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经典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01:0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与经典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与经典观后感》。

第一篇:现代与经典观后感

领略名师风采

品味经典课堂

——听于永正老师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有感

确山县实验小学:李战伟

2012.11.19

领略名师风采

品味经典课堂

——听于永正老师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有感

江苏无锡——一座美丽的现代时尚与古朴经典相融合的江南水乡都市。走进无锡,犹如来到人间仙境,购物殿堂。这里风光怡人,文化气息浓郁,徜徉在这座城市浑身上下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浸染着一种淡淡地、愉悦地让人说不出的人文情致。

11月9日‚第十五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迷人的‚太湖明珠‛无锡市悄悄拉开序幕。步入会场——无锡教育电视台(蓓蕾影剧院),会场不算大(可容纳1000余人),可温馨至极。在这里,一场盛大的、丰富的语文教学精神大餐马上开始。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笔记本,虽然没有写字台作依托,但我依然怀着一颗恭敬之心小心翼翼地记录着,思考着,期待着,想象着,观摩着。不知不觉两天半的时光就在不停顿地思绪中度过了,虽然紧张,虽然坐得腰酸腿麻,但全无疲惫之感,因为精神之悦早已荡去了身体的困乏。

此次无锡之行,可谓满载而归,收获颇丰。尤其是于永正老师,他‚平平常常教语文,学生简简单单学语文‛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简单品评如下。

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五年级《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课前,于老师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两个词:倭瓜 谎花。于老师没有使用课件,只一根粉笔,甚至没有拿教材,一切都显得平常之极。

接下来,按部就班地开场:我叫于永正,今年70有2,我希望大家随便一点,我希望我是‚祖父的园子‛里的祖父,你们就是‚祖父的园子‛里的‚我‛。于老师一直笑眯眯地看着孩子们,和蔼可亲的神情真像一位慈祥的爷爷在给自己的小孙孙聊天。就在于老师毫不忌讳地通报自己实际年龄的刹那间,我的心头为 之一震,一种发自内心感动油然而生。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竟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的课堂上,而且是以执教者的身份出现的,并且他还是被大会组织者安排在第一天研讨会的第一个出场的参课名师。这样的一位长者出席这样的一个盛会,而且执教这样一篇切已的课文,真是有意思。像于老师这样年龄的名师早已是功成名就,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可他依就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线,而且还是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引领者。于老师不愧是著名特级教师,他热爱小学语文教学,视小学语文教学为自己的生命所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愿于老师的教学之路更长,教学艺术之树长青,我愿做于老师最忠实的粉丝。

授课时,于老师从解释词语开始。什么是倭瓜、谎花,让学生充分地说。从倭瓜聊到‚倭寇‛,以致聊到哈哈大笑。聊天似的对话平平常常,学生学得简简单单。这样的课堂真不像课堂,这样的老师真不像‚老师‛。从于老师的课堂面貌反观我的课堂,我太像老师了,上课时一脸的凝重严肃俨然一尊活雕像。平淡无味的话语,牵强附会的煽情,根本无法从本质上感染学生,师生之间的对话只能是生硬的,不会真诚的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不会有情感与情感的碰撞。

