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弹药学综述题总结
远程杀爆弹增程技术
1.提高弹丸初速:新的发射技术--电磁炮、电热炮;新的发射药--液体发射药、包覆火药;新的装药结构;加长炮管长度;增加装药量;提高膛压
2.弹形减阻增程:改变弹丸长径比、弹头占弹丸全长的比例、弹头部弧形部的半径、弹尾长、船尾角等来减小空气阻力,达到增程的目的
弹形减阻的关键是减小波阻和底阻。对波阻影响最大的是弹全长和弹头部占弹全长的比例;对底阻影响最大的是弹尾长和船尾角。
优点:弹丸威力有保障。当装药结构和弹丸设计合理时,密集度较高。弹丸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缺点:增程量有限,很难满足大口径远程弹对射程的要求
根据弹长和阻力的关系,将远程杀爆弹分为老式圆柱弹、底凹弹、枣核弹 底凹弹:弹丸底部采用了底凹结构,并在底凹壁处对称开数个导气孔 其特点为:
(1)减小阻力:带有气孔的底凹结构,可使弹底低压涡流强度减弱,提高了弹底部的压强,减小了底部阻力。底凹深度的取值应为0.2~0.9d,亚音速和跨声速时,底凹深度为0.5d,超音速时深度与低压关系不大。导气孔的倾角应为60~75°,相对通气面积应为0.32(2)提高弹体强度:底凹结构时,将弹带设在弹体和底凹之间的隔板处,提高了弹体的强度
(3)增强了飞行的稳定性:底凹结构,弹的质心向前移,压心后移,给飞行稳定性带来好处,使空气阻力减小,弹丸的散布得到改善
(4)提高威力:底凹弹弹壁减薄,药量增加,弹丸的威力增加
底凹弹结构的问题:出炮口瞬间由于底凹部分内外压力差很大,可能出现强度不足的现象,所以底凹部分的材料和厚度要满足炮口的强度要求。由于底凹部分是附加结构,与弹体的要求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轻质材料
单纯的底凹结构的增程效果不明显,应该采用综合措施,比如:底凹结构,增加弹长径比,弹头流线型好
枣核弹:没有圆柱部,整个弹体由4.8d长的弧形部和1.4d长的船尾部组成。长径比较大,一般大于6倍弹径。弹头占弹全长0.8。采用底凹结构 枣核弹的阻力系数最小,约为0.7,比老式圆柱弹的阻力减小25%~30% 由于其长径比较大,在飞行中的攻角不可避免,由于弹丸的摆动和旋转,弹丸受到马格努斯力和力矩,它使弹丸的质心向侧向偏移,力矩会影响飞行稳定性。如果马格努斯力作用点在压心后,对稳定性有利,如果在前,会使飞行不稳定。
枣核弹上在弹带上安装了4个定心块,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加工麻烦。枣核弹分为全口径枣核弹和减口径枣核弹。
全口径枣核弹:弹径和火炮口径相同。利用在弹丸的弧形部上安装的4个定心块和弹丸最大直径处的弹带来解决枣核弹在膛内发射时的定心问题。随着定心块的斜置角增大,弹丸的阻力会增大
减口径枣核弹:尺寸比火炮口径小,弹形进一步改善,初速比全口径枣核弹大,射程也增加了。
3.底排减阻增程:弹丸利用底部排气装置,排除的气体将填充弹丸底部的低压区,增大其压力,减小弹头与弹尾之间的压力差,使底阻降低,射程增加
优点:结构简单,只需要在底凹结构中加入排气装置。基本不减少战斗部质量,不会使威力下降。由于空气阻力的减小,减小了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由于底部排气装置的燃烧室工作压力低,对装置的壳体要求低。可直接利用原来的底凹弹加排气装置,不用提高结构强度。
在增程药量不多的情况下可增程30%,增程量高,增大了存速,减小了动力平衡角
缺点:由于底排药柱的燃烧受到了大气的影响,而大气条件是难以预测的;底排药的点火时间不一致,最后导致了增大了弹丸散布问题。
结构复杂,增加了弹长、弹质量,惯性比增大,降低了稳定性
4.火箭增程技术:在普通弹丸后加增程火箭发动机并在火炮中发射出去,来达到增加射程目的的弹丸。在弹丸飞出炮口一定距离后,火箭发动机点火,给弹丸新的推力,增加了速度,提高了射程。包括旋转稳定式火箭增程弹和张开尾翼式火箭增程弹。
优点:增大30%的射程,存速大,动力平衡角减小
缺点:由于火箭推力偏心的影响,密集度差。结构复杂,造价高,弹长增加。战斗部装药少,威力降低。同条件下,增程率没有底排弹高 5.复合增程技术: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技术,在空气密度大的地方采用底排减阻增程,保持低阻力,使速度损失小,当弹丸进入密度小的区域,采用火箭增程加速,使增程率提高。但是具有底排和火箭增程技术的所有缺点。全弹道分为:底排增程段、火箭增程段、被动段
6.减小阻力加速度增程:次口径脱壳弹,在弹丸飞出炮口后弹托脱落,使弹丸质量减小,弹径减小,使弹丸的断面密度增大,弹道系数下降,射程增加。但脱壳弹加工复杂,成本高。
末敏弹工作原理:
1.由155mm榴弹炮将其发射,经过一段无控弹道到达目标区上空,由时间引信作用将敏感子弹抛出
2.子弹抛出后,打开减速伞,使子弹减速、旋转、定向、稳定 3.当子弹以大落角下落时,毫米波雷达开始测量子弹到地面的距离
