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湘籍伟人心得
学习《湘籍现代伟人成功研究》心得
新的一学期的开始,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十分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在选择选修课时我选了《湘籍现代伟人成功研究》这门课程。其实我一开始的初衷并不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的,只是觉得这门课就像是一门历史课,觉得好混才选的,但是当我去了以后我渐渐的改变了我的想法。
讲一个地方如何如何,离不开“人文地理”四个字,这次课程我们先是从“地理”方面讲起的。老师先是跟我们讲起了“三湘四水”,我以前只是听过这个词,但是具体是哪“三湘”,哪“四水”,我却是不得而知的。
湖南位于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湖南别称“三湘四水”。而“三湘”,“四水”的称呼其实都围绕一个核心:洞庭湖。“四水”比较容易理解,指的是湖南境内四条著名的河流:湘、资、沅、澧,最后都汇入洞庭湖。“四水”的概念基本没有歧义。而“三湘”得名其实也是因为洞庭湖在湖南境内独特的地理、文化地位。由于洞庭湖地处湖南北部偏东,地形以湖泊、平原、丘陵为主,明显不同于西边和南边的崇山峻岭,地形决定了洞庭湖周边区域的交通、历史、文化都比较发达。这样,洞庭湖辐射的平原、丘陵区域自古就相对比较发达,作为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为“湘中”;而西部雪峰山脉一带,名为“湘西”,南部靠近南岭山脉的区域名为“湘南”。
在后面的几节课里面,我们接着学习了湖南的“人文”,说到这,我可以看出老师眼神里说不出的自豪,而老师的自豪来源于近现代湖南的崛起:湖南省是中国名人第一大省,英雄豪杰众多。谁敢叫号,可能被一串人名淹死。湖南在近代历史上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名人辈出的省份,特别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之多,位居全国之冠。代表人物: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田汉,谭嗣同,黄兴,曾国藩,蔡伦,王夫之,左宗棠,齐白石,周敦颐等等。他们这些本身就是十分优秀的人还十分的团结,组成一个又一个群体:以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以谭嗣同、唐才常、杨毓麟、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为代表的新民学会派。这一个又一个的人才群体在中国近现代社会舞台上扮演了各自的角色,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是感到作为湖南人的骄傲和自豪。
本次的《湘籍伟人》课程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在课程中,我们集体观看了历史纪录片《恰同学少年》——一曲由近代众多伟人们谱写的革命赞歌!即使隔着荧屏,伟人们荡漾的激情和勇敢的奋争仍然让我深受震撼和鼓舞!回到主题一想,伟人们为何会成为伟人?他们为什么会成功?转念一想,其实答案是多么明显啊!是他们不屈的身影,让我明白了坚持理想的重要;是他们近乎疯狂的执着,让我知晓了热情的不可或缺;是他们受人尊敬的品质,让我彻悟怎样做人才是成功的。
不知是什么原因,当我看到青年毛泽东为了他心中的革命理想而选择半夜从家中逃回长沙,分别至亲,只是为了不听从父亲的安排,去过一辈子的平庸的生活时,我觉得内心深处的一块被狠狠地撞击了一下,让我顿时羞愧难当;当我看到那一群被免学费的优惠吸引而聚集到一师的寒门子弟时,心里只有对他们的满满的崇敬,即使现实残酷,他们的精神依旧抖擞,他们的理想仍在闪光!想想自己,梦想在哪呢?或许也曾有过理想,可是我却没有坚持到底,终究在平凡的尘世挣扎着。现在,我想改变。
没上这次课程之前,我或许还没有那么具体地感受到伟人们对于事业的执着和热情,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们光鲜的结局,却忽略了背后的辛酸。看看常常食不果腹的青年毛泽东,由于家境急转直下而放弃报考北大的萧子升„„如此困难的他们却仍然不懈地追求着革命理想,即使在许多人看来他们的理想太过疯狂,但是我却看不到他们有任何的退缩,若无极大的对革命事业的热情,他们又怎么能坚持呢?现在,我也想以伟人为榜样,改变自己。
其实,在观看《恰同学少年》时,我感触最深的是伟人们的优秀品质。我感动于毛泽东对父母的深情以及在分别父母时掉落的男儿泪,我触动于萧子升体谅父母而放弃考取北大的机会,我也欣赏伟人们之间的深厚的革命情谊„„这次的课程教会我许多我仍然需要学习的品质,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想改变。
“我想改变”这是我从这次的课程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想法。我想对理想更加坚持,我想对生活和未来有更多的热情,我想养成更多优秀的品质。我想改变自己,再改变生活,最后改变世界。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近代以来,湖湘伟人们以光明磊落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感染了旧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建立新中国的重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里“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置于当代,这句话仍旧是振聋发聩的。恰同学少年的我们,身上的担子并不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民族中国梦的实现,都寄于我们双肩。我们理应了解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为国家之发展而明己之智。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一个高起点上,不仅需要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更要从历史和伟人身上汲取正能量,怀抱着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第二篇:伟人谈学习
