往往跟着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语文园地进行。然而,许多年级的单元导读,只是站在了人文性的角度给予指导,没有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元素。这就使得教师只能立足已有的教学经验,从篇的角度设计教学,从而导致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无法达成知识目标这一现状。

课外阅读指导一直没有成为语文教师自己的事。许多语文教师都认为读课外读物、儿童文学作品是课外的事、家长的事,和我们的关系不大。为此,指导课外阅读成了盲点。随着学生阅读量少,课内学习比重增加,学生的学习力也越来越小。长此以往,语文教师辛勤耕耘在讲台上,学生听得多,参与少;学生回答小问题多,探究大问题少;学生读短文多,读整本书少。在这样的以教材为语文教学的全部的偏颇的思想引领下,语文实践成了一句空话。

四、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1、建立完善的教学理念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下不能强调学生的成绩,教育部门应当取消在学校中进行对班次的成绩排名、比赛等活动及观念,教学理念必须以维护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或者等先进的理念为主,群文阅读教学能对小学生发挥个人潜能的作用,小学生往往在传统的教育之中并没有了解到社会上的足够知识,而语文课程的价值之一可提高小学生对自己祖国、社会的认识,小学生在这一阶段中了解的知识对以后的阶段有极大的帮助,语文的教学的效果以潜移默化为主,和学校中的条例“口号式”的教导小学不能去做不好的事情不同,在小学生当中发生公共安全的事例很多,大多因为没有良好的教育,在公共安全的认识上可以加入语文作品,这样能较好的避免发生各种的公共安全问题。学生的行为规则也可以加入语文作品中,学生阅读作品理解作品,能认识到主人公的行为善恶,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较多同类的作品熏陶下学生自身的行为能达到较好自觉规范,其在学校及生活中能展示独特的个人魅力,对其的身心健康也巩固了好的基础,因此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在确立好,不能以传统落后的理念进行该模式的运用,如果理念不改变反而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2、丰富语文教材的作品量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要提前语文教材的数量,群文阅读主要以几篇同时阅读为主,一堂课中学生能阅读完几篇作品且老师能利用其时间对几篇作品进行讲解,在这种条件下作品的数量必须能够满足,不然会出现前期教师已经把课文讲完了,中后期剩余出大些的课时会不知其如何利用,因此会走向一种极端。教育部应当进行教材的更新,增加大量不同的作品,作品要考虑到几篇作品的主题相关,如果不相关教师将很难利用,对学生的学习也会出现把负面的影响,如几篇作品可一半是正面的人物主人公,另一半是反而人物的主人公,故事的主题以正面与反面相对,教师在课程中对其两种类型的主人公及主题进行对比讲解,能生动的调动小学生的理解,知识性的涵盖也得到全面性;教育部在无法更新教材的情况下,也可使用组织编写多一本教材为解决的方法,可组织编写多一本语文教材,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利用,教材要与现存的教材配合,要考虑到其教材与现存教材的搭配性利用。

3、教师应当注意作品之间的相关性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在几篇作品同时阅读讲解中要考虑到其关联性,作品之间可以有相同的主题或者是对立的主题,或者是主人公相同等特定。几篇作品不能出现不相关联的情况,这样会使学生不能理解其讲解,教师也较可能无法充分的发挥其教学的作用,几篇作品之间有关联性教师才能发挥更好的讲解表现,?W生也能更好的在这种模式下物尽其用,对于关联性的探索老师应当花更多的备课时间进行对作品的分类,组合成不同的作品集,教学当中要敢于探索。部分教师选择作品的时候要慎重选择,要选择符合小学生的作品,有益于小学生发展的作品为优先,难度高的作品及带有反作用的作品要放弃对其的选择,作品要符合我国对小学生的品德规范、符合我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及符合当地不同民族的习惯。

五、结束语

本文探索了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意义,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量,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小学生的未来将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一名社会的成员是否拥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的数量等都将影响其未来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发展,一名拥有多方面知识的社会一员能够较好的处理好生活中更类问题且在工作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个人作用。本来对群文阅读教育问题的改善也作出了一定的见解,对其教学质量提升作出了对策,主要以建立完善的教学理念、丰富语文教材的作品量以及教师应当注意作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学校、学生的情况而作出有益的探索及改善。

参考文献:

[1] 徐秀春.当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小学教学参考》,2015(31):1-4.[2] 罗 莉.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四字激趣”分段谈[J].《科学咨询》,2015(22):79-80.[3] 杜晓翠.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科学导报》,2015.[4] 薛 娴.享受阅读 绽放精彩――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浅谈[J].《甘肃教育》,2015(13).[5] 张少东.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6):232-232.

