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写作》课程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写作》课程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
金振邦
[内容摘要]《写作》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专业教师注重平时的学术积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打破单一学科的疆域,考虑社会现实的需求和学生个体的发展,着力专业数据库的构建与使用,并且要进行课程专业团队的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实现专业课程的现代化。
[ 关键词 ] 写作;课程群;建设;实践;思考
中文专业的《写作》课程群建设,在这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个课程群具体包括:阅读与写作、文章解读论、新媒介写作、申论写作、微型小说创作、影视作品创作、歌词创作、学术论文写作、新闻写作、公文写作等。其中《文章解读论》(2006)、《写作》课程群(2011)被评为吉林省高校优秀课程,《写作》(2011)被评为吉林省高校精品课程,我们从事《写作》教学的老师被评为吉林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012)。近两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又被确定为“吉林省高校综合专业改革试点”单位。可以说,《写作》课程群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
课程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许多专业教师漫长学术积淀的结果。我想就下面几个问题来谈谈我们的实践和思考。
一、课程建设的基础是学术积淀
作为课程老师来说,要多看经典的专业书籍,积累学科知识,打好专业基础。我大学毕业后,几乎有两年时间坐下来看各种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书籍,做了大量记录。比如山东大学的《文艺学新论》,其基本观点我都做成了卡片。现在这种方式已经陈旧,被电子卡片和文档取代了。各种学科知识的积淀,对所有学科的专业老师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年轻老师还要注意借鉴老教师的教学要领和方法。都他们可以去听听各种类型老师的课,从中吸取他们不同的长处,独特看问题的角度。但是,对于一个有专长的专业教师,光听几次课是学不到真髓的,他的思维方式一时很难学过来。高水平的教师常常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你没有他那种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宽广的专业视野,你理解不了他的“薄”和“浅”。我常常感叹,我从事各种专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似乎还难以找到年轻人来延续和继承。我只能等到退休以后,慢慢整理出来放到网上,让需要的后人来进行共享。
课程建设离不开学术研究,这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活力所在。“一本教材讲10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一名教师没有自己的研究,必将陷入单纯知识传授的陈旧模式。我先后开设过的十几门课程,几乎都有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的支撑。如果教师只是作为某本教材的“传声筒”,那么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教书匠”,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专业教师要常呼吸学术界的新鲜空气。这些年我承担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国际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以及担当吉林省写作学会会长和现在的名誉会长。我已先后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15次,并提交自己最新的研究论文,在特定的学术领域获得了重要的学术话语权。这就为写作课程群的建设,提供了开阔的文化和学术视野。我每上一次课,都要在网络上看看这个方面是否有新的进展。离开网络这个瞭望世界的窗口,学术生命力就会逐渐衰竭。
我认为,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影响,不能完全看其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学术成果是否能在特定领域得到具体应用,能否获得同行专家的普遍认可、在特定学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家现行的学术体制存在很大弊端,会误导科学研究的方向,使真正在学科重要领域进行长期、扎实研究的教师和学者边缘化。这种体制已受到许多著名学者的批评和抨击。因此,专业教师应根据社会现实的实际需求,执著于自己感兴趣的学术研究,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和积淀,在学术领域里留下探索和研究的轨迹,充分肯定和科学评价你研究成果的时代迟早会来到。
二、课程建设的关键是观念更新
一门具体课程究竟应该给学生讲什么?不同的历史阶段理念也会不同。在媒介落后和启蒙时期,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可能会有一定地位。但在网络时代,老师提供学术咨询、师生进行对话,将可能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掌握国际上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观念要远比方法、知识、理论重要。我认为,观念比教法重要、创意比知识重要、平等比权威重要、效率比勤奋重要。我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是:1.讲课要讲节点,就是教材章节的关键点,数量上是十分有限的。传播学认为信息流通量与接收量成反比。讲得少而精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2.要尊重学生,多肯定学生的努力。3.引进现代化新媒介技术。新媒介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4.强调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对中文专业来说,它就是文本解读和写作,它应渗透到中文专业的所有课程。5.课堂教学必须开放,适时引进网络上的专业新鲜空气。6.注重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切忌教师一言堂,垄断教学话语权。
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常常体现了不同观念的冲撞和对峙。比如,老师上课还需要讲解、传授学科的基本知识吗?网络时代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他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识记在教学和考试中是否还需要给予空间?网络新媒介将在教育中将扮演什么角色?传统学校教育的模式是否还能够存在?另外,是否需要在正常上课之外补习课程?是否需要开展学前的专门教育?考试究竟应该考什么?教学是否应祛除统一标准和答案、鼓励个性化发展?等等。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的中小学和大学,可以说没有实质性、突破性的改革进展。我们目前大都只是停留在知识识记的阶段,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学生大脑逐渐变成装满知识的硬盘,想象力、创造力几乎丧失殆尽。
西方的课程改革理念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科学家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新的“布鲁姆学问分类法”。布鲁姆发现,美国学校测试题95%以上在考学生的记忆力。于是他把学问重新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等几个类别。这个分类法在美国教育界引发了中小学,包括大学教学的重大变革。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就以此为指导。经过长期努力,美国教育成功走出了以“记忆”为主导的测试困境。就是在小学阶段,这些分类技能的培养也是齐头并进的。比如“应用”类,一年级的学生就有“访谈”性作业。我们所说的“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在新媒介时代大脑的一部分功能如记忆部分,被电脑、智能手机等外部智能设备解放出来。那么现在大脑应干什么呢?得侧重于分析、综合、应用、评估等“高层次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普遍意义上的学习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应该成为不同阶段各种课程的核心能力。[1]近年来芬兰教育已居于世界第一。芬兰创立了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全球“成长竞争力”排名第一。芬兰学生假期多,入学晚,上课时数少,没有补习和压力,却连续两次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举办的国际学生能力评比中蝉联冠军。兴趣是永久的学习动力。任何一门课程,都要重视学生运用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必计较学到了什么,而要注重学到的东西去做什么。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把阅读当作“休闲活动”的习惯,终生热爱阅读,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人生绝不是需要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夺冠军、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如何改进,考试目的不是要给学生带来挫折和惩罚,而是要让学生和老师共同了解对学科认识程度,最终求得共同进步。只有信赖与合作,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奇迹。每一个学生都有向上向善的意愿,每一位老师都会尽心尽责地奉献。师资即国力,教师愈好,国家就愈强大。师格即国格,教师愈高尚,民族就越伟大。学校很少有考试,官方也不进行教师评鉴。国家发展不能只看精英,人不应因为职业、地位、金钱、外貌等来分贵贱。芬兰教育坚决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总把更多的关爱洒向“学得慢”者。只有帮助那些“后进”学生,才能为国家带来最大利益。因此,芬兰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学校历来是社会的镜子,有怎样的社会,就有怎样的学校。只有社会总体趋向公平、公正,教育才能脱离精英培养、相互竞争的恶性轨道,显出以人为本的核心。[2] 让“每个”小孩都具备基本能力。当学生出现短暂学习困难时,老师会在课堂上下进行个别辅导,费用由政府负担。“芬兰没有坏学生,即使最差学生也很好。”芬兰老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怎么学习”。学生提问,老师不会直接回答,而是给他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想、去找、去学。学生的评价不是对照他人,而是看是否达成最初设定的目标。学生没有成绩单,只有学习报告。“我们强调的是学习,不是竞争,芬兰绝对不会用竞争来刺激质量。” [3] 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作为一面镜子,来反观我们的教学观念和存在问题。可以说,课程建设的关键和首要问题,则是教育教学理念的现代化。