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美德”,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明代大文学家方孝孺说:“人可不食也,不可不学也。不食则死,死则已;不学则入于禽兽而不自知也。人与其禽兽也,毋宁死。”
在我们中国古代,无论是唐太宗,还是清圣祖,都深知“国将兴必重学”的道理。贞观六年,唐太宗在诏令中说:“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致太平者,未之有也!”为此,他决定:每月逢五逢十,由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在弘文馆给一些官员讲史籍,听讲人的名单由他亲自审定。
有位日本朋友问孙中山:“我每次看到你,谈不到三句话,就要讲革命,不知先生在革命之外,还有什么嗜好?”孙中山先生回答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了。”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毛泽东的一生是终身学习的一生。终身学习成就了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进而也影响了中国人民的命运,直到他心脏停止跳动的前几个小时,还示意工作人员给他读鲁迅的著作。周恩来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1962年2月6日,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曾强调全党的学习问题。他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个问题的道理,不必多讲。这几年的教训是,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体会不够。我们有许多错误是从这里来的。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我们还是要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毛泽东:不重视学习理论,天天搞事务,一定要迷失方向。)学习实际的空气,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党风,我们党的一个好的传统作风。”
1958年,毛泽东视察安徽,在火车上,毛泽东与当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谈到《三国志》里的《吕蒙传》。吕蒙是孙权鼎足江东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主要贡献就是策划和主持了袭取荆州的战役,使孙权的势力从局促的江南向长江上游伸展,获得了一片宝贵的战略缓冲地带,同时也解除了来自荆州上游的威胁,为孙权政权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正是由于孙权掌握了荆州,使刘备继续扩张的趋势骤然停顿,孙、刘的长期稳定的联盟才成为可能,三国鼎力的局面才基本确定,吕蒙对孙权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此,所以孙权对吕蒙的早逝十分惋惜并深感沉痛。在闲谈中,毛泽东说起吕蒙发奋读书的故事。讲完故事后,毛泽东说:“吕蒙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学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的,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的《吕蒙传》。”
据《参考消息》2013-5-6在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被认为收藏了全部的人类知识。而如果把今天全世界的信息平分给每一个活着的人,那么每个人拥有的信息量将足足超过当年亚历山大图书馆全部藏书的320倍。如果把所有这些信息刻到光盘上并且分5摞叠起来的话,那么这些光盘可以一直堆到月球。
从周总理反对“文山会海” 到温总理抓好两个“四”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就一直提出反对“文山会海”,八十年代初,报刊上就讨论过要“平文山、填会海、砍表林”,早在19 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说:“我们必须反对那些空洞的不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的文牍,反对那些冗长的不经过准备、不做出决定的会议,反对那些只会坐机关、开会、签公文而不研究业务、不熟悉情况、不检查工作、不接近群众的工作作风,反对若干国家机关中的机构臃肿、办事拖沓、纪律松懈、责任不明的现象。因为这些都是官僚主义的表现,是完全不符合我们的国家机关的要求和人民事业的利益的。”
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反对这种现象呢,说明这种现象始终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究其原因,不外以下三种,其一,显示领导重视;其二,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上级开了会,就对下级也开会布置或传达,再没干好工作或没完成任务,我就没有责任了;其三,温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人大代表提出:“不少地方领导干部陷入文山会海不能自拔,这个问题不很好解决,将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影响”。温总理说:“文山会海的根子在于政府的职能转变。过去政府管了很多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这也是人员膨胀、机构庞大、文山会海的根源,更重要的是他束缚生产力,因此我们要转变政府职能,把应该交给企业、中介机构、市场的事情交出去,政府集中精力抓大事”。
