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一、群策群力,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班级环境要体现如下特点:
1、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2、要主题鲜明,富有挑战性和个性。
3、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4、要经常更新以保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传统的班级布置整齐划一,缺乏活力和特色。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环境布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共同的家”。例如,在本学期里我们班开展了一次名为“文明用语伴我行”的班会活动,我就把布置活动现场的任务交给班里热爱美术的同学,让他们来发表意见。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好点子,如在教室里挂上小标语“我爱听礼貌用语”、“今天你说谢谢了吗?”等等,我就让班委干部再去收集整理,最后按同学们的方案来布置好了教室,其中布置的时候还是由很多同学亲自动手的,他们看着自己亲手打扮出来的教室格外高兴。这样既开动了同学们的脑筋,又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协作能力。他们的劳动成果让所有参观的同学老师都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二、激发主体意识,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是全班同学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的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意见,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我认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个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作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在制订班级公约时,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设,再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2、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帮助后进生纠正不良习气,还要注意对学生教育时的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例如,有的学生做事责任心较差,对班级卫生工作马虎应付,甚至逃避值日。对这种现象,班主任通常的做法是对其进行处罚,但往往效果不佳。这时,我们何不换另一种方式来处理,采取一些灵活的激励措施奖励那些负责任者。显然,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教育效果截然不同,后者更能达到既奖励先进又带动后进的双重教育效果。
3、开展组间竞争,促进学生自律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学生逐渐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应具有表率作用。班级管理制度不只是约束学生,对任课老师同样具有约束力。比如小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学生讲诚信,教师在平时就应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老师一旦讲出了承诺,就应该实现,不然怎么去教育学生讲诚信呢?
三、开展集体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笔者试列举几种: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为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例如,针对学生中出现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可以组织一次题为“向陋习告别”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时可以先借助图片、文字、录像等手段,向学生列举国人在言行举止上存在的种种陋习,再让学生联系本校、本班和自己的实际,说说身边人或自己有没有这些陋习,最后展开讨论,谈谈如何帮助人们改掉陋习,并付诸行动。
2、开展文体活动
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班主任可以结合节日或学习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艺术节、诗歌朗诵会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3、开展评比和竞赛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通过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最诚实守信的人”、“最有时间观念的人”、“最具协助精神的人”等,树立典型。评选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设立各种“进步奖”,“放大”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如:结合防控“禽流感”,开展健康知识竞赛,促进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获取知识;结合班级环境布置,开展“自创班级格言”评选活动,并择优张贴在墙上;以创建文明班级为契机,开展“班级建设金点子”评选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班级活动也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怎样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级文化宣传内容(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制度,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班级一周工作总结制度,班干部定期会议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
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都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2.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
4.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从实施之日起,就要保证它的公正性。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每次运动会,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鉴于此,在军训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对待校运会,培养班级凝聚力;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培养集体荣誉感。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4.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处理好师生关系,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威信;教师要培养民主作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对学生不抱成见和偏见,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当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善于理解学生。
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学习的革命》的作者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在他们书中的一段话。
这段话告诉我们:孩子学会了什么,恐怕并非我们教育者有意识地给了学生什么东西,而是我们让孩子或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怎样的条件中生活,当然包括学生在学校中过什么生活。“生活”不是别的,就是“文化”。既然有社会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学校中班级的生活、家庭的生活,就有社会文化、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家庭文化。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有两个主要生活的地方,一个是家,一个是学校里的班级。如果说学生在家中,主要的时间用来吃饭、休息,那么学生们更多地倾注了他们的活力的生活就是在班级中。这样看来,班级生活——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有怎样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一、何为班级文化
“文化”是“书本知识”,还是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人到学校里学习,是学习文化,但是,文化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包含更广泛的内容。“文化”就它是人的生活方式而言,包含着价值的追求。
首先:学习者在同样的教师下学习同样的书本知识,但是发展却有明显不同。其次:人们认识到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是为适应他们未来的生活需要的。
再次:以往我们认为那些在学校中没有按照学校教育目的的认真学习书本知识的人,就什么也没有学到。但是这些学生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停止,他们学到了另一些东西。班级中的两类学习
(1)班级中的显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按照规定好的教育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如按照课程表所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根据班主任的安排参与班级活动)
(2)班级中潜在学习:就是学生在班级正式教育活动之外的学习。(学生在班级中通过潜在学习获得的东西,既不是教育者有意要教给学生的,也不是学生意识中明确要学习的东西,这些东西是班级中学生的成长发生的潜在的影响,从而被学生不自觉地学习到了。学生之所以在班级中学会这些东西,是因为班级并不只是一个简单地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场所。而是一个现实的“生活世界”)
如果说有正规的教育活动而组织起来的班级,在正规教育活动开展的同时,这个班级的成员们也创造了一种他们自己的班级生活,即班级文化,那么,所谓的潜在学习,就是对于这种班级文化的学习。班级文化,就是潜在学习内容。如果我们把人们由于外在的影响而导致的内部变化,看作是教育的作用,那么潜在的学习,就是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作为学生潜在学习的内容,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学习是潜在的学习,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认识班级文化呢? 关于班级文化,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理解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我们可以把握班级生活中一切影响班级成员发展起来的班级文化的影响因素)
狭义的理解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我们可以把握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个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为班级全体成员所承认,给予他们最好发展条件,或使他们感到最大满足的班级文化条件。
班级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还有确保这一价值追求实现的规范。(人有追求,这是因为人要主动地发展自己,这种追求就是所谓价值观。价值观并不是自发地生长起来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人的价值追求反映的是人的社会性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要从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去学得价值观,但是也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寻找追求一定的价值观。班级的环境为一群人获得某种共同的追求创造了条件,他们也必然要形成他们的共同追求,这样班级具有特色的价值追求就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规范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班级文化主要的就是在班级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一种规范。)
我们对于班级文化做了如许的说明,但是也许有人还会说,班级文化的概念还是太抽象了。对于班级文化概念,能够意会,但是似乎难以操作。班级文化究竟能不能操作呢?对于班主任来说,要实实在在地开展教育活动,班级文化建设必须是能够操作的。我们说,凡能够抽象化的东西,也一定能够具体化。要从操作的角度把握班级文化,我们就必须从班级文化的表现形式入手。文化有精神的方面和物质的方面,或者说有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之分。这就是说在班级文化中有观念或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 如何建设班级文化,讲几个关系:
教育文化与班级文化:我们要研究班级文化,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揭示出以往人们所忽略的班级现实环境中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为重要地是要揭示教育文化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了从教育文化中获得发展。学生到学校,到一个班级中来,根本目的是为了从教育文化中获得发展,学校和班级的生活也是以体现教育文化的形式而存在的。如果没有教育文化,学校就不成其为学校,班级也不成其为班级。由此可见,研究班级文化,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在班级中教育文化更好发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规律。
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积极创设一个温馨宜人的校园环境。美化、净化、人性化我们的校园——环境育人。在各教学大楼都有体现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各种名言,警句。橱窗、走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流动“大屏幕”。校史和相片、荣誉册、学校和个人获奖的奖杯、奖状等与师生见面,展示“昆山人”奋斗的足迹。各种作品凸现学生多才多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正逐步形成健康、活泼、求实的校园氛围。在师生共创中组成一道无声胜有声的教育风景线。钢琴、在四楼一组沙发,一条街,不是为了摆设,而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艺术、文化融入校园的追求。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升值;)如果从学校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来看,班级文化也是学校文化中的一种文化,班级文化就不能不受学校文化的影响。
二、如何建设班级文化(精神和环境)
如何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最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发展
不仅是从教育文化中学习,还从班级文化其他要素中进行学习,学到积极的东西,获得积极的发展呢?