4.当子弹达到一定高度时,减速伞脱落,旋转伞和红外探测器打开,旋转伞带动子弹旋转,在子弹的稳态降落过程中,毫米波雷达开始二次测距,完成对目标探测数据采集的准备工作,子弹进入稳定扫描状态
5.当子弹进入威力的有效高度后,发火装置的最后一道保险解除。对目标进行两次扫描来探测目标。
6.根据第二次扫描结果,如果确定是目标后,由处理器发出指令起爆战斗部,形成高速EFP毁伤目标
7.如果第二次结构确定是非目标,可以改变对象,探测潜在目标 8.如果一直没有发现目标,子弹会在离地面数英尺处自毁
第二篇:弹药学一
弹药学一 沈阳理工大学 胡世裕
弹药定义:
—般指有壳体,装有火药、炸药或其他装填物,能对目标起毁伤作用或完成其他任务的军械物品。
弹药范畴:
它包括枪弹、炮弹、手榴弹、枪榴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鱼雷、深水炸弹、水雷、地雷、爆破器等。
弹药说明:
用于非军事目的的礼炮弹、警用弹以及采掘、狩猎、射击运动的用弹,也属于弹药的范畴。
弹药功能:
是武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借助武器(或其他运载工具)发射或投放至目标区域,完成既定战斗任务的最终手段。
1.弹药的发展历史:
兵器的发展经历了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
2.弹药的发展趋势
现代战争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1)信息制胜
2)距离优势
3)技术对抗
4)目标变化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最终完成对各类目标毁伤功能的弹药必须具有下述能力
1)精确打击能力(70年代制导弹药,弹道修正,末敏弹)
2)远程压制能力(增程技术,底凹底排火箭推进)
3)高效毁伤能力(子母弹,贫铀穿甲弹,)
4)信息钳制能力(探测,快速响应)
1.空中目标特性
现代战争中,主要对付的空中目标包括固定翼军用飞机、旋转翼军用飞机和精确制导弹药
2.地面目标特性
地面目标主要包括地面机动目标和地面固定目标。地面机动目标包括坦克、自行火炮、轻型装甲车辆及有生力量等,属于点目标或群目标;地面固定目标大多是建筑物、永备工事、掩蔽部、野战工事、机场、桥梁、港口等
3.海上目标特性
海上目标主要指的是海面上的各种作战舰艇、各种运输补给工具以及水下潜艇等
• 1.3 弹药组成及其分类 • 1.3.1 弹药的组成
弹药的结构应能满足发射性能、运动性能、终点效应、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诸方面的综合要求,通常由战斗部、投射部和稳定部等部分组成。制导弹药还有制导部分,用以导引或控制弹药进入目标区,或自动跟踪运动目标,直至最终击中目标。•
1.战斗部
战斗部是弹药毁伤目标或完成既定终点效应的部分 •
2.投射部
投射部是提供投射动力的装置,使战斗部具有一定速度射向预定目标。•
3.稳定部
稳定部是保证战斗部稳定飞行,以正确姿态击中目标的部分
1.3.2 火炮弹药的组成
火炮弹药也即炮弹,是供火炮发射的弹药,依靠炮膛内火药燃气压力推动弹丸而获得初速。
炮弹是火炮系统完成战斗任务的核心部分,它的发展和改进直接提高火炮系统的威力、射程和精度,并有效地增加了火炮系统的作战功能。
炮弹广泛配用于地炮、高炮、航炮、舰炮、坦克炮等武器,毁伤各种目标完成各种战斗任务。
炮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两部分组成。
弹丸用以杀伤有生力量和摧毁目标,或完成其他战斗任务 •
1.3.2 火炮弹药的组成
1.弹丸由引信、弹体(壳体)和装填物等组成。
1)引信:引信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药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系统),根据不同炮弹弹种和对付目标的需要选择不同引信。•
2)弹体:弹体是容纳弹丸装填物并连接炮弹各零部件的壳体,分为弹头部、圆柱部、弹尾部等,圆柱部的两端有定心部、弹带(导带)与闭气环。
弹头部是弹顶以下的弧形、台锥或两者结合的弹丸部分,为不同形状母线的回转体
圆柱部是与弹头部相连接的圆柱形弹丸部分,通常为上定心部至弹带之间的位置
弹尾部是圆柱部以下的弹丸部分。通常由尾柱部和尾锥部结合组成,也称船尾部。
1.3.2 火炮弹药的组成
定心部分为上定心部和下定心部,它的作用是使弹丸在膛内正确定心。•
弹带是弹体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的环形带。其作用是在弹丸发射时,嵌入膛线,赋予弹丸一定的转速,并密闭火药燃气。
闭气环由尼龙或塑料等材料制成,装在弹带的后面,它的作用是补充弹带闭气作用的不足。
底 凹:是指弹丸底部有空腔的结构形式,增加射程 •
