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刻温暖值得我们铭记,在我们身边,那些温暖人心的星 星之火汇聚起来就会成为改变整个社会的正能量。”2016年4月16日,山西省晋城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正在播出“身边的正能量”故事之《春蚕》,讲述的就 是坚守乡村教育18年的王平老师的感人事迹。
登台初刻苦锻炼钻专业,痴心一片献教育
求学途中,王平屡遇艰辛但从不言弃,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和感恩的情怀。1997年从晋东南会计学校毕业以后,她回到了母校任教。
初登讲台,摆在她眼前的是站上讲台后如何用拄拐的右手往黑板上写粉笔字的困难,是如何面对纯真孩子眼中那份惊奇与愕然的无奈,是如何将自己满腹的知识和理念正确灌输给学生的困惑„„坚强的她暗暗对自己说,我相信我一定能!接 下来的日子,她开始了自己的倔强练习:家里的院墙上,她挂上了小黑板,只要是在家的时候,她就尝试着举起右手,用右胳肢窝夹住拐杖往上面写字;刚开始,尺 度把握不好,还没抬手,拐杖便倒向了地上,好不容易练到拐杖不倒了,手又够不到黑板的高度了;终于会在抬起右手时用右胳肢窝夹住拐杖了,才发现,哪里能只 站在一个地方写字呢?只好又想个辙,用她的残下肢把住拐杖的扶手、用右胳肢窝赶紧夹住拐杖的最高处迅速移动身子,实现板书时的连贯书写。以为习惯了,板书 的困惑就消除了,却又发现,教室的黑板比墙上挂的小黑板要宽很多,还得练习如何弯下腰往黑板的下方写粉笔字„„整整几个月,她不倦地练习着、发现着、改进 着。直到有一天,终于能在黑板上写出一手规范、连贯的粉笔字。
工作中,她刻苦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试验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教师素质、勤奋研究教育理论,并积极结合当地的教育实践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称赞。
教学中传道授业求创新,殚精竭虑育英才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王平学理论,探方法,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高峰论坛,认真研究先进老师判的作业、批改的作文;她订的资料,摞成了案头高高的小山,她做的笔记,汇成了枕旁涓涓的细流„„
语 文教学中,王平努力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宰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在阅读中注意发现潜在的写作引导,在佳文欣赏时 不忘阅读能力的渗透。她自创的“阅读四步法”、“问题引导法”、“文言文自学法:讨论法+引导法”、“课堂四步四点法”等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尤 其在作文教学中,她更是注重对学生内心感悟的引导,思维扩散的启发: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文时能有自己的真切感受,下大雨之前狂风大作的时候,她会和学生一起 到操场上进行现场感受。他们看地上的小草小花、看空中飞舞的纸片塑料袋、看风中树叶的狂摆方向、看雨线随风变化的情形,他们品味狂风中行进的艰难、体会风 中张口说话时口中含沙的痛苦、联想此刻依然在外面行走、劳作的父母„„她在作文的批改上大下功夫,平均一篇作文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遇到有一定水平的作 文,甚至需要一节课才能判完一本。作业的判阅中,她从来没有因成绩的因素而略判或少判过一本,每一本她都认认真真,不仅仔细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总是借 这块宝地和学生交流情感,用鼓励性的批语给学生以信心。多年来,她先后总结出了“阅读写作辅进法”、“阅读中的整析——详析——整析法”、“师批作文三步 法”、“自批、互批作文三步法”。执教以来,她已送出了10届毕业生。她带出的学生,有与她一起站上优秀教师领奖台的,有已成为单位精英、骨干的,有被保送就读研究生的,有仍在大学里奋进拼搏的„„
2010年5月14日,全国区域整体推进习惯养成素质教育高级研讨会在山西省晋城市举行,期间,泽州会堂展演了晋城市市直学校师生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以王平身残志坚、倾心学生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烛光颂》,震撼了前来参会的300余名全国代表。
管理上春风化雨溢讲台,润物无声倾学子
教学中王平非常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她尤其关注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她说,她想让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地成人,她想给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找到最合适的支点。她说,她要先育人再教书!
