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人生(完美总结版)
《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栏目介绍
节目宗旨:
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周五之夜,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节目理念:
以“正直品质、极端制作”作为核心理念,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强大的制作班底制作完美节目。
一、节目受众定位与风格特征
《艺术人生》以访谈艺术家人生经历为主。中央电视台曾做了一份收视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观众是喜欢《艺术人生》里讲述的人生故事,他们从故事中寻找到感动和抒发生活感慨;也有一部分观众是喜欢朱军,觉得朱军在访谈中跟嘉宾之间的互动特别好;还有一部分观众是冲着访谈嘉宾而收看节目的„„其实,一档节目要形成自己固定的观众群,就必须要以内容取胜。尤其是访谈类节目,不管访谈嘉宾是谁,只要故事能够打动人,观众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节目就肯定会获得成功。
《艺术人生》选择的嘉宾大都是知识分子型的明星,因为“用文化引导娱乐”是它的目标。为此,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首先,在选题上,《艺术人生》推崇知性的大众明星,而不是小 众的艺术。节目到现在已经邀请的明星主要来自影视界、音乐界、曲艺界等各种大众艺术。明星知名度越高就越吸引观众,听明星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更是吸引很多普通观众的制胜法宝。在《艺术人生》节目中,观众最感兴趣的访谈嘉宾往往是那些有着知识分子背景的明星,如罗大佑、陈凯歌等,在他们的身上,观众看到了传统和现代对接的烙印。
其次,在节目内容的取舍上,以内容对社会的向善影响作为标准。《艺术人生》弘扬的是明星们“真善美”一面,中心话题基本上围绕着个人如何面对命运的挑战,如何协调个人和家庭、个人和时代的关系。栏目在《温暖2002》和《温暖2003》的元旦特别节目中,盘点了一年之中演艺界最突出的人,不是以知名度排名,而是以彰显人性的光辉为序。例如,2003年的个人主题《英雄》、家庭主题《和你在一起》、时代主题《激情燃烧的岁月》三个段落,分别邀请谈理想主义的陈凯歌、谈不惧伤痛的张柏芝、谈丧亲之痛的赵季平;节目中还邀请张越作为嘉宾主持,在老年人《今生无悔》、中年人《顺流逆流》、年轻人《长大成人》三集中,黄宗英和观众谢幕告别、曾志伟追忆好友梅艳芳、谢霆锋真诚告白„„这些内容的设置,让观众深深体味到2003年的温暖和感动,体现了《艺术人生》用情感温暖人心的主题。
再次,创作人员始终保持着创作上的“真诚”。陈凯歌曾说《黄土地》是他的诚意电影,并说人的一生中只会有一到两个诚意作品。然而,《艺术人生》却始终坚持不懈地创作着他们的一部又一部诚意作品。虽然从事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者更多的关注与节目的形式,但 是《艺术人生》的编导们想独辟蹊径,在节目中传达社会的良知、传播智慧的思想,不谄媚时尚,部谄媚大众。《艺术人生》要求策划和编导们除了精通人文地理,还要怀有一颗寻常百姓的悲悯之心,在演艺明星和他们的作品中寻找文化的光辉。《艺术人生》的成功不是追求新鲜的形式,而是以内容为主,所以它不是稍纵即逝的娱乐节目,而是社会的“公器”,始终如一地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艺术只反映创作者的内心和他们眼中的世界,而《艺术人生》却是将文化、思想、良知和智慧传递给观众。
附:
一.人文精神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
成功的谈话节目, 不仅仅在于主持人能够熟练地驾驭整个谈话节目的运作规程, 更在于制作者在整个节目运作过程中抓住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 体现出人文精神。以《艺术人生》为例, 《艺术人生》的编导马宁说: 我们所理解的人文主义关怀, 就是把自己当成最普通的人, 把观众当成最普通的人, 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下交流。
首先, 通过现场布置塑造人文化的谈话空间。
艺术人生,节目在演播厅的布置方面就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塑造人文化的谈话空间。在悠扬的.富有浓郁回忆意境的旋律中呈现出一个深蓝色的动感画面, 一滴水激荡出美丽的浪花, 淡然融入大海, 一个能激发人倾诉的话筒拉开 刘荣艺术人生, 谈话现场的幕布。演播厅的布置庄重简洁、典雅大气, 充满了艺术气息, 用深蓝色绒布布置成弧线形的背景墙, 暖色的几盏小灯映照在挂着艺术家或明星们的大幅生活照剧照上, 这些照片似乎在无声地讲述嘉宾不平凡的艺 3 术生涯,无声胜有声的画面能够勾起人们的回忆, 唤起更多的联想。其次,运用音乐营造人性化的谈话氛围。
节目中使用的一些小道具常常会让嘉宾们触景生情。音乐的使用是谈话节目中不可缺少的情感表现因素, 用音乐点缀.烘托谈话的情绪, 营造出人性化的谈话氛围。在《艺术人生》中, 背景音乐的使用将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心灵碰撞出美妙的合弦, 让谈话更精彩, 对节目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场乐队的演奏者音乐感觉非常棒, 在嘉宾出场时乐队经常演奏出令人拍案叫绝的音乐。如嘉宾葛存壮老先生出场时, 乐队的几个嘎小子竟演奏起了鬼子进村, 由于葛老先生过去扮演过不少鬼子的形象, 而葛老先生一听这音乐也不含糊, 身上的喜剧细胞被调动起来, 迈着当年的鬼子步,猫腰端着枪就走到了前台, 并且乐呵呵地说: 艺术人生, 每个环节都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刚才这段音乐, 很好, 我很熟悉。此时现场的观众早已笑作一团。
简短的音乐可以巧妙地转换话题, 也可以推动人们的情感, 在谈话的动情处, 流淌出一段煽情的旋律, 往往比千言万语更催人泪下。在乐队的伴奏下由大陆歌手满文军演唱蔡琴的成名曲《恰似你的温柔》在动人的歌声中引出蔡琴;吕丽萍谈到事业转折点时, 现场演奏起《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曲;当歌唱家德德玛谈到重病后重返舞台, 在现场用并不完美的歌声认真演唱刘欢的《从头再来》时, 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泪流满面。这种真实的情感, 真挚的泪水, 在音乐的烘托下更突显出《艺术人生》所带来的浓郁的人文情怀。
二、节目形式结构和视听语言
从节目形态上看,《艺术人生》具有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艺术形态的复杂化的特点,集各种电视节目形态和艺术表现形态于一体。以现 行的电视节目学的规范来划分,《艺术人生》颇难“归类”,是栏目化的电视文艺专题片还是电视综艺节目,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式的电视栏目化纪录片还是访谈节目,还是历史文献片。本文将其定位为访谈类的人物专题节目,也许有些牵强,其实《艺术人生》本身就像一个大杂烩,它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种种表现手段,比如,从戏剧或小说中吸取起承转合、高潮迭起的手法,在节目的展开中张弛有度、富有节奏,以主持人对演艺界人士表演天赋不动声色的调动,折射出关于艺术家成长经历的一出浓缩的戏剧;从相声中吸取你唱我和的手法,访谈中不断设置包袱,又巧妙的抖包袱;从电影中吸取时空切换的叙事手法,在访谈中采用大量的“闪回”手法„„
