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专家点评(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2:0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专家点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专家点评》。

第一篇: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专家点评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组

“同仁堂杯”中药传统技能赛项点评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同仁堂杯”中药传统技能赛项于2012年6月12~14日在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功举办。作为教育部批准举办的首届中药传统技能综合赛项,本赛项吸引了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6所职业院校、132名选手参赛,使其成为我国中药职业教育历史上规格最高、参赛队分布最广、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项赛事,对中药职业教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人作为赛项总裁判长、命题组组长、专家组组长,全程参与了大赛技术方案的拟定、大赛命题及裁判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起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充分发挥大赛的导向功能”等目的,现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组 “同仁堂杯”中药传统技能赛项点评如下。

一、大赛规模

本次大赛的选手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66所职业院校,共计132名。本次大赛是涵盖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调剂等内容的传统中药技能竞赛,由全国最具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企业“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冠名赞助,而且是首届,参赛选手多,规模大。本次大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精心策划领导,周密安排,尤其是承办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赛场秩序井然,赛事安排细致周密,可以说是水平较高的一次比赛。参赛院校都做了精心准备,参赛选手个个精神饱满、发挥出色,所以本次大赛是一次高水平、高标准、圆满成功的大赛。它的成功举办,必将在全国中医药职业院校掀起学技术、竞技能、比贡献的热潮,必将培养和激励更多的优秀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必将成为中医药职业教育的驱动器和催化剂,推动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本次大赛必将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一件大事载入历史史册。

二、大赛命题

本次大赛是本行业的首次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为了搞好这次大赛,我们严格遵循命题的程序和规则开展工作,本次命题严格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及中药专业面向的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中药炮制与配制工等工种(中、高级工)职业标准,结合中药企业生产实际和人才培养要求,封闭命题。高职组与中职组分设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真伪鉴别、中药调剂与中药炮制4个模块,比赛成绩包括个人总成绩和团体成绩。个人总成绩由中药性状鉴别(20%)、中药真伪鉴别(20%)、中药调剂(30%)与中药炮制(30%)分项得分求和而得;团体成绩由二位参赛选手个人总成绩求和而得。

中职组与高职组的中药性状鉴别考试范围分别为280种和350种中药材及其饮片。参赛选手对随机抽取的一组(每组40味)中药进行鉴别,并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中药的名称及主要功效(每药2.5分,共100分),比赛限时13分钟。中职组与高职组的中药真伪鉴别考试范围分别为100味和130味中药,每组中药中有正品、伪品或劣质品。由参赛选手随机抽取1组(每组20味中药)进行鉴别,按序号分别对检品是正品还是伪劣品进行判断,并在相应栏目下打钩。每药5分,共100分,竞赛限时13分钟。中药调剂比赛采取无药斗抓药方式进行,处方中药分别装在相同规格的容器内,随机摆放在工作台正前方,药盒上不标注药名。由参赛选手按处方内容(中职组8味,高职组10味)调配3付中药,操作完毕,每2位裁判员对同一选手的操作情况、称量准确度和熟练程度(调配用时)逐项打分,取平均分值作为参赛选手得分。比赛限时15分钟。处方审查于赛前单人单桌集中进行,根据调剂审方要求,指出处方中存在的不规范处,并予以纠正。中职组的中药炮制比赛范围为28种,高职组的比赛范围为36种。选手应在15分钟内,按规定程序完成2种中药的炮制操作。操作得分(满分40分)与炮制程度得分(满分60分)相加得参赛选手总分。

为使大赛紧贴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赛项专家组多次开展院校调研、专家意见征询等活动,反复修订大赛规程,使竞赛方案不断得到优化。从实际效果看,可以说做到了精心筹划,周密部署,严谨实施,确保了大赛的高效、实效、公平运作。在比赛内容的选择上,中药炮制赛项设计成为本次大赛亮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制药技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制药“绝招”。但由于历史原因,全国中药炮制流派繁多、各具特色、标准宽泛、认识不一。本次大赛各参赛院校提交了各自的炮制成品,并予以展览,有利于统一裁判员及各参赛院校的认识,建立统一规范的中药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比赛用药质量直接关系到大赛成败。由于全国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又值今年上半年各大药材市场纷纷停业整顿,对大赛用药的购进带来较大困难。赛项专家组充分利用各种购药渠道,广泛搜集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中药,尤其是注重搜集伪劣品,共购进正品中药500余种,不同规格及产地品种1200余种,伪劣品300余种,贵重药确保数量充足。采用单挑、多重把关等方法,严格质量鉴定,确保了大赛用药的质量。

三、大赛裁判

在赛项组委会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32位裁判分为中药性状鉴定(4人)、中药真伪鉴定(4人)、中药调剂(16人)与中药炮制(8人)四组。各位裁判都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裁判组的组成符合国家竞赛要求。全体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严格执行裁判人员工作规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公平公正的精神开展裁判工作,严格执行评分标准,独立评判,不徇私情,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确保了裁判工作的公平公正,确保了同一项目判罚尺度一致,评判标准统一。可以说,命题和裁判环节令组委会放心、令业内信服、令选手信任。

四、大赛交流

本次大赛为各职业院校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大赛设置的“互动体验区”,同步开展校企合作联谊、企业产品展示、中药标本与炮制样品展示、中药真伪鉴别、现场中药制剂、现场中药调剂等活动,面向校内外师生及社会人士开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参赛选手把大赛当作学习和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赛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参赛学校通过技能大赛,不仅展示了其教学成果,还对于引领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次大赛带来的教学改革效应,必将推动职业教育朝着更明确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五、选手成绩与技术表现

在这次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选手,展示了他们超强的专业水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有4所院校代表队获得高职组团体总分一等奖,7名选手获得高职组个人总分一等奖;有3所学校获得中职组团体总分一等奖,6名选手获得中职组团体总分一等奖;20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从大赛成绩来看,取得60分以上的选手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四个单项比赛前10名选手成绩基本都是90分以上,反映了各参赛院校都具有较高的整体技能水平。这与各参赛院校的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从比赛成绩看,这次技能大赛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

在选手的成绩分布上,60分以上选手高职87%;中职92%。80分以上选手高职24%;中职50%。选手们在比赛中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充分展示了中医药职业院校近年来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他们所展示的中药优秀技能的绝活充分阐释了传统中药所具有的厚重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构建了中药传统技能传承与发展的新平台。

六、存在问题

在本次大赛中,部分选手在比赛中也出现了准备不充分、神情过紧张、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反映了全国中医药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与行业标准、企业要求存有差距。表现在:

