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情景,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究,加上多媒体的效果,充分发挥音频、图像、文字等的作用,使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宇宙的浩瀚,从而理解了宇宙。如果只让学生从教材上的文字、图片来认识、理解宇宙的话,学生是很难深入地理解。
在探究前,我设置了探究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去浏览,所以我在引入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想知道宇宙的问题先写出来。还特别培养学生保护知识权的意识,要求把资料的来源在电子记录卡复制下来。
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边。除了教材中介绍的“银河系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发现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这些资料外,又补充了一些前两节课星空教学中提到过的星座距离地球的距离,如天鹰座的牛郎星距离地球16光年,天琴座的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这两颗星之间也距离16光年。学生听了感到无比惊讶,没有想到看上去近在咫尺的星星相隔却是如此遥远,一下子深深感受到太阳系的渺小,宇宙的辽阔无边。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更重点介绍了中国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于中国发射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的事情有所知,但了解并不多,结合此次教学,通过大量文字、图片、视频让学生重温中国探索宇宙的巨大成就,并展望未来,了解中国将在今年发射“神舟七号”,将首次实现宇航员太空行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课后,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以及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紧凑,学生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探究的任务。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学习的情绪更加高昂。
第二篇: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1
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边。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介绍了中国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于中国发射的“神舟五号”“嫦娥一号”的事情有所知,但了解并不多,结合此次教学,通让学生了解中国将在今年发射“神舟七号”,将首次实现宇航员太空行走;在不久的将,中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不足之处:
这是一节继承展示,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认识,在他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宇宙认知体系,但是学生收集的知识太少,光靠老师收集、展示与书上的知识,面太窄,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如果不会自己搜集、查阅有关的资料,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学不会,更养不成习惯。所以,我们老师以后一定要注意在这方面有加强的培养。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2
《探索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8。在此之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一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太阳家族、神秘星空。对于宇宙这个概念有了较为粗浅的了解。
本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谈话导入,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像。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充分运用多媒体。本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像难理解,因而前我收集了大量与本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及字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古今能同时呈现,使“宇宙”变得亲近,更利于学生理解。
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像力,(fsir)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
本内容在一时内完成,显得量太大,因而教学环节上该展开的讨论显得仓促。应该设计成两个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致,教师教得尽兴。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3
上课中,为学生创造了网络情景,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网络探究,加上多媒体的效果,充分发挥音频、图像、文字等,使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宇宙的浩瀚,从而理解了宇宙。如果只让学生从教材上的文字、图片来认识、理解宇宙的话,学生是很难深入地理解。网络课件不仅可以给学生自由探究宇宙,还可以节约学习时间,课前收集的有关网站的链接满足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欲望。但网络课件的优点如果不好好掌握的话,同时也可能会成为缺点,关键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使用。
在探究前,我设置了探究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去浏览,所以我在引入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想知道宇宙的问题先写出来。还特别培养学生保护知识权的意识,要求把资料的来源在电子记录卡复制下来。在网络创设的虚拟情景下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紧凑,学生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探究的任务。我是要求学生这样分工的:4人为一小组,打字快的填写记录表,一个负责制作探索成果演示文稿,另两个同学负责收集资料。学生可以把所有资料放在共享文件夹里,老师又可以实时了解各组的情况,其他小组也能浏览。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学习的情绪更加高昂。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4
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边。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介绍了中国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于中国发射的“神舟五号”“嫦娥一号”的事情有所知,但了解并不多,结合此次教学,通让学生了解中国将在今年发射“神舟七号”,将首次实现宇航员太空行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不足之处:
这是一节继承展示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认识,在他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宇宙认知体系,但是学生收集的知识太少,光靠老师收集、展示与书上的知识,面太窄,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如果不会自己搜集、查阅有关的资料,这种科学的
学习方法
学生就学不会,更养不成习惯。所以,我们老师以后一定要注意在这方面有加强的培养。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5
《探索宇宙》这节课,我利用图片与资料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而且更加的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比让学生阅读资料、汇报、讨论,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更吸引人。这节课给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
我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只起到主导作用,既不包办,也不能不闻不问,使小组活动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与学生间的谈话努力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更加高昂。
二、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教师不应是个旁观者。
教师对整个活动应予以指导,给予适当调控。在活动前,教师应讲解活动注意事项,提出研究问题;活动中,教师应作为一名参与者进入学生的活动里,而且要了解各组学生的活动进程;活动后,教师应组织学生有秩序的讨论总结。总之,教师既不能占据课堂,又不能成为课堂上的摆设。
三、提供给学生空间想象的支架。
本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空间的想象和理解,学生是有较大困难的。这就需要老师借助具体的实物材料、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等手段,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时,及时提供思维的支架,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空间概念的建构。
