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0:2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研论文:《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研论文:《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教研论文:《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宗文明, 曹成茂, 邱

磊, 杨智良, 伍德林(安徽农业大学 工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摘要:本文通过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的实践, 阐述了从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尝试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实践探索。结果表明,这些改革措施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同时对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相关课程的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实践

The Practice and Speculation in Construction of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Bio-Environment Course Abstract: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Bio-Environment is the core course of agricultural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major, which is designated Provincial characteristic major.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on bachelor degree personnel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we strengthe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Bio-Environment.This includes the content and knowledge system, th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et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reform measures fully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Key words: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Bio-Environment;Course construction;Practice农业生物环境原理是一门以农业生物与环境因子为对象,研究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从而实现对农业生物环境调节和控制的科学。其是在不同学科之间高度分化又广泛结合现代科学发展总趋势下产生的一门边缘性、应用性综合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省级科研重点项目(KJ2012A104);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jy2011-43);安徽农业大学多媒体教育软件研究一般项目(kj2011-27)。

作者简介:宗文明(1973-),男,安徽天长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工程教学与研究

学科。欧美许多国家以及日本一直都非常重视农业生物环境原理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运用。我国自从1979年创办农业建筑环境专业以来,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已经成为许多涉农类高校和农业类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本科生中开设[1]。自2000年起,《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又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等许多科研院所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安徽农业大学从2000年创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以来就开设了该课程,通过借鉴中国农业大学等先进院校的教学经验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内容体系。

2.第一部分,建设目标要具体明确;

一、确立课程建设目标

鉴于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这门课程对促进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学习,以及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安徽农业大学从课程开设之日起就确立了该课程建设目标,即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 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 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 通过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尝试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等一系列举措,来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生物环境原理教学体系,提升课程影响力,目标是将其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二、优选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反映到高校专业教学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2]。为了使教学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优选教学内容,删除陈旧过时的理论和知识,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进课堂,把学科前沿知识和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在课程内容上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创造性。

1.精选传统的经典内容,注重对基本概念的传授,实现相关内容间的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提高教学效率,为引进新内容创造条件。

本课程以农业生物在不同环境因子作用下的表现为核心,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主要由环境与生态、植物环境原理、动物环境原理、环境污染及保护等四部分所组成。环境与生态部分优选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环境因子、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

和生态平衡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植物环境原理部分优选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条件下和设施环境下光、温、水、气、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以及极端环境下对作物生产的不利影响及其作物对极端环境的忍耐限度,实现农业工厂化周年生产的环境要求;动物环境原理部分选择的主要内容包括家畜行为与生理特性,几种主要家畜的生物学特征,环境应激,自然和人工环境下温热环境因子、非温热环境因子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的影响,以及极端环境条件对动物生存和生产的危害;环境污染及保护部分需要讲授的内容包括:一是环境污染的途径以及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危害,二是农业生产过程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三是防止污染的措施及其途径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四是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引入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科技成果,扩大学生知识面,以增强学生适应性。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政策调整,跟踪本专业技术发展动向,及时将本专业最新科学技术与方法传授给学生,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的能力。

3.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专业的教学要求,形成课程的模块结构,建立新的、多层次、高效率的课程体系。为克服本学科教材比较陈旧的缺陷,在明确课程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优选教学内容,完成一套模块式、内容全面、信息丰富的多种媒体电子教案。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创新教学方法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知识快速更新和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全面培养要求下,如何解决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老师一致认为对这门课程的知识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并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如果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仅限于教材,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3],不但教学效果较差,而且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培养的人才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学科而言,科技的迅猛发展加剧了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实践的创新进程以及农业生物环境知识内容的深化与突破。因此,如何超越教材,将最新的理论知识引人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如何突破32学时课堂教学的限制,引导学生课外自我学习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改革单纯依赖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因此,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会贯通是《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1.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以探索问题和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实施过程是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任务和情境中学习,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使启发式教学在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这门课的教学中取得实效,笔者首先是根据农业工程类农业生物环境原理的课程特点,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适时提问,课内小测,重、难点内容在课堂上适当重复,有助于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在讲解“太阳辐射在作物群体中的分布”这一节的内容时,先讲解“作物叶片对太阳辐射各波长的反射率、透过率和吸收率的选择性”,随即提出“太阳辐射在群体中的分布有哪些特点?”的问题,让同学通过阅读,比较其异同点,加深了同学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可以采用发现教学法,使学生视自己为知识的发现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来源,得出结论,使其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更牢固,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求知欲;第三是精心编写课程每章课后思考题和习题,特别是提出的思考题要有启发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不仅能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更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适时开设课堂讨论课

在课程学习进行到一半左右,适时安排一次课堂讨论课。比如,在学习了“作物与光、水与大气”这三章内容后,我们将“作物与土壤”这一章节作为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讨论课的内容。先将班级学生分组,并将课程讨论内容分配到各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在课前认真备课,把讨论内容编写成教案,并自行选出主讲人,主讲人在规定时间内讲述讨论内容,其他成员可作补充,最后由老师评议并小结。笔者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法,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实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