1.全国各职业院校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相差较大,滞后于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及药检机构的更新速度,实验实训学时偏少,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部分职业院校中药专业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能力不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程度不高,顶岗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监控,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七、对策建议 1.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

基于岗位群及其各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数个学习领域,根据培养模式建立最佳课程结构,并将企业生产要素引入课程,设计学习情境,构建大专业平台,以适应多元化的就业岗位。坚持课程设置的三接轨原则,即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接轨。应增加选修课比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建立由人文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选修课模块、教学见习与综合实训模块、顶岗实习模块等组成的课程体系。特别应加强英语应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育,以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增设中药英语、中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概论和植物成分分类学,以便促进中药现代化及早日融入现代科学主流。举办科学技术讲座、人文讲座、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文化活动、竞赛等,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保证就业指导三年不断线。设置中药材生产、中药制药、中药经营、中药质量检测等专业方向,使学生在学业后期重点选择某专业方向重点学习,真正做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和零距离上岗。

2.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中药专业建设应当注重实践环节,把实践课程体系放在与理论课程体系并重的地位,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首先应将各实践技能课程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符合专业需要、能切实提高专业培养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次应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生产一线相结合,并通过课堂实验、随堂训练、拓展训练、社会调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第三,应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中药专业必备能力的评价标准。第四,紧密依托中药行业企业,建立产学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一方面,应通过扎实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组织开展“能工巧匠进院校”计划、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实施人才引进与聘用计划、采取“大师+团队”的人才聚集模式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吸纳行业企业有经验的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稳定人才的工作机制,建成一支结构优化、团结协作、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

4.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结合道路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拓宽合作领域,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学校与医药行业、企业、医疗机构对接;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订单培养”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加快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真正实现学校与行业、专业与职业、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探索集团化中药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区域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形成学校、行业、企业、区域联动的中药职业教育格局。

5.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从课程研究入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贴近学生的原则,教学内容选择和过程设计突出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打破学科思维方式,将岗位实践技能、行业管理规范与课程知识相融合,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职业道德养成,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下坚实基础。6.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进行法、直观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等,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选修课比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7.加强教研与科研工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抓好教研与科研工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以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为主要内容,为医药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实际问题,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根据中药行业发展和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使课程的设置保持发展态势。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等9个传统医药项目列入其中。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独具特色和优势,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中医药事业必将实现更大的发展,拥有更加美好的前景。我们要以这次比赛为契机,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赛项专家组组长、赛项总裁判长:康廷国

2012-11-08

第二篇:上交教育部-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赛项总结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同仁堂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

赛项总结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联合主办,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承办,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协办的‚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同仁堂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于2012年6月12~14日在山东烟台(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66所职业院校、132名选手参加了高职组和中职组两个组别的竞赛,顺利完成了预定赛程,取得了圆满成功。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大赛顺利开展

本次大赛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和执委会指导下,成立了赛项组委会、执委会、专家组和命题组,加强了组织领导,使本次比赛的组织工作,更加严密规范。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厅、烟台市人民政府、牟平区人民政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亲临大赛现场指导工作。赛项组委会严格执行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行委员会制定发布的《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筹备工作要求》、《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与仲裁工作要求》等大赛文件精神,认真组织与实施赛项内容,积极协调行业企业参与赛项;执委会积极指导赛项专家组工作。专家组认真落实竞赛方案设计、技术文件撰写、赛场设计、赛事宣传 方案设计、设备与工具的拟定和准备、赛题设计及保密、赛事咨询等各项比赛有关工作。赛项承办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团结协作,举全校之力,汇全校之智,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全力以赴投入大赛筹备工作中。在大赛文件起草、比赛场馆建设、参赛选手指导、药品设备采购以及服务接待、安全保卫、宣传报道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为大赛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赛期间,各工作组密切配合,尽职尽责,热情服务,确保大赛各个环节万无一失。裁判员严格按照大赛规程和评分规则,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坚守岗位,公正裁决,确保大赛有序进行。合作企业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按约定参与大赛。执委会与承办校在工作期间能及时沟通、相互配合,确保赛项比赛、体验互动、教学资源转化等环节的设计与筹备工作按时完成。

二、加强调研,精心设计,不断优化竞赛方案

为使大赛紧贴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紧密围绕中药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自2011年11月筹办大赛至2012年6月大赛成功举办,历时7个月200多天,专家组修订大赛规程、赛项指南、命题守则、裁判员守则等技术文件近30余次,开展院校调研、专家意见征询1000多人次,完成教育部赛项设计答辩论证和赛项说明会,竞赛方案与内容不断得到优化。为了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我们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对竞赛方案、实操比赛评分细则、大赛裁判培训方案、比赛结果真值的确定、决赛场地的布臵、比赛的安排、抽签程序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任何工作都做到了先有计划,再有实施记录,后有总结。大赛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力争使赛事公正、科学和严谨。从实际效果来看,可以说做到了精心筹划,周密部署,严谨实施,确保了大赛的高效、实 效、公平运作。在比赛方案的选择上,我们充分借鉴往年有关地方中药技能大赛的成功经验,还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实际进行了改革创新。其中,中药炮制赛项设计成为本次大赛亮点之一。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是我国独特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制药‚绝招‛,是我国的国宝。由于历史原因,全国中药炮制流派繁多,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目前,国家饮片标准与省级标准并存,范围宽泛,认识不一,规范化程度不高。本次大赛各参赛院校提交了各自的炮制成品,并予以展览,有利于统一裁判员及各参赛院校的认识,建立统一规范的中药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层层把关,确保质量,搭建良好竞技平台

为搭建良好的竞技平台,大赛所有项目都聘请了企业、行业的专家进行指导,竞赛操作吸纳了企业、行业最新要求、操作规范和创新思维,设施设备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大力赞助。

在竞赛内容的选择上,严格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及中药专业面向的中药检验工(职业编码6-26-01-22)、中药调剂员(职业编码4-01-99-02)、中药炮制与配制工(职业编码6-14-04-01)等工种(中、高级工)职业标准,结合中药企业生产实际和人才培养要求,确定实操项目,立足生产运行实际,突出实战操作,不但考核了选手的基本功,更检验了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参赛选手现有知识得到检验的同时,可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为确保竞赛场地采光与通风良好,赛项承办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专门设立了中药性状鉴定与中药真伪鉴定候考区与竞赛区,竞赛区面积1500m,采光良好。新建了中药炮制与中药调剂竞赛区和体验互动区,共计1000m。大赛设施与竞赛用品经赛项专家组精心挑选、反复试验而确定,并在比赛前3个月

