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金乡县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运行情况汇报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各兄弟科室的配合下,我院120急救站分别增设了肖云、马庙、胡集三个急救点并于2016年1月28日正式运行。现将一个月以来,院前急救工作的基本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车辆运行情况:120急救中心全体医护人员、驾驶员克服种种困难,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均能独立接警,并及时反馈出警信息,同时向本部调度员汇报执行任务情况。根据我院三个急救点的设置及出车次数统计,结合院内急救车辆偏少的情况下,原则上事发地点至站点、本院同等距离的情况下,尽可能从站点派车,特殊情况(产科),由院内派车。运行一个月以来,总出车次数为
858次,平均每日出车29次。其中院内
585 次,(院内三听出车次数31次)三个站点共
273次,马庙、肖云、胡集分别为 80次
101次
92次。备用车常规排班,共运行6辆车,院内3辆,三个站点共3辆。自2月20号以来出车总数有所下降,平均每日21次。分析原因为春节高峰期已结束,患者人数总体有所下降。
二、人员配置:现有值班医生12人(其中一人休假,不包括备用车人员),出诊护士12人,驾驶员14人(班长除外)均未达到急救站建设标准1:3的配置,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三、胡集医院停车问题,医院内车辆多,停放混乱,交通阻塞,不利于出车,经与张院长积极协调,现已将急救车停放在大门一侧,夜间停放在院内。
四、经与马院长及袁院长协调,马庙及肖云急救点空调有线电
金乡县人民医院
视已维修,马庙急救点并安装一个新空调。
五、为方便管理院前人员建立了微信群。存在问题:
一、医疗人员不固定,不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需招聘固定院前急救医疗人员。
二、各站点监管问题,监控定位系统不完善(现有设备已无法使用,站点无监控),希望在市120指挥中心系统升级完成后给予完善。
三、救护车不能及时维修,维修期间无备用车辆,影响出车。
四、由于院内车辆偏少,病人转院、长途接诊原则上未安排出车(特殊情况除外),有一例胸腹主动脉夹层的病人,病情危急,需紧急转往上级医院治疗,一边派急救车陪护转诊,一边向院领导汇报,使病人及时转诊,避免了纠纷发生。
五、备用车出车待遇问题,按其他院前急救人员给予待遇,并划拨给科室。
六、5月份院前急救人员部分参加中级职称考试,空岗问题?
第二篇:宁波市院前急救工作汇报材料
关于加强我市院前急救能力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的院前急救医疗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日常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治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仍然存在着机构不够健全、网络不够完善、队伍不够稳定等诸多问题,与急救工作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需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此,我们建议: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出台地方性法规。要全面落实《宁波市第二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07年—2010年)》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三年计划目标,将急救医疗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急救医疗事业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目前国家没有出台《院前急救管理办法》的情况下,争取先行通过地方法规或政府规范性文件,为急救事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实现政府政策、措施上的突破,明确院前急救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实施工作重心由转运向现场急救的战略转移,合理规划设置急救机构和布局急救网点,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均等化的院前急救服务网络。
(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组建院前急救网络。根据宁波院前急救的服务半径、人口、交通、经济水平、重点区域以及需求量等综合条件,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按照就近、安全、快捷、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市急救中心为龙头、各县(市、区)急救站(分中心)为基础、急救分站为基点的全市急救网络,并按照每5万名服务人口配备1辆救护车的标准进行相关配置。一是加快迁建市急救中心,使中心集合办公管理用房、急救指挥调度用房、工作人员值班用房、急救车车棚或车库、急救科研教育培训用房、后勤保障、车辆维修为一体。进一步完善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建立起与省级急救指挥中心、县级急救站(分中心)联网、统一的急救指挥网络。二是在主要医疗机构设立比较规范的急救分站,完善市中心城区急救网络合理布局。三是各县(市)、区(除海曙、江东外)建立独立设置或依托于综合医院的急救站(分中心),分别承担所属区域的院前急救任务。四是按宁波市人口分布、院前急救服务半径要求设置急救分站,以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能力,切实解决群众叫车难。
(三)相关部门配合,落实保障措施。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辖区急救医疗工作,要在建立健全医疗急救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急救专业队伍、制定急救管理制度、建立考核评估办法,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体系。人事部门要根据急救机构业务情况核定人员编制,合理配备急救医生力量。财政部门应把急救事业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专项用于院前急救网络建设、运行及维护,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逐年增长;市本级对财政比较困难的县(市)区根据其急救分站的设置情况按照项目进行定额补助。通信单位应保障急救医疗通信网络畅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规划部门应免费提供电子地理信息,并及时更新。公安部 门对执行急救任务的救护车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方向、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予以优先放行,同时加强对警报器和标志灯具的管理,协助调查无法证明身份的急、危、重伤病员有关情况等。重大紧急情况下,有关部门应按照应急体系管理的规定,协助调用非医疗单位和个人的运输工具,执行临时性急救运送任务;各新闻单位应加强院前急救宣传,普及灾害事故的抢救、自救、互救知识。
