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总结

时间:2019-05-12 12:3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系统设计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系统设计总结》。

第一篇:系统设计总结

系统设计总结报告

许亚

张自洋

赵健

赵斌

一、关于选题

在拿到实验题目后,进行了仔细的比较和研究,对各种类型题目特点及难易度有较深的理解,再结合小组成员自身特点,特长,初步论证得出选题如下:实现LED点阵屏的多样化显示功能。并通过无线信号的控制来操纵俄罗斯方块。即 无线信号控制LED-俄罗斯方块。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以及关于选题方面资料的查找,我们发现此选题较困难,但我们坚持做下去。我们从网上获得一些资料,得悉芯片和电路方面的知识,并决定改用51单片机进行我们的设计:

1.控制信号输入:采用无线发射器,通过主板上接收芯片接收,转换为等价的键盘输入。2.控制部分:采用At89C51单片机芯片作为中控,处理键盘信号并控制LED点阵显示。虽然51单片机性能低,但是方案成熟,应用丰富。3.显示部分:使用LED点阵屏幕显示。考虑到设计所需端口较多的问题,为减少资源占用,使用74HC154译码器作为列驱动芯片。

经验总结:选题要趁早,并且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能凭感性喜好,而要充分掌握各方面材料,重点突出,有目的的选择。

二、问题及解决问题

我们在整个项目的设计实验中,基本上是按照进度表的进程进行,但其间也遇到了不少没有预料到的问题。

1、显示错误

实验中发现,输入频率后,显示结果并非自己想要的。经仔细查找,排除其他方面原因后,认为是键盘扫描过程有漏洞。

解决方法:我们找了老师写的程序,与我们自己的对照后发现,果然是程序方面的问题。采用了老师的程序后,问题得到解决。

2、换档问题

进一步实验发现,频率检测与频率发生功能之间进行转换时,有时会出现错误。我们认定是程序方面的瑕疵。但这个错误比较隐蔽,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才找到它。解决方法:改进case语句运算方法。

3、电路匹配问题

这是买硬件时遇到的问题。由于当时没有考虑周全,买来的计数器电压不匹配,直接影响焊接过程。

解决方法:在每次购买时,一定查数据手册,考虑整个电路的运行参数。

三、心得与建议

1、通过本项目的完成,我们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有很多看似简单的东西,真正运用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告诉我们平时学东西一定要扎扎实实,并注重与实际联系,否则很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

2、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要顺利完成一个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务,并注意与队友的交流,大家才能一直保持较高的热情,在遇到困难时也才能积极地去解决。

3、建议本课程的难度再降低一些。因为大家本身要学许多其他课程,特别对于初学者,要在短时期内学会这么多东西,并能熟练应用,不熬通宵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增加学习课时或延长项目完成时间,我觉得大家的收获还会更大。

最后,还是要感谢这门课程的开设,使我们的视野真的得到了很大开阔,学会了很多实用的东西。

第二篇:教学系统设计总结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1、教学系统设计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2、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答:(1)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观点之上:

第一,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教师的“教”只是外因,所以应“以学论教”;

第二,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即教学事件;(2)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

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3)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

出发点:人类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作为促进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外部条件即教学事件也应是相对不变的。

3、细化理论的特点

答: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观策略。即:揭示学科内容之间的结构性关系,从全局考虑学科内容的整体性,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每一级的细化结果都是下一级细化的的“概要”。

4、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瑞格卢斯等人的精细加工理论(ET)、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和教学处理理论(ITT)、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等。

答:几种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九一五矩阵”理论

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他认为学习过程有许多有顺序的阶段,所以教学也有相应的阶段,由此,加涅从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9个阶段演绎出就九段教学事件,而“五”是指五种类型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每一种教学事件在具体运用上有不同的要求。

2、瑞格卢斯的精细加工理论——细化理论(ET)

细化理论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即按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有效的组织),两个过程(即概要设计,细化等级设计),四个环节(4S即选择、定序、综合、总结),七种策略(即a.确定课程内容细化顺序b.确定每一堂课内容顺序c.确定总结的内容和方式d.用综合方式确定综合内容e.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f.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与认知策略g.实现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梅瑞尔提出一个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二维分类,其行为维度是记忆、运用和发现,内容维度是事实、概念、过程和原理。

4、史密斯—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该模式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式”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且雷根本人又曾是美国AECT理论研究部主席,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家,因此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

5、国内教学设计理论

始于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专著和教材,但大多都是介绍国外的理论和发展,但本土研究方面涉及不多。

5、梅瑞尔对教学设计模块是如何划分的?