第五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共识策略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共识策略实践研究》

东方红小学群文阅读课题组

《构建群文阅读教学共识策略实践研究》课题于2014年7月提出,2014年12月被四川省教育科所普助金立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为)。两年来,在省市县教育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圆满完成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下面分别从认识、实践、成效、经验和反思等五个方面汇报一下课题的研究情况。

一、认 识 篇

课题研究不仅是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落实这一核心理念的主阵地,而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2014组织了全校性的课堂“群文阅读教学”,对校内所有小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细致地调研。调研结果令人震惊:课堂教学中“满堂问”、“满堂放”、“满堂动”、“满堂夸”的现象在各班中不同程度存在,课堂教学在看似“生动活泼”的过程中失去了有效性,在貌似课改的大旗下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对调研结果,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出现的一种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我校教育同仁经过研讨一致认为,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引导全校教师深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注重整体性而使课堂显得紧凑而流畅,注重简约性而使课堂显得开放而高效的活力课堂。从2010年秋季开始至今,课题组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终于成功构建阅读教学“点线面体” 活力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在研究中,我们坚守新课程理念,优化教育行为,认真落实“有效——高效——优效——活力”课堂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使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与同学间的对话有立体互动、有实质内容、有知识深度,构建既有共性又个性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重组的最优化。

(一)研究的基本设想是:一心、五观、四性、三探寻

构建“对话式”的活力课堂,是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出现的一种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而注重整体性而使课堂显得紧凑而流畅,注重简约性而使课堂显得开放而高效的活力课堂。

(1)“一心”是指树立“对话共同体有效参与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 阅读教学对话作为人的对象、塑造人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它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总体“生成”为旨意,指向的是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的是培养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活的,更是美的,她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文中生动隽永的语言、清新优美的画面、高大丰满的艺术形象,总能使学生的心灵产生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通过师生有效参与阅读教学对话,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挖掘这些美,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这些美,并在审美的轻松愉悦中获得形象的感染、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实现教师与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一核心理念。

(2)五观:对话教学体现“教学目的观、过程观、师生观、评价观” 等主要观点

①教学目的观:由成材走向成人。对话教学以成人为根本鹄的,养成的是完整的人,从而在终极价值找回了“人”自己。学生以忘情的状态尽情舒展着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融贯在一起,生命的活力不断得以增强、生命内涵不断得到丰富、生命境界不断得到提升,学生的生命由此而获得向世界敞开的可能性,从而使学生在平等参与、真诚合作的对话中成为自我充分实现、主体性得以全面发展的生命实体。

②文本课程观:由教材走向文本。对话教学主张超越传统教材课程观的框架,用动态生成的观点,重新全面认识课程,形成文本式课程观。文本式课程观是对传统式课程观的超越,同时也超越了教材式课程所构筑的封闭的科学世界。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知识与价值的融合,一方面继承了生活世界的真切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科学世界的逻辑性,从而有效弥合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断裂。由教材走向文本旨在将教材转化为师生共同交流的文本,师生通过文本进行着表达与倾听、交流与探究。文本课程观认为课程内容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疑问性和启发性,并且需要达成一种促进探索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诱发、鼓励师生去阐释并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对话。

③教学过程观:师生精神相遇,共享经验。在对话教学中,教学过程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教学将不再意味着教师以独白的方式向学生单向传递、教授和灌输知识,也不再意味着学生只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纳、领受和贮存知识,而是两者都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共同步入教学的“之间”领域(即主体间性领域),在那里,双方精神相遇,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着教学的意义,提升着生命的价值,享受着诗意的人生。

④平等师生观:由我—他走向我—你。在对话教学中,师生双方由“独白教学”中把对方看作对象的我—他关系,走向与对方一起互相承认、共同参与、密切合作,享受着理解、沟通、和谐的我—你对话关系。教学活动是以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为基础,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教师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任何一方都不把对方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双方是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相遇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