1999 年,她怀上了宝宝,可学校正好要修建新的教学楼。沟沟壑壑的校园里,她舍不得停下艰难的步伐,因为她的第一届学生要参加中考!为了行走的方便,她又从单拐 拄成了双拐,跨过沟壑、翻越土丘,9岁后就没再被拐杖摩擦过的左胳肢窝硬是被磨得生疼红肿;强烈的怀孕反应让她不得不依靠输液来维持体力,可她依然惦念着 教室里的学生;送走一届,又迎来一届,她挺着大肚子一直坚持到了女儿分娩的前十三天才暂别热爱的讲台„„
2001年的那个黄昏,为了给又一 届即将奔赴中考考场的学生辅导,她不幸从2楼滚落到了一楼。黑暗的角落里,她的嘴角有咸咸的鲜血流过,小腿处有灼灼的疼痛袭过。第二天,她依然微笑地走上 了挚爱的讲台,她发现身边多了一个板凳,她听见孩子们说:老师,您坐着讲吧。从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她知道——孩子们懂得了坚强、责任与奉献!
2001 年9月,她走上了班主任的岗位。3年里,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她自费买资料、外出取经,她是全水东乡第一个买上电脑并连上了宽带的;她把魏书生、孙维刚老师 的经验逐一分析,和自己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总结出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钻研教学之外,她还注重对新型师生关系进行探讨。建班之初,为了让学生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她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早读,一起晨跑(虽然她只是目陪他们),一起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一起学习,一起为参加校运会的 学生当啦啦队员,一起抗御疾病,一起走过心灵的坎坷。为了帮助失去母爱的孩子重拾自信,漆黑的夜里,盘曲的山路,王平紧紧地尾随着弃学而逃 的孩子,她摔碎他手里的酒瓶揉碎他嘴角的烟,她跟孩子说:我们大家都在呢,我们都在你身边。几年以后,孩子的妈妈回来了,孩子打电话给她:“姐,她回来 了,您说我是见还是不见?”若干年后,她的父亲去世了,正在千里之外的云南的她匆忙赶回家时,孩子们井然有序地忙着纷乱的丧事,孩子坚定地对她说,姐,您 什么都不要管,有我们在呢,您注意身体就好。她知道——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了友善地爱别人!
生活中,她是学生可以信赖的好朋友:生病时她床 头守侯,一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杯热水,见证了他们之间浓浓的师生情;烦心时学生对她倾心相诉,求助于学习的苦读无进步,咨询与舍友同学关系不够融 洽、与家长无法沟通的现状,处处无助伴有她母亲般的呵护、朋友般的热忱;变天时她提醒寒暖、相告添加衣帽,下雨时她为路远的学生备好伞送至教室;深夜里,她在宿舍外细致的检查,轻声的叮咛。她一趟又一趟的在街上转遍,只为寻找因一时迷糊而犯错的孩子;学生有爱拿别人东西的毛病、有在课上东扭西转做小动作的习惯、有不做作业撒谎骗家长的错误、有迷恋网吧不知返途的困惑、有固执倔强不懂感恩的误区时,她总是耐下心来,一一指出,逐一讲理,从生活、从前途,静心 相谈,慢慢感化„„为准备一节课她写了改改了写,讲台上左腿抽筋时她牢牢地把住讲桌,雨中滑倒时她咬牙趔趄爬起,为学生送雨伞时她小心翼翼地前移,疏导学 生情感捱到夜晚时她疲倦地靠向沙发,辅导学生演讲时她一字一句的引导示范,和家长沟通时她不厌其烦讲了一回又一回„„
王平总说自己是老 师,就得用心地爱着每一个孩子,无关他的成绩与性格。她努力把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尽量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她注意观察课堂上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 个举动,及时发现及时鼓励,她把每一本作业都仔细批阅认真修改。回答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写作业时五大三粗的字还潦草过度的王志强,在以辛弃疾的口吻作 自我陈述时大胆上台展示,他晃悠悠的醉态、挑灯的有力、拔剑的执着、梦境中陈述壮志的豪情,以及想到“白发生”的惆怅,招招势势都仿佛他自己就是“辛弃 疾”!看着王志强一天一天的进步,王平发自内心地感到欣喜。她记得孩子们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今天老师说,你们都是我的好学生!
