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美的认识
对美的认识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很多,阳光、草、鲜花、都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只是我们被现实的残酷和繁琐蒙敝,心灵不得舒展,视线不够长远,以致于对身边的美好熟视无睹。因此,生活需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生的追求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的追求,这是人的第一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功名利禄的追求,第三个追求是精神的追求,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一个人的追求层次越高,他的人生境界的越高。在校园生活的我们,大多数都早已不再为物质需求而劳累奔波,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日常学习之余,多发现身边的美。如果能够做一个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者,即使家庭并不富足,也会十分和谐、健康和幸福。善于发现美,就要时时净化自己浮躁的心灵,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美,了解美。
美是什么?美是一种存在,存在于自然中是碧蓝的湖水、翠绿的竹林、五彩的花朵、悠游的红鲤。存在于生活中就是一种心态。众所周知,日常生活的琐碎,日复一日的再现,千篇一律,难以改变。但是,当一个人心存坦荡,心存感激,心存对社会与生活的热望和责任,这时候,就会有美的感觉,就会有美的存在,就会使枯燥平淡的生活闪光,并在美丽中完善。生活中的美也不仅仅限于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山水虫鱼这些自然之美,更多的美来自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我常常喜欢做这样一件事情,在寝室阳台上站着,什么也不干,就只默默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我总能发现,有的行色匆匆,有的不紧不慢,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神色忧虑,他们就像一幕幕人生一样,折射出我自己的样子。这样的细细品味,我也觉得生活中的琐事总让我们的人生显得色彩斑斓,这未尝不是一种美。生活在工大这样一所大学,有一道特殊的美丽风景线。我们总能在幽静的小径上,看着一对对情侣衬着昏黄的路灯,手牵着手,或者依靠着,缓缓的行走,那灯下的背影总是能打动我,有种想恋爱的冲动,人性爱情之美,无论我们怎样赞美这朵奇葩都不算过分。还有那退休的老教师,或者手牵着手、相互偎依地走着,或者在用颤抖的双手给对方喂食物吃,再轻轻地擦掉嘴角的饭粒,夕阳无限好,他们是这样的和谐,多么令人羡慕,在大学读书,这或许又是另一种美。总在那些林荫之地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也许他们没有那么
准确,也许他们还有点生涩,但是这并不妨碍那种读书声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美的体验,好像顿时感悟,我们不必为社会上肮脏的一面所蒙蔽视听,生活也是如此的闲暇。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书中所蕴含的美了:有“春天春日春水流,春鸟落在春枝头”,看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赏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说数字“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也会有“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秋日赏菊“吹落黄花遍地金”,冬日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来”。一本书就能照出自然四季更替,就能折射生活的千姿百态。许许多多,生活的美太多了,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生活中皆能显露美及喜悦来。也许,你再为生活繁杂之事烦恼,但过后,却也能体验与众不同的感觉。美的感觉存在于你的心中,有时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很多美丽的思绪闪过脑海,无法捕捉。但只要我们能体会,又何必在乎那种难以名状的尴尬呢?美不是空谈,美是去经验、去生活、去感受、去欣赏。欣赏美,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如果你对内在美丽的世界一无所知的话,你又如何看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放掉偏见和固执,放掉功名利禄,放掉心中的杂质,你将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因为美就藏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你将可以在每一个地方都找到美。生活的惊奇,不正是在于生活本身吗?