在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小品《艺术人生》冯巩专辑中,冯巩对朱军的主持有个搞笑性质的总结:“你主持的再好不就那四招嘛,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琴弹,只要钢琴一响就让你哭的没个完……”虽然该评价针对的是朱军的主持风格,但实际上却笼统地概括了《艺术人生》特别是个人专辑的一般结构。在嘉宾亮相前主持人会对即将来做客的嘉宾做一些简单的介绍,这就是该栏目的引子。主题部分是主持人跟嘉宾的交流。主持人运用亲切的语言和行为使嘉宾融入轻松的氛围,从而和盘托出主持人和剧组幕后策划的系列问题。根据内容需要或时间许可,还设有现场提问和场外观众通过电话或网络向嘉宾提问的环节。《艺术人生》再回首系列在结构上更简单一些,基本上围绕嘉宾团体现在情况的介绍和对以前故事的回忆,对个体的提问并不很深刻,主要还是对当年整个剧组拍戏过程细节的重叙。因为要让嘉宾感受到气氛的温馨和谐,嘉宾也随着主持人的亲昵而逐渐放松,因此整个过程语言平和,音乐温馨。
三、主持人风格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的不断成熟,节目主持人已经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成为栏目品牌建设和收视率提高的关键。主持人在节目中所代表的并非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和媒介判断。朱军、李咏、张政、周涛„„这一批央视当红的少壮派主持人整体素质都很强,主持个性与节目风格很匹配。当然,再出色的主持人都存在缺憾,朱军主持的语言和神态都带有明显的套近乎的成分,其实他的主持不足在《艺术人生》的早期节目中还很明显,即对重量级的老艺术家毕恭毕敬,甚至连“我是您的崇拜者”这样明显偏离主持人中立客观位置的话语也在节目中出现过。冯巩对朱军的主持的总结——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琴弹。虽然有玩笑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艺术人生》的大体结构和朱军的主持风格有了概括性的总结。
在做香港艺人张学友的那一期节目遭到非议后,制片人王峥表示,朱军的年龄、经历使他能把节目做的很人性化。比如做赵薇那期节目,当时“军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朱军在访谈中却只字不提,而且在节目最后送了她一盏灯,希望赵薇能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现场观众很受感动。如今的朱军在主持节目中,对于访谈嘉宾既不仰视也不俯视,心态平和,一视同仁。
《艺术人生》的主持风格是朱军的个人风格和整个摄制组集体意识的融合。朱军的主持特点有:
一、开场提问,轻松幽默,营造和谐氛围。
二、抓住细节,及时追问,呈现嘉宾魅力。
三、直面敏感话题,进行人文关怀,将主题深入。
《艺术人生》节目组一直本着“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的宗旨进行每期节目的录制。因此,是否提及往事,如何触碰嘉宾内心最敏感的神经而又不给嘉宾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成了节目组非常关注的环节。朱军在节目中一直以宽容、理解、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嘉宾,他亲切自然的声音,娓娓道来的语速,语言直白,没有太多的修饰,没有太多的客套,就像和老朋友小叙家常。《艺术人生》是一档具有人文关怀的节目,是一个表现爱的舞台。节目的性质和宗旨需要主持人是一个善于交流、富有爱心、充满人格魅力的人。而朱军在节目中注入了真实的情感,用真实情感去倾听、去碰撞,才真正打动了嘉宾、打动了观众,让嘉宾说实话、吐真情,让观众随着节目的悲喜而感动,引发共鸣。
四、节目的包装策略
《艺术人生》作为访谈类的品牌节目,在视觉表现上有其独特的策略。
首先,有意无意的混淆艺术家作为个体的现实人生与作为明星的表象虚构之间的界限。《艺术人生》力图再现演艺明星的“真实”自我,让观众觉得明星在《艺术人生》中彻底褪下了神秘的光环,成为了一个完全真实的普通人。《艺术人生》通过对演艺明星真实人生的“似真性”幻觉的营造,建立起一种比真实还真实的“超级真实”。其次,“细节为王”的具象化策略。《艺术人生》对某些见证明星人生成长的细小道具进行了充分的开掘和利用,使得节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最有利的具象无疑就是人自身了,这是一种鲜活而又富有生命力、具有二度创造性的“活道具”。因此,除了亲到现场的访谈嘉宾外,节目还邀请和访谈嘉宾相关的人物到场,即使不能到场的也会进行现场连接或播放事先录制的影像资料。总之,为了能够达到具象化效果,《艺术人生》栏目组竭尽全力地对嘉宾的亲人、朋友等进行资源开掘。
再次,情感策略。《艺术人生》让艺术家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和艺术历程,表述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与人生的见解,并真诚的与观众产生交流对话。因此,《艺术人生》对艺术的怀旧,是现代人漂泊无依的心灵的一次自我慰藉和救赎。当然,《艺术人生》的情感策略并部仅仅局限于中老年观众,也常常瞄准当红演艺界偶像明星,从而更加切入当下文化现实,呼应青年追星一族的情绪动脉。这与对老明星的情感记忆的文化指向并不矛盾,因为青少年观众对这些青春偶像的崇拜也是一种追梦和青春自恋的行为,是他们青春记忆的追寻、指证与“白日梦”的实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艺术人生》栏目在谈话设置上的策略。它从明星的奋斗说起,从个人遭遇说起。自始至终,节目把明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把情感和故事通过人的经历有力的表达了出来。《艺术人生》的背景设置、话题转向、情感引导也很考究,由于电视传媒的小屏幕性和亲近性,《艺术人生》几乎是电影版的艺术人生。《艺术 人生》的成功是把明星还原成了普通人,通过个体内在的“议程设置”,围绕中心情感展开话题,成为最平民的、最动人的精品谈话节目。
五、节目未来发展战略
1、尝试将视野拓展到国外,邀请国外的艺术家走进《艺术人生》“艺术和情感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和民族传统都无法阻止艺术和情感的交流。”
2、艺人二次走进《艺术人生》,如果要把艺人两次请进请进演播厅,那么在形式上一定要有所突破。
3、针对不同的采访嘉宾可以选择不同的主持人。
例文1:<艺术人生>成功的基本要素
明星嘉宾 感情化交流 主持人的独特风格 精良的制作。
一、明星嘉宾激发观众的收视兴趣在人物访谈中,嘉宾的选择至关重要。