紧接着,于老师开始听写生字词。他让不同的孩子在黑板上写‚草帽‛、‚抛‛等字词。看似平常的教学设计,于老师却在指导学生写字上下足了功夫,学生写得不规范的地方他都一一指出,不好写的或写错的地方他示范给孩子们怎样写,写的时候要写稳,要写出变化,写出美感。他特别强调说:‚字要一笔一画地写,要规规矩矩地写。‛听到这,我想到自己的课堂,虽然我也经常让孩子到黑板上听写,但通常都是以写对为判断好坏的标准,却很少要求写规范,写美观,更谈不上进行艺术性的写字指导了,难怪孩子们的字上升不到规范、美观的程度。于老师说:‚凡是要求学生写好的字,老师首先要写好。‛于老师说到了,也做到了。语文学习贵在积累,写字练习贵在规范,长期坚持规范书写,孩子的字写不好都难。指导学生写字不可小视,它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如果忽视了写字的规范性指导,孩子们的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将是不健全的。于老师示范之后,他又让不同的孩子到黑板上去写。这一次,孩子们明显写得好看多了。尤其是后面的教学环节中,于老师让很多孩子到黑板上写自己在园子看到的东西时,于老师还不失时机地点评孩子们的字,‚我喜欢你写的提手旁,‛‚我欣赏你的这一捺‛,‚这个字很入贴,我喜欢。‛‚你写的字有书法家的感觉,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书法家。‛……孩子们听到于老师的品头论足,或高兴,或欣喜,或激动,每个孩子的字在于老师的眼中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许多孩子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得到了满足,心情的愉悦难以言表,听讲的兴致之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于老师把写字指导有机地整合到阅读教学中,是有意在培养孩子们的写字能力和审美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写的字,在于老师的眼中都有可取之处,哪怕是很小的细节部分,于老师都予以肯定。于老师一直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他目中有人,看得出他爱孩子,而且爱得用心,爱得细致。我和于老师比起来,真是惭愧之极。有时,明明孩子的作业写得很像样了,我却鸡蛋里挑骨头,说这需要提高,那需要改进。说得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孩子的上进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学习语文的兴致也大打折扣。有时,我甚至千方百计地从孩子的作业中找到一丝错误,而且还用红笔画了一个大圈圈,生怕孩子看不见似的,更有甚时,我还要再旁边写上一句‚请你再认真些‛。我不知道,当孩子看到我这样认真地批改的作业,心里是感谢还是失落呢?当老师的一定要‚目中有人‛,千万不可‚目中无人‛。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要求做到两看。一是用眼看,二是用心看。在初读课文时,他这样要求用眼看:‚你看到了什么,就做个记号,认真地默读,仔仔细细地读。‛读完后,于老师请许多孩子到黑板上把看到的东西写出来。这个设 计看似平常简单,其实于老师别有用心,只听于老师话锋一转,‚用几个词概括一下你在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什么?‛‚请你在心里面说一遍。‛不大一会,孩子们纷纷举手。有个孩子说:‚当我走进祖父的园子里,我看到了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花朵、草帽、草、白菜、锄头、狗尾草……‛这个孩子一气把黑板上写的几乎全都说出来了。于老师说:‚你这样回答是挺具体的,知道的你是去了菜园,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去了公园呢?这样说太复杂了。‛在于老师的启发下,有个孩子说:‚当我走进祖父的园子里,我看到了动物,植物和他们做的事。‛‚孩子你概括地就已经很准确了,不过呢,动物、植物和事情合起来叫事物,用上事物再说说。‛当下这个孩子又重新总结:‚当我走进祖父的园子里时,我看到了许多事物。‛就这样,学生概括和表达能力在于老师不断地点拨下得以培养。一般的老师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可能也结束了。但于老师却不这样就此结束。相反,他却抛出了个更有意义的话题。‚刚才,同学们用眼睛看教材,看到了许多东西。现在,孩子们,请你用心看,静心地看到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的同时,老师提示:‚用眼睛看比较容易,用心看就比较难了,用心看到的是背后的,书上一般是不写的。‛于老师实际上是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老师一定要善加引导。在这里,于老师提出了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文字,一只眼睛看文字背后的东西。在于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地看到了文字背后的东西。有的孩子说:‚我看到了祖父的宽容、慈祥,也看到了‘我’的天真活泼‛……于老师还是依次让发言的孩子把看到写在黑板上。孩子们的发言积极,无拘无束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那和谐活泼地课堂氛围,让很多孩子忘记了这是在观摩会的课堂上。我在台下静静地记着,愉悦地欣赏着,默默地思考着,由衷地赞叹着。大师之高明在于引,把孩子的读书深度从低引到高,大师之高明在于导,把孩子的理解境界瞬间提高。大师的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 语文素养,而且关注了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当孩子们完成了所有的板书后,于老师小结道:‚正是因为祖父的宽容,慈祥和宠爱,才有了我的自由自在和天真快乐的童年。‛按照常规,这节课上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可于老师偏又设臵了一个更有趣的环节。

