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中国古代建筑的感想
学习中国传统建筑的感想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声的历史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一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往往集中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精华。在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建筑是古代一定社会历史的缩影,是古老的珍贵的旅游资源。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各有特色。通过课堂学习方拥的《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我了解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类型、特征与思想体现。
一、传统建筑类型
我国传统建筑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我国古代中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营建各种宫室殿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建的阿房宫,就已达到惊人的规模。西汉初年修建的未央宫,宫城周围达8900米。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奢华的宫殿多随着岁月而去,如今保存下来的宫殿实为珍稀。说到宫殿,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故宫,因为它是当今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故宫中有乾清门,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而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故宫宏伟壮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我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目甚多,多集中在江南一代,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苏州地理环境极佳,文化氛围浓厚,山明水秀,物质丰裕,为园林的塑造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园林内多以假山,花草树木,亭廊楼阁,水池和漏窗为主要景物,是集绘画、雕刻、山池和园艺于一身的综合体。我国古代能将天地山水与人心才情兼收并蓄、融于一体的非园林莫属,所以我国古代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首先,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二、传统建筑特征
1、守成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和古代文化差不多是同步发展的,有着极久的历史,极稳定的系统。而西方建筑变幻不断,风格各异,与中国建筑风格成鲜明的对比。“祖宗之法不可变”,是中国古人行为的准则。尊重祖宗,恪守祖制的思想。所以后人对先人的建筑不会去做多的改动,所以从古代到现代,台基,柱子造型依然如故,即使到了现在很多建筑也没有用石代木,这体现出人们对木材的深情以及对传统的严格恪守。
2、协调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由于受到儒道佛“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传统建筑既重自然的山林风水,也重人工的山林风水,让人工的与自然的谐调,院内的与院外的衔接,造成“天上人间”之境,使人产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心旷神怡之感。
中国传统建筑的第二个特点,更加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恰恰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可见,重山林风水的传统思想必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以发扬、发展,以创造优美的建筑环境,实现大自然的回归。
3、生气
从古代保存下来的来看其建筑多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建筑物(包括塔、楼)的沉重感显得轻松,让凝固显得欲动。若“大气”产生于理,则“生气”产生于情。情越浓,艺术性越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的艺术性是任何其它民族不能比拟的。而西方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不在建筑物本身,而在其附着的雕塑或绘画——观赏艺术,无法给建筑物自身带来生气。
三、传统建筑思想体现
1、礼制思想
在中国,礼制观念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其核心内容就是肯定社会等级阶层、尊卑、长幼有序的理念。其在建筑上的表现为:以建筑形式来区分人的等级,例如皇宫,会在地理位置最佳的地方设为皇上的住所,其次再是皇后妃嫔以及王子公主。这样做是为了达到维护阶级秩序的目的,这在世界上是中国仅有的。我国古代建筑的表现形式不能随心所欲,要符合礼的要求,故贵贱有别。
2、天人合一
古代传统建筑力求尊法自然,合于天地,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像宫殿会在外城设置天地日月四坛用来祭天,而且符合乾南坤北,日升月将的顺序。古代民居庭院将人工与自然融合,在庭院内建有假山水池,种植花草树木,尽量引入自然情趣。
3、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空间布置都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北京四合院规划布局形成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形成了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相处的居住环境。徽派建筑则会引水入村,目的是为了方便于人。
四、总结
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城市建筑的特色,优美杰出的建筑群能以无声的语言提升城市的品味。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是历史的文化积淀,既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也展示着民族的文化底蕴。在学习了这门课后我领略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所在,课堂上老师拓展了书本知识,并结合PPT以及视频等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其建筑的不同风格,看着视频,宛如身临其境,激发了我们对古代建筑探索的欲望。所以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要向世界宣传我们的建筑文化,要合理积极的保护身边的建筑资源,要按照文物保护法法规来严格保护,把保护传统建筑文化提高到保护人类环境和人类文化的高度,把保护和利用开发科学结合起来。中国传统建筑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现代建筑师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要很好地保持传统建筑的精髓,又要按照现代人群生活理念布局设计从而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江童 2011014895 旅游管理1101班
第二篇: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2、通过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实例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的局限,多寻找一些例子来充实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北京不仅是我们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他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长城、天坛、圆明园等等。(可由学生举例)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古代建筑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伸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欧洲古代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二、讲授新课: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故宫(宫殿)、天坛(坛庙)少林寺(寺观)、佛塔、江南民居(民居)和苏州拙政园(园林)等(出示类别,学生举例,并指出成就最为突出的两种),尤其以宫殿和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1、(板书)带问题观看录象《故宫记录片》:(1)故宫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2)故宫在布局上采用什么形式?(3)故宫外部色彩主要是哪两种?(出示图片,简介故宫)故宫是我国古代明清的皇宫,是保存的最完整,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宫殿建筑,现存的大部分为清朝所建,但在总体布局上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深961米,宽753米,拥有9900多间房子,分中、东、西三路和几十个院落,旨在表现封建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其中中路也是旧北京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故宫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如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即被称为“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还有皇帝和皇后,太子等生 活的地方称为“后朝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御花园等。