22向社会公布,充分考虑了全国南北方差异。

比赛用药质量直接关系到大赛成败。由于全国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又值今年上半年各大药材市场纷纷停业整顿,对大赛用药的购进带来较大困难。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购药渠道,广开门路,广泛搜集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中药,尤其是注重搜集伪劣品。采用单挑、多重把关等方法,购进地把第一道关、购进单位把第二道关、专家组与裁判组把第三道关,药检所专家把第四道关,严格质量鉴定,确保了400多种大赛用药的质量。伪劣药品成为一大亮点,大赛裁判及参赛院校大开眼界,纷纷要求带回少量留作纪念。

四、严格命题,公正裁判,确保大赛公正有序

在赛项组委会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5位命题专家,严格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及中药专业面向的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中药炮制与配制工等工种(中、高级工)职业标准,结合中药企业生产实际和人才培养要求,封闭命题,确保了命题环节的保密性和科学性,严谨而规范。裁判员是大赛的现场执法者。

大赛能否公正有序地进行,裁判员的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至关重要。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赛组委会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32位裁判。为了大赛的公平、公正,我们组织全体裁判员老师对比赛项目的评分细则进行了规范讨论,并且每位老师均对该比赛项目进行了认真测定,确定了比赛项目结果的真值,为大赛的顺利有效进行奠定了基础。裁判员对工作高度负责,严格标准,一丝不苟,确保了裁判工作的公平公正,确保了同一项目判罚尺度一致,评判标准统一;为大赛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命题和裁判环节令组委会放心、令业内信服、令选手信任。

五、立足教学,突出实战,确保大赛见到实效 本着‚教产合作原则‛,校企专家共同组成赛项专家组,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设计赛项、研制赛题,组织裁判工作和提供技术保障,统筹安排赛项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有关工作。

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大赛组委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常工作的扎实落实上,早动手,早准备,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积极协调,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各参赛单位在接到比赛通知后,积极响应,广泛动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全员参与,层层选拔,抽调了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指导教师,进行强化训练。选手们在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训练,争当标兵,把每一次训练都当作真正的比赛,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在这次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选手,展示了他们超强的专业水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院校代表队获得高职组团体总分一等奖;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孔凡云、陈倩,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刘杰等7名选手获得高职组个人总分一等奖;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海宁卫生学校、北京卫生学校等3所学校获得中职组团体总分一等奖;海宁卫生学校徐云佳、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黄茵等6名选手获得中职组团体总分一等奖;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徐华玲、王苏丽等20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从大赛成绩来看,取得60分以上的选手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单项比赛前10名以上选手基本都是90分以上,反映了各参赛院校都具有较高的整体技能水平。这与各参赛院校的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

1.中药性状鉴别:本项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十分简便的方法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做出科学明确的分析和判断,在规定的13分钟内快速判断出药材的名称及药效。中药材性状鉴别具有简 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扎实的中药性状辨别能力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功。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参赛选手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经过严格的抽签分组程序后,选手们在引导员的带领下进入赛场。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计时开始,选手们对面前桌子上准备好的40味中药材展开了性状鉴别。现场的裁判员一丝不苟、严格评判。比赛过程中,计时员手掐计时器,神情专注地看着每个选手,体现了比赛的公平公正,整场比赛既紧张而又有序。参赛选手们快速、准确的识别以及对药效药性的正确判断令在场人员不断颔首称许。选手们在比赛中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充分展示了中医药职业院校近年来在中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他们所展示的中药优秀技能的绝活充分阐释了传统中药所具有的厚重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构建了中药传统技能传承与发展的新平台。各院校代表及专家裁判普遍反映本次比赛准备工作充分,安排周密,程序严谨,赛事有序,为各个院校参赛人员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大赛必将激励和引导中医药职业院校学生立足本职、苦练技能、钻研技术,以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中药真伪鉴别:扎实的中药真伪辨别能力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功,通过举办这种技能大赛不仅激励和引导在校学生立足本职、苦练技能、钻研技术,为提升专业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为参赛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同台竞技的机会,增强了勇气和信心;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映了中药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为中药专业的进一步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比赛现场,随着裁判员一声“开始”,在布满真伪药品的比赛场地,选手们穿梭的身影、井然的秩序、熟练的操作,成就了一道道魅力十足的风景线。面对着真假难辨的20味中药材,选手们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既采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易行的传统鉴定方法;同时,充分使用紫外光灯照射,采用酸、碱、碘等试剂进行测试的理化鉴定等多种现代辅助手段展开鉴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正品和伪劣品的区分。比赛选手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充分展示出中医药高职院校多年以来扎实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丰硕教学成果。

3.中药调剂:分审方与调配两个阶段进行。审方考核于赛前单人单桌集中进行。处方调配采取无药斗抓药方式进行,由参赛选手按处方内容(中职组8味,高职组10味)在15分钟时间内调配3付中药,裁判员对选手的调配操作情况、称量准确度和熟练程度(调配用时)逐项打分,取平均分值作为参赛选手得分。在比赛现场,选手们紧张而有序地操作,其规范调配,不撒、不漏,脚注处理合理等,表现出高超的专业素质;其美观牢固、整齐规范的包装,不时赢得裁判的赞许。各学校的选手都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招。

4.中药炮制:根据中药炮制竞赛的要求,选手需要在15分钟内,按规定程序完成2种常用中药的炮制操作。比赛过程中,有的选手准备工作利落而有序,生药及辅料称取规范、准确,整个过程动作娴熟,有条不紊,赢得了阵阵赞叹声;有的选手称量可达零误差,火力控制适宜、投药时间恰当、翻炒动作娴熟而规范,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中药炮制”比赛项目难度较大,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药洗、晒、切、磨等加工程序。每一味中药的加工制作程序都不尽相同,有些中药需切制,有些中药需碾捣、水飞,还有些中药需要洗、泡、蒸、煮、炒、烫。参赛选手熟练的操作技术,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比赛现场,裁判员们全神贯注地观察选手的操作过程,一丝不苟地进行全 程跟踪打分。每当一组操作结束后,就进行公正地评分。其严谨的态度、公平的裁判,受到各参赛学校师生的高度评价。

