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高中语文课文中的亲情美
感悟高中语文课文中的“亲情美”
杨正枢
走进高中语文教材,感觉一路风光无限,有爱国情绪的奔涌,有生命价值的燃烧,有自然画面的展示,有人类情怀的剖析,泛政治化倾向已逐渐从教材中淡出,人本因素、人文情结正融入我们的血液。对照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如果将诸多关键词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浓缩为一个字,那就是“情”。“情”在教材中的比重让我们感到了轻松与愉悦,看到了真实与感动,看到了人性与希望。这里仅就“亲情”作一梳理与感悟。
所谓亲情,即直系亲属(父、母、夫、妻、子、女等)或配偶的情义。作为人类共有的情感,她可以超越时空,挣脱所有的羁绊而不断演绎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
一、祖孙情。翻开《陈情表》,我们除了感受到李密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之外,更让我们看到李密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李密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因甚有才辩深得新朝器重,累下诏书,拜为洗马。可刘氏“夙婴疾病”“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通过自己悲情、苦情、亲情的陈述自然感动了新朝,终以“乌鸟私情”终养祖母,在“忠”“孝”面前,毅然选择了后者;《边城》中,翠翠无父无母,无兄弟姊妹,她是在歌声中“唱出来”的私生女,唯一的依靠就是爷爷。翠翠曾以出走的方式“惩罚”爷爷,但出发点是建立在两人深厚的亲情基础之上的,她对爷爷有着无限的依恋,爷爷也在暗处无声地关爱着翠翠,其中微妙精彩的细节里无不流淌着感人至深的祖孙情。其他如《林黛玉进贾府》,贾母虽不是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家族的无上权威,作为这一封建家族的“老祖宗”,她与外孙女林黛玉相见时搂抱痛哭的描写,流露的祖孙情谊无不让细心的读者动容。
二、母子情。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人类的发展。《我与地坛》就体现了厚重深沉的母爱。在厄运面前,是母亲伴行的“脚印”将史铁生带过了一道道沟沟坎坎;在绝望路口,是母亲用本能的母性将儿子送上一条条阳光大道;在儿子任性、烦躁、倔强的时候,是母亲有意的“迁就”改变了儿子对生命的重新审视:“死是一种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再看《祝福》,祥林嫂唯一的心头肉,最后的精神支柱——阿毛在一个春天被狼叼走了,她只是麻木地重复昨天悲惨的故事:“我真傻,真的”。试想,如果在其他杀人势力面前,祥林嫂很可能凭借哪怕是微弱的气息活在这个世上,但陪伴祥林嫂四年的儿子——阿毛却无声无息地离她而去了,她的整个身心被彻底击垮,传递母爱的河流已完全干涸,祥林嫂非死不可了。《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威后对女儿燕后“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祭祀必祝之”。对其子,当齐国要求“必以长安君为质”方出援兵时,赵氏坚决不同意,并痛骂竭力劝说的左右大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这就是人类共有的母爱使然。
三、父子情。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曾打湿了无数读者的眼睛,高中教材中也不乏反映慈父真情的篇章。小说《药》中,华老栓在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冒险为孩子买药,在人们看来,他犯了一系列不可饶恕的错误:愚昧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对刽子手毕恭毕敬等。但从另一角度思考,又能怪谁呢?我们难道不去想想一股父爱本能的力量吗?救子心切呀!《雷雨》中,也不能忽视一条重要的父子线索,周朴园与周萍、周聪固然维持着正常的父子情缘,而同样流淌着周朴园血液的鲁大海与生父周朴园就形同路人吗?细究起来,我们同样发现个中父子情结:当他知道眼前的人就是鲁大海时,周朴园“打量大海”良久;周朴园在气头上还不忘了指点大海:“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当周萍及仆人对大海大打出手时,周朴园厉声喝道:“不要打人!”如果我们只站在阶级对立的立场看待这些细节,而不想到其间有任何亲情因素的涌动那就是读者的错了。翻开《祭十二郎文》,我们仿佛听到韩愈因侄儿英年早逝而泪流满面的哭诉:“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呜呼!其信然矣!”这些悲恸的肺腑之言,我们真切地感到一股浓郁的亲情在一声声叹惋中加热、升温、沸腾。
四、夫妻情。《荷花淀》中,水生与妻子温柔、缠绵、含蓄的对话,把一个女人对丈夫的忧虑、关切、体贴、依恋、责怪、支持等情感用一种女性特有的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站起来要去端饭”“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等细节描写透露的信息无疑都是妻子对丈夫深深的爱。其他如《一剪梅》中展现了女词人李清照对丈夫绵无尽期的思念情;《项链》中马蒂尔德因一时欢乐而付出十年艰辛,如果不是夫妻间的相互搀扶与支撑,恐怕身心早已疲惫乃至衰竭;《江城子.记梦》字字带泪,我们仿佛看到大词人苏轼与妻子王弗在阴阳相隔的界限旁缠绵相拥;《雷雨》中我们不可否认周朴园与鲁侍萍曾经有过甚至仍延续着的夫妻情感。所有这些情感均与亲情相互交织,相互映衬,不断升华。
另外,《窦娥冤》中的婆媳情、《祭妹文》中的兄妹情等,无不闪耀着亲情美的迷人光辉。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同时,更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使学生通过高中语文的学习,充分认识和体验人类的共同情感,提高人文素质。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课文中的通假字
七年级语文课文中的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强”(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â)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通“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 “帖”(tiē)通“贴” 《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ã)通“耶” 《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通“智” 《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 “坐”(zuò)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通“只” 《狼》
参考资料:http:///shoot/game-2453.shtml
第三篇:古诗文中关于亲情名言
关于亲情的名言警句
为大家提供关于亲情的名人名句,希望大家会喜欢“”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儿女抱在身,方知父母恩。---(老挝)谚语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英国谚语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孟郊
——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人最终总要离开母亲——贺拉斯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英国谚语
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萦福克勒斯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谚语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母爱篇: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教案
课题《想北平》
教学目的:
1、理解感受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2、由老舍文章中从小处入手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抓细微之处。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注意写作是抓住细微之处的能力。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交流作为学习本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查找有关怀乡的诗文并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台湾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乡愁》的诗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板书:余光中先生由“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写出了他一生的不同时期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结尾处更是由期盼海峡两岸的统一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其实类似于余光中的《乡愁》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层出不穷,例如咱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板书:外还有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该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板书:另外还有些著名的诗句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是故乡明等。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同
