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
胡 佳
随着《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贯彻落实,环境教育将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一个国家、民族的环境意识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环境教育的渗透,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环保意识是学生科学意识和道德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来认识自然,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不能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求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并重,因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人才建设的需要。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也有许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比如小学三年级的美术课本中有《鸟之王》这一课。我在实际教学中,围绕鸟的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丰富了孩子视野并升华了孩子的情感体验。首先通过家园互动,师生共同收集了各类鸟的图片。学生们认识了一些稀有鸟的名称,了解鸟的生活习性特征等。其次,我们将收集到的图片做成“鸟王”,对自己喜欢的鸟类进行美化和新的创造。让学生亲身体验,用笔、用歌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爱。孩子因为喜欢,因为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而萌发环保的愿望。
教育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时期人的求知欲最强、最大,加上儿童的认知、多种行为习惯均未定型,因而这一时期儿童的伸缩性、可塑性最大。这也就成为教育看好的最佳时期,也是环保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养成的黄金时段。《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中指出: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是环境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环境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使人们意识到日常生活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与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的联系,即使学生意识到,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例如,人们业已习惯的垃圾处理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焚烧导致空气污染、填埋导致土壤污染、向江河湖海倾倒导致水体或水源污染······在保护环境的实践中,决定人们是否参与改善和维护环境质量,其价值观和态度是关键。环境教育担负的就是培育和发展保护环境的伦理精神。作为老师,我们不但传播给学生环境知识和环境法律,还要促进学生保护环境的内在 1 动力和精神的养成,力求把“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教育孩子从小掌握环境保护意识的正确观念,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还要让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和积极参与环境活动,并让其行动用以影响家庭和其他社会成员。我们都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公民的参与不仅可以发挥自我教育功能,还可发挥其特有的社会行为功能。因此,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我们都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并结合艰苦朴素的教育,引导学生爱惜资源,养成勤俭节约,利旧利废的良好习惯;结合劳动教育,开展植树种花、美化校园、班级、清理杂草等劳动;结合“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克服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创卫”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除“四害”,清洁环境劳动等。
家长的支持与积极配合是开展环保教育的有力保证。我们利用学生与家庭、学校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将环保行为带入家庭,与家庭成员一起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绿色活动:学生向爸爸、妈妈讲环保、宣传环保知识;包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煤气、减少垃圾排放、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利用、选用绿色食品、坚持绿色消费,使用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停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餐具、降低生活娱乐的噪声等,清洁一方净土,保护一个小区的绿化和清洁工作,对破坏环保的行为进行劝阻和教育等,使每个学生家庭、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保护环境是一项世界性、也是世纪性的大问题,需要社会个体从点滴的行为中贡献和参与的事业,以情感为主的环保教育更需要不断地探索。我们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们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这是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素养。
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自然地汲取,让我们的环保更有意义。
第二篇:李韦《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
近期,我们全校教职工学习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通过学习,主要明确了一下几点:
一、当前的环境教育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
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得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国家或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为此,人们开始反思当前的发展模式,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共同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希腊的塞萨洛尼召开了“环境与社会国际会议——教育和公众意识为可持续未来服务”。会议发表了《塞萨洛尼宣言》指出环境教育是“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至此,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仅仅对应环境问题的教育,它与和平、发展及人口等教育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在世界上,爱尔兰称为绿色学校,德国称为环境学校,在英国、葡萄牙等国称为生态学校,在澳大利亚、印度、美国、泰国、南非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称为绿色学校。名称虽然不同,但基本内涵一致。就是用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标准,来评价学校的各项工作,包括课程设置、课堂和课外教学、师生教育、学校管理、校园设施和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也包括学校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是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模式。
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6年,我国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开展了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九五”期间,启动了“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污染防治工程。在生态保护方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措施。总体上,生态环境状况开始得到基本控制。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然很脆弱,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决定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三部分第17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这一系列举措将为环境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提供组织和机制上的保证,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促使他们从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创造可持续的未来。
三、打造绿色校园文化,引领学生探索生态文明之路。
环境教育理念的定位,应由“环境教育”、“绿色校园”向“绿色校园文化”转变。学校环保活动不应局限于加强学生对环境的认识,而是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绿色文明行为养成和现代绿色文明生活意识的培养。从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保护物种、重复使用、循环再生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绿色文明行为养成和现代绿色文明生活意识。
四、开发和利用多种环境教育资源,环境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本专题教育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依据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参照教学活动建议,选取具有地方特点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关注身边的可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教室、学校、家庭和当地社区环境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教师可以把这些问题作为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起点,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探究和解决这样的环境问题,学生可以增强信心,并愿意进一步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在社会就是“社会人”,学生的绿色生态理念是在家庭、社会中得到发展和巩固的。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以提高了的绿色文明意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去影响家庭和社区,促进社区绿色文明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五、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可解决的问题入手,以教室、学校、家庭和当地社区的现实环境问题作为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增强他们的自信,使他们愿意进一步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学校环保活动不应局限于加强学生对环境的认识,而是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绿色文明行为养成和现代绿色文明生活意识的培养。从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保护物种、重复使用、循环再生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绿色文明行为养成和现代绿色文明生活意识。
