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区 感受美好生活

时间:2019-05-12 12:5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社区 感受美好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社区 感受美好生活》。

第一篇:走进社区 感受美好生活

走进社区

感受美好生活

——《我生活的社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

1、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内容:

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我生活的社区”首先以“我家在这里”为活动主题,介绍了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不同的公共设施、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况,由此揭示出社区的含义——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区里。通过对社区公共设施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设施的作用,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了解社区的公共设施及其作用,并会正确使用这些公共设施。

3、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社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了解自己的社区,理解社区的概念。

2、学会收集信息,初步培养交往能力。

3、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基本情况,可以用拍照、绘画、记录等形式收集资料。

2、布置学生向身边的人了解社区的过去,收集有关图片资料,参观现在的社区。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 本单元以“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家庭”为主题,从全面认识“我生活的社区”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环境,特点及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关注社区中的公共设施,了解其功能,学会爱护公共设施,以“我家在这里”为活动主题,介绍城市社区和各农村社区不同的公共设施、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况,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节课我们主要落实课标的以下几点: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情境导入

师述: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家住在哪里吗?

教师可出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图片,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及社区里的公共设施,揭示课题。

二、师生探究

1、小组交流: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呢?想让老师知道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生活的社区。(生交流)

2、师述:同学们,你们在介绍自己小区时,一定要介绍自己家所居住的小区的名称,位置及门牌号码,同时要介绍小区内最有代表性的公共设施,如:网球场、游泳馆、健身器材„„(生交流)

3、这些公共设施你喜欢吗?为什么?(生交流)全班交流(用图片、绘画、文字展示各组交流成果)

师述:看了同学们拍摄的照片,听了介绍,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么通过课前的观察以及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对社区的了解,你们能谈谈社区里人们的活动吗?

(生交流,从人们在社区里晨练、购物、浏览、休闲等各方面谈,以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4、你喜欢你生活的社区吗?为什么?(生交流)

5、交流其他社区,与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什么不同。

6、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认识农村社区。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不同的社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小华家住在青山镇王家村,这里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有哪些不同呢?

引导学生抓住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如田园、农舍水库、学校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等,激发学生对农村社区的喜爱之情。

三、教师小结

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区里。不同地域的社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城市社区热闹繁华,农村社区清新宁静。每个社区都有众多的公共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们应该爱护并保护好这些公共设施。

四、课中游戏

课间律动操

五、巩固延伸

利用节假日,请父母带孩子走进农村(或城市),感受一下异域社区的特点,或上网收集图片或文字资料了解农村(或城市)社区。

板书设计:

1、我生活的社区

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

公共设施

爱护

第二篇:走进心理健康 感受美好生活

走进心理健康 感受美好生活

社会和经济转型期带来的心理问题中国正值心理问题高发期,各类心理问题丛生:“前赴后继”收受贿赂的局长讨工钱不成跳楼的农民工报复校园的大学生杀父弑母的青少年绑架人质的下岗工人被焦虑症、抑郁症困扰的许多社会精英„„据中央科教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估计,我国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4亿,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和32%。

面对21世纪,有人做出这样的预言:新的世纪将是一个“神经障碍症大流行的时代”。这是否真的应验了费洛姆的一句话:“在精神上,现代人比以往病得更厉害”? 一组社会新闻在备战奥运的过程中,中国派了20多位心理科研人员下到30多支参赛队伍中去,进行心理帮助工作。美国则派出了由14位心理学家组成的超豪华阵容,亲临雅典前线。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失去了几块本该拿下的金牌,中国队教练在总结教训时,提到最多的仍然是心理问题。成都警方建立了全国首个特警心理测试系统。调查显示,上班族的心理问题涉及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经济问题、情感困扰、法律问题、焦虑、酗酒、工作要求、工作中的公平感、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工作压力等。中国第一例心理危机干预

