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时间:2019-05-12 13:4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第一篇: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陇的进军号角,开启了新起点上实现甘肃崛起新跨越的征程。作为新时期的建设系统 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我们全体党员要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创建和谐甘肃而努力奋斗。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重点是学习省委王三运书记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在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题,也是我省今后五年全部工作的主题。报告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着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圆满完成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甘肃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主要表现在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民主法制呈现新气象、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报告指出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与历届省委和省级几大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但我们一定要看到,前进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制约,主要表现在: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够优、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与大开放大开发的形势还不相适应;一些干部和党员思想解放不够,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还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报告中说五年来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甘肃的事情,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不断把甘肃的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依法办事,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责任落实,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五年的发展实践昭示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倍加珍惜取得的重大成就,倍加珍惜积累的宝贵经验,倍加珍惜难得的重大机遇,倍加珍惜良好的发展氛。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转化政策和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努力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新路子。综合分析和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特征和变化:一是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但外部总体环境日益复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产业

转移和要素重组加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国内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我省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们面临着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二是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但区域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随着经济的梯度推进,我省区位、资源、能源、市场、劳动力等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日益彰显,特别是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以及为我省量身定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集中叠加期和效应释放期。但同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我国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在国内区域发展中各地竞争日趋激烈,对资源、市场、资金、人才的争夺处于白热化,加上我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千帆竞发不进则退,百舸争流慢进也是退。三是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无论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还是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都表明我省具备了在较长时期内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甘肃已经到了加速跨越的阶段。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们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省份来说,必然对资源和能源的保障、对生态和环境的支撑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四是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但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在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具有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精神的甘肃人民,思富求变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跨越发展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奋力赶超的氛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浓厚,这是我们转型跨越发展最为深厚的根基和宝贵的力量。同时必须看到,随着我省人均GDP迈过3000美元大关,社会发展进入了观念深刻转变、利益加速调整和矛盾集中凸显的交织阶段,党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主动作为,调动好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好各方利益诉求,努力在全省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报告强调根据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

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使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祥和的新生活,使全省上下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新局面,使陇原大地展现更加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必须始终坚持的八个发展取向是:

——坚持好中求快取向。推进又好又快发展是我省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调整优化存量与引进扩大增量结合起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我省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三化”并进取向。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统筹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我们必须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市发展的能力;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城市带动乡村、承载工业发展的能力;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着力增强农业支撑工业、保障城市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三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坚持基础优先取向。基础条件薄弱,既是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制约,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潜力所在。我们必须坚持把夯实基础放在全省发展的优先位置,突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

——坚持开放带动取向。开放开发是推进甘肃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的大更新,以市场的大开放促进资源的大开发。要充分发挥我省坐中连六和战略通道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战略平台,充分营造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在大开放中推进大开发,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教资源比较丰富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挖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使甘肃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坚持绿色发展取向。甘肃生态具有多样性、脆弱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推进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人才支撑取向。人才是富民兴陇的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坚持产业富民取向。发展富民产业是破解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低、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路径。我们必须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共同促活,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坚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打造,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坚持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帮扶共同推进,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使强省与富民同步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取向。甘肃生态具有多样性、脆弱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推进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人才支撑取向。人才是富民兴陇的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坚持产业富民取向。发展富民产业是破解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低、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路径。我们必须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共同促活,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坚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打造,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坚持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帮扶共同推进,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使强省与富民同步发展。

必须深入实施的十大重点行动:

第一,联村联户行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符合中央的要求、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要进一步在深入推进、创新方式、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让广大机关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提升技能中开阔眼界、脱贫致富,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解决问题中密切关系、双向受益,真正使这项行动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第二,多极突破行动。支撑转型跨越和富民兴陇,必须突出各地优势和特色,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和多层次区域增长极。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医药及生物产业等培育成新的支柱性产业。要按照“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兰白都市圈建设,推进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促进河西经济区发展,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多极支撑的新格局。

第三,项目带动行动。项目是支撑发展的载体,也是转型跨越的保证。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在全省上下进一步树立和强化项目意识,不断提高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能力。各级都要建立动态管理的重大项目库,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需求,做到储备一批、论证一批、报备一批、建设一批,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

第四,扶贫攻坚行动。贫困地区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加快发展的潜力和希望。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统筹各种资源力量,突出重点区域领域,科学制定时序进度,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举全省之力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第五,全民创业行动。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把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分散的民间资金变成发展资本,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主体,把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六,生态屏障行动。甘肃作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国家的战略定位。要明确生态地位的全局性、紧扣国家的大战略,立足自身生态的脆弱性、采取有效的大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重点生态区位治理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

第七,文化提升行动。我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要着眼于建设文化大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龙头,着力在基础项目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特别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传播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第八,效能风暴行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提升干部素质、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要在全省各级机关掀起一场“效能风暴”,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精简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行风和政风评议活动,坚决整治庸懒散慢的现象,坚决整治中梗阻塞的问题,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破除一切不利于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服务开放、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进一切为了群众、真诚关心群众、有效帮助群众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焕发一心谋事、扎实干事、能够成事的创业激情,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创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

第九,和谐构建行动。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是加快发展的前提。要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与平安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竭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十,先锋引领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坚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同提高执政能力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造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使命所系。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于担当、善谋敢为的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人民愿望、无愧于岗位职责的光辉业绩!