从而形成了以南北纵向排列的中路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体量雄伟,外形壮丽,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如前朝三大殿,体量不同,且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这不仅是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而且是为了使这三座紧密相联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有明显的区别,使它们在相互对比中显得更鲜明。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游完了故宫以后,我们再回到刚才的三个问题。(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2、欣赏故宫图片着重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见中国建筑木构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先在石头的基础上建立柱子,然后在柱子上架上梁,再在梁上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立脊瓜柱,构成了一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使建筑物上的重量都由柱子承受,而墙壁只起围护和分割的作用。由此门窗的配置不授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除此之外,这种结构还有其他优点,如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随意安排房屋的高度、屋面的材料、窗户的变化);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各接点有一定的收缩余地);材料提供方便。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见示意图分析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主要表现两种方式:一种是三合院(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两侧安排次要建筑相对峙,形成H形或T形)和四合院(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在主要建筑对面建造次要建筑,构成矩形的形式,通常用走廊围墙将四座建筑连接起来,成为封闭性较强的整体);一种是廊院,(在纵轴线上造主要建筑,并在对面造次要建筑,然后用走廊连起来)。(见故宫全景)让学生来回答故宫是属于哪种形式,并讲出原因。
(3)色彩的运用是古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木结构体系所决定的。本来是为了木头防止腐烂,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了俗话所讲的“雕梁画柱”。(见故宫和玺彩画)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屋檐下处于阴影部分的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分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贵堂皇。在建筑上使用如此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这种以龙凤为主题,以青绿色为主要底色,并使用大量的沥粉在彩画上画突起的线条,上覆大量明亮的色彩和贴金,立体感非常强,达到富丽堂皇的效果,称为“和玺彩画”。不过,在封建社会当中,色彩的使用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问什么颜色最尊贵,皇帝用什么色(黄),次之是什么色(绿)?回忆一下,故宫的两种颜色(红黄)。正是这种封建制度的等级制度,在山明水秀的江南,因为非帝王所在地,另外,为了与自然环境协调,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色的梁架、柱、装修,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江南民居欣赏(见图片)
3、观看《故宫记录片--片段》观看的同时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三个特点,巩固知识。
4、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中国古代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他不仅具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西湖、北雁的观音洞)。(出示园林名,学生指出类型,并说出哪两种艺术成就最高)其中是前两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
欣赏图片并分析特点(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1)(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所以,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这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颐和园)颐和园同学们比较熟悉,原名“清漪圆”。建造于乾隆十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是,该园几乎被付之一炬。1888年修复后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毁坏。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图中的万寿山和耸立在万寿山前山的佛香阁,以及山前的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区。该园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所谓“借景”则更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见图,他借用了万寿山右面的玉泉山,和后面远处层层叠叠的西山,似乎他们都是颐和园的一部分。与圆内的景物结合的浑然一体,使游人的观赏范围大大扩大,颐和园的规模和气魄显得更加宏大壮丽。(见图)例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附近锡山的景。其实我们拍照也是借景。该园的另一特点是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将全园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如宫殿区、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和西湖区四大景区。这四个景区性格各异,组成相得益彰的整体。其中前山前湖区是它的重点景区和精华所在。正是这种重点景区构成了每个园林的主要特色。-----合理划分,善于借景
(3)(网师园)是苏州的一个有名的园林。因为当时园林所在底巷名为“王思巷”取名“网师园”是其谐音,并托渔隐之意。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游人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横匾题词,便可以引发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正是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小结:所以中国园林艺术是由建筑、山水、花木、文学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艺术。
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这些建筑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伟大,最优秀的建筑,都永远令我们骄傲,可以看得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辉煌。以音乐《中国魂》结束本课
四、板书:
一、宫殿建筑(故宫)
(1)独特木结构体系;
(2)庭院式组群布局;
(3)完美的色彩运用。
二、园林建筑
(1)虽为人作,宛如天开;(圆明园、颐和园)
(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
(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西湖、北雁的观音洞)
第三篇: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课
题:中国古代建筑 课
时:1课时 课
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二个部分的教学:
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
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讲解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掌握欣赏古代建筑的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师生互动,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欣赏以加深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
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教学方法:讲述,欣赏和思考。
1.教法:欣赏、讲解相结合。
2.学法:欣赏,理解,思考。