于老师说:‚请找出你认为最有趣的事。‛(大家一致认为:铲地一事有趣)。于老师让孩子先个人练读这一段,同时走到孩子们中间指导朗读,要注意适当的时候要加上动作,表情等。孩子们练得很投入。‚谁敢向于老师挑战?‛随着一声号令。一个孩子勇敢地举手登台表演。这个孩子读得很流畅,声音也很好听。读得很不错。可于老师胸有成竹地说:‚让我试一试,看能不能超过他,如果,你认为我比他读得好,就要给我一些掌声。如果,你认为我读得不如他,掌声就免了。‛说完,只见于老师手不拿教材,完全凭背诵和对文本的理解,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朗读完了这一段。随后,不仅在座的孩子们,就连听课老师们也都给于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不难想象,于老师在备课时,尤其是在备读这一段时,一定是下足了功夫,他有可能是数十遍地朗读这一段,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不然的话,绝对不会有现场那样真切、形象、逼真地朗读。反观自己平时备课,别说课文会背了,就连读几十遍的功夫都没有下。更别说仔细揣摩文字背后的东西了。这样浅层次的备课,怎能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生成出精彩的篇章。只有在备课时肯花功夫,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口中有莲花。之后,于老师要求学生找自己读书的优点在哪?并模仿自己好好再练。这一下,孩子们读得更起劲了,他们纷纷学着于老师的样子,读得很有意味。其中有个女孩子还跟于老师一起分角色读,读得也特别有韵味。

随后,于老师又设计了找细节描写,总结出了小事也能写出大文章,写有趣的事,要写对话,写出细节。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孩子很快学会了写作方法,课堂习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听于老师的课乍一听是那样的平平常常,但平常之中却多了一些厚重与扎实。孩子们学得轻轻松松,简简单单,但轻松与简单之中却多了几分思考和收获。

于老师的语言始终都很平实,自然,真切。可是他一说出来,孩子们都像着了魔似的,魅力四射,一点也不像70多岁的老人说的话。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老师关注教法的选择,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但他以人为本,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艺术的本质首先不是处理教材的艺术,而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在教学中,于老师是引导者,是点拨者,是鼓舞者,是激励者。他表扬、肯定、鼓励学生,或运用语言,或通过爱抚,或传递微笑,或耐心等待,或物质奖励……正因为于老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的手段,学生才兴趣盎然,畅所欲言,课堂教学才有情有趣、耐人寻味于永老师的激励艺术催化了学生强烈的未知欲望,强化了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地增强着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尽管于永正老师已头发斑白,却依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追求着。我真诚地祝愿于老师在今后的求索中,登上教学艺术的更高峰;祝愿他的艺术人生更加绚丽多彩,更加灿烂辉煌!

第二篇: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感悟经典 启迪思考

刘春华

4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享这一听觉的盛宴。本次活动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各位专家的讲解可谓精彩绝伦,始终被这些教育大师的现代教育理念、经典的实践所折服,所震撼,也不断地摧打了自己内心深处,不断地拷问自己、反思自己。

思维的教学就应该从“深”入手,把学生教活、教深、教懂。探究性学习要探究,但是探究变假探究就不是可取的,显而易见的东西可以用脑子想到的,还要探究,这不变成假探究吗?真正体现数学的是简单的,朴实的美。教学的基本技能是不求全,求联,求变。

