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伟人精神 铸就未来栋梁
学习伟人精神 铸就未来栋梁
——韩桥小学创建“周恩来班”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创建“周恩来班”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学习伟人精神 铸就未来栋梁》。
创建“周恩来班”,是一个非常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作为韩桥小学的校长,接到区教育局的创建通知后,立刻组织校委会全体成员认真学习通知精神,通过学习,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创建“周恩来班”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项重要部署,我们决定立即在全校中高年级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们已拥有数个校级“周恩来班”、成功创建一个区级“周恩来班”、已经申报一个市级“周恩来班”。可以这么说,创建周恩来班这项工作,我们行动落实是快的,创建效果是比较好的。下面我想用四个关键词来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介绍我们对创建工作的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制度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周恩来班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负责,职能部门推进,年级组、班主任、具体实施的创建网络。制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创建目标、规划、方案,制定了创建活动的奖惩条例。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目标清晰、方案完备不仅是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师生的创建热情,从而能够让学习周恩来精神不变成一个节日活动,才能真正弘扬“恩来精神”,让学生在创建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氛围
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通过校报、广播、条幅、报廊、会议等形式进行舆论宣传,宣传周恩来精神和创建“周恩来班”活动的重要性;在校园主干道悬挂学习恩来精神的横幅,大力弘扬周总理精神;在教室里布置有关周恩来言语、事迹、形象的大幅图片等形式宣传恩来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形成浓郁的学恩来环境氛围。
三、活动
这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仅就学校这一层次来说,我们就开展了以下系列活动:
1.走近周总理、学习周总理的读书活动:创建班每人都阅读了几
本关于周总理的书籍,并做了学习笔记。
2.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等影片并
写了大量读书笔记、读后感;
3.组织学生自制并评比手抄报<<家乡的总理>>,深入学习体会周恩来总理的伟大精神,为我们的家乡能够走出这样的一位总理而骄傲、而自豪;
4.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班队会活动、并举行同名征
文大赛;
5.开展“学总理 说总理”演讲比赛活动;
6.开展“颂总理”诗歌朗诵比赛活动;
7.开展“我知道的总理”讲故事比赛活动。
此外,各个创建班级还搞了大量的活动,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行为
学习周恩来精神,不能泛泛而谈,而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上,这可
以概括为以下六个特别: “特别懂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勤读书,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团结,特别有作为”这既是上级的文件要求,也是学习周恩来精神,创建“周恩来班”的必然之举。在举校上下积极创建“周恩来班”的热潮中,我们尤其重视这“六个特别”,下面就这六个方面简单的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汇报一下我们的举措与体会。
1、“特别懂礼貌”。
我们认为,应教育学生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而不是相反。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变成有教养、知书达理、行为端正的人。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求所有学生,特别是创建“周恩来班”的学生要坚决做到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热情大方。每个同学遇到老师,在3米外要向老师问好,老师也要面带微笑,向学生还礼!经过一年来创建活动的洗礼,即使不是“周恩来班”的学生,也能做到热情大方,礼貌待人。
2、“特别守纪律”。
一个没有纪律的学校,必然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纪律的班级,必然是问题百出。所以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极其重视对创建班级的纪律方面的要求,引导创建班级学生主动提出“周恩来班”纪律制度并表决通过,各条款由班主任和小干部共同监督执行。通过班集体影响人,通过班集体来教育人,形成班级正确的舆论,形成良好的“周恩来班”班风,从而规范学生自己的行为,对各种不良现象产生威慑力量,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佳教育效果。
3、“特别勤读书”。
这个方面我想说的是:我校学生皆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
为誓言,每个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都要面对国旗郑重宣誓。
4、“特别能吃苦”。
我们并不认为让学生忍饥挨饿或者干多重的活才是吃苦,那样做
是既不科学也不人道的,因为他们毕竟都是未成年人。我们只是觉得,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是无法适应将来社会的激烈竞争的。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了改变很多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我们用周恩来总理的事例、图片、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要自理生活、美化生活。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加强了对学生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思想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劳动、学会生活。
5、“特别讲团结”。
现代社会,单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单打独斗是干不成大事的,任
何人若要成功必然要融于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如何形成并融于以个团队?向周恩来总理学习,周总理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团结”、什么叫做“团队精神”。我们在创建活动中,通过讲述周总理的故事,阅读记述周总理事迹的图书、观看表现周总理的影片,着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在日常活动、班级集体活动中体验“周恩来班”是一个优秀的集体,从而信任这个团队,并为这个集体的进步添砖加瓦。
6、“特别有作为”。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教育学生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在学习上要敢
于争先,在活动中要敢于出头,在班集体中要敢于负责。
现在,校园里懂礼貌、守纪律、勤读书、讲团结、能吃苦、有作
为蔚然成风,讲周、知周、学周、用周深入开展。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继续高扬“周恩来精神”这面旗帜,以创
建“周恩来班”为依托,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以伟人的形象引领我们,教育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伟人精神,铸就未来栋梁,我们将再接再厉,把创建“周恩来班”活动打造成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品牌、一面旗帜。
谢谢各位!