择校、择班,以班级文化分析的观点看来,所谓“择班”,其实就是选择班级文化。虽然不懂得教育的文化学理论,但是他却深得教育文化学理论的“奥妙”。
在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总有一个积极的共同追求,这就是所谓班级文化的价值取向。班级文化建设核心就是“班级文化价值取向的建设” “班级精神”不是别的,就是班级文化的主导价值取向 1.我们需要怎样的班级精神
一个班级有一个班级的精神,不管这种精神应何种评价。问题是我们需要怎样的班级精神呢? 我们说,学校为教育而设,班级为教育而存在,班级文化的发生,在一定意义上讲不是偶然的。人们为了通过班级来传递教育文化,班级文化因此而产生。
我们还说,教育文化作为一定的社会经过选择的文化,具有最高的发展人的价值,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有获得它的需要。
但是,教育的困难之处在于,教育文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尤其到了中学阶段以后,越来越不能够直接地对学生影响,原因就在于教育文化要通过班级文化发挥作用,只有在班级文化有利于教育文化的情况下,教育文化才能够对于学生发挥有效的影响。班级精神作为班级文化的个性体现,它的性质如何对于教育文化发挥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所需要的班级精神,就是有利于教育文化发挥作用的班级精神。班级精神的塑造方法
(1)良好的班训。(就是班级明确提出的价值追求,它往往用最简练的语言,近乎于“口号”的方式来表达)
一个好的班训能激励和指引广大学生为之努力,能激发班级中绝大部分同学的潜在能力,能净化学生的思想,同时也能让班主任在班训的指引下开展贴切班级实际的文化氛围的建设。因为,班训的提出归根结底是班级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中得到学生认可的那部分精华的浓缩。它的提出,可以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可以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而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从而反作用于班级文化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好的班训的形成,需要班主任并不是简简单单在教室中写几个字就可以的,班训的提出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级、了解学生,在教育文化价值取向、学生培养的目标取向等各个方面指引下,因时制宜、因班制宜,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情况下所制订的与班级文化建设相匹配的口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当然,班训的提出对班主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班主任不能仅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管理者,更是一个“通才”。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必须全面领会当代教育的精神,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岗位,爱戴学生,以一颗钻劲无私奉献于学生,敢做、敢为、敢当,加强学习和研究,注重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切合班级实际的班训,更好的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特别有礼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能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文明礼貌、热心服务、自动向上、团结守纪、诚实纯真、自强勇敢)(2)提供班级精神的榜样
我们说,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班级同样如此。一名班主任接手一个学习习惯、行为表现相对较差的班级是很有可能的。那么,如何在这么一个各方面都比较薄弱的班级中进行文化的建设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挥班级精神的榜样作用。我们说,再差的班级总有相对较好的学生,在班级文化的塑造中,我们就必须依托这一部分好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积极为他们搭建成长的舞台,让他们在学生中树立威信,通过他们的榜样带头作用,围绕他们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对于善于模仿、善于比较的中小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必须紧密围绕这一部分好学生开展工作,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在此基础上逐步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的班干部队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放手让他们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适时的提出、修改符合实际的班级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教育逐步在班级中尤其是后进生中形成对班级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正气抬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3)通过体现学生文化的活动,渗透班级精神
班级文化的建设,班主任是核心,学生是主体。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学生自主教育的原则,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和载体,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构建学生文化,从而促成班级文化的形成。活动的意义就在于能巧妙、自然地渗透班级文化。在营建班级文化的活动中,班主任必须注重发挥学会的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营建活动。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让他们各抒己见,集体讨论、协商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自主选择班级文化特色。同时,在引导下,让班级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活动,创建特色,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名人名言的摘录、班级环境的布置、黑板报的设计、班级辩论赛、文化小品、诗歌、民乐、艺术等的参与创作,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完善学生人格,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在这样的过程中,班主任的角色是引导者、参与者。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班主任必须在引导的基础上,以一颗童心参与到学生自己开展的活动中,以一个班级集体成员的是身份融入班级生活,在活动中树立班主任的能力威信和情感威信,增进班级的凝聚力,接受班级文化,接受班主任对文化建设的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班级精神。
如果我们的班主任缺乏对于班级的了解,就很难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班主任、教师的行为与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与班主任的行为和任课教师的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积极的班级精神,还是消极的班级精神都是如此。有一位班主任说得好,“一个班级的形象就是一个班主任的形象”。同一个班级,不同的班主任就会有不同的班风班貌。班主任及教师精神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班主任对班级精神的影响更大。A 班主任对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正确把握,是其成为班级精神灵魂的条件
要正确地把握教育的本质,我们的班主任必须系统地掌握揭示教育本质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并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教育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班主任作为教育实践者,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素质。这里良好的个人素质,是指班主任作为一个人,其自身的发展是完善的。他对于教育的事业心,他的教育信念,他对于人的普遍的关心,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力等等,如果他没有这样的人文素养,要想成为一个班级精神的灵魂,是决不可能的。
班主任也只有掌握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以及形成相应的个人素质才能够成为班级精神的灵魂。正确的教育,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必然反映了受教育者普遍的需要。只有在深刻的教育理论中,才能正确地反映受教育者的普遍需要,并提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只有正确把握了素质教育的精神,班主任才能成为班级积极精神的灵魂。B 班主任必须是现实的班级文化的掌握者
班主任把自己融进现实的班级文化之中是重要的。只能当班级成员们认可了班主任的团体成员的地位,班主任的观点才能受到他们的重视。班主任是教育文化的传递者,但是班主任不能拒绝班级中的学生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属于它的文化的那一群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一个缺乏学习兴趣的班级里,努力学习的班级成员会被群体拒绝,因而失去安全保障。班主任必须了解他所生活的班级的文化,尤其是学生的文化。在这个意义上,班主任被班级文化熏陶,被班级文化“文化化”。班主任接受班级文化,不是把自己简单地变为班级那一群中间的“那一个”,更是要融合在班级中,了解、熟悉班级文化,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班级文化建设、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始终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发起者、传承者、组织者、掌握者。因为,对于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的学生而言,其个性、文化品位的形成受外界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生素质和人格。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提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内容和培养重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自己的主动参与和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就必须是班级文化的掌握者。C 班主任人格的班级精神化
班主任人格的班级精神化,最重要的是班主任以自己的行动所实践的价值观,成为班级群体的主导价值观。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说明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长远的。班主任比起学生来讲,从受教育的程度、社会的阅历、文化的内涵、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等各方面都远远高于学生。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我们常说,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学者,他的知识和能力并不一定是在学校学习中完全掌握的。相反,他在学校中所受到的文化熏陶、环境氛围,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榜样模范作用,周围同学的影响可能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人格的养成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我们在学校中能教给学生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这就需要班主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自身的文化素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精神。
2、班级文化环境建设