听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不仅在场的听课老师有此感受,当天配合张老师上课的学生更是感觉妙不可言。张齐华老师的经典语言非常吸引人,无论是对知识的引领启发,还是对学生的鼓励赞赏,张老师都倾注满腔热情,用生动、形象、准确、富于情趣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张齐华老师《圆的认识》推翻了以前的设计,重新演绎了他对这节课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一样的的设计,不一样的味道,就像一道道美味佳肴,精彩纷呈!张老师从学生画圆——用圆形物体画;用图钉、绳子、铅笔画;用圆规画。学生在画圆中体会方法的优缺点;在画圆中明确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在画圆中掌握了圆的特征„„张老师的课大气中透着精致,看似简单的教学中却有很多思维方面的拓展延伸,教学风格极具数学味,他的课堂看似平实,其实极具深度!让我望尘莫及,心里除了感慨还是感慨:大师不愧是大师啊!在刁京京老师的课堂上《谁偷走了西瓜(数学绘本)》这堂课以故事的形式给出,巧用印尼和立方体模型带领学生动手操作,找到偷西瓜的立方体脚印,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体,并且在活动中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最后故事结尾是小伙伴们帮助球把西瓜采摘回来的并不是偷,又传递了一种团结向上的友谊。其次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思考的空间、交往的空间,表达的空间和实践的空间。联系我听到的这些课,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做到了这几点。较深刻的是李保伟老师的《分数应用题复习与思考导图》中以4/5发散开来,引出分数的所有应用题类型,可谓是充分发展了写生的思考空间;在贲友林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上台交流,其他小组提问补充的形式展开,课堂上小组间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只是适时的稍加引导,学生完全处在自由的交流环境中,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时间短暂,感受至深。在清静幽雅、古色古香的大学留下我们匆匆行走的足迹,带走的却是满满的收获、喜悦与美好的回忆.现代与经典正如一场教育盛宴,不仅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深刻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知识外的精深博大,学习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界最为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为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目标。

第三篇: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星期日的<现代与经典>学习让我深有触动,特别是在理论上的认识,我这次印象最深的就是东南大学在宣传栏里展示的理论指导,尤其是“质问十二能否,争做三者教师”。

所谓“三者教师”就是做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做教学过程的重组者、做动态生成的推进者。

先说课堂教学的创造者。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教为主,教法单一,这样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应当大胆改革,以学定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打乱原有的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给他们学习的主动权。做到学生自己的互助交流。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体现在课堂上,更重要的还有:一是要求老师对于自己的预设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熟记在心,便于随意的驾驭课堂;二是随时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推进课堂过程;再就是别忘了课后的反思,也是我们改进课堂过程必不可少的因素。动态生成的推进者。我的理解是,教学过程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课堂的推进随时变化,那么,老师就应该及时的抓住这些信息,有效的实现互助提升的课堂效果。(可能理解的不够透彻,希望老师们给予指导)。

看了好多老师的反思,大家也都肯定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动表现的效应。我觉得这里教师的先期预设、课堂驾驭、教后反思也很关键。相信有了师生的互动合作,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层楼的!

第四篇:现代与经典学习体会

聆听第二十届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有感

尊敬的王副、何主任,亲爱的各位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四月中旬我和张慧老师一起去南京参加了第20届“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观摩盛会。在这里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现代与经典是一场中国文化的盛宴,是一次与经典文化的相约。我第一次来到六朝古都南京,第一次走进现代与经典,感受语文,品味阅读,心生太多感动。两天半的时间里,我们一共听了11节课,如此近距离地聆听名师们的课,领略大师风采,让我受益颇多!

