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三年级上册答案
中华经典古诗词三年级词卷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课: 《野望》 问题导学:
1、同学们,诗人与这些过往的人群“相顾无相识”,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吗?(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孤独无依寂寞。)
2、当诗人看到这层林浸染秋色,人们牧马放羊,如此悠然自得。你猜一猜诗人他在向往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向往那种恬静、舒适、安逸的田园生活。)《早秋》 发现大观园:
2、“淮南一叶下”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意思,诗人在此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藏有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我是小诗人:
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红叶、落叶、花开)第二课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问题导学:
1、“相留畏晓钟”说诗人与朋友在相互挽留,害怕听见敲响天亮的钟声。诗人在害怕什么呢?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诗人害怕与久别重逢的朋友又要再次的分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与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终南山》 发现大观园:
1、我发现诗人用“近天都”、“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写出了终南山的特点。(高大、壮观、雄伟的特点)
我是小诗人:A、冬自夜结束,年后白又长。B、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选择:B 第三课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问题导学:
1、同学们,“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这两句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诗人有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些呢?在“新岁独思家”这句里,你能体会到诗人在向我们诉说自己内心的什么感受吗?(没有,诉说自己在途中孤寂思家的感受)练一练:《春宿左省》 发现大观园:
2、我发现原来诗人“不寝”是有原因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你是诗人,你会这样吗?(不寝的原因是:因为明晨上朝有重要的事情上奏)我是小诗人:忽逢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正发花。“青鸟仙桃” 第四课 《晚晴》 问题导学:
1、同学们,你们知道“人间重晚晴”这一句中,“晚晴”为什么值得珍重吗?(它使为雨所苦的万物得以滋荣繁茂,获得温暖与阳光.)
2、读完这首诗后,你认为诗人李商隐有着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积极乐观)《蝉》
发现大观园:
1、我发现从描写蝉的“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怨之深,恨之重
2、同学们,诗人由蝉因此联想到了自己,他想借助于蝉表达什么呢?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吧。(借其表达自己艰难的身世和处境)《池上早夏》 《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第五课 问题导学:
1、空可以感受到作者游历破山寺时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两句诗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前一句为后一句作铺垫,更显出了山中钟磬声的特别、悠远。发现大观园
1、诗中的景物:草径 荒园 鸟 池 树 月 门 桥 石 云
2、读完了诗,我知道了诗人还来此处的原因: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第六课 问题导学
作者觉得此处“自可留”原因是: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
诗中寄托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发现大观园
1、读完本首诗,我知道了诗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
2、眼前壮阔的景象不禁让诗人想起了自己命运坎坷报国无门,国家前途令人堪忧。我是小诗人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第七课 问题导学
1、略
2、如果你是王维,看着积香寺的景色,心中感觉山中如此清幽,那回荡的钟声衬出古寺的遥远,心灵是如此平静。发现大观园
1、作者登上吴公台是在秋天。世事变化,可吴公台给诗人留下的印象是: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2、读完此诗,我感受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的诗句:惆怅南朝事,长江独古今。我是小诗人
青山郭外斜。还来就菊花。第八课 问题导学
1、万象更新,他乡的美景给作者留下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美景的独特印象。
2、但作者在春光满地是不能归乡,心情无限惆怅,更添伤感。诵读小擂台
本首诗韵脚字:闲、还、山、关 发现大观园
1、读完本首诗,我仿佛看见了车马徐徐前行,暮鸟飞回巢中,听到了溪水潺潺流向前方。
2、作者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第九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诗中的“衰草”、“寒云”让我们感受到了离别时的那种悲凉心情,还有哪些描写让你有这种感受呢?赶快到诗中去找一找,并把它们圈出来吧。(暮雪)
2、“掩泪空相向”,李端已经远去了,掩面哭泣也是徒然,你猜猜,诗人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可能想到自己悲凉的身世,想到在这**的年代,不知何时才能与朋友再相会等。)发现大观园