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材、发展是终身的。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环境即“硬环境”和班级精神文化环境即“软环境”。我们都知道,班级文化的建设,如果仅仅依靠常规去开展,其效果并不突出,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从而自觉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培养良好的的道德品质。在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带领学生一起共同策划和营造优雅的班级文化环境,使学生在班级中能焕发出良好的精神活力,达到班级文化建设事半功倍的效果。(1)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建设即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软环境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营造良好的班级人文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使班级文化渗入学生心灵。因此,软环境的建设必须通过以班级人文精神的培养为依托开展。我们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探究性课题的研究、可以开展班训格言的征集等,培养学生的人文品味,可以通过诸如校服校裤、红领巾穿戴整齐,教室卫生干净整洁等一些学生习以为常的小事情,持之以恒,逐步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貌,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班级文化氛围在学生行为上的具体体现。同时,通过班主任的教育、班干部的带动、班训的指引,努力在班级中塑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带动广大学生一起进步。
同时,在班级软环境的建设中,必须加强制度的文化建设,深化制度的文化内涵,张显制度的人文关怀,用制度来指导、规范学生。我们可以制订班规班训、班级卫生打扫规则、班干部要求等规章制度来保证班级文化的顺利建设,引导学生在正确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同时,班级文化软环境的建设也离不开班级特色学生特长的发挥,离不开班级艺术氛围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凸显班级文化的影响力,加强班级体的凝聚力,产生陶冶和教育作用。在人人参与中营造心理“软环境”。(2)硬环境建设
硬环境建设即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相比软环境的建设,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内容更多,更多的体现在班级文化的布置上。我们可以通过班级绿化角的设计、板报的编排、学习园地的建设、名人名言的剪贴、富有创意和童趣的班徽的设计、班级活动集锦、时事信息等,将教室布置的新颖独特,将这些无声的事物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处处受到感染和熏陶。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的远大目标”
(3)校园环境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样,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和学习成材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园环境的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如走廊、宣传栏、学校德育活动、校园环境布置等开展。当然,校园内环境的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班级中,通过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积极性才能达到。因此,可以说班级文化的建设和校园文化的构建是和谐统一的。在构建校园文化时,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走廊上,通过学生自己绘制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图画、诗词,营造走廊浓厚的文化气息;通过学生自己在宣传栏里张贴“新书介绍”、“世纪纵横”、“好人好事”等,让走廊和宣传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流动大屏幕。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富有人文气息的学校德育活动如演讲、征文、讲座、参观、书画展等,培养文化素养,从而反作用于班级文化建设。让他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所思所想、体会感受和由之培养起来的能力应用到班级文化中来,促进班级文化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在这一方面,班主任就应该承担起辅导者的作用,因为只有校园文化这一大环境净化了,班级文化这一小环境才能焕发出昂然的生机和活力。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班级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渗透在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必须注意:
1、班主任必须加强学习,注重调研。只有学习才能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才能走在学生的前面,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且符合学生实际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在实践中注重调查研究。因为,一项政策的提出必须经过实践的考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进步,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深入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2、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班级文化的建设,班主任仅仅是指挥者,学生是受益的群体。因此,在班级文化的构建中,不仅要发挥班干部的参与作用,更要给予班级中另一批“被埋没”者的作用。班级中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只有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参与作用,班级文化的建设才能说覆盖到了班级的每个角落,才能说让每一名学生都受益,才能在工作中避免受到“被埋没”者的抵制和反感.
第二篇:建设班级文化
建设班级文化,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初探
班级是儿童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班级环境、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人际关系等方面融合而成的文化综合体。班级文化对儿童的行为举止起着无形规约作用,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个性形成和精神成长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滋养因素,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
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尤其需要我们从儿童文化的视角来重建班级文化,营造儿童成长的精神家园。笔者基于儿童文化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本着儿童精神和物质的需要,在尊重儿童文化的前提下尝试着做一些尝试,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努力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
一、满足儿童的视觉需求,营造文化气息浓厚的班级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学生能够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在环境布置方面力求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面墙壁都能说话,都在微笑,都在催人进步,整个教室空间充满着育人的“空气”。营造整洁清新、充满美感、施展才能的天地。
1、“小眼睛,大世界”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舞台
班级展板是展示班级文化的主要窗口之一,展板外观美观大方、色彩绚丽,内容呈现上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功能。班级的黑板报,小小手抄报风湿学生施展才华、倾诉新生、获得知识的“宝库”。内容丰富、富有特色,为培养和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设计、绘画、选材、编辑、书写等能力提供了舞台„„
2、“我是最闪亮的星”星星榜,记录学生成长的脚印
“星星榜”上一张张笑脸灿烂如花,他们每个人都是班级这棵成长大树中的一片美的叶子。有“学习能手”,有“劳动积极分子”,有“路队标兵”,有“爱心先行者”„„在这里每个孩子都将自己最闪光的点发扬光大,“星星棒”上记录孩子们在每一个方面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留下成长的脚印一串串„„
3、“文化墙壁”无声的交流
走进我和孩子们的教室,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面墙或者角落都在和进行无声的交流。班级的图书角前的墙上留下了孩子们自己制作的阅读卡片,它在告诉你小主人的读书心得;那关于热爱读书言,给你以力量;那图书角的名片是孩子们亲手设计、命名、制作的,展示孩子们心灵手巧的才艺;劳动角中一排整齐的挂钩是在告诉我的学生们:请让拖把们在这里排队;“请你做到这些„„”那是我们的班规,它出现在教室两边不起眼的地方,但是方便孩子们随时看见的地方„„
4、“植物角”,灵动的生命
“植物角”是我们班级中孩子们最关心和喜爱的角落,因为这是一个“生命角落”。这里有孩子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盆景、绿色植物,有自己亲手中下的大蒜„„这些植物是我们班净化空气的帮手,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孩子对生命、自然的关爱和呵护灵动的闪现。
二、挖掘儿童的活动本能,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活动
德育思想的核心是自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参与活动过程,评价活动效果,会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到活动体现的魅力,领会活动带来的启发。班级活动立足于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教师指导、引领学生开展多姿多彩、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有意识地进行班级活动文化的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1、主题活动,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
在“小小爱心,关爱生命”主题活动中,有的孩子领养了一只小鸟;有的孩子养了小金鱼;有的孩子养起了花草;教室里也成了植物的天地„„闲暇时孩子们会去查资料,研究,共同交流各自“宠物”的生活习性,护养方法等。最有意思的是,种大蒜的孩子们还别出心裁,有的开动脑筋尝试,把大蒜头来个倒栽葱,有的把一个蒜瓣从中间切开,把两个半个的蒜头种下,还有的„„为的是看看那种种法会发言,那种会最先发芽,我对孩子们实验的结果并不期待,但是我感动于孩子们呵护生命过程中的人文情怀,强烈的责任心,更佩服孩子们的智慧和探究精神。
2、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
“当今我当家”,孩子们体验当一天家长的感受,做家务,买菜,安排全家的一天生活,一天下来孩子就有感受做人家长实在不容易;体验“值周班主任”的学生,一周坚持督促检查班级常规事务,协助老师处理班级的一些随机事务,活动结束,交上一份一周工作总结,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个繁重的工作,但是很锻炼能力;“小小跳蚤市场”更是给孩子劳动锻炼的又一片开阔的天地,从商品的批发,到价位的定位,销售的策略,买卖交易,本利的核算等等,每个环节都是真实的生活体验,锻炼的是能力,收获的是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3、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源于孩子们的慷慨解囊,一开始是建议每个孩子从家里带两本书捐助图书角,孩子们喜欢这个图书角,体验到了知识分享的快乐。渐渐的更有爱心的孩子继续捐书,当分享的种子在班里生根发芽,大家的爱心也越长越大,分享的种子开花了,经常有孩子把看了的好书捐来,还主动向大家推荐。班级的小公益活动,让分享的爱心树结出了爱心果。去年“映山红行动”中,全班捐助上千本好书,在几个热心孩子和家长的帮助下送到图书捐赠现场。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书的热爱更加强烈。同时对社会关注的种子也在孩子们的心底种下,就不就是公民公德意识的萌芽吗?
