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现代与经典观摩学习有感-2
感悟经典 促进成长
参加第2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南京,这里的景色是那样的让人心醉,那样的迷人。初次来到这里,不禁心生激动,感受经典,品味阅读,走进名师课堂,领略诗意语文,感受大师风范,心潮澎湃……
参加第2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这里众星云集,管建刚、王崧舟、林莘、孙双金、薛法根、窦桂梅、余映潮、吴永军、周益民、郑梨花、邓锦芸、谢晓梅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个只能在电视或网络上见到的名师专家、大师学者,齐聚一堂。全国各地数千位小语同仁带着仰慕之心,带着取经之愿,更带着小语人特有的教育梦想,来到这里,跟专家面面相对,跟名师倾心交流。在这里,你可以穿越时空,仰望中华文化长河中的那轮明月;在这里,你可以忘却自我,饱览名师大腕游刃有余、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在这里,你还可以尽情领略小语教学无穷的学科魅力,贪婪吮吸现代与经典的文化精髓。
一、诗意的教学,幸福的课堂
邓锦芸老师执教的《关雎》有如此美的意境:邓老师用她清脆悦耳的嗓音和那精心选取的欢快的曲子征服了我。一次次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那满含诗意的课堂,那巧妙的引导让 1 我感受到古风韵味,走进了诗歌的意境,然而继续的引导品读竟让我情绪忽转,在师生智慧的碰撞下,又感受到了平淡中的爱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原来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是如此独立体,只有细细品读才能透彻感悟邓老师的课后分享讲出了她对语文课的思考:一是贯彻一条主线,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通过“创设语言运用情境,扩大语用质量和提升语用的品味”来贯彻。二是落实三个融合:学习语用和情感结合起来;把学习语用和内容结合起来;把学习语用思想的梳理融合在一起。邓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邓老师的课堂留给学生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感、诗意的表达,幸福的课堂!
二、玩出的韵味,编出的魅力
窦桂梅老师的《神笔马良》一课,更是给我们带来一个精致生动,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这一节课与众不同的是,不是去教,而是带着学生去“编”。窦老师一边娓娓动听的讲述,一边与学生一起去创编故事,把学习童话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用语言去“挑逗”学生,打开学生思想的禁锢,释放学生心灵的自由,激荡学生心灵的火花,在一个个大胆而新奇、精彩而绝妙的情境创设中,让学生体会创编的快乐,感受童话的魅力。更从中让学生明白了故事精彩之处在于有着曲折的情节、幽默的语言和其妙的结局。
三、朴实的课堂,艺术的渲染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永远是慈祥的面孔,亲切的话语,好似一位邻家老爷爷与你娓娓道来,课堂上永远是放松、愉悦的。在这看似漫不经心、充满幽默的以生为本的背后,余老师留给学生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洋溢童趣的阅读,规范的书写,随时随刻的激励、启发,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爱上阅读、爱上写字、爱上写作。更为感动的是余老师俯下身子侧耳倾听孩子的小声发言,余老师更能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师生合作分角色对话,余老师主动演小猴子,那天真的话语,娇柔的动作博得老师们的阵阵笑声,足足一童心未泯的“老顽童”!正因为如此,学生才能放得开,走进课文,升华情感!余老师更会充满智慧的激励孩子:“你是小书法家”,“摄影师拉近镜头”,“聪明的孩子不会光读黑板上的词”,每位孩子更加投入学习了。
这就很好解决课堂上不同层次孩子思考问题时间不同的难题,这也是我在课堂上的困惑所在,今天在此得已解决,令我豁然开朗。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余老师说“用课文教语文”,他们更多的“授之于渔”给学生。学习时间短暂,感受至深。
“现代与经典”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课堂的平等开放,学生的快乐学习。“教学是一门艺术”,名师们的课堂把这门艺术演绎的精彩纷呈,让所有与会教师不自觉地陶醉在他们的教学 3 艺术中。名师们出神入化的设计、轻松灵动的课堂、精彩纷呈的互动、智慧优美的语言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无不让与会教师由衷地赞叹与折服。精彩的课堂,源于老师解读文本功夫之深,其解读文本功夫,源于深厚的学养,让我们在提升学养方面多下点功夫吧。
学习时间短暂,感受至深。在清静幽雅、古色古香的东南大学留下我们匆匆行走的足迹,带走的却是满满的收获、喜悦与美好的回忆,通过如此不断的学习,愿我们拥有的生命更灿烂,拥有的天空更蔚蓝!
