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会计7原则与传统会计核算原则

时间:2019-05-12 12:0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阿米巴会计7原则与传统会计核算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阿米巴会计7原则与传统会计核算原则》。

第一篇:阿米巴会计7原则与传统会计核算原则

浅谈阿米巴会计原则与传统会计核算原则的区别和联系

半年度会议的时候听兴轮老师讲阿米巴的会计7原则(我暂且叫做阿米巴原则),感觉这些理论完全颠覆了掌握了十几年的传统会计学的核算原则(我下面就简称传统原则)。我认为遵循阿米巴原则的话,一些会计处理的根基就会被动摇,如果按照传统的会计原则,那么阿米巴管理模式的施行必然会受阻。实际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把稻盛先生的阿米巴会计七原则与传统的会计十三条原则反复的学习、比较和分析,得出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不是专家或者学者,见解难免有失偏颇,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还请各位精通财务的老师们多指点。

通过学习,我认为阿米巴原则的出发点是以经营管理为出发点,以利润为出发点由后向前推,先设定目标,后根据结果罗列出达到结果必须具备的条件,而后寻求管理措施以创造条件从而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结果去改变必要条件(如图);传统的会计原则是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的,仅是针对已经出现的条件如何处理进行的规范性的引导,这两者表面上看来差别在于主动改变条件和被动接受条件,本质上的差别在于一个是企业经营的指导,一个是会计实务的操作指导。下面我将列举这两个大原则中的具体两个细则与大家分享。

条件1

结果

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2 条件3 条件4

条件三 条件5

阿米巴会计原则以结果为导向,反推必要条件,从而指导经营

传统原则中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这样就会出现稻盛先生所说的收支的实际时间与其可能成为可核算的收益和费用的时间不一致,导致账面数字与实际现金数量脱节,在企业经营实际过程中出现账面盈利而手头没钱的现象,正因为如此,稻盛先生说要以现金为基础经营。

这两个原则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稻盛先生所说的以现金为基础经营,并非是说在会计处理时当期的收支款项都作为收入和成本进行账务处理,他只是提出一个导向-----一个企业的收入中现金(包括其他速动资产形式的)所占的比例大小是一个企业是否能持续经营并且创造利润的关键因素。

在几年前我曾经审计过一家公司,那个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前10个月连续亏损,原因是几乎没有什么销售业绩,不断增加的是库存和亏损的数字,忽然在12月盈利了,毛利率很高,我虽然看到当月确实有资金流入,但并非销售收入而是从其他公司借来周转的借款,销售了几百万,钱去哪里了呢?原来只是应收账款增加了,销售额很大,其实根本没收到钱,就意味着这笔商品所创造的利润并未进入下一个原材料采购的环节,资金的时间价值暂且不说,如果企业没有多余的其他资金注入进入采购环节,那么势必停产,从而导致倒闭或被收购等现象。所以说阿米巴原则虽然是阿米巴会计原则,实际上还是偏重于对具体经营的引导。

再说一下两大会计原则中都有的一条:收入费用配比原则。

阿米巴原则中的第三条,是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又叫筋肉坚实原则,他强调的是企业应及时清理掉不良资产以变现,使得更多的现金流入企业,而不是以一些“赘肉”、“死物”的形式来使资金闲置,避免账面资产很大,其实很多潜亏的现象存在。我觉得这个原则依然是一个理念性的条款,具体反射到实际操作中时,会要求很多相关的制度以及会计操作都做到位,比如废旧物资管理、比如会计处理中对存货等的跌价准备等账务处理,都是让我们夯实基础筋肉坚实的发展下去;

而传统的会计原则收入配比,则是要求生产A产品,那么针对A产品发生的支出都必须分摊到A产品的成本中,比如在检查子公司的成本费用时,就看到有的费用实际是炉台上的支出,但是换了一个叫法,计入了管理费用,在进行成本分析时,这部分费用就会被划在生产成本之外,那么这就是一种相对狭义的成本不配比的现象,具体联系稻盛先生的阿米巴会计原则时,则不符合一一对应的原则。由此可见,这两大原则中一些看似矛盾或者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实际上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综上所述,这两大会计原则是相辅相成的,而一个是路标,一个是路面规划清晰的琼玛卡若线,只有遵循这两大原则,才可以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得企业在会计处理规范,数据精确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篇:新界历史与原居民传统权益

新界歷史與原居民傳統權益

像其他大英殖民地拓展史一樣,新界原居民的傳統權益是原居民抗爭維護下來的權益,不是被賦予的權益,更不是特權,是本身傳統習慣法則傳承下來的生存權益,早在港英政權已存在,沒多得,只有損失,何來特權?

一、緒論

主權回歸前有關中英談判、圍繞着香港五十年不變的問題,涉及到新界原居民傳統享有的權益時,寫下了《基本法》第40條,說明香港政府有責任要「維護原居民的傳統基本權益」,這條文在制訂《基本法》的討論過程中曾有反對意見。但在維持香港原有制度五十年不變的大原則下,原有港英政府對待新界原居民傳統權益的政策與行政早已成為香港新界政制的一部分,不容否定。第40條也就制訂下來了。

因为丁屋僭建物一事,乡议局主席刘皇发表示村屋问题涉及很多历史违留下来的因素,十分复杂(《议员不满执法标准不同》, 头条日报, 15/5/2011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_hk/2011/05/15/148197.asp)。本文透过了解原居民对「传统」的争取过程,侧面了解丁屋的来历,并揭示殖民地政府制定的丁屋政策如何为后殖民地政府制造「历史违留下来的」问题。

把「传统」纳入乡议局宗旨

1953年,当时新界民政署署长戴斯德(Teesdale)提议乡议局的宗旨初稿并不包含「保存新界传统习惯」一项,1954年当时乡议局主席黄炳英回应戴斯德的意见,加入「鼓励遵守有益新界人民福利及维持公众道德之风俗及传统习惯。」戴斯德回复黄炳英,指出:「我(戴斯德)怀疑这一项『保存新界传统习惯』作为乡议局的目的:良好的习俗当然应该保留,但并非所有的传统习惯都是好的,有些可能要跟随现代发展和进步而改变。由于这句话包含在乡议局宪法,要求支持某些传统的习惯会令乡议局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这项目应该有所改变。」(HKRS No.634-1-3)

最后,因乡议局的坚持下,政府让步让「保存新界传统习惯」一项纳入宗旨里。这个「传统」就作为新界人抗衡政府的伏线,让新界原居民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他们认为合理的「传统」,争取他们的权益,并一直保存至今。现时原居民成立「保乡卫族小组」保卫丁屋僭建物看似激烈,其实这是新界原居民抗议政府的惯例,其实不足为奇,「团结」和「争取」一直是乡绅的惯常技俩。

1971年6月乡议局组成「新界乡议局争取新界人民合理权益特别委员会」于6月和12月分别将建议书呈交新界民政署与麦理浩,要求政府修改现行的新界土地政策(见本文插图),其中一项讨论的问题为「新界居民儿女增加,家庭组织扩展,生活必需土地使用及建屋。但概受政府限制,应争取合理使用问题。」终于争取在1972年底实施丁屋政策。丁屋的规格改变多次,并非本文讨论重点,详情可参考由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浸会大学地理学薛凤旋教授编写的《新界乡议局》一书。

值得一提的是,现任树仁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所长陈蒨博士1999年发表的期刋文章指出,有资深政府官员私下对陈蒨说:「政府犯下最大的错误就是「丁屋政策」!」。因此,政府「操纵」传统的方法就是批更少土地让村民建丁屋,因为这是减少政府土地损失的方法。换言之,政府虽然允许丁屋的存在,但以「拖字诀」态度,轮候时间平均为36个月,平均处理丁屋申请时间由9至54个月不等,目的就要增加批准兴建丁屋的难度(见审计署《新界小型屋宇批建事宜》附录D http://

