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教学总结
2017年上期椒山小学六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教学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的国学课即将结束,一路走来,我和学生们一起欣赏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共同感受诵读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本册教材节选自《中华经典诵读》,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集录了诗、词、文言文等。在经典诗文的润泽中我们感受着成长的快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面也收获颇多。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排在第一位,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其次,进入六年级,随着国学经典学习的深入,古文的内容难度也逐渐增加,想要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住内容,难免过于急于求成,我想还是采取“不求甚解”化吧。因为我深信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最后我想说的是:诵读形式应该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还记得,开学初,有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不断得到积累。我觉得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 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的经典诗词已不少。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同时,说写能力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从国学经典教材走进校园的课堂以来,我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时间飞逝,期间不乏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
总结人:黄琼
2017年6月17日
第二篇:国学教学总结
国学教学总结
乌市第83小海红
本学期我执教于五(1)班的国学。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无数国学经典被人们传承咏唱,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庇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基于此理念和目的,教育部门也要求老师认真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本学期,我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在自己弄懂的基础上再向学生传授。
2、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老师给予适当适时的点拔。
3、制定了“经典要义”背诵表,检查、记录每一个学生经典要义的背诵情况,要求人人过关,课堂上不能过关的课后补救。
4、学校为全校学生举办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背诵,我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结合一学期的《国学》讲授,以下是我个人的《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在自己弄懂的基础上再向学生传授。
2、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老师给予适当适时的点拔。
3、制定了“经典要义”背诵表,检查、记录每一个学生经典要义的背诵情况,要求人人过关,课堂上不能过关的课后补救。
4、组织学生办国学经典小报,对于优秀小报,班上和学校都进行了评奖,为学生赢得了自信。
5、分小组检查了“经典诵读”的朗读情况,整体效果较好。
总之,学生在学习了经典的同时,又受到了品德的熏陶,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4.1
第三篇:国学教学总结
国学教学总结
四(2)班
谢小英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们四年级国学课学习的内容是《声律启蒙》,诵读古诗词,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为了今后更好的进行国学诵读教学,促进师生共同的成长。下面就把自己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做好诵读计划,精心备课。课前我认真备课,不仅要了解诗句的出处及时代背景,还要了解作者出生年代和作品的表达风格,并对作者的系列组诗进行整理以便推荐给学生积累摘录。
二、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在课上营造轻松地学习氛围,以学生诵读为主,以老师的讲解为辅,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齐读、领读、自由对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通过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自悟和同学间的交流互动中品味诗文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仅凭课上的40分钟部分学生是背诵不下来的,为了减轻学生的诵读负担,所以每天的晨读都会利用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带领同学背诵所学诗词,也培养了学生良好诵读习惯。
三、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诵读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在诵读古诗词中获得益处,在班级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会摘录经典诗句,还开展了古诗词赏析、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不仅激发了学习诵读诗词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国学诵读课程以一门新课程,对于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不仅使学生在背诵大量的古诗文中实现“量”的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并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第四篇:国学教学总结
国学教学总结
盖石学校刘洋两年间,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做老师难,做个好老师更加难!”既然选择了这个神圣的职业,就不能误人子弟,就得呕心沥血啊!回顾两年教学生活,收获颇多,尤其在国学教育上,下面我有几点体会想和大家分享。
一,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二,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上课时要满怀激情,创设情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国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到,上国学课就是一种享受。三,学以致用,落实生活
课上成功了,学生也听懂了,行了吗?还不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学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就得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要不学了也是白学,也是空喊口号,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四,渗透其他学科
要教好,学好国学,单单学那一门课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星期也不过三两节课,相对来说太少了,这就需要我们把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说,语文课,可以多增加一些国学的,德育的知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作文课的设计也可以结合国学的思想,让他们了解儒,佛,道,法的思想。如:儒家之精髓在于“仁”,佛的核心在于向善,道家讲的是自然大同,法家重在强调社会的有规有序。经常有机的把这些知
识融于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谈吐,言行举止有很大的改善。他们的改变充分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里。如:八年级唐赵荣同学学《老子》后,在日记里写道:“人真的很懦弱无能!可我们知道,人本不懦弱,人之所以懦弱,是因为无穷的欲望毁灭了人性,如果人们会放弃欲望,像老子说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样真正做自己,也就社会安定,和谐太平了。放弃一切欲望,保护一切生态平衡,节约一切能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不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吗?生活在这样的桃花源里,人还会懦弱无能吗?”这样设计教学,学生学了可以用,可以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里。学了之后,马上用,那种感觉是非常快乐的,学生逐渐的也会喜欢上这样的学习。
五,课堂的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要教育学生孝顺父母,知恩图报。可以以音乐课的方式教育。“小羊跪哺,乌鸦反哺…”的《跪羊图》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会了怎么孝顺父母,知恩图报。教育学生如何理解传统节日,如何过传统节日,老师可以先介绍关于某一个节日的知识和风俗习惯,学习一些相关的诗文,然后让学生写一篇日记或作文,或介绍自己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如:端午节祭祀屈原活动,可以带学生去参加,让他们回到“古代”,亲身体验整个祭祀的过程,这样的节日,他们将终身难忘,也能写出自己真正的心得体会。
这就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评指点!
第五篇:国学教学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五(1)班国学教学总结
杨冠文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们五年级国学课学习的内容是《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词卷)》,大部分学生早就对其中的一些古诗词非常熟悉,大部分学生随口就能背诵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为了今后更好的进行国学诵读教学,促进师生共同的成长。下面就把自己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做好诵读计划,精心备课。根据学校的要求,首先结合本学期语文教材古诗词的内容和作者,我们对《古诗词必背》中的内容按照写景、状物、言志、抒情进行了精心的筛选。课前我认真备课,不仅要了解诗句的出处及时代背景,还要了解作者出生年代和作品的表达风格,并对作者的系列组诗进行整理以便推荐给学生积累摘录。
二、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国学课,在课上营造轻松地学习氛围,以学生诵读为主,以老师的讲解为辅,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齐读、领读、自由对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通过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自悟和同学间的交流互动中品味诗文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仅凭课上的40分钟部分学生是背诵不下来的,为了减轻学生的诵读负担,所以每天的早读都会利用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带领同学背诵所学诗词,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古诗词接龙比赛,这样诵读的时间有了保证,也培养了学生良好诵读习惯
三、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诵读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在诵读古诗词中获得益处,在班级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会摘录经典诗句,把国学知识融于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不仅激发了学习诵读诗词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国学诵读课程以一门新课程,对于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不仅使学生在背诵大量的古诗文中实现“量”的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并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