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经世思想作者(范文)

时间:2019-05-12 12:2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曾国藩的经世思想作者(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曾国藩的经世思想作者(范文)》。

第一篇:曾国藩的经世思想作者(范文)

曾国藩的经世思想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382

更新时间:2009-4-20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干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

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

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六、家事忌奢华,尚俭。

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

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

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昧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华演讲网】www.xiexiebang.com 原文链接地址:

第二篇:曾国藩思想学术

曾国藩思想学术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饮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历史学家钟书河 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

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

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六、家事忌奢华,尚俭。

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九、不可厌倦

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各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进步。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

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

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人物也是如此,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予以简单、片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观的,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求。

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随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希望能透过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学识、见解和主张,更直接、更清晰、更深入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第三篇:经世格言(精选)

经世格言

释意“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幼时,乡民说,家有三宝:丑妻,薄田,破棉袄。成人,读《道德经》,老子示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乡民之语,老子之言,皆合道矣。

经世“三时”:少時未经世,闻道不解之;中年几经世,闻道半疑之;老来已阅世,闻道始信之。故圣人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何足以为大道?

追求“四家”:人是天地动物,得有栖身之家;人是社会动物,得有情感之家;人是精神动物,得有心灵之家。有栖身之家,想要情感之家;有情感之家,想要心灵之家。人类需求,大抵如此。

共事“四友”:挚友,师友,益友,事友。莫逆之交,为挚友;忘年之交,为师友;君子之交,为益友;小人之交,为事友。

感悟“四明”:少年明志,以求学;青年明事,以成才;中年明理,以立业;老年明心,以顺天。明志,明事,明理,明心,悟此八字真言,人生足幸矣。

交友“四律”:有的人,既能交友,又可共事。有的人,权当事友,不可交心。有的人,可做朋友,难以谋事。有的人,友与事皆不宜处,当远离之。

从师“五道”:人天世界,以道为师;权力世界,以民为师;欲望世界,以戒为师;人文世界,以信为师;丛林世界,以敌为师。以道为师,参觉悟;以民为师,体民心;以戒为师,悟知足;以信为师,惜真情;以敌为师,方知己。

成功“六靠”:与其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与其靠个人,不如靠集体;与其靠忠心,不如靠民心;与其靠生气,不如靠争气;与其靠忽悠,不如靠信义;与其靠暴力,不如靠真理。处世“十靠”:修身靠清心,齐家靠爱心;待人靠诚心,接物靠细心;立业靠信心,成功靠恆心;做官靠良心,为民靠真心;理政靠公心,治国靠民心。

人生“十境”:感受人生,学习人生,磨练人生,创造人生,反思人生,独立人生,实现人生,坦荡人生,完善人生,超越人生!

教育到底能做些什么

山东省临沂西郊实验学校

王维审

那天中午带儿子去理发,一个漂亮的姑娘突然向我发问:“老师,还认得我吗?”

“你是„„”我可能遇到了以前的学生了,或许是某一届我只教了一年的学生吧,我看着只是有点眼熟,却已经记不起她的名字了。

“给您一个提示,2002年的那届,跑得特别快的那个,您还给我颁过奖呢。”她充满期待地看着我。

从2000年到2008年一直带初三毕业班,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匆匆来又匆匆去,存留在记忆里的身影总是重叠来重叠去,均已不太清晰了。幸好,突发的灵感使一个名字跳了出来:“张惠雅?!”

她十分兴奋:“是的,是的,谢谢您还记得我的名字。”

在儿子剪头发的当儿,她和我聊起了上学的时光:被作业搅得要疯掉的夜晚;因数学不及格而被父母责骂;一分一分计较名次的家长会;别人拿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时自己的羡慕„„她也和我聊起了毕业后的生活:艰难的打工环 2 境;摆地摊的日日夜夜„„最终她谈到了现在:她开得挺红火的时装店;她新买的汽车和房子„„总之,生活得还很幸福。我们还谈到了她的同学:某某考上了大学却找不到工作,某某工作后又下了岗,某某已经是国家公务员了,某某在市直学校做教师„„

最后,她半似总结地说:“其实呀,像我们这样的人上学是没有用的,我们那届也就那么几个人靠上学找了个饭碗,绝大多数还是要到社会上去学的。您看学了那么多的函数我一点儿也没有用上,最多也就是加减乘除;背了那么多的文言文也都忘了,就记了个之乎者也,在社会上闯荡,靠的还是自己的努力。”

这段话让我的心凉了一截,最新版的“读书无用论”!可我又无法辩驳她说的这些亲历事实。不过,作为一名教师,我还想极力地维护一下教育的尊严:“是啊,可能很多知识暂时是没有用的,但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你,这些年的教育真的没有给你留下什么吗?”

