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讲 人 生 观(最终版)
第六讲
人 生 观
学习指 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人的本质、人生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人生价值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重点 :
1、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2、人生观的内容
3、人生态度的确立
学习难点:
1、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基本内涵
2、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3、自觉培养和增强人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人的本质与人生
(一)研究人生问题应从人的本质开始
1、人性:是指一切人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属性。
2、人的本质:人的本质首先由生产关系所决定,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也首先在生产和分配中表现出来。除物质形态的生产关系对人的本质有决定性的影响外,其它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民族关系、法律关系、宗教关系等,对人的本质规定也有重要影响。作为一定阶层、群体的人,其本质就是由这些社会关系所体现出来,也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个体来看,还有诸如家庭关系、亲友关系、同学关系、人际关系等社会关系的制约。作为个体的人既是所有这些关系的承担者、体现者,也是所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他之成为他者。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使人不再是抽象的、自然的人,而是具体的、社会的人。
3、人的本质与人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人性”,实际上是指人所具有的各种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人的本质”是指对人的属性的总括和科学抽象,不是所有人的属性都构成人的本质,本质的东西应该是区别其它事物的根本特性,并对其它属性起决定作用和支配作用的属性。食、性是人类的共性,但不是人类独有的特性,其在动物世界中更为突出,所以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的本质。由此看来,只有人的本质属性的社会性才是决定人的本质的最根本的因素,人的本质只有从人的社会性中加以概括和抽象才更科学。
(二)、人的本质的基本内涵
1、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虽然人作为同类有其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共同性,但这种“共同性”的内涵却是具体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阶级利益等在现实上决定了它真实的意义。因此,研究人的本质,必须把人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社会关系即人在共同的实践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可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指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又可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和宗教等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人从出世的那天起,不管他愿意与否,他就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关系也越来越丰富。人若离开人的社会,他将不成其为人。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但社会关系 1 是多方面的,因而人的现实本质也是多样的。只有把人在具体社会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诸本质方面统一起来、综合起来,并从总体上把握它们,才能真正认识一个特定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倘若只抓住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中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种关系,把它奉为绝对,并视为人的本质的惟一内容,这就难免失之偏颇,也不可能真正地认识一个人。同时,社会关系是多层次的,因而人的本质的诸方面也有自己的不同层次。一般地说,在人的诸多社会关系中,物质关系,特别是与物质生产活动直接相联系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而人在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是人的本质诸方面中最稳定、最有决定意义的质。
3、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的本质由社会关系所决定,而社会关系又不断变化和发展,因而人的本质也必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三)、为什么说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是错误的
在人性与人的本质问题上,有人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1、它把人的自然属性当成人的本质属性,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说明人有吃、喝、性行为等自然属性;问题“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说明人性是对兽性的克服。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密不可分的,但人的自然属性只是人之为人的生理基础,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如果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本质,实则使人沦为与禽兽为伍的一族。
2、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自私本性。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自私属于道德上的概念。人的自然属性或自然本能,指的是人某种与生俱来的生理机能,它本身不具有道德意义..只有当这种机能被赋予社会生活的内涵时,它才具有道德上的意义。如人有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寒之求衣的本能需要,对于这种“需要”本身无所谓道德问题可言,因而也不存在所谓的自私与无私。但是,在对待这些需要的态度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与方法上,则能够进行道德上的评价。由此可见,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自私本性,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3、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也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事实。按人的本质自私沦的观点,只要是人,不管他是什么人,也不论他是哪个社会哪个时代的人,其本质都是自私的。但是,在原始社会,没有阶级、也没有剥削,那时的人们不会有私有观念,也根本说不上“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在我国现实生活中,虽然存在着自私自利、遇事先替自己打算的人,但同时也存在着许许多多大公无私、舍己为公、克己奉公的人。所以,认为“自私是普遍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人生观
(一)、什么是人生观
1、人生观的定义。人生观是指主体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
2、人生观包含的基本内容。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人生观。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等问题。所谓人生目的即指人为什么活着,人除了每一活动的具体目的外,还有一个总的根本的目的,即人生目的,这是人生观的一个首要和和基本问题。人生价值是指人活着的一种行 2 为取向,即是人的行为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人的一生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人生价值所特有的内容。奉献还是索取,这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人生态度是指人对人生所抱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也就是对人生形成的较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总之,人生观是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的统一。
如何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观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人生活动的全过程。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基本问题,直接影响到对人生其他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同时,是以个人为本位还是以社会为本位,这是区分人们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标准。所谓个人,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人类个体。所谓社会,就其实质而言,即是人们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个人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从个人对社会来说,个人既依赖于社会,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个人的生存依赖于社会的生产;个人的生活依赖于社会的规范;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任何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人若离开了社会,他就不可能有人的思维、语言以及人的情感和创造,充其量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偶然存在。个人对社会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个人可以通过劳动创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个人可以通过参加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个人还可以通过参与政治和精神生活,促进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变化,推动社会的发展。从社会对个人来说,社会对个人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为个人的发展和创造提供了方向和条件;尤其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今天,社会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任何个人能动性的发挥不能超越社会客观条件所允许的范围;任何个人的自由和发展也只能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对于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要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清醒的认识。看不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或看不到社会对个人的作用,都将可能导致在人生问题上的认识误区,还有可能陷入人生的歧途。