《艺术人生》利用明星效应首先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该栏目所请嘉宾都是文艺界知名人士,他们是“80年代后期在演艺界给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明星。”他们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他们的作品让每一个人心潮澎湃,他们的踪影引人注目。这种明星效应首先容易激发观众对名人轶事、神秘内幕、鲜为人知事件进行解密的兴趣。观众希望看到名人,听他们怎么说,看他们怎么生活。通过《艺术人生》,观众可以看到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成长过程中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节目把许多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话题(如情感、家庭、心理困境等)公众化了,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
其次,这些明星嘉宾都是经历丰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他们丰厚的生活阅历、坎坷的人生经历、独特的人生感悟都会带给观众有价值的信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认知欲。所以,收看《艺术人生》观众可以从“历史性”名人那里了解到一定的历史知识,从嘉宾的生活经历中收到一定的启发。如在《刘欢:六十年代生人》专辑中,通过刘欢回忆关于六十年代的记忆碎片:“一分钱一块水果糖,两分钱一盒火柴,三分钱一支冰棒,五分钱坐五站公共汽车,一毛钱看一场老电影,”再现了当时的磋跄岁月。但是六十年代“铁锹玫瑰”、“革命十浪漫”的时代精神却鼓舞了许多观众。观众还可以从“新闻性”名人(指最近成名或目前处于焦点中心的新闻人物)那里获取第一手信息,时刻关注社会。如由六大影帝联手打造的《无间道班》剧组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后,立即做客《艺术人生》,《艺术人生》迎来了盛宴。他们在第一时刻关注热点现象及热点人物,将镜头对准焦点中的焦点,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此外,《艺术人生》每期嘉宾不同,谈话的主题、表达的方式也迥然不同。(有时即使同一嘉宾多次作客《艺术人生》,但每次谈话的 主题也截然不同。)所以每期《艺术人生》都会带给观众全新的感觉。这样每期节目的播放都会带给观众新的期待,避免了单调、重复,让观众日久生厌。
总之,明星效应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而且每期节目常变常新,不断设置新的悬念,不断给观众以新的刺激,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从客观上保证了栏目不易进入“审美疲劳期”。
二、感情化交流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
用明星嘉宾吸引观众的眼球是《艺术人生》的一大看点,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诉说感情,满足观众情感交流的需要是该节目的又一特色。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的心灵充斥着弥散的焦虑。他们不满足于日渐狭小的话语空间,强烈渴望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希求通过交流,沟通彼此的思想感情,释放某种情怀,达到相互理解,以增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命活力。
《艺术人生》准确地把握住当今观众的情感需求,采用平民化的视角,褪掉明星头上的层层光环,着眼于嘉宾和每一个普通人相通的人生处境,用他们的切身经历打动每一位观众,用朋友般的真诚相互触摸人的心灵。每期《艺术人生》都是情感交流的盛宴。在质朴、诚挚的氛围中,观众和嘉宾共同分享了人生经历中的美好与感动。这样既满足了观众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的需要,同时也使观众郁积的心理能量得到释放,恢复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当然。观众在看节目时情感之所以被激发离不开“客体的刺激”— 生动曲折的情感故事。《艺术人生》制作节目的口号是“人生转折点,情感好故事”。栏目制作者善于截取嘉宾一生中几个典型层面,抓住几个有意义的小细节和有趣的兴奋点,用对比手法构成戏剧冲突,诉说着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曲折变幻的动人故事。
如在《王姬专辑》中,节目一开始就从大家熟悉的《北京人在纽约》中“阿春”的角色个性分析切人,接着精选了“20多年前的战友”、"18年前的主持人”、“相濡以沫的爱人”、“未来最牵挂的孩子”四个典型层面,通过街访、猫步、《家庭百秒》的主持、初吻与糖水等有趣的小故事,串起了王姬一生中坎坷、快乐、遗憾和幸福的情感故事。在讲故事时,通过喜与悲的对比叙述,由浅人深的层层推进,把节目推向了高潮。如开篇就讲述王姬天性反叛的趣事,童年淘气的回忆把台上台下都逗得哈哈大笑(喜)。但主持人对王姬“孝顺”的评价随即把她带进了一段伤心的回忆(悲)。老师、战友的意外出现,与战友们一起翩翩起舞给现场再次带来了热潮(喜)。朱军与王姬丈夫的现场电话连线带给了王姬意想不到的惊奇,丈夫的真情告白更令她感慨万千(悲)。最后,当王姬听说要收到一份生日礼物时先是一喜,但是当听到女儿在录音中对她说:“以后一定会看着弟弟、好好照顾弟弟”时,王姬激动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悲)。节目至此,一个真实、动人、豪放而细腻的王姬早已打动了观众。
这种从平常人的命运历程、生存状态、七情六欲、所思所感上去探讨人生真谛,缩短了观众和嘉宾沟通的心理距离,让思维的触角深 人社会根部。而且用戏剧化的、悬念迭起的对比叙述,以情动人,就把观众很快吸引到谈话氛围中,观众就会从被动的参与转化为主动地融合,与谈话者形成水乳交融的默契。
三、独特的主持风格营造出民主开放的谈话平台
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灵魂和核心。主持人控制着节目的整个节奏,谈话节目的风格与成败完全取决于主持人的水平与魅力。《艺术人生》的成功离不开朱军扎实的主持功底和儒雅、温和、机智而不失幽默的主持风格。
在主持《艺术人生》之前,朱军已经通过自己的天资和后天的勤奋,练就了一身主持人应有的硬功夫,成为央视的名主持。他11岁学习单簧管表演,16岁凭着出众的天赋考取了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练就了一身多才多艺的本领,先后为军营和地方演出500多场次,多次受到上级机关的嘉奖,2次荣立三等功。从1991年起,他主持了甘肃所有的大型文艺活动。1993年经过严格的考核,朱军如愿进人中央电视台,他主持的《东西南北中》连续5年获优秀栏目奖。由他主持、编辑的音乐电视专辑《乡风乡韵》,1997年在保加利亚获国际金天线电视节目音乐类节目第一名。1999年在全国金话筒节目主持人评选中他获银奖第一名。
正因为经历了无数次的舞台磨练,加上主持人自己的勤奋和敬业,朱军掌握了主持人必备的基本功,成了一位谦虚、友好、风趣、幽默的名主持。也正因为主持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从而能与嘉宾自如地展开谈话内容,驾驭谈话现场,探讨人 生真谛。所以朱军在开始主持《艺术人生》时就能得心应手,这是《艺术人生》能一炮打响的关键因素。