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例心理危机干预发生在1994年克拉玛依火灾后,当时,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对伤亡者家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心理干预。这些事情背后暗含着社会转型带来的人们心理压力的失衡状态,个人的不健康心理导致了许多惨剧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淡漠,社会责任感的丧失,上升为某些领域和人群的普遍社会心理。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有心理问题?为什么张国荣、三毛、海明威等人会选择自杀?心理问题是某些人的专利么?心理不健康就是心理不正常吗?为什么心理问题是人生的关键问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问题是相同的吗?我们能做到心理绝对健康吗?心理问题可以消除么?澄清几个心理学概念

一、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

二、心理不正常(心理异常)

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它各类精 神障碍。

注意:不健康不是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心理问题≠精神病≠神经病许多人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都是精神病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心理问题几乎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都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缺乏自知力,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神经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病、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科寻求诊治。可见心理问题不等于精神病,也不是神经病。精神健康的标准 心理和精神,作为科学术语,实际上是一个意思。说得更准确些这两个术语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心理学不叫做精神学,精神病学不叫心理病学,而精神病理学又叫做病理心理学,这完全是一个约定和习惯。荀子有言:“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如何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常识性的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如:我还没有熟呢?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终日低头少语,行动缓慢;与人交谈十分吃力,未开言,泪先流流露出对生活的悲观失望,失去兴趣,觉得现实世界好象笼罩在灰蒙蒙的雾中。或者,时而唱歌、时而跳舞、语言兴奋。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怕与他人眼光相对。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如半夜接到骚扰电话。如:乌鲁木齐120和110的不断骚扰。精神健全怎样才算精神健全呢?本世纪以来,有这方面的专家们发表过许多卓越的见解。有一位专家认为,除了自己以外能够爱至少一个人,是精神健全的重要标志。这个提法相当深刻而富于启发性。这里所说的爱,是真正的的爱,是主动的爱,是对人性的崇拜。它意味着对另一个人的深入的了解、尊敬、信认、关怀和体贴,愿意(心甘情愿)为所爱的人做出必要的牺牲,能够体验到爱的力量和幸福;绝不意味着占有或控制别人,也毫不计较别人的报答。把这个提法反过来也许更正确,也就是说,除了自己以外谁也不爱的人(精神病学上称之为自恋者)毫无疑问是精神不建全的。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所感与所思。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没有心理病。两组图像:一边是朝气蓬勃的快乐人生的挑战,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另一边是那么遭受着严重心理失调的人,心理障碍扭曲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觉。从这两幅图景,你便可体会到心理健康是什么?生活中哪些情况可影响心理健康?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时,犹豫不定时;经受挫折之后,精神一蹶不振者;过分自卑,经常感到压抑者;当你的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当你在工作中遇到难以排解的压力;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对此产生心理压力;轻度性心理障碍;在社会交往方面,自感有障碍的人(怯懦、自我封闭);在经历了失恋、离婚、丧偶等情况之后,心灵创伤无法“自愈”;下岗、退休后、心情苦闷、难以自我调节;影响“心理健康”的四个因素

1、人口学因素

心理不健康状态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段,但在青春发育期、更年期更易发生;在不良情绪发生问题上,男、女各有特点。同时,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对心理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学习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人在生存过程中,承受环境压力的能力越强,应对环境变化灵活性越高,他的心理转为不健康状态的几率就越低;个人的消极经验、反逻辑思维特征和固有的不恰当的行为反应模式,是造成不健康心理状态的内在原因;另外,人的价直取向,兴趣和爱好的性质也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3、身体健康水平

经常多病或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心理健康极易受到破坏。

4、社会变迁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人起直接作用。“文化休克”。适应能力很差的人,在反差极大的社会文化中生活,可导致某些心理问题,同时伴有躯体症状。