三、课程建设的活力是跨界探索
一个专业教师应激发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不要固守单一的学科领域。我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发生过多次重要转向。但这种转向并不是离开原有的领域,而是在原有领域上的一种萌生和蔓延。自己在多个领域的发展,常常不是严格的先后关系,而是相互叠合,各个部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人总是盯着单一学科,就不可能取得学术上的长足进步。大家看我的学术成果目录,其中就蕴含着我学术发展的轨迹和一定规律。
写作。这是我毕业40多年一直辛勤耕耘的学科领域。毕业后在吉林省高校青年教师进修班主修现当代文学。后来正式进入师大中文系有20多位教师规模的写作教研室,开始从事写作基础课教学。不久开始对写作领域的文体现象感兴趣。研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外文体研究动向,开始在中文系开设“文体学”选修课。在复旦大学进修期间开始收集中外文体资料,不久独自编写了65万字的《文章体裁辞典》工具书,不久又出版了《文章技法辞典》,并主编了《作文法大辞典》。这使我对中外文体有了开阔的学术视野。我在发表了若干文体论文的基础上,出版了我第一本学术著作《文体学》,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在这一领域的第一本专著。我的研究属于文艺学领域,并开始带文艺学中写作方向的研究生。我认识到,一个老师从事某一专业教学和研究,必须有自己的专攻方向,不然就不会深入进去取得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
1996年进入电脑网络领域,开始对电脑写作产生强烈兴趣。我开始撰写有关论文,并出版了我的第二本学术专著《电脑写作:方法与技巧》。这也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电脑写作的著作。后来逐渐发展,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新媒介写作、电脑中文信息处理等课程。我还为办公自动化课程讲网页制作专题的内容。不久前,又对国外的“创意写作”感兴趣。创意写作学作为新兴学科于20世纪2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爱荷华大学,后在美国高校得到推广。在欧美发达国家,创意写作已有80余年历史,包含近20个子类,设有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大学科。它的诞生和发展,改变了欧美战后文学发展格局,彻底改变了欧美文学教育的思想体系,为欧美国家和文化产业强盛奠定了学科基础。主要著作有: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博士的《创意写作:美国战后文学的系统时代》,亚当斯·凯瑟琳《美国高校创意写作教学史》等。上海大学于2009年4月成立创意写作研究中心,2011年实现创意写作硕士招生。复旦大学也已招生创意写作硕士。我开始意识到,写作离开了“创意”,可以说写作理论和知识几乎一无所用。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创意是这种技能的核心。我在最近召开的吉林省写作学会年会上提出新媒介时代写作研究的十大前沿问题。
写作,是我几十年来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手段和支柱。也可以说是我开设其他课程的生发点。在这一领域内,我出版了《文章解读论》学术专著,先后主编的写作教材有十几本。其中发行量大或有影响的就有中央电大出版社的《阅读与写作》,南开大学出版社的《新编应用写作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大学素养语文》、东北师大出版社的《写作》、《多元视角中的文本解读》等教材。
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以后,我逐渐对文化理论产生了兴趣。我发现文化理论能够透视有形事物背后的无形观念,对事物现象有着入木三分、鞭辟入里的烛照功能,使人的眼光和见识逐渐深邃起来。我看了大量文化学的经典书籍,开始在本科生中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我关注的主要是世界上各种文化的基本理论,而不是中外文化的历史传承和重要知识。现在许多大学开设的“中国文化概论”,大多是属于后者,已经成为研究生某些专业考试的入学应试科目,对提升文化透视能力没有多大价值。这门课程我连续开设了6、7年,积累了大量的文化比较资料,并撰写了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出版了学术专著《从传统文化到网络文化》(2001)。之后,文化学的视角、理论和方法,开始渗透进我所从事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提升了我专业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
传播学。后来根据学科建设需求,我开始进入传播学研究领域,开始为研究生开设“西方传播学”和“网络传播”课程。我系统地学习了几十本有关经典传播学著作,开始发表有关传播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在这个新媒介视野中,我开始关注网络文学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网络文学的论文。在这种学术积淀的基础上,2008年出版了专著《新媒介视野中的网络文学》,国内同类著作并不多见。我先后参加3次国际性的传播学学术会议,并提交学术论文,均被收入会议论文集。
语文教育。这个研究方向是由于当时我们师大中文系承担了国家级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项目。前后有两个批次的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我先后参加2个关于语文教育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一次是北京,一次是我们中文系承办的学术会议。我提交的两篇语文教育改革研究的论文,都被收入会议论文集。在多次学校举办的语文教师培训活动中,我作了关于网络媒介与语文教育改革的专题报告。
我还曾经为不同层次的对象举办专题学术报告,如新媒介与中学语文教育、网络文学解读与鉴赏、公务文书写作方法与规范、机关应用文规范化问题、网络安全与道德、怎样写学术论文、关于中国南北文化差异、解读上海文化、网络新媒介与人文学科的学习与研究、电影评论、演讲的方法与技巧、文学创作是文化创新的核心技术等。
四、课程建设的动力是现实需求
写作课程群的许多课,不是那个人灵机一动、纯粹凭兴趣开设的,都是社会现实以及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向我们提出的课题。现实需求是课程发展的强大动力。
“文章解读论”是国家级语文教师培训的需求。这是教育部招标的项目之一。当时我们中文系中标了4部培训教材,这是其中之一。文本解读是中文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它也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基础。这门课程连续开设了十来年,并编写了优秀经典范本的合集《精华文萃》。
“新媒介写作”是随着历史性换笔的需要开设的,起初开出的是“电脑写作”课程。后来随着博客、微博的盛行,社会现实中办公自动化的需求,办公自动化(word、ppt、excel)、电子排版与编辑、新闻写作、影视作品创作等课程应运而生。这门课程的内容同时也开始渗透进入其他课程之中,成为一种基础工具和表达手段。
“申论写作”和“公文写作”,则是基于社会公务员选拔考试的需要。我起初在东北师范大学连续3年为研究生开始“申论写作”课程,后来又在我们文学院为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使用的就是我编写的《申论写作》课程讲义。它介绍了申论考试的基本内容、方法技巧、考生经验、大纲要求、历年不同层次的申论试题,以及各地关于申论考试的众多模拟试题。学生就是不上这门课程,利用这本讲义就可以自学,有悟性的学生也完全能够顺利通过这门课程的考试。
“学术论文写作”完全是根据我们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而开设的。当时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训练,在论文选题、学术规范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为了提高文学院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6、7年前开始正式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现在,我们文学院的学生毕业论文虽然不能说没有问题,但是在学术规范方面是比较标准的。
“歌词创作”是我们文学院王曦昌老师应音乐学院要求开设的课程。应该说这门课程专业性很强,属于中文与音乐的交叉领域。现在,许多歌词的创作,需要这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文化底蕴。甚至可以说,中文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学学这方面的理论。现在社会上十分著名的写词作者“易茗”,就是师大中文系毕业的。他创作了《渴望》、《便衣警察》、《三国》等脍炙人口的电视剧歌词。可见,歌词创作在现代电视剧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课程的发展充满着活力,时时萌发着新的增长点。现实发展常常会给写作课程提出新的挑战。比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如何解读和评论就是一个前沿领域。新学期开设的《莫言小说解读》就是为了迎接这种挑战。又如85届奥斯卡颁奖,台湾李安因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最佳导演奖。其作品的分析、鉴赏和评论,就是写作课程一个新的课题。
五、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数据平台