(二)、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阶段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而且此时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也为人生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般来说,人生观的有关问题进入意识领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思维发展的水平要能达到抽象地概括涉及社会进步及个体发展前途的社会事件;二是自我意识的分化要能达到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能认识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三是个体能意识到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及其意义。
大学生的思维水平随着大脑的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逐渐从经验性思维转向逻辑性思维,其思维的灵活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等较之以前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的思维比起少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少年思维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受具体形象的支持,因此可以说,少年的抽象思维是属于经验型。而到了青年期,思维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已发展到了理论型。”青年人虽然“往往容易陷入用非社会、反社会、不成熟的推理方式进行思考”但他们不愿盲从,不喜欢人云亦云,热心探索事物的本质。同时,青年人的自我意识已基本形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与自我控制的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仅考虑到“为什么这样做”,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这样做的结果”。这表明,大学生在主观上已基本具备相应的确立人生观的认识能力和心理基础。
三、人生目的
(一)、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
人生目的在人生中具有方向性、动力性和激励性的作用。从方向性来说,人生目的作为人们意图争取的结果和所预期达到的境地,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如果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人们就会因为方向的迷茫而不知所去;因为目标的不定而心神不定;因为目的的不明而犹豫不前;因此导致时光的虚度、精力的浪费和机遇的丧失等。正因如此,人们常把人生目的比作人生的方向盘和导航灯。从动力性来说,当人们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会转化为一种内在的人生动力,并积极寻求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以保证或争取目的的实现。实践表明,一个人人生目的越明确、越高尚,内心所激发的驱动力就越强大、越持久。从激励性来说,人生目的一旦确定,在其实现的过程中,它能给人以鼓舞和鞭策,进而成为一种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当人取得成就时,给人以鼓励;在人遇到挫折时,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摒弃错误的人生目的
1、拜金主义人生目的:持这种人生目的者认为,金钱是伟大的,人是渺小的;金钱不是人的手段,而是人的目的;钱是命,命是钱,钱命紧相连。因此,把金钱作为人生的惟一追求。受这种人生目的的影响,有的人惟“钱”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有的人因“钱”所趋,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还有的人为“钱”所诱,丧失人格,出卖良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并取之有道。
2、享乐主义人生目的:持这种人生目的者认为,人生在世,惟享乐而已;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受这种人生目的影响的人,往往在追求“吃好”、“穿好”和“玩好”中玩物丧志,虚度年华;挥金如土,家破人亡;寻花问柳,丢人现眼。为了获得供自己享乐的资料和费用,有的人坑蒙拐骗、有的人偷盗打劫、有的人贪污受贿等。应当说明的是,人都有享乐的欲望,希望得到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但把享乐视为人生之惟一或全部,就必然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沼。
3、利己主义人生观目的:持这种人生目的者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利已是人的不可改变的本性,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利己本性的表现;没有利己心的人,不是一个现实的充满活力的人。受这种人生目的影响的人,常常以自己的私利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和为人处世的法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见好就想捞,见危就开跑;自己事第一,公家事摆第二。利己主义从本质上说,属于个人主义。
(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
“人民”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当前,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切坚持和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的公民,都属于我国“人民”的范畴。“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这是当代大学生应当选择和确立的人生目的。
1、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决定了必须为人民服务。人民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改革的主体。为人民服务,就是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就是为我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服务,把自己放到这个决定社会发展、推动历史变革的主体中去,使之成为其中的一员。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决定了必须为人民服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为人民服务,解决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为群众谋利益。
3、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必须为人民服务。
人都是相互尊重和需要的。你只有主动地去帮助、服务和关心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对你的帮助、服务和关心。只有我们大家都相互地帮助、服务和关心他人,才能在全社会真正形 4 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
4、个体人生的进步和人格的提升,决定了必须为人民服务。人不但要懂得相互服务,还应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为人民服务,提升自己的人格。对于一个成熟的青年人来说,不能只是看到你我他和家庭这个小范围,还应该放眼国家、社会,在更高、更广的层次上理解为人民服务,并通过为他人服务的具体行动和职业实践去实现为人民服务。这既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的构成与类型
1、态度的一般构成:人生态度,值得就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如何看待生活。怎样对待人生的心理意识和行为倾向。
2、人生态度的类型: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型; 消极无为,得过且过型;坐而论道,热衷空谈型;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型;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型。
(二)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1、顺境与逆境对于人的双重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即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不可能“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因此,我们应学会并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地去分析和看待问题。顺境与逆境对人的影响都具有双重性。从顺境来说,身处顺境,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奋,信心更强,斗志更高;良好的工作或生活环境,有利于人们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为社会建功立业,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在顺境的情况下,伴随着人的事业的成功,也将获得这样或那样的赞扬、肯定和荣誉等。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幸运是应该尊敬的,即令不为别的,也该为了她的两个女儿——“自信”和“名誉”。因为这两个都是幸运所产生的,前者生于一个人自己的心中,后者生于别人对他的心中。但是,顺境也有不好的一方面,这就是在顺境中往往容易使人丧失进取的动力,缺乏吃苦的精神;容易使人滋长骄傲自大,满不在乎,自以为是的不良情绪;容易使人导致行为上的失控,甚至违法乱纪,走上犯罪的道路。孟子所讲的“富贵不能淫”,从另一方面说,人在富贵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淫”字。
从逆境来说,逆境对人的影响也具有双重性。生活上的艰辛、工作上的不顺、事业上的失利乃至来自其他方面的打击等,的确容易使人产生烦闷、痛苦和悲伤之感,特别是有些突如其来的异常沉重的打击,更容易使人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感到悲痛欲绝,难以承受。同时,在逆境之中也容易使人或因为面子,或因为压力,或因为失望,自我封闭,自我压抑,不愿与人接触和交流,久而久之则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孤独之感。最后,在逆境中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逆境又容易使人在情绪波动、心理失常时怨声载道,消极以待,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前进的勇气。但是,逆境也有好的一面,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不屈服于逆境的压力,决心与既存的逆境作斗争,将使人的意志更坚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目的的确定与实现,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而困难的克服过
程也就是意志行动的过程。意志的形成和锻炼,总是与客观存在的困难和对困难的克服相联系。同时,逆境可以使人在决,心克服
