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兰州参加“全国教学名师巡讲团”
赴兰州参加“全国教学名师巡讲团” 中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华池县上里塬初中
栾文彧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全国教学名师巡讲团中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也非常感谢县局、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培训时光转瞬即逝,回首这段历程,真是感慨万千,收获颇丰。在活动主办方的严密组织下,整个学习过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极佳。我有幸聆听了众多语文教育专家、语文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讲座,既有高深超前的理论,又有贴近教育生活的实际范例,令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一、我的收获
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教授——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与艺术》给我带来震撼之余,也让我对语文课有了更新、更深、更全的认识。培训完,我陷入了深思: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本,回归语文教育积累之本,吟诵之本,文化之本,文字之本,生活之本,多深刻、多精彩呀!百年中国语文教育,之所以起伏跌宕,跌跌撞撞,屡受指责,根本原因,就是“失真”与“丢本”,悖逆传统,失魂落魄,悖逆五四真实自由个性做人的传统,悖逆千百年之有效的民族语文教育传统。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的讲座《我的语文教学追求——实与活》让我受益匪浅,他结合自己2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来谈当前语文教学的“低效、僵化”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策略“语 文教育的实与活”。让我明白了,“实”是朴朴实实,扎扎实实,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务实学段任务;“活”是不断变革,目中有“人”,因学而导,情思飞扬,呈现生命活力。他还结合实例给我们绘声绘色的讲了:“如何把握语文个性”、“如何科学发挥教材的作用”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等问题,让我深刻体验到了“语文教育,天地甚宽、大有可为”的真谛。
杭州余杭临平一小——蒋军晶老师,通过对自己的三个教学阶段(一是我想上好课,但是上不好;二是我能上好课,但是不知道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三是我知道怎样的课是好课,但是我更想建设课程。)的回顾,尤其对我们年轻人的启发帮助很大,蒋老师的历程告诉我,只要努力,我也会在语文这片大天地中有所作为。蒋老师的讲座,是我深刻的认识到:
一、语文课要主线清晰、板块明确(主题定位);
二、注重体验,指向表达(教学目标);三是展开过程,细读文本。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在课堂上能抓住标志性的语文语段进行体验,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读书的信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展开教学等。
二、我的感想
培训让我撞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进步就得淘汰,要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寻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在培训的这几天里,我享受着众多专家和老师带来的丰盛大餐,倾心于他们渊博的学识。这些专家们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促使他们能够厚积薄发,将工作做得轻松自如。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深厚的功底表现出来的就是举重若轻、温文尔雅、挥洒自如。这也是我一直向往的。自己曾多次下决心要多读书,但总是不能很好的坚持。古人说,“人如三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这里很生动地说明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专家们提到了众多教育、科研、文学、励志类丛书,应该让这些书籍成为我今后阅读的主要内容,不单单为了教育教学工作,也为了让自己多一点点“内涵”。也许穷我一生也未必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墨守陈规、保持现状、踏步不前是绝对不对的,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文字感知能力。
3、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真实,自由”的理念,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轻松。
4、加强文本的解读,深入钻研教材,提升教学能力。
5、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无论何时,我都会铭记这次培训的日子,我自信,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第二篇:“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走进顺义
“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走进顺义
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下午,“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来到顺义高丽营第一幼儿园,高级讲师程爱丽为顺义区高丽营第一幼儿园一百余名学生家长作了题为《关注孩子主动生活的能力》的专题讲座。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传工作委员会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于今年2月15日在北京成立,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专业团队。当天,程爱丽老师从主动生活的能力是一种生活方式、引导孩子走向幸福和成功人生的四大主动能力入手,通过联系家庭教育实例,为顺义区高丽营第一幼儿园的家长们系统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时,程爱丽老师还与现场家长展开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孩子能力培养的新趋势及家长处理应对的新方法。
家长对孩子主动生活能力教育重视程度对孩子的个人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忽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主动性培养是目前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盲区之一。“以前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爱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听过讲座后,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寻求,会更考虑他们的感受,更合理地帮助他们成长。”参会的学生家长们会后都表示,在教育孩子上,家长常面对很多困惑,专家的讲座给了家长们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启示,促使他们在以后更关注家庭教育这个环节。
第三篇:赴兰州参加“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题展示研讨会”心得体会
赴兰州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研讨会”
心得体会
三合乡教育办公室 刘志奇
2012年3月19日---20日,我赴兰州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研讨会”。通过参加本次研讨会,我的体会和认识是:
体会之一: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更是生活。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中,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或是对新知识巩固等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需要。在本次研讨会上,承担现场教学任务的几位教师,在教学中无论创设问题情境或是知识巩固应用方面都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的问题都能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体会之二: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数学课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改变以讲解、灌输为主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体验数学、经历数学。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在体验中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才不会轻易忘记,同时体验、经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过程。