在与嘉宾交谈时,朱军真诚、平实、善倾听,极具亲和力。这种独特的风格容易营造出民主平等的交流平台。生活让朱军懂得真诚是交流的秘诀,所以每一次的谈话他都是在用自己的心情、人生经验、特有的感悟来介入节目。嘉宾在这种真诚的氛围中,感觉到这个栏目不以发掘明星的隐私为乐趣,而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和他们聊人生、聊感悟,意识到这是一个沐浴在人文关怀之中的心灵港湾,从而消除原来的紧张和拘谨,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如在《李亚鹏专辑》中(当时“鹏迅恋”正热,但两人都没有在媒体上公开承认此事),当朱军直接问到李亚鹏与周迅的关系,节目组的人都吓了一跳,在他们的理念中直问爱情似乎还是有一些难于启齿,而李亚鹏想都没想就直接说出了答案,“我们在恋爱。这句话我从来没说过,(这)是给《艺术人生》的(秘密)。”节目到这里,朱军反而变得不好意思,他们并不想获得这样的娱乐头条,只是很感谢李亚鹏的信任。
在对嘉宾进行提问时,朱军没有做一下“发球机器”,他的提问随意自然而且恰到好处,他对嘉宾的谈话总是满怀兴趣地倾听,进行深人的思考,并能根据现场气氛灵活机动地把话题引向深人,控制谈话走向。比如做《秦怡专辑》那期节目,按照栏目组策划会的方案是节目最后给嘉宾过八十岁的生日,先把蜡烛点起来,然后把蛋糕分给大家,吃完就结束。当节目到这里时,朱军总觉得心中有一种情感没有表达出来,而且这种情感不表达出来就特别难受。于是他没有受预 定方案的束缚,而是根据现场气氛非常真情地对秦怡说:“秦妈妈,我能代表所有爱你的观众拥抱你吗?”得到秦妈妈的同意后,朱军和秦妈妈有了长达半分钟的感人的拥抱。这个拥抱既表达了晚辈对长辈的敬爱之情,抚慰了一个伤痕累累的老人的心;又把本期节目推向了最高潮,带给了观众更多的心灵回响;更能让我们领略到朱军游刃有余的主持艺术。
四、精良的制作呈现给观众“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人生》在谈话内容上注重从平民化的角度讲述情感化的故事以追求人际传播的互动效应,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更是讲究,力求用“有意味的”形式吸引观众。
首先《艺术人生》的结构很有特色。每一期《艺术人生》都能根据不同嘉宾的个性特点、不同的话题,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谈话内容,逐幕构建故事,使故事的叙述总是处于上升和前进状态,最后在高潮中结束。
如在《周迅专辑》中,嘉宾虽然年轻,但她的演艺生涯却比较长,虽然还没有更多关于她艺术之旅的文字,但是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标点符号却为她装订了一本别样的书。以顿号相连接的是与周迅合作过的多位名导演,破折号表示沸点、冰点两个极致,句号意味着少女时代的结束等,最后问号留下了一个空白:当青春不在的时候,美丽的周迅还能走多远?让周迅本人去填写。再如为了给观众展示一个更加丰满的“刘老根”的人生,制片人王峥想出了一招:人生如戏,索性就从赵本山的人生舞台的八个角色人手,展开谈话内容。在《无间道III 专辑》中,为了少去排序的尴尬和困难,栏目让女子优先,首先请出了陈慧琳,继而根据规定词语诸如最酷的男人、最体贴的男人等,由她点将出场嘉宾,引出我们的影帝和影星。这种结构因人、因话题而异,既便于谈话的展开,又使得整个节目紧凑而且精致。
其次,《艺术人生》擅长用特别的道具来引领谈话内容,用意外的“礼物”来制造悬念,营造谈话气氛。在《刘欢专辑》中,朱军开场就拿出“玉泉山”牌啤酒,与刘欢对饮。这瓶酒不仅松驰了气氛,而且由这个80年代的“玉泉山”品牌,迅速切人了刘欢的大学时代— 他音乐生涯的起点。当黄磊收到父亲以前常穿的、旧了发黄的白背心,听着父亲朗诵自己写的一首有关这件白背心的小诗时,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感慨与愧疚,把头侧向一边,好几分钟后才勉强使自己稍微平静下来;当张瑜听到母亲真切的采访录音时,泪水冲破了她的心理防线,感慨源源而来⋯⋯。这些小道具、意外“礼物”的巧妙运用,打通了时空障碍,打开了采访嘉宾的话匣。通过在现场制造意外的惊喜——如神秘礼物、神秘嘉宾的出现,给现场被采访嘉宾以意想不到的、不设防的情感冲击,从而流露出真性情的一面。
再次,《艺术人生》在节目编辑时巧妙运用了画面语言。谈话类节目的特点是主持人与嘉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切尽在谈话中,这样势必淡化电视画面承载功能优势,影响节目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但《艺术人生》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主持人的背后就是一个大的屏幕,随着谈话内容的变化,视频画面的内容也随之而变。这样就充分发挥了画面语言客观记录、细节捕捉、表情达意的作用,扬画面优势 之长,强化视觉的冲击力,丰富节目的表现力,避免节目的单调性。
此外,该栏目在形式上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包装内容。如设置现场乐队就可以根据谈话的节奏和进展予以不同性质的音乐伴奏,以渲染现场气氛;为了强化舞台背景,栏目组常常以被访者的生平剧照、童年影像、以及将被纳人谈话议题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照片或资料作为舞台背景修饰,所有的这些设置都会使节目本身增加更多的可视性。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用明星嘉宾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使节目的受众面广,体现栏目定位“准”;在谈话内容上不走同质化路线,把话题聚焦于每个嘉宾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的情感故事,体现栏目角度“新”;通过主持人熟谙的主持艺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感情化交流,寻找每个嘉宾成功后的必然,探讨人生的真谛,使得节目挖得“深”;节目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都严谨投人、精细有序,包装时尚,说明节目制作“精”。《艺术人生》正是凭着“准、新、深、精”的节目理念,让观众在一个又一个既好看又真诚的情感故事的交流中,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审美快乐,使得该栏目直进成熟期,并且保持着成熟期。
只要《艺术人生》继续坚持“准、新、深、精”的节目理念,融娱乐性与人文性、商业性与艺术性于一起,节目定会永葆成熟的魅力。
例文2:评《艺术人生》栏目彰显的艺术魅力
《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访谈式栏目。该栏目其独特的形式、鲜活的内容,详实的资料、风趣的语言和感人的敌事,将我国一个个知名的艺术家、演艺界明星大腕的曲折艺术人生之路展现 在观众面前,在观众申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艺术人生》具有形式新颖、选材精准、巧设悬念与合理配置等艺术魅力。
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访谈式栏目《艺术人生》自开播以来。以其独特的形式、鲜活的内容、详实的资料、风趣的语言和感人的故事,将我国一个个知名的艺术家、演艺界明星大腕的曲折艺术人生之路展现在观众面前。既轻松活泼,又发人深思;既情感充沛,又催人奋进。是一个吸引人、亲近人、感染人、启迪人、激励人的成功栏目。