1、同学们,下面是明明对这首诗的一些理解,请帮老师判断一下,他的理解对吗? A、“青山空复情”这句诗,表面上看起来是写青山舍不得严武离去,其实是诗人自己舍不得严武离去。(√)B、“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独”让我感觉到严武离去后,诗人突然觉得很孤单,没有了依靠;“寂寞”和“残”又让我觉得,诗人心里很惆怅、很凄凉。(√)
2、如果你是杜甫,当你送走了多年来一直帮助你,并让你过上安定日子的好朋友时,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不舍、凄楚、惆怅之类。)当你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可能会想:严武走了,他以后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照顾自己了;今日一别,不知今后是否还能遇上像严武这样对自己知遇至深的官员,等等。)我是小诗人
原来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都有它们固定的位置。我能把《饯别王十一南游》的颈联“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颔联“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送回它自己的家。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州上,相思愁白苹。第十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重”和“迟”写出了船帆和鸟的羽毛被雨沾湿显得重而行动迟缓的特点,从这一描写中,我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惆怅迷茫的心情。
2、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韦应物,老师就是那个要在暮雨中离去的李胄,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呢?(依依不舍之类的话都可以。)发现大观园
1、诗人用“离离、枯荣、烧不尽、吹又生、远芳、晴翠”,写出了古原草生机勃勃的特点。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人把萋萋芳草写得饱含惜别深情,是想表达什么呢?(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我是小诗人
我能根据所给出的对子,把诗句补充完整。“青”对“碧”;“户”对“家”。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唐】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第十一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友人挥手告别了,李白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但他没有直接写自己此时的感受,只写了班马的表现,他想借马鸣表达什么情感呢?(对友人的不舍与眷恋)
2、同学们,以下哪个情景,可用“浮云游子意,落日古人情。”来抒发你的情感?(B)A、放学途中,你与学前班的同桌偶遇。
B、你的好朋友告诉你,他要随父母到外地去上学。C、你到机场去送外公、外婆去欧洲旅游。发现大观园
1、站在长安城外,根本看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风烟望五津”呢?(是想通过夸张的手法,让友人觉得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行,也就无需悲伤。)
2、我发现“送别诗”不但能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还能表达劝慰勉励之情,那么王勃是怎么劝慰杜少府的呢?(“海内存知己,天涯落比邻。”)如果你是杜少府,你现在听了王勃的这些话,你的心情会怎样?(会变得更乐观)我是小诗人
下面这首送别诗有一个字看不清楚,请你先读读诗,再看看它压的是什么韵,想一想,选哪个字才是最合适的呢? 送人东游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回、还、归)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第十二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下面对诗句“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A、诗句写的是友人装备精良,英姿飒爽的形象。B、诗句写的是诗人自己装备精良,英姿飒爽的形象。C、诗句写的是诗人年轻时所向往的形象。
2、“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是诗人设想友人长年驻守边疆,必然会产生无穷的思乡愁绪。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爱护。发现大观园
1、在这首送别诗中,朋友将去之地是安西。从诗句“心事一杯中”中,我发现送别时,诗人与朋友正在饮酒,从心事、离魂、惆怅等词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而诗句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则让我体会到诗人在鼓励朋友放下个人惆怅之情,振作为国立功。
2、“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你觉得此时此刻,诗人会有哪些“心事”呢?(略)我是小诗人
我能根据根据律诗“起”与“合”的作用,正确分辨起联与合联,并把它送回相应的位置。①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唐李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第十三课 学一学
当诗人看到春天伴着新年的太阳来到的时候,不禁感叹时光似水。此时,作者虽然身在北固山,可是心却飞回到了家乡。你从哪两句诗中能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呢? 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试一试
3、小朋友们,你能根据诗文,将诗句的平仄符号补充完整吗?仔细观察自己画的平仄,在诗的上下两联里,作者遵守了律诗的“对”的规则吗?
(平仄符号略)在诗的上下两联里,作者遵守了律诗的“对”的规则。发现大观园
1、诗人站在江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你在作者看到的景物后面的括号里画上
。落叶()大雁()小船()江水()北风()云()
2、上面哪些词流露出了作者凄凉伤感的情绪?(落叶、大雁、北风、船)
3、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也有作者对于自己前途一片迷茫的愁绪。你知道我是从哪体会到的吗?
