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修养》有感
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感
这个学期我迎来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今,这门虽然即将结束,但我从中学到的知识永远不会消失,而且我相信它们会成为我以后生活中的一部分。
学习了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与坚定崇高信念后,我义无返顾的追寻理想信念,我真正的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成了我的人生信条之一。我还认清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另外,坚定的信念可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学习了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与弘扬民族精神后,“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八荣八耻之一深深印在我脑海。原来爱国主义的内涵不仅仅是爱自己的国家,我们还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此外我还知道了在爱国的同时,我们还应爱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而且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学习了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与创造人生价值后,我们应该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我们应该要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我们应该要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学习了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与锤炼道德品质后,我明确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历史责任,知道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了解了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学习了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与维护公共秩序后,我了解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同时还应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学习了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与树立家庭美德后,我知道了我们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的同时,也应知道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在此章中我觉得我们还要了解、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
学习了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与弘扬法治精神后,我领会了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我们需要做的是: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学习了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与自觉遵守法律后,我学习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和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这才真真正正感受到了法律的强大与权威。
周老师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既生动又有趣。课堂上,他会说故事、说案例来增加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间时,周老师也会经常放一些与课程同步的视频,比如有《鲁豫有约》访谈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杰出企业家、各种关于大学生法律案例分析的视频等等,这些都使我获益匪浅,特别是法律案例,使我大大提高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我认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非常必要。
单看课本封面就可得知这门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短短的几个字却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低位啊。我们先说说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看,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正是滋润大学生的雨露,大学生通过吸收雨露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锻炼分辨是非能力,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
再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在这样的大社会中,大学生更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等,这些可以保护大学生不受社会负面的污染,健康成长。
再看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大学生要想步入社会,应学会知法守法。法律无处不在,大学生如果懂得基础法律知识,就可以免去不少麻烦。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国家主人翁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优秀人才。那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性又体现在何处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这个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而正如课本所言,“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他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显而易见,它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我非常赞同课本里的一句话:一个人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是在学习中升华的结果,在内省中完善的结果,在自律中养成的结果,在实践中锤炼的结果。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时间的证明,更需要我们的坚持。我们应坚持学习、内省、自律、实践;坚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做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从自己做起并影响他人„„即使路漫漫可我们仍然要坚持!同样,我觉得大学生拥有最基本的法律素质应是一个硬性要求,试想如果连我们大学生都不知法懂法守法,又何谈运用法律帮助他人呢?社会也必然会嘲笑大学生是如此无知,连法律基础知识都不懂。因此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我们还应坚持学法,用法律造福身边的人。
第二篇: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
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8、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答:(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标准,是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3)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
(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是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5)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9、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婚姻家庭道德是在婚姻家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其主要内容是:(1)婚姻自主,真正
奠定在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2)在家庭生活中赡养尊敬老人,抚养教育子女,与邻里和睦相处。(3)注意计划生育,勤俭持家,爱家爱国。
10、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什么?
答:(1)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2)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3)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1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答:(1)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2)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3)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
总之,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12、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是什么?
答:(1)正直无私;(2)忠诚守信;(3)仁爱互助;(4)勇敢进取;(5)敬业好学;(6)勤劳节俭;(7)谦虚谨慎;(8)遵纪守法;(9)文明礼貌。
13、什么是友谊,它是如何获得和发展的?
答:友谊有以下三个特征:
(1)友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相互间爱的给予。(2)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人类美德化为情感的无偿赠予,它能沟通心灵、美化生活、稳定和巩固社会。(3)友谊是需要平等、互助、互尊、互爱的心灵默契。
在人际交往中要获得和发展友谊,应做到:(1)与人为善,以心换心。(2)学会宽容,善于原谅。
(3)严于律己,谨慎交友。
14、竞争与合作是什么关系?
答:竞争和合作的辨证统一。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量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1)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3)处理好主角和配角的关系。
15、现代人才必须学会与人真诚的合作。简要说明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具有很大的意义:(1)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2)合作是人生力理的源泉。(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16、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是什么?
