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2 12:0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

第一篇: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

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

姓名:宋霄锟

学号:161603010048

摘要

潮滩围垦是沿海国家拓展陆域, 缓解人地矛盾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潮滩围垦通过对潮滩高程、水沙动力条件、沉积物特征等多种环境因子的改变, 促进生物演替, 并通过垦区土地的人为利用, 对海岸环境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围垦工程对水沙环境的影响、围垦对海岸带物质循环的影响、围垦对潮滩生物生态学的影响和盐沼恢复与生态重建等4方面探讨了不同学科学者对围垦环境影响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应加强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研究, 探讨潮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机制,以寻求兼顾围垦土地需求与海岸带生态保护的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围垦;海岸环境;潮滩;盐沼恢复;生态重建

下面浅谈我对于海滩围垦对于海岸环境影响的一些学习心得。

先谈谈围垦工程对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围垦工程通过海堤建设, 改变局地海岸地形, 影响着垦区附近海域的潮汐、波浪等水动力条件, 导致附近泥沙运移状况发生变化, 并形成新的冲淤变化趋势, 从而可能对工程附近的海岸淤蚀、海底地形、港口航道淤积、河口冲淤、海湾纳潮量、河道排洪、台风暴潮增水等带来影响。从研究方法看, 围垦工程对水沙环境的影响研究大多是基于水力学和泥沙运动力学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工程前后流场分布, 再用经验公式计算淤蚀强度, 或辅以必要的物理模型进行。

围垦对河口水沙动力的影响很大,潮汐河口受潮流和径流的双重影响, 此类工程与河口整治相结合, 主要在入海河口的边滩筑堤围涂, 也有在河口或河口汊道上筑坝建闸挡潮。河口围垦开发, 既要考虑排洪入海尾闾畅通, 又要考虑河海港道的维护, 保护河口的潮汐吞吐能力。结合河口整治, 我国学者就围垦对钱塘江河口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围垦对港湾水沙动力的影响:港湾围垦或在湾内边滩筑堤圈围,或在湾顶、湾中、湾口或湾内港汊筑坝堵港。边滩围垦多在高滩外缘筑堤造陆,类似平直海岸的小规模围涂。堵港围海则是在堵港之后,将港内高、中滩筑堤造陆,低滩或浅海则多用于蓄淡养殖。港湾围垦主要造成坝内港口废弃, 并因纳潮量减少及径流被拦蓄而导致坝外港口航道淤积。罗章仁、郭伟等分别研究了近几十年来香港维多利亚港和深圳湾围垦工程对港湾纳潮面积、纳潮量、潮流速度等潮汐特征及港湾回淤的影响。贺松林等根据纳潮量的空间配置和规划中工程规模,探讨了湛江湾沿岸工程对水沙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及主要影响区域。王义刚等、李孟国等基于二维潮流数值模型, 分别研究了福建铁基湾围垦工程对三沙湾内深水航道的影响和浙江洞头北岙围垦工程对周边海区及围堤根部的影响。秦华鹏等采用多种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各种围海岸线方案对水沙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综合集成模型评判 各种围海岸线方案的优劣。

围垦对平直海岸水沙动力的影响:平直海岸围垦一般在淤涨型岸段进行,其堤线大体与海岸线平等。围堤之后,潮流条件的变化使得原来相对平衡的海滩剖面遭受破坏。随着潮滩均衡态的调整,堤外滩地逐渐淤高,并继续向海推进。由于围堤切断了潮盆近岸部分的潮沟系统,并改变了潮盆的局地水沙环境。因此,在潮滩均衡态调整过程中,潮水沟的活动可能会危及海堤安全。合理的围堤方案,确保匡围后潮滩均衡态调整不影响海堤安全,是围海工程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围垦对岛屿周边水沙动力的影响:海岛一般多基岩岬角海湾,单片滩地围垦面积一般较小。由于起围堤线的降低,再加上海岛风浪较大,一般需促淤围垦,或在岛屿间堵港建坝促淤,条件成熟时再进行连岛围垦工程。岛屿围垦或连岛围垦会明显改变陆岛附近的水沙环境和底质类型,并给滩涂养殖和原有港口航道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围垦对堤内营养物质循环的影响:围垦对堤内营养物质循环的影响研究主要涉及垦区土地利用对土壤脱盐、土壤肥力、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内容。新围滩涂脱盐受气候、利用方式、地形高低的影响,完善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是脱盐降渍的根本途径。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如控制内河水位,实施暗管排水,开挖排咸河, 抬高涂面则可加速脱盐过程。此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影响土壤脱盐速度,如水稻种植比旱作更易脱盐。土地的农业利用还引起土壤有机质、N、P、K等养分特征的变化,长江口南岸的东海农场围垦后无机氮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柱状沉积物中无机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加剧。土壤肥力特征的变化与土壤利用方式、农业化肥投入、排灌体系等密切相关。由于土壤抗剪性差,加上植被覆盖低,垦区土壤还存在较严重的重力侵蚀、水蚀和风蚀。用盐水和淡水轮流灌溉将引起表土层土壤导电性、溶解钠、钠吸收率和交换性钠含量的变化,但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明显。