如:文化大革命、老舍的小说《枪》胡萝卜、鸡蛋与咖啡豆某天一个女孩对她的父亲抱怨自己的生活糟透了,什么事情都不顺利。父亲没有说话„„二十分钟后,红萝卜加热后变软了;鸡蛋外壳没有变,里面的蛋白质却变硬了;只有咖啡豆加热后变成了香浓的咖啡。父亲便问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它们都加过热。“在同样多的水里,用同样的时间加热它们,而结果为什么会不同呢?”父亲问道。原

因这是因为红萝卜不能承受环境的改变,而鸡蛋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使自己去适应环境让自己保持住自己外在的东西而生存下来。咖啡豆不光适应了环境的改变,而且完全融合到它应该去的环境。这和我们的生活是一样的啊!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一、心理活动强度

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同时,人的生活经验、固有的性格特征、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会影响到这种能力。历史故事:海瑞杀子

二、心理活动耐受力

把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看作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有的人可以在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辉成绩,他们把不断克服这种精神苦恼当作强者的象征。

如:《乞丐囡仔》的赖东进

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

三、周期节律性

四、意识水平

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五、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女性比男性较易受暗示。

六、康复能力

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如战争、地震、空难、被绑架、被强暴、亲人亡故等受到的创伤,进行心理康复的能力。资料:“9·11”英雄为何变疯子? 幻视、幻听,曾企图自杀———

据9月26日《纽约邮报》报道,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现年56岁的莱尼·达威拉是第一个赶到世贸大楼展开救援工作的纽约紧急医疗服务队(EMS)警官,成为家喻户晓的“9·11”英雄。2003年,纽约市长布隆博格还专门向他颁发了一枚“世贸中心奖章”。然而,由于在“9·11”事件中受到严重刺激,昔日“第一英雄警官”达威拉如今竟沦为一名疯子———他患上了严重抑郁症并产生幻觉,一度甚至企图自杀。

七、心理自控力

当一个人身心健康,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表达恰如其分,辞令畅通,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

八、自信心

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具有“缺乏自信”的心理倾向,对任何事情都畏首畏尾,并且不能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信,那么,此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九、社会交往

人类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十、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一个人从生到死,始终不能脱离自己的生存环境。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就需要采取主动性的或被动性的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叫适应。主动适应,其内涵是积极地去改变环境;消极适应,其内涵是躲避环境的冲击。心理因素与疾病疾病使人痛苦,但疾病的产生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不健康的心理感染的。比如说癌症,有关专家认为,“癌性格”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癌基因从“癌”到“症”的催化剂,不良情绪是癌细胞最有效的营养液。癌症的发生80 %与环境因素、个人经历的内心冲突以及性格特征有关,癌症性格有可能引发身体癌症,身体癌症反过来又加重性格癌症。耗费一生的时间来研究人类和人们所隐藏的潜力之后,伟大的心理学家阿佛瑞德?安德尔说:人类最奇妙的特征之一就是“把负变为正的力量。”烦

恼 比如烦恼,原本就不属于你,可是你如果不去清除心绪混乱的杂念,烦恼就会在你的心田里孳生。水不起波浪自然就平静,镜子不受遮掩自然就明亮。快乐也是一种选择,你想选择快乐,你就能找到快乐的地方。即使遇到最糟糕的事情,你也可以从中找到值得庆幸的理由。对一个消极的人来说,即使事情再好,你也会“瞄准”事情不好的一面,自作自受。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怨

恨 怨恨是由生气产生的。有人说:生气是拿别人的缺点来惩罚自己,诸葛亮就是利用周瑜气量狭小的弱点,激他“怒而兴师”,将他活活气死。凡事都能想开的人,往往不会受“生气”的罪。如果你能像 “不气歌”所说的那样:“你要气我,我不气,生气正中你的计;气出病来无人替,不气,不气,真不气!”我看,你心中的怨恨就会烟消云散。悔