一次,她 班里三个调皮的孩子扬言不念书私自离校跑了!同事说,给家长打个电话吧,这样的学生回来也是捣蛋。可她的心里总是放不下那三个活跃的身影。一个学生告诉 她,那三个孩子可能会在一个叫水北河儿的地方逗留。她立刻找到爱人骑上摩托车直奔水北河儿而去,无奈水中的石头因久未有人通行,已布满了深绿色的苔藓,光 滑无比!他们只得从管院村的背后穿插到了水北河儿。坑洼的沙地里,疯长的水草、泥泞不平的小路,硬是没有阻挡住她前进的脚步,每走一步,她的拐杖都会磨出 一声长长的呻吟,每走一步,身旁的爱人都会心疼地叮咛一句“慢些”。终于在一个废弃的大拖拉机车厢内看到了自己的学生,她大声呼喊着狂奔而去!而三个不懂 事的学生竟因一时的担忧选择了向更为狭窄的山洞方向奔去。他们没想过,那段崎岖的山路对于那个拄了一根拐杖的老师,是多么的难以攀登。她颓丧地拔出了深陷 在泥沼中的拐杖,毅然选择了继续前行!一直到晚上8点多才找到了这三个逃学的孩子。家长说:“其实老师,你可以不用管他,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去找他。”可她 是老师啊,她怎么能够舍得放弃自己的学生!
由于她的真诚和耐心,许多学生转变了学习态度,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同学们亲切地称自己的班主任为“可爱的王平”。每年的教师节,王平都会收到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年龄跨度的学生和他们家长的问候,每每此时,王平的心会再一次受到感动,再一次升华出幸福的味道„„
第二篇: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是《南方周末》1999年的元旦献词,也是一套“语文教材”———《青春读书课》中的一篇文章。作为一位普通语文老师,严凌君的努力不禁让我们为之感动。不久前,一套个人编写的另类语文课“教材”———《青春读书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市。向来以出版严肃、高品位的社科类专业图书著称的商务印书馆,魄力出版这套“非学术背景的学生读物”,并将其作为重新进入基础教育读物阵地的首个选题,足可见得这套书的内在魅力。该书一上市,就立刻以其鲜明的民间立场与个性色彩,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对当代中学语文教育的再次反思。严凌君,作为这套书的编写者,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教学矛盾日益突出是语文?
语文之痛,痛在何处?缘何如此痛楚?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学语文教育已经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有一位网友曾经有这样一段留言:“我是个高中语文老师,我多么渴望每堂课我都可以给我的学生读一些我喜欢的、我感触很深的小说或散文,让他们也能和我一样感受文学的魅力,可是我能吗?我如果那样讲课不知道会有多少家长把我赶下台,不知道有多少班主任不想和我合作,不知道有多少学校要把我开除!都说是老师不好,我也想要那样的课堂呀,但是可以吗?” 因为长期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工作,严凌君也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我们真正想教给学生的东西是课本里没有的,学生想听的也没有。我们的语文教材几十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那种教化的色彩太浓,没有用一种东西去打动、感染他们,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所以我们语文教育的矛盾越积越多。如果我们对这种状况不做点改变,学生只好去找些流行文化来填补自己的精神空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也遭遇了前所未遇的改革难题。课程教学越来越精细化,考试答题越来越标准化,从而也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异化,内部矛盾日益突出。
学生缘何厌恶语文?