⑤全面评价观:着眼发展,注重整体,强调意义。对话教学评价首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对话能力及对话潜能的发展。其次注重人及教学的整体评价。既要关注对话的结果,更要关注对话的过程;既要考虑师生的现有经验,更要着眼于师生在对话中的生成性知识。再次,对话教学评价是强调知识的、教学的及人生的意义的评价。

(3)“四性”是指“预见性、自主性、开放性、和谐性 ①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体现预见性。

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课前,教师要跟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应先抛开教参,自己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课文,在熟读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见解后,再来认真地看一看教学参考,这样才会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弄清作者表达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现文本的内涵所在,挖掘出能引起学生兴奋的探究点,才能找到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入口。

②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体现自主性。

从对话的理论看,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对话,读者进行阅读,并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不是为了机械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在获得作品意义的驱动下,进行着内省和反思,或者说是文本激活了读者的思想感情。刘勰所谓“披情入文”,孟子所谓“以意逆志”都包含了阅读过程中的心灵的对话。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主体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有人说:“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而阅读教学不正是读书吗?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直接对话。课前不要限定具体的读书目标,完全让学生接近文本,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走向同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合作、展开讨论、深入探究,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主阵地。

③学生与学生对话,体现开放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包括同桌的交流,小组间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几种对话的模式。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真正彻底地摒弃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甚至听众的状况,要让所有学生动起来,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到实处。“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也罢,教学也罢,在阅读教学中,每个人对课文都有自己的见地,一个人发表的看法,对于其他人便是一种收获。学生之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在生生对话中不乏有研讨,辨论,不乏有新思想。也正是他们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当学生有一定的领悟和体验时,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烈的讨论后,要有效地引导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理解情况。

④教师与学生对话,体现和谐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全新的“对话”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舍弃“灌输者”的角度意识,把自己放在一个“引导者”“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上,以平和、真诚的态度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沟通,这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保障,是老师观念转变的一个标志。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一种宽松的教学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4)“三探寻”是对阅读教学对话过程“课前有定招------预设、课中有变招------生成、课后回马招------拓展”等三方面的策略探究。用“定招、变招、无招胜有招”相辅相成的思想,充分把握、设计课堂教学的话题,学生主动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与活动等要素进行参与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智慧生成对话学习共同体的一个动态参与系统,体现出阅读课堂教学追求一种“有效——高效——优效——活力”的目标境界。

2.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对对话教学理论的实践与研究,在课堂上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2)通过对话教学的研究活动,把学生培养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个性的人,并能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3)通过对话教学的研究,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初步确立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操作层面的策略。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阅读教学中对话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反思,从“问答”走向“对话”,从“枯燥的思维状态”走向“丰富的精神状态”。

(2)小学阅读教学中对话方式的构建;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的策略探究教学策略:课前预设策略、课中生成策略、课后拓展策略。

4.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伽达默尔的现代哲学解释学、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等理论的研究,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小学语文对话课堂教学的最新情况,给课题的实践研究以有力指导。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的老师参与研究,选择行动措施。重在实践,贵在探索。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

(3)案例研究法:深入课堂实际,记录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案例,分析案例的成败得失,并从中提炼教学思路。

(4)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方法。它是对已经实行的工作实践,回过头来进行概括研究。

二、实 践 篇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组采用了“行政推动、科研引领、学校实践”的工作策略,构建了管理、培训、教科研 “一体化”的模式,切实推进了课题研究的进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多措并举求实效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全校的语文工作计划,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1.组织保障

为使研究顺利进行,该课题设立领导组织,工作组织等两种层面的组织形式,以保障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益。

领导组,是由校长、教科室主任、组成领导性小组,负责对该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既是该课题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者、设计者,同时也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操作者,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展开,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经费、时间、人员,培训实验队伍,解决实验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申请并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等。

工作组,由教研组长、有一定实践的骨干教师及普通参研教师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教学反思、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

2.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

(2)建立和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3)建立专题性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制度,建立教师反思性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规范教学反思行为。

