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教学体会
小学古诗教学几点心得
永新县芦溪乡小学 罗慧萍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奇葩,语言优美、想象丰富、韵律美妙、情趣逼真、富含哲理,它们或咏物,或抒情,或写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让人难以忘却。古诗在开发培养孩子们审美意识、用词用句精炼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在对古诗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有了些新的感受和想法。我认为可以对古诗教学进行如下教学:
一、引入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如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中“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 “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二、读出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孟浩然的《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
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根据理解诗歌的需求了解诗人及时代背景
由于小学生对古诗不如对一般文章熟悉、了解,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领会诗文的大体意思,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十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正确的方法是选择与该古诗有密切关系的且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意的内容,左右重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四、对古诗的理解合情、合理即可,重在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意境
教学中可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就词诗句、就句诠文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从而使学生对口能力的提高、分析、运用的能力大大增强,产生较好的效果。每篇古诗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时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切莫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写作的一大手法,诗人直抒胸臆或极强的渲染环境表情达意。教学时可通过分析诗句,点拔诱导和展示有关图画,或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可采取诗中画、画中诗、并便读便想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快活中学习枯燥抽象的诗文,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在学生还没有得到兴趣、灵感及感性认识时硬去思维,接受不喜欢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是游离新课程理念的。
五、教师讲解要通俗易懂
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用学到的知识去丰富。通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小组讨论、网上课堂等不同形式效果较好,原因是没有过高要求,更没有过深过细的讲背,而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参与增长知识,学生学起来轻松,知识掌握的牢固,何乐不为呢?
总之,古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第二篇:古诗教学体会
古诗教学更要以读为本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大多数教师感到难教,尤其是学生学起来枯燥无趣,其原因是文体的特殊性及文章内容难懂。让现代人去体会、感悟古代诗人的情感,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特别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孩子们感兴趣的是电脑,科技玩具等。很少有学生像古人那样去朗读、吟诵诗文。然而
作为语文教材的一个内容,作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有着独特的内涵和魅力,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喜欢传授好古诗,而且还要引领孩子们走进诗人的心境,去感受古诗那特有的语言之美。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欣赏。”可见,古诗的学习重在读。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可通过范读,自由读,合作读,默读,表演读,唱读,吟诵,小组竞赛等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在读中领悟诗情。根据自己古诗教学的体验及听同伴古诗教学的感悟,古诗教学可通过四读来进行。
第一是熟读诗文通大意。这里的“通”是了解、感知的意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诗同样如此。甚至熟读比知义更重要。因此我们在学古诗时,应该让学生把古诗读熟(这里的“读熟”是通顺、流利)。这一点不难做到,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者是他人(同伴)帮助来完成,必要时教师可领读或对特殊的孩子做以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同伴听读,师生听读等等。也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如: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什么等等。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语感及学习欲望。
第二是细读诗文知词句。这里的“知”是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古诗文同样如此。虽然古诗文的理解不同于白话文,但多数诗文中的诗句意思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的“欲”和“踏”都是重点词,可以让学生查字典,借助工具书或者是(同伴)研讨,尤其是“踏”字,在这里是指汪伦唱着歌并采着节奏来送我,学生只有细读诗句,才能抓住这些重点词语,为理解感悟诗意奠定了基础。而“桃花潭水深千尺”是一种虚指。如果学生掌握了古诗的虚写的手法,再加上细读就不难理解“深千尺”,“送我情”了。当然了也有特殊的一些词司,如果学生学习困难,老师可做适当的讲解,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相信学生会学出兴趣的。
第三是品读诗文明诗意。这里的“明”是明白,懂得的意思。当然,有的同学心里明白也能表达清楚,而有的同学心里明白但口头表达不清。这是很正常的。因此,不需所有的同学都能说清楚,讲明白,在这一点上无需花费太多的时间,我们可通过品诗的程度来反映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因此,这里的品读是指让学生边读边体会,用心去读,领会诗意。
第四是诵读诗文悟诗情。这里的“悟”是体会,感悟的意思。对于诗文的思想感情是读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也就是说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朗读来感悟诗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多数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则是通过启发、诱导、告知学生诗情,并以你说,他说……是否说明白诗情来衡量学生的学会程度。因此,一些教师把说诗意,说诗情作为了教学重点,把大师的时间用在了这里。学生越说不会,就越让学生说,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古诗产生了厌倦感,影响了古诗教学的效果。老师教的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尤其提倡诵读,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地尽情去读,可让学生配音朗读,男女生对读、比读、串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情感,从而达到热爱古诗的目的。
总之,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只有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各种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说文章的意思是读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讲出来的。要想让学生喜欢古诗文,就应该在读上下功夫。还是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第三篇:教学论文:古诗教学的体会
教 题目:作者:莫书华单位:廉江市高桥镇第一初级中学时间:学 论 文
古诗教学的体会
2009年9月
古诗教学的体会