谈及语文学习,学生们如是说——— “上了三年高中,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在考试,听老师讲考题,不知道语文究竟应该学什么,很难找到一点关于语文的美好回忆。” “语文老师也常鼓励我们创新,但现实中能允许创新吗?”“对文言文学习始终难以产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太难,字词意义的变化太复杂,总希望老师讲;另一方面是因为整天听老师讲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句式、翻译„„讲白了又没有多大意思,老一个模式,真难熬。” “高中作文水平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老师很少指导,我也懒得练,反正练与不练都一样。一场考试下来,不及格的少,得高分难。只要能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不偏题,考试就差不到哪里去。”„„ 学者谢泳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本身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不是哪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是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成果丧失了开放和从容心态后导致的必然结果。严凌君这套书的价值,应该说是很大的,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对僵化教育体制的挑战。严凌君认为,在个性和人格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极少有过人文的阅读和思考,这样一批批“优秀”学子的“精神家园”何在?中学语文课是否存在严重失职? 然而,仅仅埋怨是不够的。要改变现状,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面对语文教学这门“学问”,严凌君说:“我不允许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10年前,“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指责,让他为自己的职业羞愧。10年后,他撰文说:“化育天下学子是读书”。
源自民间的“新语文运动”
“我惊异于编著者给他的孩子,以及我们这些成年人,展现了一个如此广大,如此丰厚,又如此美好的人文空间。这些天,我都徜徉其间,如痴如醉,乐不思蜀,它让我忘记了一切:战争的疯狂,病毒的猖獗,以及自己身体的不适。„„” 这是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给予这套“青春读书课”的评价。这套书的编著者正是深圳蛇口育才中学的语文老师严凌君,1990年从江西吉安师范学校跳到深圳特区。他来的理由也很简单,“在这里可以有更多的钱买书。” 来深圳十多年了,严凌君老师依然不改在大学时的那种抱负和理想情怀。在大学时,他曾担任过学校诗社的社长兼任刊物主编。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回忆。然而这十多年来,他究竟如何实现自己内心的理想和愿望呢? 严凌君说,在大学时经常写诗。后来在读书和教书的过程中,一边收集和整理资料,一边作笔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青春读书课》的雏形。《青春读书课》最初是一套油印本,是严凌君课堂教学讲义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积累和完善,严凌君尝试着把这些选读文章结集在一起。该书分为七大卷,每卷一个主题,包括《成长的岁月》、《心灵的日出》、《古典的中国》、《世界的影像》、《白话的中国》、《人类的声音》及《人间的诗意》,完成了从“成长”、“心智”、“文学”、“中国”到“思想”、“文化”、“诗意”的过程,涵盖政治、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科学、自然、教育、文学等各个领域。严凌君说,编写《青春读书课》就是为了让中学生读者有更加健全的青春和丰富的人生,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读名著不是任务,也不是目的,文学是人类巨大的精神遗存,每一代阅读文学的青年都是从这个辉煌的通道中去品味生活以及世界的存在。由初中到高中一套六卷,时间涵盖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到当今时代,空间涵盖从中国文化到世界文化。主题构成体现在内容上,力求打破框框套套,强调思想的丰富和宽容,文化的深厚与博大,以读书无疆界、思想无禁区的全球视野,力争浓缩人类文化的精华,以期达到对青年学子进行文化启蒙的目的。这就是严凌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一场源自民间的“新语文运动”进一步展开。这套书的选篇不拘一格,尤重时效。《读书》1998年12期的编辑手记《请国人温习常识》,《南方周末》1999年元旦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乃至崔健的中国摇滚和罗大佑的《童年》这样的流行曲调也收编在内。从选本中能够明显感觉严凌君对目前日渐势微的诗歌的偏爱。他表示:“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补上这一课。”而争议也集中在严凌君自由化的选篇风格上,一些学者表示了“很多读本所选的作品良莠不齐”、“如果要把这些选本作为课本,不适合我们的教育机制”等类似的质疑。然而,在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遭受众多诟病的今天,一位教师,一套“民间”语文选本,究竟以什么魔力打动了几乎所有接触过它的人?