北格镇中心校流涧小学
田吉梅
第二篇:南京现代与经典观摩学习有感 2
感悟经典 促进成长
——参加第1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南京,这里的景色是那样的让人心醉,那样的迷人。初次来到这里,不禁心生激动,感受经典,品味阅读,走进名师课堂,领略诗意语文,感受大师风范,心潮澎湃„„
参加第1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这里众星云集,张祖庆、王崧舟、于永正、孙双金、薛法根、周益民、蒋军晶、„„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个只能在电视或网络上见到的名师专家、大师学者,齐聚一堂。全国各地数千位小语同仁带着仰慕之心,带着取经之愿,更带着小语人特有的教育梦想,来到这里,跟专家面面相对,跟名师倾心交流。在这里,你可以穿越时空,仰望中华文化长河中的那轮明月;在这里,你可以忘却自我,饱览名师大腕游刃有余、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在这里,你还可以尽情领略小语教学无穷的学科魅力,贪婪吮吸现代与经典的文化精髓。
一、诗意的教学,幸福的课堂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有如此美的意境:王老师用他浑厚低缓的嗓音和那精心选取的忧郁的曲子征服了我。一次次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那满含诗意的课堂,那巧妙的引导让我感受到生死两茫茫的绝望,那样的绝望该是怎样的情感,让我几度潸然泪下。然而继续的引导品读竟让 我情绪忽转,在师生智慧的碰撞下,又感受到了平淡中的爱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原来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是如此独立体,只有细细品读才能透彻感悟。王老师的课后分享讲出了他对语文课的思考:一是贯彻一条主线,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通过“创设语言运用情境,扩大语用质量和提升语用的品味”来贯彻。二是落实三个融合:学习语用和情感结合起来;把学习语用和内容结合起来;把学习语用思想的梳理融合在一起。王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王老师的课堂留给学生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感、诗意的表达,幸福的课堂!
二、玩出的韵味,编出的魅力
孙双金老师的《小偷罢工》一课,更是给我们带来一个精致生动,妙趣横生的通话故事。这一节课与众不同的是,不是去教,而是带着学生去“编”。孙老师一边娓娓动听的讲述,一边与学生一起去创编故事,把学习童话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用语言去“挑逗”学生,打开学生思想的禁锢,释放学生心灵的自由,激荡学生心灵的火花,在一个个大胆而新奇、精彩而绝妙的情境创设中,让学生体会创编的快乐,感受童话的魅力。更从中让学生明白了故事精彩之处在于有着曲折的情节、幽默的语言和其妙的结局。
三、朴实的课堂,艺术的渲染
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永远是慈祥的面孔,亲切的话语,好似一位邻家老爷爷与你娓娓道来,课堂上永远是放松、愉悦 的。在这看似漫不经心、充满幽默的以生为本的背后,于老师留给学生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洋溢童趣的阅读,规范的书写,随时随刻的激励、启发,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爱上阅读、爱上写字、爱上写作。更为感动的是于老师俯下身子侧耳倾听孩子的小声发言,于老师更能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师生合作分角色对话,于老师主动演小猴子,那天真的话语,娇柔的动作博得老师们的阵阵笑声,足足一童心未泯的“老顽童”!正因为如此,学生才能放得开,走进课文,升华情感!于老师更会充满智慧的激励孩子:“你是小书法家”,“摄影师拉近镜头”,“聪明的孩子不会光读黑板上的词”,每位孩子更加投入学习了。
这就很好解决课堂上不同层次孩子思考问题时间不同的难题,这也是我在课堂上的困惑所在,今天在此得已解决,令我豁然开朗。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于老师说“用课文教语文”,他们更多的“授之于渔”给学生。学习时间短暂,感受至深。
“现代与经典”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课堂的平等开放,学生的快乐学习。“教学是一门艺术”,名师们的课堂把这门艺术演绎的精彩纷呈,让所有与会教师不自觉地陶醉在他们的教学艺术中。名师们出神入化的设计、轻松灵动的课堂、精彩纷呈的互动、智慧优美的语言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无不让与会教师 由衷地赞叹与折服。精彩的课堂,源于老师解读文本功夫之深,其解读文本功夫,源于深厚的学养,让我们在提升学养方面多下点功夫吧。
学习时间短暂,感受至深。在清静幽雅、古色古香的东南大学留下我们匆匆行走的足迹,带走的却是满满的收获、喜悦与美好的回忆,通过如此不断的学习,愿我们拥有的生命更灿烂,拥有的天空更蔚蓝!