自60 年代出现了第一个教学模式以来,在以教学技术为主的模式已经有数百个。尽管教学模式的名目繁多,但从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不外乎三大类:(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设计模式。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可依据其不同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分为: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ID1)和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式(ID2)。

首先提出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式的人,应当是梅瑞尔。在1900年的时候,梅瑞尔分析了传统教学设计模式的弊端,提出了进行第二代教学设计的设想。梅瑞尔对传统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他的九条主要缺点,但是却没有击中他的要害。我们认为着两代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学习理论的不同。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作为其学习理论基础的。它的代表性模式是“肯普模式”。

而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式是以认知学习理论(特别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做为其学习理论基础的。它的代表性模式是“史密斯-雷根模式”。该模式较好的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教充分的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6、肯普模式的特点?

(1)强调了十个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一个要素采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决策;(2)要素之间没有线条连接,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考虑某一要素;(3)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在这个环境结构的中心,说明它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与归宿,各要素都要围绕它来进行设计;

(4)表明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过程,评价和修改作为一个不断的活动与其他要素相联系;

(5)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从任何地方开始,并可以按任何顺序进行。

肯普的这一模式是以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模式中寻找自己工作的起点,按具体需要编排顺序。在他的著作中对学科内容、目标的确定和资源的选择等方面的阐述对教师很有吸引力。但是,他对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价和修改的说明都不够详细。

7、史密斯——雷根模式与狄克——柯瑞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一)相同点

1、两种模式均划分为三个模块。图1中的三个模块是用两条垂直虚线隔开,与图2比较不难看出,图1中的左、中、右三模块正好与图2的上、中、下三模块相当,而且各模块中方框的内容也大致相同,大体为:分析、设计和评价。这与我们一般的问题解决逻辑是相同的,首先分析问题情境,以了解问题背景,确定要达到的目标,进而谋求解决的方法,开发解决策略,并测试评价与修正所设计的解决策略。

2、两种模式中的大多数概念,如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编写测验项目、教学资料的选择与开发、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其含义在ID1和ID2中都基本相同。(二)差异点

1、分析模块“迪克———凯利模式”将“教学分析”“与确定学生初始行为及特征”分成两部分,并把二者分析的结果用更具体“的行为目标”表述;而“史密斯———雷根模式”则“把学生”和“学习任务”都归“入教学分析”模块中,并补充了“学习环境”。这一改进较符合教学的实际和教师的思维习惯,不仅使分析模块内容更充实,而且在结构上也显得更为简洁、合理。

2、设计模块迪克———凯利模式只笼统地提到“要开发教学策略”,至于开发哪一类教学策略并未说明;而史密斯—雷根模式则明确指出应设计三类教学策略: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著名教育技术学家瑞奇鲁斯(C.M.Reigeluth)第一次把教学策略划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激发学生动机策略等四种,对其中的教学组织策略又进一步区分为宏策略和微策略两类。在此基础上,瑞奇鲁斯提出了属于教学组织宏策略“的细化理论”,由于细化理论强调要按照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认知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因而对教学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难发现,史密斯———雷根模式正是由于它很好地吸收了瑞奇鲁斯的教学策略分类思想,并把重点正确地放在教学组织策略上,因此对这一模块不仅仅是在内容上的扩充,而是使该模式在性质上发生改变,在行为主义基础上引入认知主义,从而较充分地体现“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关键所在,既要重视外部刺激(条件)与外在的反应(行为),又要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即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使之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3、评价模块迪克—凯利模式对教学的“修改”并未放在评价模块中,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修改必须以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为依据;而史密斯———雷根模式对此作了调整,不仅把“修改教学”置于教学价模块中而且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这一改进显得更为科学。

第二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1、学习需求分析的含义及意义?

答: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核心是发现问题。意义:论证了教学系统设计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以及在现有资源及约束条件下是否可解决问题。

2、学习需求分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步骤:规划——手机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报告; 方法: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3、学习需求分子方法的区别?