他的真诚与可爱之处„„
“不成熟,正是青春的至纯至美。一切都还没有定型,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切都还可以从头设计。无数的可能性,无尽的选择,无可限量的未来,都在今天蕴藏。趁着心地还柔软,我们为自己的未来播种。” 这是在他指导的《春韵》网站的“编辑手记”中的一段话。严凌君目前是育才学校《春韵》文学社和《春韵》网的指导老师。他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有文学感觉、有文学情趣、能掌握中国语言文字美的人才,通过美好的文字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他还说,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东西,却不能教给学生;教给学生的,只是那些规定的、狭隘的东西。他强调,他选的文章,就是让学生感动。钱理群教授在读这套书后也有同样感触:我深信,编给中学生读的书,要让孩子们喜欢与感动,首先我们成年人自己要喜欢与感动;自己不喜欢、无兴趣的,千万不要硬塞给我们的孩子,这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严老师曾说,这套读本是他送给学生的“礼物”,那么,把自己最喜爱的作品作为首选或作详尽的介绍,都是很自然的。于是,就选了一般选本中少见的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而且破例写了长达五千字的“导读”,并且深情地回忆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如何陪伴自己度过“惶惑的青春”。还有海涅的那首《你是鲜花,你是亲爱的孩子》,短短的十六行诗,严凌君却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二千余字的《海涅———爱神悲悯》。他的努力让人感动。这些,正是严凌君的真诚与可爱之处,感动着孩子们一颗颗至纯至善的心灵。
第三篇: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精神抖擞,„„
当实验小学胡丹红老师站在演讲台上,向二百多名听众作“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做一种精神的践行者”的教育价值观演讲时,她朴素而真挚的讲述,就像从心底流出的清泉那般清新自然,就像从晨曦传来的号角那般清脆嘹亮,会场回荡着激情,人们沐浴着春风。是什么营造了这个情意充盈、思想灵动的“气场”,是什么塑造了这股荡气回肠、震撼心灵的“正能量”?
参加这次庆元县教育系统“我的教育价值观”主题演讲的老师,既有奋战在教学一线满怀理想、充满激情的年轻老师,也有在长期坚守平凡岗位、恪尽职守的普通老师。他们中有的人爱生如子,用一腔热血呵护孩子的成长;有的人立足本职,刻苦钻研,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有的人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常年坚守普通岗位,在平凡中不断创新进取„„在他们心中,庆元教育人的核心价值观,正像沸腾的钢水灌注于铸模之中。
一、奏响时代的强音
随着庆元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和被边缘化,庆元教育也面临着质量下滑满意度下降的问题。正值人们在思考探索出路、呼唤庆元教育精神时,这些演讲者给出了答案,发出时代的强音。荷地镇小吴明秀老师告诉我们:面对学生,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面对学校,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面对庆元的教育,不管过去如何,无论昨天怎样,我们坚信,风雨过去是彩虹,我们庆元教育一定会迎来又一个新的春天;实验幼儿园吴东霞老师引领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会坚守心中这片希望麦田,无怨无悔,永远守望 ;荷中谢琳琳老师号召我们:岗位可以平凡,环境可以艰苦,生命可以短暂,但是我们的价值不可以不实现!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更需要立足本职工作来创造我们生命的价值。
也许有人习惯以货币和待遇来评价一份职业,也许有人喜欢以名下资产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也许还有人用经济效益来判定事业的价值所在。然而演讲者告诉我们,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与千千万万孩子的成长紧紧相连,与千千万万家庭的命运紧紧相连,我们坚守平凡,守护希望。是啊,正如城东小学吴海丽老师所说,教师的价值不是鲜花掌声,只是三尺讲台上的兢兢业业;不是聚光灯下的华丽身影,只是粉笔屑下的毅然坚守;不是名利场上的辉煌灿烂,只是清风明月中的朴实无华。这就是教师的人生的价值所在,就是我们庆元所需要的教育精神。在有识之士警示“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之时,这些普通的演讲者用朴实无华的话语,发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声音,用他们的身体力行奏响时代的强音,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
二、真情原在细微处 三个小时的演讲,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听众的会心一笑与阵阵掌声交相辉映,大家陶醉于演讲者思想火花,更沉浸于演讲者的真情流露。半天的主题演讲,不缺情感激扬,但演讲者更多的是情真意切。吴丽丽老师强忍着反胃处理小朋友的呕吐物,让人为之动容;周庆芬老师几经周折帮孩子医好伤疤孩子笑了,使人欣慰;胡丹红老师为矫正心灵扭曲的孩子,买蛋糕在教室为其庆祝生日,令人感动;胡丽萍老师用耐心和坚持终于感化班中顽皮不化的学生„„ 一件件生动的小事,一个个鲜活的名字,演讲者信手拈来,娓娓道出,无不倾注心血,真情流露。真情成为‘精神的乐器’,紧紧揪住听者心房。
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冲霄的豪气,只有涓涓细流和润物无声的细雨,真情原在细微处。这里面有很多感人肺腑的事迹,有很多令人值得深思的信念。演讲者的所想所为,犹如一碟碟精致小菜,让大家美美享受精神大餐。“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教育需要坚守平凡埋头苦干,需要抓在细处干在实处,需要真情付出静候花开。