4、个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儿童文化本身就蕴涵很强的创造性。学习完了童话单元,班级开展了“班级童话小剧场”活动。孩子们先选择一篇最感兴趣的课文,进行续写、仿写、改写都可以,自创童话故事。然后可以从课文或自创的那些童话中,任选一篇回家准备,一周后参加“班级童话剧场”表演讲故事比赛。预赛当天给孩子们分组,每组一个高年级的同学当评委,结束评委现场点评优缺点,给予指点,大家都洗耳恭听。每组的优胜者参加下一轮的决赛,评委再打分,现场评价。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场上的表现,更透过现象看到了孩子们课下的付出,那精心准备的头饰、道具、漂亮的化妆,有趣的组合,决赛时大方的台上风采,而这些都是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创造性的展示,这不就是个性吗?因为个性得到发展,所以我们的晨读《弟子规》,每天一分钟早新闻,每日《日有所诵》,每日一成语,每周一诗等活动孩子是忙得不亦乐乎。
三、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制定了科学民主的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规矩不能方圆”。班规就是班级制度,没有班规的班级应该不是一个完整的班集体。在制定班级制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我是班级的小主人”;在引导学生遵守制度中要奖惩分明;用激励制度逐步帮助学生行为自律行为。
1、确立班规,不乏人文
每带一个年级我就结合班级现状,学生的身心特点把《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学
校的德育目标细化,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交流目前阶段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行为习惯,从与人相处、纪律、学习、劳动等方面,具体怎么做细化。比如对于与人相处,从道德要求上来细化,具体行为要求是:低年级我会要求孩子们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乐于与人分享;中年级:不欺负人,团结同学,学着保护自己;高年级:积极主动和帮助有困难的人,乐于助人。当然这每一个阶段都不是孤立的,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每个阶段侧重点不一样。师生达成共识后可以成条文地贴在班上,也可以大家约定俗成,不记录成文也可以。
2、目标导向,监督导行
有科学民主的班级制度,可以保障学生在行为目标中有明确的指向。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目标,在班级制度的保障下,学生主动想着明确的目标去做,有一个行为的标准。比如值日按时,认真,负责;作业书写工整,按时交作业„„这是规矩,更是标准。我们在检查督促时,也用一个标准为指导行为的准绳,要求到位,奖惩分明。
3、树榜样,正风气
班规明确,检查有标准,在班级中就会出现许多不同方面的榜样。我们的班会课周评,我们也有月评,更多的是随机评价„„这些榜样有的是:守纪律的好孩子;有的是路队标兵;有的是劳动能手;有的是会学习的学习能手„„被树立的榜样,在班级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同学向它们看齐,整个班级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四、尊重儿童的内心追求,培育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
善良是班级积极向上文化的精神精髓。积极向上的班级是拥有善良和爱心的班级。善良就像阳关,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在每天的生活细节中引导学生与人为善,让孩子感受到善良和爱心,满足其内心的追求,这样他会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会将自己的善良和爱心延伸和传递下去,并创造一种良性的心理环境,和周围的人友善相处,快乐地生活和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阳光班级精神。
1、温馨“家庭”,温暖内心
班级墙壁上有一个储物袋,这里放的是大家有时易忘,却又是急需的物品。班级小药箱里是一些常用的必备医务用品。轮到谁过生日了,大家会送上生日歌,或自制一份小礼物,小寿星会展示他的才艺,或者和大家分享图书或糖果。同学生病了会有老师或同学的问候电话,老师生病了会有学生的问候。进步了会有人替他喝彩,有祝贺的掌声。同学难过时会有人给他一个鼓励。学生伤心时会有老师的爱抚。谁身体不舒服时老师会给他的家人打一个电话,会递上一杯热水„„班级是温馨的家庭,温馨的家庭氛围温暖着孩子们的内心。
2、读懂童心,呵护童心
孩子课间捕捉了一只蝴蝶,把它装进了矿泉水瓶里,带进了课堂。课堂上,他在听课,貌似认真,其实神去也。因为他的桌肚里有个瓶子,瓶子里有只蝴蝶,蝴蝶怎么样了,是他最关心的。课下,看到他还在瓶子放上了几根草叶,为蝴蝶营造一个像样的家,我要批评他的心变得柔软了,只是真诚地告诉他:“蝴蝶在瓶子里会闷死的。”小人紧张的神情一下灿烂,告诉我:“老师,您看,我每有把盖子盖紧。”我被逗乐了,好奇地问:“你是想观察它,还有觉得它美是吗?”人家连连点头,“那你会把它放了吗?”“嗯,我家的菊花开了许多,我到家就把它放到我家的院子,它一定会高兴。”曾经有人说:教师应该是一个不忘却自己童年的人。只有童心才能读懂童心,只有读懂童心才能呵护童心,而善根是根植在童心里的呀!