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是由学习者在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期望状态)与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做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是根据机构外社会的要求(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是以社会实际需要作为参照物,揭示学习者目前状况与其之间存在的差距,其特点是以社会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作为准则和价值尺度去揭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学习需要,制定出教育、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可知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和外部参照分析法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期望值的参照系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收集方法也略显不同。内部参照分析方法容易操作,省时省力,但无法保证对机构目标的检测,该方法分析学习需要往往局限于教育系统内部,而对该目标的设定与社会实际要求是否相符并不关心;外部参照分析法操作比较难,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能使目标与社会需求直接发生联系,保证系统目标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学习者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确保需要分析的合理性

4、什么是学习者分析?分析什么?为什么进行分析?

答:学习者分析就是分析学习者对教学系统设计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学习者分析包括:学习准备分析(认知发展特征分析、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认知结构变量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学习动机分析、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分析。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一边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不好走提供依据。

5、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有哪些?并予以说明。

答: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包括三个方面,预备能力分析,目标技能分析,学习态度分析。

预备能力分析是指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具备的行为能力,应该提供给学习者哪些“补救”活动。

目标能力分析是了解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东西已经知道了多少,对目标能力的预测有助于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做到详略得当。

学习态度分析是学习者对对所学学科的态度,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对教学的效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判断学习者态度最长用的方法是态度量表。

6、阐述三个认知结构变量。

答:三个认知结构变量分别包括: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认知结构的“稳固性”

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即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即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必须包容范围、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的要求。

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即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新观念之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

认知结构的“稳固性”——即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得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

7、简述加涅和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以及两者的不同。

答: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加涅将认知结果分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领域。两种分类理论的共性

两种分类理论的主类是一致的,都是分成认知、情感和动作领域。尽管两个分类系统使用名称不同,但三个领域的划分标准是一致的。布卢姆的认知领域与加涅的认知领域在用词上和所涉及的范围上完全一致,布卢姆讲的情感即加涅讲的态度。布卢姆的心因动作也就是加涅讲的动作技能。布卢姆的动作前加“心因”两字,意指此处所说的动作是学习的结果,非天生的反应形式。加涅在动作之后加“技能”两字也是意指此处的技能是后天的学习结果。

两种理论在分类的细化都存在层级关系:布鲁姆整个目标体系的划分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结构;加涅在认知结果的智力技能分类也是由简单到复杂构成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样一个层级关系。两种分类理论的差异

布卢姆借鉴了生物学上的动植物分类法建构其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他关于认知领域的六种目标分和情感领域的五种目标以及各亚类目标下的子目标都是由简单到复杂递增,后一类目标只能建立在已经达成的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目标的层次结构。

加涅的学习理论是在联结主义和认知观点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建立起来的。

8、举例说明ABCD模式的优缺点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示例:“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在五分钟内,完成100到速算题,准确率达98% 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察各种云的图片时,应能将卷云、层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

优点:明确具体,清楚的告诉人们学生将获得的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缺点:行为目标虽然避免了用传统方法表述目标的含糊性,但它本身也有缺点: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因而可能引导人们只注意学习者外在行为变化而忽视其内在的心理变化。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心理过程无法行为化。因此,为了兼顾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变化和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变化,有人提出可以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来表述具体的学习目标。

以上就是课前提问的问题,通过老师上课讲解后基本上大部分已经理解,但是有关教学目标分类布鲁姆和加涅的两者的不同还是不太明白。

9、几种教学内容组织编排的理论基础

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即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让学生尽早有机会在不同程度上去接触和掌握某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后随着学生在智力上的成熟,围绕基本结构不断加深内容深度,使学生对学科有更深刻和有意义的理解。

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他从学习层级论的观点出发,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习得能力目标,然后按这些目标之间的心理学关系,即从较简单的辨别技能的学习到复杂的问题解决技能的学习,把全部教学内容按等级来排列。

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渐进分化指该学科的最一般和最概括的观念应首先呈现,然后按细节和具体性逐渐分化”;综合贯通强调学科的整体性。

10、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

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使用卡片的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

11、ISM分析法

用于分析和界石复杂关系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凌乱关系分解成清晰地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包括三个步骤:

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

3、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第三篇:教学系统设计总结(定稿)

教学系统设计总结

教学系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系统内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教学结构,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功能。