三、用爱浇灌幸福花
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十名演讲者把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铸就成自己的核心教育价值观,近半人把师爱作为演讲的主题向听众演说。竹口学校张帆老师提出愿在这片热土上播撒爱心,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用爱心播下花的种子,然后再用十倍爱心去浇水锄草,我相信,有一分付出,就会有一分收获;庆元中学刘花老师总结自己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因为爱,我付出了所有,因为爱,我收获着幸福,因为爱,我们相互包容,共同成长;菊隆中学朱慧慧老师认为掌声是爱,宽容是爱,真诚是爱,热情是爱„„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心灵。身为一名教师,我们拥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爱自己,也爱他人;播种着爱,也收获幸福;松源镇一小周凌燕老师以为特殊的职业要求我们像母亲一样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因为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想这种爱已经超越了责任,它更是为人师者的一种幸福的奉献啊。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以高尚的人格为典范,犹如恒星吸引行星,把学生吸引在自己身边。“亲其师而信其道”,以高尚引发高尚,以诚信培育诚信,丝丝缕缕,薪火相传,把大写的人字镌刻在学生心坎。
面对当前社会的物欲横流功利浮躁,我们教育人要“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怎样才能做到静心潜心?首先我们要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把师爱作为我们一切教育教学事务的基础,播种出爱,定能收获着幸福。当我们在从教路上感到委屈、烦躁、厌恶时,不妨问问自己是否爱自己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呢,问问自己是否真心付出真情投入呢?选择教育,就是选择奉献、选择平凡、选择清贫。如此,我们就能静心潜心,才能辛苦并快乐着,才能用爱浇灌幸福花。
演讲,其实就是一种思考与醒悟的方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我鞭策和相互激励的过程。海德格尔说:言语是人口开出的花朵。二十名教师的精彩演讲使报告厅花团锦簇,更为可贵的是演讲者甘守平凡、坚守希望的精神使演讲发出“裂帛之声”。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
第四篇: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安妮日记》读后感
回到生命本质,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细审视,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但事实是,我们一再地为生存忙绿时,我们就会对寻找和坚持弃权。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娜.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
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
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纪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主义、思考与父母的父亲、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
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德国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而13岁的安妮呢?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来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有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环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受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的慢?”
第五篇: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
身为一名交警,身边总会有一些朋友会问及我们的一位同志崔光日。“崔光日是谁,为什么号召我们学习他”,“他的事迹真那么感人吗?”,说实话在没有学习他的事迹之前,我也不知道崔光日是谁,只知道他是我们的一个同行,一个战友,甚至只是一个名字。而当我真正认真的学习了他的事迹后,不禁有一种感动涌上心头,莲之不染,水之浓情,铁之坚忍,钢之不阿,他用自己一言一行践行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对自己引以为自豪的警察职业的无限热爱,他是我们交警系统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
榜样是一种动力,让我们恪守一份信念;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我们为党和国家奋斗的意志;榜样是一座灯塔,为前行指明了方向。立德、立志、立身、立本,榜样的力量正指引我们前行的脚步。