3、与书为友,洗礼心灵。
阅读滋养底气,阅读不能改变人的起点,但是能改变人的终点。《城里最漂亮的巨人》让他们感受到善良的温度和幸福;《小海螺和大鲸鱼》让他们体验了梦的美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智慧是人生宝典。《夏洛的网》温暖了他们内心很久。所以班级读书课是他们最钟爱的课。阅读的过程是一种情感陶冶、精神享受的过程。很多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精神震撼力,通过阅读孩子们受到强烈的心灵撞击。如果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籍,从书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将心底的善根发扬光大„„
4、精神滋养,积淀人生
在孩子学生时代就给他一个丰盈的心灵,充实的内心,那是一生的精神滋养。他在班级的精神展现中,初步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定会为自己的美好人生奠定基础。大圩摘葡萄活动之行,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享受精神愉悦的同时,学到了不少生活常识,更体验到团结的力量,友谊的珍贵,同学情的真挚„„期盼已久的放风筝比赛,因为一场大雨的突然降至,把火热的心情淋得湿答答的,当阳光灿烂的日子,终于圆了心愿的时候,那种失而复得的情感体验更加可贵„„科技馆之行让孩子们感受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未来无限憧憬„„孤儿院之行,孩子们送去的是爱心,是关爱,是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帮助,收获的是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对家对亲人的感恩与珍惜„„班级“小作家”专刊写下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言童趣,更成为孩子们勤学上进的动力„„班级博客上记录的是孩子们在各个方面走过的印记,一串串成长的脚印记下心灵的成长,一点一滴地成长的经历都为孩子们的成长积淀„„
第三篇:班级文化特色建设
鲁山二十九中
班级文化特色建设规划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鲁山二十九中
班级文化特色建设规划
班级特色建设是根据班级实际、班主任工作个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所进行的富有个性的班级建设内容。除做好常规德育的方方面面工作外,我校班级集体建设还必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提高我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与品味,形成具有鲁山二十九中特色的班级工作风格,培养具有传统美德、世界眼光、创新精神的鲁山二十九中学生。班级管理内容与形式:
一、丰富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环境熏陶系统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1.保持教室卫生。创造一个卫生、整洁的优美环境。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1)班级美化绿化
班级美化、绿化规范要求
第一、教室内桌凳排放整齐,规划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既有利于活动,又合理美观。第二、桌上、桌兜内书籍、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不杂乱。
第三、各班摆放花草10盆以上,安排专人定期管理(有待商榷)。
第四、将体现本组个性的组名写在后黑板上,装饰花边。
第五、室内个性化张贴做到醒目、大方、简洁、得体、要由整体设计统一安排,既有内涵,又规范美观。
(2)创设板报。教室内的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熏陶,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定期更换,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并注意与学科、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以及班级重大事情、班级评比情况通报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
(3)创新墙面。教室四周的墙面,是展现班级学生个性化、特色化的一大体现。内容上可以张贴学生的优秀作业,让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也可以设立光荣榜,树立榜样,宣扬正气;还可以写上名言警句,给学生以启发和鼓励。墙面布臵应结合学科、节日、班级特色、学校活动等经常更换内容,它就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诉说着学生的成长。
(4)布臵角落。布臵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为充分挖掘教室有限的空间,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角落,开设一些科技角、小制作角、绿化角、图书角之类。
(5)创编班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让每个学生或小组合作或自编一张“班报”。每期的班报主题由学生商议决定。主题可以包括科技小报、漫画报、环保小报、安全小报、成语小报、英语小报、数学小报等。编报过程中,文字编辑、新闻采写、版面设计全由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校要求每月一期班报,请班主任按时组织.(6)注重仪表。班级物质文化不仅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臵,还体现在师生的仪表上,两者都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师的发型,衣着,都会无声的影响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仪表美,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亲合力,学生的仪表美,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激情。
二、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
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也是值得班级全体成员依赖的。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它能使学生自学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
1.树立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风貌体现,是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学生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在关系和谐,正气上升的氛围中,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都得到赞扬和呵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班级还可以通过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级誓词、自信心口号、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公约等,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制定出班级建设的特色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使得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精神振作,身心愉快,相互之间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十分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这就是班风的巨大激励作用。
2.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和睦的同学关系,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学生都喜欢平易近人、理解同学、待人公平、乐于交谈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更像个大朋友,会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的真心,从而也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
(1)走近学生。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都很强,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抛去所谓的“师道尊严”,真正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尊重他们的人格,聆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相信他们的能力,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赢得了学生的心,才能进而打动学生的情,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渴望。
(2)理解教师。班内可设立班主任信箱,学生对教师的做法有什么不明白之处,想对老师提出建议和要求,都可用书信形式投入信箱,事无巨细,班主任都给予答复。从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去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老师。
三、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制度是用来管人的,这是制度的强制性。但制度也是用来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的教育性。有什么样的班级规章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世界观。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上,把重点确立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拟订班规,制定公约,体现主体性。学期初,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同学们讨论商量,制定出班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纪律、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由于学生自己参与班规的制定,就比较乐于遵守,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意识,从而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
2.制定目标,提高参与性。目标具有导向功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在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班集体的目标变成为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呢?制订班集体目标时,老师要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即广泛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经全班同学集体判定,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他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3.精细化管理,力争做到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并落到实处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在于管理网络化。它不同于规范化,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即“班主任——班委会——值日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所以,班级内部要建立了《精细化管理及职责》。这样,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每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主人,实现前面所说的要求,同时接受监督又是被管理者。如:就餐管理员、自习课检查员、门窗管理员、安全管理员、讲台物品管理员、眼保健操管理员等。另外,班级管理的精细化还要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最终落实到期末德育考核等级与个人先进评比上来。
4.竞争激励,发挥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常规、竞赛的评比,评出各种“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从而开发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激发主观能动性,推动班级更好地向前发展。当然,除了激发学生个体的积极性,还应在班级中多搞些小群体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群体的积极性,让学
生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地受到自我激励和对比激励,最终实现现有水平的超越。
四、行为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班主任也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并且形式和内容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形成班级的特色。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富有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就应该走有自己特色的路,塑造自己独有的形象,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建设班级品牌。从班级目标的制定、班级管理体制的确立、班级活动开展等一系列活动入手,让每一位集体成员都参与其中,反映其共同的愿望,呈现自己的风格。在形成班级特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文底蕴,体现班级管理的养育功能,实现班级文化的升华。
2.开展丰富的活动。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例如:
(1)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德育建设的思想阵地,充分有效的利用班会时间是班级建设的最好途径,在班会课上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自由充分的发展他们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因而对于培养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这样将确保班干与同学之间的频繁交往,又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当然组织活动是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良好个性、主动精神,交往能力,以便拓展学生心理发展的更广阔天地.(2)读书活动。学生要和好书交朋友,每天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写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促进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3)文体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节、、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等都颇受学生的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4)评比竞赛。学生对竞赛类活动情有独钟,知识竞赛,体育竞赛,学习竞赛,才艺竞赛,劳动竞赛等都是他们热衷的项目。每种个性特征的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都有了用武之地,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争强好胜的天性使学生主动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领域。
五、班级“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在学生教育中,在班级工作中实现教育目的,需讲工作条件、工作标准、讲究方法、讲究效益、讲究效果,这里面就有个规范问题!工作中还要有工作章法,有路可循,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程序化,就学校常规,可按如下要求操作:
(一)宿舍管理
1、标准:洁净、整齐、和睦、安全、温馨、舒适!
2、条件:勤换衣物,为此学生每两周洗一次床单,每天洗一次脚,备袜子、鞋垫各三双,毛巾两块,水盆一个,拖鞋一双。
3、管理方法:
(1)健全组织机构,每宿舍设寝室长长一人,每宿舍设纪律委员、被线员、床线员、巾线员、鞋线员、盆线员、地面卫生员、门窗员、安全员、分别管理宿舍的纪律、同学关系、卫生、内务、通风、安全等工作!保证所有学生睡眠充足!