恨 有的人常因为生活中的一些过失而懊悔不已。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辈子都会挣扎在无穷无尽的悔恨之中。譬如:一瓶牛奶掉在地上摔破了瓶子,你就不必再收起来了,因为这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如果你偏要去挽回,显然是徒劳无益的。这时候,重要的是要在悔中求悟,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切莫让搅烦自己的心灵。一个人也不要为做事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努力而悔恨。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漫漫人生路,谁也没有“料事如神”的本事,所以,“心想事难成”并不奇怪。幸

福在这个世上的芸芸众生,有功成名就的佼佼者,也有一败涂地的失败者;有高官厚禄的掌权者,也有安贫乐道的老百姓;有显赫一时的大英雄,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形形色色的人,组成拥拥挤挤的世态,谁能说得上来谁最幸福呢? 完整与缺憾不

幸那什么是不幸呢?除非你不好好活着。没路的时候,等死,这是不幸;有路的时候,瞎走,也是不幸;没钱的时候,乞讨,这是不幸,有了钱后挥霍,也是不幸;没能耐的时候,穷横,这是不幸,有能耐之后胡来,也是不幸;别人看不起你时,你更看不起自己,这是不幸;别人尊重你时,你不尊重别人,也是不幸;整天嚷嚷自己不幸却又丝毫不去改变什么,这是不幸,渴望而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苦苦追求,也是不幸;得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却不好好珍惜,这是不幸,自己遭遇不幸,却还很麻木,这是更大的不幸。所以说,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别跟自己过不去,生活便没有不幸。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学习知识,修身养性,从内心深处把那些诸如贪欲、妒忌、忧虑、厌倦、愤怒、恐惧、懦弱、悲哀、自私等等不良品格和情绪丢弃,让那些诚信、善良、朴实、勤恳、廉洁、豁达、快乐等等优良的品格和情绪播种在心田。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命运的根源,因为美好的品格和习惯本身便是一种幸福,这种健全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弥补同其他一切幸福的丧失所产生的缺憾。心理健康的思想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重人”、“重德”、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人的心理是社会化的产物。通俗的讲是社会环境塑造人的心理,使它反映着特定环境的色彩和光泽。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文化塑造人的心理。尽管社会的发展最终决定于经济的力量,但经济力量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往往是通过作为其上层建筑的文化手段而发生作用的。中华传统文化塑造着中华儿女独特的心理品质,并对中华儿女的心理健康方面产生着强劲的影响。人生要解决三大矛盾,一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即人为何征服和改造自然的问题;二是人与人的矛盾,即人际关系的协调问题;三是人个体心理的矛盾,即人自身的超脱问题。由第一个矛盾而诞生西方的科学文化,由第二个矛盾而形成东方的人文文化,由第三个矛盾而形成印度的宗教文化,因而这三种文化在解决不同的矛盾中各有独特的作用。心理健康既取决于外部生活事件(环境)的影响,又取决于个人面临造成紧张或挫折的生活事件时所取的应对方式。这应对方式实质上又与个体内部的心理平衡机制有关。它可以帮助人们通过主观努力,使多种情感的强弱与深浅均处于适度的范围之内,从而维持良好或无害的心态。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一些为人处世的哲学和态度,客观上起着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尽管有的可能是积极,有的可能是消极的。如“塞翁失马”、“丢钱消灾”是要人们在挫折面前看到光明的一面,以坦然的心态接受现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则使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境。这些中国古代圣人之言通过它所体现的朴素的辩证法,帮助人们改变对生活事件的认识,从而达到维持内心的平衡。“中庸”、“知足常乐”则是通过使个人的行为,认知限制于一定的度上来寻求内心平和的境界。中华传统文化的固有缺陷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社会取向性,即个体服从于整体,淹没于整体,故有的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缺陷之一是“无自己”,导致了“非个性化”的自我结构。过分强调社会性的取向压抑个体性的取向,必然造成人格上的依赖性、求同性以及自我的萎缩。它极易造成独立性差、适应力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约束性 “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凡是与道德礼教相违背的言行都不允许,要求人们“慎独”、“自省”、谦虚。这样往往易于使个人需求、欲望、情感受到过分压抑,而得不到正常的表达和必要的渲泄。其结果是引起焦虑不安、谨小退缩、疑心多虑、易于形成强迫性倾向。中华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慎独、自省使人们形成了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化解个人内心矛盾的习惯。造就着中国人的坚忍,但是却阻碍着人们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以及以更加积极和多样的方式去促进个体内心的和谐。个人的自省固然有的可以通过改变认知而达到内心的平衡,问题的化解。但自省的作用和效果往往与问题的性质、个体的性格特点、文化修养等有重要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所造就的人的封闭的心态,与心理咨询所要求的敞开心扉、渲泄情感是格格不入的。这封闭的心态表现在爱面子,不愿在人前表现自己的弱处:情感不露而观点深藏。封闭自我的人格特质,显然阻碍了人们毫无戒心地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坦露心扉,诉说衷情,寻求帮助。文化塑造着人的心理,不同的文化塑造出不同的心理特质,不同时代对人的心理素质有不同的要求,此时是适宜的心理素质,彼时不一定适宜。然而社会的进程是复杂而多元的,特别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交杂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多种文化影响,更显出其复杂性,关键在于要看到迅速发展的时代所要求的心理特质与相对滞后的文化所塑造的心理特质之间的时代差,从而自觉地使传统跟上现代,让现代揉入传统,达到它们的完美结合而塑造出新的心理特质。“与时俱进”的时代心理意义.有时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负面影响的特质,很可能对心理健康起正面影响。例如“知足”,“知足”能“常乐”,对维护心理健康有好处;但“知足”却使人不思变革、进取,则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未来社会的良好人格特质,也许还要在有利于社会发展与有利于心理健康之间选取合适的度。文化在结构上包含了器物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矛盾主要是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之间的矛盾。观念文化包含了知识、能力、思想、习俗等.传统文化在培养个体的从众性、依赖性的同时,又培养了个体对他人的不信任感、戒备心。心理健康格言风雨就是一种营养,经历后会更健康.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多半是他本人挡住了太阳光所形成的。人生忧乐,存乎一心。情绪影响行动,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就能找到幸福的感觉。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颗心,每颗心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仁善的话语或许很简短,很容易出口,但它们的影响却是无限深远的。

