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宏观经济热点问题之学术讲座心得报告
宏观经济热点问题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心得体会四
报告题目:宏观经济热点问题 主讲人:哈尔滨商业大学 韩平教授
韩平教授关于宏观经济热点问题讲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回顾,第二部分是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经济热点问题,听了韩平教授的讲座,让我对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热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一、历史回顾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由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主要任务是解放思想,回归市场经济。第二阶段(由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主要任务是加快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三阶段(从胡温新政开始至今)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速递在世界上来说创造了奇迹,连续三十年,GDP年均增速达到了9.8%,将近10%,这在全世界都是没有的。在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升世界第二。在2009年,中国GDP为33.5万亿元--4.8万亿美元。按照现行汇率折算,中国GDP约为日本的96%、约为美国的34.5%。日本自1968年以来便稳坐世界第二经济打过交椅,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总量距日本仅有“一步之遥”。21世纪,应当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回到世界第一的最好时机,200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了已超过5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发动机”。纵观国内国际形势,中国面临
着千载难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业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待解决。二:当前热点问题
1、人民币升值和其影响
尽管美元大幅降息,但欧元、英镑、日元、瑞朗、澳元等主要货币兑美元均为创新高,这意味着各国央行正竭尽全力避免本国货币进一步升值。大量热钱潜入,造成人民币加速升值和连续加息,热钱投机不断,正是国内股市和楼市价格、CPI迭创新高的源头。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短期内可能会推动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飙升,使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收入有所增加。但人民币升值很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复苏出现反复,造成实际需求下降,从而引发世界经济再次探底和初级产品价格泡沫破裂,这将是新兴市场国家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是最有利的。
2、就业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估计需就业总数在700多万,到201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
接近760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显示情况,决定了大多数人在高科技产业工厂没有能力得到工作。这些普通劳动者没有高知识,没有技术,生活在社会的最边缘,却是我国最基本人口的注册部分。沾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最大限度靠打工的收入仅仅过着温饱的生活。我们必须在长时间内保持传统工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局面,不能轻易放弃传统的工业(鞋子,成衣、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工厂)盲目追求高新技术产业,否则广大劳动者没有工作所带来的事业,造成的链锁反应将给国家带来可怕的灾难性后果,普通的劳动人民的消费才能支撑国家的工业体系,如果广大的普通劳动者没有工作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我们的工业就会崩溃。
第二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之学术讲座心得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2012年12月7日在广西大学商学院128学术报告厅听取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人民大学陈彦斌教授关于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报告,其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其研究组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国经济增长困境的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
讲座中陈教授从五个方面入手来分析:第一部分是增长困境的现象,第二部分是增长困境整个形成的机制,第三部分检查短期的宏观经济调查,从什么根本上解决困境。第四个部分是对策与政策建议,第五部分是困境的视角谈对改变的看法。
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预测中国GDP经济总量2019年左右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代价有些巨大了,形成的高代价不可持续,中国陷入了困境。高速增长导致了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高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高,我们经济增长长期以来表现明显是粗放型特征,随着资源消耗量的大幅增加,石油,煤炭,矿产主要必需品的供需矛盾提高。中国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环境承载能力减弱,这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额的环境污染成本。
中国的经济增长之所以造成了高资源环境代价,是因为在增长主义发展模式下,政府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刺激经济增长,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另一个很隐蔽的,就是高增长导致了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冲突,政府为维持社会稳定投入了巨大开支,这是高增长的另一个巨大代价。收入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的扩大是表象问题,背后是实质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和权利分配不公。各种形式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凸现,社会稳定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二部分谈一下困境的基本逻辑,第一我们看到增长崇拜与增长主义发展模式的历史必要性,我们中国人追求偏激,这是不对的。中国从近代以来长期落后于西方国家,饱受列强侵略,更拉大了中国在国家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总量方面,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6.3%,日本的14.9%,不足美国、德国的1/3和英国、意大利的一半。所以在这个背景下面实现经济的腾飞和民族的崛起成为一种强烈的民族愿望,中国社会也因此而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崇拜”。在“增长崇拜”崇拜的推动下,再加上国际大环境逐渐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第二,发展模式下官员考核机制和财税体制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热情,地方政府将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并且运用其强大的能力推动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有时使得中国形成了高投资驱动型高增长。
