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更好的做好120院前急救的感想
如何更好的做好120院前急救的感想
我从4月份开始被派到武汉市急救中心江汉大学站从事120院前急救工作,在这两个月的120工作中,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将120院前急救本职工作做的更好,以及院前急救制度如何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首先作为医务人员学好相关的急救医学知识是必须的,作为普外科专业的我,在来120之前,如心血管,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相关的知识恶补了一下。因为作为120急救医生必须是全科医生,要什么都懂,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稳定。将患者安全送往医院。这些是我们作为医生的职责,毋庸置疑。
院前急救,体现在两方面,先急再救。急就是争分夺秒,一接到单子,不管你是在上厕所,在洗澡,在吃饭都必须马上上车。我们经常在洗澡时接到命令,身上还是湿的就出车了。半夜出车更是家常便饭,能好好的睡上一觉对我们来说是奢侈。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我们自己带饭或做饭,随时可以吃,并且一个团队一般在一起跟车吃饭。在接班交班时洗澡洗衣服,这样有两帮人员在可以互补一下。当然,如果上级领导能把我们日常生活好好安排一下,那就更好了。
120急救车上有一名司机,一名护士,一名医生,以及2名担架员。我们是一个团队少哪一个都不行,是团队就要有团队精神,这样工作才能干的更好。除了医生护士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对于司机及担架员同样也是。不是有一张驾照就可以从事120司机的,作为一名120司机除了交通规则要求的,我认为还必须做到对你工作的地点区域的交通路段很熟悉,虽然我们车上有导航仪,但是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导航仪经常出错,可以试想一下,我们接到这样单子(东风大道雪峰社区3号门11栋),导航仪找不到,院前急救就是先急再救,院前急救快一分钟,患者就多一分救治的可能性。比如说我们江汉大学站在开发区,对开发区的每条路,每个巷子,每个小区以及重要的建筑标志物要熟悉,平时没上班时我们120司机都是很有心的,他们对这一区域非常熟悉,一般情况在10分钟左右都能到达。所以我觉得这可以作为120急救司机的一项考核制度,能让医生更快到达患者身边,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送到那家医院,是决定患者下一步治疗的关键。我觉得武汉市急救中心需做好前期工作,对武汉市各家医院的救治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这些情况对120医生进行告知,我们也要熟悉这些情况,这些知识一个方面。院前急救流程有一条应遵循以病人及家属意愿为第一,就近,就急,就能力的转送原则。我觉得如果患者病情不重,生命体征稳定可以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送往指定医院,因为患者慢性病经常在这家医院治疗,医生对治疗熟悉,这是应该的;但是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我个人觉得不能以患者及家属的意愿转送了,首先要就近就急,比方说我们在开发区,有一回我们送个病人脑血管意外,病情严重,患者家属要求送到同济医院(一般重病人家属都希望送到更好的医院),而此时又堵车很厉害,脑血管意外愈早处理,效果愈好,这对病人是很不利的,向患者家属交代,家属不理解。我认为不理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属一般认为医生护士建议送的医院一般跟120要猫腻,并且家属还说出来,这让我们哑口无言。所以我觉得重病人,鉴于家属对疾病的知识匮乏,对医院的不了解,我觉得应该由我们医生决定,我们也应该负起这个责任。
120院前急救已经有急救法保护。我们经常接到空单子,你到达目的地,找不到,并且跟报警人联系,关机,浪费资源。社会应该多宣传,法律也应该有更好执行力。120应该和119一样,是一个政府出资并管理的,这样可以更好的管理。现在120急救站大多是由各个医院建立(人员及车辆),管理是武汉市急救中心,这些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是不好管理的,对工作是有很大影响的,希望政府多些投资。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想,为了更好为市民服务,我们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人民的
健康生命保驾护航。
第二篇: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
三、职责
1.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2.有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
3.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4.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5.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派车单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院前急救内容: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治疗、控制癫痫等)④急性中毒、意外处理事故。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②为避免突然刹车时造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该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该使用安全带和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
③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外固定防止颠簸;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防止脊髓损伤;昏迷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以颈领固定之,避免加重或造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死亡原因证明由司法部门出具。
4、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听从急救指挥中心、交警、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
5、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后做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指挥中心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
第三篇: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加强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大型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救护车设施策划和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病情或受伤情况,要求呼救者提供联系电话(且不要随意使用该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并立即通知出 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或就近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②出诊医护人员必须守护在车厢内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不得坐在驾驶室内。