本次大赛是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贴近市场进行的教学改革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的有益探索尝试和实践,是学校课堂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的延伸与提高。参赛选手们纷纷表示,他们来参赛,并没有把成绩高低放在第一位,更看重的是把大赛当作学习和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赛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校园内随处可见来自不同学校的选手在赛后一起兴致勃勃的交流心得、切磋技艺,既增长了知识又结交了朋友。参赛学校通过技能大赛,不仅展示了其教学成果,还对于引领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不少带队参赛的学校领导表示,通过参加这次竞赛,不仅对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检验,而且对今后的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技能大赛带来的教学改革效应,必将推动职业教育朝着更明确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六、体验互动,精彩纷呈,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得到提升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职业教育、走近中医药职业教育,本项大赛设臵了专门的“大赛互动体验区”,同步开展校企合作联谊、专业建设研讨会、企业产品展示、中药真伪鉴别、现场中药制剂、中药制剂与中药炮制教学录像片放映等活动,面向校内外师生及社会人士开放,深受群众的热捧,各院校在比赛之余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了以赛促建设,以赛促发展的目的。一些企业现场‚揽才‛,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中药炮制操作技能》视听教材和《中药炮制技术CAI课件》《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在体验区南北两侧滚动播放。‚院校交流区‛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个代表队带来的400多种代表各自学校 炮制水平的中药炮制样品,展示交流、互通有无的同时,也为专家打分提供样品参照。‚中药标本展示区‛、‚中药制剂展示区‛和‚中药炮制样品展示区‛分别展示了赛项承办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药标本、中药制剂和中药炮制样品。在‚药剂与炮制体验区‛,参观人员兴致勃勃地与参赛师生一起现场体验简易炮制流程以及蜜丸、水丸等中药制剂传统及现代两种不同的制作工艺。‚中药调配模拟区‛提供了300余种药材,不断有参赛队员来这里练习称量、真伪鉴别等项目。参观人员在体验区亲身体验了中药材的称量、筛选、炮制等中药制药流程,现场参看了较具地域特色的海洋生物浸液标本,在体验的同时,相互交流。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7个实验实训中心和两个标本馆成为出席大赛的各级领导、各个院校参赛老师和学生关注的比赛场外又一个焦点,成为此次大赛的另外一个亮点,也成为赛项承办校与其他兄弟院校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友谊的又一个平台。据统计,竞赛期间,中药标本馆、人体生命科学馆和各实验室接待各院校参观人员1000余人次。参观人员细致观摩,仔细查看,并对代表性的标本、设备和场馆的文化建设进行了拍照留念,有的参观人员甚至在中药标本馆中逗留了一个多小时,把标本馆成为他们专业学习的一个课堂。

作为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本次大赛引起了省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CNS)、中国中医药报、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广电等多家新闻单位参与报道了本次大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山东卫生厅网、山东高职高专教育网等媒体全方位报道大赛盛况,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大大提升。

七、提供平台,展示才华,技能大赛成效显著

从组委会领导到参赛选手,从专家组成员到裁判员和领队,都充分肯定本次大赛的承办工作。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大赛体现了规格高、规模大、规范公正等特点,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指出‚本次大赛是一次高水平、高标准、圆满成功的大赛,达到了全面检验中医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充分展示各参赛院校学生的岗位通用技术、综合职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目的。构建了我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的平台、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的平台和职校学生事业发展的平台,更为全社会提供了一个可以近距离了解职业教育的平台。大赛的成功举办,对于引领和促进高职院校中药专业教学改革,激发行业企业关注和参与中药专业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提高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推动中医药事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巡视员、副司长、赛项执委会主任洪净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大赛是一次高水平、高标准、圆满成功的大赛。它的成功举办,必将在全国中医药职业院校掀起学技术、竞技能、比贡献的热潮,必将培养和激励更多的优秀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必将成为中医药职业教育的驱动器和催化剂,推动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

赛项总裁判长、专家组组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康廷国教授在大赛闭幕式上对本次大赛进行了精彩点评:‚本次大赛是传统中医药技能(炮制、鉴定、调剂)的比赛,是由最具中医药文化传统特色的企业同仁堂赞助,而且是首届,参赛选手多,规模大,赛项范围是空前的。本次大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精心策划领 导,周密安排,尤其是承办单位认真准备,赛场秩序井然,赛事安排细致周密,可以说是水平比较高的一次比赛。参赛院校都做了精心准备,参赛选手精神饱满,个个发挥出色,所以本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它必将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一件大事载入历史史册‛。

成绩已成为过去。由于本次大赛是首届高规格、大规模的国家级赛事,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大赛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摸石头过河难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们决心在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下功夫。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技能大赛的认识。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既是促进学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展示办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要通过这次大赛,大张旗鼓的营造氛围,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大赛,认识大赛,参与大赛。

二是要逐步健全技能竞赛制度,扎实推进大赛健康开展。今后,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大赛,为广大师生搭建平台,让每个勤奋努力的师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要坚持以赛促教,不断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水平。专业技术、实践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我们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制订技能训练与考核标准,制订技能训练计划,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把技能教学常规化、制度化,把技能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技能测试、技能考核融入学校的考试制度、评价制度中,逐步构建完整的技能教学、技能训练、技能测试的教学新模式。要通过技能大赛,继续推进教学改革,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把大赛建成企业发 现人才的平台和学生事业发展的平台。还要通过大赛吸收借鉴行业、企业的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充实完善我们实践教学的体系,使学生在学校能学到实用技术、与企业要求零距离对接。

四是坚持开放竞赛原则,进一步开放设计赛项。今后,要统筹设计、一体化安排比赛、展示和体验环节的内容和场地,在保证公平和不干扰选手比赛的前提下尽量开放赛场。同时,邀请其他国家和地区选手多种形式参与大赛。

第三篇: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1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

01 张刚耀 加速度 福建师范大学附中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比较准确,体现了物理课改理念。教师注重教学情景创设,通过播放视频材料和做小实验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对速度变化快慢的感性认识,为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创造了条件。教学过程中能体现物理学科特点,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展开研究,并能在探究中渗透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极限法等科学方法。教师对DIS实验系统以及其它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较为准确,实验操作指导、示范比较熟练和规范,对实验数据处理有特色。当然教学中也暴露些许遗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气氛较为沉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不够高,师生互动实效不高,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激活;教师有些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思维难度不高,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些教学环节还不够流畅,如在得到加速度变化率的数学表达式后,没有及时揭示其物理意义,而是匆忙地就引入加速度,在得出加速度定义式后,漏讲了单位;教学时间安排方面也不够合理,表现为前松后紧,从而也导致了教学目标没有完全完成。