短期的宏观经济对短期稳增长是很有用的,也是中国的主要工具。但是对于前面的增长困境是不能根治的。第一,宏观经济政策只能在短期实现稳增长的目标,而无法改变中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增速放缓的大趋势。第二,我们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空间趋于缩小,稳增长也在减弱。第三,宏观经济政策增长困境有这两个逻辑,一方面保增长,这肯定要做,但是更本质、更关键是减少依赖,宏观经济对降低依赖作用很小。第四,中国的四万亿等经济实践已经证明宏观经济政策无法破解当前的增长困境。2009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我国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四万亿刺激政策,当时维持了很好的效果。然而也付出了很多代价,突出表现三点,第一通胀回升,第二环境的压力,第三当时大量的资金被中饱私囊。当然客观说为了防止经济硬着陆和出现V型反弹,为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其存在一定的代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没有四万亿计划而出现经济急速下跌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增加,那么代价将会更大。打个形象的比喻,是药三分毒。
第四部分陈教授谈到政策建议,要通过深化改革完成三大转变来降低增长以来才是破解困境的根本之道。我们认为破解困境的根本之道,中国在目前还是比较脆弱的。
中短期应该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总量减税以及使用宏观经济措施来进行稳增长,防止出现硬着陆。加快推进城镇化,并重点实现农民市民化,充分发觉内需潜力;实施总量减税,即可拉动总需求也可拉动总供给,促进中国形成以减税为引擎的总需求,总供给新双度驱动型经济增长,替代以往的以出口为引擎的总需求。总供给双轮驱动型经济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省动力。合理使用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出现大幅波动。这是短期的政策。
长期政策,现在也要开始,不是说未来开始,现在要开始。1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政府的职能从做大蛋糕转变为分好蛋糕和做绿色蛋糕。你给我吃两个脏蛋糕,为什么不给我吃一个干净的蛋糕,这是一个很好的道理。2,积极推进社会改革,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转变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的路线。3,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建设,人民将人治变为法治。
第五部分关于对增长困境的简单思考。第一个困境很迫切,但是客观上说也希望马上解决,但是实际上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高增长、高增长依赖症、高代价的态势未来会形成常态。
1、中国经济基本面还可以,经济只是面临困境,但还没有陷入绝境,因此倒逼改革的压力尚未积蓄到最大。银行系统整体运行良好。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近年来大幅降低,OECD
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8%,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则均在4%。
2、虽然政府债务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仍然在安全线以内,而且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依旧居于低水平。2011年底,中国政府全部债务占GDP的比重为38%左右。
3、企业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还有空间。
希望一夜之间建成法制社会的极右的的激进式改革也是不现实的,其一,秦朝李斯首创设计的法制体系在两千年封建社会中,都是为权利服务的,而不是限制权利的,民众的法制传统和法制意识比较薄弱。第二,建成法制社会需要大量的道德楷模,然而目前中国社会上的道德楷模依旧较少。
社会也有问题,很复杂。要选择主动改革而不是全面危机推动的被动改革。在陷入绝境之后由全面危机推动的被动改革不是最佳选择,因为那时更难驾驭曲面,政府应该充分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顺应民意,做出前瞻性、战略性的判断,积极进行主动改革。因此在实施渐进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只空谈、不实干。
第三篇:项目管理之学术讲座心得报告
公司项目管理与控制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心得体会
报告题目:公司项目管理与控制
主讲人:中国标准化委员会(项目管理)专家组成员 王 勇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能够对项目做出准确、合理的量化考核的企业,已经就是项目管理的高水平了。王博士讲座以此作为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来分析各种因素间的依赖关系。通过聆听王博士的讲座,让我知道了:
(1)目标是达到对项目的量化考核,为此,必须能够同时准确掌握项目计划基线和项目实际执行的绩效情况,通过量化比较,才能够对项目进行量化的考核。
(2)项目管理中最核心的量化值,就是预算和实际的成本数据,通过成本数据可以合理的反映项目在进度、资源等许多方面的情况。要全面形成量化的计划基准和获得量化的项目实际绩效数据,就必须能够正确的做出项目成本预算,并采集到准确的项目实际成本数据。为此,企业内的财务管理必须能支持项目预算、核算的要求,明确项目成本核算与企业内按产品核算、按部门核算、人员绩效考核 等之间的关系,明确项目的各项成本结构和成本指标,以指导项目预算,同时企业要能够采集并提供项目的实际成本数据。
(3)成本的产生是资源的耗费。为了能够得到清晰的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首先就要对企业内整体的项目资源进行分析,明确资源的种类、生产效率、价格因素等,并能够做到在项目中的合理分配。
这样,在项目计划中才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出项目任务对资源工作的具体需求量,而不是简单的表达出任务与资源的分配关系。在项目实 际执行中,亦须能够跟踪到任务中的资源的实际耗费情况,才能获得项目的实际成本。总之,只有在准确制定项目计划和跟踪资源实际耗费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好项目的成本管理。所以说,做好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做好对资源的管理。
(4)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对市场行情的跟踪,企业能够计算出各项资源的综合成本指标,然后利用这些成本指标和项目计划中的资源需求,自底向上的计算项目预算,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成本指标不应是企业对外的项目报价,需要从价格中扣除掉公司的各项管理成本分摊,预留利润,要考虑项目对外采 购的应付款等诸多因素。另一方面,企业出于特定的市场目地,可能导致对外价格低于项目成本,此时企业应以投资的心态确认合理的项目成本,而非简单的压低项目预算。只有企业在正确理解项目成本,并能够给出具体的成本指标,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的项目成本数据,才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出项目的各种量化指标。
(5)量化的资源工作量的分配也是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必须首先明确项目任务的时间进度的要求,明确资源分配,才能得到资源在任务中分配的工作量。