教学系统设计: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和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应用学科、连接学科。2.是一门设计学科 3.是一门综合交叉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内涵:1.是对教学活动过程和操作程序的设计。2教学系统设计以系统方法为指导。3.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4.教学系统设计的目标是教学效果最优,目的是促进学生更有效学习。

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1.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2.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3.注重各种因素整合下的学习环境的建构。4.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1.目标控制原理 2.要素分析原理 3.优选决策原理 4.反馈评价原理

优选决策原理:教学系统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就是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媒体选择与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1.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有利于教学工作科学化 3.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 4.促进教育技术的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包含三个要点:1.是对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再现 2.是理论性的,代表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内容 3.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简约体现

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作用:1.作为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2.作为管理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指南 3.作为设计过程决策的依据

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分类: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2.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4.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以教为主:它是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即是以教的内容、教的活动和教师为设计工作的中心问题。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语与任务 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5.依据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6.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以学为中心:主要是研究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来帮助学即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观,帮助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去进行探究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1.分析教学目标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学习内容分析 4.设计学习任务(整个建构主义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5.学习情境设计 6.学习资源设计 7.提供认知工具 8.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9.协作式教学策略设计 10.管理与帮助设计 11.总结与强化练习12.教学评价

第四篇:学生管理系统 设计总结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代化管理高效、简洁,数据库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理论体系,成为计算机软件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技术体现了当代先进的数据管理方法,使计算机的应用真正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数据处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更是进一步丰富的人类生活,数字化生存已经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互联网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为计算的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产业信息化,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甚至是国家提高综合国力,走向国民富强的重要手段。

我国人口众多,学生数目庞大,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就需要建立合适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实现基础的管理功能的同时做好数据的整理、安全功能。通过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背景分析

学生信息是学校管理中一项繁琐的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学生的学籍,汇总每学期没有拿到规定学分的学生,及这些学生的详细情况;学生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后,教师学要录入学生的考试成绩,计算平均成绩,汇总各分数段的人数;学生需要查询已结业的各门课程的成绩;班主任需要查询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每个课程的平均成绩和每个学生的考试通过情况。为此,设计一套实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大大简化管理人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方便学生查询自己的学习情况。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扩充能力,以应付未来可能添加的新需求。

在账户管理方面需要分别处理老师和学生的账户,合理分配权限,做好系统安全。

总结

学生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不太多,主要是规划文档期间经验不足的问题,需要改很多遍。

接触了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我认为软件工程和我们平时上专业课相对来讲一个是宏观一个是微观。平时写软件是一个微观的,讲的是如何来实现各个功能的细微细节。而软件工程就相对来讲是一个宏观调控,从整体方面来分析系统的结构,可行性等等。

写软件我们是照着一定的思想一定思路去写下去,有人说其实写软件并不难,只要给你一个思路你就可以不断地往下写。我觉得确是如此,其实我们平时写软件我觉得并不是很难的事,平时即使遇到处理不了的技术问题,哪里编译出现错误等等其实都可以在网上提问。技术问题一般我们都可以在网上得到答案,但软件的思想不是我们看了一下就能真正理解的。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来开发软件,分析的过程都是提取系统需求的过程。分析工作主要包括3项内容,这就是理解,表达和验证。首先,系统分析员通过用户及领域专家的充分交流,力求完全理解用户需求和该应用邻域中的关键性的背景知识,并用某种无二义性的方式把这种理解表达成文档资料。分析过程得出的最重要的文档资料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在面向对象分析中,主要由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组成)。

由于问题复杂,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有随意性和非形式化的特点,上述理解过程通常不能一次就达到理解的效果。因此,还必须进一步验证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如果发现了问题则进行修正。显然,需求分析过程是系统分析员与用户及领域

专家反复交流和多次修正的过程。也就是说,理解和验证的过程通常交替进行,反复迭代,而且往往需要利用原型系统作为辅助工具。

由此可见,软件工程在构筑、编写文档方面的工作实际上并不比编写代码的工作量要少,相反,有时候编写代码尤其是初步编写代码的工作量在整个工程中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工作。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编写软件的观点,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也是我学习软件工程这门课最大的收获。

第五篇:教学系统设计期末总结

绪论

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假设: 1.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系统设计的教学能够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个体发展 3.教学设计有许多阶段,而阶段既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4.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