报告指出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坚持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有机统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坚持群落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提升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承接产业功能,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连接通畅、特色鲜明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一是建设中东西三大城市群。中部地区以强化兰州辐射带动能力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环兰州城市群,形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东部地区以资源为纽带,大力发展东部四市城市群,建设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融入关天经济区;西部地区以战略通道为依托,发展河西走廊城市群,建设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绿色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要实现通道连接顺畅,产业协作配套,融合互动发展。二是做大做强门户城市。支持兰州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高新区及经济区增容扩区和新区开发建设,把兰州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支持天水、平凉、庆阳加快城市建设,辐射带动东部地区发展。加快酒嘉、金武一体化进程。大力加强其他市州所在地城市建设,提升辐射和影响力。三是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依托县城和中心城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纽带,以加大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为着力点,在大中城市周边、主要公路铁路沿线、大型矿区、重点景区等区域,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承载力和容纳力强的中小城镇。

报告强调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主要抓好:(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凝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三)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锻造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五)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彰显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报告号召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崇高的事业召唤我们开拓奋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勤劳勇敢的甘肃人民前仆后继、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壮丽画卷已经展开,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波澜壮阔。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自觉肩负神圣职责,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坚定信念不动摇,扭住目标不放松,恪尽职守不懈怠,努力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进取,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思路,体现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要求。蓝图已经绘就,思路已经明晰。尤其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坚持群落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提升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承接产业功能,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连接通畅、特色鲜明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定西建设系统的工作人员,我们的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崛起上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强劲的气势,抢抓机遇,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山清水秀、和谐平安的新定西、新甘肃。“看今朝,日新月异,江河翻腾”,“千帆竞发不进则退,百舸争流慢进也是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只有努力工作,争做一名优秀的建设干部,为甘肃的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要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义务的第一条。共产党员必须懂得: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有些同志在重大问题上政治不敏锐,甚至失去辨别能力,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应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上贫乏,政治上就不清醒。只有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远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共产主义纯洁性。

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自觉性。评价一个共产党员重要的是看他做的怎么样,看他能不能在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实现学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

第三,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党章中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项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当即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因此,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税收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内行和能手。

总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建设人,更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和又红又专的模范,我们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建设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为建设幸福美满和谐新甘肃而努力奋斗。

4月24日至4月28日,全省人民盼望瞩目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兰州召开。在24日的大会上,王三运同志代表中共甘肃省委第十一届委员会作了题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通过对王三运同志所作的《报告》的自学和市局5月7日召开的党组中心组及干部职工大会的学习辅导,我深刻领会到,这次会议室一次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王三运同志所作的《报告》,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成绩的同时,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王三运在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三个翻番”: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六个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两个接近”: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一个缩小”: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使全省人民无比振奋,对未来甘肃五年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作为一名工商干部,通过对王三运同志所作的《报告》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

1、只有自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党和国家政策方针、会议精神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领会,全面掌握省情、市情及甘肃、金昌的实际情况,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才能提高服务金昌经济跨越发展的能力。

2、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弱化本位观念、强化公仆意识,始终把服务发展、服务经营者、服务消费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勤勤肯肯的服务经营者、消费者,才能支持金昌经济跨越式发展,才能为实现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以来,金昌市工商局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大家一致认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高度概括的“一个最根本的体会和六个必须坚持”。深刻领会、坚持完善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具有重大意义。

报告指出:“五年来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甘肃的事情,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得出的最根本的经验,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纲领和灵魂,是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我们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找到一条符合甘肃实际、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特色发展之路,科学发展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广阔。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不断把甘肃的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甘肃发展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活力要进一步增强,就必须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形成有利于生产要素充分流动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果社会建设滞后,社会各方面矛盾必然增多,经济建设的制约因素也就会增多;经济建设如果不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也就会失去发展动力和支撑。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依法办事,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责任落实,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改革发展的航船才能加速驶向胜利的彼岸。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工商监管商标广告的工作人员,要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为契机,继续加大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进一步做好著名商标的认定和驰名商标的申报工作,科学规范引导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工作;进一步加强商标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全面实施商标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商标总量合理稳定增长;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深化对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认识突出重点,进一步深入开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广告长效监管机制。

第二篇: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学习贯彻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公路局财务处

王新民

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青的进军号角,开启了新起点上实现青海崛起新跨越的征程。作为新时期的交通系统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我们全体人员要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创建和谐交通系统而努力奋斗。

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重点是学习省委强卫书记代表中共青海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题,也是我省今后五年全部工作的主题。

报告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省“两基”攻坚目标顺利完成,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成绩斐然,“1+9+3”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异地办学奖补机制在藏区全面推行。面对全国千帆竞渡的发展态势,我们坚持践行青海意识,展示了跨越赶追的新气象。找准差距和优势所在,展开了闯出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成功之路的生动实践,不甘落后、与时俱进的信心极大增强。实施开放融入战略,提出建设高原旅游名省和文化名省目标,“青洽会”、“环湖赛”等重大经贸文体活动影响日增,大美青海品牌成功打造,主动融入、包容四海的胸怀更加宽广。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省州县三级机构改革顺利完成,金融体制、户籍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亮点纷呈,求新思变、敢为人先的创新动力日益增强。今日之青海,正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姿态加快发展、融入全国、走向世界。