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更加富有智慧和创造。这不仅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人们在总结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吃一堑,长一智,变得更聪明;而且“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人们在决心战胜困难和超越逆境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想像更加丰富,思想的火花也将不断地得到进发。最
后,逆境还可以培养人坚韧的精神,奋进的品质,宽广的胸襟等。
2、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顺境与逆境对人到底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全在于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它。态度不同,影响就不同,结果也就完全不同。在逆境中,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第一,保持乐观、笑脸相迎。这主要是指用积极的心理态度正视困难与挫折。正视挫折是排除挫折的心理和思想前提。人在身处逆境时,怨天尤人,归之命运,这实际上等于放弃争取转机的努力;消极逃避,为其合理化寻找“借口”,对扭转挫折的局面毫无意义。反之,保持乐观,正视现实,坚定信仰,才可能激发出战胜逆境的勇气,也才可能扭转不利的局面。第二,理性思考,冷静分析。这主要是指对逆境产生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有其一定原因,不可能是无原因的,逆境也是如此。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产生挫折或逆境的各种原因往往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而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在逆境中人的思维容易产生冲动和偏激,人在青年时更是这样。这说明,分析逆境的原因,不仅要冷静、方法正确,而且还要同自身的不良个性作斗争。第三。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即是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第四,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这主要是指在逆境中要善待自己并努力有为。善待自己,重要的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爱护自己。不管道路多么曲折,打击多么沉痛,也不管他人怎么看怎么想,都要自尊自爱,尊重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任何时候都千万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开玩笑。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
五、人生责任
(一)人生责任的含义和类型
1、责任和人生责任:
责任是指人份内应做的事和没有做好份内的事应承担的过失。人生责任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生活的个体,给予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他人和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
2、人生责任的类型:
(二)人生责任的类型
人的责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关系和行为要求,它既可以从个人对自己的关系中发生,又可以从个人对他人的关系中发生,还可以从个人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发生。因此,人生责任从其所发生关系的对象上可分为三大类型,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个人对他人的责任和个人对自己的责任,这同时也是人生责任的内容。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地生存和发展,同时个人的命运在实际上也是与社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个人对社会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个人的存在有赖于他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存在,社会将不成其为社会,个人也就不能成其为人。个人自己的存在,是他人负责任的结果;反过来,对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也是自己存在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他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引导和教化,个人的社会化是不可想像的,也是不能实现的。因此,社会化了的个人对使其社会化的他人以及其他社会化了的和还未社会化的个人,负有一定的责任。
个人对自己的责任。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人只有对自我负责,他才会认真地思考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样去做。否则,对自己不负责,就只能是浑浑度日。同时,一个人只有对自我负责,他才有可能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他是绝不可能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说,为了更好地回报他人和社会,个人也应该对自己负责。
(二)自觉培养和增强人生的社会责任感
1、社会责任感在人的责任系统中的地位 人都是具体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责任系统。对于自己责任系统的每一种具体的 6 人生责任,人都应当认真地去履行,把它完成好。人只有认真、切实地去完成好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真正做好一个“人”,也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留下一道又一道的闪光脚印。但是,在人的责任系统中,对社会的责任居于最高的层次,是人的最重要的人生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包括对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责任,对社会和历史进步的责任,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责任等。社会责任感,简而言之,即是人对民族、国家和社会所应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并在其观念上的确认。
人对社会的责任之所以是人最重要的人生责任,这是因为: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利益不仅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论何时又始终是高于个人利益的。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了,强大了,这个国家的人民才能真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发展、不富裕、不强大,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保障。在中国近代史上,在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外国列强强迫当时的清朝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不断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并在中国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以至于洋人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中国人民反倒在自己的领土上失去了自由,“华人与狗不得人内”。这说明,当一个国家在“落后就要挨打”时,这个国家的人民也要随之被“挨打”,个人尊严和利益也没有保障,可谓是“国之不保,何以家为”。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个最神圣、最崇高的人生责任。
2、自觉培养和增强人生的社会责任感
自觉培养和增强人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说,首先是要充分正确地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因此,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且要为实现这个志向而顽强努力,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不改初衷,矢志不渝。
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要发奋学习。当今时代,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青年人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习应该是全面的、广泛的,既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又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等,特别要善于学习各种新知识,以求知识的常新。同时,知识只有付之行动,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威力。因此,要善于把所学的知识用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之中,在实践中继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
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要注重锤炼品德。优良品德的养成,对人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青年时期可塑性大,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努力养成自己良好的品德,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要放眼世界。当今世界发展很快,变化很大。青年要承担建设现化代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必须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大势,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未来,而不能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只有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才能以宽广的视野和赶超先进的雄心壮志,以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豪迈气概,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
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还要有进取创新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章小结:通过对人的本质、人生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责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大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章练习:
(一)名词解释
1、人生观
2、人生目的
3、人生态度
4、人生价值
(二)论述题
1、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2、影响人生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决定人生的根本方向和道路,人生的根本态度和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
3、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人生态度有不同的类型。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4、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具有社会性、创造性、具体性等特点。