样是表达怀乡之情的作品,那就是老舍先生的《想北平》。
二、作者简介:
说到老舍先生咱们不得不了解一下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三、文章背景简介(由对题目的解析入手)
讨论: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既然是想北平,那说明作者当时在不在北平啊? 学生回答:不在。
总结:的确。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九三六年,当时他正住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平正处于危难之中,老舍作为这样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对作为他的故乡的北平的怀念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看一下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他的这种思乡之情的?
四、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
1、作者说他爱北平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2、作者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如何说的,以及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
四、写作指引
通过学习咱们大家估计会发现,老舍先生在文中写到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些较小的事物,比如长着红
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等,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咱们刚刚学习过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他的诗中又写到了那些意象?
学生回答: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的学习咱们根据本课的学习,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如下:请以思乡为主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要从细微处入手,小切点,深挖掘。
教案说明:
1、《想北平》是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人类的栖居地”为专题,旨在观照两半球中的城乡变迁,了解历史文明的进程和发展走向,展示在特定生存境地中的人类情怀。《想北平》则用热烈而蕴藉的情思写出了与老舍先生“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北平的深刻的思念之情。
文章中老舍先生先说他说不出对北平的爱,后又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古代历史都城相比较,写出了北平的特点,其实就是变相写出了对北平的情有独钟和满腔热情,抓住由说不出到说出这个问题也就将整篇文章的脉络把握清楚了。所以授课时将对文章的理解的重点就放在了这两个问题上,即老舍先生爱北平但又说不出,这是为什么?以及老舍先生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怎样说出来的,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
2、本课的学习分为六个环节来进行:首先是导入,由台湾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以及回顾以往学生学过的相同主题的诗句来引入,旨在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学习情境,以便使他们融入到老舍先生所营造的这种思想之情中;其次是对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再次是四文章写作背景的说明,文章的写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者相关的人生经历和心态上的,并且也与之息息相关,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四就是让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使学生熟悉课文,并通过这种手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达到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第五步安排了将课文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对比,一则意在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二则使学生也有一个整体的单元意识,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主要是抓取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小切口,深挖掘,并以此作为情感抒发的媒介。最后是根据文章的学习布置作业,以达到有效锻炼承前所学内容的目的。
教后感:
课后通过有关老师的指教以及自我的反思,对《想北平》的课有以下几点感想:首先,整体来说整篇文章的教学基本上是成功的,无论是在教学环节的处理方面还是在问题的设计方面都相当不错,课下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也说明,文章的学习加深了他们对文意的理解和作者思路的把握,这一点是值得总结并进一步发扬的;但同时文章的讲授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所制作课件的板书中,没能跟着学生的作答逐一列出所概括的内容,没有起到板书所真正应该具有的作用,再一个就是上课时说话语气较为平缓,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和感情的投入,另外在学生作答时只是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本身,而忽视了其他的学生,在时间的调控方面也有待改善。虽然作为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再所难免,但我一定力争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去克服,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精美完善。
第五篇:感悟亲情
《感悟亲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充分感受和体悟亲情的可贵;让学生体验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
2、让学生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亲情,使自己的文章细致生动、感人。教学设想:感悟——畅谈——抒写
教学方法:
读写一体,以情感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环节一真情导入,创设氛围
导语设计:
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最美的感情,她的本质是关爱,是牵挂,是血脉相连„„多少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讴歌、在赞叹这亘古不变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亲情世界,感受亲情的可贵,体会真爱的动人。
环节二创设情感场,丰厚写作素材
1、听一听。播放根据朱自清的《背影》改编的歌曲。
多媒体出示歌词:火车就要开了,我就要走了。离别就要来了,话怎么说呢?眼看天气秋了,叶子在哭了。转身是背影了,你就进了往事了。我知道这以后,以后的以后,可能再见不到你了。只是那时候,极不愿意承认这念头,于是你转身后,转身了。以后那背影在这么多年以后,还能鲜活的在我的眼眶中,微微颤抖,微微颤抖„„
2、教师展示自己所想。(深情朗诵)
听着这催人泪下的歌曲,我想起了„„(大屏幕展示以下内容)
①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辉。
②想到了我那年迈的母亲,70多岁还常常把舍不得吃的水果留给挚爱的儿孙„„
③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中那个艰难的买橘子的背影;想到了史铁生笔下那个身染重病还一心为孩子着想的母亲;也想到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和诸多作者笔下的《我的母亲》„„
3、学生畅所欲言
同学们,老师想到了许多许多,那么,听完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么呢?谁来说一下? 环节三品读文章,领悟特色
过渡:同学们,亲情是美好的、无价的,但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呢?赏析下面的文章,或许我们从中会得到一些启示。
以下两个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
1、精彩片段品读。
⑴请同学们研读精彩片段,品一品,为什么能够感动人心?