《艺术人生》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新颖的形式上。电视访谈形式本来是电视新闻和新闻专题的专利。这种形式简便、快捷、灵活、生动、真实。《艺术人生》的编导们独具慧眼,大胆的借用了这种近距离直接采访当事人的新闻纪实形式,并注入了众多的艺术元素。进行了艺术再创造。使全新打造的《艺术人生》栏目,不但具有新闻的纪实性,还具有了艺术的可视性和多样性。观众面对面的看着这些自己崇拜和喜爱的,过去只能在节目里才能看到的艺术家、明星和大腕们感到无比的亲切。听这些走下舞台,银幕和屏幕并卸去艺术光环的艺术家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逸闻趣事。得到了一种极大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
《艺术人生》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节目内容的选材和编排上。编导们另辟蹊径,在观众感兴趣和极具吸引力的爱情、家庭、婚姻等情感世界和日常生活琐事上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上大作文章,进行深入的开掘。这一匠心独运的做法。一下子就拉近了艺术家、大腕、明星们和观众间的距离。昔日这些被鲜花、掌声所包围着的名 家名人立时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他们在事业上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也曾贫困潦倒过,但他们在追求艺术真谛的道路上,从不言弃。观众们在赞叹、惋惜、笑声和泪水中跟艺术家、明星们融为一体。心心相印,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种身临其境、现场参与共同创作的氛围。让观众们在精神上、艺术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艺术人生》其实是人生的艺术。
悬念的设计和合理配备是《艺术人生》艺术魅力的又一个展现点。所谓悬念,主要是指编导利用观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前景的关切与期待心理,设置的一个个看点。《艺术人生》的编导们充分把握住了这一艺术元素。成功的设置了一个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人物出场。或者人物专访录像带同放。而这些大多都是被访谈艺术家多年未见的亲人、战友、朋友、中小学老师和儿时亲密伙伴。这种亲人故友相聚的场面十分感人。看过之后,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以情感人,紧紧地抓住这个“情”字,靠情感链条的滚动发展完成整个节目,是《艺术人生》艺术魅力的集中体现。编导们在处理这个“情”字上,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的法宝就是掌握被访谈艺术家的详实背景资料,然后进行筛选,编排,艺术地设置出一个个情感的诱饵,每个情感诱饵的绝对真实性是首要条件,会牵着艺术家、明星大腕们一步步走进情感的漩涡。这个情感连环套的设计是颇见艺术功力的。其次是设几个台阶最好,而且这种设置必须精准,一次到位。因为在演播现场。明星大腕们的动情泪水是不会流第二次的。就是流了第二次,恐怕表演的成份就远远的超过了真情。《艺术人生》栏目,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已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电视观众心中。
第二篇: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电视节目名称,该节目的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主持人是朱军,每期节目全长50分钟。作为一档谈话节目,《艺术人生》的成功之道并不仅因为拥有优秀主持人和嘉宾的感人故事,还在于它善于调动其它艺术手段,如运用戏剧元素———分幕、布局、道具等,深入挖掘艺术家身上的闪光点和矛盾冲突,使整个节目层次分明,高潮迭起。
《艺术人生》追求“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以人文关怀的视角,与演艺明星共同分享人生故事和心路历程。
第一层幕后,是明星们的幕后,朱军把他们的艺术装饰卸除,让我们看艺术背后的他们的人生故事。第二层幕后,是《艺术人生》节目本身的幕后,编者把演播室的道具撤除,让我们看演播背后策划和编导的故事。
《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在2000年底推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每期邀请一位文艺界的明星,与主持人、现场观众一起回忆过去的艺术、过去的生活,讨论人生与世界。2000年12月22日晚9点,《艺术人生》第一次亮相,收视率就位居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的第二位。用该栏目的制片人王峥的 话说,“《艺术人生》没有成长期,它从一开播就直接进入了成熟期。”《艺术人生》开播至今已经快十年的时间。在这近十年的时间内,童安格、蔡琴、彭丽媛、关牧村、刘欢、陈凯歌、谢晋、蒋雯丽、潘虹、秦怡等等400多位文艺界明星走进了演播室,收视率一直名列央视综艺频道前茅。《艺术人生》以其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情感交流、淋漓尽致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将自 身与一些媚俗的明星娱乐性节目区分开来,因此自2000年底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从本质上说,电视艺术其实是一种叙事艺术,《艺术人生》节目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独特的叙事视角设计和叙事要素的巧妙组合。
第三篇:艺术人生作文
艺术人生作文9篇
艺术人生作文1人生就像一幅画,而每个人在出生时得到的只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为它增添色彩。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件艺术作品,差别在于你想让它像高山流水般壮阔,还是像一望无际的沙漠一样荒芜。
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电脑业界巨子,他的成就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人和整个世界。他亲手创立了苹果公司并且把它打造成为世界顶尖的电子产品公司之一,他花费一生的心血严格地(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管理着“苹果”,让世人们能够用到先进便捷的iphone。乔布斯的一生可谓辉煌至极,而所有这些骄人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人生的成功是由一件件有意义的小事累积而成的。他懂得如何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懂得如何开创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反复告诉我们:“你是否已经厌倦了为别人而活?不要犹豫,这是你的生活,你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束缚。给自己一个培养自己创造力的机会,不要害怕,不要担心。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做自己的老板!”