02 耿西宇 加速度 安徽省蒙城第一中学

本节课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比较紧密,较为关注物理情景的创设以及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有比较强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有思考和对策。教学时从实例中引入,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到生活中,然后出示预设的课件,展示了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变化快慢。其效果直观,能说明问题,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再对速度、速度的变化、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等相近的概念作了对比,层次比较清晰。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衔接过渡比较自然,比较注重联系实际和对疑难问题的分析,也比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例题的选择不错,处理也很细腻。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较好,语言比较规范,教态大方,思维严谨,板书比较工整。

不足之处在于尽管引入时层次比较清晰,但稍显平铺直叙,学生探究比较少,加速度概念的引入不够自然。有些知识的发生过程没有充分展示,教师的语速比较快,缺乏抑扬顿挫。

另外,在教学中存在不少与新课标、新理念相悖的地方,如未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未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忽略了过程性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强,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必要的演示和分组实验,以至于学生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和积极性。

03 范小虎 加速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二中

整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非常显著,整堂课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停地思考。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重点、难点的把握较准确。在化解教学难点方面,采用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视频和数据,由此说明概念在现实中的意义。整节课的容量和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难易有梯度,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本课的亮点在于情景导入采用了刘翔破奥运会记录的视频,激动人心的场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激情与本课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好的适切性;同时在概念教学方面注意了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使用了在学校亲自拍摄的录像,真实性强,设计新颖;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并引导学生应用于本节课,学生既学习了概念也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本课也注意了人文与学科的结合,特别是刘翔的视频的应用,正体现了这一点。

从教师的教学技能方面来说,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组织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语言标准而流畅,课堂教学富有激情,能恰到好处地导引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露痕迹,概念和实验的引入自然而贴切。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光电门的介绍略显不足;a、ΔV、V关系的强调不够;语速过快,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

04 贾福东 加速度 山东省东营济军生产基地中学

本节课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设计逻辑严谨、层次清楚、衔接过渡自然,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较为适当。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能做到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学生能够主动、充分、全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还能主动提供各自的体验,供其他同学分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实际,创设情景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问符合学生实际,有层次感,如“神六”升空、汽车超车等。让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计算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对加速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沉稳随和,控制课堂能力强。本节课的亮点是老师能够通过类比引入速度的方法突破引入加速度概念这一难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还没有将课改的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方面做得还不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学习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物理学科特点不够突出;教师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发展性评价;板书过于简单且不规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一般,如视频导入不当,主要体现为较粗糙且播出处理不好;有的地方老师不去测量而仅提供数据,缺乏可信度。05 张惠波 加速度 河北省邢台第一中学 本节课教学目标制订全面、具体,基本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努力落实三维目标;能够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性评价。情景创设有新意,影像资料丰富,剪辑得当,并能与要讨论的问题恰当地结合,如用机器小汽车和足球赛视频来创设速度变化大小及变化快慢的情景来引入新课,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如用三个表格归纳出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加速度的定义式。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方法教育,如比值法、比较的方法等。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较为流畅、准确,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学理念较新,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通过数字化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语言略显平淡、缺乏激情、缺少感染力;板书不够规范,内容安排过多,知识点落实略显不足,实验操作不够规范,仅测出斜面倾角一定时的一组数据就得出了加速度的值,给学生一个不好的示范;另外本节课的重点不够突出,难点处理也有待加强。06 贾 双 自由落体运动 天津市南开中学

本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验与概念学习过程中注意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实验探究与过程的评价,整个过程既动手又动脑,师生互动好。本节课知识目标设计合理,有新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实验设计新颖且贴近生活,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通过合作探究排除生活中的假象,通过亲身体验增加对概念的感性认识。教师自拍的不同质量的球从教学楼同时落地的录像非常具有说服力,还有现场拍摄学生手臂下放过程的频闪照片对学生理解起了很好的作用,又富有情趣,由此而非常自然地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使人感到很有新意。作为情景创设的长、短尺相结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引发了他们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很有创意,之后教师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反应尺,做到了首尾呼应。

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板书设计合理工整,思维较严谨,逻辑性强,步步有伏笔,语言高潮迭起、富有激情,实验操作与多媒体的运用娴熟,课堂组织能力强,能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学方法恰当,符合学生认知过程。

本课的缺憾之处是没有体现伽利略思想与科学人文教育;板书规范性有待加强;整节课虎头蛇尾,光电门的介绍耗时过多,导致结尾匆忙;牛顿管实验的效果也不明显。但不管怎样,本课仍不失为一堂好课!

07 李凌云 自由落体运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注重人文渗透,课堂教学实践紧扣教学目标;实验设计构思巧妙、有效、适切;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表现为语言表达流畅,板书设计合理而清晰。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教师将激情、智慧和方法融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教学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得到了较好体现。无论是引入新课时的情景创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还是规律的得出、方法的提炼,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均较高。其次,教学中教师注重探究式教学,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充分利用实验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体现了物理学科特色。再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精练,有启发性,而问题设计又显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当然教学中也暴露些许遗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中尽管注重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因此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有限,教师在时间把握上火候还不够;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有时还不够到位。

08 许 春 自由落体运动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

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较为贴切的,目标中非常注重对科学方法的渗透,力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目的明确,注重探究式学习。本节课设计严谨,引入开门见山,直接把历史上关于落体运动的两种观点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两种观点,一正一误,又通过相互矛盾的实验,引导学生思索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是空气阻力,再到学生实验及数据处理、教师演示(频闪照片)现场拍摄照片的数据处理,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脉络清楚,层次感很强。整个教学过程遵从物理学的发现过程:现象--猜想--实验,使学生自然形成了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较好,特别是熟练地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语言表达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板书规范,有艺术性。

注重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精心设计的几个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行。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是设问设计不到位,课题引入较快,缺乏必要的铺垫,所提问题常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语言平淡,不够生动。各知识点连接不够自然,尤其在分析学生实验数据时,用匀变速中间时刻公式来证明匀变速运动,犯了循环论证的毛病。由于缺乏经验,教师未能及时捕捉到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闪光点,较为遗憾。

09 姜 泓 自由落体运动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五中学

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精神,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以生活和实验为素材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学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课题导入自然,教学设计合理,层层推进,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本节课精心设计了较多的实验,同时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去设计实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实验中得出三种不同的观点,从三种观点的区别和联系中,学生主动找出产生区别的原因,消除了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得出物理规律。问题设计准确,指向性强。在课的结尾部分,教师又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来分析高空坠物的危险性,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逻辑性强,亲切自然。设问有层次,条理清晰,启发性强。思维流畅,不露痕迹。实验操作比较规范。