报告号召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崇高的事业召唤我们开拓奋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勤劳勇敢的青海人民前仆后继、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幸福美好新青海的壮丽画卷已经展开,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波澜壮阔。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自觉肩负神圣职责,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坚定信念不动摇,扭住目标不放松,恪尽职守不懈怠,努力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青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进取,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青海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思路,体现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要求。蓝图已经绘就,思路已经明晰。尤其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坚持群落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提升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承接产业功能,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连接通畅、特色鲜明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

作为一名交通系统的工作人员,我们的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崛起上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强劲的气势,抢抓机遇,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山清水秀、和谐平安的新西宁、新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只有努力工作,争做一名优秀的交通系统干部,为青海的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作为一名交通人,作为一名建设人,更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和又红又专的模范,我们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建设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为建设幸福美满和谐新青海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解读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解读

中共华池县委党校

史宗平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4月24日—28日在省城兰州隆重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大会的代表一共是623人,其中庆阳代表33人,华池2名(县委赵书记和县农广校副校长李晓莉)。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及甘肃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大会选举出中共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75名、候补委员14名,中共甘肃省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45名,甘肃省出席党的十八大的代表39名。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市委书记张晓兰同志,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强同志当选为中共甘肃省委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张晓兰同志和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学宏同志当选为中共甘肃省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张晓兰同志和市工商局副调研员、西峰区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甘肃庆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权有让同志当选为甘肃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二次党表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喜迎党的十八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这次代表大会,全面总结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深入分析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选举产生了中共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和中共甘肃省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会议期间,各位代表牢记使命重托、认真履职尽责、共商发展大计,在一系列关系全省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凝聚起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大会始终充满了民主团结的氛围,始终洋溢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明确方向、鼓舞斗志的大会。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甘肃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大会4月28日胜利闭幕后,省、市、县上迅速掀起了学习会议精神的热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闫晓辉、市委讲师团副团长赵怀洲先后来到我县传达全省党代会精神。县委宣传部孙部长就全县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今天上午由我为大家作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读辅导,其实,也谈不上辅导,只是结合近期对党代会报告的学习、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大会精神主要体现在王三运书记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题为《科学发展 转型跨越 民族团结 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里。报告共分为七个部分。总结为五句话:

一、陇原福祉全国同步奔小康

2012年的春天,是一个攸关甘肃未来的新起点。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心描绘了未来五年甘肃发展的宏伟蓝图,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一时间,千里陇原春潮涌动,一幅壮美的时代画卷在甘肃大地徐徐展开。

无疑,这是一次承载着全省2600万各族人民希望和梦想的盛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陇原儿女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共同奔小康、谋福祉的豪情。

(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甘肃发展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面临的历史使命,就是让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后来,《礼记》将“小康”阐述为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数千年来,朝朝代代,历经兴衰,人们向往小康、追求小康,但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真正成为中国人民的火热实践,成为当代中国人幸福生活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用“小康”概念,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后来,他又把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一千美元。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极具感召力、凝聚力的目标。正是这样一个坚定的国家信念,激发了亿万人民改革发展的巨大热情,开启了贫困中国走向富强的历史征程,创造了翻天覆地的人间奇迹。

追求幸福、实现小康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2000年,20世纪结束时,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矗立起一个里程碑。紧接着,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毫无疑问,这对于今天的中国和甘肃来说,都是最神圣的使命。

(3)全面小康,甘肃曾经离它如此之远;而今天,甘肃从未离它如此之近。

甘肃地处祖国大西北,被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裹挟为一个狭长地带。全省4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多为高原山地、戈壁沙漠。由于干旱少雨,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许多地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甚至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历史上,甘肃有过辉煌,有过富庶,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与干旱、战乱、闭塞、偏远这些苦涩的字眼紧密相关。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忍受煎熬。100多年前,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向封建朝廷奏称“陇中苦瘠甲于天下”。就是解放多年后,我省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一些人家的全部家当不值几十元钱,一家人一床被子合着盖,一家人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些人喝的是涝坝水,住的是土窝棚,一遇灾荒,就举家外出乞讨。1972年,周恩来总理了解到甘肃人民的生活状况后,曾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如此境况,小康于甘肃似乎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知穷而图变,知耻而后勇。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发展日新月异,史无前例地迎来了小康的曙光。新世纪之初,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曾经世世代代缺吃少穿、穷怕了的甘肃人,彻底解决了吃饭穿衣难题,跨越了绝对贫困的门槛,迈开了奔向小康的坚实步伐。

不仅如此,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甘肃经济面貌、社会面貌、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粮食连年增产,突破千万吨大关,实现了省内自足有余。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强力推进交通、水利、生态、能源、通信及城乡公用设施等骨干项目建设,干成了一批关系长远和全局的大事。工业、文化、科技、交通、水利、民生之光普照陇原,为甘肃的小康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从“绝对贫困”,到“解决温饱”;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回望历史,“小康”二字深刻地改变着古老的甘肃。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谱写了黄土地上精彩灿烂的篇章。生产总值和投资规模连跨三个千亿元台阶,分别翻了一番和两番。即便遭遇地震、泥石流旷世大灾,我省仍然无比顽强地夺取了抢险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胜利。在甘肃的发展史上,没有任何一个5年,综合实力有如此巨大的提升,城乡面貌有如此巨大的变化,社会建设有如此巨大的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如此巨大的提高。全面小康的美好现实,正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

(4)2012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600多位党代表面对新的形势,用新的眼光审视甘肃:在全面小康的坐标上,甘肃处在什么历史方位?