排气装置:是提高弹底压力,减小弹丸底阻,增加射程
风 帽:是装在弹丸前端用来改善弹形,减小空气阻力
弹 托:是次口径弹在膛内承受火药燃气压力、支撑、带动、导引弹体在膛内正确运动的部件。
爆 管:是内装炸药的管状部件,插入某些弹丸装填物(毒剂、黄磷等)中间,并借助爆管内炸药的爆炸能量,将弹体炸开,使其内装填物迅速弥散开来。•
尾翼稳定装置:是保证弹丸飞行稳定的装置
杆形头部结构:用杆形头部代替一般弹丸的锥形头部,其气动力的特点是减小头部法向力,•
2.发射装药由发射药、药筒、底火、辅助元件组成。•
1)发射药
发射药是具有一定形状和质量的火药,发射弹丸的能源。•
2)药筒
药筒用来连接弹丸、底火和盛装发射药,保护发射药不受潮湿和损坏。•
3)底火
底火受火炮机械的或电的作用发火,点燃发射药,产生膛压推动弹丸运动。•
4)辅助元件
有消焰剂、除铜剂、护膛剂、点火药、传火药、紧塞盖和防潮盖等。•
消焰剂:减少出炮口后产生二次燃烧而形成炮口焰和炮尾焰
除铜剂:采用低熔点的铅锡合金制成,用以清除弹丸在膛内运动时弹带在膛壁上形成的积铜。
护膛剂:常用钝感衬纸等减轻火药燃气对炮膛的烧蚀 •
点火药:放在底火上部,用以加强底火的火焰
传火药:保证长药室火炮—致地点燃全部发射药
紧塞盖:用以压紧发射药,使其在运输和操作中不致移动
防潮盖:用以保护发射药不受潮湿 •
第三篇:弹药学(综合)
弹药:一般指有壳体,装有火药、炸药或其他装填物,能对目标起毁伤作用或完成其他任务的军械物品。威力:是指弹丸对目标的杀伤和破坏能力。
现代弹药通常由战斗部、投射部、引导或制导部和稳定部等部分组成。(战斗部:弹药毁伤目标或完成既定终点效应的部分;投射部:弹药系统中提供投射动力的装置;导引部:弹药系统中导引和控制射弹正确飞行的的部分;稳定部:弹药系统中用于保持射弹在飞行中具有抗干扰性,以稳定的飞行状态、尽可能小的攻角和正确姿态接近目标的装置)
战斗部(壳体、装填物、引信)类型:爆破战斗部、杀伤~、动能~、破甲~、碎甲~、燃烧~、特种~、字母~。
弹药系统:将弹药、炸药制品、引信、火工品等部件及与其配套的零部件(装置)等,按照一定的传火序列、传爆序列组合在一起,使之具有满足规定战术或战略任务功能的有机整体。着靶角:弹丸着靶速度矢量与靶板垂线之间的夹角,或与装甲平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空气阻力分为:摩擦阻力(由于附着在弹表面的空气分子带动附面层内的空气一起运动,消耗着弹丸运动的能量,使弹丸减速,与此相当的阻力即~)、涡流阻力(当弹丸与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至一定程度且小于音速时,气流绕弹表流动,并在弹底附近出现漩涡,伴随漩涡出现而增加的阻力为涡流阻力)、波动阻力(当弹丸与空气之间相对速度大于音速时,伴随着近似圆锥形的微波而产生的阻力)。(一定条件下,弹尾做成收缩状不易出现漩涡。波动阻力又称为激波阻力,只有在炮弹超音速飞行时才会出现并占主要形式;亚音速飞行时涡流阻力占主要形式。)
马赫波和激波:当弹丸超音速飞行时,沿弹头表面及弹尾、弹带等凹凸不平处,在其附近各条流线的每点上,气流方向被迫分类:①弹药按用途可分为主用弹药、特种弹药、辅助弹药。②按装填物的类别可分为常规弹药、核弹药、化学(毒剂)弹药、生物(细菌)弹药。③按投射方式可分为射击式弹药、自推式弹药、投掷式弹药、布设式弹药。④按配属军中可分为炮兵弹药、航空弹药、海军弹药、轻武器弹药和地雷、工程爆破器材。⑤按导引属性可分为无控弹药和制导弹药。⑥按是否有信息技术成分分为信息化弹药和非信息化弹药。⑦按毁伤类型分为硬毁伤型弹药和软毁伤型弹药。
弹药的战斗要求:威力大、射程高、射击精度好。
弹药的基本要求:弹丸威力大、远射性好、射击精度好、射击和勤务处理安全性好、操作简单、长期储存性好。
弹药的基本性能:发射性能、运动性能、终点效应、安全性和可靠性。
弹药与目标的关系:好比矛与盾的关系①弹药与目标是一对互相对立而又紧密联系的矛盾统一体②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功能及防护特性,必须采用不同的弹药对其进行毁伤③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弹药的多样性④弹药毁伤效率的提高迫使目标抗弹药能力不断改善⑤目标的发展与新型目标的出现,又反过来促进弹药的不断发展与新型弹药的产生。爆炸的作用分为爆破和杀伤。
射程:由炮弹或子弹发射点到其水平面落点的水平距离。口径大于20mm的是炮弹,口径小于20mm的是枪弹。
弹道:在各种力作用下,弹丸或其他发射体质心运动的轨道。内弹道学是研究弹丸在膛内的运动,内弹道过程概括地说就是利用火药在炮管燃烧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膨胀做功,推动弹丸沿身管运动的过程。
中间弹道学:是内弹道学一部分,研究弹丸自炮口飞出到伴随流出的气体消失为止的运动。
外弹道学:关于火箭和弹丸与发射装置之间力的相互作用中断后的飞行科学。