3.跟踪落实。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领导小组成员定期检查,督促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指导组成员则定期下校,指导该模式的课堂教学。市县领导也非常关注该模式在小学段的实施,多次强调要“集全市之智搞好课题”,“切实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二)专业引领为课题研究把握方向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共识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的专家们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1、理论引领 课题研究之初,针对实验教师思想不明确,认识不到位,行动不积极等问题,省市教科所、县教研室教研员及时总结问题原因,疏理工作思路,强化理论引领力度,共进行了多次培训,使所有实验教师正确认识到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凝聚了力量。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从系统理论、有效参与理论等方面进行细致地解读阅读教学“点线面体”的思路和实践操作策略,每两周安排一次实验教师全员培训,并把实验方法作为培训的主体内容,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2、实践引领

为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课题组提出“三明、三新、三领”的科研策略。对课题组成员要求做到三明确:明确课题模式核心,明确模式基本操作流程、明确课堂交流的三个层次;对课题成员提出三新:观念更新、方法革新、理论创新;对课题成员提出三引领: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示范课,撰写一份体现模式的教学设计,发表一篇结合个人课题成果的论文。

3、专家引领

县教研室副主任康宁钦、理论教研员刘荣福、语文教研员李俊林等多次深入实验校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行专项指导;教研室李长彬主任也多次亲临学校了解课题研究情况;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期组织和指导校骨干教师运用该模式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三)基层实践为课题研究夯实基础

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们精心安排、分工合作、按步实施,确定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研究方案,开题,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2.理论研究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结合我学校教学实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文献,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保证。

3.行动研究阶段 2014年6月——2015年7月。本阶段分为实验班展开研究阶段和扩大研究阶段。

本阶段中,研究成员要利用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细节,不断积累摸索,运用多种研究方式深入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教法研讨、学法指导,共同学习。对研究阶段性成果及时整理适度在校内推广。

(1)实验班展开研究阶段:2014年6月——2015年7月

2014年6 月编定实验班。2014年7月 举行开题仪式。各语文教师进行一系列前期调查、测验,绘出统计表格,收集好原始资料。上交调查报告。

2014年11月,启动高段实验班、示范班,争取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做好扩大研究的准备。

2014年12月 各位教师上交研究报告。主要查阅文献资料,研究实效阅读教学的理论,撰写、论证、解读课题方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期测评,收集课题研究前期资料.课题中心组成员先行研究。课题组成员要随时记下研究步骤、心得体会,要定期向课题组提交自己撰写的论文。

2015年1月 进行阶段测验,对照前后检验实验效果。并上交教学案例。

2015年3月 做阶段性研究小结,上交论文、反思。

2015年4月 第二批实验班投入实验。

2015年5月 举办一次公开教学活动。

2015年6月 组织一次外出交流活动。

2015年7月 进行中期测验,阶段总结。论文、反思、案例进行归类。

(2)扩大研究阶段:2015年8月——2016年2月。

主要是通过课题研究课公开教学,以课题公开课课堂教学研讨制度为操作准绳,进行全校性的研究,逐步形成有效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及策略。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4.总结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5月。

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课题研究总结。

(2)撰写东方红小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策略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展专刊。

(3)申请结题。

三、成 效 篇

依靠强力的行政推动、专业的科研引领,加上基层学校的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一个反应,两个转变,三项发展”。

(一)一个反应

通过课题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家长们一致反映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当前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诸如学生喜欢上学了,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可供学生自主支配读书的时间多了,孩子显得比过去活泼了等等。

东小一位学生家长说:孩子转学到东小实验班一年多,我明显感到孩子长大了,知道看课外书了,也能较安静地听人讲话,不像原来那样缺乏秩序感和规则意识。在家家长叫他,他能很快回应并去做让他做的事情。以前在家里做作业,一遇到不会的,就大发脾气,不是扔课本就是摔东西……现在真的是变了另一个人似的。真是由衷地感谢学校。

(二)两个转变

1.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全面的转变——由传统转变为灵活,由主体转变为主导,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师也由此走上了幸福的教学之路。

东小的张老师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是一名具有十余年教学经历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之前,常常存在着诸多困惑: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喜欢;质量上不去,自己也苦恼。在运用了本模式之后,他欣喜地感觉到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成语中的项羽》一课时,张老师通过精彩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认真的自学、积极的生生交流、思辨的师生交流后,学生自主得出自己与文中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学生相比,得出原文中的出现的这种情况与实际课堂上也会偶然出现相似的情况这一结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运用学过的有关的知识,敢于质疑教师知识的权威性。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张老师很有感触地说:“点线面体”这一模式确实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