抓大事就事要抓好两个“四”:第一个“四”指经济社会发展的四项指标,即经济增长、居民就业、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第二个“四”指政府职能的四条,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经济管理、社会服务。有的领导干部对第一条的理解不是经济调节而是经济管理,政府职能要从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跳出来,变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
因工作需要,会议当然不可能绝对不开,但非必要的会议大可以避免。
陈毅元帅的道歉
那是1940年10月,东台县开明地主、苏北参政会一个名叫施文舫的参政员,当面给陈毅提意见,指责东台县一个区委谭启民贪污腐化,瞒上欺下。言词中有批评陈毅偏听偏信之意。陈毅脸色大变,当面怒斥,施文舫悻悻而去。陈毅察觉到自己态度不妥,次日晨,他早餐未进,随即带着警卫员步行到施文舫家登门道歉,施文舫热情相待。事后,陈毅面嘱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对谭启民给予了严肃查处。
24年后,陈毅还念念不忘这件事。适逢63岁生日,回首往事,感慨系之,抒怀诗云:“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一喜得帮助,周围是友情。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有时难忍耐,猝然发雷霆。继思不大妥,道歉亲上门。于是又合作,相谅心气平。大大开生面,红日散乌云。”
古人说:“知耻近乎勇”。从方志敏的自责和陈毅的道歉中,我们感受到,方志敏、陈毅都把工作中的教训看得与经验同样重要,都当作党的事业所需要的财富,而不是个人的声誉和面子。字里行间,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赤诚可鉴,责任感可鉴,事业心可鉴
宋代吕本中《官箴》一书,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编写的。书中开头写道:“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自宋代至清代,这段话都是官员的座右铭。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态度
1。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不学习好,就无法生存。
2。学习要自觉,不能有别人监督,催着学习,即使假期也不例外。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时间,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等,将使自己终身受益。
4。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自己的分分秒秒,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
二。学习方法
1。数学:没上课前要预习,上课过后要复习,作业要及时作。定理、定义、公式要能熟记,并能灵活应用。要多做题,找出内在规律,特别是自己不太熟练,为见过的体型,不会的题决不放过。
2。语文:多看书,特别是古文,要利用空闲时间,增加文学修养。遇见好的句子,段子要会背,在作文中就能信手拿来,为己所用。老师的讲解要认真听、注意记。要泛读精读相结合。
3。英语:要多记多背,大声朗读,克服怕说错、怕被别人笑的心理障碍,勇敢地参与交流。单词、短语要给自己订出指标,牢固掌握。达到三点,即、能听懂、能认识、能汉英互译。
4。物力、化学:做题是要分析理解所给出的条件,因为每一个条件都有它的用处。掌握基础知识,要预习和复习,那怕十分、二十分钟的时间对当天的课、明天的课进行复习和预习!必须知难而进,不能遇到拦路虎就退缩不前!把不会的问题集中起来,上课时认真听,一定要掌握。
5。地理、历史:在自己的大脑中有空间和时间观念,知识要有连贯性,多记、多背。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你年轻的时候!!
文摘
----写作篇
鲁迅先生写作锦言
1、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
2、写不出的时候不要硬写;
3、模特儿不用一个固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
4、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作小说的材料写成Sketch(缩写),绝不将Sketch的材料写成小说;
5、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都是东欧及西欧的作品,也看日本作品;
6、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7、不相信“小说做法”之类的话;
8、不相信中国的所谓批评家之类的话,而看看可靠的外国批评家的评论。
古语:满招损,谦受益。意即:自满,狂妄自大,不知人外有人,是没有好处的;遇事谦虚,多向人求教,必将收益非浅。
古人云,一将功成万骨枯
教书育人,行善积德,于人明志,于己心安。企业培训何尝不是在帮助雇员提升工作技能和自我进阶的同时,完善自己的人格?借用蔡元培先生的话,“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再加一句: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良善的施教者。企业选择培训人员,亦当如此!