如果把乔布斯的人生比作一幅画,我愿意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来赞赏它。虽然乍一看平淡无奇,但仔细品味,却会发现每一笔都是那样精妙,那样恰到好处。
描绘自己的人生,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严谨的艺术家;其次是要有创造力,勇于挑战,正如不久前退役的姚明。
姚明的退役声明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活就像一位向导,你不停地追随他,他就会为你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每扇门外都各有各的不同,精彩无比。今天我结束了运动生涯,但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门外的风景等着我去领略。我今天的退役不会是一个句号。”姚明作为中国的一名篮球运动员是顶尖的,但运动员是一个残酷的职业,当你失去了青春,便失去了它。姚明是理智的,他决然地选择退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空。
姚明的艺术人生是在连续探索中进行的,就像一本连环画,不往下看,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所以它吸引着你,不断地走下去。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在我的人生画纸上,有蓝天白云,有流水淙淙,并且它会越来越丰富。我的艺术人生由我主宰。
艺术人生作文2从当今社会意义上来说,我是一个传统的人;然而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我又是一个叛逆的人。
然而,这种传统并不是对社会的封闭,也不是对思想的传统,而是与时俱进,随波逐流,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现代理念叛逆也并非青春的叛逆,而是尝试被束缚和挣脱思维局限的痛苦残翅。所以,在变化中求稳定,在进攻中做防守,也算一种非主流的混合轨迹。
当今社会的美,有温文儒雅的古典的美,也有大胆创新的现代美,但不管是怎样的美,却从没有人把颓废堕落当作美。近年其兴起的那些西方巫毒,国内部分颓废文化,即使再雅,也无等大雅之堂。经得起世代推敲,凭的住良心拷问,哪怕是新古典后现代这样的新兴艺术,也是值得鉴赏和评价的。这就是我的主流价值观。由此亦可见,我们周围也不乏那些拿非美当作美的人的身影,我为什么说不在同一个世界,原因就在于此。
大胆创新的主流混合轨迹,那是叛逆的美。但是这个社会叛逆并非自毁,科学家的叛逆,带来了N次新世界的认识,各界艺术家的叛逆,带来了人类历史上航前所未有的N次辉煌,社会学家的叛逆,让人类社会迈向了空前觉悟的方向。爱因斯坦,梵高,马克思,谁又不叛逆呢?敢问,这也是青春的叛逆吗?不,这是思维的叛逆,充满了力量的叛逆!这非主流的叛逆,和国内九零后非主流叛逆比起来,让人不禁一笑,笑什么,看客观自然心知肚明。然而,这种非主流的混合轨迹,却也要承受异常的心理压力。旁人的不理解,可怕的不是嘲笑,可悲的是他们称赞时的无知。
我从小就敬佩那些华人。敬佩他们的谈吐,他们的睿智。他们才是真正的人杰,现在看来亦如此。吸纳内外智慧之精髓,摒弃东西方文化之糟粕,他们不是人杰,谁又敢当人杰?我的理想就是这样,有优秀的品德,虽不像王小波那样醒世惊人,却也活的精彩,如果有一天我的叛逆能为后人造福,那更是我的荣耀。
或许,从这点阐明,生活的艺术等您来发掘,人生的精彩等您来抒写。苦难向来是宝贵的财富,善始者繁多,克终者盖寡,在纷扰的现实中,英雄的界限并不是神话。字里行间的呼吸,那莫名的力量,又催人奋进。艺术也并非人人都懂,也许你今天从事的艺术遭受着外界的耻笑和不解,但是我要说的是,要学会叛逆!
且顾旁人白眼笑,功成名就得众爱!
艺术人生作文3林徽因,“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她,是一代才女,一个传奇;她,不仅仅是功勋卓著的建筑大师,也是柔情似水的诗人。费慰梅说:“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是的,林徽因以自己传奇的一生向世人说明,热爱生活是一门艺术!
林徽因的人生艺术有三。
其一:对建筑的炽爱。父亲林长民带着她在欧洲游历时,在绘画中,朋友黛丝带着徽因敲开了建筑科学的大门。渐渐地,徽因被生活中一栋又一栋的建筑迷住了。而在黛丝对中国建筑的迷恋中,徽因慢慢地发现,以前生活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建筑中竟然蕴藏着这么多的美。1924年,林徽因同梁思成一道赴美攻读建筑学。从生活中萌发的关于建筑科学的种子,已然在她心间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虽然学校建筑系中不收女学生,但她坚持不懈,注册在美术系,选修建筑学。她克服重重困难,只为梦想之花绽放!新中国成立前,她两人为保护古建筑,不辞劳苦,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每到一处,她总是亲自考察,以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对祖国的热爱对待每一栋建筑,她的足迹布满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不仅如此,她帮助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天书《营造法式》的解读与《中国建筑史》的撰写。她用她瘦弱的身姿,完成了中国建筑科学现代化的转变;她用她过硬的知识,促进了世界对中国建筑的认可,她用她的力量,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科学基础。林徽因为中国建筑艺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二:对文学的追求。
在徐志摩的.引导下,林徽因走上了文学之路。她的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起来仿佛一股股暖流,缓缓从心田流过,温暖人心,美好而恬静!道尽了爱的甜蜜,温馨,无私。在这首诗里,生活中最最普通的景象,如云烟、晨星、雪等,都被她烙上了爱的印迹,俘获了多少读者的心!“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好似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爱,一种关注生活的文学气息弥漫开来… 在《中国建筑史》中,林徽因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匠心独具的风格将枯燥的理科说明文变地清新自然,活泼灵动!参加了新月社后,林徽因也先后发表了很多优秀作品,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其三: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胡适说,林徽因是一代才女。这个才,不仅仅是关于建筑方面的出色,也不仅仅是有关文学方面的出名;这个才,不仅仅是才高八斗,才貌双全,更是才高识远,德才兼备,才高行洁。
1935年,在文化部组织的欧美同学聚会上,凭着对建筑科学的执着,凭着对祖国建筑文化的炽爱,凭着对未来中国建筑的希冀,林徽因拍桌而起,指着时任的北京副市长大叫:“你把古董拆了,将来是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在这样一种义愤填膺的心境下,徽因的病急剧恶化,而她,凭着自己的傲气,拒绝吃药,拒绝救治,终于在两年后离世。林徽因用自己的死亡,来向世人敲响保护国家古建筑的警钟;她用自己的生命来呼唤世人对国家古建筑的保护。她关注当下的人文情怀、关注未来的科学精神,促使她所有的生活都在为建筑而奔走、呼告!她,是为建筑而生,带着对建筑的无限挂念、担忧,就这样,为建筑耗尽毕生心血,为建筑而死。
艺术人生作文4时间的流逝,荡涤旧迹,仅留下微末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不顾及风吹雨打,不顾及外物功名的喧扰,无拘无束。神游于天地,你——庄子,物与我相融,超越生死,漠视利禄,逍遥自在地过着艺术人生。这就是旷野上红花绿草尽情生长的繁茂自由,世人为你震撼,高官厚禄被你抛之于门外,存在的仅有超凡脱俗的安然。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回味,也只好叹之息之,赞之赏之。你甘于平淡,没有世俗的纷扰;你甘于沉寂,没有忧虑怨恨的困惑。楚国请你做令尹,你却甘愿做一只自由自在游玩于泥滩中的神龟。有人怕你与他争夺相位,你以傲视群雄的目光回驳他人,是“非清泉不饮、非鲜食不食、非高木不歇”的气势,让他人的无知立刻显得无地自容。万物有所待,人有所待,我们使用钱财,钱财为我所用,当我们为钱财而奔波,就是我们为钱财所用。