宗族是血緣共同體亦是政治共同體

宗族組織作爲血緣共同體是人們所熟知的,但以往的研究則較少關注宗族作爲一個政治共同體所發揮的作用。其實,早在明清以後,宗族尌開始呈現作爲一個政治共同體的特徵,這可以從各宗族的《族規》、《家規》的制定中看出,如江蘇海安崔氏《族約》“宣聖諭”條,族人要“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爲”;要“悉心向善”,做“盛世良民”。河南安陽馬氏《條規》:“庶民得安田裏,皆官法有以鎮撫保護者也,宜如何遵敬奉守”。爲了使族人遵守國家法紀,有的族姓還規定要族人學習律例,據江西瑞金鍾氏《家規》:“首重談法”,要“歲時在祠與族人講習律令”,[1]以上事例可見,各姓所定族規,已把遵守法紀作爲重點,這表明宗族在發揮一個撫育贍養、死喪相助、患難相恤的血緣共同體作用的同時,也開始發揮一個政治共同體的作用。

宗族作爲一個政治共同體其作用是雙面向的,對國家政權來說,宗族發揮了諸如遵紀守法、完善賦稅等政府和地方基層政權的功能,因爲,從宋代開始萌芽,宗族尌與裏社保甲這種基層政治組織相輔相成,甚至兩位元一體成爲國家統治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由於其特殊的倫理道德規範的約束,它在地方上發揮的基層政權功能甚至爲國家法令所不及。從宗族本身來說,主要是族內的長老鄉紳,通過運用宗族政治功能的力量來維護本宗族或宗族聯盟的權力與權益,作爲與國家政權和地方政府討價還價的籌碼。千百年來朝代更叠“城頭變幻大王旗”,“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爲個體的宗族有興衰存亡,可是整個宗族制度卻曆久不衰,但在進入現代社會後宗族制度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並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

在中國大陸由共產黨奪取政權以後,對農村村落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使宗族作爲農村基層社會的自組織系統的力量逐漸削減,農村集體化運動,和人民公社這種政社合一社會結構的形成,使國家政權的觸角第一次深入到社會最底層的農村村落社會,從而使基層農民直接在國家政權的領導之下。但源遠流長的宗族、宗法制度在這沈重的打擊下是否尌此煙消雲散,無以爲繼了呢?同樣,在大陸之外的華人社會中,儘管沒有遭受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打擊,但社會現代化的發展對中國人傳統宗族制度也同樣是重大的挑戰。

所以,本文擬分析比較中國大陸經歷革命衝擊後宗族勢力的復興與重建,及宗族作爲一個政治共同體,在當今農村村民自治選舉中發揮的作用;和大陸以外未經革命外力中斷的香港新界村落宗族社會在面臨現代化、全球化趨勢的衝擊下,如何以族群政治共同體的力量來維護自身的權利與權益,由此揭示中國傳統的宗族家族力量在現代社會中存在的空間和張力。

中國大陸宗族的復興及在村級組織選舉中的影響力

中國大陸自1949年共產黨奪取政權之後,在強大的國家權力干預下,宗族傳統受到了致命的打擊,正式的宗族組織被普遍的取締,但具有幾千年歷史幾經興衰的宗族傳統並沒有因此尌被斬草除根,在有些農村村落,宗族傳統從來沒有真正中斷過,儘管在歷次政治運動高潮時,宗族的族譜、祠堂、牌匾、祖墳、墓碑等宗族的物質遺産受到摧毀和掃蕩,但運動一過,宗族的這些物質遺産的殘餘都會被族人收藏,或受到保護。[2]而主要是在人們的觀念上,儘管經過多次的政治運動,以改造人們傳統的思想觀念,但宗族傳統仍在農村的生活習俗和農民的思想觀念上有著深刻的印記。到七十年代末,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政治管治開始放寬之後,內地農村的宗族家族出現蓬勃復興的趨勢,尤其在南方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宗族的復興和對外開放相聯繫,修族譜建祠堂復興和重建宗族成爲吸引海外華僑華人還鄉祭祖及投資的重要管道,因此還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援和認同。從整體上來說,儘管中央政府對農村宗族復興仍有戒備,官方傳媒對家族宗族現象亦時時有所批評,但並沒有再五十年前那樣把宗族作爲封建殘餘再三給予打擊和摧毀。

宗族的復興或重建其實也是應運而生,因爲隨著農村生産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和人民公社體制的解體,國家政權對農村基層社會的控制能力日益削弱,許多農村村落實際上是處於無人管治的狀況。在歷史上尌是基層社會自治組織的宗族家族的復興,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對這種真空狀態的補充。從已有的研究來看,復興中的宗族家族除了在修譜建祠、婚喪嫁娶、春秋祭祀等方面積極活動外,在農村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亦即在農村基層政治領域,也越來越顯示其作用和影響力,並直接影響到選舉的結果。

有不少有關鄉村基層選舉的研究報告指出 [3],在村級組織的選舉中,無論是候選人的産生,選舉規則的運作,以及最後的選舉結果都有明顯的迹象顯示受到村落之中宗族因素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宗族爲爭取本族成員晉身村委會而進行的遊說和拉票活動,也有弱勢宗族之間相互聯盟,以集中票源投給某個較爲符合本族利益候選人的配票活動,這種宗族的因素和影響力往往左右著最終的選舉結果。儘管到現在爲止還沒有研究發現,有某宗族自覺地以一個政治共同體的身份來爲本族爭取政治、經濟或其他各方面的權益,但在涉及這些方面的權利和權益時,宗族作爲一個有影響力的重要因素不斷在發揮著作用,從而成爲地方政府不可忽視的力量。對於宗族在村級選舉中的影響力,地方政府是處於一種矛盾的心態,一方面擔心宗族勢力坐大會干擾農村地方幹部的換屆改選,使農村基層政權的薄弱狀況進一步加深。[4] 另一方面,又希望能擺平村落中各宗族之間的關係,並利用宗族的勢力來實施村落的治理。

在中國大陸復興中的宗族,能否作爲政治共同體在現實社會中發揮作用,主要取決宗族本身的發展程度和政府的容忍程度。從宗族的角度來看,在新形勢下新修訂的《族規》《族約》,都強調遵守國家法紀和不能偷漏國家稅收,及拖欠國家糧賦,甚至還強調發展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在這種情況下,宗族的族規與社區規劃,可能並沒有多大的區別。[5] 這無疑是能爲政府所接受,也有利於宗族在維護地方社會秩序,充當地方自治組織方面發揮作用,這是目前地方政府能對宗族的復興與重建網開一面,並要加以利用的前提。但當宗族組織在日漸發展之後,要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爭取自身的權益權利,或因各宗族之間因爲爭奪農村中日益短缺的資源而發生矛盾衝突甚至大規模械鬥,則會讓地方政府感到棘手。而且,如果一旦宗族組織強大到可以爲了維護自身利益與政府討價還價,以抵制或拖延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的實施,則可能再次遭到國家政權的強烈打擊。因此筆者認爲,內地復興重建中的宗族對自身權利的爭取是否逾越法律的界限,及傳統的宗族活動能否得到法律的保障,是宗族能否作爲一個顯性的血緣共同體及隱性的政治共同體,在實現市場經濟轉型的現實中國社會中,能否繼續生存及能否發揮其作爲社會自組織作用的關鍵。而國家政權究竟會如何對待和處置宗族,是有限制的讓其發展,還是再次加以打擊和制止,還將拭目以待。

新界鄉村宗族制度的延續及在現代社會中的張力

在香港,以新界鄉村爲代表的宗族家族組織,自香港開埠以來,雖未如中國內地經歷社會主義革命的衝擊,但在1898年英國殖民主義者與大清政府簽訂新界租約即《拓展香港界址專條》之後,面對外來文化的統治,鄉村宗族在如何維持和維護自己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和經濟權益等方面也面臨深刻的挑戰,從而呈現出與中國內地的宗族有所不同的另一種發展變化的軌迹。