“要说有的话,也不是知识。一直记得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 200米比赛我跑了个冠军,您给我颁发奖牌时对我说的话:‘什么时候也别忘了你冲刺时高高昂起的头,只要抬起头来,没有什么是不能征服的。’也就是这句话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强者,当我在摆地摊的时候,当我找不到路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句话,我也一直保留着您给我拍的那张冲刺终点线的照片,是它给了我自信。”

这些话我似乎还有些印象,但这一刻我已经无心再争这份“功”了,我们的教育消耗了这个女孩那么多年的青春年华,却只留给了她一句有用的话,教育,对这个女孩来讲能算是成功的吗?

教育能给孩子们什么——这样一个大问题萦绕在我的脑中。

沉重而无奈的教育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将教育的意义狭隘到了分数的地步,把教育的功能窄化成了谋生的敲门砖。在很多人的眼里,如果教育未能给学生一官半职,未能为孩子带来待遇丰厚的工作,那么教育就是无效的、失败的。这显然是不对的,教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把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教给你的东西。”而今天我们的教育除去那些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外,剩下的真的不多,教育的功利思想让我们忽略了教育的真实功能:我认为,教育无非就是使人生活得更自信、更快乐、更文明、更美好、更幸福,而教育能够给予我们的也就是自信、自尊、自强。

我想,作为个体的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能力改变教育大现实,那就尽可能地在教育中多添加些这样的内容吧,让我们的孩子更自信些,更自尊些,更自强些。

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十种习惯

一、说的习惯

教师每天都在说在讲,怎么说得明白,说得有条理,讲得既生动又形象,既幽默又风趣,学生爱听,这的确是一个教师必备的能力基础。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们极力给自己创造说的机会。听其言风趣幽默,抑扬顿挫、言简意赅,无懈可击!

二、写文章的习惯

写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才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写的内容、题材很多,尤 4 其是教师这一行业,我们可以写教研小论文、教学后记、教学案例述评、教学反思、心得体会、教育随笔、评课稿、听课反思、一些专业论文啊、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的散文、诗歌都可以写。可以说一个老师如果不会写文章,那么他是绝对不会领悟教育和人生的真谛!写文章尤其是教育随笔要树立一个“理”字,立足一个“情”字,突出一个“想”字,强调一个“勤”字,追求一个“真”字!至于写作格式,不必管他,想到哪就写到哪,想到什么就写到什么,但无论写什么应立足于自己的想,自己独特的想,经常想、经常写,常想常写、常练常新,积土成山、积跬步以致千里!希望每位教师都拿起笔来,记下自己教育教学生涯中那些值得记录、值得反思的历程与思索!

三、思考质疑反思的习惯,教师的人生其实一个不断思考、质疑、反思的过程,我们要思考如何备课、如何讲好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我思故我在!

我们要质疑传统、经典、原有的经验理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得意之笔成功之处、反思自己一天的工作的得与失。

四、主动上公开课、示范课的习惯

名师除了文章好外,最好的就是课上的一级棒!名师可以说是被“煮”出来的,经历了无数次的公开课、示范课之后,才有了名师的诞生,尤其是年轻教师要想做好这一行职业、要想吃这碗饭、要想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主动去要求上公开课、示范课吧,用心上好这些课吧!

五、读教育理论书籍和专业书籍的习惯

教师的行业更需要创新、更需要与时俱进,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那么就难免与教育理论联系,无论你喜欢与否,即使你真不喜欢也要硬着头皮去接触,教学杂志要常翻看这些杂志上有最新的教学动态、丰富的教学资料(许多是和你的教学工作同步的文章、教案等),也包含别人的好经验,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如果你刚好比较忙,这些杂志你是否拿到后翻一翻就让它们睡在你的收藏柜中去了呢?正确的方法是先认真读目录(有的教学杂志在第12期有文章的总目录,非常有用),列出一个表,挑选新杂志上你认为应该精读、泛读的文章名分门别类列在表格里,并注明期刊号。阅读教学又可分出教材分析、教法设计、教学参考资料几类,也可按照中底高年级顺排列。要挤出时间设法占有资料、储存信息。积累是为了应用,这些宝贵的资料财富一定会帮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开启心智、指导实践,拓宽思路、改进教学。

六、搞研究做学问的习惯

如果说教学是教师生涯的第一生命、那么教研则是教师的第二生命,现今的名师、特级教师,大家看看他们的简历、哪个没有科研的经历、哪个不是著述颇丰?哪个不是书籍满柜?想成为名师吗?想!那么抓紧时间研究点问题吧!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生成性的课题供你研究,我们不缺少研究课题、我们缺少的是发现!我们要做教育的有心人!