我想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触碰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来是这般滋味。
当一种随和,让别人无法捉摸,这时任何事物都显得合理;当一种逍遥,让外物都无法限制自我,这时我们便能纵横天地,超越生死。不论历史如何更改,都更改不了你的存在。富贵如浮云,国家消亡我伤悲,国家兴盛我安乐,万物草木自有兴衰成败——这便是乐观。在你的妻子去世后,你依然敲锣打鼓,你说:她去另一个世界了,她没有牵挂,没有忧虑与怨恨,这是值得高兴的啊。你在死后,希冀自己与万物融为一体,没有盛大的葬礼,没有肃穆的灵柩,你与万物同在,死后也安然。
念往昔,繁花竞争,是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氤氲的烟云,使我神思翩然,只因你这颗平静的心相追逐,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你高大的身影,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教我如何寻觅你的艺术人生。那美至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触及那平淡而又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淡淡泉水,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艺术人生而起的缥缈之歌。
艺术人生作文5我是个学习艺术的人,喜欢音乐、油画、小说……也许正是这样,悄然之中,竟注定了我的艺术人生。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常常问我:“宝宝,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呀?”“艺术家!”脆生生的童音毫不犹豫地喊出三个字。“好!好孩子!”大人们带着鼓励的话语久久地在耳边,余音悠长。时至今日,我童年的那三个字依然记忆犹新,回味起来,竟是如同冬日的朝阳一般温暖。
大概是六岁吧,就在那么一天,那么快乐的一天,妈妈带回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件“艺术品”——琵琶,那天,妈妈一改平日对我的娇宠溺爱,绷着脸说:“晶晶,以后每周去跟老师学琴,不许偷懒!”就这样,我带着我的“艺术品”,不顾风吹日晒地去学习艺术。那段时间可真苦啊!每天都是基本功,一首曲子也不学,每天听到的“艺术之音”更象是小巷里弹棉花的婆婆发出的声音,终于我按捺不住当着老师的面发了火,后来老师和我说了一段话,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一句:“孩子,学艺术本来就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我不教你曲子是为了让你打好基本功,你想想看,如果盖楼不打地基,楼就会倒,如果地基打得很深,那么楼就会很稳固。我若现在教了你曲子,会是会了,可全是花拳绣腿,没有质量,你学会了又有什么用?”
现在我们老师已经不再教我了,可她说过的话却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成为了开启我艺术人生那扇大门的金钥匙。
艺术人生作文6从《艺术人生》栏目中,我认识了一个人,她让我终生难忘。她朴实的笑容,深沉的嗓音震撼了我。她便是祖海。她真正感动我的,并不是她的外在美,而是她感人的内心世界。
有一次,西藏地区要举行一个晚会。当时的祖海已红遍全国。象这么一位大牌明星,是不愿去这样的穷乡僻壤的,但她恰恰相反,头一个喊出“我要去西藏!”4000多米的海拔,使体形瘦弱的祖海产生了强烈的高原瓜,但她还是咬着牙爬了上去。导演感动得热泪盈眶。祖海的老师一再叮嘱她千万不要走下台,但到了演出的会场,祖海发现她已经不属于自己了。她不由自主地走下台去,和观众亲近地握手,因为她无法抗拒那些眼神。突然,祖海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当她醒来时,床边聚集了许多人。他们一个个眼含感激。事后,有人问祖海:“你为什么要去 ”她说:“我不想让西藏人民的心同雪山一样寒冷,我要注入我的心来融解他们!”
对啊,用艺术描绘人生,用情感点亮生命,令人钦敬。只要人人都把那藏匿的爱心献出来,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人生便会靓丽多彩!
艺术人生作文7我曾以为自己是很不喜欢音乐的。尽管曾经学过半年口琴,浅尝辄止;学过两年钢琴,半途而废;只有学了五年的二胡,勉强过了十级,还算是小有成就。但即便是这点成就,也是在父母的逼迫和训斥催逼出来的。当然这些只是我两年之前的想法。当我回忆起过去时,总会感到那些“被迫接受”的训练,早已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
因此,一听说有著名音乐家董荣璨博士来校演奏,我就欣然前往,还专门挑选了一个不错的位置。
在一片肃静中,他出场了。
没有灿烂灯光,没有水晶吊灯,没有实木地板,周围的一切都令人感到生硬和古板。这和大师常常出入的音乐厅相比,明显简陋了许多。可他的琴声却没有因此而单调,反倒多了一种质朴的气息,一曲《梁祝》就这样从琴箱里流淌出来,渐渐汇聚成一股象征爱情的河流。开始,水声淙淙,他们的爱情正在酝酿,好像两条即将交汇的小溪;终端,爱河交汇,两情相悦,在秀美的山峦间穿梭追逐。前面的浪头,后面的浪头,争先恐后地奏出活泼的快板;后来,两股水流被封建的分水岭分开,曲曲折折地流向平原,水声小了,只有几个哀怨的漩涡拐弯抹角地控诉着婚姻的悲剧,表白内心的抗争。最后的化蝶,就好像两条河流再度相会,在山崖上飞泻而下,构成凄美动人的飞瀑。
一曲终了,掌声经久不息。据音乐家本人叙述,这首曲子原本是小提琴协奏曲,而他正是将这首曲子移植到钢琴上的第一人。钢琴曲和小提琴曲相比,虽然少了些凄美和缠绵,但在琴键铿锵有力的撞击声中,梁祝两位青年的形象不断得到升华。其实不仅是虚构的梁祝,现实中的哪个人不是在为命运而抗争呢?像董博士,他在赴美留学时,竟要靠送外卖来赚足学费,以至于由于长期和自行车把摩擦,手竟然生出了厚厚的老茧,和那些养尊处优的同学相比,竟像个土包子。但正是凭借着这种意志,它不仅凑足了学费,还依靠自己的技术,进入了卡内基音乐厅,第一次把中国人的琴声播撒到全世界。
这或许就是艺术人生吧。在光鲜外表之下,充满苦与累。因此必须要依靠自己的毅力,才能成就自己的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作文8艺术和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并不惹人注意的小型工艺品。那里有艺术,那里就有美,艺术就是一个美丽的百花园。
四年级的上半个学期,妈妈发现许多同学都报了兴趣班,有奥术,书法,写作等。妈妈也不让我闲着,四处打听,找到了兴趣班,妈妈经我的同意后,帮我报了素描班。进了画室,王老师便笑眯眯地走了出来,将我带到画板前,将一张纸有线分成四份。王老师让我先开始学画线条,并告诉我怎样握笔,怎样去画,刚开始时我拿画笔就像小鸡拿木头似的十分笨拙。在纸上无从下笔。老师见了,轻轻地说:“没关系,大胆下笔,谁都有第一次。”我紧张的在纸上画了第一笔,没想到,老师竟说:“不错,继续。”老师微笑地注视着我。在老师的鼓励下,一张纸被我画得满满当当的。老师满意地拿下画板上的纸,又从新换了一张,“噌噌”几下,一个正方体便画好了,老师开始给正方体上色,边画边说:“素描中只有三种颜色黑,白,灰。”老师画完后,让我在边上画一个。我画得歪歪扭扭,老师就手把手地教我画,一节课下课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画室。
以后,每次休息都会看到老师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但老师玩归玩,画画是,他是一丝不苟,有时我为了应付老师,随便画一张应付了事,老师便虎着脸,样子怪吓人的。我吓得像猫见了老鼠,连忙换了一张重画。
在画室的墙上,也能看见我的素描描作品,虽然与那些高手相比,我是差远的,但这也是我的点滴进步吧!