写作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数据库化。专业数据库就是从潮水般的无序和混沌中产生出来的有序组织。这也是网络时代专业教学的必然趋势。数据库属于全新的第六媒介。传统信息媒介主要是指印刷、广播和影视。而网络是第四媒介,随后兴起的流媒体属于第五媒介,手机是其典型代表。数据库人们称其为第六媒介,它使网络上的浩瀚信息从无序走向有序。它将进一步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其中包括人们的生存方式,学习和研究方式等。媒介本身就是内容,这就是说数据库究竟集合了什么信息可能并不重要,而这种信息集合方式,就已包含着全新观念。
网上各种数据库,改变了传统信息收集的陈旧方式,提供了资料检索的全新路径和高效方法,为写作者拓展了崭新视野。专业数据库的形式主要为两种:一是通过搜索引擎来组合的数据库;二是具有网址的特定主题数据库。它显示出与传统图书馆数据库完全不同的鲜明特征。1.海量信息。数据库信息浩如烟海,可为专业提供前所未有的丰富素材和参照系统。现在已成功电子化的《四库全书》、《四部丛刊》、《诗词总汇》等,就具有这种性质。2.效率高超。过去需要在图书馆按时空线性顺序进行的查找,现在网络上几乎是瞬间就可完成。比如在电子版《四库全书》中检索一个专业术语在古代被使用的几率,只要若干秒时间就能够得到详尽反馈。如果使用传统方法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3.免费共享。多数数据库都免费提供使用,有的可能需要进行简单注册。靠垄断信息资源、贩卖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信息共享的时代正在来临。只要通过鼠标点击,就可得到特定的知识信息。而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激情、活力,则需要自己体悟和获取。这将大大加快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进程。4.变形组合。电子信息具有流动、待组合性质。比如《诗词总汇》收录近10万首古诗词作品,它可根据读者需求,把类似“菩萨蛮”一类专题信息汇聚起来,进行随意组合和变形。5.开放参与。数据库将打破作者和读者的界线,允许任何人参与建设和更新。文本可进行网络化或接力式的集体写作,任何一个作者都可变动文本结构,改写其中的内容和数据,信息不可更改的说法已成历史。6.呈现有序。信息管理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可从不同角度生成阶梯式结构树。如果以数据库集合来说,搜索引擎能按照信息被检索频率的高低依次排列。它大大提高了定向信息收集的质量和可信度。7.空间无限。它可大大延伸作者的大脑和信息存储空间。各种分散的数据库,自己会从无序走向有序,整合成更具生命活力的数据库集合。这种广袤的信息背景辐射,在艺术构思和文本撰写上,会激发出作者巨大的能量和活力。
我们在专业数据库的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积累。首先,这些年来我们曾制作了相关的网络课程,如《文章解读论》、《写作》、《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中小学作文教学论》等。其次,在上每一门课之前,向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数据库资料。比如《中国文化概论》、《电脑中文信息处理》、《文体学》、《网络文学》、《文章解读论》、《应用文写作》、《网页制作的方法和技巧》、《电脑写作》、《电影解读》等。这些初级数据库,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了开阔的学术视野,以及自学的丰富资料。再次,我们还建设有一定规模的中文专业数据库,如《中文专业电子书籍数据库》,容量大约有100多G。还有《中文专业基础课程数据库》。每一课程大致包括学科理论、学术专著、研究论文、相关作品等。专业数据库的建构是一项长期工程,团队协作是做这项工作的保证。专业数据库将为我们展示出一个极富魅力的五彩斑斓的新天地!
六、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团队建设
课程建设绝不可能单枪匹马,必须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的教学团队。因为,网络时代是一个群体英雄时代,正在取代过去的个人英雄和个人精英时代。学科发展更加复杂,需要集群智慧。一个人能力就是再强,也不能涉及一门课程的所有方面,是无法支撑起课程全面而深度的建设。一门课程涉及的领域深不可测,会耗费掉我们的毕生精力。因为专业领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时时都在生长,具有永恒的生命活力,永不衰竭。因此,课程建设需要专业人员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进行不断的探索和进取。
我们中文专业讲写作基础课的老师,有王曦昌教授(还讲微型小说创作、歌词创作)、焦明甲副教授、宋学清和张柏娟讲师。我讲申论写作、学术论文写作、新媒介写作等。除此之外,张恩普教授讲公文写作和电脑排版和编辑。吴琼高级记者讲网络新闻写作。丁莉讲师讲办公自动化。赵茜讲师讲影视作品创作。
中文系的其他课程都渗透着写作的基本技能。比如文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都要把培养中文核心技能,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论能力放到首要位置。所以说中文系其他课程的老师,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写作教学团队的外围成员。我们的其他课程老师,在文本的解读与写作方面,也必须具有过人功底。否则,怎么能够在自己的专业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作品解读和评论的核心能力呢?
课程的专业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学校应在这个基础项目上,明确建设目标和要求,注入充足资金,提供教师创新的自由空间,从而使我们的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够走在时代前列,收到社会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方柏林.知识不是力量[EB/OL].[2012-09-10].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detail.php?id=13613.
第二篇:“病理解剖学”络的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临床医学
“病理解剖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临床医学
摘要:介绍了在“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具体做法。认为网络课程建设要坚持方便操作的原则、内容系统性原则以及模块相对稳定与开发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注意素材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颖性,克服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关键词: 课程建设 医学专业 病理解剖学 网络课程
“病理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和连接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虽以形态学为基础,却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内容抽象,理解和记忆难。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针对军队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结合医学学员的专业特点,我们在“病理解剖学”网络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1]。
现代远程教育指的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传播工具和途径进行的教育,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结合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1sI。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其特点体现在教育环境的虚拟性、面向社会的开发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和教育形式的自主性上。教学对象的学习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享用最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双方可以即时讨论,实时解答,激励学员参与意识,有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网上,教育对象之间还可以协同攻关,共同提高,体现出个性化的学习[2-3]。网络课程的建设实践
网络建设涵盖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改革内容,具体内容包括:①网络课程学习。网上内容突出教学目标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提供相应知识的图像、动画链接,图像配有文字说明和热键提示,图像资料除教学内容外,还提供临床典型病例和症状、体征以及基础学科的相关内容和相关知识点的检索,有利于训练学生自主学习。②网上讨论。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病理解剖学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在线讨论。网上答疑则为学生向教师提问,由教师每天定期回答,学生可以指定教师回答,为学生学习和学生与教师沟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③网上自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遵循有效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设计每一章学习内容的复习思考题及自测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有利于学生自主复习和及时检测学习效果,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将教学效果及时反馈给授课者,有助于授课者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依据。④教学文件。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习指导、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教学参考内容。通过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帮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定位、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通过网上发布教学日历,以方便学生及时跟上教学进度,及时预习和复习。教学课件和教学动画可实现下载和播放,有利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⑤网络资源。把与病理解剖学相关的资源网站链接到网络课程网站上,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到相关的网站进行学习。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制作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相关通信设备、线路及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而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它具有存储空间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效应好、监管力度强、无时空限制等优点。根据网络的运行特点,主要从文字、图片、视频三方面收集、整理与制作[4-5]。