七、听课、虚心学习的习惯

同样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育智慧;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处理的技巧也不同,让我们团结协作、互相取长补短吧,名师的另一 6 个特征就是敢于讲课,更敢于被人听课,有人听课毫无保留的讲课,我们要听课、经常听课、要听不同的老师的课!

八、处处留心的习惯

有很多人苦于自己无话可说、无题可写,那是真的吗,留心处处是课题、留心处处是文章!“学校无小事,事事皆学问,身边的事、课堂上的事、听课备课中的事、批改作业的事、与学生交流的事都是课题!

九、挤时间的习惯

现代的人们总是在忙啊忙,忙似乎是他们的惯用借口,那么看看吧,我们在办公室中有人忙于闲侃,有人忙于上网闲聊„„教师这一行业更需要有挤的精神!挤时间思考、挤时间看书、挤时间学习、挤时间写作!

十、经常投稿的习惯

投稿可以使你知名,投稿可以使你与人交流、投稿可以使你获得实惠、晋级、评职称有用不说,那么更重要的就是自我认同的快乐,当你的文字转化为铅字后,那种喜悦不可言表!文章再好,未必就能投中,因此我们要多写多投,广种薄收!总有伯乐会发现你。

教师教学模式的运用样态:模仿、调适与超越

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单新涛

李志朋

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模式的讨论多局限于模式本身,7 而缺乏对其运用主体一一教师的关注。本文通过讨论教师运用教学模式的三种境界,尝试解读教师教学模式的运用样态。

一、从无模到有模:择定教学模式

由于教学模式具有简约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所以教学模式的选定和运用可以直接为教师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方案和程序,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规范性。尤其是对于初任教师来说,由于其在教学之初所具备的教学知识以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性知识为主,而关于“怎么做”的实践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非常欠缺,从而造成他们对复杂教学情境的不适应,甚至迷茫。此时,他们若能选定一种适合其自身特点和学科特性的教学模式,就等于拥有了进行教学的“常规武器”,使“教有所据”,这将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教师角色,熟悉教学,少走弯路,使教学质量得到必要的保障。

被视为开创系统考察教学模式先河的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于1972年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归纳了22种教学模式(分为四种类型),并认为师范生必须掌握其中的七至八种教学模式,“对职初教师而言,基本教学方法(模式)的掌握是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拐杖,熟练掌握一些基本‘套路’,练好基本功,这是今后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的起步和基础。”[1]

经历了“从无模到有模”的质变,教师的教学开始走向有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此阶段,教师对教学模式的了解还相对有限,对其运用也略显生疏,一些教师难以找到教学模式与自身教学实践情境的嵌入点,因此极易进入生搬硬套的误区,不能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加以调适和变通,甚至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

随着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自身教学艺术的逐渐形成,教师若囿于原有的教学模式,“模式”就有可能成为其前进道路上的羁绊,甚至导致教学的程式化,妨碍教学创新。这时,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模式有—种新的态度,努力提升运用教学模式的境界。

二、从单一模式到变式:调试教学模式

这里所说的变式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某一教学模式本身的变式,二是指教师以原有教学模式为蓝本,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加以修改、调适而创生出的教学模式。就前者而言,我们应该认识到:很多教学模式并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操作流程,而是拥有自己的变式。这是因为相比而言,教学模式预设性较强,而具体的教学情境总是活生生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展现而不断生成。这就意味着永远都不可能存在一种对所有教学都普适而有效的万能模式,我们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和大面积推广都必须谨慎。当前,一些学校、教师引进“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等课改模式,效果却不尽理想。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教学模式的静态结构和外在的程式化,而忽视了教学模式中对教学流程动态把握的一面。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为了提升教学模式自身的应用价值,增强教学模式对教学情境的适切性,大凡一种成功的、有影响力和实践价值的教学模式,都不会把自己的操作流程单一化、固定化、封闭化,而是寻求在其固有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对其教学流程加以变通,使之更加多样化、灵活化、开放化,以尽量适应实践中复杂的教学情境的需要。如邱学华根据20多年教学实践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把“尝试教学模式”分为三类:基本模式、灵活模式、整合模式。“基本模式”是适用于一般情况的常用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性;[2]“灵活模式”则是在稳定性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程序的灵活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 9 分析,从而激活教学模式的“生命力”,避免教学模式过于稳定而陷入—成不变的困境。而“整合模式”则是把“尝试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整合所形成的“第三类”教学模式,如尝试教学与分层教学整合形成“分层尝试教学”,与合作教学整合形成“合作尝试教学”,与情境教学整合形成“情境尝试教学”„„这种整合使得“尝试教学模式”在自身基础上吸纳、包容了其他一些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的适用空间。