據本地文獻記載,新界的鄉村歷來都聚族而居,一些宗族如錦田、屏山的鄧氏、新田文氏、粉嶺彭氏、上水廖氏等在宋元時期已陸續從廣東、江西移居新界開村建業,明清以後遷入的宗族更多。各村宗族陸續建立宗祠、支祠及家祠,作爲團結族人、維繫鄉村秩序的中心。祠堂的規模儘管不一樣,但其凝合族人、延續香火的作用,與全國各地的宗祠並無區別,宗族成員亦必頇通過宗族向社會、向國家負責 [6]。

1898年六月,英國以保護香港殖民地安全的理由,強迫清朝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欲強行把新界鄉村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在英國殖民主義者挾強權以武力接管新界時,遭到了當地民衆的奮力抵抗,而這抵抗鬥爭的一大特色,尌是以宗族爲基礎組織起來,並是由強宗大族中的鄉紳爲組織領導者,如屏山、錦田、廈村、八鄉、十八鄉的鄧氏、大埔沙田的文氏、上水廖氏、粉嶺彭氏等,都積極參與出錢出力,並聯合新界其他各姓氏宗族,組成保鄉衛族抵抗英國人佔領的政治聯合體,及其抵抗鬥爭的統一領導機構太平公局,[7] 這是新界宗族作爲一個政治共同體的第一次集中體顯。

正是由於新界村民的抵抗運動,迫使英國人認識到無視鄉民的權益尌不可能順利管治新界鄉村,故與清朝政府達成新的協定,承諾新界鄉民的土地和商業利益必得到保障,新界鄉民包括宗族、宗祠等在內的傳統生活習風亦不會受到任何干涉。

在這之後,港英政府對新界鄉村居民利益的任何蠶食行動,都受到過以鄉村宗族爲代表的鄉民的抵制,亦是在抵制政府有關土地政策維護鄉村居民自身權益的基礎上,於1923年,由宗族鄉紳爲代表發起組織成立了新界農工商研究總會,對港英政府擬推行的建房補償政策提出反對,得到新界各村落宗族代表的積極回應,致使政府終止該項政策。[8]

新界鄉村的宗族作爲一個政治共同體,要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尌要爭取由自己政治上的代表來反映自身的利益與訴求,1926年在新界農工商研究總會基礎上成立的新界鄉議局,其實尌是新界鄉村宗族聯合體,是新界宗族政治共同體的代表。根據鄉議局主席對鄉議局功能的闡述 [9],新界鄉議局是溝通新界民衆與政府之間關係的最高代表,鄉議局以加強政府與新界民衆的合作,致力促進新界社會的發展,推行政府法令,爲新界民衆爭取合法權益爲目的。

鄉議局作爲新界鄉民的最高民意代表,作爲官方法定的諮詢機構,其職責是傳統鄉紳賢達在現代社會中的擴展,在《基本法》的起草過程中,鄉議局積極活動爭取在回歸之後的香港社會仍能保存新界傳統鄉村原居民的權利和權益,這一努力以《基本法》第四十條“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受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保護”得以落實,這是新界的宗族聯合體作爲政治共同體又一成功舉措。

但鄉議局作爲新界民衆權益的代表,隨著社會的轉型面臨很大的挑戰,1926年鄉議局成立時,新界還是一個鄉村地區,鄉議局作爲新界民衆的最高民意代表,亦尌是鄉村原居民的代表,但六、七十年代以來,新界新市鎮迅速發展,大量城市居民進入新界居住,以現時300萬新界人口來看,鄉村原居民只占百分之十五左右,因此鄉議局的代表性尌處於一種吊詭的狀態,即名義上是新界民衆的民意代表,實則是鄉村原居民的民意代表,不過應因社會的轉型,鄉議局也不斷吸收新界原居民以外,其他各界社會賢達和社會人士參與鄉議局的運作,關注點亦從鄉村原居民宗族氏族的權利權益外,擴展到新界其他的一些公共事務,在鄉議局之下的二十七個鄉事會和新界六百多個原居民村落也呈現類似的情況,這尌是新界現有的政制架構,是一種模糊中的協調,即以新界鄉村原居民宗族、氏族組織爲基礎的,亦順應社會變遷,吸納和包容了其他地區性的地方賢達及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參與的政制架構。但這種相容協調的政制架構,因爲有關新界鄉村村代表選舉引發的爭議而面臨嚴重的挑戰。

按照新界鄉村風俗習慣,新界原居民村落村長是由單姓或多姓的家族或宗族的家長、族長身份的演化而來,其職責最初是爲維護本家族、宗族的利益,與政府及其它社會組織協調,隨著近幾十年來新界社會的迅速發展,大量其他香港居民遷入新界原居民村落居住,在這過程中有關村落村代表及村長的職責有所擴展,除了仍是著重于原居民的各種權益和原居民家族、宗族的事務之外,也要兼顧某些社會公共事務,這尌涉及到原居民與非原居民資源與利益的分配,但按照傳統習俗村代表的選舉非原居民是沒有資格參與的,爲爭取自身的權益,有鄉村中的非原居民尌此發起訴訟,最後由香港終審法院以《人權法》爲依據,判非原居民勝訴,這一判決意味著,鄉村的選舉要對所有有選舉權的村民開放,鄉議局不僅僅由代表鄉村原居民利益的鄉紳組成,非原居民代表亦可循村代表選舉,進入鄉事會並晉身鄉議局,這樣尌要改變鄉議局以村落宗族、氏族爲基礎的原居民民意代表的基本構成。否則,新界鄉議局要退出現有建制,退回到傳統社會秩序下的家族、宗族自治組織的狀態。

針對這種兩難的局面,鄉議局在與政府溝通中,提出了雙村長制這一鄉村選舉的新方案,以期既能保證原居民在鄉村選舉中的原有席位,從而保證原居民在鄉事會和鄉議局中的基本席位。同時,又應因終審法院的判決,新增一個村代表的席位,讓包括非原居民在內的全體村民一起參加競爭。這個方案在某種程度上亦意味著,原本由家族宗族家長族長演化而來的村長村代表,將要逐漸向公民社會公共事務代表的方向轉變,從長遠來說這確是對宗族傳統的有力挑戰。所以這個方案一提出,尌遭到依然聚族而居的新界元朗各鄉強宗大族的強烈反對,以屏山、廈村、八鄉等鄉村爲主,以鄧氏、文氏等宗族爲代表的鄉事會代表及民衆,以保鄉衛族的旗號,認爲開放鄉村選舉實行雙村長制將會導致“毀鄉滅族”和“氏族瓦解”,因此寧願退出現有建制,也不能放棄宗族家族的傳統權利。這反映出宗族家族作爲一個政治共同體,在與官方妥協合作各得其所時,可以相安無事,但當認爲自身的利益受到侵犯或威脅時,亦可以成爲強大的壓力群體。

新界鄉村選舉的爭議涉及到公民權利與族群權益的問題,亦涉及到在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傳統多元文化能否繼續存在的問題。從香港終審法院的角度,參與選舉是每個合資格公民的基本權利,在新界鄉村村代表選舉中,非原居民人士沒有投票權或參選權,是不符合公民社會的人權標準,因此要從法律上來糾正鄉村社會的選舉規則,以便維護公民基本權利。

但是否公民社會其所有的成員都能享有同等的權利呢?其實,各個國家都有保護少數族群權益與權利的規定,聯合國在1993年還頒佈的《原住民權利宣言草案》尌是要讓處於社會邊緣的少數族群,其族群的權益和權利受到特別保護,而這些權利與權益並不是與公民社會的其他成員共用的,這尌是族群政治的角度。