3.1 仪器设备 硬件环境:①赛扬处理器2.5Hz;②256MB内存;③INTEL原装-845GVSR主板;④80GB硬盘;⑤CD-ROM驱动器。软件环境:①windows XP操作系统;②Micorsotf office2000的安装(含Frontpage、Access);③Dreamwaver MX的安装;④Flash MX的安装;⑤photoshop 6.0的安装;⑥Powerdirector Pro.视频处理软件的安装。
3.2 制作过程 ①根据各章节教学大纲、病例讨论、习题集;②采用数码摄像机、计算机扫描仪制作病理教学图库和绘图模版;③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6.5、Photoshop7.0软件制作病理教学课件;④利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MX、Cutepage网页编辑器v2.0,借助校园网发布并管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网页。4 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
网络课程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网络技术制作的通过网络传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材料。网络课程是由主页、目录、导航、界面和交互等多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6]。
网络课程的内容体系、学习方法和教学管理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的,所配置的网络学习环境能为校内外一切学习者提供适应不同需求,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和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每个人所属的学习类型来学习。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网络课程创造了良好的交互协同的学习环境,通过E-mail、BBS等方式建立学习者之间或师生间的交流,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学习者的协同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加入讨论小组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学习者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网络课程为远程学习者创造了虚拟的课堂学习气氛和及时解决学习中问题的条件,可显著提高学习效果。
网络课程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如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来储存、传输、处理多种学习资源,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习者在愉快的氛围中直观地从形、声、色中感受信息。网络课程的多媒体性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网络课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各学校的网络课程大多处于初建状态,缺乏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也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目前的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内容积累尚少,还需要对相关内容不断进行增补。由于计算机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尚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没有对网络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现在的网络课程教学还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增加兄弟院校之间网络课程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增补更能吸引学生的形式的课件,加快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培训,才能够更好地把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其能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
综上所述,《病理解剖学》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新颖的学习的平台、广泛的学习机会及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
参考文献
[1] 王渊.医学网络课件制作模式的探索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2):134-135 [2] 杨定友.网络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环节[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6, 20(4): 327-329 [3] 李凤慧.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关键问题的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 2006, 6(2): 153-155 [4] 王德盛.外科学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制作[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医学院学报,2002,24(3):180-183 [5] 庄报春.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支持策略及其作用分析[J].山东电大学报, 2005,(3): 12-14 [6] 胡卫星.网络课程学习支持系统研究的问题分析与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7,(1): 25-27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
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并设立评比栏。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
进入高二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待班干部,我积极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
高二学生由于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又没有升学上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我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且配合学生科执行《一日常规》,严格要求学生佩戴校徽,不穿拖鞋,每天自行检查、督促规范养成的效果。
2、注意树立榜样。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微言轻,班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
为此,我先后开过多次主题班会,如《规范一道德》,《我是主人》、《理想与信念》、《要学会学习》、《神圣的使命》。还开过优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过语文知识抢答竞赛,说成语故事比赛,古典诗歌背诵比赛等,效果都很好。
二、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高二14班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我曾有过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先前,我对他们时常板着一副面孔,严加管教,结果学生表面上对我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其实,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教育和管理。一段时间后,我改变了方法,对他们给予了大量的爱心,却忽视了严格要求,结果班风涣散,面对这种局面,我苦苦地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明白了对学生应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最大的尊重。
三、“三位一体”的互促法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集中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我定期和学生家长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要想带好一个班级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多想想方法,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2