四、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人类对宇宙探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时,我重点介绍了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通过大量文字、图片、视频让学生重温“神舟五号”、“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 中国首次实现宇航员太空行走”等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此次教学,让学生展望未来,了解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实现中华民族的登月梦想!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6
《探索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4。在此之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一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登月之旅、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对于宇宙这个概念有了较为粗浅的了解。
本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谈话导入,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像。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像力,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
1、本内容在一时内完成,显得量太大,因而教学环节上该展开的讨论显得仓促。应该设计成两个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致,教师教得尽兴。
2、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本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像难理解,虽然在前收集了大量与本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及字资料。但却难以呈现给学生,实在不失为一种遗憾。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7
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自然课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学习,更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教学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科技的兴趣。如何挖掘自然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如何做好课程整合工作,开展有效作业是本学期我研究和思考的内容。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选自科教版《自然》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太阳系与宇宙探索》。本单元设置了三个主题:太阳系、探索宇宙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本单元通过观察、讨论、制作资料卡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和发现过程的了解;通过观察、制作等活动,了解一些探索宇宙的工具和设备,初步了解我国在宇宙探索中的进展;通过观察、阅读等活动,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尤其是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在本单元,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发现的故事、同时了解这些科学发展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的奥秘。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8
上课中,为学生创造了网络情景,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网络探究,加上多媒体的效果,充分发挥音频、图像、文字等,使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宇宙的浩瀚,从而理解了宇宙。如果只让学生从教材上的文字、图片来认识、理解宇宙的话,学生是很难深入地理解。
网络课件不仅可以给学生自由探究宇宙。还可以节约学习时间,课前收集的有关网站的链接满足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欲望。但网络课件的优点如果不好好掌握的话,同时也可能会成为缺点,关键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使用。
探究前,设置了探究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去浏览,所以我引入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想知道宇宙的问题先写出来。还特别培养学生保护知识权的意识,要求把资料的来源在电子记录卡复制下来。网络创设的虚拟情景下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紧凑,学生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探究的任务。要求学生这样分工的4人为一小组,打字快的填写记录表,一个负责制作探索成果演示文稿,另两个同学负责收集资料。学生可以把所有资料放在共享文件夹里,老师又可以实时了解各组的情况,其他小组也能浏览。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学习的情绪更加高昂。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9
《探索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在此之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一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太阳家族、神秘星空。对于宇宙这个概念有了较为粗浅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谈话导入,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像。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本课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像难理解,因而课前我收集了大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古今能同时呈现,使“宇宙”变得亲近,更利于学生理解。
3、课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像力,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
本课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显得量太大,因而教学环节上该展开的讨论显得仓促。应该设计成两个课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致,教师教得尽兴。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10
《探索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4课。在此之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一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登月之旅、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对于宇宙这个概念有了较为粗浅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谈话导入,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像。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课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像力,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
1、本课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显得量太大,因而教学环节上该展开的讨论显得仓促。应该设计成两个课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致,教师教得尽兴。
2、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本课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像难理解,虽然在课前收集了大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但却难以呈现给学生,实在不失为一种遗憾。
第三篇:《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上课中,为学生创造了网络情景,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网络探究,加上多媒体的效果,充分发挥音频、图像、文字等,使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宇宙的浩瀚,从而理解了宇宙。如果只让学生从教材上的文字、图片来认识、理解宇宙的话,学生是很难深入地理解。
网络课件不仅可以给学生自由探究宇宙,还可以节约学习时间,课前收集的有关网站的链接满足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欲望。但网络课件的优点如果不好好掌握的话,同时也可能会成为缺点,关键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使用。
在探究前,我设置了探究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去浏览,所以我在引入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想知道宇宙的问题先写出来。还特别培养学生保护知识权的意识,要求把资料的来源在电子记录卡复制下来。在网络创设的虚拟情景下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紧凑,学生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探究的任务。我是要求学生这样分工的:4人为一小组,打字快的填写记录表,一个负责制作探索成果演示文稿,另两个同学负责收集资料。学生可以把所有资料放在共享文件夹里,老师又可以实时了解各组的情况,其他小组也能浏览。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学习的情绪更加高昂。