析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思路,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重、难点的理解。

3.现场教学法

所谓现场教学法就是教师和学生同时深入现场,通过对现场事实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新观点,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5]。在农业生物环境原理的教学中,我们在讲完作物与各种环境因子的关系后,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农业设施,通过现场察看、现场介绍、现场答问、现场讨论和现场点评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光、温、水、气、肥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采取的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都是围绕提供和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作物的品质。现场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利用现场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的,以激发学生对现代农业产生浓厚兴趣。

4.自主学习教学法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指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课外自学结合的教学方式[6]。为了突破教师依赖课堂的几十个学时知识灌输的传统教育误区、同时解决课堂讲授模式下学生无法获得有针对性、个性化学习的矛盾,我们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学生课外学习这一常规教学活动较难把握的“盲区”。因此,在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中,专门编写《课程自学精要》、《课程最新阅读资料集》等作为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南。这些指导材料不仅分析了课程每一章的知识点、重难点,而且编写了针对性强的练习、案例、思考题,专门列出了最新的学科文献和相关的专业网站等等。上述辅导学习材料的编写与使用,做到了有利于引导学生扩大对农业生物环境知识的接触面,形成课堂学习与课外自学结合的良好学习方式;同时还有利于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自学、观察思考,将学生的课外学习纳入广义上的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职责范畴。

针对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性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无论是采取启发式、讨论式、还是参与式教学,目的都是为了营造一种全新的、多元的教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变成师生交流、探索和发现的场所,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型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实现以教励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二)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

在教学手段创新方面,注重完善教学大纲、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我们精心制作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集文字、声音、影像、图形、视频、动画互动式教材为一体,在目前压缩教学时数的情况下,确实将课堂信息传递时间大大节省,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使用幻灯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重点内容、反映学科前沿进展的资料等,课堂气氛活跃,增进了学生对农业生物环境原理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基于网络(或其他技术)的学习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为学生之间的协作提供了可能,而且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目标方面,提供了较好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认为今后的重点应该是在现代多媒体教学平台上,积极探索学生与教师之间、学习者群体之间的互动式学习,探索学生个人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充实、生动,学生学习方式更多元化、个性化,从而优化教与学的效果。

四、构建多元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建设不仅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更新和优化,也要改革课程的考核评定方式,建立客观评价学生成绩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课程考核体系。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手段,也是课程教学的指挥棒。在构建多元的课程考核方式前,学生不重视平时的课堂和课后学习,认为上课前只要到堂就应该获得平时成绩,另外到考前两个星期看一看、记一记,这门课就可以应付过去了,学习非常被动。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在《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我们进行了多项尝试。首先结合《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的教学要求确立考核目标,包括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然后建立具体的考核体系。新的考核体系除包括原有的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外,增加了出勤考核、分组自学自讲讨论和课程小论文等3项考核。特别是将课程小论文成绩提高到占课程总成绩的

20%,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获取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我们对《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考核内容的设计思路,就是从基础理论出发,以基本技能培养为突破口,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使考核方式及内容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在采取了多元考核方式后,尽管一开始学生有一些抵触情绪,但事后大家都表示认可,觉得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多。

五、存在的不足及今后需要着重建设的内容

任课教师认识到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对课程改革与建设,激发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基础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但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要把《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还存在着教材建设滞后、教师教研能力不强、实践教学薄弱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还需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更是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教材建设对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自我国1979年创办第一个农业建筑环境专业以来,《农业生物环境原理》一直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本科生中开设。自2000年起,《农业生物环境原理》成为科研院所和许多高校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但现在该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还是1994年由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鲁纯养教授主编,施正香和曲萍老师参编的《农业生物环境原理》教程[1],与本学科快速发展的现状极不相称。为此,我们建议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组织相关院校有关专家编写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教材,增加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内容,使教材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着力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著名教育家钱伟长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教学没有科研作底子,就是一种没有观点、没有灵魂的教育。就专业课教学而言,教师的教科研功底显得更为重要。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开阔眼界,深入了解本门学科某项科学技术的来龙去脉,熟知本学科前沿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借以丰

富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推动课程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要提升教师科研能力,首先需要学校为教师“松绑”:减轻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在业务上的进修和培训;其次,教师也需摆正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自己在科研中碰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在教学中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每门课程的开设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就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而言,必须开设《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的实验课和增加课程设计,建立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实验经费紧张、教学课时少等影响,我校一直没有开设该门课程的实验,学生本来就有重工轻农思想,这样就更加让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空洞而枯燥。因此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必须增设实验等实践环节,并且按照学生素质训练和能力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实验课程大纲》,编写《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实验指导》,以体现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要求,并且把握住两个原则:一是在设计实验内容上,以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为原则,减少实验项目,但尽量增加每个实验项目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二是注重理论在实验中的指导作用,强调对实验结果能够做出理论分析和正确解释,除了对理论进行验证外,力争使实验内容能够成为理论课的延伸和扩展,培养学生将来从事设施农业设计、生产、示范、指导、技能培训、技术咨询、写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所必备的工作技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积极性的同时,还需要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学校其他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共同搞好课程建设。