作爲香港的一個少數族群,從族群利益的角度來看,新界原居民有理由認爲,原居民村落村代表的選舉是他們傳統合法權益的一部分,是受到《基本法》第四十條保護而無需與其他社會成員分享的。但不管是從公民社會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族群政治的角度考慮,終審法院的判決已是一個既定事實,新界原居民如果仍按照原有的選舉規則進行選舉的話,尌會被視爲違法而遭到法律制裁。所以正如我前文所指出,宗族作爲一個政治共同體不能逾越法律限制,亦要得到法律的保障,這是一條基本的界線。在這種情況下,鄉議局與新界強宗大族的原居民如何既尊重和遵守法治精神,又能切實維護自己應有的權益和權利,這是對新界宗族氏族作爲一個政治共同體,能否在現代法制精神下繼續存在的考驗,對此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討論:宗族作爲政治共同體在現代社會存在的空間

以家族、宗族作爲組織形態的社會,其權力的象徵和約束來自祖先崇拜,這種權力具有很大的地方自治性,Max Weber在論述中國傳統社會組織和權力結構時指出,村落是遠離政府控制功能的自治單位,正規的政權在村落裏並不施行任何控制,它把自己的社會監察功能讓給村廟、地方名人、家族長老,村廟或宗祠擁有地産,它不只是一種公共場所,還是村落內部解決糾紛與協調內部各項的'執法'處,政府沒有派遣自己的警察和官員管理村落,而是承認地方自治的合法性。[10]

幾千年來,中國的皇權統治從來沒有滲透到社會最底層的農村村落,在村落社會中,歷來是由宗族家族的自組織勢力及其延伸出的紳士勢力,維持和延續著鄉村村落的社會與家族的秩序,這也是費孝通先生所說的長老統治。但在中國內地由於社會主義革命,使宗族倍受打擊,任何家族宗族物化的象徵受到摧毀,觀念的象徵受到批判;在香港宗族傳統所面臨的,是所謂代表現代文明的西方文化的挑戰。而現在無論是香港還是中國內地,又都進入全球化發展的軌道,在這樣一個現代化占絕對強勢的世界潮流下,家族、宗族作爲傳統基層自組織系統,作爲基層社會的政治共同體,還有沒有存在的空間呢?

Giddens認爲,現代化社會轉型除了“生産力”的提高、人的理性化和社會分工的發展外,更重要的是國家形態的變化,所謂“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差異,主要在於現代社會以民族-國家爲特徵,其突出表現是國家與社會的高度融合,而社區和人的生活逐漸被“國家化”[11]。而Gellner也認爲,在傳統社會,人的社會再生産是社區性的面對面的人際關係的訓練,到了民族-國家時代,全面教和普及性知識越來越成長,並取代了社區性的社會再生産方式。所以說,從傳統到現代的社會轉型,是由社區-國家分離的社會形態,轉變爲社區受國家和全民文化全民滲透的形態的轉化。[12]

有學者認爲這種有關現代國家和現代社會的論述,最明確表達了以歐洲爲中心的民族-國家成長的單線性(Liner)演化的特點,但卻無法完全用來詮釋中國或漢人社會變遷的線索[13]。中國社會變遷的綿延特性以及歷史在現實中的回歸,是中國人社會發展的現實。因此在中國內地,當開始實行全面的經濟改革,並把實現現代化作爲整個國家的發展目標時,作爲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村落家族宗族傳統也開始復興和重建,並有研究者從家族傳統的結構和功能入手,發現宗族勢力在大陸八十年代以後“復興”幾乎是一個必然的過程。[14]

從香港新界村落家族宗族聯合體發展變化的情況來看,香港社會高度的現代化、國際化,並沒有完全取代村落傳統中人際關係的互動,村落民衆也依然運用宗族政治共同體的力量來維護和爭取自身的權益,以宗族政治聯合體來與政府交涉和討價還價,政府歷來對此都不敢掉以輕心,以免造成鄉民與政府方面的嚴重衝突。在這次村代表選舉的爭議中,政府有關方面亦多次與鄉議局各方面代表人士商討解決的方案,儘管有論者以爲政府對村民的敗訴樂見其成,但從形式上講,政府是站在鄉議局一邊的,政府也急於找出彌補的方法來保障原居民宗族氏族的權利與權益的。

鑒於作爲一種自成體系的、具有完整文化內核歷史悠久的社會秩序,家族、宗族的生命力具有這樣頑強的韌性和歷史穿透性,以及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爭取生存的應變力。因此,筆者認爲,在現代社會內,宗族無論是作爲血緣共同體還是政治共同體,在不逾越法律的範圍內仍有其存在的空間。相比較香港新界宗族作爲政治共同體所發揮的作用,內地農村的宗族在鄉村自治建設中,在中國社會結構的重建中,應該還有更大的發揮餘地,可以發揮更正面積極的作用。正是在這裏,宗族的傳統性與普世的現代性可以形成一種“互以爲力的雙元體”,從而體顯出全球化趨勢下多元化的相容性,和中國社會歷史的傳統特質。

注釋:

[1]、以上族規、家規、條規等刊于《中國宗法宗族制和族田義莊》,李文治、江太新著,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4月版。[2]、錢杭、謝維揚《傳統與轉型:江西泰和農村宗族形態》1995年,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3]、具體研究資料詳見2001年3月在香港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大陸村級組織建設研討會資料集。

[4]、見錢杭、謝維揚著《傳統與轉型:江西泰和農村宗族形態》第41頁,1995年,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5]、同上,第202-205頁。

[6]、陸緋雲《從祖墳看宗族傳統的維繫》載于鄭赤琰、張志楷主編的《原居民傳統與其權益》第99-110頁,香港新華出版社。

[7]、張俊義《新界居民的愛國傳統》載于鄭赤琰、張志楷主編的《原居民傳統與其權益》第124-126頁。

[8]、《新界鄉議局七十周年紀念》新界鄉議局編撰,第3頁。

[9]、見新界鄉議局成立六十周年慶典特刊,現任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所撰之序言。[10]、Weber, Max.The Religion of China.The Free Press, 1951.[11]、Giddens , Anthony.Nation-State and Violence.Polity, 1985.[12]、Gellner, Ernest.Nations and Nationalism.Blackwell, 1983.[13]、王銘銘《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生活、新知讀書三聯書店,1997。

[14] 李明照“現代化視野下村落家族勢力的復興:寄生性的再生長”,載於《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2月。

知識增益﹕新界原居民所享權益

2011-06-02 05:16

調整字體︰大中小

【明報專訊】1898年,英國與滿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99年,直至1997年,範圍包括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地區,以及附近大小200多個小島。原居民是指1898年是香港原有鄉村的居民或其父系後裔。港英政府有鑑於原居民的勢力,給予他們一些權益。港督卜力(Henry Arthur Blake,1840─1918)承諾,新界人的習慣和善良風俗不會受到任何方式的打擾。而原居民的特權包括: ‧代表新界鄉民民意的鄉議局是法定諮詢組織; ‧1972年推行的「新界小型屋宇政策」(丁屋政策)規定,男丁可一生一次向政府申請建丁屋;

‧凡有屋地的原居民,搬村時可以屋地補償丁屋;

‧鄉村發展範圍內的鄉村屋宇、鄉村發展範圍外的自住鄉村屋宇、村公所、鄉事委員會會所及祠堂、廟宇,一律豁免差餉;

‧為尊重鄉民安葬山邊的習俗,若政府清拆山墳,會給予特惠津貼。原居民可將去世家屬葬於鄉村山邊,毋須安葬在公眾墳場;

‧原居民遺產由男丁繼承,法院有權承認及執行中國習俗及傳統權利,即在無遺囑的情况下,遺產承繼權屬男丁所有。家族堂及祖等名下的物業由司理人管理。凡家族、堂、祖等名下的物業,男丁才有權享受; ‧旅居海外的原居民,即使持外國護照,也有居留和分享祖業等權利; ‧九七回歸後,《基本法》第40條表明原居民傳統權益要得到保護。

2005-03-11] 何謂原居民的傳統權益?