第二篇:学习伟人精神 铸就未来栋梁
学习伟人精神
--------铸就未来栋梁
一接到这个学习任务,我就在思考,什么是伟人精神,怎样的精神才称得上是伟人精神?然后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这么一句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当然,如果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伟人精神,显然是不够恰当的,但是,如果我说,周恩来精神就代表着一种伟人精神,我想是没有人会质疑的。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去了解周恩来总理,我利用假期时间查找了许多关于他的资料,也认真阅读了他的自传,在一次次的阅读中,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数次,我被总理的行为感动到落泪,不能自已,我突然意识到,虽然周总理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无形中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正如臧克家诗中所说的: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想先介绍下周总理的生平事迹;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是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二.周总理为国家做出的努力;
在中国历史上,周恩来的一生是最有光彩的篇章之一,他在十二岁小的时候,就已经响亮地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他在创办黄埔军校,推动北伐战争,领导南昌起义,万里长征,解决西安事变,举行重庆谈判,促成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以及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日理万机,鞠躬尽瘁,重病在院还出席四届人大,作了重要报告,直到生命垂危之际,还牵挂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周恩来是新中国的首任经理,他与人民是血肉相连,心心相印,他的一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为了中华之崛起,他东赴日本,西赴欧洲,风萧萧,路漫漫,上下求索救国救命的真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周密计划,静心组织,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在那血雨腥风的岁月里,在敌人剑拔咄咄逼人的情势下,他是站在战斗的第一线,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直到自己心脏停止跳动。三.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在我看来,周总理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一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心怀坦荡,光明磊落,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如滔滔江河,可他从不居功自傲,他一生职务崇高,地位显赫,但他从不锋芒毕露,盛气凌人,周总理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到中华之崛起的理想和实践中,他没有自己的荣辱得失,连同他的灰都撒金祖国大地江河中,他一生抚养了无数个孩子,他的品格是至高无上的,有人说,他是一个没有目标的人,一心只为国为人民,也有人说,中国有周恩来才奠定在世界上的威望,对于他的评价,我只想到一个词,就是伟大。
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如何从行动上去学习伟人精神尼?思考之后,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师要有大情怀,心中装着民族和国家;
教师这个岗位与人,与社会,与民族国家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我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去产生正能量,而放弃这种积极影响其实就是放弃责任,我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教书,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教书。这种思想上的改变让我越来越坚信,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是神圣而有意义的。2.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周总理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必须要有仁爱之心,反思自己的工作,我也曾烦躁不安,对孩子没有耐心,恨铁不成钢,而学习之后,我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我应该对孩子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细心,确保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周总理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用先进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对于教师,阅读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我要多阅读教育教学类书刊,使自己的教学有大量的教育理论做支撑,并能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有较高的数学素养,能在发展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提升自己的学科文化素养。坚持每天读书,做到读书有体会,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
4.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
周总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了民族的崛起,他不断实践探索,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将这种实践精神深入到课堂中,课堂是老师能力检验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不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教育就是要让老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必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郁达夫说的好:“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伟人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传承伟人精神吧。
第三篇:学习伟人精神 铸就未来栋梁——淮阴区韩桥小学创建周恩来班总结汇报材料
学习伟人精神 铸就未来栋梁
——韩桥小学创建“周恩来班”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创建“周恩来班”,是一个非常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校接到区教育局的创建通知后,立刻组织校委会全体成员认真学习通知精神,通过学习,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创建“周恩来班”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项重要部署,我们决定立即在全校中高年级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们已拥有数个校级“周恩来班”、已经申报一个市级“周恩来班” 成功创建一个市级、一个区级“周恩来班”。可以这么说,创建周恩来班这项工作,我们行动落实是快的,创建效果是比较好的。下面我们用四个关键词来总结我们对创建工作的体会。