③为避免突然刹车时造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该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该使用安全带或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平卧位 或头低足高位。
④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外固定防止颠簸;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防止脊髓继发损伤或加重损伤;昏迷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以颈领固定之,避免继发、加重颈髓损伤或造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对交通事故及其他灾害事故,死亡原因证明由司法部门出具。4.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听从急救指挥中心、交警、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
5.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 后作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值守或总值班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
第四篇:院前急救工作制度(汇总)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急救站管理制度
1.急救站实行站主任负责制,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全面负责。
2.急救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值班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劳动纪律,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出现脱岗现象。
4.上班要做好出车准备,待命期间坚守工作岗位,不离站外出。5.遵守电话、电台、车载系统的使用规定,使之时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接受并记录调度指令,严格服从调度安排,做到令行禁止,接到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迅速出车。
7.值班人员在接受指令后出发,完成任务返回急救站,15分钟内由医师按规定内容向指挥中心报告急救情况。
8.救护车辆未经中心领导批准,一律不得挪作他用;行政用车必须经医院院长批准,上报中心领导同意并备案;社会保障用车由急救中心统一调度、安排。
9.出车人员对待患者及家属要文明礼貌,廉洁正派,热情服务。10.司机行车要坚持安全第一,安全与速度相统一的原则,遵守交通规则。
11.护士负责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的应用、补充和维护,并遵守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药品、物品、氧气等当班使用当班补充,仪器设备保持性能良好。
12.司机负责救护车的使用、维护和保洁、消毒。
13.各种物品的管理要负责到人,保持室内整洁,保持室外的环境卫生。
急救站工作制度
1.急救站实行站主任负责制度,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救护车管理等全面负责。医护人员应及时配合指挥中心做好急救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卜报工作。
2.值班人员要做好出车准备,应了解救护车的状态,做好交接班,以免出现接受任务后不能出车的情况。
3.确保受理终端电脑、对讲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遵守电话及电台的使用规定。非急救业务不得使用终端电脑及对讲机,以免病毒人侵及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4.值班护士负责接受调度指令,严格服从调度安排,做到令行禁止。及时接收调度指令,接到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内出车。
5.出车时立即打开对讲机,随时与120指挥中心联系。在使用对讲机时必须做到文明用语,与急救无关的事宜不准使用对讲机。
6出车时司机或医务人员必须按工作程序在GPS接收器上操作,及时报告急救车状态(如出车、到达现场、患者上车、到院、途中待命等)。
7.急救出车途中不得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继续执行任务时,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及急救站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
8.救护车在市内或离开市区运送患者,必须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由调度指挥中心下发派车单转送,返回后立即向中心报告。
9.转送患者过程中出诊医护人员应在患者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遇危急情况时,可送就近医院抢救。
10急救站若遇到区域内呼救电话执行急救任务时,应立即上报指挥调度中心,迅速出车,完成任务后及时补填中心下发的派车单。
11.急救站要安排好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医务人员随时调配,保证值班人员准时出车。
12.在出车过程中出现医疗或行车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时,应立即向指挥中心及分站汇报备案。
13.急救任务完成后,应及时认真填写院前急救简要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并发送至指挥中心,最晚不超过2小时完成,力求完整、清楚、准确、扼要。
14.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力、火灾等),值班医师应及时向急救站主任报告,急救站主任应组织足够力量亲临组织抢救,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或要求现场增援。并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协调,尽力完成院前救护任务。
15.突发灾害事故有多家医院参与现场急救时、原则上由急救中心、卫生局领导负责指挥,现场指挥负责与市级现场指挥部联系、汇报工作、接受指令,协调与各救援部门之间的关系。16.患者转送到医院急诊科后应作详细交接,并作登记。
救护车管理制度
1.救护车原则上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使用。非指挥中心调度执行任务时必须向指挥中心报告备案,“暂停调用”,回站后即时报告指挥中心消案以备调用。
2.从接到出车指令,至汽车发动时间为小于2分钟。3.救护车一律停放在指定位置,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停放他处。4.上班时间司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在休息室内待命。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接班时认真做好交接,检查车辆各部件是否正常,外观是否完好,特别是安全部分,并认真及时填写工作情况表(最好每日早交班安排当班司机和救护员一同查车)。