范桥镇中心小学 刘丽君
第三篇:现代与经典观摩有感
第16届现代与经观摩有感
陈 琛
怀着兴奋的心情和满心的期待,我和汤晓丹老师老师参加了4月26--28日在深圳举行的“第1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来感受大师们的风采。
本次活动在深圳戏院举行,两天半的时间安排了十二堂课四个报告,感觉学习紧张而又充实。本次执教观摩课的都是来自全国的优秀教师和专家,名师们所演绎的不仅是课堂教学,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听课变成了一种享受,他们的睿智幽默,扎实的基本功和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机智让我印象深刻,学生们流利标准的口语和庞大的词汇量更让我感到震撼,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可能是我们这里的初中生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第一次观摩规模这么大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禁被这些名师们独具一格的教学魅力所折服。这其中有很多课堂是难于模仿的,大师的课之所以精彩就在于真实,教师的个人魅力和风采让人觉得望尘莫及。
在十几位老师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林丽和田湘军老师,虽然之前没有机会现场感受他们的课堂但是他们在网上的视频课已经观摩学习了很多遍,每堂课都能给人新的感觉和惊喜。林丽的神态和肢体语言都有一种西方人的感觉,她可爱的爆炸发型让人觉得很亲切,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她与学生自然而真实的谈话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营造了英语语言的学习氛围。整堂课浑然一体,这得益于她语境的创设,一条线贯穿始终。从和学生谈论自己夸张的发型开始引入本节课的生词,过渡巧妙不露痕迹。然后是带着问题浏览文章并讨论学生自己喜欢的职业,最后介绍了文章主人公一家人的职业并利用卡片将人物和相对应的工作贴在黑板上,精心的板书设计使本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这堂课中,学生的各种语言能力被很好的训练,因为教学设计注重语言发展的递进性。总之,她风趣而又高效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田湘军老师的课给我带来了更多的震撼,他纯正的语音和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听课老师的眼球。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be going to 这个将来时态,田老师利用information gap 引导学生对初次见面的新老师进行提问,让学生猜测老师将要给他们演唱什么歌曲,老师今年的暑假将要去哪里旅游等一系列的问题很自然的将自我介绍和本节课的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在了一起。设计精致、巧妙、环环相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每次任务要求都很清楚,并设定好时间,犹如阶梯相互依存节节升高,简笔画和课堂游戏的设计都恰到好处,让学生轻松地接受知识,思考问题。最后雅安地震这个素材的安排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教育:学会爱,学会帮助。并很自然的再一次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be going to do.田老师的授课如行云流水一般,让所有的孩子们感受的是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而我们和他面对的学生一样,被他那丰富的肢体语言、优美深厚的歌声和诙谐幽默流利的话语所感染,使我们不禁因他的这种风趣的教学风格而忘记去写听课记录,睁圆眼睛张大嘴巴去欣赏这叹为观止的教学艺术。正如他的报告,快乐教,快乐学。他从教了二十多年,他拥有一颗童心,在他执教的课中,他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融入他们其中,放得开,收得住,整节课笑声不断,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如果我有这样的老师我也会乐意学,但他的个人魅力有时让人望尘莫及。走近名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争取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观摩学习有感
感悟经典 促进成长
——参加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曲广波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初到扬州,那里的天气,那里的烟柳,那里的琼花,都带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来到扬州的美琪学校走进名师的课堂,不禁心生激动,感受经典,领略诗意语文,感受大师风范,心潮澎湃!