体会之三: 数学课教学必须成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人讲,大家听,师演示,生观察。学生是在被动地听教学,看教学,而新课程要求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独立探索、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做中学”。本次研讨会上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思想。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体会之四:关于数学课教学模式的问题。在本次研讨会上,承担现场教学任务的几位教师在教学上都采用了“创设情景---活动尝试---师生探究---巩固反思---作业质疑”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这一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的教学模式相对比,它的优点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从教学实践活动中看都是非常明显的。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但是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变革,在教学方法的变革上,我们不能理解为某种教学模式的简单取代。也就是说,我们要积极倡导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各种教学模式,但同时又要防止各种简单化的理解和绝对化的主张。尤其是不应该将“新、旧”看成区分教学方法“好、坏”的主要标准,并因此而对某些教学方法采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恰恰相反,我们应当更加明确地去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深入地去认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从而就能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体会之五:关于数学课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问题。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或小组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那么,在数学课教学中,我们究竟如何去实行合作学习呢?我们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不能搞大量浅层次,低水平操作。例如不要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由学生马上回答就可以了,无需进行小组讨论。
2、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分工,互助性学习的基础上,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使人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
3、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
4、合作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
5、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引导,适当时候要介入学生的学习小组中。
6、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困生在学习小组中的表现。
总之,合作学习并非仅仅是指学生间的互动,而且包括师生间的积极互动;同时不能把“小组学习”看成合作学习的唯一形式,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灵活地应用各种可能的教学形式,包括全班讨论、师生问答与集体评价等。
通过此次学习交流,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以往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也使我学到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它将指引着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把更多的活力带进课堂,让我们山区的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第四篇:名师巡讲活动听课感悟
胜利名师巡讲活动听课感悟
——听魏靖老师信息技术课有感
2014年4月2日,做为新教师的我有幸聆听了胜利名师魏靖老师的信息技术课——《大美泉城——修饰多媒体报告》,课后又认真聆听了魏靖老师所做的专题报告——《信息技术之诱思、合作、探究》,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魏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课堂导入诱思引路
良好的导入是课程成功的一半,魏老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将“大美泉城”宣传片展示给每一位学生,瞬间吸引学生眼球,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泉城济南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为任务的设置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其中也体现了魏老师所倡导的“诱思合作探究教学”。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在教师诱导下让学生真正的学,教师主导作用在于“循序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课堂变教为诱、以诱达思,从而实现了学生的合作发展。
二、任务驱动展开教学
魏老师所讲授的这一课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类型中的作品制作类,是信息技术课程最常见的课程类型。魏老师将课程从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了三个有梯度和层次性的任务:泉城第一景评选、市中八景展示以及好客泉城邀请卡的制作,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中完成任务。三个任务由表及里、逐层深入,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出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能力。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课不是单纯性的技术培训,而是有目的的让学生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方式下逐步达到操作技能及信息素养的同步提高,并实现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目标。因此,魏靖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倡导小组协作,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运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动手操作动力强的学生并让他充当“老师小助手”的角色,来帮助本组内甚至其他组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课堂活而不乱,学习氛围浓厚。
四、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三个“养成”
魏靖老师的报告中提出关于如何合作的三个“养成”,对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三个养成包括:
1、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向别人发表意见、提供事实、解释问题等。所以学生在阐述自己思想时要讲究信息技术术语的运用,并且学生在演示时要“边操作边讲解”,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严谨性。
2、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专注而且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为自己下一步“表达”提供基础。
3、养成良好的求助和帮助习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要及时向同学请教,并且能够说清楚自己不懂或不会的地方,接受帮助后要表示感谢,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合作。
总之,参加此次名师巡讲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从魏靖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我将逐步落实在自己的课堂中,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第五篇:赴兰州参加高考研讨会报告材料
赴兰州参加高考研讨会报告材料
文综组历史科 柳克平
明年是我省进入高中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我校目前虽然无高考压力,但学校领导本着“一年高考三年抓”的工作思路,高度重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教改及高考备考工作。9月17日至19日,学校派高二年级各个学科代表,由教务处柳主任带队,我们一行10人赴兰州参加在西北中学举行的甘肃、青海2013年首届新高考备考与一轮复习研讨会。9月18日全天,我听了由银川一中马建云老师所做的“新课程背景下历史科高考的特点及备考对策”的报告,马老师高屋建瓴,重点从新课程背景下宁夏区07年以来高考命题趋势变化特点及高考备考两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报告具有前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听了报告,我自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下面,我就这次高考研讨会内容及心得向各位同仁做一简要汇报。