六、关注评价,促进发展。《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环境态度、技能和行为,以及参与环境教育学习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成效。其作用主要在于调节和改进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状况。该评价必须在各种环境教育活动的过程当中进行,以教师和学生在环境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为主要评价内容;评价要充分考虑各个学校、教师或学生的具体情况,力求为改善学校环境教育实施状况提供依据。各学习阶段的终结性的评价结果要成为下一阶段环境教育计划的起点。
李韦
第三篇:学习《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
一、写在前面的话的废话
今天,大年初七,我又一次打开校园网,看看是否有老师写了学习《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看看其他老师是怎么写的,自己想走个捷径,模仿着其他老师写一写,结果,还是没有。因为快要接近开学,所以我带着完成任务的观点,下定决心,先自己学习一遍《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再说,因文章太长,又因为我眼睛老花得厉害,我将近看了一个半小时,才把它看完,而且还是草草地看,有些地方还是一目十行,于是我只是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仔细看一看而已。
说实在,要写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的心得体会对我来说还是很难,因为我教的是健康教育,以前也没有对这门学科探究过,所以怎样写,写什么,心中无底。下面我只是把我学后的看法写一写,供大家参考批评。
二、不成熟的看法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广泛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是落实上述文件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的理解:说实在,我的课堂教学,确实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很少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举动,所以,照这样下去,学生都会把我培养成死学生,没有作为,我将误人子弟,对不起国家。所以,作为一个老师,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虽然自己年事已老,但在教一天学一天,是我当老师的一点良心。“由于分类程度不同,对科学探究要素的划分也略有不同,本指南根据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细化为以下基本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反思评估及表达交流。” 我的理解:幸好,《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给我们老师学习探究指明了探究的大体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反思评估→及表达交流。”以后,我将它作为自己探究的拐杖,摸路过河试试。下面对这七个问题罗列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体会。
1、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源于人类的好奇、疑惑、兴趣与求知欲,在组织探究学习中探究活动应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教学中关注“提出问题”要素的落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及提问能力等。又说,随意提出问题是容易的,但要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却非易事。
我的理解:首先不管是有价值的问题也好,无价值的问题也好,先让学生尽量提吧,老师也不要要求太高,太苛刻。然后到他们提出的众问题中再引导学生去筛选,挑出有价值的问题。
2、猜想假设。在科学探究学习中,面对提出的问题,应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猜想假设。我的理解:照搬《指南》,在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猜想什么,怎样猜想,为何这样猜想等,可以让他们用“如果……又会怎样?”的模式来提出猜想假设。学习现成经验吧!
3、制订计划。在探究过程中,面对提出的猜想与假设,必须进一步加以证实,为此,应梳理探究思路,精心设计可行、可靠的实验方案,制定清晰、可操作的研究计划,从而保证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我的理解:这一项活,虽然也有学生的活动,但大部分在老师,为此,老师要吃透精神,把住要点进行设计。
4、收集证据。为了验证猜想假设是否合理,需要通过一定途径去寻找证据。这些证据来自观察、调查、实验或其它途径,并且应是科学的、客观的。
我的理解:收集证据要师生双方行动,让学生参与的好处是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得到锻炼。
5、分析论证。在收集了大量证据后,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找到信息、事实或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加工整理、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分析归纳,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形成探究结论。通过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我的理解:是上面一段最后一句话:即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6、反思评估。在科学探究中要不断反思、评价探究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猜想和假设、设计的方案和计划、所做的实验、收集的证据、得出的结论等,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内容作出进一步修订,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估能力。我的理解:反思很重要,反思使失败变胜利,反思使胜利更胜利,以后我们要多多反思。
7、表达交流。不仅表现在探究结束后的成果展示,也贯穿于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交流不但能梳理思路、相互启发,有时还会引发新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新的线索。注重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科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科学精神。
我的理解:表达交流不但能梳理思路、相互启发,有时还会引发新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新的线索。
三、最后的啰嗦
学习探究,并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学期两学期,一年两年的事,而是长期的,按照《指南》的精神来说,有的可探究,有的不可探究,不要面面俱到的去探究,探究中会处处碰到问题,碰到挫折。但是,我们只要学会坚持,总有成功的一天,也有教训在,好让我们去实践吧!叶水生。2011年2月9日
第四篇:学习开放教育指南心得体会
学习开放教育指南心得体会
江宁电大11秋法本:龚有鑫
阔别学校七年有余,今天又重新回到了校园,一种久别重逢的激动的感觉油然而生,但即将又要面对着学习和考试,我又感到紧张,因为对于我们这类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是不现实的,照此,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就很是困难,然而,通过江宁电大,开放教育老师的讲解与分析,让我又重新树立信息,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圆满毕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远程教育已经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以广播电视为传播手段的远程教育,第三代是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现代远程教育。
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电大和其他高校不同,它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的开放学习模式。电大的办学规模和突破时空障碍的优势是任何一个普通高校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也增加了我上电大的自信心。
通过学习,使我感触到,电大的 “宽进严出”是电大培养人才的一种理念,它让每个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课程。
电大与其它高等教育相比,其课程教学有着自己的特点:注重多种媒体资源的一体化设计,强调多种媒体手段的运用,尽可能便于学生自学。电大学生的学习,有别于普通高校校园内的学习,其最大的区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网络学习。
电大的课件是教学资源的亮点之一,分为网络版和单机版。单机版通常以光盘形式存储,便于学生自行携带和使用。网络版实现网上共享,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由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所以要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习惯,借助计算机网络、电话等手段向老师、班主任获取教学信息,通过QQ群进行互动交流。教育的终身化和学习的大众化将是一种趋势。在今后的电大学习中,我将集中精力,合理安排时间,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学业。
第五篇: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本人有幸捧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读完之后,我深受启发。我进一步理解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当今社会,我们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 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通过读此书,我的收获是巨大的,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