5.教学系统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

章一

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 其研究对象:研究教学过程的系统程序就是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 其内容:

1、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2、设计过程

3、媒体开发

4、教学评价  其涵盖性质(理解):

一、在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连接学科

二、教学系统设计也是一门设计学科,它植根于教学的设计实践

章二

 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 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控制功能

3、激励功能

4、中介功能

5、测度功能

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程序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

 教学目标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的灵活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 教学目标理论支持:

1、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言语消息:需要学习者对相对特定的问题给出特定的回答,主要涉及记忆

智力技能:辨别、形成概念、使用规则、高级规则的获得

认知策略:管理思维,如何学习

动作技能:学习者必须要有肌肉运动达到某个结果

态度:学习者是否需要做出选择,教学目的是否指明了方向。3.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学习需要定义 :是指学习者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应该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 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

1、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3、内与外相结合

章三

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不同年龄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时期)前运演阶段(2-7岁,相当于学前时期)具体运演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时期)形式运演阶段(11-15岁,相当于初级中学时期)学习风格的含义:

 学生集中注意并试图掌握和记住新的或困难的知识技能时所表现出的方式(邓恩(Rita Dunn)和肯尼思·邓恩(Kenneth Dunn)夫妇)

 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心理行为方式,它作为相对稳定的指标,反映学习者如何知觉,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作出相应反应(凯夫) 学习者一贯的带有歌星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谭顶良)

学习动机的定义: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章四

教学模式的含义: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策略的含义: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有: 1.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2.五段教学模式 3.九段教学策略 4.掌握学习模式 5.情景—陶冶教学策略 6.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有:

1.发现学习模式; 2.支架式教学策略; 3.抛锚式教学策略;

4.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5.启发式教学策略;

6.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

典型的协作学习策略: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的定义及方法: CSCL的四种形式:

 实时同地CSCL:学生同处一地,能够面对面的交流。一个协作小组共享一台计算机,或各用一台已联成局域网的计算机策略。外界强加了一个协作平台

 非实时同地CSCL:学生虽同处一地,空间距离没有给交流带来明显的障碍,协作组成员摒弃了面对面的交流的实时同步性,而是采取了异步交流的方式完成协作学习的任务。

 实时远距CSCL:作为远距的,首先要解决的是学习者之间的通信问题,需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学习者需要在协作组内或协作组间进行交互,以实现协商讨论、协同工作或协同解决问题。

 非实时远距CSCL:作为远距的,首先要解决的是学习者之间的通信问题,需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

学习者需要在协作组内或协作组间进行交互,以实现协商讨论、协同工作或协同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设计的定义及基本叙述:

 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与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科。

 狭义: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设计基本叙述:

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而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一定计划和安排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问题:

(1)寻找适合中小学生研究的问题(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3)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方案(4)制定组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5)掌握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6)开发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教学资源(7)跟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8)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9)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章五

学习环境概述: 1.学习环境是一种场所

2.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维持的情况和条件 3.学习环境是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 4.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 学习环境的特征: 情境性

建构性

操作性

动态性 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 情境:问题情境、任务情境和社会文化,资源:

工具:认知建构工具和协作交流工具等,策略:建模、支架、教练策略等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 由六部分组成:

1、问题:问题背景、问题的表征、问题处理空间

2、相关的个案或实例

3、信息资源

4、认知工具:表征工具、建模工具、绩效工具、信息收集工具等

5、会话与协作工具

6、社会/背景支持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的概述,分类,方法:问题表

矩阵式

算法式

流程图

原理:

教学媒体的概述:是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教学媒体的分类:

 按媒体发展先后分类:传统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  按媒体印刷与否分类:印刷型媒体

非印刷型媒体

 按感官分类:听觉型媒体、视觉型媒体、试听型媒体、相互作用型媒体  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光学投影教学媒体、电声教学媒体、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

 按技术特点分类 :数字媒体

非数字媒体  几种新型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目标控制原则 内容符合原则 对象适应原则 条件满足原则

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共同经验原理 抽象层次原理 重复作用原理 信息来源原理 最小代价原理 人际学习环境设计的概述:

1、人际环境是指在学校中,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学校领导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等构成的复杂的人际关系。