第四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 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3.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根据学生的回答调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录像)(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4)展示各种航天器:布置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资料,办成小报。
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现在,“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10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
4.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5,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田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1958年,在1968年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研制计划正式纳入正轨。1970年4月24日 “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升空。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由”长征”4号火箭发射升空。遥测和信号接收都正常,卫星图像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气象部门的公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对卫星进行改进,加紧新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卫星系统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直接应用。1999年10月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发射成功,所接收到的卫星图像资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环保等众多部门。1999年至2003年中国连续发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并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这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知识竞赛来进行。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的航天知识及成就,展开多层面的讨论,进行选拔,最后进行展示。在比赛中让学生对我国的航天成就产生一种自豪感。
第五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探索宇宙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中的第八课时,本课时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本课就是利用形象的资料展示科学家的一些重要探索成果:1.宇宙是由许多庞大的星系组成的,而且至今未发现其边界。2.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观测时注意到,几乎所有星系的光谱都呈现谱线红移现象。哈勃的发现等于向人们宣布,宇宙的某一部分正在不断地膨胀。3.恒星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通过这些,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概念。总之,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宇宙有着无穷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1.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2.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3.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宇宙的信息。认识和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从事科学事业是要付出艰辛的,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可敬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宇宙中的天体以及运动变化。
难点: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
五、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之外,还有着一个广阔而神奇的世界——宇宙。宇宙有许许多多的奥妙等着我们人类去探索,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探索宇宙。(老师板书课题)(二)
新授 第一部分:膨胀的宇宙
师:几百年来,人类观测太空,探索宇宙的脚步一直没有停留过,科学家将探索宇宙的资料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出示课本第61页)
1、同学们认真阅读后,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1)
银河系中有多少个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生: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的,直径有10万光年。(2)
理解什么是光年?
生: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它是用来计算恒星距离的单位。
(3)根据千米于光年之间的进率计算银河系是多少千米?(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式亲身感知银河系大的程度)(3)
老师讲述:其实,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于银河系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通称为河外星系,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一周空间深处,但仍然没有发现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在处于膨胀之中。
第二部分:充满活力的宇宙
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恒星的一生。
1、出示视频(多媒体播放恒星的一生)
2、学生了解黑洞。
3、新星爆炸
师: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灭。恒星都在不停的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还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些恒星还不断地向外抛射物质,我们的宇宙其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第三部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师: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学生之间交 流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生甲、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生乙、我国的航天技术在实践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们了解探测宇宙的工具,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4、学生再谈谈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的理想。
5、师: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式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实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名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是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更是无止境的。(三)
拓展
请同学们课后再收集有关探索宇宙的资料并写一篇关于探索宇宙的幻想日记。
七、板书设计
探索宇宙 膨胀的宇宙:(银河系,光年—膨胀宇宙)
充满活力的的宇宙:(恒心的一生—充满活力的宇宙)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探索宇宙的工具,中国人民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八、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通过了解资料,是学生们知道了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让学生们知道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再用视频直观的演示恒星的一生,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增强了很强的探索兴趣。并且孩子也知道了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在教学第三环节中,了解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岁技术的发展而深化,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感到无比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