2.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由被动参与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自我积累转变为成果共享。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所带来的尊重差异,求同比异的乐趣。东小6年级6班的同学就深有体会。在课题研究开始之前,每次课堂上总感觉自己跟着别人的想法在走,没有自我思考的空间。自参加实验课堂以来,她欣喜地告诉妈妈:我爱上语文课了,更爱我们老师了。因为我上课可以自由表达我的想法了,可以读更多的课外书了,可以各抒己见,在大家的观点中碰撞、争鸣,我感觉我真棒!

(三)三项发展

1.教师的个人素养得以发展。自实验工作开展以来,参加实验的教师个人素养有了全面的提升,加强了职业道德,提升了教学能力,同时培养了反思习惯和探索精神,并且能够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最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中,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2.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得到了全面发展。尤其在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方面效果更加明显。现在的课堂,学生已经具备了质疑的能力,并且善于交流、善于表达。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实验校的学生中,小组讨论发言率到达100%,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学生到达92%。

3.学校教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实验以来,各实验校的教育科研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又反过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使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同时教育科研成为了强化学校特色的催化剂,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几年中,我们获评市、县级科研先进学校,申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多项获奖。

四、经 验 篇

从本课题的提出、立项到最终的实践推广,课题组历经了面对困难与克服困难的艰难历程。在过程中,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些成熟的经验。

(一)行政推动是课题研究的保障

1.行政的政策导向,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评价的适度倾斜,会激发实验校强大的内驱力,从而转化为学校的自觉行动,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2.行政的引领作用,决定着课题工作的成效。通过科室包片,收集问题,解决困难,既起到督查作用,又发挥桥梁作用,更重要的是用务实的思路、求实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影响着课题工作的开展。

3.行政的保障功能,决定着课题工作的实验成效。以往的课题研究,都是基于一所学校,立足一所学校,单兵作战,形不成合力。本次课题研究,在行政的统一协调下,我们实现了市教育局、县教研室、学校的三方合力,使课题研究取得成效。

(二)科研引领是课题研究的核心

东方红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典型引路、专业指导、理论提升等形式,充分发挥了科研引领的作用,推进了“点线面体”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了语文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科研引领与课题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将教育科研理念转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理论研究中有实践体会,在实践中有理论思考。教研员的工作重心下移,与基层教师“联线”,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双优”。在此过程中,教师成为研究者,得到了专业成长,也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高。

五、反 思 篇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有效策略实践研究”的操作策略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但是,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环节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教师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实践课没能达到理想效果。所以,今后我们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从以下两方面取得突破。

(一)拓展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集全区之智,不断拓展研究网络,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一是完善学校的行政推动网络;二是组建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各学科教研网络;三是挖掘学校潜力,加强各教研组之间的交流,形成同伴互助的科研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成长。同时,要将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推动课题纵深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随着研究范围和学科的扩展,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一是特聘省、市教科所教研员,进行学科指导;二是特邀重庆教育学、心理学相关教授,进行理论提升;三是吸收语文科目以外的省、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点线面体”操作策略在其他科目的实践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交流中领悟,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载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心得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心得 2013年9月有幸聆听了韩兴娥老师的讲座,讲座中让我惊讶而又感兴趣的是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她的弟子融汇百科、贯通古今,有着强烈的自学能力、民......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相关的教育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加强作为课程改革重要......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大全]

    《小学生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文本选编研究

    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文本选编研究 ——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例 丰都实验小学陶勋愉 摘要: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几年在我国逐渐新兴起的阅读教学模式,与以往的教学及阅读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突破性。主要方式就是语文教师和学生选择......

    群文阅读教学主要内容研究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构建“三位一体”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体系 泸州市江阳区梓橦路小学吴群 【摘要】 泸州市梓橦路小学立足大量群文阅读教学实践,逐步提炼出“三位......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摘 要: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设备种类繁杂、设备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人才培养十分不利。为此提出以共享......

    群文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总结2

    群文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总结 刘 梅 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多读书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岂能仅仅读《语文》,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