立德以无愧于信仰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者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基。崔光日同志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但始终坚持原则,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也从不拿群众一分钱,而且每当遇到家庭条件困难的群众,还主动出钱帮助。执法岗位,每天遇到的诱惑都有,而他从警26年,每天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而反观一些领导干部,还不等诱惑自己就腐化了,信仰的缺失,宗旨意识淡漠,将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关系化,为了满足贪婪的私欲,不惜滥用职权,以身试法。这样的人即使是领导在崔光日也是行不通的,“别人错是错,你错不是错,别认错罚钱,你错不罚钱,那你要我干啥”是崔光日掷地有声的回答。对于我们队伍中的这些腐败分子,崔光日同志无疑是一个正面的榜样,足以让试法者蒙羞,让后来者得以激励。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艰难困苦,伟大中国梦玉汝于成,时代呼唤千万个崔光日样的好干部,即使伛偻前行也向着远方风雨兼程。
立志以无愧于我心
“选择警察职业,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我是警察,遇到群众有危险,我得冲上去”。在崔光日看来,当警察是一种理想,当上警察是最幸福的事,而冲上去是一种自豪。“当警察就要多为老百姓做好事”,他把警察父亲的教诲牢记于心,立志成为一名警察,成为一名好警察。正是基于对“幸福”的这种理解,从警26年,他坚定信念、执着为民,始终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积劳成疾仍痴心工作上岗执勤;在崔光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人民警察为追求“幸福”而作出的执着坚守和默默付出。时代在发展,理想在相对的缺失。还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后的理想。有的同学说要当老师,有的同学说要当警察,有的同学说要当科学家工程师。而今天再问及此问题,竟然有很多孩子会回答想当暴发户,当大官。从小孩子便失去了对理想的天真和执拗。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现实,也是一种心酸,我还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做一个最好的木匠。而今成为了一名和崔光日同志一样的交警,我的理想就是能和他一样。榜样在前行,我相信正能量的回归,我相信还有千万人相信这种正的力量,让我们能够坚持那最初的梦想。
立身以无愧于事业
“一个人如果连工作都干不出样子来,就失去了尊严”,“不干则已,要干就必须把工作干好”。崔光日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0年,汪清县公安局成立缉私队,崔光日担任副队长。他带领民警深山设伏,每次至少要蹲守一个月时间。一年来,他与队员查获走私车辆50余辆,价值近千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
2002年为制止团伙斗殴,崔光日腹部被刺中两刀,肠子流了出来仍奋勇与歹徒搏斗,并将其中一人抓获。
2003年,汪清县公安局东光派出所因辖区各类案件频发,成为全局的“落后所”。在派出所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新人所长崔光日以身作则严警纪带队伍,抓治安防范保辖区平安。他把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在派出所一住就是半年。由于妻子常年在外打工,6岁的女儿不得不寄养在岳母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东光派出所在崔光日的带领下,变成全局的“先进所”。
2008年,崔光日调到交警大队百草沟中队任中队长。由于山道陡、弯路多,中队辖区一直是交通事故的频发地带。无限的延长执勤时间,自掏腰包给拖拉机买反光贴,冰雪路面扬沙推车,最长时间在冰雪里干了两天两夜,换来的是当年辖区内的交通事故不断下降。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正如林海峰支队长在两学一做讲话中说的“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要靠实实在在的业绩来体现”。真干实干是一天,图清闲,混日子也是一天,与贪污腐败相比,碌碌无为也是一种犯罪,是对国家事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事业的不负责任,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英国文化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单词glory(荣耀),为荣耀而战的文化。26年用生命和热血的付出,也为崔光日带来人生的荣耀。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感动吉林十大人物”、“第四届吉林省道德模范暨吉林好人2014人物”、全国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吉林省人民政府 “模范人民警察”荣誉称号。中宣部 “时代楷模”。
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有崔光日同志付出的那么多,也许付出了也不一定会得到这样的荣耀。但将我们的警察职业当做事业来做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并且全体高速交警也正在为此努力着,于是有了百日整治全支队涉牌涉证处理占全省67%的业绩,这背后除了努力当然也意味着不畏强权。身为高速交警的一员,我荣耀。
立本以无愧于人民,“好人,是所有人对崔光日的评价。”每当群众有困难时他总是挺身而出。在年三十处罚了违法掉头的出租车司机后看到司机家庭生活困难,他给司机送去了300多块的年货。给农用车贴反光贴花了他1000多元。看似钱不多,但老崔家里其实也很困难,妻子没有工作,不得不出国打工,这些钱是他一个月的收入。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每天扶老人过马路,到小学为上下学保驾护航,点点滴滴,真挚的警民鱼水情,让他的人生的到了尊重。
“你当官也好,我当警察也好,总有一天会退休当老百姓,等我当老百姓那天,我得心安”在众多的荣誉之后是崔光日多么朴实的话语。是铁汉也有柔情,是模范也是普通人,是普通的一名交警,也是时代的榜样,是一种力量,指引我勇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