(四)明确急救机构职责,加强急救工作管理。市急救中心的职责为:设立120指挥调度中心,统一协调、指挥、调度全市院前急救工作,统筹医疗资源;承担海曙、江东、鄞州和高新园区部分日常院前急救任务;承担重大节庆、大型集会社会急救保障和全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等任务;对急救站(点)进行业务指导及管理;收集、处理及贮存急救信息;组织开展急救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和急救医学的科研、学术交流。急救站(分中心)的职责为:接受市急救中心或二级急救调度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指挥,承担辖区内急救医疗救护任务;做好本辖区急救动态信息资料的登记、统计、汇总、保管及报告工作;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和市急救中心或二级急救调度指挥机构交付的其他急救任务。急救分站(值班点)的职责为:在调度指挥机构指导下对所属区域内的急、危、重伤病员进行抢救;及时反馈社会急救现场信息;开展急救医学知识的宣传。
第三篇: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
三、职责
1.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2.有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
3.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4.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5.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派车单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院前急救内容: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治疗、控制癫痫等)④急性中毒、意外处理事故。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②为避免突然刹车时造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该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该使用安全带和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
③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外固定防止颠簸;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防止脊髓损伤;昏迷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以颈领固定之,避免加重或造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死亡原因证明由司法部门出具。
4、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听从急救指挥中心、交警、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
5、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后做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指挥中心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
第四篇: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加强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大型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救护车设施策划和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病情或受伤情况,要求呼救者提供联系电话(且不要随意使用该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并立即通知出 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或就近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②出诊医护人员必须守护在车厢内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不得坐在驾驶室内。
③为避免突然刹车时造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该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该使用安全带或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平卧位 或头低足高位。
④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外固定防止颠簸;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防止脊髓继发损伤或加重损伤;昏迷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以颈领固定之,避免继发、加重颈髓损伤或造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对交通事故及其他灾害事故,死亡原因证明由司法部门出具。4.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听从急救指挥中心、交警、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
5.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 后作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值守或总值班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
第五篇:院前急救工作制度(汇总)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急救站管理制度
1.急救站实行站主任负责制,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全面负责。
2.急救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值班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劳动纪律,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出现脱岗现象。
4.上班要做好出车准备,待命期间坚守工作岗位,不离站外出。5.遵守电话、电台、车载系统的使用规定,使之时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接受并记录调度指令,严格服从调度安排,做到令行禁止,接到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迅速出车。