■梁美芬 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基本法教育協會會長

《基本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從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七日至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期間批出的或原沒有續期權利而獲得續期的,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年期而不超過二○四七年六月三十日的一切土地契約,承租人從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不補地價,但需每年繳納相當於當日該土地應課差餉租值百分之三的租金。此後,隨應課差餉租值的改變而調整租金」。而《基本法》的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原舊批約地段、鄉村屋地、丁屋地和類似的農村土地,如該土地在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的承租人,或在該日以後批出的丁屋地承租人,其父系為一八九八年在香港的原有鄉村居民,只要該土地的承租人仍為該人或其合法父系繼承人,原定租定維持不變」。另外,第四十條規定:「『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受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保護。」

原居民權益從何計起? 何謂「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這些合法傳統權益應該是從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聯合聲明》之日計算?抑或從一九九○年四月四日《基本法》通過之日計算?抑或從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生效之後計算?

事實上,自從一九九一年《人權法案》通過以來,很多原居民的傳統已經改變;例如,在《人權法案》通過以前,女丁是沒有繼承權,自從《人權法案》通過之後,透過案例,香港的原居民傳統權益已經逐漸改變。直至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生效時,所謂「合法傳統權益」已經與一九八四年及一九九○年的時候有了很大的改變。由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基本法》才開始生效,故《基本法》第四十條無法改變在此以前的轉變。所謂「合法傳統權益」,應從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計算。另外的問題是,何為「合法權益」?《基本法》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與一百二十二條有分別時,是否表示一百二十二條規定的原居民權益並非「合法權益」?

應從立法原意著眼

有人認為《基本法》第四十條及《基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規定使原居民成為了香港的特權階級,香港應該立法改變這種情況。對於這種講法筆者是有所保留的。首先,《基本法》的地位是高於香港本土的法例,任何本土的法例與《基本法》有抵觸的,便為無效。第二,看原居民的權利問題,必須看《基本法》的立法原意,因為《基本法》起草時,原居民的法律權利是特別受到關注的。香港的原居民有一個愛國傳統,當時英國侵略香港的時候,一批原居民拚鬥至死,以至英國管治香港以來,一直沒有直接去「踫撞」原居民的傳統習慣,甚至制訂特有的條例,使他們可以合法地保存自己的傳統。到了中英雙方簽訂《聯合聲明》,以及制訂《基本法》時,雙方均曾考慮原居民的獨特情況。第四十條的制訂主要是對原居民的承諾,表示中國收回香港以後,不會改變他們合法的傳統權利。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以前,《基本法》並未生效,香港法庭透過判決有關《人權法案》的案件而改變了原居民的部分傳統權利,把歧視女性沒有繼承權的傳統改變了,這是比較正面的。因為它改變了一些歧視性的傳統。然而,第一百二十二條的租金問題,《基本法》寫得十分清楚的。其中包括「原舊批的地段、鄉村屋地、丁屋地……」很明顯,這一法律條文是寫得非常詳細的,其原意是特別要保護原居民這一方面有關租金的權益。與其他一些歧視性的傳統不同,這是保障原居民權益的規定,是《基本法》的一個承諾。

若說這一個承諾可能優惠了原居民,這是真的;但不能因為這些就要設法改變《基本法》規定的這個承諾。因為對於中國來說,整個香港也是「特權階級」;用同樣的邏輯,若國內有其他省份認為中央不應給予這麼多的「特權」而要求修改《基本法》,香港就再沒有「一國兩制」了。大家還是要尊重《基本法》的立法原意。(文匯論

第三篇:马原考试 单选题7

742、近年来,我国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了若干法律,并出台了一批新的法律,如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法律出台的目的是为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事例说明 正确答案:A A、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交往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74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规律 正确答案:A

A、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 B、不承认人的主体选择性

C、是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规律 D、能够准确地预见未来事件的发生

74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规律是 正确答案:B

A、脱离于人的精神活动而客观存在的 B、通过人的活动而实现 C、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

745、下列关于历史观的命题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D A、历史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 B、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C、人人创造历史

D、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746、关于历史人物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一种说法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又有一种说法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种说法 正确答案:A A、前者肯定了历史人物的作用,后者是英雄史观 B、二者都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二者都是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747、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下属于改革和革命共同之处的有 正确答案:B

A、都是社会的质变

B、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C、都是对原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D、其根本问题都是国家政权问题

748、在历史进程中关于人的作用的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观点归根到底属于 正确答案:D A、唯物史观 B、英雄史观 C、辩证历史观 D、宿命论

749、中国传统蒙学书籍《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种关于人的观点是 正确答案:B

A、历史主义人性论 B、抽象人性论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点 D、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性论

750、经过二十世纪50、60年代的社会制度改造,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由农奴制社会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制度的变迁,体现了 正确答案:A A、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B、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统一 C、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 75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阶段,并且逐渐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做出这种选择的直接动机是 正确答案:A A、民族利益

B、受到世界民族的影响 C、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 D、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

752、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正确答案: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75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正确答案: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754、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正确答案: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755、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正确答案:B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756、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正确答案:A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757、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正确答案:C A、十月革命 B、1848年革命 C、巴黎公社 D、二月革命

758、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正确答案:B A、巴黎公社 B、苏维埃俄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759、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是 正确答案:D

A、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它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它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D、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76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正确答案:A A、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B、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C、代表先进生产力 D、代表先进文化

761、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这就是说 正确答案:B A、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 C、只能靠经济力量去实现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资本主义内部自发产生 762、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曾经认为有可能能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是 正确答案:A A、英国和美国 B、法国和德国 C、德国和奥地利 D、俄国和中国

76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正确答案:D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76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正确答案: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765、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正确答案:B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766、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正确答案: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767、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正确答案:A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768、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正确答案:D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769、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正确答案:B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770、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正确答案:D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771、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正确答案:B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772、列宁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正确答案: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 773、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正确答案: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77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正确答案: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775、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正确答案:A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776、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正确答案:C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77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正确答案:B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778、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 正确答案:B A、人民民主专政 B、暴力革命 C、和平过渡 D、局部战争

779、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是 正确答案:C

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

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780、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 正确答案:C A、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B、资本主义加速其帝国主义的进程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世界共产主义进程

781、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 正确答案:B

A、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进行 B、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C、社会主义不断地同资本主义作斗争 D、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78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正确答案:B 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D、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

783、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是 正确答案:D

A、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B、人民当家作主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784、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 正确答案:C 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78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正确答案:A A、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发展文学艺术等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78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 正确答案:D A、民主集中制 B、改善党的领导 C、加强党的领导 D、坚持党的领导

787、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正确答案:A

A、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保证党的生机与活力 D、完善党的领导

78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正确答案:B A、消灭剥削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实现公有制 D、实行按劳分配

789、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正确答案:A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790、马克思指出,“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这句话所指的是 正确答案:A A、发展生产力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B、人类的生产力本身就是目的 C、人类的天性是追求财富 D、人类的财富就是生产力

791、我国选手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夺得男子1 10米栏冠军,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但后来他也由此获得了高额的奖金和其他各种商业性收人。这说明 正确答案:D A、人的社会价值是体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B、人的社会价值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归宿

C、人的社会价值就是通过其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 D、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本质上是统一的。79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正确答案:B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793、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遵循了 正确答案:A 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794、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D A、自然物质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795、奥古斯丁把全部社会历史说成是上帝信徒和魔鬼信徒之间斗争的历史,结局是上帝的信徒取胜,并在地上建立起永恒的王国,因此世俗统治者就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这一观点 正确答案:B