(二)论述题
1、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并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以现实实践为基础,在现实社会关系中来探讨人的本质的,他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论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含义:
(1)从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看,决定人的本质属性的是人的社会性。人作为从自然中分化出来的高级物种无疑是存在着自然属性的,人的血肉之躯与自然界的动物一样,有着自然的生长规律和自然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具有人的物质体征的都可称为人。但是,人的自然属性只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自然基础,而且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人的自然属性也鲜明地打上了社会烙印,可以说是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已不再具有纯粹自然的性质。所以人的本质不能单从自然人和人的生理体征去考察,虽然人具有一般动物生命的本质 8 属性,但是对人具有决定意义的还在于社会生活,人的深层本质只能从人的社会关系中去揭示。
(2)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和丰富。人的本质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会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而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显现出不同的本质特征。在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态下,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结成的互相关心、平等互助的社会关系,即是该社会人类的共同本质。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的产生,氏族社会统一的简单的人的本质特征也就被阶级的复杂的人的本质特征所代替。所以,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历史在发展,人的本质也在发展,作为个体的人一定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使个人的人生发展和历史进步具有一致性。
(3)人的本质是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和发展的。人的本质首先体现在劳动实践中,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本身,也是人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源泉。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的衣、食、住等问题,都必须通过劳动才能解决。而作为个体的人并不能孤立地进行满足自己多种需要的生产劳动,必须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才能进行生产劳动,并随着劳动实践的发展使人的本质特征日益丰富。因此,人不仅要从事劳动以维持生活,还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参与并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以满足多种需要,得到社会性的人的发展。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只有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实践和创造,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本质。
2、影响人生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人生态度是人们所处的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及时代精神的反映,同时也受制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以及主观努力的程度等条件。概括地说,影响人生态度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条件。人生态度作为一种意识形式,首先表现在它是社会的产物,是由一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的。所谓社会条件,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走过来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因而也决定着人们的人生态度。
(2)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人们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谓文化环境,主要是指报刊杂志、电影电视、文学艺术、广播宣传等形式所形成的氛围。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文化环境能使人们在认识上、情感上,最后到人生态度上,向着积极的方面改变。这是一种利用文化宣传的空间和时间、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人们的人生态度的外在条件,也是人们的人生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3)时代精神。所谓时代精神,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认识、观念、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的总和,这些认识、观念、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是人的思维活动的主导心理意向,反映着事物发展的规律,代表着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不同的时代精神对当时人们的人生态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今天的时代,和平和发展是两大主题,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是当代中国的头等大事,因此,科学精神、改革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时代精神。
(4)主观条件。在现实的人生实践中,影响人生态度的社会条件、文化环境、时代精神等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这些外部条件如果不通过人的内因,离开了态度主体的主观条件,任何一种人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不可能的。这种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个人的修养水平、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生活经历等。
第二篇:第六讲 知识产权
单选题 第 1 题
2008年,我们国家推出了()战略。(2分)
A.文化强国
B.科技强国
C.知识产权
D.教育强国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2 题收藏
发明专利初审()个月,即行公布;自申请日起三年内,实质审查;实质审查由申请人提出请求。(2分)
A.十八
B.二十
C.十二
D.三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单选题 第 3 题收藏
()不但侵犯私权,还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危害社会,除负民事责任外,还可能负刑事责任。(2分)
A.民事纠纷
B.专利纠纷
C.假冒专利
D.B和C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4 题收藏
2012年,在十九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我市专利申请受理量居第()位。(2分)
A.9
B.10
C.11
D.12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5 题收藏
()再次明确提出:实施知识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分)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D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6 题收藏
主讲人提到企业或者个人要创造一个新产品,首先要(),这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2分)
A.检索知识产权
B.申报知识产权或采取保密措施
C.评价智力成果
D.维护、管理知识产权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7 题收藏
()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2分)
A.实用新型专利权
B.发明专利权
C.外观设计专利权
D.以上都是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8 题收藏
知识产权的转让有多少种?()(2分)
A.买断许可
B.独家许可
C.同时许可
D.A、B、C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D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9 题收藏
著作人身权中的修改权()受到法律保护。(2分)
A.三年
B.六年
C.五十年
D.永久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D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10 题收藏
计算机软件登记只能向()申请登记,由国家发给登记证书。(2分)
A.广州市版权协会
B.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软件
C.国家知识产权局
D.工商行政管理局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第 11 题收藏
我市知识产权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些问题?()(4分)
A.知识产权意识不高,文化普及不够
B.知识产权创造不旺
C.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竞争和 维权意识不强
D.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量不够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D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第 12 题收藏
申请专利的实质条件是对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来说,应当具备()。
A.新颖性
B.创造性
C.实用性
D.价值性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第 13 题收藏
著作人身权包括()。(4分)
A.发表权
B.署名权
C.修改权
D.保护作品完整权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D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第 14 题收藏
目前,我国强制注册商标的商品为()。(4分)
A.人用药品
B.烟草制品
C.食品
D.婴儿用品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第 15 题收藏
申请专利的种类可分为()。(4分)4分)(A.发明专利
B.实用新型专利
C.外观设计专利
D.实用性外观设计专利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16 题收藏