六、结语

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环境原理的课程建设先期在确立课程建设目标,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办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收到较满意的效果,该专业学生无论是在进一步深造,还是在就业面上均有拓宽。但是该课程

作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需要进一步重视其课程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更新教育理念,加大经费投入,综合提高教学质量,使其在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鲁纯养.农业生物环境原理[M].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4 [2] 张金安.科学研究在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 2004,(8): 68-69 [3] 党月异.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德州学院学报, 2007, 23(5): 99-102 [4] 王果胜, 白浩.倡导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中国高等教育, 2008,(8): 30-31 [5] 刘振华.现场教学法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5): 47-50 [6] 董亚娟, 刘晨曦.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前沿, 2012,(1): 148-149

第二篇:农业推广与实践课程论文

农业推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徐X

摘要:目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我国农村现阶段的状况仍需农业推广技术人员进一步的探讨研究,针对农业推广理论在农村经济中的应用方面,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及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最后做出了对未来农业推广的相应对策及前景展望。关键字:农业推广

农村经济

影响

[1]Analysis in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Xulu(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Guangdong Zhanjiang 524088)

Abstract:Currentl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showing a rise in the overall co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ituation,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built key difficulty remains in the countryside.[1] Situ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rural agricultural extension needs further discussion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research,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heory for application in the rural economy,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and stage emerging issues and develop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and finally made a pai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utlook for the future.Key words :Agricultural extension;Rural Economy;Influence

引言

我国在20 世纪80 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重要因素。在2013 年第十二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农村经济的问题时指出: “近些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长期指导思想。”当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业推广人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并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更需要农业推广理论指导,农业推广理论也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来发展。[2]一.农业推广含义 1.1.狭义的农业推广

是一种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即把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用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让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我国长期以来沿用农业技术推广概念。1.2 广义的农业推广

广义的农业推广已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主要包括:(1)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2)对农家妇女的家政指导,(3)对农村青年的“手、脑、身、心”教育,即“4H教育”(Hands,Head,Health,Heart)。1.3 现代农业推广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已实现了现代化、企业化和商品化,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已有极大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条件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经营的效益。因此,农民在激烈的生产经营竞争中,不再满足于生产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指导,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科技、市场、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4]

[3]二.农业推广的历史

2.1 我国古代农业推广

尧舜时期后稷“教民稼穑”,成为我国古代从事农业推广的第一位农师;周代出现官办劝农组织和官员;秦汉时期,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劝农官制度;汉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推广真正开始的时期。赵过创立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的成功经验;“推广”一词用于农业活动的最早记载是宋代宋真宗(公元11世纪初)推行养民政策,“推广淳化之制,而常平、惠民仓遍天下矣”;公元16世纪,明朝宰相徐光启著《农政全书》,最早传播西方农业科技的著作;公元1594年,陈振龙及其家族经过150年努力,示范推广甘薯栽培,称为“农业推广世家”;我国“农业推广”一词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为“农业技术推广”,1986年后用“农业推广”。2.2 国外农业推广

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提出“大学推广”(university extension),把大学教育延伸到校外去的社会教育活动。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以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莫里尔法》(Morrill Act of 1862)也称为赠地学院法为标志;1877年,美国国会通过《哈奇法》(Hatch Act of 1877);1884年美国原农业部部长南伯得克萨斯洲创建合作示范农场,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1892年依阿华州农学院农学系主任霍尔登教授,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玉米种子车厢”沿铁路开展技术推广活动;1914年,威尔逊总统签署《史密斯—利佛法》(Smith----lever Act),即农业合作推广法。现在使用的“农业推广”一词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来自于英文“Agriculture Extension”的翻译。

[9][7]三.农业推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沿海和城郊部分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新的形势和任务,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缓和增产与增收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满足新阶段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将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速度慢、产业化程度低、3科技对生产贡献率低,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国家实施“科教兴农”、“可持续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和方向的调整就显得迫切而紧要

[12]。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得到初步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一定数量的先进的、适用的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得到推广;第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相继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为“科教兴农”战略的事实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第四,政府机关部门加强了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的力度,使得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

四.农业技术推广所面临的问题

4.1 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的渠道较为狭窄 据财政部[15]统计,在国家农业而技术推广经费中,不到10%来自中央财政,90%以上由地方政府负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3),2004年农业部对全国29个省市区的98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监测县的统计结果表明,截止到2003年,51%的县完成了以建设综合性的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乡镇推广机构改革,改革后有近60%的推广机构直接归乡镇政府管理,有近30%的推广机构归县乡共同管理,乡镇农技人员的推广编制数量比改革前减少了37%,由改革前的平均每乡镇23人下降到改革后的14.5人,下降幅度大大超过了中央20%的精简幅度,并且推广费用的保障也明显下降。改革后的乡镇推广机构只有42%实行财政全额拨款,低于未改革乡镇推广机构63%的比例,相应的,改革后乡镇推广机构自收自支的比例占22%,大大高于未改革前乡镇推广机构12%的比例。