本节课的亮点是频闪照相的设计有创新之处,用半波氖管作光源,并利用3D模拟,清晰地展现了整个实验系统。频闪照片的拍摄是由学生来完成的,体现了真实、可信性。

本节课的引入部分花费时间过长,内容太多,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导致后面的内容仓促讲完,反映了教师临堂处理突发事件缺乏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欠缺了一点。大屏幕出现错误的数据后,没有及时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不够严密,以至于未能得出结果。王仕新 自由落体运动 北京市密云第二中学

本节课能面向全体学生,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设计上,能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在新课开始时,通过教师与两位学生测反应时间的小游戏,既简捷地引入了课题,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注重实验设计,自制的牛顿管增大了实验的可见度,现场拍摄的频闪照片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照“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程序,展开师生探究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师能关注物理文化,恰当地利用物理学史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专业素养良好,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运用现代技术能力比较强,多媒体运用得当。教学语言准确,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设计良好,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书写美观。

本节课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数据误差较大,实验安排偏多,两个探究自由落体性质的实验功能相同,过多地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也挤占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造成了整堂课前松后紧的局面。也因为同样理由,后期学生参与度不高,且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机会,致使教学计划没有全部完成。11 范益民 自由落体运动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

制定的三维目标符合课程标准,教学中能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始时师生互相致意后一句“同学们辛苦了”出人意料,同学们没有及时反应过来,稍后才回答“为人民服务”,既活跃了气氛,又巧妙地引出了反应时间的问题;最后又用“吉祥三宝”的曲调演唱了关于重力加速度的顺口溜,使同学们精神一振,一堂课的辛苦也随之化解,体现了教师风趣幽默的一面。通过小纸片等实验,从看似矛盾的结果中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从而体会到是空气阻力影响了物体下落的快慢,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规律的结论,使同学们体会到推理思想方法的威力,同时又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亚里士多德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的教育。

教师语言规范,教态亲切自然。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板书,教学手段比较传统,整个教学中基本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所提问题大多比较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语调过于平缓,缺乏激情,因而也缺乏感染力,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沉闷;教学设计不够紧凑,教学过程拖沓,导致没能及时完成教学内容而拖堂。铃响后应及时调整,可把分析改为课外学生的思考,但教师仍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反映出应变能力不够强。课堂效率稍低。12 王小锁 自由落体运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二中

本节课设计理念比较先进,教学目标制定全面而合理。在新课引入部分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对学生活动情况有恰当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中,能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组织教学,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师生平等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师还能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展现物理过程,处理实验数据。教师语言表达流畅,思路清晰。板书设计合理,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自由落体性质的猜想环节中有些啰嗦,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课堂应变能力欠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评价不够准确。教师的语言时间控制不当,前松后紧,最后阶段显得匆忙,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初中组)■01严小玲光的反射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教师设计并指导学生经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同时教师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准确、逻辑性较强,教态自然亲切,语速适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准确。教学中也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情境,能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使物理知识生活化,又使生活现象物理化。教学过程还有一处亮点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完“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后,利用变魔术的方法自然流畅、富有趣味性地引出两种不同的反射,效果好且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另外,教师在备课中为学生创造了进行实验探究的可行性,准备了成功性较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备,并且完全是自制的,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减小了难度,实验效果好,可视性高。

教学建议及不足:整个教学过程大多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下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无生成点,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讨论、交流、评估评价。另外,教师对光污染进行大篇幅侧重介绍,不仅冲淡了本节《光的反射》的主题,也易造成学生对“光”的不好印象。

02吴聪毅光的反射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 二号选手所讲授的《光的反射》一课基本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以学生为本,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精心设计了各教学环节,有效创设了物理情境,营造出了学习物理的氛围。4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始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着学生,引领学生在物理世界游戏。1.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步入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如教师在引课时,用简洁但极具说服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源和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两者的区别,充分利用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从生活走向物理,顺利进入本节内容。教师还通过欣赏图片、参与游戏等方式,运用各种感官刺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索,逐步构建知识框架。这种方式,对本节课的教学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体验探究过程,提升科学素养

进入教学核心的内容,学生们提出诸多问题与猜想后,教师因势利导,适时合作,捕捉时机,引导思维,点拨方法,让学生们尝试合作,感受科学,体验分享。3.关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本节课的实验教学中用到了激光手电这一工具,教师在实验前,特意强调不要用激光手电照射眼睛,以免造成伤害等注意事项,于细微之处,显现出教师对学生们的关爱。教学建议:

1.教师在动手探究方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但在交流、展示、分析、评价等方面包办过多,如果能让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不同做法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主提出意见,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置疑、交流碰撞,让学生自主得出探究结论,效果会更好。

2.合理安排探究,全面掌控教学节奏。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求全求大而导致时间过长、教学超时是本节课一大遗憾。若能将探究主题加以梳理,分明主次,将重点内容做精,简单内容淡化,将会节省一部分时间,使得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得以全面落实。

第四篇:中华传统经典短剧《少壮不努力》(技能大赛版)

中华传统经典短剧 《少壮不努力》

道具:桌椅六套 条幅“少壮须努力,老大不伤悲” 下课铃声 朗诵录音《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 花白头发假发一套 眼镜一副 六套高脚杯 妙脆角一袋 智能手机三部 演员: 老师——卞雪莹

“睡神”——孟程龙

“手机控”——王智煜 “学神”1——崔万里

“学神”2——张悦

“学霸”——张绪龙

旁白——李梦丹

【场景一】课堂上

(旁白)这是郑州机电工程学校一年级的汽修1班,接下来即将开始张老师的一堂语文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班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吧……

(上课铃响)叮铃铃,叮铃铃……

老师:(戴眼镜,拿着教案,精神焕发地走进教室)上课 学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下周学校要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咱班的诵读题目是《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这节课我们来练习一下,好不好?

学生:(齐声)好

老师:下面,我们先听录音范读 其他同学:(坐姿端正,认真听讲)

“手机控”:(他手拿手机,带着耳机,摇头晃脑慢悠悠地走进教室,迟到了)报告

老师:王昭,你怎么又迟到了?(一脸无奈)学习搞不上去,看你以后准备干啥……

“手机控”:(一脸无所谓)老师,看我的苹果6 plus,老爸送的生日礼物,5000千块大洋。(洋洋得意,满不在乎)

老师:你真以为“你爸是李刚”啊,(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下面,我们接着听录音范读。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老师:下面,大家自由诵读。读的是要注意诗的停顿、重音、节奏。

其他同学:(坐姿端正,认真诵读)

“手机控”:(在桌子上边玩手机,边吃着妙脆角,手指上还套着妙脆角。一会儿,还把头埋在桌子下面)

老师:(检查班上纪律,收了一部手机)王昭,你就是一“手机控”。除了玩手机,还能不能有一个更高的人生追求,现在已经不流行拼爹了!