后坐:火药燃气压力在推动弹丸沿身管轴线向前运动的同时,也推动炮身向弹丸行进的反向的运动,并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内弹道的重要指标:膛压、初速(燃速和燃烧表面积是影响初速和膛压的主要因素)
炮膛:身管的内部空间及其内壁结构,由药室、坡膛和导向部组成。
膛线:身管内壁刻有与炮膛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沟槽以引导弹丸做旋转运动的若干条形螺旋;作用是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弹头在出膛之后,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更精准地射向目标。弹带的作用:在膛内起定心作用,并使弹丸同炮膛紧密配合以防止燃气泄露,弹带嵌入膛线后使弹丸产生旋转。
炮弹外壳由上到下为引信、圆弧部(弹头部)、上定心部、圆柱部、下定心部、弹带、尾部。
上下定心部的作用是使炮弹与炮膛轴线一致。
枪弹不需要弹带,因为枪弹比较轻,依靠摩擦作用即可使弹旋转;炮弹有弹带,因为炮弹比较重,需要借助弹带来旋转。弹丸在膛内运动分为四个时期:①前期:击发底火到弹丸即将启动瞬间;②第一时期:弹丸开始运动到发射药全部燃烧结束的瞬间为止;(重要数据:最大膛压Pm)③第二时期:火药燃烧结束的瞬间到弹底离开炮口断面时为止;④后效时期:弹丸底部离开躺口瞬间到火药燃气压力降到使躺口保持临界断面(即膛口断面气流速度等于该面的当地音速)的极限值为止。攻角:弹丸轴线与速度矢量(即弹道切线)之间的夹角。向外转折。每点成为一个点扰源均各产生一个马赫波。无数马赫波叠加即为激波。
弹形系数:某待测弹与该标准弹在相同马赫数下且攻角为零时阻力系数的比值。
形状相似的同类弹丸,其弹道系数与弹径成反比,即弹径越大,弹道系数越小,因而空气阻力的影响也小。
引信:通过自身的敏感装置感觉目标或按预定条件来控制弹药爆炸序列适时爆炸的系统。
引信的作用:保险、解除保险、感觉目标、起爆。
引信的分类:按装配位置:弹头引信、弹底引信、弹头-弹底引信、弹身引信;按作用方式和原理:触感引信、近感引信、执行引信。
引信的作用过程:保险解除保险过程信息作用过程引爆过程自炸
引信的干扰分为内部干扰、自然干扰、人工干扰。
引信的引爆特性:适时性(炸点选择的时间或空间性),完全性(使战斗部完全爆炸的性能)。
勤务处理:由引信出厂到发射所受到的全部操作和处理,包括运输、搬运、弹药箱的叠放等。
损管能力:在战斗中处理受害、局部损伤,维持恢复战斗的能力。
火帽:将弱小的激发冲量转化为火焰的点火元件。引用最多的是针刺火帽和撞击火帽。
底火:利用机械能或电能激发以引燃发射药或传火药的引燃性火工品。
点火具:引燃火箭弹中火箭火药的装置。作用是将火箭火药的表面迅速的加热到它的起燃温度以上,并在燃烧室中建立一定的压力,以便火药装药正常的进行燃烧。
发射药:火药用于枪炮发射弹丸装药时成为发射药。发射药分为单基发射药(主要成分为硝化棉)。双基发射药(硝化棉、硝化甘油)、三基发射药(硝化棉、硝化甘油、硝基胍)、液体发射药(酯类、肼类)。
双基发射药分为两种类型:柯达型、巴利斯太型。护膛剂:起到减少火药燃气对内膛表面烧蚀的药剂、除铜剂作用:清除因铜质弹带与膛壁摩擦而残留在内膛表面的铜。
消焰剂:抑制射击时产生的膛口火焰,炮尾焰。一般采用钾盐类物质。
弹药装药方法:捣装法、压装法、注装法、螺旋装药法、塑态装药法。
炮弹:指口径在20mm以上,利用火炮将其发射出去,完成杀伤、爆破、侵彻或其他战术目的的弹药。炮弹一般由引信、弹丸、药筒(或药包)、发射装药及其辅助元件、点火具等五大部分组成。
杀伤爆破弹(榴弹):弹丸内装有猛烈炸药,利用爆炸时炸药释放的能量与产生的具有一定动能的破片完成爆破与杀伤作用的弹药。
破片:金属壳体内部装药爆炸作用下猝然解体二产生的一种杀伤元素。
密集杀伤半径:在这个半径的周界密集排列着高1.5米,宽0.5米,后25毫米的松木板制成的人像靶,每个靶上可穿透一个破片。
增程技术有哪几种?答:①提高弹丸初速②弹形减阻增程③低排减阻增程④火箭增程技术⑤复合增程技术⑥减少阻力加速度增程,弹丸离炮膛后弹托脱落⑦飞行姿态增程。优缺点:①弹形减阻技术:优点是弹丸威力有保证,设计合理时密集度指标可以较高;结构简单,工艺性好。缺点是增程量有限,很难满足大口径远程弹对射程要求。②底排增程技术:优点是弹丸外形变化不大,可采用低阻弹形;增程量较高;增大了存速,减小了动力平衡角。缺点是结构复杂,增加了弹长、弹质量,使惯量比增大,降低了稳定性密集度比普通弹丸差。③火箭增程技术:优点是增大射程30%左右,存速增大,动力平衡角减小。缺点是威力降低,结构复杂,弹长增加,密集度比底部排气弹要差。④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技术:优点是可使射程进一步增加,但底排与火箭增程的缺点它都具备。
提高杀爆弹威力和精度的技术:采用高威力炸药和改进装药工艺技术;采用薄壳弹体及高强度高破片率刚才制作弹体材料;采用预控技术,使弹体有规律的破碎,提高破片生成率;发展多功能引信。