围垦对堤外滩地及近海水域营养元素循环的影响:围垦对堤外滩地及近海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潮滩底质和近海水域污染两方面。不同的围垦规模和污水排放体系有着不同的污染物排放通量和输移方式。同时,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也造成不同的污染种类和污染程度。如港口、能源、化工、城镇建设等全 面开发活动带来的污染远大于以农业开发为主的影响。工业废水、垦区内外海水养殖废水、农田耕作退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是造成垦区内外水质和潮滩底质污染的主要因素。

围垦对海水入侵和地下水位的影响:滩涂围垦在海水入侵地带具有一定的正效应,虽然围垦后地下水位下降不大,但筑堤御潮及垦区灌排水网建设,降低了地下水矿化度,海水淡化趋势明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地减轻海水入侵。淡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地表水体污染和水质恶化是垦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突出问题,潮滩围垦还可改变地下水流系统。新围垦区土壤脱盐、涂区种植和养殖都需要大量淡水,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也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过量抽取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并导致土壤盐渍化。

围垦对潮滩盐生植被演替的生态学影响:围垦后, 围堤内外的潮滩生态环境有着不同的演化特征。堤内潮滩湿地与外部海域全部或部分隔绝,垦区水域盐度逐渐降低,土壤表层不再有波浪或潮汐带来的泥沙沉积,土壤因地下水位下降而不断脱盐。生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盐沼植被群落结构的演替。崇明东滩 98大堤内芦苇湿地由于人工排水干涸,土壤发生旱化和盐渍化,植被群落表现为明显的次生演替。堤外高滩的快速淤积,为先锋盐沼植被侵入创造了条件,同时植被的促淤作用也使得潮滩进一步淤高,盐沼植被逐渐恢复到围前状态。江苏东台笆斗、金川、三仓、仓东等垦区的围垦论证及跟踪调查表明,只要在堤外预留适量的盐沼,随着堤前滩地的淤高,原生的盐沼植被群落将在堤外得到恢复。

围垦对潮滩底栖动物的生态学影响:围垦改变了潮滩高程、水动力、沉积物特性和盐沼植被等多种环境因子,这些生物环境敏感因子的综合作用,将导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改变。潮滩围垦后,堤内滩涂在农业水利建设和各种淋盐改碱设施的改造下逐渐陆生化,潮滩底栖动物种类、丰度、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都明显降低或最终绝迹,陆生动物则逐渐得以发展。日本九州岛西部Isahaya湾围堤导致了堤内水域底栖双壳类动物大量死亡及淡水双壳类群落的发展。苏北竹港围垦后沙蚕在一、二月内便全部死亡,适生能力较强的蟛蜞7年内也几乎全部消失。围垦也使得土壤线虫群落种类多样性和营养多样性明显减少。水文环境和沉积环境变化是引起堤外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堤外淤积环境的迅速改变,使不适应快速淤埋的潮滩底栖动物发生迁移或窒息死亡。上海市围海造地使得潮滩及河口地区中华绒螯蟹、日本鳗鲡、缢蛏、河蚬明显减少。此外,海水养殖、淡水种植和工业等废水大多通过沿海挡潮闸排入垦区外海域 ,也对附近潮滩底栖动物产生影响。