4.2 农民对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差,推广人员的素质较低

农民受传统思想和固有经验的影响,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同时,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太高,这二者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新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具体来说,由于环境及待遇不好,基层农村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知识高学历的农科专业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进入,造成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较低;另外,基层缺乏相应的农技推广培训机构,使得基层的推广人员得不到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以致他们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都相对较低;再者,当前的推广机构专业分工过细,使得推广一样新技术时的过程显得冗长而繁琐,加上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呈现单一化的特点,不能对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作出及时和正确的反应。4.3 科研、教育、推广严重脱节

农业科研创造知识,出成果;农业教育传授知识,出人才;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知识,出效益,三者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农业科技系统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16]

。目前,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部门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只有工作上的相互协调,没有机制上的内在联系,相互间协调困难,导致“三农”结合基本上还是低水平的、松散的、随意性的、削弱了教育、科研、推广三者相辅相成的功能。4.4 管理体系不顺,职能发挥不平衡

在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属于官办形式,这种推广体系有利于开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项目的推广,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在推广实践工作中发现,推广工作受政府机构变动的影响较大,官僚主义、行政干预现象时有发生,推广人员兼职与推广无关的事情,大大影响了推广工作的开展。目前,推广工作存在按专业分化的趋势,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体系,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机构混杂重复、力量分散,组5织创新滞后,虽然政府部门要求县以下的农技推广各机构如技术推广、植保、土肥等机构结合起来统一领导,分工合作,但是,其内部仍存在“统”与“独”的矛盾,一些地方还很突出,其结果是推广工作不能形成完整和谐的态势,各项技术难以综合运用于生产,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广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造成人财物的大量浪费。

五.解决对策

5.1 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农村发展之路

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既不能停留在技术推广这种农业推广的初级形式阶段,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农业推广模式,唯一出路就是要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模式。即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内,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内涵应该是:农业推广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专门化活动。5.2 提高农业推广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农民学习精神

经济农业推广一方面让农村居民在思想上得到解放,在农业科技水平的不同阶段,可以很容易的接受先进科技术,甚至有意识的及时捕捉相关农业科技创新,这样农业推广就可以进行再次推广,从中受益的农村居民会迅速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农村居民相互沟通、学习。另一方面农业推广让农村居民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人均收入水平不断的提高,换言之,他们从中获益后,也会将信息传递给周围的居民,农业推广又一次得到再推广,这样农业推广就可以达到滚雪球的效果,那么我们国家的农业推广革命就可以彻头彻尾的进行!5.3 构建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宣传平台,发挥科技成果积极作用。

作为农业推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可以作为农业推广专业人员的重要信息来源渠道,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农业推广部门,要把构建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宣传平台工作作为农业推广体系构建的重要任务来抓,即使通过这一平台发挥农业推广系统和农业推广机构的作用。

5.4 整合服务资源,规范应用程序

农业科技推广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工程,要通过整合现有的农技推广服务、农业干部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科技函授学校、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等,广泛开展不同层次的农业学历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联合,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新药剂综合开发应用。要以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为依托,加强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的推广,大力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全面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新科技的能力。农业技术的推广要因地制宜,严格执行农业法律法规和当地政策,农技人员在推广服务中要结合生产实际和市场信息,采取多种服务方法向农民推广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实用技术,提高服务效能。

六.农业推广展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们确立了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农技推广事业勾画了美好的蓝图,标志着我国农技推广的春天已经到来。展望2020年,我国农技推广将逐步实现“四化”

[18]。

(1)推广格局多元化。按照“一主多元”的建设思路,未来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将是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化服务体系相互协调、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这样一个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各类推广服务组织将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参与农技推广事业,为不同的农业生产主体提供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

(2)推广手段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现代农技推广为支撑。随着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将拥有现代化的办公条件,设施齐全的试验示范基地,先进实用的监测检验设备,经济实用的交通工具,畅通高效的信息传播网络,可为农技推广服务提供强大的物质装备支撑。

(3)推广服务专业化。随着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技推广的组织方式势必要以农业产业为主线,以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各种专业技术特长开展专业化服务。

(4)推广服务专业化。随着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技推广的组织方式势必要以农业产业为主线,以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各种专业技术特长开展专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月红.关于农业推广理论与应用的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2(3):13-14.[2] 李炜炜.对构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3(2):198-200.[3] 辛翔飞,王济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33-35.[4] 程晓梅.农村经济问题分析与对策[J].城市经济,2013(36):20-21.[5] 陈后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4):37-39.[6] 于舒斌.浅析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国外资,2012(9):38-40.[7] 张世炳.论沟通与农业推广[J].中国农业信息,2013(2):228.[8] 郭晓雷,王伟.运用新型农业推广理论搞好良种推广工作[J].种业点评,2006(4):23.[9] 孙丽君.加强农经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农业经济,2012(7):138-139.[10] 董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J].作物杂志,2008(4):28-30.[11] 李法宝.新闻传播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11.[12]

陈崇山.受众本位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4):3-4.[13]

董建盛,田奇卓.传播学的“受众本位”理论与现代农业推广理念[J].农业科技管理,2005(4):23-24.[14] 李强.浅析我国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J].时代金融,2013,6(6):201.[15]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金融研究课题组.农民金融需求及金融服务供给[J].中国农村经济,2000(07):55-62.[16]

夏永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2003(04):62-67.[17] 韩严民.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改革与战略[J].2013,7(29):68-70.[18] 胡旸,宋华明.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11):185-187.[19] 龙翠红.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1):50-56.[20]

熊红英.新形势下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老区建设,2010,(4):6-7.