教学模式突破了基本模式单一化的局限性,从—元走向多元,这就为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择定与运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选择余地。在这一阶段,教师选用教学模式的某一变式,或是对某一种教学模式加以调整,使之适用于自己的教学情境,其对教学模式的运用已从简单的搬用、模仿境界,提升到选择、调适的境界。

三、从有模到无模:超越教学模式

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一样,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运用也是如此。如果说教学模式对于新任教师或初次运用它的教师来说是一根“拐杖”的话,那么教师成长到一定阶段,对教学模式的运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就必须抛弃这个“拐杖”。如果说在初级阶段,从无模到有模是多数教师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的话,那么从有模到无模的回归也是必要的。学生是富有差异、充满个性的个体,课堂上学生的微小变化,教学环境的微小变化,都可能给教师以预期之外的巨大影响。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及教师对其运用必然向着个性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无模的境界。

“无模”不是对教学模式的否定,也不是倒退到教师心中无模的初始状态,而是对教学模式的超越和重新解读。第三阶段的“无模”与第一阶段的“无 10 模”不在同一个层次、境界,而是名同实异。在这一境界,教师对教学模式所体现的理念精髓有了更深层的认知,对其运用超越了操作流程的规限,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对不同的教学模式加以综合、筛选、重组、整合等,被改造过的教学模式以一种隐形的方式嵌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正如后现代理论所说,各种具体的、机械的模式应消解在活动(运动本身)之中。”[3]在这种教学流程中,虽然我们看不到某种教学模式的痕迹,但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折射出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精髓。

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运用类似于一个人习武的过程。起初往往是从具体的一招一式开始,然而一个真正的武林高手,其习武的最高境界—定是超越某一固定的招式与套路。与人比武时,他一定是针对对方的“出招”来决定自己的“解招”。教师的教学亦是如此。虽然习得一些教学模式与变式,但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并不遵循固定的一种或几种模式,而是针对学生的反应来决定自己下—步所要采取的行动。这才是教学的应然之境。正所谓:“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Houston S K.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s— Innovation,InvestigationandApplications[M].England:Albion Publishing Ltd.House,1997.12.

一个非凡的家庭,出了一个非凡的青年。有权势,有名声,有财富——命运垂青,他前途无量。

可是这个青年孤独寂寞,郁郁寡欢。他说,他缺少一件最最珍贵的东西:宁静。

他抛弃一切去寻觅宁静。去高山,去森林,去城市,去乡村,去白昼,去黑夜,去雪原,去花径。功名利禄,声色犬马,他寻觅到世人苦苦寻觅的一切。可是这一切恰恰都是他所拥有并被他鄙夷的东西呀。

黑瘦了,疲累了,衰老了,可是他没有放弃。

一天,他遇到一条河。要渡河,可他没有钱。

摇船的长者说:“渡一个没有渡河钱的人过河,不就是对船夫的奖赏吗?”

于是他上了船。上船后就再没有下船——他和长者一道摇桨,直到长者摇不动桨了。

在把木桨交给他的时候,长者问:“你本是要去寻觅的,可为什么一直不下船呢?”

他说:“送世人到彼岸,让他们寻觅各自的寻觅,他们才欢乐。我祝福他们的欢乐,而我的寻觅恰恰在河里。”

长者缄默不语。

他接着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不就是时间吗?流水无限,时间无限,不就是生命吗?河水教给我倾听。我倾听到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宁静。宁静让我明白:人生最重要的寻觅,就在自己的心里。”

第四篇:拜伦作者 作品 内容 思想 艺术

拜伦

拜伦生平与创作

1、辉煌的家世

2、不幸的童年

3、身残志坚

4、自由的诗人,民族独立的卫士。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浪漫主义长诗(共四章)

第一章:哈洛尔德在葡萄牙、西班牙的漫游。

第二章:哈洛尔德在阿尔巴尼亚、希腊的漫游。歌颂人民在土耳其的统治下的斗争精神。

第三章:拿破仑失败后欧洲命运问题。

第四章:写的是意大利,对古代暴君、暴政进行批判,歌颂意大利过去的文化和伟大先人。

美的希腊!光荣的残迹,使人心伤!

逝去了,但是不朽;伟大,虽已消亡!

有谁来领导你一盘散沙似的后裔

起来挣脱那久已习惯了的束缚呢?

