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课后感想
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课后感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这门课程已经卸下了帷幕,结束了这门课程。虽然只是短短的八次课,可是对我却是至关重要。因为在这课程里,我受益匪浅。
从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第一,我懂得了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文献检索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取别人的资源,为己所用,也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与他人分享,交流;第二,我知道了很多中文查找文献数据库,从那里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中文文献资源,比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读秀等,同时也懂得了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如逻辑符号、位置符号、截词符、精确词组检索等;第三,我也掌握了查找文献的一般步骤:A、选择数据库,B、熟悉检索界面,C、利用检索技术检索文件,D、输入检索结果,可以全文获取,也可以定题跟踪;第四,我也懂得了了解概念的方式,可以通过百度,可以通过google,可以通过bing,可以通过读秀知识库,也可以通过中国知网;第五,从中我还学会了如何获取自己所在地方拥有的数据库没有的资料的方法,可以通过原文传递获得;第六,当查找外文文献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数据库查找,比如:Elsevier全文数据库、Wiley—Blackwell、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同时也学会了快速检索;第七,我懂得了专利检索的意义,了解了专利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学会了检索专利;第八,我还懂得了科技论文的撰写目的,了解了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分类,并且也掌握了科技论文的格式以及写作技巧注意事项等。总之,通过学习《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中学到很多东西,实在又好用,不是一定文字能表达的,需要的是讲学到的东西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学以致用的效果。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远没有止境。所以在这门课程中虽然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仍然还会有想要学习的东西。我还想学习如何将获得外文文献很快的准确的翻译成中文的文献,便于英语基础比较弱的同学阅读。想学的东西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最后,感谢老师这学期对我们的教导!老师辛苦了!
第二篇:音乐文献与论文写作1
《音乐文献与论文写作》课程作业——文献综述
浅谈和声分析在曲式分析中的作用
音乐系 0级(2)班姓名:学号:219得分:
[摘 要]在学习曲式分析之前都或多或少的学习过和声学,在分析作品时,如何能将作品的结构、调性分析的准确清晰,这就要运用到和声学的知识。在音乐作品中和声的运动规律对曲式结构的建立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曲式结构的调性布局,乐句、乐段的划分,音乐的对比,展开、连接、补充以至高潮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和声分析是曲式结构分析的第一要素。
[关键词]曲式结构 和声分析 终止式 调性布局
文献综述:
本选题文献来源于。。。。。。
通过中国知网。。。。。。和声的应用,常与曲式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和声也常常 是形成传统曲式结构的重要因素,在划定曲式界限上起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在创作一部作品时,整个创作过程都是以和声为基础的,由和声来产生调性的布局;由和声来产生段落结构;由和声来产生乐曲的发展。所以说和声是创建曲式结构的基本因素。我们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应当以和声为基础来进行曲式结构分析,由此我们会对作品的调性、结构以及作品的风格了解的更加清楚。
。。。。。。。。。。。。。。
参考文献目录:
[ 1 ]【苏】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 ]刘春荣.和声分析[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谢成功、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和声应用教程[M ].北京:人民音乐
出版社, 1995.[ 3 ]吴祖强编.曲式与作品分析[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3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第三篇:论文写作感想
姓名:姬薇萌
学号:141410105
论文写作有感
论文一词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学术中,往往指教谈辞章,交流思想的文章。或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现在的论文含义更侧重于指对科学研究和成果的认识的文章称之为论文。论文种类通常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而对学生而言,最熟悉的则是毕业论文。在我国,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毕业论文”指的就是“学位论文”。从本质上看,它具有“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因此,对于本科的大学生而言,“毕业论文”是一篇以获得学位为目的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或“学位论文”。英语中一般用“thesis”指“学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而博士论文则用“dissertation”来指称。毕业论文作为学术论的一种形式,它包含六大基本特征,即:学术性,理论性,创新性,规范性和详尽性。
论文一般是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如附录等。
题名规范: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命题方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一,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二,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三,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四,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五,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作者: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 100011)
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事项:一,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二,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三,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摘要(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摘要的规范: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扩展。
撰写摘要注意事项:一,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二,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三,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四,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撰写英文摘要注意事项:以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