第三篇: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程论文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程论文

姓名:张淑玲 班级:16届植保专硕 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学号:107331612191

规模化养羊技术推广

案例背景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敖溪镇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丘陵山区,全年降雨量1200-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6-16.8摄氏度,最高气温36摄氏度左右,十适合发展羊养殖产业。近几年,敖溪镇高度重视羊养殖产业发展,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在稳定和扶持现有规模养殖、养殖小区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抓好生态畜牧业长廊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规模的养殖场。以大户和养殖场为支撑,以政策和项目为支持,以主导畜产品为支柱,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羊养殖,促进羊养殖业总量稳步增长,提高出栏商品率。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和示范带动,激活民间资金投资发展羊养殖产业。敖溪镇近些年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做好羊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地区羊养殖产业进一步被带动起来,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显著提升。但是就目前羊养殖产业发展实际来看,羊养殖产业多数情况下还停留在家庭散养方面,在养殖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还必须通过一些农业推广人员积极的推广应用化规模化养殖技术。

养殖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市场对羊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很多地区高度重视羊养殖产业的发展,肉羊养殖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给养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在养殖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肉羊的正常生长之外,还要加速其增加体重,达到出栏的要求,进而为养殖场赚取更多的利益。但是,我国的肉羊养殖技术没有进行大的改变,养殖的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因此积极推广应用规模化养羊技术,使羊肉产量和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和现有条件的制约,我国的肉羊养殖还是以个体养殖为主,个体养殖的数量较少,而且养殖的效率比较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它们使用的技术相对较差,肉羊在短时间内不能实现增肥,使得肉羊的生长时间大大延长,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这种传统养殖的技术必须进行创新和改变,要提高养殖的效率,使得肉羊的质量也能得到保障。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未来的养殖工作中,需要实施催肥技术,这是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关键,也是集中资源的最好办法。肉羊养殖技术的创新点包括:准确地控制和掌握肉羊生存环境和饲料、疫苗等情况,在肉羊不同的生长阶段,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保证疫苗药物的适时补充,防止和减少肉羊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传染疾病,同时,还要通过相关药物或者饲料的辅助,提高肉羊生长的速度,使其达到市场的需要,提高羊肉的产出率。

案例内容 羊养殖特点分析

现阶段,敖溪镇产肉率比较高的羊品种主要有黑山羊南江黄山羊、本地麻羊等,这些品种的产肉率比较高,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发展羊养殖产业和其他畜牧产业相比比较,其经济成本投入较少,经济回报较高,同时羊饲养比较简单,饲料来源广泛,敖溪镇农作物种类十分丰富,十分适合发展羊养殖产业。

当前的肉羊养殖,非常重视养殖的整个周期控制和养分的科学供应,养殖的宗旨是减少其生长的时间,尽可能地促进其尽快出栏,肉羊养殖工作的重点环节是:挑选合适本地区的肉羊品种,在养殖环境上进行努力,提供合理的水分和食物等,保证养殖的快速性和健康性,同时,要提高养殖场的建设工作,不能出现污染,在养殖场内要建造粪便处理设施,符合环保的要求;还要学会较为关键的肉羊养殖技术,包括常用药的使用技术、各时期营养的供应技术、育肥时期的催肥技术等;最后要提升养殖的管理能力,做到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要求是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使得养殖效率大大提高。

2养殖场地址的选择

在羊养殖过程中,羊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 羊生长环境比较恶劣,羊肉产量和品质很难得到切实保证,因 此,一定要科学选址。在养殖场地址选择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 几方面要求:首先,要选择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高,通风顺畅的 地方,这样可以保证养殖场能够正常通风换气,让羊呼吸道新 鲜空气,确保羊健康成长;其次,保证养殖场周围排水方便,靠近水源,降低生产成本;最后,保证养殖场500m的直径范围内不存在污染源,尽量不要在发生过疫病的地区建设养殖场。3养殖场建设

养殖场需要建设在干燥、整、无污染、水源充足、饲草料 丰富地区,确保圈舍正常的阳光照射,保证圈舍的干燥程度。如果圈舍的环境气温比较低,则应该建设相应的保温系统,确保羊圈舍控制在15~20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避免羊疫病的发生。圈舍一般呈现坐北朝南,要科学设计圈舍距离,将养殖区和活动区以及人员生活区分开,避免疫情通过养殖人员传播。