(2)具体说:宿舍长睡前和起床后分别督促内部管理人员各司其职,睡前纪律委员提醒同学提前5分钟静下来,盆线员提醒洗完脚把盆子放在床下,巾线员提醒把毛巾、洗好的袜子、鞋垫挂在绳条上。熄灯铃响后,纪律委员小声制止个别叽喳者,若不听宿舍长再出面!早起床后先查内务,床线员和被线员先检查比较床面是否平整,被子是否叠成豆腐块,摆放是否整齐。洗刷完后,盆线员和巾线员、鞋线员检查脸盆、毛巾、袜、垫、拖鞋摆放是否整齐有序,指出问题,个人改正后方可离宿,门窗员负责适当开窗通风!地面卫生员负责提醒值日生扫地、拖地;值日生整完地面后,请求宿舍管理教师检查合格后,锁门离宿,安全员负责开门,宿舍长每两天向班主任汇报一次工作,宿舍内部管理员先按标准自己做到、再说到、管到,宿舍长整体督促到。
(3)以上可简化为下列流程操作
晚自习放学后→上厕所→抬水→洗脚→洗垫、袜→刷牙→作明日计划→静下来(熄灯前5分钟)→已上床休息(熄灯铃响)→夜间休息(不上厕所)→起床→整内务→宿管员检查→洗刷→适当开窗通风→值日生扫地拖地→值日检查→锁门离宿
(二)餐厅管理
1、标准:有序、无污染。
2、条件:每人一卡一餐具。
3、管理方法:
(1)组织:生活委员、小组长
(2)操作方法:排队分饭,不掉一粒饭,不洒一滴水。
(三)教室环境
1、标准:窗明、地净、物齐、张贴有序、无蛛网。
2、操作方法:离窗最近的同学负责开关窗,每周擦一次窗子,每日擦一次窗台,安排专人擦楼栏杆。班级公物利用班空随时就近整理,要求同学不丢垃圾,学习垃圾随时入篮,每日中午捡一次地面垃圾确保干净,每月清一次蛛网,张贴有脱落时,就近贴好。
注意:早上7:30前,中午12:25前必须清扫完毕。
(四)卫生区
1、标准:无纸、塑料包装袋、糖纸、果核屑、砖石块、积水、烟头、落叶等。
2、操作方法:
⑴按时每日三次清扫,注重效率和合作。
⑵课间时间值日生去捡垃圾。
⑶提倡学生不乱扔垃圾。
⑷监举乱扔垃圾者。
注意:早上7:30前,中午12:25前必须清扫完毕。
班级管理的操作程序:
高标准的教室卫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整齐的摆放→和谐统一的美化→科学规范的管理→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的引领约束→精细化管理→对学生及时公正的评价→丰富多彩的活动→师生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班风→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的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快乐
在班级行为文化建设中,不论是开展班级课堂教学、德育活动,还是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班级都根据自己的实际,订出周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形式多样、措施扎实、操作有力,效果良好。需要注意的是,开展班级行为文化活动,首先活动必须要有价值,或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或寓娱乐于活动之中,或寓求知于活动之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其次还要敢于创新,不拘泥于老方式、旧内容。
第四篇:文化班级建设演讲稿
多样文化 特色班级
各位班主任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
作为一个仅仅只有一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新手,今天能有机会和各位资深前辈在一起学习研讨,我特别的珍惜。请大家多多指教。
班级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就是教室布置,是班级的外在文化;非物质文化主要指学生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舆论导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是班级的内在文化。
回首参加工作的这一年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指班级内在文化。
一、形成特色班级精神
我们为自己的班级设计了极具特色的文化班名——春笋班。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我们班的班徽,请大家看图标中间是一个坚忍不拔、蓬勃向上、富有顽强生命力的春笋,代表着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奋发向上。春笋的营养来自土壤,春笋班的营养,来自书籍,书籍便是我们的土壤。给予我们知识的养料。我们要刻苦读书,努力学习,有朝一日终能立于茂密的竹林中。接下来,为大家展示的是我们班的班训“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就辉煌!”(解说)为人处世成功的关键在于——细节。我相信大家都理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成也细节,败也细节”。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激励着我们发奋图强,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现在,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我们班的班级公约和班级口号:
班级公约:学风严谨
奋勇拼搏
优雅大方
文明守信 心胸宽广
表里如一 尊师爱友
团结互助 自立自强
知恩图报 静净敬竞
永不言弃
口号:扬帆摆舵 奋勇拼搏
看我七四
气势磅礴
解说:它们如今一直激励着我们所有人奋发向上,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携手创造一个更佳美好的明天!
最后是给大家看的是我们班的班规,内容主要有九点:
1:有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和争取班级利益。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3:认真并积极参与学校及班级各类活动,按时参加社团活动。4: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必须向班主任反映。5:遵守课堂纪律,将一切通讯设备处于关机状态。
6:勤俭节约,保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不说脏话粗话,注重个人修养。7: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乐于助人,争取共同进步。8:保持教室整洁,不损坏教室公物,创建良好班级氛围。
9:积极锻炼身体,热爱劳动,学会劳逸结合,及时调整自己心理和身体状态。解说:这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我们春笋班的核心精神是挑战自我,我一直奉行“尝试教育”。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去实际行动。” 其实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多从正面引导学生,弱化结果的压力,让孩子着重过程的体验,大胆尝试,挑战自我,我们的口号是“Let me try!”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给他们一些善意的赞美,在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中挖掘闪光点,多多的鼓励他们。无论一篇情理交融、鼓励性很强的评语,还是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都能让我们的学生心情愉悦、精神爽利,增强学生超越自我的信心,那么我们的教育往往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展开多样的班会
我觉得班会课和文化课一样,“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形式多样固然不错,但有时形式往往会冲淡教育效果。所以,上学期我改变了七年级由学生主持,我来打分的格局,变成我自己根据班级出现的情况临时确定主题,我亲自选择切入点来主持。
为了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爱国需要体力,我们在开学不久的9月18日开了一节《九一八,我们来长跑》的主题班会,我们一起到操场上跑步,到自己跑不动了可以停下来。事实证明,很多孩子跑不上1000米就开始走了,孩子们的体质急需提高,这次班会的目的达到了,那就是孩子们认识到爱国是责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样的小事也是爱国的具体体现。
有一段时间,班里出现了几个孩子买名牌鞋的现象,这对没有拥有这种鞋子的同学无疑是一种诱惑,我又想到,我们成年人每天都在经受诱惑,孩子们何尝不是呢?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想要,这是一种诱惑;别人睡了,自己还有很多作业没有完成,温暖的被窝是一种诱惑;打开电脑查资料,跳出来的网游是一种诱惑,面对这形形色色的诱惑,孩子们知不知道该怎么办呢?为了让同学们正视身边的诱惑,学会抵抗诱惑,我召开了《面对诱惑》主题班会,通过这次班会,孩子们知道了生活中的诱惑无处不在,关键看自己的心态和自制力。