近几年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部分的命题趋势是稳中求变,且难度从2007年飙升以来一直不减。这种变化曾引发一线师生的激烈争论。高考历史科考得难、考得偏、考成人化思维也曾使我们的高考备考显得有点无所适从。相对而言,新课程背景下独立命题省份的历史科高考命题难度要比全国二卷稍逊一筹,尤其是选择题学生较全国卷稍容易上手。但作为全国性的选拔考试,不管是全国卷还是独立命题卷,历史单科近几年在命题立意上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考查重点由重“双基”转为重能力,这是命题趋势的最大变化。以往侧重考查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现在侧重考查学科能力,尤其是知识立意、创新能力的考查比重逐年上升。
(二)在命题立意上曲径通幽,取材倾向于对多种版本教材的整合。命题者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体现能力考查,也为了达到规避押题猜题,在原创试题设计上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就是对社会热点要么隐性介入,要么回避热点。这导致近几年历史学科考查的内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重点,课本里的小字与注释也被纳入考查视野,而且试题内容设计上尤其在非选择题方面和教材的联系越来越少。这一变化面临的指摘颇多,由于在形式上刻意创新,想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又不得其法,使教学和考试测量无所适从,这在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里体现非常明显。
(三)新的史学范式被整合运用到试题设计当中。近年来文综历史试题出现了一批以现代化范式、整体范式和文明史范式等新史学范式主要观点为价值取向的试题,特别是文明史范式的体现尤为突出,这类试题将依然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着眼点。
针对这种变化,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高考测试力图摆脱教材的束缚是今后命题的必然趋势,摆脱教材、版本的束缚是高考从大纲版向课程标准版转型的必然结果。关于命题趋势的变化,我认为争论正常,但不要轻易下结论。两害相权取其轻,命题者深挖历史学科内涵,在导向上给我们习惯于以本为本的常规教学具有警示作用,尤其是对于从事历史教学的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墨守成规,还是锐意进取,不断拓宽自身知识视野,提升学科张力,应该说从这个角度讲,命题者的用意是值得称道的。对于一线师生而言,我们只能适应这种变化,尤其是在高考复习备考上要认真研究全国卷命题趋势的变化及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我认为在复习对策上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不同时空维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比较,运用不同史学范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是基础。近几年全国卷命题重视古今中外联系,试题综合性明显增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联系,而按课标编写的新教材无一列外将中外历史编到了一起,这有利于将中国史放到整体地世界史的背景中考查,向学生传输新的历史观念。这一点在非选择题部分体现尤为突出,如08年全国Ⅱ卷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紧扣中西文明的碰撞;09年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的不同认识都体现这一命题趋势。另一趋势是以新史学范式为导向,突出不同史学范式的融会贯通。“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有追综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社会史范式是近年来对中学历史教学影响较大的几种新史学范式,这些史学范式在高考试题中体现得日益明显。基于上述变化,高考备考在二轮复习阶段要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将热点与专题整理有机结合,重视不同时空维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比较,运用不同史学范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是二轮专题复习的重点。
(二)在高考侧重考查学科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命题趋势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关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从本质上说,即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其关键是课堂教学行为要变,教学目标要围绕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进行。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应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不仅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的精神的培养是培养创新思维精神的前提。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研读史料,获取信息、辨别真伪、运用材料论证探讨问题。用教材中的史料和其他途径收
集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而不是从“课本”中学习历史,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以“提出问题,提供或收集材料,解决问题”的流程展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势,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我校非常重视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打造,可能部分教师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但从高考命题趋势看,尤其从历史科命题趋势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创新思维能力是势在必行。
(三)针对全国卷的命题风格及趋势,加大典题的训练力度,提高学生的应试方法和技巧是必由之路。07年以来全国卷在选择题的测试风格大变,主要体现在试题命制者在题干上通过设置情境,隐性介入,在题支选项上疑兵布阵,巧设陷阱,考查难度明显加大。在非选择题方面,“超本不超纲”已成不争的事实。即测试依托《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查学生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训练要教会学生审题时对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解答针对题支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在题支选择上,要特别注意有限定词的选项,这往往是有问题的选项。非选择题解答遵循“四部曲”,即浏览感知、精读提炼、界定题意、组织答案四个步骤。前两步要紧扣材料关键词、中心句,提炼材料揭示的主旨;第三步要明确解答方向是遵循所学知识还是从材料中提炼总结回答;第四步组织答案在语言组织上要力求规范化、简约化、序号化。规范化首先是文字要规范整洁,其次是要少用描述性文字,多用总结性语言,注意学科术语的恰当运用;简约化是答题时不可长篇累牍,尤其是照抄材料中的大段文字;序号化是组织答案时要有层次,用数字符号列出答案要点,这也方便评卷老师评卷,避免因审美疲劳而导致失掉“情感”分。
高考是综合能力测试,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学生底子,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宽度决定了其在二轮复习和冲刺阶段的高度;二轮专题复习重在整合,帮助学生分门别类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冲刺阶段重在演练提高,培养学生稳定的应试心态,训练做题的技巧和方法是重点。相信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一线实践之后,我们会由被动的应战转为主动挑战,全面提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历史的复习备考工作。
从目前我校的历史教学工作来看,我认为高一阶段历史教学要打破高考思维定势,平时测试不要过早介入高考,应以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为主。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情,大胆践行新课程理念,锻造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高二文科历史教学要注重夯实学生的学科底子,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兼顾学科能力培养,及时把握高考动态,重视高考典题训练;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拓展学生视野,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宽度和厚度方面为2014年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