杀爆弹对目标的基本作用原理:杀伤作用(利用破片的动能);机、火箭装药(或推进剂)和稳定装置等几部分组成。
火箭发动机是利用冲量原理,自带推进剂、不依赖外界空气的喷气发动机,分为点火启动段、稳态工作段、拖尾段。
火箭发动机组成及作用原理?组成:燃烧室、喷管、挡药板、推进剂、点火装置等。工作原理:发射药燃烧后生成火药气体,从而使燃烧室内的气体压力迅速增加,高压的火药气体以一定的速度从喷管喷出。大量的火药气体高速从喷管喷出时,火箭弹在火药气体流反作用力的推动下获得与气体流相反的运动加速度,进而产生变质量运动。
火箭弹的尾部直径收缩,出现豁口的原因:同等质量流量下,面积越小,压力越大,流速越高,增加火箭推力。
火箭武器优缺点:有较高的飞行速度;发射时没有后座力;发射时过载系数小;密集度较差;容易暴露发射阵地;造价比相同威力的炮弹高。
弹的稳定途径:
一、旋转(原理:陀螺效应),分为膛线旋转、涡轮旋转和尾翼旋转,使得弹飞行姿态稳定、阻力稳定、减速稳定,适用于线膛武器。特点:简单、准确、便宜。
二、尾翼,侵彻作用(利用弹丸的动能);爆破作用(利用炸药的化学能);燃烧作用(根据目标的易燃程度以及炸药的成分而定)。杀伤弹主要利用爆炸时形成的破片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技术兵器。
爆破弹主要依靠爆生气体和冲击波摧毁建筑物,因此多装炸药。穿甲弹属于动能弹,靠弹丸着靶时的强大动能去侵彻穿透钢甲;破甲弹靠聚能效应侵彻钢甲;碎甲弹靠层裂效应侵彻钢甲。影响穿甲因素:着靶动能与比动能,弹丸的结构与形状,着角,装甲机械性能、结构和厚度。
影响破甲因素:炸药、药型罩(形状、锥角、壁厚、材料、加工质量)、隔板、壳体、旋转运动、炸高、靶板。
影响碎甲因素:炸药猛度、炸药堆积面积和药柱高度、着角、靶板的厚度和机械性能。
极限穿透速度:穿透装甲的最小着速,表示弹丸的穿甲能力。穿甲弹与目标撞击后的运动形式:穿透、嵌埋、跳弹。
装甲板破坏形式:韧性破坏、充塞破坏、花瓣形破坏、破碎性破坏、层裂性破坏。
爆炸成形弹丸(EFP):采用大锥角金属罩、球缺罩及双曲形药型罩等聚能装药,当装药爆炸后,金属罩被爆炸载荷压垮、翻转和闭合形成的高速体。速度低,直径大,质量大;穿深浅,后效大;对炸高不敏感,基本不受弹转速的影响。金属射流头部速度达10000m/s,杵的速度达2000m/s。
三高区:高温(500℃)、高压(200万大气压)、高塑性。金属射流对靶板侵彻三过程:开坑阶段、准定常阶段、终止阶段。
迫击:炮弹以一定的速度撞击炮膛底部的击针,迫使底火发火。迫击炮弹:迫击炮发射的炮弹称为迫击炮弹。由引信、弹体、稳定装置(尾翼)、炸药、发射药(基本装药、辅助装药)组成。特点:没有复杂的反后座装置,质量轻,结构简单,易拆卸;弹道弯曲,落角大;发射速度高。
迫击炮弹装药特点:基本装药和辅助装药。原因:由于迫击炮弹发射装药量少、药室容积大、装填密度低、发射时气体外泄等原因,会导致内弹道性能不稳定,为解决这个问题,迫击炮弹发射装药分为两部分。
烟雾弹用磷做发烟剂,五氧化二氮常温下程凝聚态,小颗粒,不透明。
特种弹药是不依赖于炸药爆炸或动能直接毁伤目标,完成某些特殊战斗任务的弹药。有比如烟雾弹、燃烧弹、照明弹、宣传弹等
消焰剂的组成及其作用原理:一般使用钾盐类物质作为消焰剂。作用原理:①冲淡和隔离作用。发射时钾盐变成粉末,与火药燃气一同喷出炮口,将可燃气体浓度冲淡,使可燃气体难于和O2接触。②降温作用。在发射装药中加入多碳物质,如松香、中定剂等,使火药燃烧时,氧化不完全的生成物(CO、H2等)增多,虽然可燃气体量增多了,却降低了火药燃气的温度,使可燃气体与膛外空气混合后的温度低于自身的着火点,而不易燃烧。
火箭弹:指靠火箭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为动力,以完成一定作战任务的一种无制导装置的弹药。由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减少能量损失、追求高速度;实现翻转(旋转弹难以实现过于弯曲弹道);较长的弹高速旋转时容易解体,靠尾翼保持稳定。陀螺稳定原理:高速旋转的物体有保持旋转轴线不变的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沿外力矩矢量方向产生进动而不倒。
如下情况采用尾翼稳定:尾翼稳定弹丸比旋转稳定弹丸具有较大的长径比;弹丸的威力或其他终点效应因弹丸的旋转而降低时;弹丸的战斗使命要求在大射角下进行射击;弹丸设计成由滑膛炮发射时。
什么是涡轮式火箭弹和尾翼稳定式火箭弹?后者比前者有什么优点?尾翼稳定式火箭弹是靠尾翼保持飞行稳定的火箭弹;涡轮式火箭弹是靠从倾斜喷管喷出的燃气,使火箭弹绕弹轴高速旋转,产生陀螺效应,保持飞行稳定的火箭弹。优点:长度不受稳定性限制;射程和威力较大。如果火箭弹长度受到限制,可以选择涡轮式火箭弹。
涡轮式火箭弹的优缺点:单体外廓尺寸比较小,在弹药运输与射击操作方面大为方便;定向器都较短,可以使发射装置设计的轻便、灵活;密集度可以保持较高水平;可以进行简易射击。缺点是最大射程难以提得很高。
有人说旋转稳定较好,但在什么情况下必须采用尾翼稳定方式?