第三篇: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
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
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
(2011年10月10日)
今天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当年,湖南人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涌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如黄兴、陈天华、宋教仁、蒋翊武、蔡锷、林修梅、黄钺、杨毓麟、姚宏业、覃振、禹之谟、焦达峰、陈作新、谭人凤、唐群英、仇亮、刘道
一、刘揆
一、刘复基、杨卓林、陈家鼎、田应昭、瞿方书、章士钊、仇鳌、程潜等。缅怀先烈和先驱,继承先烈、先驱的遗志,继续矢志不渝地改造中国与世界,使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改变得更加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是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的初衷和本意。下面,我想分别介绍我省参加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迹。
黄兴(1874—1916),原名轸,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1874年10月25日出生。1902年被选派去日本留学,进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到日本不久,黄兴和杨笃生等创办《湖南游学译编》,组织“湖南编译社”,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1903年,日本留学生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掀起拒俄运动,黄兴积极参与留日学生拒俄义勇队。随后黄兴被推派回国进行革命活动,主要负责两湖地区的革命斗争。回国后,在上海、武汉广泛联系革命志士,秋天回湖南策划反清革命。为表示志向,改名为黄兴,改号为克强,以示兴我中华、克复强暴的决心。
1904年11月4日,正值黄兴生日,趁机邀集陈天华、宋教仁、刘揆
一、张继、谭人凤等参加宴会,决定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对外则采用“华兴公司”的名义。华兴会成立后,另立一同仇会专门联络会党,随后与会党首领马福益取得联系。他们决定于慈禧太后70岁生日在长沙起义,后因事机泄露,起义失败,黄兴被迫避走日本。
1905年,经日人宫崎寅藏介绍,黄兴与孙中山见面,黄兴支持孙中山的倡议,共同发起成立同盟会,黄兴被推为庶务(相当于协理)。同盟会成立后,黄兴非常注意在留日军校学生中的工作,尽可能多地吸收他们入会,并选择一批坚贞可靠的同志组成更严密的团体“铁血丈夫团”,这些人在随后的革命活动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日本勒令孙中山出境,1907年孙、黄两人集于河内,共同策动革命起义。9月,在广西发动钦廉防城起义,12月发动镇南关起义,两次起义均失败。1908年3月27日,黄兴等率越华革命党人及钦州民军200余人起义,起义军纵横于钦廉、上思一带,当向广州宣化前进时,因弹药匮乏,只能退回城市。后又发动河口起义,但这时法国殖民政府以黄兴貌似日本人而予以逮捕,遣送新加坡,不久河口起义失败。1910年初,因同盟会南方支部请求,黄兴抵达香港,主持起义军事,随即在广州新军中发动起义,因子弹缺乏,起义遂遭失败。
1911年1月,黄兴从新加坡返回香港,与赵声等会晤后,即成立统筹部于跑马地鹅井35号,大家一致推荐黄兴为统筹部部长,赵声副之。2月4日,谭人凤抵港,与黄兴共商广州起义计划。他们陆续派人潜入广州,熟悉攻防地点,并隐伏下来。4月23日,黄兴亲自动身去广州部署起义军事,设总指挥部于越华街小东营5号。4月29日下午5点半,起义枪准时打响,黄兴自率一敢死队由小东营出发,直扑督署攻入后堂,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走。后遇李准卫队亲兵,黄兴自知孤不敌众,乃徐徐退出。后又遇巡防营大队,展开激战,许多革命党人牺牲,最后只剩黄兴一人,他亦伤右手断两指。广州起义失败,后收敛殉难者,得尸体七十二具,合葬在黄花岗,这次起义亦称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兴欲暗杀清吏,受众人阻止,在众人的劝慰下,渡轮去香港疗伤。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并急电黄兴、宋教仁等来鄂主持兵戎大计。10月28日,黄兴从上海到达武昌,被任命为全军总司令。当晚,黄兴就出兵反攻,与清军应战,但由于清兵占优势,很快攻陷汉口,革命军只能退守武昌。后又进行汉阳保卫战,仍然失守。汉阳失守后,黄兴认为继续作战无法取胜,为今后之计应放弃武昌,转攻南京,控制东南局势后再收复武昌。但他的意见遭到湖北革命党人坚决反对,黄兴便辞职,离武昌去上海。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此时,袁世凯纵横捭阖,与革命党人讨价还价,进行南北议和。黄兴认为清政府被推翻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革命已经成功,因此主张和袁世凯妥协。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篡权后,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主持南方各军之整编,南方革命军队遭到大量裁减。12月初,黄兴接受了袁世凯委任的川粤汉铁路督办职务,设办事处于汉口。因袁世凯掣肘,不可作为,愤而辞职。