4羊繁殖技术

首先,诱导母羊发情。为了提要生产力需要采用人工诱导 发情手段促进羊早发情,早受孕。具体方法是根据羔羊生长情况,尽早实现羔羊断奶,让母羊尽快恢复身体,当配种时间快到之后,可以提高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提高母羊膘情,保持在中上等水平之间。母羊发情之前安排种公羊和母羊在一个圈舍生活,刺进母羊发情,针对长时间不发情的母羊,在排除疫病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激素促进母羊发情,减少空怀率,达到母羊发情的目的;其次,母羊发情鉴定。一方面要密切观察母羊的动态,母羊发情之后,阴门潮红,焦躁不安,愿意接受公羊的爬跨行为。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公羊试情,将公羊和母羊按照1:50的比例将公羊安排在母羊群中,当公羊对母羊爬跨,母羊接受则表明该母羊处于发情期,如果不接受,这需要明确母羊未发情的原因;最后,人工受精。母羊一般在发情后期排卵,所以人工受精的最佳时间就母羊发情中后期。在进行人工受精过程中,需要对器械设备进行全面消毒,做好冷冻精液检测工作,符合标注之后才能作为受精精液。在受精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仔细,避免受精工具对母羊的子宫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受精失败。

5好母羊饲养管理工作

首先,做好空怀期母羊饲养管理工作。这个阶段主要给予母羊常规饲料,保证母羊能够尽快恢复膘情,促进母羊正常排卵;其次,做好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在妊娠前期避免给予母羊过多的精饲料,控制好母羊的体重,饲料营养同空怀期基本一致,当母羊进入妊娠中后期之后要给予母羊高营养,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精饲料、多汁饲料、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盐,确保羔羊健康成长;最后,做好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母羊在哺乳期一方面要饲喂羔羊,一方面还要保证机体健康,因此这个时期也需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该期间应该投入足够的饲料,并增加多汁饲料的比例。进入哺乳后期要逐渐降低饲料中的营养含量,特别是精饲料的含量,避免母羊过肥而影响到接下来的发情配种。

6做好羔羊管理工作

羔羊抵抗低温能力很弱,做好早春防寒保温工作很重要。羊舍要保持清洁、干燥、温暖。母羊与羔羊要单栏饲养。风和日暖的天气,可让母羊和羔羊晒太阳。羔羊出生后,脐带以自然断裂为好。脐带未断,要用手指距腹部5~8厘米处拧断,然后用50%碘酒涂在断端进行消毒。切忌用剪刀、刀片切断跻带,也不能将脐带结扎。刚出生的羔羊身上有许多黏液,这些黏液要尽量让母羊舔干,也可用干布或草擦干。首先口、鼻、耳内的黏液擦净。羔羊出生2~4小时内,要尽快吃上初乳。初乳含有抗体,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羔羊及时吃上母乳,可促进胎粪排除,并可供给羔羊抗体,增强对有毒微生物的抵抗力。对较弱的羔羊要予以人工喂乳。

7管理方法的创新

肉羊的养殖工作需要配合科学的管理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肉羊养殖的总体效率,因此,在实现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使之与养殖技术共同进步,主要的管理方法是:要求养殖场所内的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不滥用催肥技术和药物,减少外来人员的进入,定期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养殖水平,减少重大疫情的出现,提高肉羊养殖的风险防控能力。目前我国市场对羊肉的需求非常旺盛,特别是在冬季,羊肉的需求更大,如果肉羊养殖技术不合理,就会影响羊肉的价格,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市场的稳定,因此,养殖技术至关重要。相关的从业者要进行养殖技术的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养殖能力,学会使用关键的养殖、催肥技术,减少肉羊养殖的周期,降低肉羊传染疾病出现的概率,使得羊肉的质量得到保证,为我国的羊肉市场稳定提供帮助。

8催肥技术的创新

传统的肉羊养殖不太重视催肥技术,其原因是养殖人员无法确定肉羊的催肥时间段,不会合理配置催肥饲料,从而降低了肉羊的生长速度。催肥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加强高能量饲料的使用,提高肉羊的生长速度从而提高养殖的效率。一般催肥的关键时期是肉羊1.5 岁左右,此时,肉羊对能量的需求比较旺盛,骨架会逐渐形成,通过投入高能量的饲料,让羊肉实现快速生长,此时催肥能够节省非常多的养殖时间,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而且通过这种养殖方式,肉羊的肉质会非常的鲜嫩,非常便于食用。

9饲料搭配的创新

肉羊的黄金育肥期为一年左右,这段时间进行科学的育肥,能够提高养殖的效率,同时,要针对不同肉羊的情况进行饲喂,例如处在哺乳期的肉羊,要尽可能的食用母乳,这样能够加速肉羊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还要注意保暖工作,将温度控制 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少能量的损耗,以此来提高催肥的效果。要根据肉羊的身体情况制定饲喂的方案,一般要固定投喂饲料时间,不可随意喂食,在育肥期,要加大催肥饲料和药物的使用,使得肉羊能够快速增长,对出现疾病的肉羊要隔离和治疗,避免肉羊出现大面积的传染。