在省党代会上,省委的基本判断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同,这就是:在看到小康建设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欠发达省份,我省最大的矛盾是发展不足,与全国的差距拉大。以GDP而论,我省刚刚达到5000亿,而全国一些省区和直辖市早已超过万亿,广东还超过5万亿。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既是宏伟的目标,更是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从时间坐标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赛程过半”,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留给我们的时间只剩下8年。8年,不足100个月,不足3000天!时间不等人,一旦耽误,不仅甘肃欠发达的面貌难以改变,还会直接影响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影响全国实现现代化。

从小康建设现状来看,我省与全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既有总体的差距,也有局部的差距;既有量的差距,也有质的差距。据统计分析,我省小康进程全国倒数第五,城乡居民收入倒数第一,人均GDP倒数第三。同时,我省小康建设很不全面,很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按照国家新标准测算,贫困人口达1300多万,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0%,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10。

从国家发展大势来看,一些发达地区已经率先进入小康,即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近年来,我省发展势头不错,但必须看到,我们快,别人可能更快;我们好,别人可能更好。面对我省的发展现状,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如果安于现状、小富即安就会停滞不前,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只能永远落后。唯有只争朝夕,奋起直追,立跨越之志,行赶超之为,才能不辜负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与期望。

(5)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再经过3年多的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对于刚刚跨越绝对贫困边缘的甘肃来说,是多么美好的愿景,既任重道远,更充满希望。

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后发是一种落后状态,但也是一种优势。因为后发,更能激发出奋起直追、赶超跨越的豪情斗志;因为后发,可以少走弯路、多走捷径,少交学费、多拿高分;因为后发,可以更大程度地挖掘潜力,释放出加速跨越的能量。

今天的甘肃,虽欠发达,但毕竟不是昔日的甘肃,我们已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迈上了加速转型跨越的高位平台。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省区位、资源、能源、市场、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日益彰显。特别是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以及为我省量身定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我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集中叠加期和效应释放期。还有,今天的甘肃人,思富求变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赶超跨越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小康建设的氛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浓厚。

天时,地利,政通,人和。这些都是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好这些前所未有的基础和条件,我省将步入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6)什么样的道路,才是通往全面小康的捷径?答案只有一个:坚持科学发展,矢志转型跨越。

这是历史经验的结论。过去5年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办好甘肃的事情,必须解放思想,深化对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这是走向未来的需要。小康路上,甘肃从低水平起步,必须深入学习掌握政策,全面借鉴先进经验,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唯其如此,甘肃的小康建设才能不走弯路、不走回头路,才能不停步、迈大步、抄近路、闯新路。

必须牢记,科学发展观过去是、将来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大的思想武器。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核心问题就是要明确发展取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总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和甘肃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特别是“八个发展取向”,不但让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也使衡量、判断工作的标准更加明晰。循着这样的思想轨迹,我们一定能开拓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新路子。

(7)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既是一个激励斗志的高标准,也是一项真抓实干才能完成的硬任务。

人人都知道,小康社会是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发展经济是实现小康的刚性要求,是第一要务。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甘肃经济总量不大、速度不快、质量不优的矛盾仍然突出。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调整优化存量与引进扩大增量结合起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我省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样不容回避的是,我省发展不足,从根本上说,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差距在“三化”,出路和希望也在“三化”。对甘肃来说,发展提速靠“三化”,优化经济结构靠“三化”,转变发展方式靠“三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要靠“三化”。我们要坚持“三化”同步推进,加快形成“三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奋力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特别应当看到,甘肃从来就是扶贫开发最艰苦的战场,贫困问题始终是横亘在小康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在农村,就在贫困地区。贫困县不脱贫,贫困户不脱贫,全面小康就没有希望。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攻坚,新十年扶贫也在攻坚。我们要举全省之力,以深入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8)小康社会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更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指标。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贵在“全面”,难在“全面”。

从我省小康建设的现状来看,社会领域的指标比较滞后,改善民生的压力、建设文化的压力、保护生态的压力也很大。解决这些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建设小康社会,竭尽全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小康为要,民生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向与根本要求。我们要坚持惠民、利民、富民、安民导向,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幸福。

我们谋求的全面小康,既是经济的小康,也是文化的小康。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其需要文化的提振、支撑和引领。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提升甘肃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我省生态脆弱、环境质量不好,是全国生态建设条件最艰苦、难度最大的战场。我们必须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努力开创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9)正确的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性的“第一要素”。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关键在党,根本在人。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坚持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造成小康建设的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的大局上来,形成同频共振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强大合力。

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人民至上观点,让人民群众能够在最需要的时候感受到党的温暖、看得见干部的作为,真正让全省人民共享多享发展的成果。