(6)在解决了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后,就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根据管理的要求,确定出项目量化考核的指标,作为项目考核的依据,以后再对这些指标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7)在整个改进过程中,都必须同时伴随着项目管理流程和制度、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管理工具的配套支持,要制定相应的规矩,要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要提供相应的管理工具来支持。
第四篇:贸易战略学术讲座之心得报告
——中国自贸区战略:成就与任务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2013年4月16日,我有幸听取了国家商务部卢国正副研究员做的主题为“中国自贸区战略:成就与任务”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主要分为全球自贸区蓬勃发展、中国自贸区建设的成就与任务、加强对中国自贸区战略的研究三个部分。通过聆听此次讲座,使我收获颇丰。
卢国正研究员介绍到,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有两大趋势:一是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的多边贸易自由化。二是两国之间或一国与区域内多国之间通过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协定是世贸组织成员间在世贸组织框架内为实现贸易和投资进一步自由化而洽签的贸易协定,这类协定也称之为区域贸易协定或优惠贸易协定,属于表面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协定,其特点是涵盖面广、形式多样、规范有序、目标明确。
同时,他指出,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有效的优惠贸易协定共273个,其中1995年以后生效的优惠贸易协定219个,占总数的80%,2001—2012年,平均每年生效的优惠贸易协定达14个,而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5.7个。正在进行的可行性研究的自由贸易协定有中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可行性研究、中国—印度区域贸易安排(RTA)联合可行性研究、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
他表示,自由贸易协定迅速发展主要是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受阻,区域经济一体化遇到困难,重要经济体适时调整自由贸易战略,世贸组织对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规范管理。由于贸易增长对于中国经济越来越重要,贸易政策也就越来越成为中国整体经济政策的一个关键部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可以有效增进双方互信,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能够促进缔约双方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能够推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也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是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中国外贸战略的明智选择就是既要积极参与多边合作的进程,也要努力与有关贸易伙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
多边贸易自由化和双边的或区域的自由贸易协定各有自身的优点。多边贸易自由化具有全球性的广泛影响,使世界贸易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进行互利的贸易改革,所以,作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贸易大国,中国必须参与多边的经贸合作,在履行有关义务的同时,参与为未来的经济贸易制定规则的进程。
他认为,中国自贸区建设任重道远。要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抓紧结束正在进行的谈判,启动同新对象的自贸区谈判;深化和提高己建成的自贸区的水平;认真应对未来的TPP、欧美自贸区的挑战。
通过这个讲座让我对中国自贸区战略有了全新的认识,结合目前国家正在上海推行的上海自贸区试水,我认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相关经验的不断累积,政府的管理职能弱化,服务职能加强,配套政策制度的创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美梦终将变成现实,中国也终将全面复兴,真正实现强国的梦想。
第五篇:财税体制改革之学术讲座心得报告
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营改增”
参加“营改增”培训心得体会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首次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研究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率先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201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营改增”试点范围由上海分批扩大至北京等8个省(直辖市),北京市应当于2012年9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江苏省、安徽省应当于2012年10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福建省、广东省应当于2012年11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应当于2012年12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要求,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如下影响:
一、有助于增值税体系的完善以及增值税收入的增加。1994年推行的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增值税纳税人抵扣机器设备等货物所含税额,导致增值税链条的不完整。2009年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允许纳税人抵扣。营业税改增值税,使增值税链条基本完整。营业税改增值税,从静态看增加了增值税收入;从动态看由于在最终消费以前的各个环节,税收环环相扣,基本消除了重复征税,促进分工,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二、有助于试点城市和地区获得制度分割收益,进一步提高相关产业的分工和专业化,提高城市竞争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提高分工和专业化,同时减轻相关行业消费者负担,可以刺激需求,对试点行业是有利的政策。试点地区可以带动更多企业和人员的加入,扩大试
点地区相关产业群集规模,增强企业和区域竞争力。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消除重复征税,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税负下降,企业成本下降,引起物价降低,从而降低通货膨胀水平。长远角度看,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促进产业间、产业内的分工与合作,有益于总体上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对政府间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由于涉及的两个税种也是地方的主体税制,这要求地方政府尽快推行地方税制度改革,弥补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造成的地方税收损失,地方政府应尽快推动地方税的核心房地产税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