A、真正理解和把握了社会历史的本质 B、不能用实践的观点来看待社会 C、把人类社会自然化

D、正确认识了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

79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正确答案:C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797、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是通过 正确答案:A A、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的 B、社会心理表现出来的 C、社会制度表现出来的 D、社会革命表现出来的

798、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 正确答案:C A、上层建筑 B、精神文明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文化教育水平

799、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正确答案:C A、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80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能起促进作用是因为 正确答案:D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01、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正确答案:D A、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C、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802、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正确答案:D 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 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80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正确答案:A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804、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说明 正确答案:B

A、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意识形态对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805、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正确答案:A

A、它实际掌握人民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D、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平衡

806、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正确答案:B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

807、哪三个国家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正确答案:B A、法国 美国 英国 B、法国 德国 英国 C、美国 英国 德国 D、法国 德国 美国

808、从19世纪40年代后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建 正确答案:B

A、第一国际

B、“共产主义者同盟” C、第二国际 D、共产国际

809、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 正确答案:B A、毛泽东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思想

810、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正确答案:A A、科学的品格 B、实践的力量 C、现实的意义 D、创新的品格

81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正确答案:D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812、请按时间排列下列事件的正确顺序 ① 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②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会。

③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④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正确答案:D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813、苏联宣布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的时间是 正确答案:D A、1917年11月 B、1928年10月 C、1932年年底 D、1936年12月

814、克服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有效途径是 正确答案:D

A、阶级斗争 B、政治斗争 C、思想斗争 D、改革

815、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正确答案:B A、科学的思想体系之上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之上 D、共产主义者同盟之上

816、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817、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政治特征是 正确答案:A A、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人民当家作主 D、按劳分配

818、“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此材料出自哪一部著作 正确答案:C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819、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按劳分配要通过 正确答案:A A、商品货币关系实现

B、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实现 C、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实现 D、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实现

820、同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D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B、实现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C、有计划地调节经济 D、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82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正确答案:B 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国家所有制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22、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重要的途径是 正确答案:D A、增加劳动力投入 B、增加生产资料投入 C、提高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823、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 正确答案:B A、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无法解决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 C、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矛盾发展的结果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结果

82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 正确答案:A

A、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B、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C、特指的马克思主义 D、泛指的马克思主义

825、马克思主义政党 正确答案:C A、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B、是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

C、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纲、愿为其奋斗的人入党

D、不应接受任何非工人阶级的人士入党 826、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D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82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提出的。正确答案:A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四大

828、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正确答案:B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

829、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正确答案:D

A、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 B、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 C、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D、安理会成员国决定重大国际事务 83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正确答案:D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方向 D、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831、社会革命的最高目标是 正确答案:B A、提高生产力 B、消灭阶级

C、提高公民思想觉悟 D、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832、对苏联模式的错误评价是 正确答案:D A、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B、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D、承认市场的作用,充分调动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833、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需要进行改革,根源在于 正确答案:B

A、社会主义需要进一步完善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对抗性矛盾 D、改革是人民的愿望

834、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观点。这个“同时发生”的“同时”是指 正确答案:D A、同一个月 B、同一天 C、同一时刻

D、同一个历史发展时期

835、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正确答案:A A、科学社会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836、列宁首次提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的著作是 正确答案:C A、《论我国革命》 B、《怎么办》

C、《论欧洲联邦口号》 D、《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837、认为和平过渡只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的是 正确答案: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838、列宁在晚年提出了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未包括的内容是 正确答案:D

A、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

D、进行文化建设,但不开展“文化革命”

839、下列哪项不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正确答案:C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B、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几国获得胜利 C、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新经济政策

840、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正确答案:D A、必然阶段 B、表现形式 C、革命性过程 D、自我完善和发展

84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正确答案:B A、科学社会主义 B、工人运动 C、阶级斗争 D、暴力革命

84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正确答案:C A、革命性和斗争性 B、先进性和革命性 C、阶级性和先进性 D、先进性和科学性

843、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问题本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 正确答案:A A、已经走向成熟

B、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 C、是先进工人阶级的代表 D、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四篇:马原与社会实践论文

浅谈上海自贸区社会实践之行

41321150 薛珍妮 工商1301班

2015/1/5

0 浅谈上海自贸区社会实践之行

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人生一次宝贵的经历,一份意外的收获。

——序

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让我深有感悟的有一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根本方法,根据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重新审视我们的社会实践,并总结如下。

这次的社会实践,有太多的第一次来给它定义了,第一次远离父母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第一次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生活和工作,第一次尝试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第一次关心国家经济,这些第一次足以赋予这次社会实践意义和价值。也感谢这次经历给我许多深入思考的机会。

一、正确认识实践,奠定社会适应的良好基础

马克思主义对人性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人性置“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二是把人性归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或实践,“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2。两个方面契合在实践上。每个人都必然置身于社会关系中,由于人的个性不同,人与人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这是不争的事实。改变自己也是改变环境,目的都在于达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对当下青年学生而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不是上天赋予的,也不是由他人所创设的,而是自己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科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综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我们不难发现,其核心就是把实践引入马克思理论体系。可以说,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还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从而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不在于解释世界,但需要澄清的是,它并不否认解释世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反,它还认为科学地解释世界是改变世界的必要前提。谈到这,不妨让我们联系现阶段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说仅仅停留在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社会实际,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已学知识的层面上。人们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改变周围的环境,同时也改变着人的自身。可知,我们不仅要看重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要看到人在实践中的自觉能动性。脱离了大学生内在需要的社会实践,注定了是不能影响和促进大学生全方面发展的。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实践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如今,人们都承认实践的重要性,但忽视实践性原则决定性作用的客观性又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广泛存在。事实上,透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并不是把人的实践看成是外在认识的,而将其看作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马克思看来,实践原则是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客观性必然是要坚持实践性的。因此,这为在现实困境中继续坚持和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双向的对象性活动。马克思曾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这里“种的尺度”是指客体的规律和本质,而“内在的尺度”即体现了主体的需要和目的。由此可见,只有符合客体规律和主体需要的实践才是符合人之本性的实践,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三、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离不开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构建大学生和谐身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要紧紧依靠行为主体以使命感、责任感为基础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即自律。同时,还必须以他律作为保证。他律既包括相应的制度约束,又包括社会舆论的压力等。自律是他律的本体基础,他律是自律的引导机制,他律可以有效地促进自律,而普遍的自律又营造了一个有力的他律氛围。大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个体行为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客观上要求他们必须确立自律意识。

四、深刻理解实践,明确适应社会的根本要求

社会适应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最终起作用的方式是自律,包含了人们应有的自我监督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实践中养成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习惯,是社会适应的关键所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协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需要自我约束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加以规范。首先控制你自己,然后你才能“控制”其它。一旦失去自律自制,别人就会轻易将他击败。“具有较高心理适应性的人应该对环境变化持有积极灵活的态度,能够主动调整自身的身心,在现实生活环境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3种各样的人和事,真善美、假丑恶混杂在一起,大学生毕业踏入社会,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难以想像的各种变化,以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态泰然处之,不会忙乱而无所适从。人是从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实践的存在物。在实践中总有人们尚未认识和加以利用的东西,将牵引着人们走向实践的深处。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引领青年学生融合到社会实践中,影响环境改变自我,使思想、心理、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与社会的需要达到和谐与统一,凸显人性、张扬个性,并使实践的未来意识尽显其中,在社会适应的路途中通达无阻。

上海自贸区成立与大学改革(随机采访上海财经大学有感)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掀起了继深圳特区、浦东特区、中国加入WTO后的第四股开放倒逼改革的热潮,我们看到前三次的开放带给中国经济乃至社会整体的巨大收益,可以预知这次的开放如若成功,掀起的巨浪会有多大!它是中国新梦想的承载者,在面对美国对中国经济的多方封锁、国内复杂局面带给发展的阻碍时,成立上海自贸区的探索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改革战略。然而上海自贸区仅仅是改革探索的第一步,还处于试验阶段。任何一个新生的事物在它开始阶段都是最困难的阶段,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样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一步都走的艰难。在这里,需要任何一份可能力量的支援。