一、制度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周恩来班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负责,职能部门推进,年级组、班主任、具体实施的创建网络。制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创建目标、规划、方案,制定了创建活动的奖惩条例。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目标清晰、方案完备不仅是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师生的创建热情,从而能够让学习周恩来精神不变成一个节日活动,才能真正弘扬“恩来精神”,让学生在创建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氛围
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通过校报、广播、条幅、报廊、会议等形式进行舆论宣传,宣传周恩来精神和创建“周恩来班”活动的重要性;在校园主干道悬挂学习恩来精神的横幅,大力弘扬周总理精神;在教室里布置有关周恩来言语、事迹、形象的大幅图片等形式宣传恩来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形成浓郁的学恩来环境氛围。
三、活动
这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仅就学校这一层次来说,我们就开展了以下系列活动:
1.走近周总理、学习周总理的读书活动:创建班每人都阅读了几本关于周总理的书籍,并做了学习笔记。
2.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等影片并写了大量读书笔记、读后感;
3.组织学生自制并评比手抄报<<家乡的总理>>,深入学习体会周恩来总理的伟大精神,为我们的家乡能够走出这样的一位总理而骄傲、而自豪;
4.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班队会活动、并举行同名征文大赛;
5.开展“学总理 说总理”演讲比赛活动; 6.开展“颂总理”诗歌朗诵比赛活动; 7.开展“我知道的总理”讲故事比赛活动。
此外,各个创建班级还搞了大量的活动,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行为
学习周恩来精神,不能泛泛而谈,而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上,这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特别: “特别懂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勤读书,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团结,特别有作为”这既是上级的文件要求,也是学习周恩来精神,创建“周恩来班”的必然之举。在举校上下积极创建“周恩来班”的热潮中,我们尤其重视这“六个特别”,下面就这六个方面简单的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汇报一下我们的举措与体会。
1、“特别懂礼貌”。我们认为,应教育学生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而不是相反。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变成有教养、知书达理、行为端正的人。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求所有学生,特别是创建“周恩来班”的学生要坚决做到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热情大方。每个同学遇到老师,在3米外要向老师问好,老师也要面带微笑,向学生还礼!经过一年来创建活动的洗礼,即使不是“周恩来班”的学生,也能做到热情大方,礼貌待人。
2、“特别守纪律”。
一个没有纪律的学校,必然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纪律的班级,必然是问题百出。所以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极其重视对创建班级的纪律方面的要求,引导创建班级学生主动提出“周恩来班”纪律制度并表决通过,各条款由班主任和小干部共同监督执行。通过班集体影响人,通过班集体来教育人,形成班级正确的舆论,形成良好的“周恩来班”班风,从而规范学生自己的行为,对各种不良现象产生威慑力量,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佳教育效果。
3、“特别勤读书”。
这个方面我想说的是:我校学生皆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为誓言,每个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都要面对国旗郑重宣誓。
4、“特别能吃苦”。
我们并不认为让学生忍饥挨饿或者干多重的活才是吃苦,那样做
是既不科学也不人道的,因为他们毕竟都是未成年人。我们只是觉得,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是无法适应将来社会的激烈竞争的。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了改变很多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我们用周恩来总理的事例、图片、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要自理生活、美化生活。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加强了对学生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思想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劳动、学会生活。
5、“特别讲团结”。
现代社会,单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单打独斗是干不成大事的,任何人若要成功必然要融于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如何形成并融于以个团队?向周恩来总理学习,周总理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团结”、什么叫做“团队精神”。我们在创建活动中,通过讲述周总理的故事,阅读记述周总理事迹的图书、观看表现周总理的影片,着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在日常活动、班级集体活动中体验“周恩来班”是一个优秀的集体,从而信任这个团队,并为这个集体的进步添砖加瓦。
6、“特别有作为”。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教育学生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在学习上要敢于争先,在活动中要敢于出头,在班集体中要敢于负责。
现在,校园里懂礼貌、守纪律、勤读书、讲团结、能吃苦、有作为蔚然成风,讲周、知周、学周、用周深入开展。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继续高扬“周恩来精神”这面旗帜,以创建“周恩来班”为依托,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以伟人的形象引领我们,教育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伟人精神,铸就未来栋梁,我们将再接再厉,把创建“周恩来班”活动打造成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品牌、一面旗帜。
第四篇:学习伟人精神 铸就未来栋梁——淮阴区韩桥小学创建周恩来班总结汇报材料
学习伟人精神 铸就未来栋梁
——韩桥小学创建“周恩来班”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创建“周恩来班”,是一个非常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校接到区教育局的创建通知后,立刻组织校委会全体成员认真学习通知精神,通过学习,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创建“周恩来班”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项重要部署,我们决定立即在全校中高年级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们已拥有数个校级“周恩来班”、已经申报一个市级“周恩来班” 成功创建一个市级、一个区级“周恩来班”。可以这么说,创建周恩来班这项工作,我们行动落实是快的,创建效果是比较好的。下面我们用四个关键词来总结我们对创建工作的体会。