第三篇:走进名园感受名园

走进名园感受名园

——“国培”学员参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

2011年12月20日上午,“国培计划(2011)”——湖南省幼儿园园本培训骨干教师华中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此次观摩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环境创设”与“教学展示”。

华科大附属幼儿园的环境呈现出“美化、趣化、儿童化”的特点。走进幼儿园,学员们立即被精巧的环境布置深深地吸引。门厅、走廊、墙面、区角都被老师们充分地利用起来。她们对空间的利用,对色彩的把握以及无限的创意,让老师们感叹不已。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照相机,留下了一张张美好的画面。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分园,学员们观摩了两个精彩的教学活动。两位执教老师精湛的教学和孩子们灵动的表现赢得了全场的阵阵喝彩声。学员们也感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强大的师资。

活动结束后,许多学员依然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此次观摩活动,不仅让学员们领略了名园的风采,也让大家看到了差距,更激发了我们扎根幼教的决心。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借鉴、不断创新,共同为孩子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第四篇:走进清华 感受清华(推荐)

走进清华 感受清华

-----参加清华大学领导干部行政能力与公共管理研修班学习有感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总队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举办的《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系统领导干部行政能力与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研修班的学习课程是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根据总队的要求精心安排的,聘请了多位资深的学者教授给我们授课,通过一周的紧张听课,聆听了各位教授名师主讲的《国学智慧与现代领导素质》、《压力管理》、《领导力塑造与执行力提升》、《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公共管理与创新》、《领导者语言表达艺术》、《组织行为学》等主要专题讲座。几天的学习时间,短暂而又紧张,在听课中使我们听得有味,学的轻松,开阔了视野,感触很多,体会很深,此次学习,永志不忘,受益终生。