参加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这里众星云集,张祖庆、王崧舟、孙双金、张学伟、管建刚、赵志祥、蒋军晶„„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只能在电视或网络上见到的名师专家、大师学者,齐聚一堂。全国各地数千位小语同仁带着仰慕之心,带着取经之愿,更带着小语人特有的教育梦想,来到这里,跟专家面对面,心与心地交流。在这里,你可以穿越时空,仰望中华文化长河中的那轮明月;在这里,你可以忘却自我,饱览名师大腕游刃有余的教学艺术;在这里,你还可以尽情领略小语教学无穷的学科魅力,贪婪吮吸现代与经典的文化精髓。
一、诗意的教学,幸福课堂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不愧为是小语界的“神话”,诗意课堂,沐浴春风,久久回味。他精湛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了老师的精心设计,课堂中老师循循善诱,步步巧妙,古筝伴奏将老师的引读与学生悟读融为一体,情境学习瞬间激发了学生的情怀,使学生心动,情动,学习积极性瞬间激发,引起共鸣。在王老师的点拨中,师 生对话都在情不自禁中进行,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自然流露,油然而生,教学重点实现高效的突破。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是一次心灵净化,是一次教法提升,是一次难得学习!王老师是诗意语文的泰斗,他的课堂留给学生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感、诗意的表达,幸福的课堂!
二、古诗的节奏,吟唱魅力
赵志祥老师《古诗的节奏》这堂课,完全颠覆了我十多年对语文课堂的概念,让我切身体会到原来语文古诗课可以这样上,你可以安静地读,你也可以摆手势读,你还可以唱出来,自由到想什么调就唱什么调,充分显示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古诗的课堂上他总结出“平长仄短韵字延”的规律,激发了学生对于枯燥古诗进行多种吟诵吟唱方式的热情,让学生想张嘴去读,敢张嘴去唱。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这节课真的深深触动了我,这种语文意识也将永远根植于我的漫漫教学路!
三、朴实的课堂,回归生活
孙双金老师的课堂,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庐山的云雾》为载体,与引领学生品味中国语言文字,词语内涵,文章的修辞,令我大开眼界,折服不已。由《庐山的云雾》拓展《雾霾》一文,一个“霾”字,孙老师讲得博古通今,并采用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它的危害,因雾霾的危害延伸到每个城市,他的课堂密切联系生活。在拓展《雾霾》一课时,他说了一句“扬州的雾霾治好了,南京的雾霾又刮来了,南京的雾霾治好了,北京的雾霾又刮来了”,因此让学生悟道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孙老师把热点话题融入课堂,让学 生不仅关注的是语文学科本身,更关注社会实际生活。这就是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回归生活!
“现代与经典”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课堂的平等开放,学生的快乐学习。“教学是一门艺术”,名师们的课堂把这门艺术演绎的精彩纷呈,让所有听课教师不自觉地陶醉在他们的教学艺术中。名师们出神入化的设计、轻松灵动的课堂、精彩纷呈的互动、智慧优美的语言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无不让听课的教师由衷地赞叹与折服。精彩的课堂,源于老师解读文本功夫之深,其解读文本功夫,源于深厚的学养,让我们在提升学养方面多下点功夫吧!