在早先,你的儿子却并不如此,他们是视死如归的勇敢的军人,死守德摩比利隘道,哪怕堆满死尸。

啊!有谁能恢复那勇敢的精神,在幼洛他斯河畔崛起,把你从坟墓里唤醒?德摩比利隘道:希波战争(前481年)中当波斯军队从北希腊南下时,三百名斯巴达人死守这个关口,全体壮烈牺牲。幼洛他斯河,斯巴达的主要河流。表示希望出现和斯巴达军人一样英勇的人物来拯救希腊。

人物分析

1.游历主人公——孤独、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式英雄”哈洛尔德。(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2.抒情主人公——积极入世、热情洋溢的观察家、批评家,也是热爱生活、追求自由、敢于揭露,又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

“东方叙事诗”

从1813——1816年,拜伦写了一组“东方”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传奇诗,这就是《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娜》 在其中,拜伦塑造了一些孤傲的反抗一切社会制度的叛逆者的形象,即文学史上有名的“拜伦式英雄”。他们与罪恶的势力势不两立,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顽强、高傲、勇敢和坚定。他们是一些异常孤独、脱离群众,带有无政府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反抗色彩的英雄。这种人物在19世纪初的欧洲曾产生过强烈的影响。/

41.拜伦式英雄的双重人格

拜伦人格的双重性与矛盾性:

1.既是为自由而献身的斗士,又摆脱不了资产阶级贵族的身份局限。

生活经历

人格表征

世界观与人生观

2.浪漫主义传统使拜伦具有深厚的世界主义和博爱主义的倾向。

拜伦式英雄都是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以非凡和极端的方式追求着自由。他们为自由而生,也为自由而死。

“难以超越已习以为常的生活观念和习性,难以摆脱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的影响,看不清社会发展的远景,缺乏与大众的联系,看不到他们的力量。”

3.对祖国的复杂情感

拜伦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是也痛恨自己的祖国。他还借哈洛尔德之口愤怒地指责自己的祖国所推行的殖民政策,强烈谴责他的祖国的统治给其它民族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海上的女皇,自由的不列颠,从一个流血的国家抢去最后一批可怜的宝物。”

3.矛盾复杂的女性观

拜伦在女性观上具有双重性:“他既洞察和同情妇女的苦难,对妇女受到男性自我中心的歧视而被排挤到边缘的命运有一定理解,渴望女性的精神慰籍,同时又对她们抱有很深的偏见,轻视嘲笑女性。”

 根源:理想与现实的错位

《唐璜》(1817——1823)

《唐璜》是拜伦的杰作,原计划写25篇,因诗人早亡,只写了16篇。这些诗章被认为是诗人最好的作品,歌德、雪莱、普希金等大诗人对它备加赞赏。

人物原型

西班牙传说中的色鬼、恶棍。

拜伦把14世纪的传说移植到18世纪末叶,并对人物进行了改造:唐璜成了一个天真、热情、善良的贵族青年。

唐璜传说是西方文学中一个永恒的母题,400年来一直被常写不衰。然而关于唐璜传说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虽然一般人都相信唐璜的故事最初源于口头传说,但真正成为后世文学源头的,却是西班牙作家蒂尔索的剧本《塞维亚的荡子》。

这个剧本第一次将唐璜这个人物与传说中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第一次塑造出了唐璜这个浪荡子的形象。与此同时,它还为后世以唐璜传说为题材的作品建立起了主要人物的主导性格以及戏剧事件发展的总体模式。

关于《塞维亚的荡子》一剧的题材来源,西方学界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根据美国学者利奥·韦因斯坦(Leo Weinstein)的归纳,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类,我们姑且称之为“历史说”、“宗教剧说”与“融合说”。

“历史说”

“历史说”是由法国学者路易斯·维亚多(Louis Viardot)首先提出的。维亚多认为,蒂尔索的剧本是以塞维亚的编年史中描写的历史事件为基础而写成的。(唐璜、乌洛阿爵士、修士的惩罚)

“宗教剧说”

第二种观点,即“宗教剧说”,是由一位名叫卡斯蒂尔·布雷兹(Castil-Blaze)的学者提出来的。(作恶的伯爵、在修道院诱拐年轻的利奥诺拉、兄弟复仇、利奥诺拉父母石像的惩罚)

“融合说”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蒂尔索将他从民间传说中发现的题材与他从西班牙文学中借用的因素加以融合,从而构思出了他的唐璜故事。(石像复仇、骷髅复仇情节)

流传于民间的传奇故事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据西方学者统计,以唐璜为题材的作品,已经超过了1700种。这其中,不乏一些名家之作,如莫里哀的喜剧《唐璜》,拜伦的讽刺长诗《唐璜》,霍夫曼的短篇小说《唐璜》,莫扎特的歌剧《唐·乔万尼》和萧伯纳的戏剧《人与超人》等。