第二篇:我对“美”的认识
姓名: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学号:201421
我对“美”的认识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虽不能像大学家那样说出引人佩服的话语,但是对于美我也有自己的认识与认知,而且自从上了礼仪与形象这门选修课,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美对于任何一个有意识的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但对于美究竟是什么,却似乎总是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认识美似乎比审美过程更具有诱惑力,这就像人类可以见到上帝的愿望比信仰上帝更强烈,只是这种愿望因为一直无法实现而淡忘。而美却并不如此,因为我们都察觉到美的存在,却不像上帝那样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美的感受是如此地真切就像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对我而言,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大自然中的美,可以体现在大山的耸立,森林的茂密,花朵的颜色,动物的生动;人类的美,则可以从我们从容大方的表现礼仪,设计自身的外貌形象,个人的品德与修养来看出美的存在。美就是自由、崇高、和谐,而所有的要素都基于自然的或者说是人类意识的精神。自由是基于意识自身的,崇高是基于意识超越的,而和谐是基于意识目的的。美对于我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认知认识,也并不在于发现它的本质,而在于我对美的理解,在于美在某种意义上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既然这学期选修了这门我认为很有用的礼仪与形象课,那就利用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来谈谈美。
首先是形象美: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不是还停留在只要求温饱的阶段了,而是在已经保证温饱的问题上来追求更好、更高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有的就体现在个人的礼仪与形象方面。个人形象是一个人的外表与内在气质的统一,而个人的整体形象可用个人的仪表、仪容和仪态来衡量,构造出一种和谐的形象美。
其次是谈吐美: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着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一个人有好的言行举止,便能够在他人心目中“美”的评比中加分,能够让你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让你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知。
再而是礼仪美:文明礼仪的内容和多种多样,它包括我们平时的举止,表情,谈吐,和接人待物各方面。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普遍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通过良好的形象礼仪能让我们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
其实定义“美”本身就是一种局限,就像人们认识信仰与怀疑的关系一样,但是美也需要这样的过程来让人类认知它。我们需要一种认识的基础,然后在这样的一种层面之上进行理解,不同的自我意识会对美有不同的感受,而基于个体意识的对美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是唯一正确的。美的感受从来就不是相同的,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自我意识;但美感却是可以相通的,因为我们同样属于整体意识的一部分。美的认识在于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理解,对美的想象,美是我们意识的内在的部分,是基于意识整体的方向。希望我们人类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创造更美的世界。
第三篇: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认识
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认识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是一位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著名著作《大教学论》。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开创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先河,成为划时代的巨著。
这些原则在现代仍有很大的作用和贡献,我认为是初等教育的先河,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没有从小接受教育,那谁来维系我们的民族,谁来强大我们的民族,谁来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继承我们的世界文明史。孩子才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说,教育要从小抓起,这样才能在很小的时候,培养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代一代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和迸发力,才能更好的促进人类的发展。
夸美纽斯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他以太阳的“光亮和温暖给予万物”而“不单独对付任何单个事物、动物或树木”为依据,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认为班级授课制是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他指出班级授课制的具体方法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将儿童分成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拥有一个专用教室;每个班级有一位老师,他面对全班所有学生进行教学。
这是一个多有意思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我认为还能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让孩子们在班级集体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比如团结,合作,口语,以及性格的塑造,这是多面有益于孩子的想法,让孩子面对人群,从小跟着集体学习,跟着集体一起进步,让孩子有归属感和被老师夸奖的认同感,以及考试得了第一名的自豪感,同时也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并且,家长也能够不用过于担心孩子的学校教育,还能保证自己有时间来陪伴孩子,成为孩子言传身教的榜样。在学校,老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是非观,什么是道德观,这减轻了父母教育的负担,而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即使社会或者周围环境出现了坏的变化,我相信,只要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种下了道德观的种子,学生以后一定不会是一个多么坏到彻底的人,因为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在社会中接受成长,更容易让学生成为一个栋梁之材。夸美纽斯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智力,可以使他们掌握较广泛的知识。这样,人们“可以相互激励,互相敦促,消除混乱,摆脱贫困,抵御卑污影响,从而迎来社会的安定、民族的独立以及世界的和平和幸福。”所以我觉得夸美纽斯以他在教育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夸美纽斯普及义务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实际上是对所有儿童授以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只有那些有志于从事脑力劳动的男女才能享受,高等教育则更是少数“智者”的权利。
义务教育尤为重要,是学生的启蒙教育,义务教育就像是促进国家发展的泥石,虽然短暂期看不见太大的效果,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一代一代的更替,便能看见义务教育的成功之处,它促进了人类的变革,就好像是本来只有一个群体才能够取得成功,但是现在通过义务教育,让每个人都接受教育,就像是整个大海里撒网,让每个有能力有理想愿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都参与进来,让他们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进而改变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命运,这在我看来,就是跨时代的创举,是多么伟大而有生命力的事业,义务教育并没有强制每个人都必须学到高等教育,给了人们自由,但同时在我看来,也符合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而义务教育无疑是促进人类社会文化繁荣进程的加速器,让世界多姿多彩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第四篇:对π的认识
对π的认识
圆周率—π
·什么是圆周率?