多媒体出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⑵学生品读,教师点拨。
外貌描写:灰暗的色调中透出艰辛与不幸;动作描写:一连串的动作中透出努力与艰难。
2、美文品读。
下面我们再来赏析一篇文章。
⑴让学生自读《做人从“懂你”开始》,感悟写法之妙。
⑵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由这篇文章你又想起了哪几篇写亲情的文章? 多媒体展示:
真情蕴含在平凡之中,在日日如此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竟包含着数不尽的亲情,只要
我们学会发现,懂得感受,我们就会获得比天空更高远的感动,比大海更深邃的真情。感动无处不在,只有善于捕捉自己内心的每一次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及时采集荟萃、联想、组接,文章才会丰富、生动、感人。
环节四快速作文,在倾诉中表达真情
通过阅读感人文章,同学们早已是千言万语涌上来,亟待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情了。同学们,我们与父母朝夕相处十几年,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现在,就请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回忆自己的人生道路,谁陪你一路走来,他最感动你的是什么?请用包含真情的语言,表达你发自内心的情感。
环节五课文结束语
我真要对同学们的习作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刮目相看了。其实,归根结底,材料的积累,筛选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发现和感悟。同时,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关心家人,还要学会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同学们,临下课了,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祝愿在座的每一位家庭幸福、和睦。
赠语:“爱心,是照耀世界的温暖眼光;是维系心灵和心灵之间的坚韧纽带。它永远能够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发出深远而柔和的回响。”只要我们人人心中有爱,常怀感激之心,那么我们的情感世界将会永远真情荡漾,我们的生活也会永远温馨美好!
做人从“懂你”开始
院里树木的叶子又谢了,眼前又飘出一方落红,枯黄的叶子洒在院子里,翩跹飞舞„„
朦朦胧胧中,我听见院子里“沙沙沙„„”的扫地声,睡眼惺忪着穿好衣服,走出屋门,想探个究竟。
一出屋门,一幕场景映入眼帘:穿着灰色T恤的爸爸低着头,弓着背,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拿着扫帚,用力的扫着落叶。秋日的晨光如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道光影明灭的晕圈。一片片落叶在爸爸的脚下调皮的飞舞着。
“阿嚏”,一阵风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爸爸听见了,转身看见我,停住了。眉头皱了皱,扬了扬手,说:“快回屋去,感冒了怎么办?”爸爸边说着,边用手捶着他的背,艰难地直起身。我知道爸爸累了。
我赶紧回屋拿了一件小褂,自己也拿了一件。我又跑回来,将衣服递给爸爸:“爸,穿上吧,我帮你扫!”爸爸笑着说:“大闺女懂得疼爸了!我不用你扫,你去忙你的吧。”
我强行夺过爸爸手中的扫帚,“爸,你累了,我给你捶捶背,休息一会儿,待会儿我来扫地。”爸爸迟疑了一下,竟像个大男孩般尴尬的笑了起来,顺从的坐下了。
轻轻地揉着,我触到了爸爸凸出的肩骨,爸爸痩了。还记得小时候,骑在爸爸的肩上,那时爸爸的肩是多么宽大厚实,可现在„„
不知从何时起,爸爸头上添上了许多白发;不知从何时起,爸爸脸上的皱纹多了,更不知何时,爸爸的背也没那么直了。
眼前飘下一片落叶,我拾起来,细细端详。父母是否也像这些落叶,完成使命后,总会凋落。而我,一定要把它收藏,让它不再受风雨的打击。
我起身默默地拿起扫帚,边扫边陷入沉思之中。
又是一个春残花落的季节,我会将落叶珍惜„„
点评: 托物寄情,物微情深。本文在写法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撷取寻常小事,抓住瞬间感受,通过朴素本色的生活语言和特征性外貌描写,表现了父亲爱孩子、孩子体谅父亲的深挚情感,来表现生活的真实,生活的美。尤其文末的“景语点旨”,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