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本着以教学为主,很抓纪律卫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早自习利用晨会总结前一天的学生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中的纪律卫生,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目的是让新的一天能不断的进取,克服工作和学习上的不足,为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指引航标。这半年的我班基本杜绝了迟到早退现象,能按时按点的,按部就班的上好课和晚自习,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思想上还不稳定,还不够成熟,尤其进入高二的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对于象我班的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往往因为学习不能立见成效而慢慢消沉。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和学习斗志,我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1、班会早会对学生进行成绩和程度的分析,正确看待自己所处在的学习上的位置,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开开心心的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2、个别谈心,这很重要,对于不同的学生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做所想,这样会使教育能抓住切入点,教育才能有效果,从本学期来看的确收效很大。使班级纪律卫生明显好转,文明班级率最高。
3、寻求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三方沟通,正确的评价学生的成绩和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要说的说出来,解开他们的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积极配合科任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解决好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稳定教学次序。
三、加强寝室的管理工作,本学期到寝室检查不下十五次,对存在的卫生纪律方面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女寝要好一些,男寝还存在问题,总的来说有很大的进步。
四、开展好各项活动,本学期运动会上,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体育特长,在运动会上能够克服困难,尽最大所能,取得总粉第四名的好成绩。在学生十月一的诗歌朗诵的比赛,以及征文活动中都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总之,本学期工作成绩是肯定的,要不断分析和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为把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更好而努力。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3
本学期师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学业水平考试。而且我班是理科班男生多,女生少,管理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过去的工作,充满了挑战、辛酸与满足。一学期的辛苦,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常规管理,建立班级良好秩序
1、严格考勤、加强管理。早上、中午、晚上及时到班督查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学生基本养成了比较好的纪律意识。
2、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谈话等多种方式,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也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3、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五的班会课。既按学校计划安排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学习有关的安全知识等;也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了“我的未来我做主”的大型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比如,信心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学习经验交流会,感恩教育等内容,这些活动都促进了良好的学风、班风。
4、狠抓班级卫生。好的环境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卫生方面我就把工作分配到人。不但早晚要打扫干净,平时还要注意保洁。
5、选拔班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我从学生中选出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关心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班干部选拔出来以后,我予以指导,大胆使用,严格要求,加强教育。平时留心观察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扩大了先进面,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得到锻炼。同时对部分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工作能力不突出的同学进行撤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逐渐培养出一批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威信高的班干部,并进一步带动了班风学风的好转。同时采用班长轮流制,让两个有能力的同学每月轮流管理班上的常务事情,这样更有利于管理班级。
二、抓好学习中心工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老师和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严格要求学习委员和课代表及组长从各个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如作业布置、早读的安排、课前的准备、作业的督促和检查等,切实减轻老师繁重的劳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必须尊重老师,在这个学期有两个同学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经过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通过这个事教育了同学们必须尊重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每个同学的成绩很重要。
2、养成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无论是自习课,还是老师上课,禁止学生说闲话、睡觉、往窗外看,否则,予以严厉批评。
3、坚决制止不做作业的现象,要求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并且经常完成限时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平时对学生奖勤罚懒,严格要求。在复习阶段,积极配合各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树立班级学习的榜样,让学生们向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增强竞争意识。经常进行学习评比,做好奖励工作。
三、抓尖子,督差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习班积极性,形成刻苦学习争先恐后的学风,全面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是尖子班班主任的首要任务,这方面,我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以个别谈话为主要工作形式,做尖子生和差生的指导工作,对尖子生,要求他们明确目标,确定方案,突破弱点,保持优势。同时提出具体措施;对差生,以鼓励为主,多谈话、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进步,充分表扬;形成了优秀学生带头,差生不甘落后,大家争先恐、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同时利用每次考试的成绩,进行个案分析,发现学生弱点,分析原因,找到改进办法,保证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强劲的学习劲头,使学习成绩保持上升趋势。另外用“以志激人”的办法,激发学习兴趣。一个无追求和奋斗目标的人,就缺少前进动力机械,更谈不上发展,无论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还是素质提高,都主要来自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目标的途径有二:一是延长时间,二是提高效率。运用激励措施,通过多途径帮助学生树理想,谈追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热情性、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时时力求将学习情绪调控到最佳的“亢奋”状态,“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实践证明:采用激励方式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开展得还是比较的顺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但学生当中依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三担子还很重,工作还将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刻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4