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既是一场整体战、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其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不进行超常规的谋划,不采取超常规的举措,绝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这场超常规的小康征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坚韧智慧、开明开放、求实创新、勇于争先”的新形象。坚持这样的精神,具有这样的气魄,我们就能追赶上全面小康的国家步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看甘肃发展

二、解放思想谋发展

解放思想,从来都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犹如春风化雨,引领我们一次次冲破障碍,一次次取得胜利。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甘肃在实践中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始终是推动甘肃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始终是引导我们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先导之策。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开启的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更要以思想的持续解放、观念的持续转变,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3月1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省市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究政策经验、谋划推动转型跨越”研讨班上指出:当前,要在全省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

实践告诉我们,越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越需要大胆解放思想;把握政策机遇、抢抓历史机遇,反映着担当重任的水平,体现着思想解放的程度。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我省经济社会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特别是去年人均GDP迈过3000美元大关,标志着我省经济已经具备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条件。从国内外发展的经验看,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和特殊的阶段,我们既面临着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和奋力跨越期,也面临着观念转变期、利益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

实践告诉我们,越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越需要大胆解放思想;越是大胆解放思想,越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大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各种发展机遇和要素用足用活用好了,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我们就能够实现跨越发展、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不但会错失发展良机,而且这个特定发展阶段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会进一步凸显,难以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这一历史重任。

这些年,国家对西部、对甘肃非常关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可以说,甘肃已经从过去的“盼政策、要政策”,迎来了当前的“有政策、多政策”,步入了大有可为的机遇叠加期,步入了大势所趋的黄金发展期。处在这样的机遇叠加期,我们要倍加珍惜,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落实,让政策变成实实在在的项目和举措。

把握政策机遇、抢抓历史机遇,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态度,凝聚着心血和责任,反映着担当重任的水平,体现着思想解放的程度。

只有大胆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推进开发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开发开放,才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甘肃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是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结果。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时代步伐永不停顿,社会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必须一以贯之。只有在解放思想上不断超越自我,我们的发展才会打开全新的局面。每一次解放思想,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大解放;每一次解放思想,都会产生历史的闪光点。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随后,我省接连开了两个座谈会。全国省一级真理标准座谈会,甘肃开得最早,甘肃省委的态度,也是最鲜明的。

1979年,宕昌县哈达铺公社党委在全省第一个公开实行包产到户。几乎同时,会宁县青江驿公社青江驿大队搞起了大包干。紧接着,甘肃省委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全国最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之一。

1994年,张掖市有年金龙集团公司董事长宋有年第三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终获通过。“老板入党”,是我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次重大突破。

„„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之树常青;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开发开放,才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新时期新阶段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开发开放。在这样一个时期,更需要大胆解放思想的开拓精神。

应当看到,甘肃目前开发开放的活力还不够。事实证明,开发开放是欠发达的甘肃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大希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对开发开放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坚持高起点的大开发,是对现有资源的节约利用、高效利用和创新利用,是对我省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有效使用。坚持全方位的大开放,是对周边省份和国内外的开放,是思想观念解放、体制机制转变、发展环境优化基础上的大开放。无论是大开发,还是大开放,归根结底是思想上的大解放、观念上的大转变。“文章看器宇,事业见精神。”开发开放是探索,是创新,是敢为人先。没有一点“闯”的劲头,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要坚持用创新的思维谋划发展,用开放的方法推动工作,打破安于现状、亦步亦趋的惯性和惰性,增强敢闯敢试、敢走新路的胆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市场观点,认真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省内外的好经验好做法,才能不断拓宽发展的思路,创新发展的理念,拓展开发开放的空间。

转变作风,就是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在非常关键和特殊的发展阶段,更需要开拓进取的干部,更需要求真务实的作风。

作风,是思想政治素养的外在表现。在转型跨越的关键和特殊阶段,更需要开拓进取的干部,更需要求真务实的作风。要把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伟大工程落到实处,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上,要见行动、见实效。

转变作风,就是转变思想观念,就是拓宽发展思路。这些年来,甘肃经济社会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在不断地向好的方向转化——

2010年,省直机关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不仅提升了省直机关自身作风建设,而且向全省各级机关部门树立了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好榜样。

2010年4月底,我省全面启动创先争优活动。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破解发展难题,帮扶效果显著。

2012年2月20日,全省40余万名干部联系40余万户特困户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面启动——这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重大举措。

3月19日,省市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究政策经验、谋划推动转型跨越”研讨班开班,这是一次思想解放、提升开发开放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落实的创新之举。

„„

我省是一个欠发达和内陆边远地区,长期以来,广大干部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尤其是“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是我们不断进取奋斗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思想解放不够,工作落实不力。一些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既不认真学习政策,也不用心落实政策;一些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部门本位主义和个人利益至上;一些干部工作落实能力不足,理解机械化,缺乏创造性,落实不得力。这些现象反映的是干部的能力和作风,影响的是甘肃的良好形象和发展大局。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发展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冲破那些阻碍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涤荡一切腐朽陈旧的“暮气”和“惰气”,打开思想的天窗,让新鲜的空气和阳光进来,把全部精力凝聚到开发开放、转型转移、创新创业、民族民生、安全安定的发展大局上来。

甘肃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高擎解放思想的大旗,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一起描绘甘肃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宏伟蓝图,共创幸福美好的新未来!