总结与展望:围垦作为影响淤泥质海岸带环境的最主要人文因素之一, 加强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研究,对揭示沿海典型区海陆气相互作用(LOICZ)与人类活动互馈-协调机制,构建人地关系生态过程与生态安全对全球变化的反馈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围垦对海岸带环境演化的影响研究体系图 参考文献

陈吉余.中国围海工程.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34~109.Pethick, J.Estuarine and tidal wetland restor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policy versus practice.Restoration Ecology.2002, 10: 431~437.郭 伟, 朱大奎.深圳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分析.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3):286~296.周安国,周大成,姚炎明.海湾围垦工程作用下的动力沉积响应.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4,26(4):281~286.宋立松.钱塘江河口围垦回淤过程预测探讨.泥沙研究, 1999,3:74~79.姚炎明,沈益锋,周大成等.山溪性强潮河口围垦工程对潮流的影响.水力发电学报 ,2005,24(2): 25~29.李加林,王艳红,张忍顺等.潮滩演变规律在围堤选线中的应用.海洋工程, 2006, 24(2):100~106.潘存鸿,朱军政.钱塘江北岸尖山一期促淤围垦工程数模研究.海洋工程, 1999,17(2):40~48.葛振鸣,王天厚,施文彧等.崇明东滩围垦堤内植被快速次生演替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1677~1681.沈永明,曾 华,王 辉 等.江苏典型淤长岸段潮滩盐生植被及其土壤肥力特征.生态学报, 2005, 25(1):1~6.张忍顺,燕守广,沈永明等.江苏淤长型潮滩的围垦活动与盐沼植被的消长.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03, 12(7):9~15.袁兴中,陆健健.围垦对长江口南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生态学报 , 2001,21(10):1642~1647.

第二篇: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所需材料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核准许可

申报材料:

(一)要求对海岸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审核的书面申请;

(二)海岸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4份,电子稿1份),同时应提交以下材料(报告书、表已经包括的除外):

(1)政府或有关部门有效的立项依据、项目受理单

和项目业主单位的营业执照缩印件;

(2)报告书编制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缩印件;

(3)现场海洋环境调查监测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或海洋专项计量认证

证书以及证明本单位提供调查监测资料的文件;

(4)报告书的专家组评审意见或技术评估报告、有关部门对评价大纲的审查意见;

(5)报批稿修改说明和需评审会专家组长复核的复核意见表;

(6)项目周边敏感点协调意见;

(7)有关生态补偿的承诺文件和补偿协议;

(8)当地海洋管理部门的初审意见及其他相关材料

(重大工程公众意见);

备注:以上材料均一式两份(报告书中包含的除外)

第三篇: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及后期蓄水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对此,本研究依据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子的实际特点,在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析与现状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峡工程兴建及蓄水前后,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对选取局地气候、库区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水文泥沙及水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生态环境现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独立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关键词: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一)三峡大坝及库区生态环境概况

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了大江截流;2003年6月 11日,蓄水至135m,由此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m设计高程;2006 年9月开始,蓄水至156m,三峡枢纽进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三峡库区东起湖北宜昌市,西迄重庆市江津区。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库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库区雾层多,光照少。库区属中亚热带生物气候带,库区在植物地理区划中属于泛北极区,中国一日本亚区,华中植物地区。植物群落主要有:山地灌草丛、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等

(二)三峡大坝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水文、水质、地下水的影响

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建库前,库区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低;建库以后,改变了库区的水位变化特征,夏季最低(水库蓄洪时除外,汛末及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三峡水库蓄水后,被淹没的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被水浸析溶出。引起了水库水质的下降。建坝后,水流速度下降,富氧能力减弱,从而降低了对BOD5的接纳能力。同时它对水温也有一定的影响。三峡建库前后长江水位变化对四湖地区地下水位,对土壤潜育化、沼泽化都产生了影响。