教具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引入新课:(3分钟)
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三: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5分钟)
(教师讲解):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5分钟)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20分钟)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录象片)(图示)
(问?)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
(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
心的思想。)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
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幻灯片,教师讲解,学生体
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
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
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幻灯片)
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其
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
样的制作方式。
(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四、作业练习(5分钟)
(1)请位同学到讲台举几个古代建筑的实例
(2)请同学结合上节课的内容陈述中国古代建筑和外国古代建筑的不同。
五:课堂总结:(5分钟)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以木结构为主,平面铺开式的古典式建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在建筑中大量的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制的运用,无论是屋顶的建筑样式还是建筑彩画的图案,都着重体现皇权威严的主题;而中国古代园林由于有文人参予,所以在建筑中追求诗情画意和建筑的结合,这也是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
同学们以后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时要有意识的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来欣赏,同时
也要注意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如何体现民族性特征的。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设计)
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木结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框架式结构,墙倒屋不塌
4均衡对称
二、中国古代建筑——故宫
1.故宫的总体规划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
3.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
4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
第四篇: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
教案-中国古代建筑
教学课时:1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
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
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
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30分钟)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教师讲解):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5分钟)(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15分钟)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录象片)(图示)
(问?)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学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
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幻灯片,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
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幻灯片)
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午门: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年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争后举行“献俘”的地方。所以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门,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幻灯片)
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幻灯片)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幻灯片)
欣赏:北京天安门和玺彩画(幻灯片)故宫宁寿宫西庑的旋子彩画(幻灯片)故宫遂初堂厢房的苏式彩画(幻灯片)
3、中国古代园林(板书)(10分钟)(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板书)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板书)。
欣赏:(电脑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三、课后回顾(8分钟)问?):刚才同学们已经欣赏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故宫和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苏州园林,下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同学们讨论)(同学们回答)
四、小结:(2分钟)(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以木结构为主,平面铺开式的古典式建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在建筑中大量的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级制的运用,无论是屋顶的建筑样式还是建筑彩画的图案,都着重体现皇权威严的主题;而中国古代园林由于有文人参予,所以在建筑中追求诗情画意和建筑的结合,这也是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
同学们以后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时要有意识的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来欣赏,同时也要注意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如何体现民族性特征的。板书设计(略)
教案
2、《中国古代建筑》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
1、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2、通过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实例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的局限,多寻找一些例子来充实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北京不仅是我们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他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长城、天坛、圆明园等等。(可由学生举例)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古代建筑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伸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欧洲古代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二、讲授新课: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故宫(宫殿)、天坛(坛庙)少林寺(寺观)、佛塔、江南民居(民居)和苏州拙政园(园林)等(出示类别,学生举例,并指出成就最为突出的两种),尤其以宫殿和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1、(板书)带问题观看录象《故宫记录片》:(1)故宫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2)故宫在布局上采用什么形式?(3)故宫外部色彩主要是哪两种?