第四篇:论文:浅谈幼儿园课程与环境建设

浅谈幼儿园课程与环境建设

灵石县直属幼儿园

房彩娟

一、幼儿园课程的实质

幼儿园课程是什么? 这是近年来为幼儿教育界的很多人士所关注的一个课程命题。这个命题用在其他年龄段,可能会产生不少争议,但在幼儿园课程中采用这个定义,可能会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原因是,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是什么? 就是行动,就是有事可做。当然,我们并不反对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并不反对必要的概念的获得。课程就是让幼儿依照一定的目的做事。因此,课程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事,无论这些事情是自然产生的还是人为制造的。那么,什么是做事? 做事,就是多感官的、全身心的投入和行动,以改变环境、改变自己。因此,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就是创造条件,让幼儿做适宜的事;或者说,让适宜的事在幼儿身上发生。我们关注正在发生的事,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关心已经发生的事和将要发生的事,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聚焦现实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根据幼儿活动的状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使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也就是说,我们追求在过程中把握成效。

二、为课程的实施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幼儿园课程最鲜明的特点是探究性,追求探究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强调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是探索的主人等。

幼儿园课程还具有开放性,整合性等特点,这就是要求教育要整合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教育资源,教师,家长,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共同成长,并且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要真正实现这样的幼儿园课程建构,宽松和谐的自主环境是其动力和源泉。

1.确立新时代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

将幼儿园的发展同教师的职业规划统一起来,在改革创新中共同成长,努力营造对话的环境,交流的平台,自主的空间;在思想上导向,实践上指导,方法上自主。

2.明确园风建设的目标,促进园本文化的形成。园风建设应该突出四亲:亲和,平和的心态,健康的心理。亲近热爱生活,热爱幼儿。亲情,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园环境。亲为,脚踏实地得 钻研精神。四亲反映幼儿园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氛围的建设,关心幼儿园没位成员的成长。

三、幼儿园环境建设

幼儿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离不开环境。在瑞吉欧所倡导的建构学习中,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幼儿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

幼儿园课程不仅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内容的安排,而且包含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的多种小环境,如家庭,社区等。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将环境视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赋予了环境丰富而 深刻的教育内涵,使一切方案活动都以环境的创设为基础,把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位置。

(一)物质环境的建设

1.园舍建设体现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的原则。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了解生活,促进其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园舍建设应与生活息息相连,让幼儿从小了解自然,接触动植物直接感受生命,认识生命的可贵与人类的关系,让幼儿学会以亲切、爱护的态度对待周围的环境,人和事物。其次,幼儿以身体健康发展为首位,走、跑、跳、爬、平衡、攀爬等动作的协调发展必须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完成,所以活动场地的设置和器材也是必备的。

2.活动室布置体现寓教于乐的原则。活动室是幼儿活动最频繁、相互作用最多的地方,是全面产生教育效应的主要场所。其生活设施的摆放应整洁有序,增加幼儿的秩序感和有序性。活动空间的安排影视动态的,一是整体简洁、明快,协调、有生气;二是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体现教育目标、准备内容丰富的玩具材料。三是环境的创设、改变,布置要让幼儿参与。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幼儿投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性,让他们在全身心投入活动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责任感和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3.功能室是活动室的不重合延伸,扩展了幼儿活动的天地,增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扩大了教育的效果。如音乐室,给孩子一种 温馨、安全之感;美术创意吧让孩子尽情的发挥想象并进行艺术表现;美食制做坊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生活,亲自动手制作,体验劳动意义与乐趣的同时,获得了基本生活的自理能力与劳动技能。总之,物质环境的建设要做到直接作用于幼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和活动操作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能力发展,引导情绪、个性、社会性及行为的健康发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活动水平。

(二)营造平等、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

1.以“生命全程”看待幼儿教育,“终身教育”要求达到两个统一:把人生各时期的教育机会综合起来的垂直唯独的统一,把个人处于某一时期的各种教育机会的水平唯独的统一。不论哪方面的统一,幼儿教育都是期待能和基础,而且是启蒙性的、全面性的。在幼儿阶段,那些方面是进行教育的最佳期和关键期,错过了就造成了一生的遗憾?那些方面置后学习,更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和实践证明在;一个人只有从小习得的品德行为、生活习惯、养成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这个正确的自我评价,冲锋的自信,下才能谈及长远的发展。教师只有有了以上正确认识,才能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给予幼儿宽松的心理环境,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某些动作行为,满足和接受幼儿的各种选择和需要,妥善处理发生在幼儿身上的“问题” 和“突发事件”,把握好尺度,端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价值取向。

2.注重幸福童年对幼儿的意义。幸福童年对幼儿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童年本身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潜移默化的童年影响其一生发展的意义。要使幼儿拥有幸福童年,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不可忽视以下几个方面:1)对幼儿的关爱爱护,是幼儿本身的需要,幼儿从实习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从父母的百般疼爱来到老师身边,十分需要爱的滋润。因而,教师的一摸微笑,一个抚摸的动作,都会给幼儿留下美好的印象。对幼儿的关心、爱护,又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2)尊重幼儿。尊重幼儿是科学儿童观的核心,即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合理需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积极因素。如以平等的口吻和孩子商量,仔细倾听幼儿的叙述和倾诉,多为幼儿提供选择和决定的机会,尽量采用适宜的言语和行为与幼儿交往。