基本情节

西班牙贵族青年唐璜冒险的故事。拜伦的《唐璜》塑造了一个崭新的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痛恨虚伪的主人公唐璜形象。

通过主人公的冒险足迹——海盗称霸的希腊岛屿、土耳其禁闱、俄罗斯宫廷及英国上流社会——揭示出:封建专制的暴虐和社会道德的虚伪。

被引见英国国王后,他发现大臣们完全是“没有丝毫人气味的畜生”,议会是一个专搞捐税的机构,财阀们才是英国和欧洲各国的真正主子,而大不列颠王国不过是“一所超等动物园”。

诗人剥下那些女皇、君主、政客、将军的画皮,原来不过是魑魅魍魉,锋利的诗句像无情的长鞭,抽得他们体无完肤。

主题

诗人在广阔的背景上给当代人描绘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生活,着重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堕落和资产阶级的掠夺性。

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和糜烂生活,封建制度的残暴,宫廷哲学学说和文艺流派,以及当时的各种污秽丑闻,都遭到诗人的尽情讽刺和嘲笑。

 拜伦的诗歌艺术

1、传奇性,异域情调

2、抒情性歌德赞赏:“温柔到优美感情的极纤细动人的地步。”“淡淡的哀愁”

3、表现手法上:夹叙夹议(插笔),在基本的第三人称叙述体系中,自如地插入第一人称的抒情或评点。讽刺性;抒情性恩格斯:“拜伦诗歌遗产中的最有力的因素,是他的辛辣的讽刺力量。”

4、诗路广,各种诗体均有佳作

抒情诗《五月之歌》

叙事诗《东方叙事诗》

诗体小说《唐璜》

政论诗《<制压机器破坏法案>制订颂》

讽刺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游记《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5、笔调极富变化,语言多姿多彩

《唐璜》片段

但我所以要把政治呀,策略呀,信仰呀,时时引为本诗的话题,不只是因为藉此可以换花样,而且还打算对道德有所裨益;

因为我的宗旨是要剖析社会,给这只幼稚的鹅填满了真理。

富有张力感的反讽技巧 这一节对社会条规进行了傲慢的嘲弄,暗示了全书的主要叙述技巧,即精于世故的叙述者兼评论者与少不更事的主角之间的合作。表层叙事:他以愉悦的、诱人的细节谈论着社会,显示出他与社会环境的同谋。深层叙事:他又把社会比喻成“鹅”这一愚蠢的象征,透露出一种强烈的蔑视,破坏了表面上的同谋关系。正经的叙述内容与潜在的讽刺和轻蔑态度就形成一种张力,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

小结

19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通过一生的斗争实践和诗歌创作继承和发扬了启蒙思想传统,捍卫了法国革命的政治理想。他不仅是他那个时代丑恶现实的揭发者,而且以行动表明了他是一个不妥协的反抗者。

第五篇:曾国藩[推荐]

曾国藩的事迹:曾国藩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在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 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收李鸿章为徒)。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藉着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

曾国藩知人善用,并以身作则遵守军纪,大军所到之处百姓皆“各行其是”,八本之一的“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便可能总结于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这一时期。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1864年,湘军在其弟曾国荃的率领下攻下天京,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

作为一个时代非常优秀的人,他也有自己人性的一面,当被太平军打败之后,曾先后两次跳江自杀。当他失败的时候,他受到当朝人的嘲笑,他的自尊心也受到很大的伤害,他后来的成功都是在其前面失败的基础上累积起来的。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唾骂,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正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其墓地在今长沙市望城区坪塘镇伏龙山下桐溪寺后,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墓地仍残留石马等遗迹。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

错误:曾国藩筹备的远征军打算于1854年年初沿湘江而下。这是它第1次被用于对抗太平军,而此时太平军已经溯湘江而上,进入湘阴与宁乡。湘军在3月打了几个小胜仗,将太平军赶回到了岳州,曾国藩及其整个水师,与大约4000名陆军一起,火速向岳州挺进。战船分散开来,在洞庭湖靠近湖南各条河流入湖口的水面上巡逻。一封又一封告急信送来,催促湘军火速增援湖北,该省的省会武昌十分危急,东王率军来到那里,打算攻陷该城,控扼长江上游。还有人提出要求,催促湘军救援安徽,因为该省已被太平军占领。曾国藩很高兴,他现在终于上路了,去实现皇帝的愿望。