答: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17、什么是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工夫,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是实现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有: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审美修养,心理修养。
1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修。
答:自我修养主要是靠个人自己的努力,修身养性,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为:(1)认真学习,把握自我。(2)勤于实践,塑造自我。(3)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进行自我修养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1)常思己过,有则改之。
(2)自觉锻炼,陶冶情操。(3)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19、简述“贵在立志”。
答:(1)所谓志,乃是理想、决心、毅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生命的去和、精神支柱。青年是理想形成时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2)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对人类的贡献是与他在青年时期立下志向并不懈奋斗分不开的。(3)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培养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着手?
答:(1)改善认识模式。A、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学会与人相处和协调人际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B、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平等地与人交往。
(2)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其中包括:A、正确的人生观;B、高尚的品德修养;C、良好的心理品质; D、智慧和才能。
(3)掌握交往的艺术。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主要有:A、注意自我形象;B、与人交谈;C、注意动作行为;D、把握对方心境。
21、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答: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必须的,最简单的公共生活准则。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有着重要意义:(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22、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答:现代社会生活中,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好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情感。因此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爱恋中的男女双方平等互爱、排他专
一、强烈持久、纯洁严肃的感情。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的精神。考 试大收集整理
2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4)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5)有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2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
第三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修养小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修养小论文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司马迁的这句话极为清晰的点出了:作为一个自然人,人不能避免死亡;但人同时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可避免的需要在社会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罗素说,支撑他生活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对人类的怜悯、对爱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我不仅仅认同这句话,更希望这句话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
这句话不仅肯定了人生的价值: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也道出了人的终极追求——对知识的无限的探索。
既然如此,那么我应该怎样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呢? 记得弘一法师说过:“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我理解就是:潇洒做人,认真做事。
因为宇宙世界如浩瀚森林,而现在一些所谓的金钱、权势、享乐、个人主义„„都仅仅是这浩瀚森林中的一枝一叶。难道我要放弃整个森林,而一生都只见到这几片枝叶吗?人生的终极目标既然是对无知的探索,那么,我怎么可以把我的心仅仅局限在这小小的物欲上呢?不是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吗?
同时,也不能忽视罗素三个动力中的另一个——对于爱的渴望。罗素说:“爱,就是别人给你的安全感。”爱,是个体人类之间的构建人类社会的粘和剂、是决定人类社会以至自然宇宙稳定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浩瀚森林似的宇宙来讲,个体的人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对自然来讲,人与其他生命并无区别;同无垠的宇宙比,人类自身之间的无知其实也不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庄子说“齐物”,这也等同与西方启蒙运动时提出的人权上的平等。那么,在认识到人物平等、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博爱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性:爱自己,也爱别人;爱亲人和朋友,也爱陌生人和敌人;爱人类,也爱自然;爱有生命的物体,也爱没有生命的物质。爱,包含了宽容,包含了互助,包含了诚信„„包含了一切由爱而生的美德。
一颗宽广的博爱的心,才能对人生的一切轻拿轻放,才能于风浪中搏击,才能“行到山穷处,坐看云起时”,才能算是潇洒的做人。
同时,我也意识到,做人是建立和贯穿在做事之中的。做人指导做事,同时又在做事中得到升华。而做事就是两个字——认真。认真同样包含了一种对人对事的尊敬的态度,包含了对对象的一种全面客观的认识,包含了一种坚持„„
在生活中,做人和做事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但是我相信,潇洒做人,认真做事,是建立在对心理对情绪的理性的控制上,是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必然也是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提起尊敬的鲁迅先生。先生面对他生活的社会,在绝望中也没有放弃,始终坚持对真理的探求。先生所反映出来的那种反抗绝望的精神,是我在做事中做到认真,在做人时坚持信念的支柱。先生的那种“沉入大众”,始终站在人民群众那边的行为难道不正是对人类的苦难的怜悯的表现吗?