此次扬州学习之行,是现代与经典的融合,老师们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第五篇:“现代与经典”观摩体会
“现代与经典”观摩体会
首先非常感谢中心校及县教育局的相关单位给与我这次去南京参加“现代与经典”观摩学习的机会。转眼间,活动已经结束一周时间了,相关的听课笔记及心得体会也都大概整理结束了。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汇报,这既是对上级部门的感谢,也能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对语文及语文教学的认识
语文是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的一门学科。由此可见,语文的教学不单单是帮助学生认几个字,识几个句那么简单,不单单是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那么容易。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这是一个多么现实而又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词呀!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语感的培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具备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语感的运用则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其中的引导者,这一点必须被每一位教师透彻地理解。
二、语文的课堂是一个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堂
为什么要把这一点单独拿出来写一写呢?因为这是本次活动给我的第一个震撼。
孙双全先生执教的《春联》那一课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这一课是我以前执教过的课,更有助于我的比较。我依稀记得自己是按照传统的上课程序带领学生从头至尾分析这篇课文的。当时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可是孙老师完全采用了另一种教学的方式。他从名联出发,带领学生分析对联的特点,然后再带领学生参与到对对联这样一个活动中来。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让学生掌握了对联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解决了课文中存在的几副对联,是一举三得的事。这种新的课文讲授模式,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即弄明白这篇课文想让学生掌握什么?想让学生学到什么?想培养学生怎样的情感?当你把握了这三点,对于任何课文的教学都会游刃有余的!但是,想要真正把握到这几点却是不容易的,它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经验有极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知识面也有一定的要求。
三、语文的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
管建刚先生执教的《陶校长的演讲》这一课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上。《陶校长的演讲》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每天四问”,一般的老师会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带领学生去理解,然后再带领学生分析“四问”的顺序安排。与管老师的教学内容差不多。但是管老师却采用了另一种教学模式。他一开始就别出心裁地找两名学生上台学着陶行知校长的样子做演讲,这在无形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其次,他是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带领学生分析“每天四问”的。“四问”分析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十分深刻了。最后,他又带领学生分析了“四问”的顺序。可以说,他的教学方式并不是独具匠心的,但是却很少有人采用他的这种方式,包括我自己在内。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更像是“程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理解教学内容,在问题解决中学到相应技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师生交流方式
下面我想谈谈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方式。这是课堂效率高低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这也是素质教育特别提倡的一点。
我以前的语文课,师生交流主要体现在问题回答上。也就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起立回答这个问题。这种交流是一种被动式的交流,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这次观摩课,让我看到了师生交流的新方式。比如说生字词的教学,教师会让学生给一个生字组词,并会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这个词,这既引导了学生的思考,又体现了反馈。再比如,绘本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写了很多精彩的片段,然后他们会在课堂上集体赏析这些片段。在我以前的习作课和绘本课上也采用过类似的方法,但是效果却并没有它们这样明显。总的来说,师生交流这方面的技能,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学生知识面
最后我想谈谈学生的知识面。这次观摩课,给我震撼比较大的是南京小学生的知识面。有些老师会说南京条件比较好,孩子有更多的优质的学习资源,这是农村孩子无法比的。这一点我承认。但是,将南京孩子的知识面上的优越性完全归咎于这一点是我无法忍受的。毕竟,现在的农村,买几本书的条件还是有的。但为什么农村孩子的书包里几乎看不到什么好的课外书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人指导,他们不知道该买什么书?南京的孩子看过很多的书,农村的孩子没有,这并不是硬件上的缺失,而是老师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觉得,以后应该适时地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以帮助他们丰富知识面。
总的来说,这次的观摩课是一段收获颇丰的经历,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新老师来说,感想千言,难以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