7.值班人员在接受指令后出发,完成任务返回急救站,15分钟内由医师按规定内容向指挥中心报告急救情况。
8.救护车辆未经中心领导批准,一律不得挪作他用;行政用车必须经医院院长批准,上报中心领导同意并备案;社会保障用车由急救中心统一调度、安排。
9.出车人员对待患者及家属要文明礼貌,廉洁正派,热情服务。10.司机行车要坚持安全第一,安全与速度相统一的原则,遵守交通规则。
11.护士负责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的应用、补充和维护,并遵守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药品、物品、氧气等当班使用当班补充,仪器设备保持性能良好。
12.司机负责救护车的使用、维护和保洁、消毒。
13.各种物品的管理要负责到人,保持室内整洁,保持室外的环境卫生。
急救站工作制度
1.急救站实行站主任负责制度,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救护车管理等全面负责。医护人员应及时配合指挥中心做好急救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卜报工作。
2.值班人员要做好出车准备,应了解救护车的状态,做好交接班,以免出现接受任务后不能出车的情况。
3.确保受理终端电脑、对讲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遵守电话及电台的使用规定。非急救业务不得使用终端电脑及对讲机,以免病毒人侵及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4.值班护士负责接受调度指令,严格服从调度安排,做到令行禁止。及时接收调度指令,接到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内出车。
5.出车时立即打开对讲机,随时与120指挥中心联系。在使用对讲机时必须做到文明用语,与急救无关的事宜不准使用对讲机。
6出车时司机或医务人员必须按工作程序在GPS接收器上操作,及时报告急救车状态(如出车、到达现场、患者上车、到院、途中待命等)。
7.急救出车途中不得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继续执行任务时,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及急救站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
8.救护车在市内或离开市区运送患者,必须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由调度指挥中心下发派车单转送,返回后立即向中心报告。
9.转送患者过程中出诊医护人员应在患者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遇危急情况时,可送就近医院抢救。
10急救站若遇到区域内呼救电话执行急救任务时,应立即上报指挥调度中心,迅速出车,完成任务后及时补填中心下发的派车单。
11.急救站要安排好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医务人员随时调配,保证值班人员准时出车。
12.在出车过程中出现医疗或行车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时,应立即向指挥中心及分站汇报备案。
13.急救任务完成后,应及时认真填写院前急救简要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并发送至指挥中心,最晚不超过2小时完成,力求完整、清楚、准确、扼要。
14.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力、火灾等),值班医师应及时向急救站主任报告,急救站主任应组织足够力量亲临组织抢救,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或要求现场增援。并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协调,尽力完成院前救护任务。
15.突发灾害事故有多家医院参与现场急救时、原则上由急救中心、卫生局领导负责指挥,现场指挥负责与市级现场指挥部联系、汇报工作、接受指令,协调与各救援部门之间的关系。16.患者转送到医院急诊科后应作详细交接,并作登记。
救护车管理制度
1.救护车原则上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使用。非指挥中心调度执行任务时必须向指挥中心报告备案,“暂停调用”,回站后即时报告指挥中心消案以备调用。
2.从接到出车指令,至汽车发动时间为小于2分钟。3.救护车一律停放在指定位置,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停放他处。4.上班时间司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在休息室内待命。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接班时认真做好交接,检查车辆各部件是否正常,外观是否完好,特别是安全部分,并认真及时填写工作情况表(最好每日早交班安排当班司机和救护员一同查车)。
6.司机应定期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清洁,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节油,安全行车。一般下班前加足油料,上班前例行检查油料及其他一切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解决。
7.救护车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报告本单位医务科和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同时应尽快排除故障。报告内容包括救护车故障名称、修理时间及可以使用的准确时间。
8.救护车在执行任务时,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规定使用警报器和任务灯。非执行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和任务灯。
9.救护车必须专用,任何人不得他用,跟急救设备一样的对等。要建立修车登记本、加油登记本、途中事故登记本、维护保养登记本,救护车定点放、专车专人使用,还要建立救护车内物品登记交接本等。车管负责人应不定期抽查和每周固定时间检查救护车情况。
急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1.驾驶员日常出车报告制出车时间报告,到达接车地点报告,到达现场报告,返站时间报告,患者到达医院报告。
2.重大灾害事故报告遇有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空难、地震等重大灾害事故,及时向上级报告。
3.院前急救重要患者的报告凡有知名人士、司局级以上干部、在执行公务时受伤的执法人员、外籍人员、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全国或地方的劳模、群死群伤<3死6伤以上)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员进行了院前急救,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4.出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时报告。
5.救护中发生医疗差错或与患者家属发生严重医疗纠纷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