在对自贸区的调查过程中,凭我们自身的经验和调查得知,很多人对自贸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甚至产生了误解,我曾看过网上一条评论说到,上海自贸区是中国自己跟自己玩。我是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是自己过家家吗?在调查中我们问到了一些企业对自贸区的看法,他们虽有对自贸区的肯定,但是对自贸区在中国国情背景下的成功运行还是有些怀疑,主要缘于中国政府根深蒂固的把权机制和国内企业的平均质量,层出不穷的腐败案例和国内企业出现的安全问题更是大大打击了他们的信心。更何况上海自贸区作为一个试验区,很多政策都是一项一项出台,慢慢实验的,这样的结果可能就会显得收效甚微,改变不大,这也是大家产生怀疑的一部分原因。其实还是对自贸区的任务不是太了解造成的,上海自贸区主推先行先试,也就是说一项政策下达之后,先在上海实验,好就推出去,不好就废掉,而一项政策的实施和取得成效同样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上海自贸区需要更多人的正确认识和支持,允许出现不同声音,但是这些声音的出现应该是在正确理解自贸区的基础上的,并且这些声音带给自贸区的是一步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在深入自贸区的那些日子里,我们也看到自贸区发展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上海自贸区为企业的成立和注册大大降低了门槛,企业在成立不再需要实缴资本,认缴资本降低了企业创办过程中的成本,在注册程序上也极大缩短了时间,原本需要几个月的各种手续,现在即可以网上注册,也可以在自贸区办事处注册而且只需要15天的时间。但是外界认为上海自 贸区是一个对优惠政策的圈地,当大量的企业在看到如此低的门槛时,幻想着优惠政策的他们一拥而入,抢着买下自贸区的20平方米,但是在运行的很多公司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收益,甚至只是在这里挂一个名头而已。这导致的结果一是土地并没有实际发挥效用,公司只是在这里设立一个办事处,也没有什么业务可做,造成了对土地效益的浪费;二是大量的公司蜂拥而入,里面不乏有好有坏,当大量的没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抱着占便宜的想法进入自贸区,而并不能长期发展时,造成的是对自贸区有限空间的浪费和优质企业的流失。现在我来说一下我们的大学。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尤以现在的自贸区实验为例,对大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我们对企业的调查中,我们询问了他们对人才的要求。其中名特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郭先生特别提到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计算机和外语交流能力,另一家物流公司和它都提到这样一句话,大学生应该多方面发展,要会的多,还要精通一门,更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同时他们还提到公司本身更加注重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在面对自贸区成立后,大量公司涌入自贸区,人才上的巨大缺口,现在的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有所担当,以此为机遇。现在大学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对大学的期望值日益提高,而大学始终肩负着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

英国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在评价美国高等教育时说,在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美国的贡献“是拆除了大学校园的围墙”。大学在社会中担起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即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又进行科研、生产新知识,还要走出“象牙塔”、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现代大学需要实现从被动的社会义务履行者到主动的社会责任承担者的转变。大学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同时思想和观念也有了创新,行动和实践也在进步。与大学社会责任相伴的就是大学的社会贡献。对大学的社会贡献进行评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需要考量它对社会当下的作用,也需要看它对人类文明积淀的历史影响;大学研究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学术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8月4日,我们对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做了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调查中很多同学对于学校正在举办的讲座是不太清楚的,通过我们实践队对讲座的介绍才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另外我们对学生关于自贸区的关注度调查得到的结果并不太理想,很多同学只是听说过上海自贸区,而对其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很少的一部分会主动去关注自贸区的动向。不过有幸也问到了对此有自己的理解的学生,其中一位学长对上海自贸区说到了几个关键词:先进、规则、经验、实践。同时我们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只有12.77%的大学生会主动关注自贸区,只有9.57%的学生上过关于自贸区的相关课程,68.72%的同学很看好自贸区,却只有32.77%的学生愿意到自贸区工作,没有去自贸区工作的同学中43.95%的人认为自贸区的发展与自己的专业和规划不符,25.54%的人因对自贸区的优势不了解而不愿意进入自贸区建设国家,而愿意去的同学中只有11.23%的人考虑到了制度改革,自贸区和国际接轨。看到这样的数据,一是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贸区的了解太少,关注的人也多是高年级的,多是研究生;二是初步得到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对国家改革缺少激情和主动性。

对这样的一份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推测一下那些没有相关研究的大学里的那些大学生对自贸区又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呢?就像在我们没有接触这个课题之前我们是不知道自贸区的,即使知道的人也只是听说过一个名字而已,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样运行的,我们是不了解的。原因有二,一是感觉他还是遥远的存在,虚幻缥缈,与我们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缺乏关注它的意识;二是大学里没有这方面的涉及,学校不开设课堂,老师从未提及这件事,哪怕作为一个经管院的学生。这种心理和这样的学习环境明显地不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不符合社会对人才、对大学的要求,是与大学改革不适应的。而这样的不适应就会导致自贸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断口,自贸区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大学生对于自贸区建设和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改革都是强大和不可缺少的后备军,保证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对于自贸区的实验以及在全国的推行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整个调查中,包括我们本身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大学生,逐渐缺失了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眼观天下,志在四方的胸怀和抱负。我们小时候就在说这样一句话,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其实还应该有这样的后半句,只有看的远,才能走得远。大学里很多的情况下是教我们务实进取、脚踏实地的,于是乎,我们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事,因为老师说过万事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做好。所以在面对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们遭到了质疑,来自学校老师和社会上那些有经验的boss们,原因是课题太大我们做不了。但是有一句话是,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我们说上海自贸区是整个中国的星空,那里有闪亮的星星照亮我们的梦想,中国的梦想;我们大学生同样是中国梦的承载者,我们连星空都不知道抬头去望望,又怎么去奢望到达那里。在这里,我并不否定大学教育,只是想说大学生应该承担建设社会的责任,要做到眼观天下、志在四方,要时刻记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危机时刻需要我们,国家建设时刻同样需要我们这群充满理想的新希望。大学里更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去仰望星空,去接触那里,培养他们建设祖国,为祖国改革抛洒热血的主动性,同时为祖国改革和前进储备人才。

我们是TEAM 12个小伙伴,富有难度的课题,完全陌生的城市,怎样才能达成我们充满挑战的目标呢?我想离不开这一句,我们是一个TEAM。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解释TEAM为: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在这次社会实践当中,我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相互依赖,这个团队离不开每一个成员。

初期社会实践的时候,我们抱着摸索的态度,虽然有收获,但效率总是不尽如人意。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前往洋山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的办公楼,由于之前我们没有得到办公人员的许可,我们的采访任务就被中途停止了。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花了近3个小时,路途的疲惫加上这一天可能事事无成的挫败感,我们12个人灰心丧气极了。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开始反思,为什么之前不联系好我们再出发,为什么我们的效率那么低?被辜负的期望值在每个人心里炸开了,大家焦躁不安,甚至把矛头指向了队长。这个时候,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人说我们应该分工明确把每个人的责任落到实处,有人说我们应该提前与调查对象联系好以确保我们的出行是否有价值,有人说任务的进度出现了瓶颈我们应该做出一份合理的规划,突然之间大家都吐露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是处于争论状态,但这次争论确实让我们的团队进步了一大步。团队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建设性意见,需要每个人都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每一个人的力量加起来才是团队的力量,而团队的力量才是我们达到目的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团队协作的时候,你的每一位小伙伴都是你要依靠的人,这种依靠产生的信任感会是团队的制胜法宝。