一开始,黄兴对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劝过袁世凯加入国民党。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袁世凯反动面目完全暴露。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讨袁,于是发动了“二次革命”,黄兴出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后来徐州失守,黄兴在南京饷械不支,认为败局已定,于7月29日离开南京,“二次革命”也迅速失败,孙、黄被通缉,亡命日本。
黄兴于1914年夏离开日本去美国。在美国期间,黄兴在美洲华侨中积极从事反袁宣传。1916年,由美国抵日本后回国。后来因长年累月为革命事业奔波,积劳成疾,由胃溃疡导致胃血管破裂,1916年10月31日逝世于上海,终年42岁。次年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陈天华(19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号思黄,又号过庭,湖南新化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
陈天华幼年丧母,父亲是个穷教师,因家境贫寒,年轻时为生计曾做过小贩,但他酷爱读书,心怀远志,先后入新化县资江书院、实学堂求学新知,在实学堂期间受维新思想影响很大。1903年3月官费留学日本,在东京弘文学院进修师范科,不久参加黄兴、杨笃生等人创办的《湖南游学译编》月刊的编辑工作。4月,沙俄威逼清廷,妄图吞并东三省,国人激愤,拒俄运动兴起,留学东京的中国学生尤为活跃。在拒俄集会上,陈天华等人热情演讲,并发起组织了“拒俄义勇队”,声言“宁为亡国死,不为亡国人”。群众性的拒俄运动,使清政府大为恐慌,密令强行解散了拒俄义勇队,并大肆搜捕拒俄归国学生。清廷为帝国主义奔走的一系列卑劣行为,让陈天华看清了“洋人朝廷”的丑恶嘴脸。要救国就要推翻腐朽的奴才政府,从此,陈天华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反清革命斗争。他痛写血书《备述古今亡国惨痛情形》,并发寄湖南学生界,激励学生为国尽责;亲自撰述了浅显易懂的《猛回头》、《警世钟》,鼓动群众爱国反清。1903年秋,陈天华回国,11月,与黄兴等在长沙组织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并策划发起长沙起义,因事败,再次流亡日本。1905年,在东京参与发起组织同盟会,并参加起草同盟会章程。不久,任《民报》编辑和撰稿人,发表了包括《狮子吼》在内的五篇革命文章。
随着日本留学生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清廷惊恐不安,勾结日本当局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入学规则》,对留日学生的政治活动和人身自由加以限制。留日学生激昂愤慨,8000余人集体罢课,并打算罢学回国。令人气愤的是,日本一些报纸竟然公开污蔑中国人“放纵卑劣”,又加上此时留学生内部因为斗争方法的不同发生了分裂,陈天华既悲愤又忧心,决定以一死唤起同胞的爱国热忱,激励他们“坚忍奉公,力学爱国”。12月8日凌晨,陈天华留下一篇3000字的绝命词后,赴东京大森湾蹈海自尽,年仅30岁。
陈天华之死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留日学生为其公祭,集体听读其绝命词,“皆泣下不能仰”。不久,日本当局取消对留日学生的限制。而国内群众受其感召,革命气氛更加高涨。
1906年夏,陈天华灵柩运回湖南岳麓山安葬,当天,万余学生出城相送,“自长沙城中望,全山为之素缟”。
宋教仁(1882—1913),湖南桃源人,1882年生于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903年,宋教仁进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当时国内外学界中拒俄运动如火如荼,宋教仁受其感染,爱国思想急剧膨胀。后遇黄兴在两湖书院宣传革命排满学说,宋教仁对其十分钦佩,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1904年,宋教仁与黄兴、吕大森等人先后成立了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进行革命的宣传和发动活动。是年乃慈禧七十大寿,华兴会决定年底在湖南长沙、岳阳等地发动起义,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的组织发动工作,后因长沙事泄,宋教仁逃亡日本。
在日本,宋教仁先后入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东京是当时中国爱国志士和革命党人荟萃之地,在那里,宋教仁眼界大开,他积极地参加集会结社,潜心研究国家政体和民主政治理论,翻译了许多国家有关宪法、官制、财政制度等方面的书籍,并公开发表了《汉族侵略史》、《清太后之宪政说》等许多宣传革命排满、民主宪政的文章,正是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宋教仁民主宪政的理论基础。
1905年1月,宋教仁发起创立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月刊宣扬爱国主义。8月,参与创立中国同盟会,任检事,成为同盟会的创始人和章程起草人之一。同盟会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名为《民报》作为其机关报,宋教仁为主要撰稿人之一。