三、转型跨越求突破

转型跨越,是解决诸多矛盾问题的根本举措,是加快甘肃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未来5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在这个新的起点上,省委高瞻远瞩,面向未来,作出了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决策,旨在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转型跨越,就是针对甘肃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坚持把推进改革开放与增强发展动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新路;就是立足基础条件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基本省情,谋划超常规的思路,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实现超常规的发展。

转型,就是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机制来推动发展。跨越,主要是讲速度、讲推动力。转型跨越,就是要在转型中跨越,在跨越中转型,在转型跨越中发展,从而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启的新的历史时期抢占发展制高点。

唯有转型,我们才能迎头赶上;唯有跨越,我们才能奋起直追。甘肃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赶超发展,必须跨越发展

经过多年来全省上下的共同奋斗,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各种原因,我省是欠发达省份的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与全国和兄弟省市发展差距的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国倒数第一,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三,全面小康进程全国倒数第五。

以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论,2010年我省是62.7%,比全国低17.4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每年平均增速必须达到3.4%,而前10年我们只有1.73%,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以扶贫开发论,按照国家新标准测算,我省贫困人口预计达到1300多万,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0%,不仅贫困面广,而且贫困程度深,与全国同步脱贫面临巨大压力。

以“挑大梁”的工业来论,我省主要工业大都是依托资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结构单一,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强,节能减排的压力大、任务重。

那么,如何摆脱困境?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转型跨越。唯有转型,我们才能迎头赶上;唯有跨越,我们才能奋起直追。我们如果不谋划超常规的思路、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实现超常规的发展,要实现赶超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甘肃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在转型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步伐,把转型和跨越有机统一起来,形成新的发展优势,真正实现富民兴陇。

必须清楚,提出转型跨越发展重大决策,是基于对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未来5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我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和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战略机遇期,转型跨越发展意义深远。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欠发达就意味着有后发优势;我省有六大后发优势,就意味着具有巨大的赶超潜力、广阔的发展空间、强劲的内生动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逐步形成了“六大后发优势”——叠加的政策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齐全的产业优势、厚重的人文优势、重商的环境优势。后发优势是竞争力,是生产力,是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撑。

那么,如何激活这些后发优势?甘肃转型跨越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成功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突破的样本。

因为有了突破,中国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在酒泉建成投运。由此,我国风电产业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因为有了突破,《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获通过,这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第一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由此,开启了我省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因为有了突破,兰州新区被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确定为重点新区之一。由此,兰州新区成为全省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跨越之路,突破者王。唯有大突破,才有大转型,才有大跨越:

在加快开发开放上实现大突破,紧紧依靠外力拉动助推转型跨越。开展大招商、招大商,积极承接国外和东部产业转移,努力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

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大突破,紧紧依靠产业带动支撑转型跨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倾力打造富民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实施区域战略上实现大突破,紧紧依靠多极联动推进转型跨越。培育打造兰白核心经济区增长极,培育打造“西翼”、“东翼”经济增长极,使之同频共振、合力推进。

为确保转型跨越,还须从体制机制、科技、人才、作风4个方面进行制度保障。唯有此,转型跨越才能成功推进,转型跨越才能顺利实现。

天时、地利、人和,大环境、小环境,都为跨越发展做好了准备,跨越发展的各项条件已经成熟。可以说,现在,我们有能力、有机会开启一次跨越的崭新之旅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甘肃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的战略准备和物质储备日渐成熟,跨越发展的各项条件已经具备。

——发展基础有力夯实,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基础条件日臻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发展机遇叠加向好,发展优势明显突出,发展思路日趋科学,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同时,“十一五”完美收官,“十二五”顺利开局,为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生产总值和投资规模来看,5年来,我省连续跨越3个千亿元台阶,由2006年的2277.35亿元和1024.87亿元,分别增加到2011年的5020亿元和4547.66亿元,分别翻了一番和两番。

从财政来看,5年来,财政总收入增长2.17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9倍。

从农业来看,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去年,粮食产量突破1000万吨关口,达到1014.6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实现粮食丰收。

从工业来看,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2%,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0位,是2006年以来增速在全国位次最靠前的一年。

从消费来看,“消费马车”拉动作用凸显,去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31亿元,是1996年以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高增速。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金融、文化、卫生、体育等,都实现了长足发展。

量的积累,已经为质的飞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再把眼光转向全国,各地发展百舸争流,各省跨越千帆竞发。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唯有树转型跨越之雄心、干转型跨越之大事。我们方能迎头赶上,书写甘肃传奇。

天时、地利、人和,大环境、小环境,方方面面,都为跨越发展做好了各项准备,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可以说,现在,我们有能力、有机会开启一次跨越的崭新之旅。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只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认真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甘肃定有崛起之日,必有腾飞之时。

四、富民兴陇展宏图

富民兴陇,是发展的出发点,是工作的落脚点。

在2011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指出,发展一方经济归根到底是要造福一方百姓,让老百姓尽可能地实现更高水平的共享和多享。省委、省政府把实施民生工程作为常态工作来抓,每年梳理若干项群众最需要、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实事作为民生工程建设的内容,投入财力物力,集中力量攻坚,为群众排忧解难。“民富国强,众安道泰”。富民和兴陇相辅相成、相互统一。没有兴陇,富民将失去根基;没有富民,兴陇将失去意义。兴陇更要富民,同样,富民也能推动兴陇。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启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将富民与兴陇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宏伟目标。