迷 津 欲 有 问,平海 夕 漫 漫。我是小诗人答案: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第十四课
我是小诗人:C、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因为上下联中两句诗要遵守对的规则。第十五课 学一学
1、作者被贬谪天涯,又逢新年,该是多么想念家乡的亲人啊!这让我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
2、从题目看是作者新年思乡的诗,可为什么最后要以“长沙傅”自比呢?(诗人以贾谊自比,表达了对身受的遭遇的愤慨。)试一试 诵读小擂台
3、填一填。你能将下面的平仄填写完整吗?你是最棒的!对
○
○
○
●
●
●
●
●
○
○
五言律诗中“对”的形式还有我哦,咱们到其它单元的古诗中找找吧!对
○
○
●
●
○
●
●
○
○
●
发现大观园:
1、诗人站在山岭上,看到了哪些景物使他心生愁苦呢?你能在诗中圈出来吗?(略)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诗句中诗人用“陇头梅”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那么下面的这几句诗中,诗人又是借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A、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雁)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
C、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落叶、雁、北风)我是小诗人: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第十六课 学一学
作者对故乡恋恋不舍,觉得水都是那么多情,不远万里漂送着行舟。其实,在作者眼中心中,故乡的一切都充满了情感,你能试一试吗? 仍怜故乡,万里送行舟。(学生能够填上的表示事物的词,还要注意填上的字是仄声字)试一试 我的发现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写的是清晨刚上路时的所见,但作者此时内心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诗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表达的就是作者这样的情感。我是小诗人
你能把下面几句诗的平仄标好吗?再看看哪两句诗能成为上下联,将它们用线连起来。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2、小朋友们,通过一单元的学习,你们不但认识了“我”——律诗的“对”,而且我们还成为了好朋友。试一试,你能写出“我”的下联吗?加油!(注:平起首句入韵)
○○●●△,●●○○△。●●○○●,○○●●△。○○○●●,●●●○△。●○○●,○○●●△。第十七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塞下曲六首(选一)
1、同学们,边塞生活条件如此艰苦、恶劣,但将士们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从中感受到他们都具有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保卫国家,奋勇杀敌的雄心壮志)
2、“宵眠抱玉鞍”可以换成“枕”、“睡”吗?为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 “抱”字,体现出战士们夜间警备的情况,似乎只要有风吹草动,将士们就会一跃而起,抱上马鞍,跳上马背,与侵略者搏斗。2“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同是也表现出将士们生活的艰苦。)练一练:
1、同学们,从“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这两句诗中,你知道因战殉国的将军在是个怎样的人?(深受战士们的爱戴,威震边疆的名将)
2、那些曾经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功勋被黜”并“遣黄龙”时,他们的心情如何?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将士,你的内心又会怎么想呢?(仰天痛哭,悲痛不已)我是小诗人:
孤灯之下听到楚地号角凄怆;西边一钩残月巳经落下章台。____ ____ ____ 楚角,____ ____ 下章台。(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第十八课 问题导学
读了这首诗,诗中动感的词语是:出 来 诵读小擂台
二三两句粘的格律:○○●●○。○○●●●,发现大观园
1、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一些景物:秋风、落叶、水波、常山、亭。
2、我发现最能体现诗人的内心想法的诗句: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第十九课 学一学
1、“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是写将军傍晚猎罢回营的情景。从“忽过”“还归”这两个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将军此时的心情如何呢? A、狩猎已罢急切回营的心情。()B、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2、将军回首苍茫暮色中的猎场,是在回味狩猎时的欢乐?还是另有所思呢?(略)我是小诗人
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萧瑟的风吹动树林,让人感觉更加寒冷。正在军中的高堂之上举行的宴会,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第二十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描写了大军追亡逐北,直插敌人腹地的战斗场景。你能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一下这种场景吗?(略)你从诗人的描述中感受到了什么?(将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同学们,从“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誓言中,你觉得诗人是个怎样的人?(誓死报国的人。)由此又想到了身边的哪些人呢?(军人、警察、志愿者等等)发现大观园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明白了,苏轼为什么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能用自己的画描述这壮观的画面。”(略)
2、王维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会飞的蓬草一样离开“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他这样写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心情呢?(激愤、抑郁)我是小诗人
下面这首诗的第五句看不清楚了,这句诗就藏在下面两句诗中。我能根据律诗相粘的规律找到它,并把它送回家。①润物细无声②阴岩常结晦 ●●●○○○○○●● 至分水戍 唐骆宾王
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
阴岩常结晦,宿莽竞含秋。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
第二篇: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班会主持稿
古韵悠悠,诗情脉脉
——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
(背景音乐:出水莲平湖秋月 梅花三弄)(放映幻灯片)
合: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男: 五千年风云岁月,孕育了集万千宠爱的唐诗宋词。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普普通通的文字一经组合,便成了千万瑰丽的密码,打开了美的闸门。
女:诗之魂在于它的情思,词之魂在于它的意境,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才称得上精彩,那是因为有了景和情的“不写之写”,方能载得动经典之美的重量。
男: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女:它又如春日的百合,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今天,让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女:我宣布“古韵悠悠,诗情脉脉”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距今已一千多年,但许多经典诗篇依旧广为流传。