一、制度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周恩来班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负责,职能部门推进,年级组、班主任、具体实施的创建网络。制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创建目标、规划、方案,制定了创建活动的奖惩条例。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目标清晰、方案完备不仅是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师生的创建热情,从而能够让学习周恩来精神不变成一个节日活动,才能真正弘扬“恩来精神”,让学生在创建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氛围
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通过校报、广播、条幅、报廊、会议等形式进行舆论宣传,宣传周恩来精神和创建“周恩来班”活动的重要性;在校园主干道悬挂学习恩来精神的横幅,大力弘扬周总理精神;在教室里布置有关周恩来言语、事迹、形象的大幅图片等形式宣传恩来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形成浓郁的学恩来环境氛围。
三、活动
这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仅就学校这一层次来说,我们就开展了以下系列活动:
1.走近周总理、学习周总理的读书活动:创建班每人都阅读了几本关于周总理的书籍,并做了学习笔记。
2.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等影片并写了大量读书笔记、读后感;
3.组织学生自制并评比手抄报<<家乡的总理>>,深入学习体会周恩来总理的伟大精神,为我们的家乡能够走出这样的一位总理而骄
傲、而自豪;
4.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班队会活动、并举行同名征
文大赛;
5.开展“学总理 说总理”演讲比赛活动;
6.开展“颂总理”诗歌朗诵比赛活动;
7.开展“我知道的总理”讲故事比赛活动。
此外,各个创建班级还搞了大量的活动,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行为
学习周恩来精神,不能泛泛而谈,而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上,这可
以概括为以下六个特别: “特别懂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勤读书,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团结,特别有作为”这既是上级的文件要求,也
是学习周恩来精神,创建“周恩来班”的必然之举。在举校上下积极
创建“周恩来班”的热潮中,我们尤其重视这“六个特别”,下面就
这六个方面简单的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汇报一下我们的举措与体
会。
1、“特别懂礼貌”。
我们认为,应教育学生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而不是相反。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变成有教养、知书达理、行为端正的人。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求所有学生,特别是创建“周恩来班”的学生要坚决做到待人
接物彬彬有礼、热情大方。每个同学遇到老师,在3米外要向老师问
好,老师也要面带微笑,向学生还礼!经过一年来创建活动的洗礼,即使不是“周恩来班”的学生,也能做到热情大方,礼貌待人。
2、“特别守纪律”。
一个没有纪律的学校,必然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纪律的班级,必然是问题百出。所以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极其重视对创建班级的纪
律方面的要求,引导创建班级学生主动提出“周恩来班”纪律制度并
表决通过,各条款由班主任和小干部共同监督执行。通过班集体影响
人,通过班集体来教育人,形成班级正确的舆论,形成良好的“周恩
来班”班风,从而规范学生自己的行为,对各种不良现象产生威慑力
量,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最后达到“教
是为了不教”的最佳教育效果。
3、“特别勤读书”。
这个方面我想说的是:我校学生皆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
为誓言,每个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都要面对国旗郑重宣誓。
4、“特别能吃苦”。
我们并不认为让学生忍饥挨饿或者干多重的活才是吃苦,那样做
是既不科学也不人道的,因为他们毕竟都是未成年人。我们只是觉得,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是无法适应将来社会的激烈竞争的。
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了改变很多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我们用周恩来总理的事例、图片、故事让学
生认识到要自理生活、美化生活。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加强了对学生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思想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劳动、学会生活。
5、“特别讲团结”。
现代社会,单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单打独斗是干不成大事的,任
何人若要成功必然要融于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这是一个
极其重要的能力。如何形成并融于以个团队?向周恩来总理学习,周总理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团结”、什么叫做“团队精神”。
我们在创建活动中,通过讲述周总理的故事,阅读记述周总理事迹的图书、观看表现周总理的影片,着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
在日常活动、班级集体活动中体验“周恩来班”是一个优秀的集体,从而信任这个团队,并为这个集体的进步添砖加瓦。
6、“特别有作为”。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教育学生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在学习上要敢
于争先,在活动中要敢于出头,在班集体中要敢于负责。
现在,校园里懂礼貌、守纪律、勤读书、讲团结、能吃苦、有作
为蔚然成风,讲周、知周、学周、用周深入开展。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继续高扬“周恩来精神”这面旗帜,以创
建“周恩来班”为依托,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以伟人的形象引领
我们,教育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伟人
精神,铸就未来栋梁,我们将再接再厉,把创建“周恩来班”活动打
造成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品牌、一面旗帜。
第五篇:学习伟人精神 提高师德水平
学习伟人精神 提高服务水平
—太平学校“韶山之行”考察学习心得
苏仙区太平学校曹翊鹏
暑假,我校举行了“重温革命历史,提高师德水平”的韶山之行考察学习活动。外出红色圣地韶山考察学习期间,韶山旖旎的自然风光行和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让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现在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受益良多。
“学习伟人精神,提高服务水平”是我这次考察学习活动的最大收获。下面,我就谈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运用在韶山取得的几大“法宝”来为教育工作服务,管窥之见,借以抛砖引玉。