长期以来,我省民生事业历史欠账多,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解决好民生问题,我们责无旁贷

改善民生,枝叶关情。解决好民生问题,群众热切期盼,我们责无旁贷。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们虽然穷,但在民生事业建设方面却舍得投入,舍得花钱。以去年为例: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933.62亿元,财政支出1790.25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5.28%和21.9%,收入与支出同步增长。而在财政支出部分,各级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就占到78.4%之多。

去年,我省十大惠民工程惠及一大批城乡群众,10项27件实事全部兑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都在13%以上。

近年来,一系列惠民生的政策措施陆续推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幸福指数稳步攀升。然而,长期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民生事业历史欠账仍然很多,特别是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对我们的民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民生事业的量和质的提升上实现新的突破。

改善民生,提高收入,既要靠发展,也要靠改革。

发展,就是要把经济总量这个蛋糕做大,特别要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让产业发展有利于就业、有利于增收;

改革,就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有效的保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和包容性增长。

发展富民产业是破解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低、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路径;资源是推动富民兴陇最基础、最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是我省在新一轮区域发展格局中最具特色、最具比较优势的法宝

当前,我们的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只有让老百姓逐步富裕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安居乐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富民安民?富民兴陇的突破口在哪里?

发展富民产业是破解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低、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路径。必须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共同促活,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坚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打造,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坚持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帮扶共同推进,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使强省与富民同步推进。

应当看到,甘肃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经济林果、中药材、畜牧业等都有一定的基础,应考虑如何把各地的优势用好,通过招商引资和资金扶持,尽快把规模做大,打出品牌,抢占市场。这些产业做好了,老百姓就能够更多地从种植和养殖环节中获得经济效益。同时,应在加大劳务培训、就地转化劳力、开展劳务输出方面,进一步加强引导,这是促进农民增收最快、最现实的渠道。此外,应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取消不合理的企业负担,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努力实现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同步优化、兴陇与富民同步推进。

应当看到,我们还有很多资源“宝贝”,这是我们赖以发展的“家底”。我省是中国的有色金属之乡,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60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0种居全国第1位。这些年,我们在资源开发利用上做了很多文章,取得了很大成效。可以说,资源是推动富民兴陇最基础、最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是我省在新一轮区域发展格局中最具特色、最具比较优势的法宝。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资源利用的作用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甘肃跨越发展的水平。

但应当看到,我省资源利用比较粗放,没有做到“吃干榨尽”;配套产业发展不够快,产业链条比较短,后续产业和相关产业没有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目前,资源已经开发的程度同对我省财税的贡献和群众收入的提高不成比例,我省已开发资源效益的“转出效应”和“闲置现象”十分突出。今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突出富民兴陇这个导向,做到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永续化。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富民兴陇的具体实践,事关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我省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小康进程,全国排名靠后,使建设全面小康的担子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甘肃人的肩上。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省委决定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此作为甘肃实现超常规发展、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的一种办法,一种载体。

今年2月20日,以全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为重点,由40余万名干部联系40余万特困户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面启动。从此,40余万名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来到贫困乡村,牵手特困户,嘘寒问暖,了解实情,共谋发展大计„„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开展这项行动,符合中央的要求、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愿望。

这项行动实施以来,各级领导带头深入联系村和联系户,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这一行动顺利开展做出了表率。各地各部门行动迅速、措施有力,从各自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探索创新,将这一行动与本职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努力找到切入点。群众反映说:“这真是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啊,干部们有思想、见识广、水平高,有了他们的热心帮助,我们肯定能早一天过上好日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富民兴陇的具体实践,事关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事关富民兴陇的未来。

目前,这项行动整体上已由全面推开转入纵深推进新阶段。只要我们在不断深化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在具体帮扶中进一步突出实效,在推动工作中进一步创新方式,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定能实现富民、兴陇,实现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目标

五、绿色发展谱新篇

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是一项重大使命,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使命所系!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顺应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为甘肃的未来描绘出了新的篇章。

幸福美好的感受来自于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还来自于生态绿色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取向,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结合我省实际必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迈出这一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都将会来得更加实在。坚持绿色发展取向,将生态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奋斗目标增添了鲜明特色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地方民生关切的重要方面。国务院批复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开宗明义地明确了甘肃在国家经济社会中重要生态屏障、经济通道和战略走廊的定位。

就生态地位和作用来说,我省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就生态现状来讲,我省生态脆弱、环境质量较差。究其原因有三:即自然的演变、发展中的问题、人为的因素。

关于生态的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是在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上发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指出,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谋划在全省范围建立国家级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示范区,力争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

生态的“国家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是国家支持我省的五大战略之一,对于甘肃来说定位准确,众所期盼。

现在,甘南的生态保护和治理问题已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已批示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这对我省挖掘生态经济、争取国家更大政策支持,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重大契机。

将甘肃生态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决断,无疑吹响了我省向“生态绿色持续发展”进军的号角。接下来,在明确了生态在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后,就要紧扣国家的大战略,立足自身生态的脆弱性,采取有效的大举措,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

推进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基于甘肃的基本省情,推进绿色发展就成了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绿色发展取向,被郑重地写入了王三运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中。