二、对鱼类及水生动物的影响

长江上游的鱼类区系有独特的演化史,上游存在着大量的特有鱼种,是长期适应于当地环境而形成的鱼种。三峡工程的建设,将使约40种鱼类受到不利影响。如白暨豚、江豚、中华鲟、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等。三峡工程的建成不仅对库区上游的鱼类有影响,对其他中下游的鱼类也有严重的影响。

三、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三峡库区因淹没土地、移民开发和工程施工对库区植物种及珍惜特有种类造成一定影响。根据环评阶段统计,建库对植物种类的影响涉及120科358属550 种。从物种的绝对数量来看,以禾本科、菊科、大戟科和蔷薇科所受影响最大。无患子科的两个属几乎全部被淹;金缕梅科的中华蚊母树、黄扬科的细叶黄杨等等也将受到影响。还有几个特有种,如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和川明参等受到影响。库区陆生动物极为丰富,在三峡水库建库后,淹没了大片生境,水面扩大,导致某些不易迁徙的种类个体减少,与水有关的种群数量增加,直接对库区陆生脊椎动物产生一定影响;移民搬迁、土地开垦也造成动物栖息环境的破坏。

四、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环评阶段预测,三峡水库对库区及邻近气候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和雾的水平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km,表现最明显的是在水库附近。各气候要素建库前后均有一定变化,但增减幅度不大。

五、对农业生态与环境的影

三峡库区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山多地少。建库后库区温度、湿度、土壤结构形状的变化,将使农业生态与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给农业种植结构、动植物种群、类型、结构均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和影响。局地的变化,对农业环境有利有弊。冬季温度升高,降水稍有增加,使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对喜温的经济作物如柑橘、油桐、龙眼荔枝等有利。

六、对河口地区生态及环境的影响

长江口及近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渔场。建坝后,将改变河口径流在年内的分配,影响到该水域的渔业资源,由于不同种类的鱼类生活习性不同,对一些鱼类有利而对另一些鱼类不利。中华绒螯蟹产卵场有移动,蟹苗可能减产;对银鱼等可能有利。10月蓄水使渔场内移,改变洄游路线,对捕捞有利。

七、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三峡建库后可能诱发构造性和非构造性地震。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构造性诱发地震。三峡地区是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地区,特别是由于大量城镇搬迁房屋和道路的修建,往往出现选址不当,带来安全隐患。结语:每一个公共政策的决策都是从当时的理论出发而作出的,但实际的效果却不是当时可以准确预计的,实际的好和坏也许是对这个决策的对与错的一个评定。三峡工程的兴建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了,从现在的情况看,三峡工程的兴建不良的地方相对来说还是算少的,而它的益处也渐渐显现出来。从实际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当初的这个决策是合理科学的。希望在将来,这个结论仍然不倒,三峡工程带给我们的将是越来越多的益处,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总之益处是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改善环境、南水北调、养殖,弊处是破坏文物古迹,影响生态环境,移民安置问题。参考文献:

1、徐本贵;;人与环境效应——黔西北地区人与环境问题初探[J];贵州环保科技;1982年02期

2、叶渊明;;三峡工程几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简介[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记者陈伟;建设世界级生态环境经济区[N];中国环境报;2000年

4、洪慧敏海枚;三峡文物大抢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郭明田;生态环境建设监理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黄真理吴炳方敖良贵;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北京出版社; 2006年

7、周厚贵;王端明;李海波;李强;张国才;;三峡工程左导墙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改进与实施[A];2001 全国碾压混凝土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百度文库等 武汉大学

通识课课程论文

水力发电工程管理概论

论文题目: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教师:周伟教授 程勇刚副教授

学号:2012301390042 姓名:陈都

第四篇:试析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试析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对社会生态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

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带来的恶果,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例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因素。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已经消除和控制了其主要的工业污染,同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使当地居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总之,科学技术发展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因素,而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只不过科学技术的成就往往比破坏更加为人类所重视。所以有时即使有一定的负效果,也会采用这类科学技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药品的使用。虽然医生都清楚地知道药品的副作用,但仍然要使用,正是由于这对于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有些科学技术目前尚未能指出其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作用,也仅仅是因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实践的过程,其破坏性会逐渐显现出来。