第一大法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韶山考察学习期间,最令我感动的是毛泽东的题词:“为人民服务”和刘少奇同志说的“要做人民的勤务员”。我想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应学习他们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变领导型为服务型,时刻把师生的冷暖挂在心头,当好他们的公仆。这种服务具体表现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进步,思想上帮助他们提高,工作、学习上给予大力支持,生活上给予多方面的照顾与关怀。其次,我们还要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树立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理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像商家用优质的服务来吸引顾客一样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是教育服务工作的核心理念。如果学生有不满,家长有挑剔,那就说明我们的服务工作确实存在问题,我们就要不断地反思、检讨自己,找出问题的症结,更好的为学生、为家长服务。
第二大法宝:开拓创新。毛泽东是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他一生都在坚韧不拔地探索进取。从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毛泽东矢志不渝奋斗的一生中,我们不难窥见其中闪烁着一种强烈的开拓与创新精神。这种开拓与创新精神集中体 1
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辟了第一个“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一条“用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独创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党领导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首次提出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以及“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高屋建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创立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以雄才大略指挥了三次伟大的战略决;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创立了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顺利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学校要发展,就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善于创新的精神,及时了解新情况,认真研究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新途径、新方法。同时,我们要不断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支持体现新思想、新视角、新方法地研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让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让整个教育过程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的过程,不断增强教育创新能力,为教育促小康、富民强区而努力奋斗。
第三大法宝:艰苦奋斗。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毛泽东、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一件棉袄穿几十年;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窖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党员应有的精神品格。我党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办起了边区学校,奠基了中国教育事业,培养了无数的精英人才,当时,他们靠的就是奋斗,发扬的就是韶山精神。作为光荣的人民任教师,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生面前作好表率。如今,面对学校教师编制紧缩、经费紧张的实际情况,我们更应该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工作上要敢于敢挑重担;学习上
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生活上要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克服以权谋私、奢侈浪费、作风粗暴、侵害群众利益等错误行为,自觉抵制市场经济对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抵制以教谋私、唯利是图的不良风气。
因此,学校要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建设良好的师德,牢固树立教师安身立教的奉献精神。身处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面对因实施绩效工资而引发的**,出现消极怠工,唯钱是图的不良现象,有针对性地用韶山精神矫正广大教师的价值观,就显得非常必要,就是要用反对拜金主义、甘于奉献成就事业、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教育教师,让他们远离铜臭,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乐于奉献的好园丁。
同时,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正日新月异地阔步向前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是,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不懂得财富获得的艰辛,生活上存在着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因此,必须在学生中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担自己的教育责任。
第四大法宝: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韶山精神生命力之所以如此强大,就是在于她那伟大的革命抱负,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因此,我们要用韶山精神建设良好的师德,要教育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抱负。我校属农村边远学校,但是青年教师较多,让年轻的教师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有所作为,使学校富有高涨的生命力,就必须用韶山精神教育青年教师,组织他们到革命纪念地接受传统教育,亲身感受韶山精神,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教育,争当新时代的教育专家。
面对新形势,把学校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还要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弘扬韶山精神结合起来,树立师生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让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员工的内心世界,把这种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使这种精神逐渐在教师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并使之成为一种催发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动力源。
韶山的山水固然值得我们流连,韶山的特产亦值得我们回味,然所韶山展现“法宝”更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善于运用韶山展现出来的为人民服务、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和树立远大理想等精神来为我校教育工作服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弘扬韶山精神,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和途径,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服务水平,共同奏响实现教育宏伟蓝图的 “大合唱”。这样,我校这朵教育之花必将盛开的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