绿色发展取向,直指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我省是中国的有色金属之乡,目前已探明的有60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0种矿产居全国第1位。但资源富有并不代表着富足、富裕。甘肃要发展,就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甘肃要可持续发展,就要让发展更经济地循环起来。

甘肃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资源利用的作用和效果来决定。但我省已开发资源效益的“转出效应”和“闲置现象”却十分突出。

正如王三运在不久前召开的省市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究政策经验、谋划推动转型跨越”研讨班上指出的,虽然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我省也做了很多文章,但我省的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没有做到吃干榨尽;配套产业发展不够快,产业链条比较短,后续产业和相关产业没有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目前,资源已经开发的程度同对我省财税的贡献和群众收入的提高远不成正比。

今后,以绿色发展为取向,必须珍惜和用好宝贵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做到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永续化;资源的利用要着眼产业链的延长和拉伸,做到集约高效。

尊重自然、善待环境,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推进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正如王三运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把“两型”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对于我省而言,由于有打造生态安全屏障的国家战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就成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并要在植树造林、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等方面突出整体战的功效,全力打造生态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努力把我省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应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这其中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应是题中应有之义。报告指出,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要求,认真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法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培育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形成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以试点示范城市、企业和园区为重点,突破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大规模、多层次、高水平发展。

报告还对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进行了阐述,指出要坚持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持续化,摒弃粗放外延扩张,强化集约内涵挖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深入推进找矿突破行动,积极推进开采、加工一体化,促进资源整装勘查、规模开发、综合利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就地转化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加强水资源管理,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坚持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并举,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最终是生存的需要。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在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等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倡导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社会风尚。

生态绿色持续发展,关乎发展的取向,关乎发展的质量,关乎发展的水平,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春潮犹劲,夏花盛开,新风扑面,祥瑞盈怀。沐浴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惠风,一个幸福美好的新甘肃,正向我们走来。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选出中共河北省第八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张庆黎主持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据《河北日报》11月22日讯(记者四建磊、霍晓丽、别志雷)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今天下午在河北会堂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在河北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会确定了未来五年河北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和省纪委领导集体,是一次团结的大会、鼓劲的大会、务实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大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努力创造河北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大会由张庆黎同志主持。

今天上午,在总监票人、副总监票人和监票人的监督下,到会的790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由85名委员、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河北省第八届委员会,选举出新一届中共河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55名。

下午2时,张庆黎同志宣布大会开始。应出席大会的代表797人,实际到会代表790人,符合规定人数。

大会首先公布了选举结果。

随后,大会通过了关于七届省委报告的决议。大会批准了张庆黎同志代表七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大会认为,报告确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发展路子,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而奋斗的主题,贯彻了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符合河北实际和时代要求,体现了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我们组织动员全省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河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共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的工作。大会同意报告确定的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同意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部署,强调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关键是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发展路子。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河北实际出发,按照优势地区聚集发展、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城市乡村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深入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用活京津优势、做大沿海经济,走出产业新路,打好扶贫硬仗,创造幸福生活,全面建设小康。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增强发展活力为着眼点深化改革开放,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建设。大会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根本保证。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党的思想

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大会通过了关于七届省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审查、批准了七届省纪委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七届省纪委的工作。大会要求,全省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着力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有力保证。

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后,张庆黎同志致闭幕词。他指出,以这次党代会为标志,河北的发展进步将掀开新的一页。我们一定要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上来。一定要按照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推动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安宁、更加幸福的生活。一定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张庆黎同志强调,我们的事业生机无限、前途光明,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锐意进取,为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

第五篇:质监局关于收听观看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式

关于收听观看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

代表大会开幕式报告

---肃北质监局

4月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兰州隆重开幕。按照肃北县委办公室要求,肃北质监局设立分会场,组织领导干部职工收听观看开幕式直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并做了相关的记录。这次大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喜迎十八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科学分析和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特征、新变化、确定未来五年的总体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和重大举措,选举产生新一届省委领导机构,选举我省出席的十八大代表。这次会议对关于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增强学习和创新意识,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提升服务水平中创先争优,让群众满意。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水平;要在“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要求下,落实国家《质

量发展纲要》,提升安全消费信心,创新发展、服务民生、争创一流、务实工作,不断提升肃北质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提升服务发展能力,科学监管能力、技术保障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安全”的奋斗目标。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下载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北京邮电大学代表团圆满完成参会任务 北京市青联十届一次全会、市学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2010年11月22日隆重开幕。1000余名来自......

    中共岑巩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中共岑巩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岑巩台10月31日上午9点30分,中共岑巩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大会报告了中共岑巩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

    中国共产党西平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闭幕词

    中国共产党西平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闭幕词 1(2011年6月 24日)王新强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共产党西平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全体代表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4月16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贵阳隆重开幕。陈敏尔代表中共贵州省第......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1[推荐5篇]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昨天下午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会议由罗志军同志主持。他受十一届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体代表报告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筹备工作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豆公乡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乡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上级党组织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就要开幕了。现......

    中国共产党xx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xx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xx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就要开幕了。现在,我代表大会筹备......

    中国共产党xx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

    中国共产党xx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共产党xx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经中共xx市委批准同意,今天隆重开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