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为了配合学校团委和政教处的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例如,“跨步进入新世纪系列活动”、“寻找我身边的活雷锋”、“青年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报复”等。
同时,我也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我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赤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
高三年级是学生的世界观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面临着毕业、升学等实际问题,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在学生毕业前夕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
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
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空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例如,学习经验交流会,意志教育,如何做时间的主人,习惯养成教育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再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责,努力做学生的榜样,跟班勤,管理方法得力,班风正、学风浓。我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评比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本学期的几次月考均能超额完成县局和学校规定的指标数,各项管理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又进一步鼓舞了士气,使班级管理工作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
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四、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每次活动我都亲临现场与学生一起活动并适当予以技术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也可以加深与学生感情的交流。
五、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
这届学生的高中生涯还有一个学期,面临着毕业及升学等实际问题,下学期担子还很重,工作还将更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刻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二就班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努力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希望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一点知识、长一点技能,顺利地毕业。本学期内,积极参与创文明校园活动,在学校组织的多项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将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一支队伍建设
即进行班干部队伍建设(包括团支部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工作职责教育、工作方法指导。班干部首先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为集体奉献的精神,要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而这正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一些品质,所以我把这作为班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工作职责教育,主要能使班干部责任明确,知道履行什么样的职责,该怎样去做,保持思路清晰。这两类教育主要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进行,而工作方法上的指导,主要在实践中进行。对于班干部的工作,不包办,给予他们一个较宽阔的空间,但在工作中我注意监督、观察,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如指导对照工作职责,结合班级情况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如何开展工作等。还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生会和团委工作。
二、发挥三块阵地作用
第一,是文化宣传阵地。第一学期,重新布置教室,将班训“团结、勤奋、自信、争先”、名人警句、班级获奖锦旗及奖状挂在墙上,并开辟了团支部园地专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观、大方、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坚持每两周更换一期板报,每月更换一期团支部园地,板面活跃,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第二,是班会阵地。这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渠道。每周坚持召开一次班会课,根据学校要求,有计划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规范、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学习重要性等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成长。
第三,是活动阵地。对于中学生,寓教于乐比刻板地说教效果好得多,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接受教育、锻炼才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进班级凝聚力,所以,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并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班级开展了“手拉手”帮助“三困”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南京海洋公园。还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文体节活动、知识竞赛、“教育之光”和“江南之花”文艺汇演等活动。
三、加强四种思想教育
第一,行为规范教育,也包括法制、社会公德教育。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行为规范教育是常抓不懈,每学期均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规范内容,督促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平时,对有些学生多讲、多提醒、多督促,对随地乱扔、蓄长发、说脏话等不文明行为及时指出,要求改正。一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维护集体荣誉。
第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但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所以,通过组织“手拉手”帮助三困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并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篮球赛、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一是通过班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教育材料;二是要求学生观看新闻、阅读报纸,关心国家大事;三是支持学生参加“爱祖国、讲文明”征文活动、“红心永向党”演讲比赛及“弘扬抗洪精神,向校庆廿周年献礼”诗歌朗诵比赛、“党和祖国在我们心中”知识竞赛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中接受教育。
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我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因为他们一般比较自卑、敏感,方法不当,容易挫伤其自尊心,我主要采取私下谈心的方法,这样容易沟通,容易接受。我们班有下岗职工子女,也有父母离异的学生,对他们我平时多注意,多观察,多鼓励,目前,他们思想上不存在着什么大问题。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有时因为其它工作忙而顾此失彼,放松了对班级的管理,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形。
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较差,也讲了,也教育了,但成效不大,没有好的办法。
三、与家长联系不够,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多和家长沟通,互相配合,共同教育。
第三篇: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学校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素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因此一所优秀的学校最关注的永远是课程建设。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的终身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程特色化实践思考
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是依托逐步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在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以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发展为着眼点,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的的学校文化建设。我们坚持“质量兴校、科研兴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构建以人为本的课程特色,提出了“润泽生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课程特色化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其提出正是基于长期以来教育存在的过度失衡、忽视差异等弊端。校本课程要满足学生群体的要求,更要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推进课程特色化建设,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一)特色德育校本课程