一场战争的胜负不是取决于人数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武器、战法、战略是否先进。(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17 题收藏
专利申请只能采取纸件的形式来进行申请。(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18 题收藏
美国乔西.比林斯说:需要是发明之母,但专利权是发明之父()(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19 题收藏
2012年,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分别为22.5个月、5.1个月和2.6个月。(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0 题收藏
注册商标,申请人需依法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1 题收藏
《商标法》第六条规定“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在市场销售。”(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2 题收藏
中国如此辉煌,到了近代却被外国列强如此羞辱是因为技不如人。(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3 题收藏
商标可分为商品商标、服务商标。(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4 题收藏
1870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5 题收藏
申请专利只有一个方法,就只能自己申请不能委托他人。(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填空题 第 26 题收藏
解析:
参考答案:第六讲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分类”中提到,知识产权的英文是“intellectual property”,他指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填空题 第 27 题收藏
解析:
参考答案:第六讲第一节“知识产权的特征”中提到,除商业秘密外,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知识产权就自信消灭,相关智力成果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社会共同使用。如我国对发明专利的保护期是20年,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是10年。
填空题 第 28 题收藏
解析:
参考答案:第六讲第三节“专利权的取得”中提到,我国专利法中规定的种类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填空题 第 29 题收藏
解析:
参考答案:第六讲第三节“专利权的取得”中提到,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填空题 第 30 题收藏
解析:
参考答案:第六讲第四节“知识产权运用的概念”中提到,知识产权运用,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通过自己使用、转让、许可使用、质押等方式行使知识产权财产权利],实现知识产权经济价值的行为。
填空题 第 31 题收藏
解析:
参考答案:根据第六讲第三节“商标权的取得”中,注册商标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注册的商标。商标注册后,在右上角或右下角标注“[R]”或则“注”。
填空题 第 32 题收藏
解析:
参考答案:第六讲第四节“知识产权运用的概念”中提到,知识产权的转让,即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将享有的知识产权的财权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他人]的法律行为。通过转让关系,出让人丧失全部或部分相应的财权权利,受让人得到全部或部分相应的财权权利。填空题 第 33 题收藏
解析:
参考答案:第六讲第三节“专利权的取得”中提到,专利申请可以由[专利申请人自己直接]向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或其代办处申请,也可以委托国家审批成立的合法代理机构以委托人的名义按照专利法规定向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或其代办处办理专利申请。
填空题 第 34 题收藏
解析:
参考答案:第六讲第三节“商业秘密的取得”中提到,按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填空题 第 35 题收藏
解析:
参考答案:第六讲第三节“著作权的取得”中提到,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权,是指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作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出版者的权利、表演者的权利、音像制作者的权利]和广播组织者的权利。
第三篇:第六讲素质教育(范文)
第六讲素质教育
第一节 素质教育
1.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与“应试教育”相对而提出的概念。根据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教育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素质教育的要点:(识记)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要义
①面向全体——每一位适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和义务,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②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德、智能、体、美各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
③主动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3.实施素质的宗旨、重点和目标
①实施素质有宗旨——提高国民素质。
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四有”新人。
4.实施素质教育的总要求:“三个面向”和“四个统一”
三个面向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四个统一 ——学习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统一。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素质教育是怎样论述的?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
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包括研究型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3.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1)丰富学生的经验
(2)完善学生的生活方式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A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它的基本特点是:
(1)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探究对象与学习载体,超越严
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
(2)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
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
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B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其基本特点是:
(1)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
(3)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4)充分反映学校和社区特色
(5)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各学习领域的融合C 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D信息技术教育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能力结构的核心。
一般来说,信息能力包括六个方面的要素:①信息搜集能力;②信息处理能力;③信息分析能力;④信息利用能力;⑤信息管理能力;⑥信息传播交流能力。
第三节 美育
1.美育的意义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具有育德、益智、塑美、健体、促劳等功能。
2. 美育的价值
(1)美育使教育走向完善
a 美育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美育通过提高人们辨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对各种美的感受能力、发展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水准。
b 美育有助于教育自身的完善。真正使教育活动按照美的规律来运行,让追求教育美成为教育的一种境界。
c 美育有助于协调和发挥德智体各育的功能
(2)美育使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得以延续和发展
a 美育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
b 美育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一方沃土
c 美育引导人们在自己创造的幸福家园中诗意地栖息
(3)美育促进人的自由与解放
a 美育能够促进人的主体性向高级阶段发展
b 美育能够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
3.美育的任务和内容
(1)美育的任务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美育的内容
学校美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形式教育(形式美和美的形式)、理想教育和艺术教育。
4.美育过程
(1)通过审美感知,形成审美感受,为鉴赏美和创造美奠定基础
(2)通过美的鉴赏活动,理解美的本质特征,发展审美判断力
(3)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5.美育的原则
(1)形象性原则;(2)情感性原则;(3)差异性原则;(4)活动性原则;
(5)创造性原则
6. 美育的途径和方法(识记)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通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美育
通过艺术学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进行美育(艺术是美育的主要手段)
(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3)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利用家庭环境进行美育
组织学生参加美化学校环境的活动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美
第四节 体育
1.体育的概念
广义的体育包括身体文化、身体教育和身体锻炼,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狭义的体育即指学校体育而言,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与技巧、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理解学校体育概念,必须把握三点:
(1)学校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
(2)学校体育是完整的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3)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体育的任务