①位移稳定弹丸比旋转稳定弹丸具有较大的长径比。
②弹丸的威力或其他重点效应若因弹丸的旋转而降低时。③弹丸的战斗使命若要求在大射角下进行射击时。旋转弹丸在射角大至65度左右使稳定性严重变坏,其精度急剧下降,而尾翼稳定弹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④弹丸可以设计成由滑膛炮发射时。
陀螺稳定原理: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围绕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做锥形运动。也就是说,陀螺一面围绕本身的轴线作“自转”,一面围绕垂直轴作“公转”。“自转”越慢,摆动角越大,稳定性越差;反之相反。陀螺高速自转时,在重力偶作用下,不沿力偶方向翻到,而绕道支点的垂直轴作圆锥运动的现象,就是陀螺原理。
导弹:是载有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轨道,并导向目标的飞行器。主要有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弹体、弹上电源和战斗部组成。
云爆战斗部(FAE战斗部):燃料通过爆炸或其他方式分散于空气中形成雾状混合炸药,在引信定时作用下进行爆轰,形成分布爆炸的战斗部。
云爆战斗部关键技术及技术要点是什么?关键技术:①可燃物:环氧丙烷、戊二烯、环氧乙烷②两个云爆引信:树叶识别探杆引信和电引信③降落伞(十字形)。技术要点:中心爆管被引爆,高温高压产物将环氧丙烷抛入空气,不断破碎分解、气化,并与空气混合成云雾区,在另一个云爆引信起爆下整个云雾爆轰。
主动寻地制导:就是通过雷达导引头主动发射波束,并接收回波来探测目标的方位。其缺点是在你发射波束的同时,暴露了自己。
被动寻地制导:是自身不发射波束,而是通过接收对方雷达发射的波束来探测目标。优点是不会暴露自己,缺点是只要对方雷达不开机,你就没办法发现他。
串联战斗部:把两种以上单一功能的战斗部串联起来组成的复合战斗部系统。
子母弹:又名“集束炸弹”,其母弹筒爆炸后,可散出大量小型炸弹,散落地面。子母弹是提高常规弹药有效利用率和破坏威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
子母弹的子弹主要有爆破式、破片杀伤式和聚能式三种。子弹抛射系统分为:整体式中心装药子弹抛射系统、枪管式抛射系统、膨胀式抛射系统。
末敏弹:即末端敏感子母弹,又称遥感反装甲弹。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动探测目标,控制引爆时间。
航空弹药:指从飞机或其他航空器上发射或投放的弹药,包括空-空导弹、空-地导弹、普通炸弹、航空火箭弹、制导撒布器等。特点:速度快、航程远。
航空弹药的弹道性能指标:弹道系数(反映炸弹空气阻力加速度大小的数值)、标准落下时间(标准大气压下,炸弹从2000m,速度40m/s作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极限速度(炸弹的重力恰好等于空气阻力时的炸弹速度)
航空爆破弹是靠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来摧毁目标的航空炸弹,它的主要特点是炸药装填系数比较大。
航空高阻爆破弹特点:外形短粗、长细比小、流线型差、阻力系数大,主要供飞机在弹舱内悬挂使用。
航空低阻爆破弹:为了减小外挂阻力,尽可能提高飞机速度,增大航程,航空炸弹采用低阻气动外形,增大炸弹长径比,并且用流线外形。
低空炸弹:为了使炸弹爆炸冲击波和破片不损伤载机,必须保证爆炸点与载机之间的最低安全距离,通常采用降低炸弹速度,延长其抵达目标的时间。故又称减速炸弹。
燃料空气炸弹:炸弹本身携带燃料,接近目标时触发爆炸,液滴燃料扩散,在空中形成汽化云雾,云雾二次引爆,从而对地面形成超压,杀伤人员、清除雷区和破坏工事等。
炸弹为何比炮弹的杀伤距离大?答:炮弹的弹体中有大部分为药室装药,起发射作用,而起杀伤作用的战斗部装药只占有很少一部分;炸弹无药室,整个弹体中都装有炸药。
榴弹:弹丸内装有猛烈炸药,利用爆炸时炸药释放的能量与产生的具有一定动能的破片完成爆破与杀伤作用的弹药。
拉瓦尔喷管:利用喷嘴特殊的几何形状提高燃气的流动速度的火箭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最常用的构件,从大变小,又从小变大,喷口微处理面积小,喷管出口面积最大。
低空炸弹:为了使炸弹爆炸冲击波和破片不损伤载机,必须保证爆炸点与载机之间的最低安全距离,通常采用降低炸弹速度,故又称减速炸弹。
三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
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下,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系列化:是将产品或其参数,结构形式,尺寸作合理设计和规划,排除相应性谱表,从而有目的地指导今后的发展。
组合化:是用若干通用部件和专用件组合成某种产品的各个品种,从而形成产品系列。
C4ISR(现代战争组成系统):Command指挥、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讯、Computer计算机、Intelligence情报、Surveillance监视、Reconnaissance侦察 贫铀装甲:掺杂了贫铀金属的复合装甲。
针刺火帽的发火机理:击针刺击-帽壳变形-应力集中-产生“热点”-击针刺入药剂一定深度,“热点”达到一定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感度较大的药剂分解-整个药剂激起爆炸变化。点火具按初始充能的形式分为:电点火具(特点:电能转变为热能引燃电发火头);惯性点火具(特点:火帽受针刺作用而发火)。
炮弹雷管按激发冲能的形式分为:针刺雷管、火焰雷管、电雷管、化学雷管、碰炸雷管、激光雷管。
雷管命名:L表示雷管,Z表示针刺,H表示火焰。LH-3:3号火焰雷管;LZ-1:1号针刺雷管。
时间药盘引信:是利用火药分层、等速燃烧的特性进行计时的时间引信。
典型的子弹抛射系统有:①整体式中心装药子弹抛射系统②枪管式抛射系统③膨胀式抛射系统
弹道修正弹药:弹丸内含有GPS接近机和弹道修正算法组件的一种弹药。
智能弹药:把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图像分析信息融合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弹药。
灵动弹药:指外弹道某段上实现自身摸索,识别目标或之后还能跟踪目标,直至命中目标和毁伤目标的弹药。
均质装甲:通过提高装甲的强度,增加装甲的厚度与增大装甲的倾斜度来提高其对抗性能的一种传统的轧制钢装甲。
复合装甲:由两层或多层装甲板之间放置夹层材料所组成的装甲。
反应式装甲:由两层金属板之间加一层钝感炸药组成的一种用于主装甲之外的附加装甲。
消极防护:采用伪装、隐蔽等方式,以对付大型航空爆破弹的威胁进行的防护。
主动防护:指在弹药未碰击装甲前将其摧毁或削弱其效能,使其达不到预期毁伤目的。
被动防护:指借住装甲抗弹能力来提高其对抗性能。
直接防护:指来袭反舰武器命中后如何不受损失和少损失。间接防护:指如何防护来袭的反舰武器命中。碳纤维弹关键技术、工作原理、材料特点等
关键技术:碳纤维的旋转及其制造工艺,战斗部的开舱和碳纤维丝团抛撒展开技术。
材料特点:高弹性、高强度、耐高温。
工作原理:碳纤维成丝条状,并卷曲成团,当战斗部到达发电厂等上空时,战斗部内的低速炸药或火药将碳纤维丝团抛出,在空中飘落,落到高压电网上,在高压相线之间形成导电空间,可能引起高压线的空气击穿放电,引起任意相线之间或与大地的短路行为。当短路时间大于电网跳闸时间阀值,立刻造成电网断电。
为什么要研究航空低阻炸弹?