接下来,我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几个镜头,和大家分享。

一、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李白与美酒》

《李白与美酒》是苏教版六年级的教材。课开始,以李白酒仙美名的由来这一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选取一首代表性古诗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得出李白是借酒吟诗的诗仙。接着学习得意时饮酒的代表作,讲述了李白对陶渊明的敬仰,最后学习失意时饮酒的李白《将进酒》,抓住了李白悲、欢、乐、愁的情感主线,了解李白如此爱饮酒的原因。孙老师这节课用的是自己学校的学生,从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查阅了大量的关于李白的资料。他们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厚重的古文底蕴,以及思维、表达、语言组织能力的强大,这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近年来,很多名师都开发了自己的课程,在自己的课程领域里进行语文研究,这个班的学生就是在孙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的学生之所以能破茧成蝶,和孙老师的潜移默化是分不开的!这节课从文化的角度唤醒了学生的情智,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这篇文章主要通过种树人的做法,感悟到人生中的“不确定”。我们都知道世事无常,那是因为经历的多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的话,如何让他们理解这个道理呢?王老师抓住了“不确定”这三个字,不断延伸扩展,立足于文本,更联系了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还列举了陆羽、慧能、玄奘三人的一生。更加深入地阐释了人的一生充满了不确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什么叫世事无常,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怎样面对无常。新闻上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动辄就自杀跳楼的报道,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像王老师一样,多一些人生观的教育的话,那这样的惨剧就会少一些。上面列举的三个人是作家林清玄一生最佩服的,从他们人生中的不确定最终悟出“当幸福来了就享受幸福,痛苦来了就直面痛苦,因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课堂上,每一个知识点的出现,不唐突、也不灌输,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篇课文,我教了无数遍,从未把它和佛法联想到一起。王老师将本课中的不确定,与佛教的无常相联系,指引现代人以修心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课的结尾一首空灵的《醒来》在我们的心间荡漾开来,让所有人的情感在这瞬间迸发,了悟那一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意!

三、赵志祥老师执教的《渔歌子》

这次是第二次听赵老师的课。喜欢赵老师的直接、坦白,道出了很多普通老师的心声。他说:男老师要慎学王松舟,因为他的底蕴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男人学他的皮毛往往就学坏了。女人要慎学窦桂梅,学不好把自己弄得疯疯癫癫,没有她的底蕴,只是学教案是无法学到的。意思就是,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自己的教学领域里做精彩的自己就可以了!赵老师是一个非常幽默风趣之人,是一个充满教学智慧的引导者,从容中又不失大气,充满了亲和力。一首《渔歌子》可以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教学有声有色,声色一体,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学生思维的火花是需要被激发的,赵老师做的就是用自己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点燃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赵老师优哉优哉教古诗,学生优哉游哉学经典!

这次活动中,除了阅读教学之外,作文教学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非常有幸聆听了台湾沈慧芳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大树,你给我记住》,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台湾的教育特点,我才知道语言柔美并不是林志玲的专利。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课堂上,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大的亮点就是游戏的趣味性,积极设置多种游戏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还有张祖庆老师的《微电影·微写作》教学,是一场唯美与浪漫的盛宴,通过看微电影,教给学生写影评的方法。这样的习作教学,我们从来没有过。他为我们开启了写作的一个新天地。他的作文课打破了传统应试作文的模式,让我更加相信作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老师们,这次南京之行后我想了很多,名师的课堂之所以让我们望尘莫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阅读量,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功底。一个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位读书人。广泛地涉猎,我们的眼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独特,思想也越来越深邃,我们的课堂才会鲜活纷呈,课堂的驾驭才会收放自如。

我们在教学语文课文时,多是从技艺的层面去分析课文的主题、修辞、结构,教学中进行朗读的指导,读与写的结合等等,死死地抱住教材不放。当然,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形式所迫。梦想和现实之间隔着一道鸿沟。所以,我很迷茫,也很困惑,我们的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值得思考的问题!

谢谢大家!