廉江市高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莫书华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中有很多千古传诵的佳作。因此,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增加对文学艺术的理解,接受情感的熏陶。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作为一种抒情性文学作品,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典雅、形象、含蓄等等,加上年代久远,生活环境的改变,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古诗自身的文体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我在多年的古诗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体会,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读、背、想、解。
首先是读。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语言属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对朗读的重视。而古诗更应如此。比如范读,感情色彩浓烈的范读能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帮助学生对诗进行理解和体会,而且也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此外,指导学生朗读也很重要。指导时要强调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读出诗的音乐美感。如杜甫的《望岳》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朗读时应注意节奏,还应注意声音的高低、缓急的变化,从而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导到诗的意境中去,体验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此外,在朗读时,要求学生通过联想、体会,结合生活中的体验,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逐步地深入理解和体会古诗这种语言艺术的精髓。
其次是背,虽然我们不提倡死记硬背,但背诵对于古诗教学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古诗背诵并非单纯死记一些语言符号,而是引导学生来识记美词佳句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文学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一首古诗要马上理解其主旨内涵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背下来随时咀嚼,随时感受其美妙的意境和深长的意蕴。
再次是想。除了在教学中强调诵读外,我们要抓住诗的形象美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手法去指导学生解读诗歌。古诗也是通过语言构建形象,通过形象来揭示意蕴的。“自古诗画一理”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苏轼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在诗中,诗在画中。而形象性的教学方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因此,我们可以一边解读,一边画。学生一边看,一边理解,一边想象。将学生带进一个画的世界里,形象而生动地感受诗的美。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简直就是一幅春景图。我们不但看到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也感受到了诗人钟情自然山水的生活情趣。我每次讲授这首诗时,都会在黑板上画上这幅充满诗意的图画。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些都是一幅幅形象生动而富于意蕴的图画。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意自己画,这样既能让学生能直觉地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也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第四是解。古诗和现代汉语相比显得比较晦涩,需要我们解读才 能懂得古诗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我们可以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以此作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去解读古诗。古诗中,特别是绝句和律诗,大多篇幅短小,语言凝练,用词精确形象。其中有不少诗句中关键词或能翻出新意,或能增添情趣,或能增强形象性,或能统领全篇。如《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一句成为全诗的重心,提示全诗的主题。而“独”字则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孤高傲岸的鲜明个性。而前三句中的“飞鸟绝”、“人踪灭”、“孤舟”等表现力强的关键词则为后句作出有力的铺垫。关键词是开启诗歌的一把钥匙。只要我们把握住它,诗人就会将诗的美妙的形象意蕴展示在我们面前。又如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形象生动地写出春回大地时的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色彩鲜明,动感十足,人格化了的春风生动地跃然纸上。所以,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去分析古诗,这样理解诗意就容易得多了。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把握住古诗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内在功能,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让学生多读、多背、多想、多解读,古诗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009年9月
第四篇:古诗课堂教学体会
古诗课堂教学体会
安达市长征小学 李冬梅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可传统的古诗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模式过于一致,方法单调,呆板,优美的意境,生动的形象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无论是观点上还是方法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我们的古诗教学也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下教学古诗,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今天我们观看了这节卖炭翁的古诗教学,我就这节课谈谈新课标下,我对古诗教学的一点心得。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以“趣”激情,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
一、以情激趣,激发热情
知诗人,解诗题;
每一首诗都是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我国古代诗歌继承了“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或抒写对国事民情的忧虑,或抒写报国无门的感慨,或抒写建功边关的豪情,或抒写退隐田园的乐趣,或写儿女情长,或写朋友情深„„无论什么内容,其思想性都是我们鉴赏的重点。
所以我们要知诗人:作者简介、作者写诗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
解诗题:从古诗的题目所传达出的诗的大意以及诗中所描述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感情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一首新诗的大意往往需要老师在讲新课前作一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的艺术境界的钥匙。
当然,这是对高年级的一节课,如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就有些难了。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利用投影展现画面,当学生被画面景色陶醉时,就用录音机放一段轻音乐,再加上一段课前设计的旁白,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既把握了基调,又领悟了诗意。又如在教学《鹅》、《画鸡》这类古诗时,新课伊始,教师可播放相关歌曲,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唱的是什么动物,这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抓字眼,晓诗意
古诗语言凝炼跳跃,以字作词,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意与现代汉语词汇迥然不同,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了困难。要进一步领会诗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懂诗句。在一首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就要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
小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首先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查解字词句,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见解,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然后,教师再适时就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讲解或单独指导、点拨。