1907年,受同盟会派遣,宋教仁前往东北创立同盟会辽东支部,策动东北“马侠”武装起义失败后回国。其间,日本制造了“中日间岛争端”,妄图侵吞中国延吉地区。宋教仁深入调查后写成《间岛问题》一书,以大量的事实论证了间岛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1910年冬,宋教仁回国,在上海任《民立报》主笔,鼓吹民族民主革命。1911年4月,宋教仁赴香港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筹划工作。起义失败后,宋教仁前往上海,与谭人凤、陈其美等人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尝试在中部组织发动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紧接着南方各省纷纷独立。宋教仁得知后十分高兴,他在上海参与了立宪派首领张謇、汤寿潜等组织的全国会议团密谋,共同发起签署了《组织全国会议团通告书》,积极致力于迅速建立一个以革命党占主导地位的军政统一的新政权。为此,他曾与居正等人一起策动推举黄兴为两湖大都督和临时政府大元帅以争取新政府的领导权,却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对而遭失败。后来孙中山及时回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任总统府内法制局总裁。在讨论政府的组织形式时,宋教仁力排众议、坚持实行责任内阁制,后来临时政府采用总统制,宋教仁的主张被搁置甚至被指责。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南方民军与北方袁世凯代表的谈判进入紧张状态,宋教仁原本坚持北伐、反对南北和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汉口等地的失陷和列强施加压力,宋教仁逐渐改变了态度。1912年清廷逊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宋教仁出任了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
然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行共和之治,却行专制独裁之实。7月,宋教仁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遂辞去农林总长之职。21日,同盟会本部召开夏季大会,宋教仁当选为总务部主任干事,成为同盟会实际上的主持人。在留日期间,宋教仁对西方民主宪政制度研究较多,他一直比较推崇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面对袁世凯日益独裁的趋势,宋教仁决定组织政党竞选,由政党组成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实施独裁,确保民主政治的实行。因此,8月25日,在宋教仁等人的组织下,同盟会联合一些小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宋教仁任理事,实际主持国民党本部事务。1913年3月,国民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在国会议员的竞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宋教仁的政党政治计划严重影响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袁世凯对宋教仁不惜以重金收买,但是宋教仁不为所动,深恶痛绝之下,袁世凯对其起了杀心。3月20日,宋教仁被刺客枪杀于上海车站,22日凌晨与世长辞,年仅31岁,临死前还让黄兴代笔发电报给袁世凯要“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
宋教仁被刺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一致要求惩办真凶。不久,袁世凯、赵秉钧等一干凶犯被揭露,舆论
第四篇:第五届湘籍法学家学术联谊会举行
第五届湘籍法学家学术联谊会举行
来源:湖南大学法学院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6月15日 浏览:
作者: 蒋海松 李庚堃 苏丹 贾佳良
2013年6月1日至2日,第五届湘籍法学家联谊会在长沙市望城区千龙湖度假村会议中心龙吟会堂隆重举办。会议以“湖湘法文化:过去、现在、未来”为主题,侧重研讨了湖南法学家的历史发展及精神气质、“法治湖南建设”的成就及建议、湖湘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融合以及当前法治发展发展的若干热点问题。本次会议由湖南大学法学院、湘籍法学家联谊会秘书处主办,湖南金凯华律师事务所和中共望城区委政法委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等省外高校的湖南籍法学专家以及省内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湘潭大学等高校法学教授近两百位湘籍法学专家参与了此次研讨。
开幕式由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屈茂辉教授主持,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栾永玉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教授代表法学家致辞,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游劝荣代表法律工作者致辞,湘籍法学家联谊会秘书长刘定华教授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当代湖湘法学家人才济济,名家辈出,或坚守在湖南故土,或分布于大江南北,或风行于港澳,或扬名于寰球。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这次从全国各地回到湖南故里,不但是湖南法学界的盛事,也对全国法律教育产生良好的示范性影响。本次荣归故里、参加会议的代表中有不少就是当代法治伟业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如中国宪法学界泰斗蒋碧昆曾两次参与宪法的起草和修订工作。在中南海宪法草案办公室参加第一部宪法制定的具体工作;郭道晖教授被法学界尊称为“白发青年、皓首赤子”、“法治三老”之