“睡神”:(手支头睡得呼呼的,伴有轻微的呼噜声,头不住地往下栽)

老师:(拍拍睡神,睡神没拍醒),唉,你,“睡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摇摇头),(又收了一部手机)

【场景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回忆校园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啊,这里充满了奋斗的欢乐,这里留下了青涩的回忆。

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来到孩子们十年后的师生聚会,大家请看……

(六套桌椅围成圆,变成聚会餐桌)

师生:干杯,干杯,为我们十年后的重逢,“张老师,我敬你一杯”

老师:小崔,现在从事什么行业啊?

学神1: “老师,哎呀!我太感动啦,想不到十年后您还记得我。我现在从事汽车销售工作,在东风日产,目前工作还可以,谢谢老师。”

老师:小崔,你是我的好学生啊,当年你学习好,胆子小,爱脸红,...…现在,选择汽车销售,对你也是一种突破啊。

老师:小张,当年,你学习最努力了。现在做什么工作呀? 学霸:老师,没有强大的爹,我要拼自己啊。我现在和别人合伙创办了广志驾校。

老师:“生源不错吧?”

学霸:“感觉还不错,挺好的!下半年,准备再开两家分校”。(说话中显然充满自信和满足感)

老师:“张雪,这些年你在干什么?”

学神2:“毕业后在加拿大从事外贸工作,但近年主要任务是国内陪读。”

老师:“陪读?”“陪谁读?” 学神2:“陪自己的儿子读呀。” 老师:想不到你还挺重视教育的呀

学神2:感谢老师多年的教导和付出!还记得上学时,咱班经典诵读比赛《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得了一等奖。其实,当年并没有真正读懂这首诗的含义,现在当了父母才真正明白老师当年的良苦用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教好一个小孩子都不容易,何况老师还要教好五十多个学生。

全体学生:(鞠躬)老师,您辛苦了!请接收我们最诚挚的谢意!

“睡神”:(伸伸懒腰)等我一觉睡醒,老师不见了,周公不见了,同学们也各奔东西了,只有我找不到方向还在迷茫。亲呐,我就是十年前的那个睡神啊。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公交车,公交车(追车公交车)

“手机控”:等等我,我是十年前的手机控啊(面向观众),当年老师不知道,她收了我一个手机,我还有一个手机,老师又收了,我这里还有一个手机,等等,等等我,我也要挤公交车。(追去,下台)全体学生(合):

只有今天的奋斗,才会有明天的美好。同学们,“少壮须努力,老大不伤悲”啊!(举起条幅)(鞠躬 下场)

附:《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五篇:“生活作文”专家点评

吴立岗等

作文课:讲什么,如何评

陈金铭(主持人,《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中最难的一个领域,我们编辑部发起了“新体系作文进校园”活动,就是为了突破作文这个难关。我们先来谈谈这两节课。

余家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周菊芬老师这堂作文讲评课很具有我们吴江“二次作文”的基本特色。我们提出,作文教学第一步是作文指导,作文课指导完了以后要当堂完成。第二步是快速批改,要求老师在三天之内把作文批完。第三步要求及时讲评,然后二次作文。周老师在上课之前做作前指导的时候,我想肯定是很淡化的,只是提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如动作、心理、发现,主要让学生放开去写。写完之后,老师在批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哪?放在学生第一次作文的批改情况上,并把这一个作为作文讲评的一个重要素材。不是学生写完了就算了,更需要教学生修改作文。

吴忠豪(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这个评讲,我认为应该和习作指导的目标一致起来,就是习作指导重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目标来评讲。把作前指导和作后指导一致起来,可能不太容易。一般的思路是把作文的评改作为回家作业,我觉得还是把这个放在课堂里面落实会更好。

杨文华(《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现在的作文都是写一次,然后老师要批两个礼拜,等你批改完了,孩子们就看看等第,每一次的训练都是浮于表面。二次作文最大的好处,是让一次次的修改都能落到实处。作文三分写,七分改。大家都知道,好的东西都是改出来的,不仅是学生自己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修改。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互评互助互改的氛围。周老师这节课总体来讲思路很清楚,她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教的。我建议还要增加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甚至家长参与的方式,让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地处在这样一种交际的氛围里。

陈金铭:听了各位的点评,讲评讲评,为什么评,如何评,心里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那么,对于薛老师的作前指导课,大家是如何认识的呢?

谢江峰(特级教师,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听了薛老师的课后,我写了八个字:简单、醇厚、朴实、浓郁。“简单、醇厚”:阅读课也好,作文课也好,薛老师的课一贯都是这样,一张嘴,一支粉笔,但其中有思维的训练,有作文的指导。作文的指导就是贯穿在跟孩子的聊天、对话当中。“朴实、浓郁”:薛老师的课,心理啊、动作啊,这些概念化的东西都没有,但是透过这样的一份朴实,我们看到的是薛老师指导孩子,怎样给钱家长写好这封信,写这封信有哪些具体的要求,不花哨,很实在、很有味道。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如果今天这个素材能够发生在孩子生活当中,比如两个小朋友打架,是不是跟孩子离得更近?

吴忠豪:“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应该说这个思路是好的,那么怎么能够更好?刚才薛老师的课,代校长给家长写一封信,这个对孩子来说,毕竟太远了。我建议写一个板报,把这件事情,讲给同学听,然后让同学来发表感想,这样这堂课素材的转换会更加儿童化,更符合儿童的心理。

吴立岗(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我觉得薛老师今天这节课,考虑了一个重点,那就是真实。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今天就拿来作为上课的材料,并且我们来的时候,薛老师还要接待我们,基本没有多少时间备课,我想这胆子真够大的。但就要这样,让学生写,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这就是教育的机智。

生活作文:是什么,为什么

陈金铭:“源于生活,为了生活”,这是盛泽实小对“生活作文”最核心的理解。对于这理解,各位有什么看法吗? 余家友:对于“生活作文”的理解,我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点,作文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写不好作文。莫言在村小读了五年书之后就辍学,18岁当兵,做文书,渐渐成长为一个军旅作家,最后从一位普通作家成为一名知名作家,从获得茅盾文学奖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什么给了他写作的动力、写作的源泉?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主题词“生活”,是他的阅读生活,是他的人生经历。他的语文学习是在开放的大语文的基础上,而且还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所以我觉得没有生活,就没有莫言的成就,没有生活就没有我们小学生的作文,所以我觉得生活离不开作文。