在学素描的过程中,我尝到了酸甜苦辣的滋味,在我收获的时候,却是无比自豪和愉快的。
艺术人生作文9萨克斯是一个拥有华丽外观和具有美妙音色的乐器,当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肯尼基吹奏《回家》这首乐曲时,听到那悠扬婉转的旋律,我便被它迷住了。从那一刻起,我决定要好好学习它,将来也要做一个出色的萨克斯手。
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一蹴而就,我自然也不例外。萨克斯最重要的就是要练好基本功,通过吹长音和音阶,把气息调得又稳又长,把音阶掌握得熟练而准确。记得我刚开始练习萨克斯时,总是喜欢跟老师学习乐曲,而不喜欢反复练习那枯燥乏味的音阶和长音。由于在家练习得少,结果上课时,吹出的声音不是跑调就是哆哆嗦嗦的。我变得非常急燥,并感到灰心,时常想到放弃。好在我的老师既温和又耐心,他很快发现了我的问题出在思想上,他告诉我:“万丈高楼平地起,不要急于求成,只要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终有一天你会登上理想的高峰”,听了老师的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是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只看到肯尼基辉煌的一刻,却不知道他台下的艰辛付出。学习需要的是恒心和毅力,不能吃苦耐劳的人,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此后,我在书桌上写下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的座右铭。每当我练习乏力,想要偷懒的时侯,看着书桌上的座右铭,又使我仿佛凭添了无穷的动力,推着我继续默默地坚持下去。
现在我已经取得了萨克斯三级证书。我不奢望自己能成为音乐家,也不苛求能取得特别优异的成绩,我只想认真地练习,锻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希望我的一生都有美妙的音乐与我相依相随!
第四篇:艺术人生读后感
众所周知,即便是未品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批阅十年,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艺术人生读后感。上高中那年,我曾读过这本书,当时只是懵懵懂懂的,不知所谓,人物都理不清出,只知道《红楼梦》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赞颂了自由爱情,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矛盾生活解释了封建社会由兴到衰的必然规律。今天,当我们再次接触到《红楼梦》时,尤其是听了老师讲解的《红楼艺术人生》后,才明白:宁府、荣府的兴衰其实就是整个社会的兴衰的缩影!但两府的兴衰是以物是人非,才子佳人的消逝或归隐为结局的,给人一种分外的伤感!
如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回旋于脑海中,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本次课中,让我刹时懂得了很多,深入了解了很多,收获甚多。
《红楼梦》不仅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在这样的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男男女女们都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才情气质人人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薛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是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一味骄奢淫荡,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它不单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在暗示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在人物赏析中,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作为角儿,其是曹雪芹笔下所同情悼惜的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敢于反叛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拥护封建礼教而难逃其压迫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概括其特点,用“凄美”二字足已。“凄”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主要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方面,两者相加则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记得初次见到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描绘其的美,而是借用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其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王熙凤一见黛玉便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而在贾宝玉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读后感《艺术人生读后感》。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林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从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贾宝玉是个又奇又俗的人物,“叛逆”则是他的性格。其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厌恶封建仕途道路,尖刻的嘲讽那些热衷仕途之人,称他们是“沽名钓誉”之徒,他一反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人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丑逼人。”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宝玉曾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其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为“草莽”。在他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是与林黛玉的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被迫与薛宝钗成亲,最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便出家当和尚了。不幸的相恋,不幸的婚姻,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因此,有人说过: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隘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就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的念头,想“化灰化烟”的虚无空幻的思想。这便是贾宝玉。
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又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人物中的一个,她就是薛宝钗。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是个才貌双全的少女。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的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反映她的真实个性。表面上端庄贤淑,是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熟谙世故,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留心观察”,因此即便是在荣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错交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然她终究是不幸的,宝玉的出家,让薛宝钗只好独守闺房,抱恨而终。不过,就其社会地位和得到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的“做人”还是成功的。
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中国四大名著之《红楼梦》,留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它把我们带进了另一个世界,其高度的思想觉悟,看来我们还是要慢慢体会。
第五篇:艺术人生经典感言
错把绝不当勇气的人,人生路会越走越窄。(刘墉《遭遇就是你的老师》)
当别人开始说你是疯子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当窗外的风雨来了,我们有房屋,当心中的风雨来了呢?
当我们搬开别人架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当我们眺望远方的时候,近处的风景便看不清了。
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都说人往高处走,可是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谁知低处纳百川!(艺术人生朱军说的)
对前途要看得乐观些,对人心要看得悲观些。
放弃便是得到,forget it = for get it!
废话是人际关系的第一句。
付出真心,才会得到真心,却可能伤的彻底;保持距离,才能保护自己,却注定永远寂寞。.-
你以为最酸的感觉是吃醋吗?不是,最酸的感觉是没权吃醋。
你永远看不见我眼里的泪,因为你不在时我才会哭泣。
女人用友情来拒绝爱情,男人用友情来换取爱情。
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让梦想成真的最好办法就是醒来。
人,长得漂亮不如活的漂亮。
人不能不长大,长大就像是赶路,一路风景常换常新。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云中有风,风中有我,我能有什么? 云对风说,风对我说,我能对谁说?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阵叹息。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
在什么都不确定的年代,我们总是爱得太早,放弃得太快,轻易付出承诺,又不想等待结果。戒指,不再是一生一世的承诺,终生相守的誓言,却成了纪念伤感的烙印。就像有人说过的:戒指好比爱情,戴在手上,也是戴在心上;伤在心上,便也伤在手上。不敢碰的,是那心里的伤;不原摘的,是那难舍的爱。(网络上)
在事实面前,我们的想象力越发达,后果就越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