①现在载机速度增加,如果在飞机飞行过程中航空炸弹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太大,会影响飞机的飞行速度,飞机的机动能力和飞机航程。
②为了减小外挂炸弹的阻力,尽可能提高飞机飞行速度,航空炸弹必须采用低阻气动外形,增大炸弹长径比,并且用流行性的外形。
③由于外形的细长,装药量减少,威力下降,必须增大装填系数,以提高杀伤威力。弹丸在膛内运动四个时期
①前期:前期是指击发到弹丸即将启动瞬间。图中以t0表示,此时p=p0,V=0,l=0。
特短:弹丸是在定容情况下燃烧,弹丸不动。
②第一时期:第一时期是指弹丸开始运动到发射药全部燃烧结束的瞬间为止,即图中t0——tk段。特点:火药全部燃烧生成大量燃烧气,使膛压上升,但弹丸沿炮膛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快,使弹后空间不断增加,这又使膛压下降,这种相互关系又互相影响的作用贯穿着射击过程的始终。
③第二时期:第二时期是指火药燃烧结束的瞬间起到弹底离开炮口断面时为止。在图中tk—tg段。特点:虽然发射药已全部燃完,因这段时间极短,膛内原有的高位,高压燃气相当于在密闭容器内绝热膨胀做功,继续使弹丸加速运动,弹后空间不断增大,膛压继续下降,当弹丸运动到炮口时,其速度达到膛内的最大值。
④后效时期:后效时期是指从弹丸底部离开膛口瞬间到火药燃气压力降到使膛口保持临界断面的极限值为止。图中以tg—τ;此时膛压p=0.18mpa极限值为止。
特点:火药燃气压力急剧下降,燃气对弹丸的作用时间和燃气对炮身的作用时间是不相同的,即起点相同,而结束点各异。
第四篇:弹塑性力学总结(精华)
(一)弹塑性力学绪论:
1、定义: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受到外荷载或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及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固体在受载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阶段这两个紧密相连的变形阶段力学响应的一门科学。
2、研究对象:也是固体,是不受几何尺寸与形态限制的能适应各种工程技术问题需求的物体。
3、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受力分析及静力平衡条件(力的分析);变形分析及几何相容条件
(几何分析);力与变形间的本构关系(物理分析)。
4、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受力物体内某一点(单元体)为研究对象→单元体的受力—应力理论;单元体的变形——变形几何理论;单元体受力与变形间的关系——本构理论;(特点:
1、涉及数学理论较复杂,并以其理论与解法的严密性和普遍适用性为特点;弹塑性力学的工程解答一般认为是精确的;可对初等力学理论解答的精确度和可靠进行度量。)
5、基本假设:物理假设:(连续性假设:假定物质充满了物体所占有的全部空间,不留下任何空隙;均匀性与各向同性的假设:假定物体内部各处,以及每一点处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质相同。力学模型的简化假设:(A)完全弹性假设 ;(B)弹塑性假设)。几何假设——小变形条件(假定物体在受力以后,体内的位移和变形是微小的,即体内各点位移都远远小于物体的原始尺寸,而且应变(包括线应变与角应变)均远远小于1。在弹塑性体产生变形后建立平衡方程时,可以不考虑因变形而引起的力作用线方向的改变;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略去相关的二次及二次以上的高阶微量;从而使得平衡条件与几何变形条件线性化。)
6、解题方法(1)静力平衡条件分析;(2)几何变形协调条件分析;(3)物理条件分析。从而获得三类基本方程,联立求解,再满足具体问题的边界条件,即可使静不定问题得到解决
7、应力的概念: 受力物体内某点某截面上内力的分布集度=limFnAAOdFndAn=limFnAAOdFndAnt。正应力,剪应力,必须指明两点:是哪
xx一点的应力;是该点哪个微截面的应力。
7、应力的表示及符号规则:xx、xy、x:第一个字母表明该应力作用截面的外法线方向同哪一个坐标轴相平行,第二个字母表明该应力的指向同哪个坐标轴相平行。
8、三维空间应力圆:
第五篇:弹塑性力学总结
应用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结构工程 指导老师: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可变形固体在荷载(包括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作用时,发生应力、应变及位移的规律的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弹性理论研究理想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经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因此,弹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经过抽象化的可变形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弹塑性力学也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和一部分。弹塑性力学包括:弹塑性静力学和弹塑性动力学。
弹塑性力学的任务是分析各种结构物或其构件在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应力和位移,校核它们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寻求或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并且弹塑性力学是以后有限元分析、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其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基本思想及理论
1.1科学的假设思想
人们研究基础理论的目的是用基础理论来指导实践,而理论则是通过对自然、生活中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得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从众多个体事物中寻找规律,而规律的得出一般先由假设得来,弹塑性力学理论亦是如此。固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出的现象差别根本的原因在于材料本身性质差异,这些性质包括尺寸、材料的方向性、均匀性、连续性等,力学问题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工具,如果要考虑材料的所有性质,那么一些问题的解答将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在弹塑性力学中,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并联系求解问题的范围,忽略那些次要的局部的对研究影响不大的因素,使问题得到简化。
1.1.1连续性假定
假设物体是连续的。就是说物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例如:应力、应变、位移等,才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
1.1.2线弹性假定(弹性力学)