(出示图片,简介故宫)故宫是我国古代明清的皇宫,是保存的最完整,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宫殿建筑,现存的大部分为清朝所建,但在总体布局上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深961米,宽753米,拥有9900多间房子,分中、东、西三路和几十个院落,旨在表现封建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其中中路也是旧北京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故宫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如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即被称为“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还有皇帝和皇后,太子等生活的地方称为“后朝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御花园等。从而形成了以南北纵向排列的中路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体量雄伟,外形壮丽,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如前朝三大殿,体量不同,且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这不仅是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而且是为了使这三座紧密相联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有明显的区别,使它们在相互对比中显得更鲜明。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游完了故宫以后,我们再回到刚才的三个问题。(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2、欣赏故宫图片着重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见中国建筑木构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先在石头的基础上建立柱子,然后在柱子上架上梁,再在梁上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立脊瓜柱,构成了一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使建筑物上的重量都由柱子承受,而墙壁只起围护和分割的作用。由此门窗的配置不授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除此之外,这种结构还有其他优点,如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随意安排房屋的高度、屋面的材料、窗户的变化);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各接点有一定的收缩余地);材料提供方便。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见示意图分析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主要表现两种方式:一种是三合院(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两侧安排次要建筑相对峙,形成H形或T形)和四合院(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在主要建筑对面建造次要建筑,构成矩形的形式,通常用走廊围墙将四座建筑连接起来,成为封闭性较强的整体);一种是廊院,(在纵轴线上造主要建筑,并在对面造次要建筑,然后用走廊连起来)。(见故宫全景)让学生来回答故宫是属于哪种形式,并讲出原因。
(3)色彩的运用是古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木结构体系所决定的。本来是为了木头防止腐烂,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了俗话所讲的“雕梁画柱”。(见故宫和玺彩画)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屋檐下处于阴影部分的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分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贵堂皇。在建筑上使用如此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这种以龙凤为主题,以青绿色为主要底色,并使用大量的沥粉在彩画上画突起的线条,上覆大量明亮的色彩和贴金,立体感非常强,达到富丽堂皇的效果,称为“和玺彩画”。不过,在封建社会当中,色彩的使用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问什么颜色最尊贵,皇帝用什么色(黄),次之是什么色(绿)?回忆一下,故宫的两种颜色(红黄)。正是这种封建制度的等级制度,在山明水秀的江南,因为非帝王所在地,另外,为了与自然环境协调,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色的梁架、柱、装修,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江南民居欣赏(见图片)
3、观看《故宫记录片--片段》观看的同时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三个特点,巩固知识。
4、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中国古代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他不仅具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西湖、北雁的观音洞)。(出示园林名,学生指出类型,并说出哪两种艺术成就最高)其中是前两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欣赏图片并分析特点(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1)(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所以,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这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颐和园)颐和园同学们比较熟悉,原名“清漪圆”。建造于乾隆十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是,该园几乎被付之一炬。1888年修复后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毁坏。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图中的万寿山和耸立在万寿山前山的佛香阁,以及山前的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区。该园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所谓“借景” 则更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见图,他借用了万寿山右面的玉泉山,和后面远处层层叠叠的西山,似乎他们都是颐和园的一部分。与圆内的景物结合的浑然一体,使游人的观赏范围大大扩大,颐和园的规模和气魄显得更加宏大壮丽。(见图)例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附近锡山的景。其实我们拍照也是借景。该园的另一特点是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将全园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如宫殿区、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和西湖区四大景区。这四个景区性格各异,组成相得益彰的整体。其中前山前湖区是它的重点景区和精华所在。正是这种重点景区构成了每个园林的主要特色。-----合理划分,善于借景
(3)(网师园)是苏州的一个有名的园林。因为当时园林所在底巷名为“王思巷” 取名“网师园”是其谐音,并托渔隐之意。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 游人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横匾题词,便可以引发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正是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小结:所以中国园林艺术是由建筑、山水、花木、文学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艺术。
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这些建筑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伟大,最优秀的建筑,都永远令我们骄傲,可以看得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辉煌。以音乐《中国魂》结束本课。
四、板书:
一、宫殿建筑(故宫)(1)独特木结构体系;(2)庭院式组群布局;(3)完美的色彩运用。
二、园林建筑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圆明园、颐和园)
(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西湖、北雁的观音洞)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空间美感(节选)
宗白华
空间的美感之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曾说:“凿户牖以为宝,当其无,有室之用。”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例如,郑板桥这样描写一个院落: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郑板桥集·竹石》)
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也有建筑,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正如明代人一小诗所云: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这宫。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像“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白)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