6.司机应定期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清洁,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节油,安全行车。一般下班前加足油料,上班前例行检查油料及其他一切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解决。
7.救护车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报告本单位医务科和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同时应尽快排除故障。报告内容包括救护车故障名称、修理时间及可以使用的准确时间。
8.救护车在执行任务时,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规定使用警报器和任务灯。非执行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和任务灯。
9.救护车必须专用,任何人不得他用,跟急救设备一样的对等。要建立修车登记本、加油登记本、途中事故登记本、维护保养登记本,救护车定点放、专车专人使用,还要建立救护车内物品登记交接本等。车管负责人应不定期抽查和每周固定时间检查救护车情况。
急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1.驾驶员日常出车报告制出车时间报告,到达接车地点报告,到达现场报告,返站时间报告,患者到达医院报告。
2.重大灾害事故报告遇有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空难、地震等重大灾害事故,及时向上级报告。
3.院前急救重要患者的报告凡有知名人士、司局级以上干部、在执行公务时受伤的执法人员、外籍人员、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全国或地方的劳模、群死群伤<3死6伤以上)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员进行了院前急救,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4.出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时报告。
5.救护中发生医疗差错或与患者家属发生严重医疗纠纷时报告。
第五篇: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1、服从120指挥大厅的指挥调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2、急救站工作人员按分工严格执行各项交接班制度;
3、实行24小时值班制,急救站按要求安排充足的值班急救 人员和急救车辆,不得出现因人员、车辆、急救设备物品等空缺而影响院前出诊工作。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4、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车辆、车载急救单元的急救设施、物品和药品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经常保持急救车辆整洁、卫生,符合感染质控要求,时刻处于待命出发状态;
5、接到出诊指令后,出诊医生、护士、急救员和司机必须 在3分钟内出诊;
6、出诊途中必须与报诊方取得联系,进一步确定接车地址,急救医师给出进一步的现场自救、互救指导;
7、到达现场,以出诊医师为组长的急救医疗小组应立即展 开救治,动作迅速,处理果断。严格执行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对病人及家属态度适度,文明礼貌,用语规范;
8、出诊医生到达现场后,对病人的生命指征立即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如病人确已救治前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告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留取证据。未经抢救者,不能出具死亡证明。疑似非正常死亡的经抢救患者,迅速报警110,由公安部门出具验尸证明后方能出具死亡证明;
9、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下达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重复无误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凡经抢救的病人,应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
10、现场救治结束,急救人员必须将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材等认真检查核对,整理归位带回,将所有的医用废弃物(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用过药物空安瓿、液体空瓶、消毒用的敷料等)要集中带回进行处理,不得遗留救治现场;
10、病情紧急时应就地抢救,病情允许后方可搬运。若病情许可应尽快将病人安全转送院内进行救治,转送途中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随时采取救治措施;
11、对出诊不需要来院或拒绝来院的伤(病)者,要求有完 整的签字凭证,现场将院前急救病历患者持有联交付对方并有记录凭证;
12、出诊现场与出诊命令单内容有出入时(地址、伤病情、人数等),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反馈,不得隐瞒或擅自处理;
13、急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有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交通堵塞、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使时,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另派救护车辆;
14、转送病人过程中,出诊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遇危急情况时,应送就近医院抢救,任何医院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救治病人;
15、将病人转送本院或他院急诊科后应按照院前与院内病人交接班工作制度作详细交接,并认真填写院前急救交接记录单;
16、详细书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病历要完整、清楚、准确、扼要,签字完善;
17、返回后及时补充抢救药物、更换急救物品、清洁消毒车辆等。完成急救出车任务可站内待命时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报告,操作车载GPS或电话回馈;
18、院前工作严格执行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和标准预防措施、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消毒隔离措施等;
19、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其他灾害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120指挥中心,听从统一指挥,不得擅自处理。接到通知的相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院、科领导应迅速组织足够力量并组织抢救或请求现场增援。与公安、消防和防疫等部门进行联动,保证完成院外救护任务;
20、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救治工作,在积极抢救伤(病)者的同时,要做好各种记录、登记,包括详细地址、家属及陪同人员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病人发病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及人证、物证、旁证等,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