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3.体育的组织形式
体育课,早操和锻炼,课间活动和课间操,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各种运动队,体育运动竞赛。
4.体育的基本要求
(1)坚持体育锻炼的全面性
(2)坚持体育锻炼的经常性
(3)坚持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
(4)适应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
5.体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规律
体育过程的基本要素:(1)教师;(2)学生;(3)场地、器材
体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体育过程的纵向规律性
a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特点,把学校体育过程视为一种按自由活动、规范活动、自主活动渐次交替展开的过程;
b根据学生在体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身心运动的规律性,可将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理解为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阶段构成的循序渐进过程;
(2)体育过程的横向规律性
a体育过程是发展学生自身机能与提高精神素养相结合的过程
b体育过程是掌握体育运动基本知识与参加体育锻炼相结合的过程
c体育过程是规范训练与自主活动相结合的过程
d体育过程是普及体育观念与提高运动成绩相结合的过程
6.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识记要点)
(1)形成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a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育的含义;b要求
学生坚持上好体育课;c倡导多种形式普及的现代体育观念。
(2)增强学生的体质:a对教育者进行现代体育观念的教育;b必须保证
学生每天有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c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体质测评
指标体系。
(3)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与习惯:a启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
性;b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体育课堂教学;c改革体育教育方法,寓
趣味性、愉悦性于体育教学中;d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
(4)发展学生的体育专长:a发现苗子,培养尖子;b上好体育专项提高
课;c坚持办好校运动队。
第五节 教育中的有关热点问题思考
1.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1)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就是“学会学习”本身,即学会掌握认识(即“知”)的工具,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包括演绎、归纳、分析、组织知识的工具),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同时学会掌握应用知识于有意义的实践手段。
(2)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即学会如何实践所学的知识,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从广义上说,学会做事就是学会以首创精神能动地参与广
泛而生动的发展过程。“学会做事”要求教育:从学会掌握某种职业的实际技能,转向注重培养适应劳动世界变化的综合能力(个人素质);不仅要培养智力技能,而且要培养社会行为技能;还要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变动的应变能力、在工作中的革新能力,以及在具体的市场环境中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指在多元的社会形态下,学会如何与人沟通、相处(也就是在人类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参与)。
(4)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是指培养人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
2.朗格朗的终身教育
朗格朗于1965年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在1970年出版的专著《终身教育引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终身教育思想。
他说:“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性要求。”他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的终结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决定,“把与生命有关的外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
3.郭思乐的“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内涵:
“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也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1)以学生为本。生本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差异发展和学生的主动发展。
(2)以生命为本。真正把“人”当作“人”的教育,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人生来具有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去点燃、发动和激扬生命的潜能与动力。
(3)以生动为本。课堂教学是应该生动活泼的。即学习内容和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让他们不断地在自己的活动中取得进展和提升。
(4)以生长为本。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生长。想办法让每一个学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扬,让每个学生的短处都能转化为长处。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周期,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和发展空间,反对用频繁的、低效的评价去干扰学生的自然发展。
生本教育的操作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研讨——教师点拨。
4.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见论文)
第四篇:第六讲心得(范文)
第六讲心得
对于同一目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机。谈到入党,有人是为了丰富自己找工作时上交的个人简介;有人是盲从潮流,大家都入,他也入;有的是希望自己从思想和情感上得到成长„„。在这个和平发展年代,大家似乎都更加实际,认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入党动机只是空话,是口号,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他们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可事实并非如此,端正入党动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切实可行的,并不与我们的生活理想相违背,甚至有利于我们人生理想的实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意识到并遵守的事情。
所谓端正入党动机,就是让自己的入党动机与党的宗旨,奋斗目标相一致。通俗点说就是要为我国共产主义事业做贡献。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努力工作,我们在为自己的生活打拼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认真学习,我们在提升自身学识的时候也在为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添砖加瓦;热心助人,我们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帮助了他人,使社会更加和谐„„这些,都体现在我们每天看似平淡的生活中,不需要我们刻意的去做一些宏天动地的大事。作为一个当代青年,也不用因为害怕有损个人利益而忽略入党目地的高尚与纯粹,端正入党动机,只会让你的生活更加有价值,有滋味。不难看出,端正入党动机是我们平时努力工作,学习,生活的理论升华。
既然如此,面对如今众多学生入党动机不正确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从社会层面来讲,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断裂和不连续,折射到当代大学生中,使自我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很容易滑向价值主体的“自我化“,凡事以个人利益为首要考虑因素。这种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改革大潮的竞争压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许多用人单位把是否是”党员“干部”作为毕业后能力的信号,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都尽量靠更多的证,拥有更多的身份,以为自己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除此以外,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党建教育的不足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个人层面上讲,大学生社会阅历少,导致对党的理解仅限于书本,缺乏政治鉴别能力,在政治上的见解不成熟,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入党动机不正确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不正确的因素,从思想上我们就应该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标准,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实践者,宣传者和弘扬者。
明白了端正入党动机对我们人生的意义,知道了如何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思想上的领悟实践于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在心里想想,口头上说说,除了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还要经可能的关心他人,服务于群众,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五篇:基督徒的人生观(讲章)
基督徒的人生观
什么叫人生观
哲学解释说,人生观是人们对个人生活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看法。那么,基督徒的人生观是什么呢?——基督徒活着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看一处经文:【太5:13-16】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从经文看基督徒的人生观
目的:我们活着,我们生命的存在是为荣耀天上的父
价值:盐——让别人的生活有味,光——照亮一家的人,让他们认清处境与方向 意义:用好行为见证天父上帝的善和美,反射基督的光辉,让他人看到并羡慕上帝的荣耀和美善。
归纳:基督徒的人生观应该是——发光的人生
一、怎样才能发光(发光的前提)
发光生命的前提一:要遵守基督的命令 基督的命令是什么?