一、系朱镕基同志的入党介绍人,东亚法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著名法理学家李步云教授推动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李龙教授曾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法学组主要成员,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漆多俊教授以专著《经济法基础理论》为代表创立“国家调节说”经济法学科理论体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周道鸾教授曾任最高院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参与诸多重要司法解释的制定和中国第一部法官法的起草以及刑事诉讼法、刑法的修改工作。
会议代表纷纷表达了湖南故土的思念之情并分析了湖湘文化与法治事业的关联。代表们总体认为,湖湘文化天然就与法律伟业有着内在联系。法治事业重在践履躬行、旨在经邦治世,这本是“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湖湘精神的特色所在。湖湘文化“心系天下”的志向对应着“法者天下之公器”的普适品格,湖湘文化“先忧后乐”的情怀鼓舞了湖湘法律人为民请命、追求善治,湖南人 “踔厉敢死”的斗志激励着为权利而斗争,湖湘文化的“独立根性”也昭示着法律品格的卓然独立,法政传统是湖湘文化中最璀璨的一章。
李步云将湖湘文化精神总结为四条,“忧国忧民,敢为人先,刚正不阿,经世致用”。李老提出,在重要的历史关口,湖湘人一定要说话,说真话!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分析了湖湘法文化的世界性影响,提出很多普世价值其实起源于湖南。人多以为湖南霸蛮性格不利法治,但杜钢建经过考证指出,“蛮字起源于黄帝分封儿子之一蛮龙苗,蛮姓是秦汉之前湖南最大姓。霸蛮不是不讲规矩,蛮是坚忍不拔之意,字形是泰山压顶不弯腰。参会的著名罗马法专家徐国栋别号就是“武汉蛮人”,他附议说,“蛮”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霸蛮精神也就是法治的较真精神及奋斗意识。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周道鸾探讨了湖南法治建设的成就和建议,他认为法治湖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的力度在增大,而进一步完善的突破口则是如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提交了“法治湖南‘创’、‘新’、‘控’之管见”一文并进行了研讨。
代表们也对湖湘文化进行了反思,认为对湖湘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更多推进法治发展。漆多俊教授认为湖南人容易走极端,在反面也可能造成巨大的破坏。针对当前有人认为湖南文化的衰退,漆多俊提出当前中国正在酝酿社会体制大转型,它必将催生一批湖南人的崛起;民主宪政浪潮高涨之日,就是湖南人再起之时。漆多俊现场赋诗赠予当今“跌落的湖南人”并展望湖湘文化的前景:“曾经山以我为峰,今日坠于谷底中;何事苍凉空顿首,前头举目又一峰!”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提出行法治需反思湖湘文化。他说,湖南的“忧国忧民”要倒过来,比忧国更重要的是忧民,以民为本,这才能推出法治。敢为人先,就要创新、变法,变治民之法为治国之法。兼收并蓄,就是讲宽容政策、普世价值。但同时湖湘是蛮文化,南蛮霸蛮,不讲法,又不讲理。理学的人治因素太重,要反思。
与会代表也讨论了当前法治发展的焦点问题,特别是针对某些否定法治的逆流进行了批判,展现湖南法学家仗义执言、用于担当的风骨。李步云教授提出,某些反法治的文章堂而皇之高调出台,引起法学界的震荡,我们必须敞开思想,说点真话,有话一定要说,假话一定不说,改革的出路是促发展,保民主,反腐败,行法治。郭道晖教授总结了当前反法治的思潮并作出针对性反驳。郭老回忆了“法治”“人权”“市场经济”“宪政”等词从敏感到解禁的坎坷历程,提出任何违背时代大潮的倒行逆施都不会得逞。社会主义既要求实行人权保障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内部制约,又强调依靠社会的力量——广大依法维权的公民和社会组织,特别是公民社会,从外部以社会权力监督、制衡国家权力。李龙也提出,最近热议法治思维,但没讲透。法治中心是权力制约和权利共享,要建设法治国家还要建设法治社会。
徐国栋教授提出,反法治者是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无知,挑战人类文明底线。法治与宪政不仅是近代有之,其渊源更可追溯到古代。柏拉图《理想国》书名原意就是《论宪法》。西塞罗《国家篇》也应译成《论宪法》。《罗马政制史》其实就是罗马宪法史。刚刚作为高层次人才引入湖大的王晓晔教授提出,目前反垄断法对于行政垄断、对政府管辖权不过问,制度难约束权力。需要按照宪政架构,保护财产和竞争自由自主,推进反垄断法的研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少有的女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薛刚凌提出理性是法治的灵魂:实现法治需要技术支撑和全社会的理性精神。
中南大学蒋建湘教授、湖南大学杜钢建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肖北庚教授和湘潭大学胡肖华教授等省内法学院主要领导探索了湖南法学教育的合作与创新,提出应该将湖湘人的敢为天下先,忧国忧民的情怀融入到湖湘法律人的血液中,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湖湘法律人才。