然而,等待着他的是失望。4月4日,新舰队的24艘战船沉没了,几十艘战船被横扫湖面的大风暴损坏,导致许多人溺毙。与此同时,在准备出征的那几个月内与曾国藩意见相左的王錱,已经离开岳州,率领约2000名部众,朝武昌方向推进。在距离羊楼司不远的山上,他们遭到太平军优势兵力的四面围攻。王錱所部没有作战经验,惊慌失措,丢下辎重,向四面八方溃逃,一直逃到岳州,抵达围城之外。他在这里得到2000名正规军和朱孙贻指挥的600名新军增援,抵抗太平军的前锋。但是打着黄旗、披着红衣的太平军主力很快就杀到了,把恐惧散播到官军心中,他们再次逃离至城外选定的阵地,只有1个营的500人坚守不退,鏖战全天,抵挡几千名太平军的进攻。官军被赶进了岳州的城墙之内,但是他们缺米缺盐,没有做好抵御围攻的准备,曾国藩只有1600人留作预备队。停泊在岳州城旁的战船给了太平军一定的打击,但是很不幸,在风暴中损失了那么多战船以后,岳州又缺乏补给,而太平军在向长沙推进,这就迫使曾国藩不得不撤退,以便在长沙及时布防。曾国藩在4月17日撰写的奏疏,首尾两次请求皇帝将他交给刑部议罪,作为对这次失败的惩罚。

陆军的其他部队已经从其他道路前进,朝崇阳与通城方向推进较远,但其司令官塔齐布与胡林翼也奉命率部返回长沙。于是开拔后仅仅过了4周,湘军整体又退回了长沙。太平军在长沙以北60里处的靖港分兵进军。他们一部分从陆地上前往湘潭,于4月24日攻克该城。塔齐布于4月25日奉令前去收复该城。第2天,5营水师也前去参加战斗。水陆两军联合攻击,摧毁了太平军舰队的大部,扫清了陆地上的壁垒。可以说,新军的士气在这几天的战斗中才首次高涨起来。4月29日,太平军再次遭到重创,湘军于5月1日漂亮地收复了湘潭。

这些大捷几乎被中和掉了,因为在4月28日,曾国藩亲自率领一支由40艘战船与800名士兵组成的部队攻打靖港,吃了败仗。当时南风大作,水流湍急,其相加的作用力致使战船无法操控。它们被太平军俘获或烧毁。曾国藩在刚刚被迫从岳州撤回后,就遭到第2次失败,他又羞又愤,两次跳水自尽,但每次都被朋友们救起。由于3天后有了湘潭大捷,有了胜过希望之光的胜利,曾国藩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这是黎明的到来,太平军终于遇到了敌手,在对手没有满人参与的情况下遭到了惨败。尽管有了这个胜利,但曾国藩还是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里备受煎熬,受到长沙官员的公开嘲笑。他发现到处都是欺诈,并且受到手下几名将领的刁难。我们已经讲述过王錱的不诚,此人在左宗棠的帮助下将一场小仗虚报为大捷。他还被自己家人的行为所困扰。他的二弟曾国潢来到长沙跟他吵架。他还向家人倾诉了对于大势的看法,说到处都是尔虞我诈,他不得不承担几名部属将领的任务。

这些日子里他的精神极为烦恼苦闷,他后来回顾时,视为自己的道德大修炼。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起过回家的念头。相反,他以坚定的信心开始修造战船,修改军营制度。他在湘阴的失败多少是偶然性的,并且是难免的,但针对岳州之败,他认为自己犯了四条大错。第一,部队起床不够早。从此以后,官兵必须在黎明前起床并吃完早餐。第二,军营不够牢固,将来必须修建得更为坚实,要有高而厚实的围墙,周围有宽8尺深6尺的壕沟,还要挖掘一道浅沟,底部埋设尖竹签。第三,全军未能合作一处。他在岳州只率领5000人中的一小半,其余都分散了。如果全军1万人驻扎一起,他就能够经受住围攻。第四,应该逮捕并严厉处置行动可疑的人,不可宽宏大量。

对洋务的贡献: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 改变了清朝历史上总督无汉人的状况,且因其拯救成功, 权倾一时。清王朝的部分军政大权由满人转到汉人手中, 由中央转到“封疆大吏”手中, 就为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那些握有实权, 且思想开放的汉族官员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办洋务, 曾国藩便是其中为首者, 他成为洋务运动的发轫者。

洋务运动由曾国藩发其端, 是因他在解决内忧外患的过程中接受了西方的部分事务, 希望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枪炮船只来解决现实的危机, 这也充分体现了他重视“实用、实功”的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惨败,使得颇有民族意识的曾国藩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悲痛和愤怒无法抑制。战争使他真正懂得了船坚炮利的威力,于是他加紧催请清政府采用西方先进武器武装军队。曾国藩希望中国能渐图自强, 抵御外侮。他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虽然他的思想很保守,“然见他人之长, 则勇取而不惑”,遂开清季提倡洋务之先声。