1、新命令:【约13:34-35】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2、不光要爱人如己,要爱邻舍,——谁是邻舍?
【路10:25-37】——一切需要帮助的人
要有爱,这是发光的前提,正如保罗所说的:【林前13:1-3】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可见,爱,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发光生命的前提二:要圣洁无可指摘
【腓2:15-16】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明光照耀的前提是:无可指摘,诚实无伪,无瑕疵的,这就是为什么神无数次地要求他的子民要过圣洁的生活。
二、如何做才能发光
发光之道一:要让神的恩典增值 十锭银子的比喻 【路19:11-27】 惭愧的事例:
(1)暴雨保坎坍塌,好多天没人管,结果不信的人先修了(2)政府部门要求我们在慈善方面做点表示(本应主动做的)(3)我们看着灾害一件件过去却无动于衷,机会一次次的流失
(4)其实每天,都会有人在绝望中死去,或者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我们却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想到这些,作为一个基督徒我无比羞愧和悲哀
我们不能再这样麻木不仁,象僵尸一样的活下去了。神给予我们太多太多,我们不能自私地保留在自己的身上,福音传到我们身上,不能让它终结,因为那是福音,是悠关人命的好消息。
以前我在企业是做策划的,就是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地将产品卖到消费者的手上 我觉得,现在是该给给教会的发展,教会影响力的扩大化做一个策划的时候了。(1)展现基督徒的优越性(展现爱的团体的形象)信徒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一些行动,如农忙助工。
(2)关爱弱势群体(扶助老弱病残,周遍的,政府的,如收容所、敬老院等),(3)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助学,包括救助失学儿童,支持贫困大学生等,帮助生活潦倒的人等。
(4)建立服务社会组织(如爱之使三轮车队,自愿者服务委员会等)
以上行动对象不局限教会内部,主要是要向社会传达基督的爱,不以信仰为交换条件,基督的爱是没有条件的,是付出的,是毫不保留的。
以上活动只有一个目的,实现基督之爱无处不在,让世人随时随地都能看见上帝奇妙的作为,随时随地能体会基督付出的,毫无保留的爱。
你愿意奉献的钱又回到你的口袋吗,你的奉献是为了在节庆活动时大吃大喝吗?或者你希望你的钱在教会里随着时光变迁而不断贬值吗? 发光之道二:要建造生命而不是拆毁
1、要注意我们的言行
(吃饭不洗手引出的教训)【可7:15】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
要注意我们的言语,言多必失,失就是失态,就是说错话。谎言、谬论就能害人,让人跌倒。所以要在谚语上谨慎。
2、要注意我们的行为
不可使弟兄跌倒
(1)喝酒的问题。这是个老问题,一提起来往往会伤感情,但我还是得提提,我们对人有看法,那是出于人的语言和观点。今天我想用圣经的话语来认识喝酒的问题。圣经是天父的话语,父亲的话语纵使不中听,但也都是为子女好。所以望大家不要回避这个问题,要勇敢面对,不要看人的意思,要从圣经话语去领悟神的意思。当然,如果我能因为传达神的旨意而被人怨恨,我也是满心喜乐的。
【加5:21】嫉妒,(有古卷在此有凶杀二字)醉酒,荒宴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
【弗5:18】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
这里有弟兄会问,圣经里没有说不许喝酒呀,恩,你说得对,但我要说,酒是糖向酒精转变过程中的半糖半酒精的化合物质,是神造的,酒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神不会造了一样东西给人又不准人享用。正如创世纪里,神造了分别善恶果树,他也没说不准吃,他是说不可吃。他给人留下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因为神给了人自由意志,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个选择权和空间是要给你的,怎样选择是你的事,但是非神是告诉你很清楚的,吃了你们会死,事实是不是这样?上面神又说酒使人放荡,如果你能证明上帝说错了,酒不会使人放荡,那你就去喝吧。* 我也年轻过,我年少时也叛逆,也喝酒,我讲讲我的故事。
退一步,从人的观点来说,如果你能保证不醉酒,你就喝吧,但谁能保证呢?这是人的意思,但神的意思远不这样。我们看圣经
【罗14:15-21】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毁谤。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在这几样上服事基督的,就为神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不可因食物毁坏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洁净,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
这就要求严格了,凡是叫人跌倒的是一概不做,这和不准做有什么却别呢。我们教会吃酒叫弟兄跌倒的事可不少见哦。(2)吃血的问题
我们如果仔细考察圣经就会发现,上帝在三个时代里都明文不可吃血:a、在没有颁布律法的远古时代神就对挪亚说不可吃牲畜的血;b、上帝借摩西颁布旧约律法后,在律法里面明文不能吃血;c、当进入耶稣基督的恩典时代后,圣徒们依旧传达基督的旨意,不可吃血。