空间的美感之二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也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廓,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隔成两个,游人可以两边眺望,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诗名)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园中凿池映景,亦此意。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
第五篇:中国古代建筑小结
中国古代建筑小结
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
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
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
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建成于唐代;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建成于辽;特点: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建成于元代;特点:普遍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3、三本建筑文献;宋朝的《营造法式》、明朝的《园冶》、清工部《工程做法》。
4、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屋身: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5、彩画的分类、特点及等级;和玺彩画: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沥粉贴金。等级最高。旋子彩画:画面用痢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等级次于和玺彩画。苏式彩画: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虫鱼等。等级低于前两种。
6、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建筑材料:木材。
2)结构方式:框架式结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3)空间布局:灵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4)单体建筑构件:标准化。模数制。
5)平面布局:内向含蓄,多层次,均衡对称。6)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7、中国古代声调规划的类型:市里制:以隋唐长安城为例,区划整齐,其平面呈长方形,宫城置于郭城北部正中,北连禁苑,南接皇城。宫城皇城以外为里坊区。并设东西二市。街巷制:北宋后拆除坊墙,居民区由原坊内小街发展成横列的巷(胡同),商业沿城市大街布置。
8、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1)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和设计,这些制度对隋唐以后都城的规划布局产生很大影响。2)重视城市的选址:依山榜水。
3)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从战国到北宋初年,实行市里制度。北宋中期以后,采用街巷制。
4)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宫室、坛庙等重要建筑皆位于中轴线上。5)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引水入城,种植花木。
9、古长城建筑:秦长城:起迄地点:临洮――辽东;汉长城:起迄地点:莆昌海(即今罗布泊)――辽东;明长城:起迄地点:嘉峪关――鸭绿江;结构:城墙、敌台、烽堠、营堡;重要段落:北京八达岭长城、洒北金山岭长城;重要关隘: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10、宫殿建筑的起源与沿革:先秦:特点:以门道、前堂、后室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的封闭性院落;著名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陕西岐山凤雏宫殿遗址;秦汉:特点:大宫中套有小宫,而小宫在大宫中各成一区,未央宫的前殿成狭长形,殿内两侧有处理政务的东西厢;著名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三国、两晋南北朝:特点:在大朝太极殿左右建有处理日常政务的东西堂;隋唐:特点:依据轴线与左右对称的规划原则,并附会了《周礼》的三朝制度;著名宫殿:太极宫、大明宫;宋:特点:在城南面中央的丹凤门前设御街,街的两侧建有御廊;著名宫殿:北宋东京城宫殿;元:特点:继承唐宋的宫殿传统,保持了游牧生活习俗及喇嘛教建筑、西亚建筑的风格;著名宫殿:元大都宫殿;
11、明清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1)布局: A、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面的建筑低小简单。B、左祖右社:a、左祖: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帝王用来祭祀祖先。b、右社: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帝王用来祭祀土地神、粮食神。C、前朝后寝:a、前朝: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b、后寝: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2)宫外陈设: A、华表: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B、石狮:雄狮爪下为球,雌师爪下为幼狮,前者象征统一寰宇,后者象征子孙绵延。C、日昝:古代用来测时。D、嘉量:古代的标准量器。象征国家统一和强盛。E、吉祥缸:置于宫殿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水缸。F、鼎式香炉:用来燃檀香和松枝。G、铜龟铜鹤:象征长寿。
12、古代著名坛庙建筑;太庙,位于北京天安门左侧,专供帝王祭祀祖先。社稷坛,位于天安门右侧,专供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天坛,位于北京东南郊,每年冬至日皇帝在此祭天。地坛,位于北京北郊,每年夏至日皇帝在此祭地。日坛,位于北京东郊,专供帝王祭日。月坛,位于北京西郊,专供帝王祭月。文庙:全国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是山东曲阜孔庙。武庙: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是山西运城解州的关帝庙。宗祠:安徽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和广州市陈家祠堂。
13、我国古代著名陵墓建筑: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县;特点: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汉茂陵:位于陕西兴平县;特点: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乾陵:位于陕西乾县;特点:唐代十八陵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特点:长陵以其宏伟的地面建筑而闻名于世,已发掘地下宫殿的是定陵;北宋陵:位于河南巩义市;特点:结构完整,为研究宋代陵墓制度才石刻艺术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特点:其平面布置沿袭了明代诸陵的旧制,只是在坟丘上部增设了月牙城。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特点:清西陵与清东陵同。
14、封土的沿革:
1)方上:特点: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著名陵墓:秦始皇陵、汉茂陵;
2)以山为陵:特点:利用天然山体;著名陵墓:唐乾陵; 3)宝城宝顶:特点: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城内填土,砖城即宝城,城中的土高出城墙成一圆顶,称宝顶;著名陵墓: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15、陵园建筑:
1)祭祀建筑区:用途:供祭祀之用;建筑物:凌恩殿、配殿、廊庑、祭坛等; 2)神道:用途: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建筑物:石兽、石人; 3)护陵监:用途: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建筑物:衙署、市衙、住宅等;
16、墓室结构:土穴墓:墓穴形式简单。木椁墓:用木材筑成,形同大木箱,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两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用来安放随葬品。黄肠题凑:用柏木枋堆成的框形结构。黄肠指柏木黄心,题凑指木头皆皆向内。北京大葆台汉墓一号墓为黄肠题凑的成熟形式。砖石墓:采用砖石砌筑而成。从汉代到清代,砖石墓一直在不断发展。
17、随葬品;
1)原始社会: A、早期:陶器、石器、骨器。B、晚期:出现贫富分化。有的墓随葬精美的玉器及象牙器等。
2)阶级社会: A、贫富分化悬殊。B、商周时期:青铜器、玉石器等。人殉。C、战国时期:俑。D、汉朝:陶质明器,包括仓、灶、井、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模型。E、魏晋南北朝:陶瓷器皿、陶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F、隋唐五代时期:陶俑。G、宋――明清:实用物品和珍宝,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