鲁迅先生说他“要肩起黑暗的闸门,放大众到光明的地方去”。而我,为了智慧本身,愿追求智慧的痛苦,终我一生。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
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最后,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以上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对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为我们高校素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必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b]
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纲要》,要注意抓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我们应当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纲要》。
[b]
一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b]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纲要》要求和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原则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b]
二是要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b]。《纲要》在总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说充分讲清楚,把“三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b]
三是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b]。《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当注意到,这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纲要》中不是放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来表述,而是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来表述。这反映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当然也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b]
四是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b]。教学方法应该是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学,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结合起来。
[b]
五是要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建设[/b]。《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方面提出了“六个坚持”。这些方针原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和贯彻的,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建设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建设与批判、自律与他律、先进性与广泛性、一元性与多样化等关系,切实增强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展望
第四篇: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
——学习总结与心 得体会
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 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 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 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孤身一人在生活的 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像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 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迈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 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 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 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 想和邓 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 养》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 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重视《思想道 德修养》的理论学习,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就不会 有正确的行为,也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比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于思 考,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抵御西方社会和封建主义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其次,要 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说的做的能不能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 关 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 度,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现实的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及自身的行 为实际。如要联系自己和现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实际及热点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 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分析、思考,解决思想深层次的问题,提高自 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 , 不但要重视理论知 识的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的理论来之于社会实践,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要到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 践中学习,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有条件的可以到社会上参观学习等,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 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其目的在于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需要接受社会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日常报刊杂志影视作品方面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他人的 帮助等。另一方面,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更要注重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社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他人的帮助,只有通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 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 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的出发点, 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 “知” 是 “行” 的前提, “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 ,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 不“行” , “知”也就会失去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 理论知识的学习, 目的是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应该如何做, 不应该如何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 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 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 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 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在学习《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过程中,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 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 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会上的先进事迹,模范英雄人物事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并运用所学思想道德理论,分析社会上发生的现实案例。要注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 事。总之,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 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 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 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程后, 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 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 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 既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也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这就是我学习《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总结与心得体会。
第五篇: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论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良好的法律素养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的希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形成良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维护权益的需要。而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必须从国家民族长远的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高度上去认识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
以法律来调整和规范社会行为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法律体系逐步健全。作为社会未来高素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基于大学生密切联系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大学生不仅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而且应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因此,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所必需的。
一、什么是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即为对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识,遇事首先想到法律,能履行法院的判决。法律,民主,现代化是三个不可分离的词语,有法律才有民主,有民主才有现代化。因此法律素养是人们必须具有的素质修养。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
2.规则意识差
对于大学生而言,规则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校规校级等国家法律规定和学校相关制度。规则意识差在行为上表现为违法违纪现象较多,且明知故犯,有的是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规则意识差在观念上表现为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膨胀。对国家法律规定和学校相关制度视若无睹。3.法律知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2.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有的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有的只顾搞所谓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从而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四、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法律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唤起大学生对自由、权利、秩序以及法律的憧憬和期待,进而增强其法律意识。
1.培养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法律信仰
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法律虽然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关切,寄托着深切的信仰,当人们在对法律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遵守法律规则和条文就会形成自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注重要求大学生用现代理念来评判与思考法律条文所体现的价值观,它是否充分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内在法律权威的要求,是否充分满足了现代正义观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
2.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其观念具有激进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就必须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法制社会环境。创建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社会舆论、道德环境。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在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典型案例,进行生动的法治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3.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一方面高校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学生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章条例办事,尤其是在学生普遍关注的学生德智体量化考核、评奖评优、贫困生资助、学生干部的管理等问题上,按规定办事,不因人而异,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另一方面创建法治校园文化,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监狱、开展法律心理咨询和法律社会调查等,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4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法治教育
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特点,推动法治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模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型模式转变。使法治教育体现新颖性、直观性、参与性、系统性。有目的地向他们灌输符合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意识,强化版权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治观念,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大学生必须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学习法律知识,学以致用,做到行为守法,以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能自觉与违法行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