圆周率是一个常数,是代表圆周和直径的比例。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也只取值至小数点后约20位。
·什么是π?
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本来它是和圆周率没有关系的,但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既然他是大数学家,所以人们也有样学样地用π来表圆周率了。但π除了表示圆周率外,也可以用来表示其他事物,在统计学中也能看到它的出现。
·圆周率的故事
在历史上,有不少数学家都对圆周率作出过研究,当中著名的有阿基米德、托勒密、张衡、祖冲之等。他们在自己的国家用各自的方法,辛辛苦苦地去计算圆周率的值。下面,就是世上各个地方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
亚洲
中国:
魏晋时,刘徽曾用使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去逼近圆周的方法,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
汉朝时,张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於5/8,即π等於10的开方。虽然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所以也在亚洲风行了一阵。
王蕃发现了另一个圆周率值,这就是3.156,但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求出来的。
公元5世纪,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误差小於八亿分之一。这个纪录在一千年后才给打破。
印度:
约在公元530年,数学大师阿耶波多利用384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约为√9.8684。
婆罗门笈多采用另一套方法,推论出圆周率等於10的平方根。
欧洲
斐波那契算出圆周率约为3.1418。
韦达用阿基米德的方法,算出3.1415926535<π<3.1415926537
他还是第一个以无限乘积叙述圆周率的人。
鲁道夫万科伦以边数多过32000000000的多边形算出有35个小数位的圆周率。
华理斯在1655年求出一道公式π/2=2×2×4×4×6×6×8×8...../3×3×5×5×7×7×9×9......欧拉发现的 e的iπ次方加1等於0,成为证明π是超越数的重要依据。
之后,不断有人给出反正切公式或无穷级数来计算π,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π与电脑的关系
在1949年,美国制造的世上首部电脑—ENIAC在亚伯丁试验场启用了。次年,里特韦斯纳、冯纽曼和梅卓普利斯利用这部电脑,计算出π的2037个小数位。这部电脑只用了70小时就完成了这项工作,扣除插入打孔卡所花的时间,等於平均两分钟算出一位数。五年后,NORC只用了13分钟,就算出π的3089个小数位。科技不断进步,电脑的运算速度也越来越快,在60年代至70年代,随著美、英、法的电脑科学家不断地进行电脑上的竞争,π的值也越来越精确。在1973年,Jean Guilloud和M.Bouyer发现了π的第一百万个小数位。
在1976年,新的突破出现了。萨拉明发表了一条新的公式,那是一条二次收歛算则,也就是说每经过一次计算,有效数字就会倍增。高斯以前也发现了一条类似的公式,但十分复杂,在那没有电脑的时代是不可行的。之后, 不断有人以高速电脑结合类似萨拉明的算则来计算π的值。目前为止,π的值己被算至小数点后51,000,000,000个位。
为什麼要继续计算π
其实,即使是要求最高、最准确的计算,也用不著这麼多的小数位,那麼,为什麼人们还要不断地努力去计算圆周率呢?