工业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的3次技术革命,使人们步入工业社会直至信息社会。然而,蒸汽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煤的燃烧,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含量剧增;内燃机的出现造成了光化学烟雾;化工技术的进步,每年都能推出大批没有经过诱变性检验的新产品。即使是被认为“洁净能源”的电能,也由于它在输送和运动电机时对原有的电磁平衡产生影响而损害人类的神经系统、改变动物所处的静电场而影响其血清成分。另外,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臭氧空洞、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放射性核污染等等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无一不与工业技术的应用有关。

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作用的总和,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因此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考虑到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不能只依靠环境治理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把环境与发展统一起来思考,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方法。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世世代代的后人。因此,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1)、造成环境污染

1.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是旅游资源开发时,旅游交通的建设若规划不当,如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地随意采石砍树等,破坏了旅游生态环境的协调完整性。二是在旅游食宿措施的建设过程中,水、电及其他能源供应的絮乱,费水、废气、垃圾的处理不及时等都可能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

2.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上。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旅游区环境的污染表现在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方面。直接污染是指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产生的污染,如旅游者留下的生活污水、粪便以及乱掷垃圾、废瓶、废纸、罐头盒等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间接污染主要还是大气的污染,旅游离不开交通,交通工具是使旅游者从居住地到风景区的载体,于是,各种车辆纷至沓来,呼啸而过,汽车尾气在空中四处弥漫。这种废气不止污染空气,而且对人体也极为有害。此外,西南与中南地区的酸雨危害面积大,已经使一些地区的树木枯死,环境质量下降。

3.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少旅游地超负荷接待游客,或乱建滥造旅游措施,而使得一些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或独特、协调的自然、人文景观遭受破坏。因游人乱刻乱画,随意触摸文物,随意丢弃废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文物古迹的破坏,更是不胜枚举。如在故宫的宫墙、石板走道、各类门栏上,在泰山的摩崖石刻上,在古老长城的城墙、城楼上,都留有游客不文明的印迹。

4.传统文化简单、粗糙的舞台化、商品化、导致其文化内涵消失和艺术形式的退化。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迎合旅游者猎奇的需要,各旅游区多放弃传统文化的社会、精神意义及艺术含义,随意改变其传统艺术设计形式,使传统文化粗糙、简单地舞台化、商品化。传统民俗、庆典活动等再也不按特定时间、地点、方式进行,而由“旅游需求”随时随地举行,仿佛其存在基础是旅游者需求而非当地的社会生活。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制作转向面对大众市场,机械批量生产,并逐渐走向粗制滥造,失去传统的艺术形象和价值。

5.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有着各自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旅游者消极颓废意识和生活方式,极易使部分旅游区居民失去纯朴的美德,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欲望,从而败坏当地的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旅游供给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和旅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就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旅游作为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有共同之处,即以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碴)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主。

(2)旅游对环境的污染来自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旅游需求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的涌人带来拥挤、混乱;人的破坏性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大量人口的践踏使土质变化;大量人口的暂时停留带来趁出以往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耗和能源的使用;人群的集中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从旅游者角度分析旅游污染环境的途径可以看出旅游作为污染源存在着不同于一般污染源的特殊性。

(二)、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总是需要开发自然资源。许多开发活动对环境是具有破坏作用的,而健康有序的旅游活动,可以实现部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的破坏。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开展(1)、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如合理规划、健康发展的旅游业可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的目的。有的农业地区退耕还林,退木还草,退田还湖,转向发展旅游,一方面使当地农民获得同等或更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保护了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2)、提高目的地环境质量

显然,旅游业的开发基础之一就是拥有优美、高质的环境,任何旅游者都不希望前往个生态环境很糟糕的地方旅游。旅游者内心深处对纯净的空气和水质、优美的环境和生态、绿色的森林和大地的向往客观上督促旅游开发经营者规范其旅游开发方式,提供高环境质量的绿色旅游产品。很多旅游开发项目,如在旅游区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养花种草等,都意味着旅游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上升。(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旅游的发展既能改善地方的基础设施,如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道路、通信、用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又可以促进当地休闲娱乐、景区景点、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建设,从而使地方经济水平得以提高,地方人居环境得以改善。(4)、保护环境、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