以上这些班会是选择契机开的,还有一些班会是定时开的,比如每到学期末,我们必开一节“发现美”的主题班会,每人说说一学期以来你发现了身边哪些同学的成长和变化,这个环节有助于孩子们见贤思齐;再说说自己有哪些成长和变化,这个环节有助于孩子们欣赏自己,树立信心。学期末,我们也会开一节感动班级十大人物颁奖大会,同学们投票选出人选和选择他的理由,我写颁奖词,颁奖嘉宾由学生担任。这些班会充分发掘了班级里的正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可能成为被别人欣赏的对象,让每个幕后英雄都能被发现。
这些班会有的即时,有的定时,不约而同地起到了答疑解惑,引领方向,塑造人格的作用,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良好班风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特色班级活动
活动能锻炼孩子们创造力,激发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向心力。所以班主任要认真对待集体活动。
上学期,我记忆深刻的活动有两个。一是学校举办了一次跳绳比赛,要求有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总成绩由两项成绩决定。个人项目好说,我班跳侠还几个,一分钟都在200个以上。可是集体项目得有花样,怎么办?同学们群策群力,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由体委决定和指挥,配乐、编花样,最后的成绩没有当时公布,可这就把孩子们乐坏了,这可是他们长大的标志啊,他们第一次独立支撑完成了一件大事!孩子们高兴啊,很多人在日记里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这件事,而我,把这些日记挑出来放在我的博客里,就取名为《老班不在的日子》。事实证明,孩子们果然是聪明尽力的,我班取得了男子集体跳第一名的总成绩。
初中的孩子,正是黄金时代。他们喜欢流行音乐,歌词都是倒背如流,歌名也是如数家珍。我发现他们对流行音乐这么如痴如醉,就在全班开展一个“以歌会友”的歌友会,得到全班一致响应。歌友会的内容主要是唱、翻唱、说歌词或者写歌词。每一期歌友会都有一个主题,如环保、孝道、爱心等,还可以是以学科知识为主题,如化学元素周期表、地球运动、中国省级行政区等。学生可以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歌曲填词、改编等各种形式的创作。学生进行改编的歌曲也大多是广为传唱、简单易学的,如《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此外,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例如,上台表演的同学,将会得到一张上面印制有“班级歌友会表演纪念”的塑封演出彩照,并授予“优秀小歌手”称号;为歌友会服务的同学,将会被授予“服务小标兵”。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味,也感受到人情的温暖,集体的力量。
四、班级管理多样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将班级的事务视作自己的责任,我给学生创建一个交流参与的平台——班级“听证会”。将班级的常规管理、特殊问题的处理等,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实施、监督的全过程,将学生的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表达、碰撞,通过正确的引导、交流,将其归正到真正有利于班级的发展上来。
在班级中定期开展“听证会”,形式可以是多样化,主要是对班级一段时间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达成共识。一方面,将一段时间的班级的热点问题由班干部组织大家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纠正一些不良的现象,树立正确的班风。另一方面,阶段性的对于班干部进行的民意调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请同学们对一段时间内各位班干部的表现进行评分,评选出“最佳小领导”、“班级小卫士”等荣誉称号。这样可以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认真负责的投入到班级建设的工作中去。我们的班级“听证会”还有了新的平台——互联网。我们开通班级博客、班级 QQ 群、班级微信群等,提倡民主,让学生在网路上广开言路,记录班级生活,反映班里近期的教学情况,纪律情况,卫生情况,学生思想动态情况等,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为管理班级献计献策。甚至也可以发动家长参与到其中来,了解班级动态,关注班级情况,关心学生成长,把网路真正作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通过网络“听证会”的沟通,学生不但懂得了自律,懂得了管理,懂得了交流沟通,懂得了惜缘与互助,还懂得了感恩与关怀,懂得了支持与理解,懂得了信任与鼓励,既发展了学生的情商,又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班级是个大集体,小组是个小集体,我班有五个小组,小组化人的作用不可低估。当初班里有个孩子被我誉为教育不能改变的人物,每个小组都不要他,可是纪律委员把他放在自己身边后,上个学期的发现美主题班会上,就有人说到了这个孩子的成长和变化,说以前的他违反纪律,从不考虑小组利益,老师你爱减几分减几分,可是现在他也有了团队意识,老师因为他要给小组减分了,他赶快认错,求老师别减。这就是小组化人的力量啊。
小组既利于合作,又利于竞争。我班的小组竞争和谐有趣,既激烈又心态平和,认赌服输,这经历了一个过程,但是毕竟到达了美好的彼岸。
现在,我班已经形成了团结、和谐、上进的班风。举个细节,在返校前一天,我接到我班上学期最后一名章家胤同学的电话,他说,老师,我记得每学期开学前都大扫除,明天咱班扫除不?我说,要是扫除老师明天先告诉你。看他的成绩,他显然不是合格的人才,但他已经是个合格的人了。不一定培养出人才,但一定培养合格的人,这正是我的班级培养目标。
新学期,我会用更多努力换取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但我也知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我真诚期待各科任老师能够帮助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第五篇:文化引领班级小组建设
文化引领班级小组建设
——班改课改一体化的关键
班改课改一体化,是我校着力打造的教育改革模式。小组建设是推进班改课改一体化的关键,小组既是学习的基本单位,也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而班级管理模式中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效能,也必须依托小组的单元建设顺利推进。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分别担任学习组长、行为组长、活动组长、生活组长、考核组长等角色,相应对接班级部委制管理;而小组内成员根据学习基础、学习品质等因素划分不同层级,相互帮助,互补共赢。小组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成为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
一、小组建设需要班级文化引领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软实力,是班级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并不断促使班级文化精髓逐渐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养。所有的班级文化活动,既是小组活动的内容,又是小组活动的载体。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完善小组建设的外在保障。
1、班级宣誓活动
宣誓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文化共识,通过宣誓活动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对班级教育理念的理解。当班级确立核心教育理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确立班级誓词,并不断变化学生宣誓的方式,使学生保持对宣誓活动的热情,进而保障学生在宣誓活动中的情感触动。我班学生韩梦迪在宣誓活动中深有感触,她在文章中写道:“新的班规刚刚出炉,便掀起了一阵激动人心的宣誓热。从今天起,每天早上挤晚自习之前的时间都会由金鱼眼吴小波同学带领我们宣誓,于是,这成了与一日三餐一般重要的环节。班级誓词里的每一句,方方面面都是大家的心血。我想,这三年里,这些誓言会慢慢地渗透进我的心里,使我一生难忘。”
2、经典诵读活动
潘校长大力倡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开发了《论语选读》作为学生经典诵读的材料,每天晚自习之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诵读,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收到思想教育。我班学生吴波成同学对此深有感怀:“在悠扬的诵读声中,先贤们仿佛将目光在这儿停驻。好文章掷地有声,经典篇目更是如此,体会这其中的思想内含,心中自有雅意。庄子认为世间音分三类:天籁、地籁、人籁。人在意诚心正时读书交谈,不就是人籁吗?”