第五篇:现代与经典心得体会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深圳之行

宋丽娜

四月的深圳已经进入了雨季,整个城市郁郁葱葱,充满生机。走进深圳,没有想象中的繁忙,大家工作生活都安安静静,井然有序,让我内心浮躁的情绪得以平静,为本次的学习拉开了序幕。本次学习又让我走近名师的课堂,聆听专家的报失,领略大师的风采。数学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是思维开拓的课堂,是师生共享的课堂,本次学习又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感悟到数学课堂的魅力和真谛。一,各俱特色,独领风骚

本次观看了刘松,黄爱华,贲友林,强震球,曹元钟,潘小明,罗鸣亮,朱国荣,俞正强,刘德武等多位老师的讲课,每个老师的讲课特色各不相同,自成体系,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娓娓道来,有的机智敏捷,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大师的风范。每位老师都从知识的源头一步步探寻数学之美,他们执着的精神,不懈的努力,毕生的追求我深深的感动。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两位老师是俞正强老师和刘德武老师,两位老师都年近花甲,但依然坚守在教育第一线,为教育事业不懈的奋斗,他们的教学功底是几经历练和捶打,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二,课堂风采

都说数学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老师总是束手无策。大师的课让我们感受到学习是一门慢的艺术,凡事不能急,要静等花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本届现代与经典中,俞正强为我们上了一节非常典型的课〞植树问题〞,俞老师从两道题的辩析开始,让学生辨析点数和段数的区别,学生从简单开始入手,理解了点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在理解了点数和段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植树问题,在研究植树问题时又从两端都栽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进行分析,显然俞老师是精心策划了这节课,想通过孩子们自己分析问题,去发现植树问题中的特点。俞老师的这节课,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时间,知识是可以迁移的,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管是大家的课堂,还是我们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如何教会学生去学习去思考,才是数学中最应该思考的问题。三,数学魅力。

又一次见到刘德武老师,心情依然非常的激动,上一次刘老师在南京的精彩的讲课和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隔一年,刘老师身上浓浓的文化气息,对数学的执着与探索,又一次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近花甲的老先生。老前辈尚且如此,年轻人又何以堪?教育是一项事业,是一群人为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另外一群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一项事业。如果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我们这些教书匠,也可以更轻松坦然的去面对,可我们现在做的不仅仅是授之以鱼,我们更想做的是授之以渔。在刘德武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和宽度。复习课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相关知识放在一起复习,学生体会到了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的路上需要老师给他们点亮一盏明灯,老师的教学也需要有一盏明灯,现代与经典就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各位专家就是我的榜样,使我在向前的路上有了前进的目标。教育需要思考,我们要给学生的是什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担负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要做的还很多很多,我想教育是个大学问,我要且行且思考。

下载现代与经典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与经典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与经典学习体会

    现代与经典--学习体会 刘孝森 “现代与经典”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盛会之一,众位名师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予近千名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 第一......

    “现代与经典”心得体会

    第十届 “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2010年5月14日到16日,我非常幸运的参加了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运河之都,韩信故里,母爱之都的......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参加第15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之感 息县第二小学 闫凤 沐浴牛毛般的细雨,观赏无锡的美景,聆听专家的报告,走近名师的课堂,领略大师的......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身临现代 感悟经典 启迪思考 城关镇逸夫小学 戈本成 10月24日至6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东南大学举办的第十九届现代与经典全国中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

    现代与经典学习体会

    现代与经典学习小结 上饶市第十五小学 高钰华 本学期本人有幸参加了2017第2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将学习如下: 1、让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性。 罗鸣亮老......

    现代与经典学习体会

    聆听现代,品味经典 ——现代与经典学习体会 虽已近深秋,却不改往日的热情,尤其从无锡学习回来,更是心潮腾涌,这是怎样的一种澎湃?又该如何表达?耳畔回荡着这十三位专家老师所讲的......

    现代与经典感想

    《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出去学习的机会,4月18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南京。这次全是特级教师的课,很优秀的老师......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2012年10月,在秋风送爽的季节,我有幸来到六朝古都——南京,欣赏了一场教育前辈和专家给我们带来的视听盛宴——第十四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