良好的环境、独特的自然资源、珍贵的文物古迹,都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并提高他们的满意程度,许多风景区、野生动物区和历史文化古迹在开发旅游的同时,也非常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在目前我国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国家拿出大量的财力进行旅游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旅游接待地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还有很大困难。旅游业收入丰厚,通过适度的旅游开发,可以筹措到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又可以投入到旅游环境建设中,从而使风景区环境优化,野生动物区收到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5)、美化目的地人居生活环境发展旅游业客观上还见推进目的地土地绿化和环境净化,最终达到美化人居环境的功效。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促进植树造林、开发园艺项目或设计建设生态化建筑,目的地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也能得到有力的控制。例如南京夫子庙景区,有著名的秦淮河,明清时期的“金陵四十八景”多数都反映了十里秦淮“游船云集,鼓瑟相闻”的历史文化。许多年来秦淮河水质低劣、污染严重、两岸民居破旧,有负盛名。近年来该地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尤其重视自然环境的恢复和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实施污水截流、河道整治、生态护砌、两岸民居改造等工程,谋求秦淮河的绿化、净化和美化,河岸的南京市民重新体验了秦淮碧水带来的美好生活环境。

2、强化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经营部门、目的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同时旅游业的良好运行也促进了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经营部门、目的地居民和旅游者各方的环境保护意识。良好的环境是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条件。旅游开发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是目的地民众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在体会到良好的环境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后,目的地民众的环保意识会空前增强。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是一种短暂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对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环境感到厌倦后对陌生环境的一种向往。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目的地良好的环境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美化环境与提高生活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树立环保意识,注重环境保护。事实上,近年来流行与世界各地的生态旅游使旅游者有了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自然环境是美的源泉,是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从而在感受自然、得到审美愉悦过程中,更加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约束自己的旅游行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旅游经营部门在规划和开发旅游项目的过程中,也不断意识到良好的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也会采取种种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在旅游规划中事先就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并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理念逐渐得以树立和贯彻。

(三)针对旅游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提出以下保护对策 1.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1)、治理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对于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无论其污染的原因是旅游业还是非旅游业的.为了发展旅游业,在旅游区域应采取有效治理措施,适应从根本上治理.如旅游区的污染工厂要坚决搬迁,旅游区禁止发展污染工业等。

(2)、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在现有旅游区和开发旅游区,若旅游生态环境的某一部分已遭破坏,影响了整个生态环境的美学特征.则应对该地区进行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若旅游区山青水不秀,则应治理水,若水秀山不青,则要治山。在治山时,还要根据山地的环境特征,该种树则种树,该种草则种草,该栽花则栽花,使这些树、草、花能有维护稳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有据旅游观赏价值。(3)、应用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理论,避免旅游生态环境遭旅游活动的破坏和污染。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旅游超载是导致“旅游活动污染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破坏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在旅游开发和管理时,应适度控制旅游生态容量。

(4)、采取必要措施,减缓旅游生态环境的自然破坏。自然界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突发性破坏,人类目前只能部分预测,不能避免。但对于缓解性的破坏,却可通过一定的措施,减缓其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如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的异地移植保护、人工植树造林等。

下载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

    浅谈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北京环境艺术学校 王玉泉 前言 旅游活动是人们获取精神满足的一种愉悦活动。现代旅游经济活动的高速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 旅游对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就使旅游......

    旅游开发对环境影响[精选合集]

    旅游开发对环境影响 旅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海南旅游产业的确给一方经济带来了发展 机遇,可以往政府和人民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 研......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学导论结业论文程渊 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程渊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08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 摘要:现代农业中,最常用的化肥是无机肥料,这些肥料是由工厂生产出来......

    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富阳市永兴中学 初一(2)班 张成波 摘要:塑料制品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营销环境对医药品营销影响

    营销环境对医药品营销影响近年来,随着医药保健行业环境的变化,医药保健品招商成为招商企业最为关注的难点问题,企业常常是会也参了,招商广告也打了,但是行业经销商并不买帐,招商......

    旅游开发对环境影响

    旅游开发对环境影响 旅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海南旅游产业的确给一方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可以往政府和人民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最大的经济支柱,但是在旅游业给人类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威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