学校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出发,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大内容为经线,以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种渠道为纬线,编织了一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生活化生命化的德育课程体系。
1.开发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一是结合民汉合校的实际,我们开展了大课间民族舞蹈大家跳、少数民族学生学唱京剧课程。目的是促进各族师生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实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二是在汉语班开设每周一节维语课。三是开展“手拉手,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系列德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民族团结好少年、模范教师、模范班级”的评选、演讲比赛等形式大力宣讲我们身边的民族团结模范的事迹;四是在构建新型的家长学校课程,通过丰富的家长培训群众宣传学校文化、教育法规
和双语教育政策。同时,利用假期在学生中开展道德实践,在教师中开展了“大家访”活动,使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到教育文化的创建中去,拓宽了课程文化的领域。
2.开发爱家乡、爱学校教育课程
(1)学校开发了《可爱的家乡——奇台》校本教材并且分年段进行实施。如:低段的学生主要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知道校风、校训、校规、校纪的形成过程。中段的学生要了解学校的发展史,了解学校各个阶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自豪感。高段的学生了解学校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的名学生、名教师、名校长的先进事迹,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2)学校逢节的征文活动都要求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每周升旗时国旗下的讲话,就讲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通过以上课程的开发,形成《奇台XX学校教育志》和《学生优秀作文集》。
(3)让学生了解奇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矿产物资、民俗风情,形成语文、社会、自然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学校将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安排学生每月校外实践活动,了解自然和人文及民风民俗等。根据学科的特点有自然、社会、语文学科的教师负责课程指导,师生共同考察、搜集形成不同形式的文字材料。
3.开发自爱教育课程
(1)学生自爱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体现的,围绕这些目标,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礼仪教育、健康人格培养、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和生存训练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2)德育阵地系列。通过升旗仪式、广播站、主题班会、宣传栏、法制报告会、征文比赛、等,每周一次的升旗活动都是依据学生思想实际,抓住社会热点或教育契机,突出德育主题,着力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10年如一日,坚持不缀,现已成学校特色德育课程资源之一。
(二)开发书法课程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鲜明地体现着炎黄子孙的卓越智慧和对和谐社会理想境界执著追求。静心写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坚强,写字过程也是育人过程。
我校将写字课排进了课程表,一是写字育人,养成教育应贯彻全过程。书法写字教育不单单是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为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要将写字能“育德”、“启智”、“审美”、“健体”和养“习惯”等方面的共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尤其要突出对学生的修养进行指导。如,培养认真、庄重、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执笔,提出作品正确、清楚、整洁、美观等要求,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具有专心、细心、耐心、恒心、责任心和严谨治学的下一代。二是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同步推进。对面上的学生,可通过写字课、天天练等教学组织形式提出普遍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他们的写好字素养。针对书法兴趣小组或书法特长班的学生,需要教师为他们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次地不断提升他们的书法写字素养,使书法写字课程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开发经典诵读课程
中华民族的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着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主要做法如下:
晨诵——在晨曦中唱响经典。“记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每天早上课前30分钟为固定的诵读时间。每天清晨,伴随新一天的开始,班级采用教师随班陪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读等多种形式诵读经典、感悟经典。
午读——让阅读成为习惯。为了引领学生与书为友,与经典同行,让阅读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我校每天下午课前30分钟的阅读课,号召学生在教室内静静地自由阅读、做读书笔记。
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提倡学生每天睡前能够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并用绘本、日记或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形式、不限篇幅、但力求真实。
(四)开发艺术类校本课程
学校传承丰厚的文化积淀,开发了以音乐、美术、体育为基础的艺术类学科共十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使艺术渗透于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中,推动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其生命得到全面和谐成长与发展的教育。
1.我们对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三统一”目标,即:艺术课程实现保底、实践与提高相统一;注重艺术课程整体育人,实现审美情感、审美知识、审美经历、审美能力、审美创造相统一;注重教学过程赏心悦目,实现艺术课程内容与艺术的教学方式的统一。
2.整合多方资源,丰富艺术课程设置。整体构建学校课程成为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对艺术课程作整体构建,做到均衡、综合、可选择。(附选课表)
3.开展丰富的艺体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展演;少儿田径运动会及“五环一体”系列化课外活动。即校园休闲“二三一”。要求每生每周读两本新书,一副棋、一件乐器、一种健身的器具;每年六一节学生文艺展演和各类作品展评(书画、摄影、绘本、文集等)。
4.校本课程统一时间,每周五下午一小时,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学校把各个年级的校本课程列出清单,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课。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的开设打破了行政班级授课制,一个年级同时开出多门校本课程,多个教学班同时开课,学生依据自己的选择,实行走班上课。
二、加强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趣味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让学生了有选择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发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这样,不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能力,而且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体验、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
(二)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课程的开发和三级课程的优化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能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过程和体验。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价值观的引导与智慧的启迪。
(三)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建设,特色建设是一个需