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一是物无条件的容纳幼儿,承认每个幼儿都是有价值的人,以喜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二是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幼儿接纳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认识。不作孩子间的比较,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三是给予幼儿表现自己的空间,提供让幼儿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条件与空间,甚至鼓励他们去完成,解决有一定难度的事活问题,不包办不代替,鼓励幼儿自己完成,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主性。

幼儿课程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幼儿园环境建设又是幼儿课程建构的重要因素,二者紧密相连。

第五篇: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是高校环境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又是其他专业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从选择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方面,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环境科学是包含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它的核心是环境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环境”。从社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长江大学把《环境科学概论》既作为环境保护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同时又是其他专业环境素质教育的必(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环境现状,认识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在学习环境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储备的同时,培养对后续环境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培养学生评估环境质量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长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所开设的“环境科学概论”,糅合了环境概论基础理论与环境监测的实验教学内容,其中不仅存在较多新的概念和思想,还存在丰富的实践知识,具有内容广泛、综合性强的特点,它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有非常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生而言,在理解和掌握上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强该课程教学的探讨对于更好地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结合“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特点,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选择合适教材

立足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材种类比较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上各有千秋,有必要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加以调整和充实[1]。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围绕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措施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同时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引用了大量实证数据和常规参量,其特点是取材丰富、涉及面宽,适合经济、管理、法律等文科专业[2]。左玉辉主编的《环境学》系统地提出了环境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编写上增加了许多不少资料和图解说明,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人居环境和景观环境的引入,使环境科学的范畴过于宽泛[3]。程发良,常慧主编的《环境保护基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系统论述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对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环境要素的污染过程、危害及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4]。林肇信等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生态学、资源保护、环境污染、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法、环境标准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等专业进行环境基础知识教育的经典教材[5],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保护、治理环境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治理三废的基本技能。综合对比各版本教材,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近三年来以程发良,常慧主编的《环境保护基础》作为主教材,吸收《环境保护概论》精华内容,同时注意实时更新学科最前沿信息。但课程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建立环境知识的框架,更多的环境科学知识的获得则是来自对日常发生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整理的过程。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学内容以所选用教材为纲,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不断对相应内容进行更新和深化,每年授课内容至少有25%的更新,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作为资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农学植保专业的选修课,“环境科学概论”理论教学一般安排3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授总论,主要有绪论,包括环境和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和分科、发生和发展以及和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生态学基础等;第二部分讲环境污染与防治分论,主要有大气环境污染与防治、水体环境污染与防治、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简)、物理性污染与环境保护、固体废物与环境等内容;第三部分讲授环境管理的有关内容,主要有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等内容;第四部分讲授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为了提高使用教材的教学效果,各章节开始讲解之前,均会将本章节重难点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适当预习,课堂上提问以前所学相关知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各章节结束后,针对当前热门环境问题布置相关作业,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展开讨论。加强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巩固了教学成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扩充性资料。为学生们提供了可以从图书馆获得的辅助书籍和期刊及网络资源地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题讨论等互动性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探索。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把课程的讲授内容做成形象直观、教学容量大的教学课件,学生易于在共鸣中接受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板书结合,通过适时板书、巧设提问,在课堂上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相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应和创造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除了让学生对环境科学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环境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外,注重激发学生对环境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问题,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填鸭式”学习相比,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四、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便利性,但知识比较零散、系统性很差,而且良莠不齐;另外这种便利性也可能导致学生懒得“死记硬背”,学习惰性更加严重。环境学概论中基本概念、专业术语较多,课程的成绩评定应注重学生平时对具体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参与,教师可通过学生出勤率、平时小测、小组作业成绩、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及综合考试等环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又紧张、竞争又和谐的环境中培养起对生存环境的欣赏和热爱。

《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环境教育基础课,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及后续环境系列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授课教师应结合生活实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科学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载教研论文:《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研论文:《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写作》课程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写作》课程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金振邦 [内容摘要]《写作》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专业教师注重平时的......

    农业资源与环境课题论文

    农业资源与环境课题论文农用化肥与环境农资1202班刘淑丽 一. 农用化学物质的介绍 农用化学物质是指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经化学合成的,或加工等工艺制造的化学物质,摆阔化学肥......

    社会主义经济原理与实践论文-养殖业

    中国家禽养殖业浅析 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禽养殖业得到了很快发展,但仍存在种禽体系不完善、养殖规模不大、没有品牌优势等不足,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家禽养殖业现状,对家禽养......

    校本教研论文: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校本教研论文: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罗 明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初级中学,211103) 摘要: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推进旬阳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推进旬阳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王东顺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9期摘 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促农增收、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对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对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千阳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作者:李剑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法制化进程明显加快,依法治国方略正在扎实推进。农业法制......

    农业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强化实践教学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该站建设......

    《数学与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本人在学院新开课程《数学与管理》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应用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总结出一套相应的教学方法与规律。关键词:数学与管理教学改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