假设物体是线弹性的。就是说当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外力被除去以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不留任何残余变形。而且,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1.1.3均匀性假定
假设物体是均匀的。就是说整个物体是由同一种质地均匀的材料组成的。这样,整个物体的所有部分才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因而物体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才不随位置坐标而变。
1.1.4各向同性假定(弹性力学)
假定物体内一点的弹性性质在所有各个方向都相同,弹性常数(E、μ)不随坐标方向而变化;
1.1.5小变形假定
假设物体的变形是微小的。即物体受力以后,整个物体所有各点的位移都小于物体的原有尺寸,因而应变和转角都远小于1。可用变形前的尺寸代替变形后的尺寸,建立方程时,可略去高阶微量
1.2应力状态理论
应力的概念的提出用到了数学上极限的概念,定义为微小面元上的内力矢量。在微观层面,我们研究的是一点的应力状态。在宏观层面,根据物体所受的面力和体力以及其与坐标轴的关系,将物体的应力状态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平面应变问题及空间应力问题。平面应力问题是指物体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且外荷载沿该方向的厚度均匀分布(如矩形薄板);平面应变问题则是物体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外荷载沿该方向为常数(如水坝)。空间应力问题则是一般普遍的情形。对应力的分析应用静力学的理论可以得到求解弹塑性力学的平衡微分方程。
1.3应变状态理论
在外力、温度变化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物体内部各质点将产生位置的变化,即发生位移。物体内各质点发生位移后,如果仍保持各质点间初始状态的相对位置,则物体仅发生刚体位移,如果改变了各点间初始状态的相对位置,则物体还产生了形状的变化,包括体积改变和形状改变,物体的这种变化称为物体的变形。在弹塑性力学中,用应变的概念来描述物体变形,在已知物体位移的情况下,通过几何学工具,结合小变形假设条件,可推导出求解弹塑性力学的几何方程。
1.4本构理论:
本构理论探讨的是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弹塑性力学非常重要的理论。对物体应力应变关系的研究首先总是通过实验的手段得来,当我们发现物体处于线弹性阶段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描述,具体而言又可分为各向同性材料、各向异性材料、对称性材料等。当受力物体某点的应力状态满足屈服条件是,该点已经进入塑性阶段,此时应力与应变不再呈现出线性关系,对于该点弹性本构关系不再适用。在塑性阶段,应变状态不但与应力状态有关,而且还依赖于整个应力历史(应力点移动的过程),由于应力历史的复杂性,很难建立一个能包括各种变形历史影响的全量形式的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只能建立应力与应变增量之间的塑性本够关系。当结构材料进入塑性状态之后,应力点位于屈服面上,此时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将根据加载与卸载的不同情况而服从不同的规律。若为卸载,则施加的应力增量将使应力点从屈服面上回到屈服面内,增量应力与增量应变之间仍服从胡克定律。若为加载,则所施加的增量应力将使应力点在屈服面上移动或移动到新的屈服面上,此时材料的本构关系服从增量理论。
当个应变分量自始至终都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时,应变强度增量可以积分求得应变强度,从而建立全量理论的应力应变关系
1.5 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
边界条件表示在边界上位移与约束,或应力与面力之间的关系式。边界条件分为应力边界条件、位移边界条件、混合边界条件,求解弹性力学问题时,使应力分量、形变分量、位移分量完全满足8个基本方程相对容易,但要使边界条件完全满足,往往很困难。这时,圣维南原理可为简化局部边界上的应力边界条件提供恒大的方便。圣维南原理描述如下:如果物体一小部分边界面上的面力是一个平衡力系(主矢量及主矩都等于零),那么这个面力就会使近处产生显著的应力,而远处的应力可以不计。求解方法
在弹弹塑性力学里求解问题,主要有三种基本方法,分别是按位移求解、按应力求解和按能量原理求解。
2.1位移法
它以位移分量为基本未知函数,从方程和边界条件中消去位移分量和形变分量,导出只含位移分量的方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并由此解出位移分量,然后再求出形变分量和应力分量。位移法能适应各种边界条件问题的求解。
2.2应力法
它以应力分量为基本未知函数,从方程和边界条件中消去位移分量和形变分量,导出只含应力分量的方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并由此解出应力分量,然后再求出形变分量和位移分量。按应力法求解平面问题时,需要满足相容方程,它是偏微分方程,由于不能直接求解,则只能采用逆解法或半逆解法。
所谓逆解法,就是先设定各种形式的、满足相容方程的应力函数,从而求出应力分量。然后根据应力边界条件来考察,在各种形状的弹性体上,这些应力分量对应于什么样的面力,从而得知所设定的应力函数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所谓半逆解法,就是针对所要解的问题,根据弹性体的边界形状和受力情况,假设部分或全部应力分量为某种形式的函数,从而推出应力函数,然后来考察这个应力函数是否满足相容方程以及原来假设的应力分量和由这个应力函数求出其他应力分量,是否满足应力边界条件和位移单值条件。
2.3能量原理
由以上的方法可以解决梁的弯曲、薄板弯曲、厚壁圆筒、孔边应力等问题的求解,然而只有对一些特殊结构在特定加载条件下才能找到精确解,而对于一般的力学问题,如空间问题,在给定边界条件时,求解极其困难,而且往往是不可能的。为解决这些问题,数值解法的应用就有重要的意义,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这些解法的依据都是能量原理。
虚位移原理,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可变形体,当给予物体微小虚位移时,外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虚功等于物体的虚应变能。
虚功原理,当物体在已知体力和面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微小虚面力在实际位移所做的虚功,等于虚应力在真实应变所产生的虚应变余能。
最小势能原理,即给定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弹性体,在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位移场中,真实的位移场使其总势能能取最小值。
最小余能原理,在所有满足平衡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的静力许可的应力场中,真实的应力场使余能取最小值。
3总结
弹塑性力学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我们认识物体受力时应力应变规律的重要基础理论,是分析和解决许多工程技术问题的基础和依据。结合本专业,树立土的本构模型概念,在有限元计算中根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本构模型对于问题的求解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