湖湘法学家学术联谊会旨在展现湖湘法学家风采,推动法治湖南建设,促进湖湘法学人同乡情谊。联谊会由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四所省内主要法学院共同发起,之前已经在四校轮流主办一次,在法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第五届湘籍法学家联谊会再次花落湖大,实现了一个圆满轮回。本次会议参会者约200人,是联谊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全的一次盛会。会上发行《湖湘法学家风采录》,是迄今为止湖南法学家信息首次汇编成册。法治湘军首次以学术方阵的方式集体亮相。下一届联谊会将在湘潭大学举行。会散情不散,短暂的联谊会很快过去,但湖南法学家的同乡情谊弥漫在三湘故里,中国法治史上也定将缀满湖南法学家的殷实奉献。本次会议一大看点是会务组秘书组首次成功进行了现场微博直播,相关会议微博在网络引发热议,一些重要微博仅当天就被转发数千次、阅读几百万次。新浪、网易等诸多门户网站纷纷转发。#湖湘法学家联谊会#一度成为当天政法类微博最热词。网友及大众纷纷称颂湖南法学家在此法治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展现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湖湘风骨,甚至不少人化用杨度《湖南少年歌》的名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死光”来形容“若道法治果亡,除非湘人死光”来形容为法治而呐喊的会议盛况。全景.JPG
全景2.JPG
诸多白发苍苍年过八旬的法学泰斗荣归故里.jpg
第五篇:像伟人学习征文
怀想天空
时集镇西洪小学冯彦
今夜,微风徐徐,繁星点点,蛙声一片„„ 我仰望夜空,想起曾经的天空,历史的天空,出现过多少闪亮星辰。其中最明亮耀眼的一颗,划破了几千年的黑暗,成为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这颗星,人们称之为时代的大救星——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
他要去唤醒太阳,用光明驱散黑暗和赖黑暗以生的百年魔怪。他找到了夜行的同伴,结伴而行,一起赴汤蹈火。历史眷顾了他们,那颗人类历史的天空上最明亮的星,一下子给黑暗中的夜行者照亮了方向。于是——
在“万木霜天红烂漫”时节,他“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在“寥廓江天万里霜”的重阳日,“战地黄花分外香”;在“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悲壮征途上,他带领红军战士“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尽枪林弹雨、艰苦卓绝,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突破重围,在“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六盘山,居高远眺,怀着“今日长缨在手”的自豪,展望“何日缚住苍龙”胜利前景。他藐视一切反动势力,“欲与天公试比高”;他最相信的是人民的力量,“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带领的人民军队,赶跑了小日本,打垮了蒋介石,不久又痛揍了美帝黑心狼。“一唱雄鸡天下白”,黑暗终于被击退,黎明终于来了。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时势造英雄,英雄的出现是偶然亦是必然的,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需要以人为镜,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点燃自己。我想,我和我的学生们要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学习。
我们要学习他那坚毅且肯于钻研的精神。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历史、地理、文学„„无不涉猎,尤其对社会科学类的极感兴趣!为了读书,他每天早上图书馆一开门就去到晚上关门方才离开,只在中午离开去买一个包子或者一块饼充饥。他读书并不是囫囵吞枣般掠过一遍就算,而是会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对于自己不懂的他更是“锱铢必较”或查阅书籍或请教老师,甚至于一个他不懂的地名他都会查个明白。而现实中的我们是这么做的呢?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我们都有不怕苦,不怕累,肯于刻苦钻研的精神吗?
我们要学习他那坚如磐石不肯屈服的意志。为了能够锻炼其意志,他常拿着书到最喧闹的南门去学习;为了能够强壮其体魄,他在寒冬用冷水浇体。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每天坚持锻炼,即使在狂风暴雨之际他也从不懈怠!他经常会在暴雨中大声朗诵唐诗,或者爬上那岳麓山顶,享受着风雨带来的酣畅淋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不愧是毛泽东!难怪乎他会在漫漫革命道路中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也绝不言弃,傲立于天地之间,挺身于山川宇内!这便是领导中国人取得革命胜利的人啊!而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没有三心二意,不思进取的时候呢?我们离伟人的精神还差得远呢? 我们更要学习他那关心实事爱国爱民的爱国精神。当逢乱世,他没有只顾一己之安危而选择明哲保身不问世事。相反,他热衷于看时事报纸并时常给他的同学们分析中国国内混乱局势以及国外的发展近况等等。他组织学友会进行时事讨论并组织了一系列的爱国抗议运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的满腔热血表现得淋漓尽致。“何以报仇,在我学子”,他将救国救民的重担挑起。这便是一代伟人啊!虽然我们处在和平年代,但若无毛泽东心怀天下,若无为中国富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那么何以担此为中华崛起的重任呢?我们还会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仰望天空,毛主席虽已成为历史,但他的精神却生生不息,他像耀眼的明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怀想天空,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学习,从此我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