女:于唐诗中,我们回归自然,感受辋川雨后的雅然,领略汉江山水的壮丽,体会“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的幽趣。请欣赏山水诗六首:
《积雨辋川庄作》《汉江临泛》《山中杂诗》《滁州西涧》《送灵澈上人》《送崔九》 男: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之情历来为骚人迁客传唱不衰。故乡承载着一个人太多的眷恋、思念和苦涩。下面请欣赏思乡诗词诵读。
《相思》《杂诗》《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渡汉江》
女: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请欣赏离别诗三首。
《送别》《赠别其一》《赠别其二》
男:纵观所有诗词,其中都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与追求。那对友人的牵挂、对故人的怀念、对情人的忠贞、对先人的赞颂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请欣赏诗词连诵。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西施咏》《闺怨》《江南曲》《约客》
女:诗文中蕴含的哲理,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诗文中彰显的志向,汇集了古人的豪情。下面请欣赏诗文五首。
《论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望蓟门》《寒食》《竹里馆》
女:这五首诗都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与抱负。下面,请同学们任选一首,谈谈自己于诗中知道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并对诗加以赏析。
男: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女:婉约派是宋词的流派之一。它以深细缜密、圆润清丽为词风,有一种柔婉之美。下面就让我们在阵阵琵琶声中感受这一流派的细腻与含蓄。请欣赏宋词五首
《虞美人》《蝶恋花》《更漏子》《生查子》《青玉案·元夕》
男:豪放派的语言风格与婉约派截然相反。以豪放、大气、充沛的激情为词风。下面请欣赏宋词三首。
《清平乐·六盘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渔家傲》
女: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是如此的灵动。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活动,根据所给提示,说出与它相关的内容相近的诗句,可以自由发挥。
(出示幻灯片„„)
男:中华诗词情感丰富,语言精练
女:中华诗词意境深远,生动形象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最后,让我们以一首《荷塘月色》结束本次的汇报。
合:让我们诵读经典,让生活融入诗意,心中融入诗情,谢谢大家。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
国学经典诵读
(三年级上册)
教
案
第一单元 采莲
一.诵读内容:
1、《江南》
2、《采莲曲》
3、《采莲词》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1、《江南》
2、《采莲曲》
3、《采莲词》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采莲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
(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第二单元 清溪
一.诵读内容:
1、《栾家濑》
2、《桃花溪》
3、《兰溪棹歌》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1、《栾家濑》
2、《桃花溪》
3、《兰溪棹歌》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清溪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
(二)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千字文》6-10则。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6-10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劳者
一.诵读内容:
1、《江上渔者》
2、《陶者》
3、《蚕妇》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1、《江上渔者》
2、《陶者》
3、《蚕妇》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劳者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
(三)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千字文》11-15则。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11-1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边塞
一.诵读内容:
1、《塞下曲(其三)》
2、《哥舒歌》
3、《塞下曲》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1、《塞下曲(其三)》
2、《哥舒歌》
3、《塞下曲》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边塞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
(四)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千字文》16-20则。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16-20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气概
一.诵读内容:
1、《凉州词》
2、《剑客》
3、《乌江》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1、《凉州词》
2、《剑客》
3、《乌江》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气概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
(五)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千字文》21-25则。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21-2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沧桑
一.诵读内容:
1、《八阵图》
2、《行宫》
3、《河满子》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1、《八阵图》
2、《行宫》
3、《河满子》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沧桑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
(六)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千字文》26-29则。2.了解这4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26-29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教学反思:
杨山小学
2017-2018 学年
三年级经典诵读
第四篇:诵读中华古诗词 传承传统文化(新)
诵读中华古诗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华古诗文文化内涵之丰富、辞章之精华,是任何一个民族难以望其项背的。小学阶段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背过的内容往往终身难忘。在记忆力最佳的孩提时代,让他们吟千古名句,诵经典诗篇,不管生活怎样地变迁,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诗词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从古诗文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柴桑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古诗文诵读活动。