关键词(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关键词规范: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选择关键词的方法: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论文正文:一,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二,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致谢: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一,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二,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文献的作用是:一,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二,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三,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通过大四上半年的论文学习,是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论文的认识,以及对各部分的结构的安排,顺序及其特点。同时也懂得了,论文写作是一个艰难而浩大的工程。要写好一篇论文,不仅要有新颖的想法,更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读书,坚持看一些专业用书,其次要看别人发表的论文,从而获取灵感。而这些仅仅是论文写作的一些前提准备。关键还要加入自己的努力,耐力去完成它。
第四篇:论文写作感想
论文写作感想
按照学校要求,我们从 年 月开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相关工作,行进至今,终于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学术作品,为美好的大学生活抹上了最后的一笔。回想写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颇多。
一开始,总觉得写论文对于没有经验知识浅薄的我们来说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所幸的是,我们的论文指导老师 老师专业且极富责任心与耐心,一路走来给了我们不少的指引。也是 老师的教导让我对论文写作有了新的理解:它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过程,更重要的是从中提升自己的学习与分析总结能力,并树立严谨的学术钻研精神。对于论文写作的正确理解让我在写作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收获更多。
写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上学期主要进行选题的讨论与确定以及资料的收集,本学期则进入写作的关键时期。在整个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并进行相关的思考,让我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也让我学会多角度的看待分析问题。当然,在这里还必须感谢曹老师不辞辛劳的每周都与我们进行论文内容的讨论与指导。帮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走出困境,走出自己的定势思维。一路走来,论文改写了好几次:开始时是大纲内容冗杂重心不明确进行修改;之后是对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进行删减;也曾因为重要词汇措辞不当进行改进;还有因对概念理解错误各小节划分缺乏逻辑进行的重新推敲„„每一次的批评与改进,都让我对自己的选题有进一步的思考与理解,就这样,在曹老师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我的写作思路由浑浊变得清晰,内容由空泛变得充实,语言由粗糙变得相对精炼,格式由业余变得规范。通过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我不但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更深入的理解,还学会了检索信息,收集材料,电脑排版,论文格式等多方面知识,更加学习到了曹老师那种严谨认真、务实规范的治学之风。这是我四年大学极为重要的一课。
本次论文的写作,让我增长了知识和技能,也让我明白,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抱着务实谨慎不怕困难的态度,精益求精。当然,在本次的写作过程中,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本科生在知识与实践经验上的匮乏,管是对于我所研究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是金融学的其他知识,我们所要学习的都还有太多太多!作为天才学子,我们决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在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中,依然要抱着学海无涯的求知态度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
第五篇:科技文献与写作
1、一般科技论文的结构 摘要
导论
同类工作介绍 自己的方法
结果——实验分析 讨论总结
2、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
3、摘要的基本内容
1)目的: 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和任务, 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方法: 所用的理论、条件、材料、手段、装备、程序等;
3)结果: 观察、实验的结果, 数据, 得到的效果, 性能等;
4)结论: 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 提出的问题, 今后的课题, 假设, 启发, 建议, 预测等。
4、关键词的作用
导读 帮助检索 探?
第八章
混合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多种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及教师自身条件,混合面对教学,在线学习两种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技能:
1、分析学习需要、学习者的初始能力
2、组织教学过程
3、设计学习活动
4、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5、设计混合学习支持
6、选用混合学习评价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的技能一般都可以分解为一下几个步骤:分析技能、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
分析技能(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
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用任务衔接两种教学方式、在线是面对面教学的延续)
任务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紧密结合课程的知识点、任务要具有引导性、任务设计时要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给学生提出任务时要明确说明任务)
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课堂讲课、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协作学习、问题解决、反思)课堂讲授的要点:精选讲授内容、引起学生兴趣、课堂讲授要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协作学习的要点:引导学生认识协作的意义、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
原则:选择能准确的呈现信息、需符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选用性价比高的媒体 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技术支持、学习方法支持、情感支持 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第九章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把考试当成了评价的唯一方式,强调评价标准的唯一性
2、过分关注教学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3、过分强调教师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
4、缺乏有效地,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5、缺乏支持多主体参与评价所需要的高效评价工具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多维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多元性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
1、测验法
2、观察法
3、学生自评法
4、发展评价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
1、终结性评价
2、过程性评价
3、作品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新视角:
1、基于博客的教学过程评价
2、概念图,课辅助对学习策略进行评价
3、基于moodle平台的过程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