第二点,生活不能等同于作文。如果说把生活等同于作文,我给你生活,你就一定写得出来?是这么回事吗?不是这么回事。所以我们要先让学生去写,在写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学习。要训练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久了,学生心里渐渐明朗,就学着注意一些语法的知识、文学的知识,运用这样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作文,修改自己的作文。

谢江峰:我觉得生活作文有三个关键的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实际性。生活作文就是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就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第二个,我觉得是实用性。实用性包含在生活当中。生活中真实的场景、画面、事件变成我们孩子写作的素材,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源不绝的材料,并在作文当中体现出来。第三个,我觉得是时效性。我们现在作文的低效,甚至无效,实在太多太多。生活作文的训练,能提高我们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刚才很细心地听了沈玉芬校长的报告,在这里面,有一些训练,有一些评价,确实感觉到很有时效性。

吴忠豪:沈校长在介绍作文经验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再考虑一下,作文要培养两种能力,一种是产生思想内容的能力,一种是表达思想内容的能力,两种能力在作文课中并立,是否合适?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为什么这样说?产生思想的能力不仅仅是作文课,整个基础教育都应该具有产生思想内容的能力,语文这门课也不例外。今天薛老师这堂课,整堂课都是在产生思想,但是这节课,如果我们发散开去,作为思想品德课,也可以啊,没什么不可以。语文课,作文课,它重点应该是培养表达思想的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这可以研究。

生活作文:向更深处漫溯

陈金铭:生活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把它放置在大语文中、大教育中,我们或许能看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李永元(特级教师,上海市青浦区教研室):作文教学老是绕来绕去,就变成老师面前的一个大难题。能不能在源头方面先考虑三个问题:第一个,价值层面的东西。作文的价值,到底应该是什么?如果一个事物,它是什么,为了什么,这个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其他问题可以先等等,慢慢再讨论。第二个考虑考虑学生。我们一直说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是不是真的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学生从认识事物、认识内容开始,到表达这个内容,学生到底是什么感受?第三个,研究语言规律。语言是很有规律的,小到填词造句,大到宏篇巨制,你去看,没有一个东西它不存在自己的内核轨迹和形态的。想一想,孩子如果方法都不会,基本的法则都不清楚,他怎么能够学会真正的作文?

吴立岗: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产生思想,尤其要注意培养产生思想的方法和习惯,比如说你有没有一种很好的观察习惯。作文还要重视思维。刚才吴忠豪教授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改成写板报的形式,我觉得,可以再拓宽一点,比如可以写记叙文:《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警察来过以后》„„写成议论文也可以。

杨文华:有一位心理老师疏导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用了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记心理日记。不久,他发现这些孩子除了心理健康了之外,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明显高于同班同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里面藏着一些写作方面的秘诀,它让这些学生产生了写作的需要,写作的动机。真正接近生命的教育是生活教育。从卢梭到杜威,再到中国的陶行知,他们都提倡生活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是违背生活教育的。我们孩子都没有自己的生活,作文不敢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孩子才写假话、写空话。

聚焦:我的生活作文教学观 薛法根(特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今天这课不成熟,因为刚刚改的,原来我今天要上的课其实已经准备好了,是跟作文讲评课配套的,写一次实验。但也正因为是现场产生的,所以非常真实,也没有艺术的加工。我这里想讲几点想法。第一个,生活作文,它的素材取决于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在这个方面,我觉得一定要从生活素材中提炼或者发现教学的价值。价值在哪里?有可能我们会定位于怎么表达上,但是生活素材它的价值还有一个,就是对这个素材的认识。因为认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像这类比较复杂的事件,我们的孩子缺乏一种深刻的、完整的认识,我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推理和思维判断,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用四十分钟太长了一点,最好用二十分钟到二十五分钟。

第二个,我们的目标定位。是定位在培养学生写作方法的能力,还是为了改变我们学生的生活?当然都需要。从长远的目标来看,写作是为了生活,如果这样的话,那肯定是希望写作对学生生活带来一种改变。如果从更长远的目标来定位写作教学目标的话,那就是不为写作而写作才是最好的写作。最好的教育是感受不到在接受教育,最好的作文就是他感受不到在写作文就写成了。

第三个,我考虑的是一个角度的转换。同样一个素材,一定要有儿童立场。同样的素材你站在什么样立场和角度、视角去看,难易程度就不一样,写出来的思想观点也不一样,写作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最后呈现出来的也会不一样。

第四个,是方法的指导。方法的指导有两种,一个是写的方法,第二个是思考的方法。实际上我研究发现,表达方式、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他的思维方法。思维的品质决定了写作的品质,所以今天我敢着眼于思维训练这个角度。五年级孩子,叙述的能力是有的,但为什么叙述经常混乱,交代不清?主要是因为他思维不清晰,没想清楚,所以方法的指导主要是思和写。思考和写作,两者都需要,当然不同的课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五点,就是写作的时间。我一直提倡限时作文,就是一定时间一定要写完,四十分钟就四十分钟,二十分钟就二十分钟。限时作文有好处,除了有应试的功能,还会给学生一种思维高峰的体验。今天课上没有体现限时作文。

下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专家点评(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专家点评(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家点评如何做好一份简历

    专家点评如何做好一份简历.txt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是人最大的悲哀。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彻底。保持距离也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专家点评如何......

    专家点评高考作文技巧(范文模版)

    任何事情都是有技巧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现把我个人多年的作文经验技巧叙述如下: 我认为,“技巧”其实就是一种规律,通俗的说就是一套公式,所以,我也常把我的这套高考作文技巧叫......

    古诗词赏析-专家点评(定稿)

    古诗词赏析——专家点评信息技术在首师大二附中高一(3)班《古代诗歌赏析》一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1.本节课所选的古诗大都来自......

    专家点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专家点评(解读)2014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孟晓苏]:【点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宏观调控的论述】李克强总理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成果的取得确实很......

    中药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 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

    医院中药处方点评制度

    **医院中药处方点评制度 一、为了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卫计委《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 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翻译和教练名单 一、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156人) (一)飞机维修项目 黄长庚(组长)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技能大赛2011

    附件:2010年四川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方案一、大赛名称:2010年四川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二、竞赛时间:2010年4月中下旬三、竞赛地点:成都市、德阳市四、主办单位:四川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