新课改伊始,我校把《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一百六十篇古诗文,按年级段进行搜集整理,制定出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的篇目。一年级共30篇,上学期15 篇,下学期15篇;二年级共30 篇,上学期 15篇,下学期 15篇;三年级共30 篇,上学期 15篇,下学期15篇;四年级共 30篇,上学期15篇,下学期15篇;五年级共30篇,上学期15篇,下学期15篇;六年级共30 篇,上学期15篇,下学期15篇。每年寒暑假到来时,学校把各年级必背的古诗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背诵,这成为我们柴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我校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已有六年了。2001年开始我们在全校推广,学生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诵读活动也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现在,我校六年级学生每人至少都能熟练背诵一百六十首古诗文,多达一百八十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学校为了展示学生寒暑假古诗文诵读的成果,每学期开学举办一次背诵竞赛活动。于是,开学后,各班又掀起了背诵古诗文的高潮。先由各班举行古诗文背诵竞赛活动,再在全校开展背诵竞赛活动。参加比赛的班按人数比例确定比赛人数。每名参赛选手抽签,签上有3首(段)古诗文题目,参赛选手按抽签上的题目进行背诵。评委根据选手背诵的熟练程度、节奏、语气、表情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活动中评出了“古诗大王”、“班级赛诗团体奖”、“才艺展示奖”等,孩子们在竞赛中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古诗文背诵竞赛,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自2002年秋进行新课程实验以来,每学期都进行古诗文背诵竞赛活动。孩子们学古诗文热情充分激发起来,把他们引入诗情古韵之中,与圣贤相约,与诗人握手,让他们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让他们尽情地吮吸经典文化营养。
在此基础上,各班还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每月一主题”活动。各班都精选唐宋诗词及《三字经》等经典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开辟一块“古诗天地”专栏,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午间和上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读背。每天保证5-10分钟的诵读时间。在理念上,我校提倡在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的阅读、背诵古诗文。
与此同时,我校每学期将背诵古诗的优胜者安排在学校广播站现场诵读展示,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
我校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古诗文考级活动。考级活动中,我们把160首古诗分为四个等级,会背151——160首的为甲级,能背141——150首的为乙级,能背131——140首的为丙级,能背诵121——130首的为丁级,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考级。各个班级配有5至6位考级测试员,负责考评工作。考级的同学把已经会背诵的古诗文背给考级员听,通过后由考级员在相应篇目后签名,并通过主考官(各语文老师)的审查达标后,颁发相应级别的等级证书。考级活动变“要我背古诗”为“我要背古诗”,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激情。
我校古诗文诵读的活动,使学生在走近中华古典诗文,享受中华古诗文带来快乐的同时,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了学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民族精神,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柴桑小学语文教研组 08、3、18
第五篇:2012中华古诗词诵读实施方案
池北一中中华古诗词诵读实施方案
传统的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精粹,它凝聚了古代圣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犹如一杯香茗,一瓶醇酒,芳香而醉人。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了让孩子们走近经典,感受经典,弘扬传统文化,陶冶性情,我校制定中华古诗词诵读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活动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初步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把古诗文诵读活动融入生活,拓宽学习的渠道。
4、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积极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组织机构 组 长:栾波 副组长:康延国 组员:全体语文教师
三、具体措施:
1、每天要求学生不少50分钟的诵读时间,在7:0——7:30的早读时间,让学生背诵或看书吟诵,回家后20分钟,要求和家长同读或为家长表演进行汇报背诵。这样做,遵循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提高了诵读的效率。
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发放了《告家长书》,让全校每个家长对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深远意义及有关活动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2、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在教室显眼、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地方补充装饰古诗文的内容。每天定时间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系列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3.让教室的墙壁动起来,每一个月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室的画廊出一期诗文专刊。
4.在教室内张贴、悬挂师生的诗文书法作品。
5.营造班级、家庭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优化背诵的文化环境。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图书,建立小书柜。
6、精心筛选,编制古诗文背诵篇目。
7、每两三天由书法比较好的同学书写一首古诗。
8、每周、每天老师都要布置相应的古诗文背诵作业,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
9、赛古诗
班内定期举行古诗擂台赛。
10、拓展古诗诵读的外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古典诗文的独特理解。
四、考核
1、根据学校要求,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练习本,题为《诵读小档案》,分为“篇目、章节、序号、达标情况”四个栏目,以记录自己的诵读情况,同学组成互帮结对小组,进行自测。
2、对学生每学期的诵读量,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检查评估,如“古诗文”诵读比赛、“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或词”诵读交流会等等,旨在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3、评选诵读能手,给予奖励。
童年和少年是读书的黄金时代,是日积月累的最佳期,在这个阶段,学校与家长把诵读活动真正关注起来,并为其创造最佳的环境,实在是一件功在未来的大好事。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