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人际交互主要有三个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交互。

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自己由于交流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交互,它具有随意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另一种是基于某个学习任务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而形成的学生之间的交互。

4、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是人际交互环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交互纬度。课堂氛围营造策略设计:

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如拘谨的程度、灵活性、结构、焦虑、教师的控制、主动性以及激励作用等。 课堂氛围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课堂氛围营造的策略:民主教学

成功教学 灵活教学

双边教学 交往动机激发策略设计:

1.使学生懂得社会交往的意义和目的

2.教育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好奉献于索取的关系 3.帮助学生通过社会交往,正确树立“自我形象” 4.战胜自卑,增加交往的积极性 5.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6.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设计

章六 评价与测量的关系与功能:

 凡以量的形式获得信息的任何方法都属于测量。评价和评定都可以使用测量手段,而这些手段会涉及使用相关的测量工具,如统计工具等。

 测量与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测量是评价的基础和手段,评价需要借助测量的结果进行判断,而测量也需要评价,评价是测量的目的。

 将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作为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全面的。如现实中考试成绩只是学生评价的一部分!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尤其是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 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价值;  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依赖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 评价主体:被评价者多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互动的评价模式;

 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难以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档案袋评价

 学习档案袋的含义

也称为成长记录袋,用于存放学生的学习作品。

国内学者将其定义为:“用于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档案袋的特征

(1)档案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2)作品的收集是有意而不是随意的

(3)档案袋应提供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4)教师要对档案袋里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 档案袋的类型

五形态: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以及课堂型 三形态: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  档案袋的基本结构

观察的信息资料群、作业实绩的标本群、考试信息群  档案袋的建立和使用

确定评价对象 明确评价目的

确定要收集材料的类型以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 制订调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确定为成长记录袋评分的方法 制订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的计划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形成性评价的一般过程: 制定评价计划

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收集信息的类型和方法以及处理统计数据的技术手段 选择被试并阐明成果的背景条件 实施评价计划 收集评价信息 整理评价信息

处理评价结果——进行评价成果报告

影响形成性评价的一些因素: 环境方面的因素 学习者方面的因素 实施人员方面的因素

形成性评价实施中的其他条件因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

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 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价 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重视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评价

章七

多媒体教学软件概述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贮、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特点?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类型:课堂演示型

学生自主学习型

模拟实验型 训练复习型

教学游戏型

资料、工具型 一般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包括两大部分的工作,即软件的教学设计和软件的系统设计。

 软件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工作: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媒体信息的选择、知识结构的设计、诊断评价的设计等。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包括封面导言的设计、屏幕界面的设计、交互方式的设计、导航策略的设计、超文本结构的设计等内容。网络课程概述

网络课程的概念: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开发网络课程的目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个性化 合作化 多媒体化 交互性

开放性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二、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三、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四、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五、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下载系统设计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系统设计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馆智能化系统设计总结

    南京奥体中心智能化系统设计总结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 见下图) 位于南京市的河西区, 紧邻长江, 是江苏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社会公益事业项目, 是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总结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总结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输煤系统设计总结

    小型热电站 输煤系统设计总结 单位: 天津华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姓名: 李 永 亮 专业: 输煤除灰专业 日期: 2015年06月 1 小型热电站输煤系统设计总结 摘要:本文通过近几年项目......

    电子系统设计 课程总结

    一、论述题: 1. 电子系统设计用到的软件? SPICE/PSPICE、 protel或者dxpmultisim10dsp 、 Matlab、 Keil C51、Proteus、 DspBuilder 、Modelsim、quartus、外壳设计(AutoCAD)......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5则范文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教学及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

    2017定位、研发、设计系统半年总结

    2017年定位、研发、设计系统半年工作总结 一、总述 1、上半年定位关键节点1个,设计关键节点7个,全部按时完成,节点达成率100%。 2、一季度集团季度考核定位、设计系统排名第一,......

    教学系统设计 期末复习总结 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总结 关于人物: 加涅(美国心理学家)核心思想:“为学习设计教学”;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提出信息加工分析法;九段教学策......

    《商品销售管理系统》设计总结5篇

    设计总结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我也完成了《商品销售管理系统》作品,这次的作品收获很大。 这次的作品是第一次做,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怕自己这方面做得不好。事情不总是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