三、训练朗读、读中悟情。入诗境,悟诗情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读是语文教学之本,古诗教学更离不开反复诵读。古诗优美的意境,流畅的旋律,真挚的情感,只有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学生的体悟才会深刻。在教学过程中,各位老师应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五读”:
1、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给学生最直观的感觉。节奏、重音、抑扬顿挫的声调,学生一听范读自然明了。
2、是绘声绘色的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读出感情,体会节奏;
3、是讲读,老师逐句讲明诗句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并让学生做出标记;
4、是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配乐读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读的乐趣,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指名学生读,检查学生领会程度,纠正不正确读法;
5、是离开课本读,即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
通过这样反复地读,再适当加入联想和想象,体味古诗词的意境,领悟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入非非”,给学生插上想象和创新的翅膀。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教师就应这样将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全过程,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培养能力、加深感受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在古诗的教学中,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在教古诗课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朗读能力;二是理解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三是诗的欣赏能力。学习了一首古诗,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感悟。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恰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把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准确表述出学习古诗后自己的感受、见解,正是彰显学生个性的好机会,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兴趣、夯实语文基本功的好时候。
(1)画一画
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如杜牧的《山行》,孟浩然的《春晓》,都是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2)演一演
我们可以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3)仿一仿
对程度较好的学生,还可要求他们口头仿写,既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还能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一箭数雕。
总之,我们应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课堂气氛活跃,书生琅琅,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的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第五篇:《古诗三首》备课体会-教学教案
——《古诗三首》备课体会
一、领悟学法,引导自学。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形成学生自学能力的核心因素。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二十几首古诗,积累了不少的学习经验,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优势,借助预习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学。
首先要凭借教材中的预习提示,联系学生以往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领悟学习古诗的大致方法进行自学:知诗人,解诗题;释字词,明诗意;赏诗境,悟诗情。
其次要向学生推荐有关的学习资料信息,如《中国古典诗词赏读》《中国古典诗歌名句赏析》等,引导学生除了依据课文中的注释资料外,还要利用工具书读懂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扩大阅读面,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预习中教师重在检查学生自学的水平,凭借课后的思考练习第1题检查学生解词释句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掌握古诗的特点,如诗句的高度浓缩,词序、句序的倒置等,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创设情境,引导思考。
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思维,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学生思维越活跃,学习效果就越好。诗歌语言高度精练的概括与文体跳跃性的特点,为读者留下许多情节空白,它是学生浮想联翩、思维自由驰骋的天地。因此,我们要掌握教材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江畔独步寻花》采用白描手法通过黄四娘家花丛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春天的景象。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描写春天景象的心情,再让学生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一幅美丽的春光图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再让他们动笔画一画,分小组互相评一评,说一说,把思维活动贯穿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
《游园不值》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复杂的感情变化:满怀着赏花的希望访友,友人却因为惜春而闭门谢客,令人扫兴,虽然心里有点怪朋友,但能理解朋友的心情。诗人又觉得朋友对自家花园中的春色未免太爱惜了,但满园的春色又怎么能够被这柴扉关住呢?出墙红杏使诗人想象到园内美好的春光,心中顿时充满喜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友情、亲情展开联想,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谊。
三、品析鉴赏,引导吟诵。
诗的语言是构成诗歌意境的要素。对诗的语言的品析鉴赏,是诗歌教学的着力点。教学中,要引导凭借诗的意境咀嚼诗句,鉴赏诗的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主动性。通过反复的诵读,把诗的韵律、节奏及激荡其间的情感与情境结合在一起,让诗的语言成为有声的画面,进一步加深对诗的理解与感受。
《江畔独步寻花》开头两句中的“满”和“压”写出花开得多,把小路遮住了,把花枝压得弯下了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深一层的品析:“满”体现了大地锦锈、春色四溢的景象;“压”让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春的奋发精神。诗人把静态的花写活了,从而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同样要抓住诗歌后两句中的动态描写“舞”与“啼”,“留连”与“自在”,引导学生品析、鉴赏诗人的独具匠心。
《游园不值》要抓住“一枝红杏”“满园春色”进行品析,学习诗人的表现手法,以小景传大景,实写“一枝红杏”,虚写“满园春色”,引起读者遐想,又寓情于景,给读者以哲理上的启发:美好的事物,是很难被外力所压制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品析鉴赏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诗的第二句写景,景中寓情,笔调欢快:柳如烟,花似锦,朋友所去之处是繁华的扬州,看着这美好的景色,想象朋友在扬州游玩的乐趣,诗人心里也充满了愉悦。引导学生品析诗的后两句,从一幅没有人物、只有水天一色苍苍茫茫的画面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友情。这种情不是直抒出来,而是含而不露,借景抒情,从而不仅鉴赏到诗的人情美,景物美,而且感受到艺术美。
四、读写结合,引导练笔。
首先要在读中激情,以情激趣。学生经过反复品尝、吟诵,完全陶醉在诗的意境中,深深地受到诗人的感染,这时,会产生一种兴奋的情绪。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其次要明确练笔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平时观察所得在小组中交流,拓宽思路,精心选择典型材料。
最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古诗的表现手法,练习抓住景物特点写片段,如景物的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描写;以小景传大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借景抒情,等各种方法。写后现场挑选典型片断交流评析,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摘自《福建教育》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