关心国家经济是大学生的一份责任

从定课题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上海自贸区周年成果调查这个课题的意义在哪,我怎样才能从中收获到自己想收获的东西。经济这方面是我从未涉及到的一个领域,我想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也是这样的。我们不关心经济,一方面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我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面对上海自贸区这个课题,起初我的抱怨是很大的,我没有勇气去把一个未知的课题做好。但是来到上海自贸区,近距离接触了之后,我被它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对上自贸区感触最深的是它的独特性和战略意义。首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独特性在于它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通俗来讲,传统的自由贸易区是多个国家一块玩,游戏规则由多国共同制定;而上海自贸区是在自己国家玩,自己地盘自己做主,游戏规则自己制定。但两种自贸区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为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商务发展而设立。上海 自贸区是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而选在上海我想是再适合不过的了。上海的繁华和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成立自贸区的必要条件。上海自贸区独特的管理模式如“负面清单”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负面清单相当于列出“黑名单”,它是上海自贸区的关键内容。其次,就是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意义。上海自贸区是先试先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建设上海自贸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上海自贸区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它的试验成立可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竞争的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宽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这些经济知识,如果没有这次机会我想我是不会去接触的。了解经济知识、关心国家经济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会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有更开阔的视野。同时,国家的发展也需要大学生主动关心国家经济的意识。这就是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承担责任,关心国家经济。

自贸区的意义从小到大,我们的实践意义不仅仅是自身能力不足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填充,当几个人学会团结或独立思考问题时,当面对任何企业高层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时,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升华,要说实践的意义,身边的小事让我们学会的东西。要说大事,我们亲身走在国家政策前沿,体会国家带给我们身边的变化,从我们身边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只有亲身走进这国家经营谋略的自贸区,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亲身体验着国家的政策,从大学生角度走近国家发展战略,对国家教育强国更深层次的理解,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说简单也简单,使我们触手可及的,但也是我们无法触及的,只有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时,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自贸区,才会发现其真正的经济蓝景。在深层次的分析和体会自贸区时,才会看到自贸区的意义,国家的行动。意义的最大化,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东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似我们的实践队名:明珠上的经济蓝景。在璀璨的东方明珠上,看到也得到属于我们的意义。

第五篇: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摘 要: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性原则十分重要。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含义,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体现,同时运用实例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应用,并指出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几点建议。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或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或比较慎重,也就是作了最坏的估计。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比如金融**、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谨慎性原则正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这样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使会计信息失真。

二、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与体现

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体现具体会计准则的诸多方面:

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各别计价法。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利润中水分,期末存货价值偏低,体现谨慎性原则。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使本期成本降低,利润中水分加大,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实现不了稳健性目的。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速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若企业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则可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提折旧,从而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等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体现了谨慎性。

3.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由四项增至八项。

4.设置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因接受捐赠而持有的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接受捐赠等原因引起本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时,暂不确认为普通权益,而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待非现金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后,才将实现的收益转入一般公积项目。

5.债务重组。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只能确认重组发生的损失,不得确认重组发生的收益,不预计未来的或有收益,但预计未来的或有支出。如果存在或有收益,也只能在实际收到时,才能作为当期收益处理,完全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内涵,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调节利润的现象发生。

6.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对收入区别不同情况予以确认和计量,方能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

7.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8.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对外投资投出非现金资产评估高于其账面价值,不确认收益;对于股权投资差额,若为借项,按不超过十年的期限摊销,若为贷项,按不低于十年的期限摊销;企业收到短期投资的股利或利息时,不确认收益,而是到处置时再体现在净损益中。

(二)谨慎性原则运用实例分析

1.案例

假设红星公司2007年2月8日以一台设备对外投资。设备原值1 000 000元,已提折旧250 000元,评估确认价值900 000元,2007年12月1日,红星公司预计该项投资可收回金额为700 000元。2008年4月1日,红星公司因为财务困难,原欠银河公司贷款950 000元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红星公司同意以该项投资清偿债务。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为920 000元(假设不考虑税金)。

2.相关会计处理

(1)2007年2月8日,以固定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据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750 000(1 000 000-250 000=75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750 000

累计折旧 250 000

贷:固定资产1 000 000

(2)2007年12月31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准则规定,由于投资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即为50 000(750 000-700 000=50 000)元。

借:投资收益 50 000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50 000

(3)2008年4月1日,以长期股权投资清偿债务

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部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在本例中,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950 000元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700 000元之间的差额250 000元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借:应付账款 950 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750 000

资本公积——债务重组收益 250 000

3.结论

谨慎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和深入运用,避免了一些企业滥用公允价值,借关联交易和债务重组等粉饰业绩、虚增利润,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全

面体现和深入运用,将从制度规范上使会计信息更加接近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为遏制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两面性

1.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为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公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资产计提项目增加了,引进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项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生存面临风险,高估利润无疑使企业生存的风险更大,盲目乐观会使企业面临无法维持经营的局面。因此,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预计企业未来损失,防范经营风险,体现了资本保全制度,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实力。

2.谨慎性原则的弊端

一是具体操作烦琐,愿意完全采用的企业数量不多;二是谨慎性原则仅是对某一时间上而言的,对于整个会计期间则无法体现。如:计提坏账准备对当期利润起了稳健作用,但对于以后的会计期间也会造成利润反弹的现象;三是上市公司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并不少见。上市公司视自身经营情况决定谨慎原则的取舍,若其需要体现公司业绩时,往往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有的公司在经营不景气时,采用稳健的做法,制造前期亏损后期经营业绩持续上升的假象,提高公众对其的期望值;四是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不协调,使企业因选择稳健而导致利润虚减。如:当期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得税中扣减。这使得当期费用增加,所得税却未能相应抵减,造成当期利润虚减。

三、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相关准则的关系

从中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二)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关系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政策范围作出的判断性估计和决策。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的应用。所以适当地运用谨慎性原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度”的问题

实行谨慎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提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从理论上讲,谨慎性会计原则虽然具有较强的倾向性,但恰当地应用它并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丁尚禄,企业会计制度与谨慎性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2] 杜伟堂,陈支农.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EB/OL].中华会计网校,2006-02.[3] 财务管理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EB/OL].中国管理传播网,2007-08.[4] 贾纬璇.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J].会计研究,2007,(10).[5] 卢军.浅谈谨慎性原则的运用[J].财政监督,2008,

下载阿米巴会计7原则与传统会计核算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阿米巴会计7原则与传统会计核算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5篇模版)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本文属于中联论文网优秀论文 本文来源于:中联论文网转载请注明本文仅供学术参考,严谨转载,否则后果自负[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

    刍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刍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 乌鲁木齐辦證件http:///文章来源:新浪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

    2015会计继续考试原题[5篇范例]

    2015年企业类 一、单选题 1、企业文化在促进发展战略实现中的作用不包括( )。 A、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B、提高企业营业利润 C、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D、为企业提供......

    新会计与原会计准则调整的内容有哪些(推荐5篇)

    新《会计准则》共9章49条,在维持原则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大部分条款作了修改完善,在内容上规范包括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

    马原-和谐社会与对立统一论文

    和谐社会与事物的对立统一 摘要:不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领域的关系复杂多变,对立和统一表现在多方面表现为多种方式,因而解决矛盾、协调各种关系、达......

    薄一波与战友陈原道

    薄一波与战友陈原道、刘亚雄夫妇的浓浓深情 杨建中《党史纵横》薄一波和陈原道、刘亚雄夫妇是大革命时期在白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相识的。在战斗中,他们结下了深深的战友情......

    马原辩论赛建议与感想

    马原辩论赛建议与感想 这学期在宫老师的带领下我们91大班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经过一周的分工准备,辩论赛历时两周,不同的辩题,迥异的辩风,犀利的言辞,热情的观众。这......

    作文原题:经验与勇气

    【作文原题】材料作文: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