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精选)

时间:2019-05-12 12:1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精选)》。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精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园艺园林学院

专业:风景园林学

姓名:王晓亚

学号:1120***

在我们刚步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之时,学校为我们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和以往的政治课感觉不同,老师并不是一言堂地讲各种我们不大理解的理论,而是就我们当下面临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让我们展开互动讨论、让同学自主发言,这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之后老师对问题看法的总结及对我们的建议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若说心得体会,这便是第一个,即唐老师采用的生动有趣的上课方式所带来的,让我们以后更加关注我们的身边事,并学会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学习,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则是学习之后产生的心得体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正确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思想和实践中的严重错误,其原因在于我们在探索中过于注重社会主义原则,追求不切实际的生产关系,而忽略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有中国自身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探索和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回答了“实现怎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它们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程度的科学定位。虽然计划经济曾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选择,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惟一正确的伟大道路。我国地域大、人口多,要因地制宜客观地发展,所以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坚定了自身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学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决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现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不仅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多方面建设

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实现我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推动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在政治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

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大学生应该勇于担当

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大学生要勇敢的去担当。第一,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我们应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把传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视为己任;第三,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这是我们服务社会、建设家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资本;第四,保持对国家、国际发展趋势的关注度,使自己的思想走在前列,这是我们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保证我国与国际良好接轨的必须;第五,保持政治敏感性,坚决与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以上便是我经过这一学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后的心得,从此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共产党以及由她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也使我认识到作为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所应该有的担当。自己今后定当继续保持努力奋斗的姿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努力迎接生活、工作的挑战,为中国特色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再次感谢唐老师带给我们如此充实有趣的课堂,以及对我们调研过程的耐心指导,这些都将使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受益。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二)核心价值观

共生、共识、共存 共产、共享、共荣 同生、同识、同存 同产、同享、同荣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发展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不可脱离的核心体系,共同生存发展的准则。

(三)特点

时代性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思想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以实体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民族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形成了社会主义内容和中华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全新的文化。

科学性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正确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坚持了同自然观、社会观中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的立场,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民主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继承优良的民主传统和作风,增强民主意识,同封建主义、文化专制主义残余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使民主精神在广大群众中生根开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题中应有之义。贯彻“三不主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自由讨论、自由创作和不同学派、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使文化园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合理吸收外国文化一切好的东西,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成为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博大体系,是这一文化民主性的重要表现。

群众性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人,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最深厚的源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中汲取营养,又用健康的文化成果教育人民、服务人民,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创造性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要求深化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这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的成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

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所代表的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及前进方向,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立足我国实际赋予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

路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终于探索并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全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它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又是我们党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理论形态。其深刻意义就在于:

其一,它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结构的连贯性。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结构上真正揭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三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其二,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肩负着既坚持这个理论、更要顺应客观实际的变化创新发展这个理论的历史责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一

大法宝。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开辟了这个体系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个体系,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其三,它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这一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当今中国国情,成功地指导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并不断被实践验证出它的正确性。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五)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第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崭新实践中,才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完整表述。时至今日,在更多地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党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同一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时相比,是大大地深化了。

第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都是在脚踏实地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同时,由于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基本国情又决定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必然会具有更多的中国特色。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有巨大优越性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所创造的各方面事业和各项工作的这一系列中国特色,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我们党对中国特色高度自觉的追求,本身就包含了高度自觉地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

第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的完善,以及我们各方面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更加科学,所有这些建立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基础上的越干越会干,决定和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名词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在本科阶段我们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而考研期间又将这些重新“认识”了一边,但通过这段时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要想成为合格的研究生,我们应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也要有更清楚地认识,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相关知识,我相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科研道路也是有帮助的。

在课堂上,老师们跟我们仔细讲解了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历史的经验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指出,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中特课程中,我们对中国国情有了清晰地认识,才意识到伟大领导人们提出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为我国今后一百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发展的步骤: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都纳入了正轨,是我们今后前进的一面旗帜。想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要有闯的精神,要勇于探索,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都与国外优秀思想相融合,走出自己的道路,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一位老师跟我们讲解他在休斯顿生活期间的一些故事,老师那段时间的经历明显的体现了中美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文化和生态文明方面,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导致现在我国的环境状况令人堪忧,在这点上美国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注重生态保护,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犹记得上次课上同学们做的PPT演讲,同学们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各抒己见,十分精彩,尽管他们的观点可能不是最正确的,但话说回来学习这门课不就得自己思考,说出自己的观点吗?我很遗憾没能参与其中。对于有些同学对于文化建设的看法,我觉得过于偏激,他们担心文化会作为武器在无形中攻击我们,侵蚀我们,确实,文化入侵是不容小觑的,但我们也不用这样草木皆兵,我们应该吸取国外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古至今我们的文化发展不都是这样的吗?不过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就要求我们一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

这门课的教学方式我也很喜欢,每次课都由不同的老师来讲授,每个老师的讲课风格都不一样,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遇见过的,感觉很新奇,而这种讲课方式让我们能接触到更多的想法,更多的观点,我要对此点个赞,希望以后能延续下去。在课程中,老师并不仅仅拘束于课本上的文字,而是以亲身经历,或者视频影像资料等等来给我们讲述相关知识,以及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在生活中、科研中的应用,让课程生动有趣,更方便我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最后,这学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让我收获颇多,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不仅仅是国家,我们也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其运用到平时的生活、科研工作中,注重对其的理解,为中国的发展现出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先是由邓小平同志于1984年提出的。他详尽地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三个重大问题。当时,我们国家刚刚经过拨乱反正、进行了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人民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大解放,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种种疑虑,诸如: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都期待着回答。邓小平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人民坚决地选择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使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邓小平同志同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指出,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或者更长的历史阶段,而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邓小平同志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今后一百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发展步骤。我们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同政治、文化全面建设,为今后的前进方向竖起了一面旗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掌握和应用。通过学习,我深深意识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时代、实践和历史意义,必须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才能在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我们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丰硕成果,坚定不移地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和掌握重点,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实践性。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学习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加强对各方面知识的运用以及创新能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总揽全局、统筹谋划。科学发展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这既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清晰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发展战略是立足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三步走”战略,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是坚持改革开放,始终把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刻苦学习,并且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只有这样,在如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才能激流勇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领导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

这段时间,我集中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参加了多项专题辅导,并自学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著和讲话,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边学习边思考的做法,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去思考目前自己的管理、技术和学习方面的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很多以前迷惑不清的问题,找到了应对各种新问题、新形势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下面将学习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马

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富于理论创新。我们只有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作风和品格。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是党员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是党保持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不排斥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前提下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如果我们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我们就很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讲,如果我们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争论中国社会发展方向问题上,我们就会贻误发展战机,很难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进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出台,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法治在我国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会赋予《反垄断法》某些中国特色。一穷二白、落后挨打,历史让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世

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我们的社会能够尽快学会按照反垄断法的内在要求来实施《反垄断法》,以此为契机,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进程,使之获得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四、努力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软实力”

要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国家的发展就会失去支撑,民族的振兴也就无从谈起。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只有充分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追求的层次越来越多、文化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广、文化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等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才能做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在开展文化建设、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方面,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两个部分。思想道德支配整个文化发展的走向,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先进文化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来提高人的境界。因此,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当作大事来抓,努力使这一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同时,要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