这是因为,用这个方法就可以测试出电脑的毛病。如果在计算中得出的数值出了错,这就表示硬体有毛病或软体出了错,这样便需要进行更改。同时,以电脑计算圆周率也能使人们产生良性的竞争,科技也能得到进步,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就连微积分、高等三角恒等式,也是有研究圆周率的推动,从而发展出来的。
第五篇:对美的认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尚美之道,千古之风然而美不应当只美在天然上,还应该美在灵魂上。爱美是人的天性,现代女性为了追求美丽,花费了很多金钱来整容、塑身,或是购买高级化妆品,所以在各种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整型美容广告。这些现象反映出很多现代人因为心灵空虚,所以致力于追求外表的美丽,希望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漂亮的外貌,令人赏心悦目,无可否认也是一种讨人喜欢的美。但是,人的美,与风景美、建筑美、工艺美、动物美等又有所不同,它比后者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物”的美,来源于你视觉的直接观照,而人的美,除了眼睛看到的外表美以外,还在彼此的交往中感受到其内在的品行美,人格美,灵魂美。外表美能令你心醉一时,而灵魂美却能令你感动一世。莱蒙托夫的名著《当代英雄》中说:“有些人的外表乍一看并不使人感到愉快,但等你的眼睛从他们不端正的五官上窥见一颗饱经沧桑的崇高心灵时,你就会喜欢他们了。”反之,你一旦发觉美人儿的言论举止,俗不可耐,甚至其花容月貌下竟包藏着一副蛇蝎心肠时,你还会觉得她们可爱动人吗? 虽然说“人不可貌相”,但是现今社会,多半是以貌取人;而且所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或是“女为悦己者容”,基于这些理由,把自己打扮得美一点似乎没有什么不对。可是如果将打扮看得太重要,变得走火入魔,又太过分了。就像在“东施效颦”的故事里,西施颦眉捧心看起来之所以美丽,因为那是她自然的举止,并非造作而来,东施刻意模仿,反而成了丑八怪。所以,真正的美必须从内心散发出来,如果没有美好的内心质地,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美。
真正的美,需要长时间慢慢的体会。第一印象的美,则是看到容貌或表情所留下来的瞬间印象,很容易伪装、骗人。所以,一个人的美丑,需要经过相处才能知道。如果第一印象看到是美的,以后也愈看愈美,才是真正的美人;如果不是真正的美,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就会由美变丑。所以第一印象的美不能做为判断的标准,因为有可能只是化妆的效果。
鸡尾酒会上有一位漂亮的女士,无瑕的肌肤、高雅的服饰,曼妙的身段。但不可思议的是,她却形单影只。虽不断有人与她攀谈,但很快又相继离开了。而同时在酒会上还有一位矮小、秃顶、獐头鼠目的男士。他身边总是簇拥着很多人,大家谈笑风生,气氛融洽。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使自己的身材更健美,你可以上健身房锻炼,也可以做皮下脂肪切除术和填充手术。为了美容,你可以借助化妆品和整形手术,还可以植发。总之,可以有很多方法使自己的外表更加漂亮、英俊。不过你的内在美如何提升呢?你是否可曾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美呢?如果言行令人生厌,思想浅薄,再美的外表也会令人生厌。虽然你会暂时吸引别人的目光,但无法保持人们对你长时间的注意。鸡尾酒会上那位佳丽的思想浅薄,而獐头鼠目的男士却极具内在魅力。这就是这位男士比那位女士获得更多注意的原因所在。
那么,你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内在美呢?
要得到一份内在的美,你必须让自己的思想置身于浮躁的社会之外,以一种发现美的眼光看世界,一种感恩的态度对待外界。这样在看大自然的时候你会有更多的感悟,看书的时候你会有更多的领悟,更能体会到其中美的内涵。有了广博的知识,更要紧的是培养出独特的思考方式,你的内在气质不自觉的就流露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之美也会逐渐消逝。但内在之美却不受岁月影响,而是随着智慧与阅历的增长,更加富有魅力。
你的谈吐是体现你的内在美的窗口,正如人们可以通过欣赏你的外在美一样,人们也可通过聆听来体会你的内在美。
一个人的美不仅仅体现在脸上,毕竟脸上的美是会被蚕食的,只有做到真正的美,才是最好的。天生丽质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毕竟只会降临到无法预料的少数人身上,因而人们能够做到的,便是全力以赴地塑造自己的内在美,人格美,它同样会使你光彩夺目。让我们记住文豪契诃夫的名言吧: “美不应当只美在天然上,还应该美在灵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