3、唱班歌活动
班歌是一个班级的文化载体,通过推选或创作班歌,可以体现班级的文化取向,体现学生的精神追求,承载同学们的共同理想。通过每天下午课前的演唱,既可以提升课前的学习精神,又可以活跃班级的文化氛围,更可以不断强化班级的文化共识,一举三得。
4、搭建班级文化展示平台
通过班级的走廊文化墙、教室的班级文化建设栏,进行班级文化的物化形态建设,可以把班级誓词张贴,可以悬挂体现班级管理理念的条幅,可以表彰优秀学习小组。成熟的班级文化展示模式应该是开发的、动态的,应该是方便随时随地为小组活动搭建舞台,提供展示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有班级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都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班级宣誓活动可以有小组轮流领誓,也可由优胜小组领誓;如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有小组轮流组织,相互检查诵读效果;班级唱歌活动可以由优胜小组推荐歌曲,领唱等。既保障了班级文化潜移默化的效果,又增强了小组凝聚力,调动了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二、小组建设重在小组自身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氛围解决的是整体氛围问题,而小组内部的文化建设则是切实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核心问题,是小组建设的关键所在。
1、组牌组名组呼
组牌是一个小组的名片,组名体现着一个小组的智慧和理念,组呼是小组的自我激励。而且这些都是可见可视的物化文化,当学生每天面对着自己的组牌,看着自己的小组名片时,既是鼓励又是提醒督促。如“1>+∞”,这样的小组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信和霸气,同时也展露出孩子们的数学思维;他们的组呼则是“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同样的自信大气。再如“Running girls”,这样的组名体现了小姑娘们的阳光心态和进取精神,同样她们的组呼“永远被追赶,从未被超越”,彰显的是自信和自豪。再如“思享”的组名表达的是一种沉静深思安享学习之乐的学习境界,“Days&Thinking”的组名展示的是每日思考的学习态度。这些都是小组成员的文化共识,久而久之,就必然会内化为他们的一种积极心态,一种人生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也就促成了小组文化向心力。
2、小组组会
每日的小组组会是学生们总结反思的好形式。孙小敏同学如实记录了一次组会:“我们七组组长窦方赫主持组会,他摆出一副老板架势:“现在我宣布组会开始!”我们就进入讨论中,我是学习组长,我总结了我们组上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作业状况、学案笔记检查情况,向我组成员汇报,进行了批评和表扬,我们都要认真学习,完成好的同学是我们的榜样。我也提出了新的学习目标,包括课上和课下等方面。希望我们七组新一周的学习能平稳向上。随后行为组长老潘强调了行为方面的事情。她郑重地说:“晚自习不能说话,这样不但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说的是实话,就是如此,晚自习一讨论效率就低了,要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石璐瑶公布了上周我们组各成员得分情况,望VIP成员们继续努力,为七组争光添彩。最后,组长当然还不忘来个总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然后,我们喊口号,为自己打气!有这样一个组会挺好,我们可以总结我们的对错得失,为下一步的胜利注满生机和活力!相信我七组,加油!”
3、班组周报
一个班级应该有自己的班级文化成长记录,有些班级采用了班级日志、班级博客等形式,而我则侧重凸显了小组的团队文化记录,开设了班组周报。积极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成长日记,从中择优选取一些针对班级关键教育事件的感想文章,分主题编辑周报,借此统一认识,弘扬班级文化的主旋律,同时也规范小组文化的个性发展趋向。如围绕小组的调整问题,我们选编了《成长的足迹——写在分组之际》专题周报,其中“告别亦或纪念”栏目刊载了《致亲爱的三组》《告别八组》等纪念文章,而“小组风采”栏目则刊登了《九组风采》一文,作者巧妙的把小组六人的姓名化为六个小标题“青松劲拔、瑰意琦行、大鹏展翅、畅游九天、北斗璇玑、笑傲江湖”,激情澎湃热情洋溢。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小组观念,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和谐,并且顺利引导学生适应了小组调整。此外,我们还针对运动会、购买班服、期中考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话题,专题编辑周报。
三、小组建设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保障
1、整体性评价原则
班级小组建设中关注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个体评价,同时也必须强化小组整体的评价考核,培养学生养成强力的团队意识。通过课堂学习活动中小组积分榜,展现各小组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交流展示中的风采,并且各学科教师每周要对各学习小组作出等级评价,而班级也要整合各学科的等级评价,对学习小组作出周评价,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年级组则在月评价中,集中表彰宣传各班优秀学习小组月冠军。并且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跳出了单纯课堂学习活动评价,还可将各小组成员的笔记完成情况、学案整理情况、学习进步情况等都纳入学科评价中,这样优秀学习小组基本上纳入了全部的学习活动评价。
同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注重对小组的整体评价、捆绑式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化管理效能。学生会每天对学习秩序进行检查,反馈细化到小组层面,极大方便了小组学习秩序的评价;宣誓、唱歌、诵读、卫生值日等都由小组轮流组织实施,也将每天的各项得分折合成分数,纳入小组整体评价指标之内。这样,在优秀学习小组评选的基础上,班级还要评选“文明小组”,获评文明小组的组可推选同学参评“文明之星”,以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这些措施虽然都是量化分数,但是把这些成绩展示在教室的文化宣传栏和走廊文化栏中,也就转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彰显的也是一种文化引领。
2、导向性评价原则
文化引领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导向性评价,根据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取向,设计评价角度,进行科学评价,再辅助以大张旗鼓的表扬,就可以在班级形成强烈的文化氛围和舆论导向,引领学生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
我们根据班改课改一体化的需要,设置了展示之星、质疑之星、点评之星等荣誉称号,藉此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学习环节中;我们设置勤奋之星、互助之星、等荣誉称号,以此鼓励学生自我勤勉、帮助他人,进而有利于形成“竞争合作”的小组学习氛围;我们设置了文明之星荣誉称号,以此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积极阳光的信念和心态。我们还可以通过评选“感动班级人物”展现榜样的力量。在评选之后,隆重表彰,以激励学生,同时唤起学生的自我发展内应。我在举行了“星光灿烂”表彰活动之后,许多学生写下来深刻感想,如冯玉璇同学动情的写道:“今天晚上体验了一场奇妙的旅行。当初评选XX之星时,我还是蛮在意的。待组内选举基本完成后,我们组决定让每个人为自己组的组员分别写一份颁奖词,轮流一对一来写。今天晚上,我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特殊而又不是隆重的颁奖晚会!说实话,再次读着自己写的颁奖词时确实又有不一样的感受。很奇妙却又用语言表达不出来。每一份颁奖词代表的都是最真实的感觉,是一颗颗心的碰撞与交流,是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达人组成一个集体并相处了两个月后心底最真实的心声。我着实从心里感到开心。现在,真的感觉像融入了一个家一样,同学们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而班主任敬重而又亲爱的人,则像一个大家长,既给我们正面的引导又带给我们温暖与力量,让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