一、在理论层面上开阔了视野。参加调查队系统组织的专业理论学习一直是我个人较强烈的愿望。此次研修班的学习内容广博,大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文等方方面面,同时又渗透到以上各个方面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实际问题。此次研修班的师资一流,每个教授讲课时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站在较高的角度,博览古今,举一反三,综合分析,系统研究,深入浅出,令人耳目一新,对于一些长期存疑的问题有了明朗清晰的解读。

二、在学养结构上提升了层次。学养结构是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反映。思维是一个人学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动 的先导。思维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思维判断的正确与否。通过走进清华,看到清华校园的种种创意和校园的人文环境,让我真实感受到一流学府的教育气息,直接领略到清华建校以来知名校长及教授的大家风范和人格魅力,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对“严谨、求实、谦和”的清华校风、对“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目标上更加明确。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无愧于党和人民群众的重托。要把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培养应对各种事务的处理和应变能力,不断适应调查工作的新要求。

第五篇:走进社区

走进社区

今年暑假,老师像往常一样布置完了作业,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暑假社区活动联系卡,让我们走进社区做实践活动。

8月10日上午9点20分,我来到了顺隆社区服务大厅,里面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在等候了,我们班的有费博雯、叶晗,还有几个长得挺高,看上去是中学生,等我们都到齐了,社区里的姐姐把我们来自不同小区的同学分成三组,每组还有一个领队,是社区的工作人员。我被分配到了繁景小区,我们这组有六个人,三个中学生,三个小学生,一切安排妥当,我们出发了。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擦黑板、写公益句子。我们先来到繁景小区,从第一栋楼开始,找到小黑板写上公益句子。刚开始,大家都抢着擦黑板写句子,后来领队的让我们每个人轮流写,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现。但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太费时间了,为了提高速度,我们又分成了两组,小学生一组中学生一组,还有轮到谁家的楼道就由谁来写,这个决定又让我们兴奋不已。在我的楼道里,我把小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端端正正地写了一句: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的镇海人———顺隆社区

到11点多,我们终于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今天我参加了社区活动,虽然很累,但我还是觉得很开心,以后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想参加。

六年级:赵威涛

下载走进社区 感受美好生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社区 感受美好生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社区 走进生活

    走进社区 走进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朝 阳 二 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

    走进社区年终工作总结

    走进社区年终工作总结 来源: 在这次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共创和谐活动中,有的小组不但规定动作做到位,还积极为社区献策献计,不断涌现出特色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

    走进社区策划书

    走进社区活动策划书一, 活动主题:“寒冬即将来临,社区充满温暖”二, 活动目的:为了丰富社区人民生活,同时也为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接触社会的平台。三, 活动流程:以文......

    走进社区心得体会

    篇一:走进社区心得体会 走进社区活动心得体会 四十八中心小学 魏玲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竞争愈发严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时代要求现代人不仅......

    走进社区心得体会(模版)

    走进社区活动心得体会 四十八中心小学 魏玲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竞争愈发严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时代要求现代人不仅能够驾驭新科技,具有创新意......

    走进社区——春秋社区

    走进社区——春秋社区 2011年7月7日,温州大学学生处信息调研队“忆往昔,迎党庆”暑期社会实践队的第三站“建党知识、时事热点问答活动”在温州市春秋社区举行。 今天,一出门,没......

    建设农村社区 创造美好生活(精选五篇)

    建设农村社区 创造美好生活 ——安徽省农村社区建设纪实 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的西部,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82万,现辖16个地级市、105个县(市、区)、15417个行政村,农村......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精选合集]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 3.31上课时间:4.1一、教学目标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