要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实践中,我们在“发现问题—反思实践—完善提升”的不断循环往复中,三级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学校特色日益鲜明。
总之,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需要所有师生的参与,需要环境的创设,需要资源的开发,需要师生通过日常教育生活实践共同去体验、去积淀。由此可见,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对于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程建设是教育永恒的课题。落实课程理念,优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铸就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1] 陈大超.学校管理就是服务辨析[j].辽宁教育:2002,(4).[2]刘飞.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治和谐共存的模式[J],法制与社会,2009,(4).[3]宁梅.打造特色学校,为学生发展服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4).[4] 孙孔懿.学校特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5]陈红云.简论中小学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5)
[6]王建华.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J],东师基础教育,2012,(6)
[7] 张谦.乌克兰的主体实验学校、美国的多语实验学校 [J],天津教育,1980,(3)
[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9] 左慧.学校特色建设研究述评[J].[10] 林莹.创建学校特色的思考与实践[j]
第四篇: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是煤矿最小的工作单位,相当于人体活动组织最基本的细胞,如何调动起每个细胞的潜力,提高每个单位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这是所有企业现在乃至将来共同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因此,要从理念先导和规范制度,也就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作为出发点,不断探索,逐步实施。要从本质上有所创新,这就意味着有一场不可避免的改革,无论从认知观念还是管理方式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班组管理模式,必定效果不佳,正所谓换汤不换药,使其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一、转变思想,换位思考。要转变思想首先要从选拔称职的班组长着手,让每个班组长明确自己的位置和拥有的权限,班组长兵头将尾的作用要时刻体现出来,他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要对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的立场,即:面对部下应站在代表上层管理者意志的立场上,用领导者的声音说话;面对经营者又站在反映部下呼声的立场上,用部下的声音说话;面对他的直接上司又应站在部下和上级辅助人员的立场上讲话。因此,对于班组长的任命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存在任何的利益因素,这样就会变味,更不利于班组建设和企业发展,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全矿上层领导的决策以及对班组建设的认知,只有动员所有管理者和被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才能提高班组建设的具体实施,为
班组建设扫清障碍。过去的班组努力方向往往是争取被评选上“优秀班组”、“先进班组”,如今的班组将向学习型、和谐型等更高层面的目标上转变,过去的班组往往满足于如何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为出发点,而如今的班组则不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任务,而更加强调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过去的班组往往重视培养一两个个人先进,代表班组,而如今的班组更为重视团队协作,培育整体的战斗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简而言之,如今班组的转变方向是:团队、学习、创新、高效、和谐的“五型”班组,因此,可以看出要不断提高和强化班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班组建设的实施。
1,开展争创“星级班组”和“明星员工”活动,初期以奖罚制度来激励每个班组和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每个职工争荣誉,争奖励,学习个别优秀班组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和建立每个班组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加以推广。
2,加大“三违”帮教模式,重点强调帮、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加人性化的对“三违”人员进行帮教工作,让他们从思想上转变。
3,严化排查-整改-落实-验收-考核五个环节,从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每个班组,自下而上进行安全隐患彻底排查,真正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工作。
4,开展职工与班组长,班组长与队长换位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讨论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队长和班组长的管理素质和执行力。
5,提升个人技能和团队作战能力,每个班组成员关系到整个班组的实力,因此提升个人技术素质至关重要,培训部门可以不定时不定点抽样对班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比赛,奖罚分明,拉开差距,让他们自己寻找差距,产生危机感、紧迫感,致使自己去学习,挖掘潜能。
6,改变培训学习方法方式。不能只坐在教室里,一味的通过书本学习,我们不需要赵括,不需要只会考试的人,而是能将理论结合到实践,举一反三不断创新带动班组建设的人。
7,开展班组交流研讨专题会,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寻找自身不足,发现自身优点,确立改变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
8,设立学习榜样。每个班组或多或少都存在技术能力强、管理方法先进的人员,组织技能、管理拔尖人才进行技术交流,发挥技术骨干的榜样作用,充分利用班组学习的平台,把职工个体学习和组织团队学习结合起来,是班组学习成为员工技术交流的小讲台,传递知识的小课堂,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业务难题,把经验变为智慧,敢于实践,把理论变为实践能力,实现班组整体技术能力的大提升。
总之,班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和完善。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去执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推动班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推动企业大发展。
第五篇:班集体建设实践与思考
在新课程和先进教育理论思想的引领下,在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启发下,在各校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中,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些理念:
1、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包括了德育与班集体建设目标,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包括班集体建设的任务,课堂教学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活动;
2、班集体是由教师群体、学生群
体、家长群体组成的自组织系统,三个群体的协同是和谐班集体自组织系本文来源:文秘11
4http://www.xiexiebang.com统产生的基本条件;
3、班集体是未成年人的“准社会”,是教师和家长可以建设和控制的富有教育性的社会,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的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保证;
4、班集体的未成年人集体性质不同于成人集体,应保证网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自己的岗位,有为集体服务、展示特长、发挥潜能的机会,有完全平等一致的成长权和发展权;
5、学生、家长、教师都是个性化的,他们组成的班集体也必然是个性化的,在个性化的班集体建设主题下,打造班集体建设精品活动,让教师和家长与学生一起在新颖的序列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自主自由的生命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探讨班集体建设理论,回首过去,我们对新课程下的班集体建设作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点滴经验;但也遇到不少困难,产生不少疑问。例如:
1、低年级与高年级、小学与中学班集体建设如何把握不同的特点;
2、班主任如何当好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群体的“主任”;
3、如何处理好学生群体自我管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成长权和发展权的关系;
4、班集体是学习性集体,与工作性集体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未成年人的学习集体与成人的学习型组织又有哪些区别;
5、和谐班集体有哪些标志,班集体建设如何评价。
此外还有许多问题都有待商榷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