但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声音,有人说吃血可补血,有人血能清肺,甚至有人说肉里有血,基督徒难免吃血。所以认为圣经禁忌吃血的条文是做不到的,是没有意义的,是徒劳的。听起来很有道理哦,难道圣经错了吗,难道上帝错了吗?所以这种主张吃血的言行常常会给很多基督徒带来了疑惑,让人跌倒的事就这样产生了。
难道整本圣经都错了吗?我们要来求证。
神对挪亚说【创9:3-4】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惟独肉带着血,那就是它的生命,你们不可吃。
神晓谕摩西说,【利17:11】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申12:23】只是你要心意坚定,不可吃血,因为血是生命。不可将血(原文作生命)与肉同吃。
从这几出经文我们可以看出,血中有生命,血代表生命,可以用来赎罪,即用牲畜的命抵我们的命。注意,用血赎罪,是以命换命,而不是说用牲畜的命来补充人的生命。但是,如果我们吃了牲畜的血,那就是我们的生命和牲畜的生命参杂了,这是一种不伦行为,是神所不喜悦的。上帝造万物,但从来都是各从其类,不能参杂的。
血真的就代表生命吗?——我们若贫血就会不健康,我们的血如果坏死,我们就得了败血病,也要死。我一个亲戚的事例。所以血里真的有生命。
【约6:53】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
耶稣却要我们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为的是要让我们里面有耶稣的生命。这才是上帝所喜悦的,因为上帝要挽回我们,他要我们持守纯粹的生命,这个生命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是基督的生命可以溶入的的一种生命,和牲畜的不一样。
所以我们选择了吃基督的血,就是选择了基督的生命,那就不能再参杂其它生命的血了,因为我们所追求的是一个完整、圣洁,象基督一样的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新约里圣徒们一致倡议不准吃血的缘由了。
这就是圣经对吃血的态度,我们更多的可以理解为一种代表意义,即血代表生命,人不能吃牲畜的血,和牲畜的生命参杂,因为我们已经选择了耶稣。
那么实质意义上的血到底可不可吃呢,这里保罗其实早就给了我们答案,【林前10:2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事实上,科学也逐渐证明,上帝是对的,现代医学证明,人身上最脏的器官就是血液循环系统,各种疾病的病毒,都是通过血液传递,我们在医院里打针最怕针头也扎过别人,带有别人的血,那里面可能有一些可怕的病毒。血确实也代表生命,人畜的血不能混用,目前没有一例人畜混血成活的案例。此外,就算你不信神,去菜场买肉时,当肉里夹血你也会本能地不喜欢,为什么会这么巧。杀猪宰鸡,你都要尽量把血放干,如果血真的那么好为什么不一锤把牲畜敲死,血肉一起吃呢?难道这和圣经的要求只是一种巧合吗?这世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巧合。
现在我们该明白了,不管从代表意义还是从实质意义上来讲,吃血都是没有益处的。吃血看似一个很简单的小问题,却是一个考验信心,关乎信仰原则的大问题,上帝明确说不可吃血,你偏要硬着项背去吃,这不和起初亚当夏娃所行的是一个性质吗,结局可想而知了。当然,我们是神按着自己的形象造的,神给了我们自由意志,凡事我们都有选择做与不做的权利,但是非和后果神是事先告诉我们很清楚的,无论喝酒吃血,都像当年亚当夏娃面对善恶果树一样,我们可以违背上帝的旨意去做,但后果的严重性是可想而知的,那是关乎自己和子孙后代生命的重大问题。更重要的是,你的这种言行会对不太明白圣经真理的信徒构成危害,让他们对神产生疑惑,让他们在吃血的问题上跌倒。
我们来看上帝对叫人跌倒这类人的态度如何。
3、败坏灵命的严重后果(基督的原则)
耶稣对败坏灵命行为的态度如何?——【太18:6-7】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这世界有祸了,因为将人绊倒。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发光之道三:要思念天上的食物而不是地上的
大家猜猜耶稣的食物是什么:——遵行神的旨意,做成神的工
【约4:32-36】耶稣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门徒就彼此对问说,莫非有人拿什么给他吃吗?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原文作发白)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
我们既然持守耶稣的生命为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就要思念天上的食物,就是基督耶稣的身体和血,也就是上帝的旨意。我们既然要有耶稣一样的生命,我们就要象他那样不图富贵权势,不讲先决条件,毫无保留,不遗余力地传扬天父的福音,要么要以这个天上的事为念,而不是以地下的事为念。
共勉经文:
【彼后1:5-8】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
祷
告
词
全能的,满有慈爱和恩典的天父上帝!
我们满心感谢你,因你的慈爱和恩典终日围绕我们,无论我们站立或躺卧,都蒙你的保守看顾;我们要口唱心合地赞美你,因你的量带通遍天下,你的言语传遍地极。今天,孩子要在这里述说你奇妙的道理,请你在高天祝福,愿在坐的各位父老弟兄姊们,今天所领受的不是我的意思,而是你完完全全的旨意。愿他们看不见我,只见你。我生命的主啊,我们若听从人的意思,难免跌倒,但我们若专注在你的真理真道上,必然万事坦荡亨通。
这样的祷告完全奉靠耶稣基督的圣名求!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