曾国藩主张买船购炮, 但他并不仅停留在买船买炮的手段, 他还主张:“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 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 继而制造, 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必为中国官民通行之物, 可以剿发逆, 可以勤远略。”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到这时已逐渐形成了。“师夷”可以“剿发逆”, 可以“勤远略”, 解决清政府面临的实际困难。1860 年, 湘军攻陷安庆, 第二年曾国藩即在安庆创设内军械所, 制造新式船炮。正是以安庆军械所开始,“师夷智”从一种议论转化为一种社会现实, 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洋务运动。

二、曾国藩的洋务实践

曾国藩办洋务, 是从购买西洋新式武器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侵其对洋枪洋炮的威力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1861 年, 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 制造枪炮, 虽然它的规模相当的小, 但它是中国最早生产近代武器的工厂。安庆内军械所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 成为当时清军的主要火器供应中心之一。它虽以手工制造为主, 但它标志着手工制造向机器工业过渡, 在军事器械制造方面出现了新的技术。

1863 年,曾国藩在容闳建议建立一座机器母厂,使得曾国藩深受启发, 认识到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必须首先发展机器制造业。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近代军工厂江南制造局成立了, 它也成为中国近代兵工业的母厂。在它的带动影响和人力物力的支持下, 军事工业在各地不断兴起。

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广泛罗致懂科技通洋务的人,如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并予以破格使用, 他还组织了一批翻译人员筹建翻译馆、印书处, 翻译西方书籍,以介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遂使洋务运动在有人才、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起来。为中国的近代史进程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多数中国人来说, 他们了解西方, 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文明的精华, 是由此而得来的, 翻译馆为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真可谓功德无量。

同治十年七月初三日,曾国藩与李鸿章两次联名上奏选派留学生出国,并为幼童留学拟定详细章程。虽然幼童赴美留学中途夭折, 但此后风气大开, 留洋的人日渐增多, 在中国社会各方面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留美幼童归国后, 经过艰难曲折的奋斗, 在各行各界展露头角成为国家的栋梁。如第一批留美幼童毕业于耶鲁大学的詹天佑, 第一次不假外力, 设计并领导修成了京张铁路可以说留学为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造就了大批精英人物, 为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储备了人才。曾国藩在设立翻译馆, 派学生出洋这两件事上是功不可没的。洋务运动的推行, 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作为保障, 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直接关系到洋务运动的发展, 面对虎视耽耽的西方列强, 曾国藩既没有心浮气躁, 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理智地提倡和戎外交。1870年, 当突发性的外交事件----天津教案爆发以后,为了尽快平息事态, 曾国藩决定委曲求全, 失小保大。虽然天津教案的最后处理结果对中国来说是屈辱性的, 但是在曾国藩的主持交涉之下, 中国毕竟避免了一场战争的浩劫。

三、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运动, 是在古老的中国社会开始萌发新的经济、新的思想文化和新的社会力量这个历史转变时期产生和开展起来的,面对变局,曾国藩没有故步自封,我们姑且不论其思想是否朝着完全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这种积极求变的思想却值得我们去学习。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科技发展带动了社会思想变化,在面对这种变化时,惟有积极求变,不断发展,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洋务自强新政的首倡者, 他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在那充满复杂矛盾的关键历史时刻为洋务活动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赢得了生存空间。应该说, 曾氏提出的指导洋务活动的“ 中体西用” 的思想, 在洋务运动的初期阶段, 是有非常明显的进步作用的, 它助长了国内学习西方思潮的抬头和近代工业的兴起,给闭塞的中国社会开了生面,从而引发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热潮和新思想的大传播,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下载曾国藩的经世思想作者(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曾国藩的经世思想作者(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曾国藩的洋务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曾国藩的洋务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什么叫洋务思想?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包括哪些方面?长期以来学术界曾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只包括兴办军工科技一个方面,一种意见......

    试论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实践

    试论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实践 专业班级:历史师范0501 学生姓名:史俊卫 指导教师: 马红霞 职称:教授 摘 要: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人物,被后人......

    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

    曾国藩读书笔记

    俗话说:文如其人。读曾国藩的家书,好像听见他在耳边娓娓道来,看不到丝毫厚黑、狡诈,也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政治家。家书从曾国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职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三十年。......

    曾国藩心得体会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领导们、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名字叫《曾国藩家书》,如果说曾经读过的哪一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给我的感触比较深的话,那么我一定会......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在近代史上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就连毛泽东,蒋介石,都对他推崇备至。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

    曾国藩观后感

    曾国藩其人其事今天我们借这次学习的机会,来共同了解一下曾国藩这个人。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中国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