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劳动保障工作感想
浅谈对劳动保障工作感想
引言:
当前,民生工程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程,而解决人民的劳动就业问题,又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是保证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前提。劳动保障工作发展到社区,使我们的工作延伸到了最基层,我们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做好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使劳动保障工作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首要任务,为社会和谐安定做出贡献。
因此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对整体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具有非常迫切、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健全劳动保障机构,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是加强劳动就业工作的基础。
劳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保障,促进就业、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都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关联最紧密的热点问题。社区是联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关键环节,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基层服务窗口,是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当前,许多就业方面的工作和政策都要通过社区来开展广泛宣传和调查摸底,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对下岗失业人员实施的就业服务更要靠社区来做好基础工作,只有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做好了,才能有效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才能切实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才能使就业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一抓到底,获得实效。因此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政策宣传、就业服务、岗位开发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成为劳动保障政策的宣传员、就业岗位的信息员、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协管员,我们的工作,不仅从最基层保证了就业政策的落实和整个就业任务的完成,并且受到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普遍欢迎。
二、转变居民的择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是开展劳动就业工作的基础
择业观念陈旧,影响着就业与再就业。当前,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择业观念的束缚。脏活、累活不想干,赚钱少的工作不愿做,宁可在家等、靠、要,也不去干没面子的活,总是觉得只有进机关或进大企业才算是有了工作;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比较弱,无法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好高鹜远。这就大大的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是积极的转变居民的择业观念二是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促进再就业援助制度的形成。把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和帮助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作为首要任务,依托街道社区平台,形成一种长期有效的援助制度。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使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都及时领到再就业优惠证,特别是摸清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基本情况;其次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挖掘社区内的各类公益性岗位,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社区服务站、社区小市场、社区幼儿园、社区超市、社区电器维修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岗位安置失业人员;再次积极与社区内外企事业单位、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等联系,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岗位。
三、加强职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是解决劳动就业工作的基础
通过过调查,我发现社区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技能单
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无法实现就业。劳动技能单一,开发就业岗位难。下岗失业人员多是缺乏工作经验、技能的毕业生和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的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对就业培训重视不够,尽管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但下岗失业人员不愿意参加培训学习。在下岗失业人员中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稀少,如:机械加工行业,想找一些水平高一点的车、钳、电、焊等技工非常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后我们将采取自办、联办、定向、非定向等多种培训形式,对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如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将会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职业学校等单位联手,开办电脑、家电维修、烹饪等各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班,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提高生产、生活技能,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同时,我们还将与辖区内有用工意向的单位建立挂钩制度,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定向培训,解决再就业问题。另外,我们还将积极争取社区单位对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建立了社区单位就业联谊会,并把服务功能不断向辖区外延伸。
四、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做到政策到位,工作到位是保证劳动就业工作的基础。
社区平台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基层服务窗口,是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当前,再就业政策的落实,要靠街道和社区开展广泛宣传和调查摸底工作;对下岗失业人员实施就业服务,要靠街道社区提供及时有效的培训和就业信息,开展近距离、针对性强的咨询服务; 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也要靠街道社区组织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更要靠街道社区做好基础工作。实践证明,凡是建立了街道社区工作平台的地方,就能准确掌握每位下岗失业人员的自然情况和就业需求,就能有效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就能切实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就能使就业和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一抓到底,获得实效。
五、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是推进劳动就业工作的基础
在社区平台,面对天天与你见面、时时需要直接帮助的工作对象,容不得半点马虎,也等不及十天半月的拖延。面对那些困难对象,你更要主动上门服务,一对一跟踪服务,按时完成服务承诺。我们工作对象最紧迫的需求,与我们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高标准、高质量,并成为我们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动力源泉。当前,各地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建设水平还参差不齐,有些平台运作还不够规范,最终都影响到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下一步的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发挥平台的作用,使其在劳动保障工作的主战场大显身手,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进一步规范运作,巩固和完善平台建设。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想,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工作的这短时间以来我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一定会多学习,多下户,使劳动就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第二篇: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感想
感 想
我是一名上岗快一年的劳动保障协理员,现在的我不像刚开始的时候对工作完全没有头绪,完全没有目标,甚至对这个工作的意义及性质都不是很明白,劳动保障协理员我通过书上才明白:劳动保障协理员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国家在社区建立的一支新的劳动保障专业化服务队伍。按专业化的方向加强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建设,有三个意义:一是进一步推进基层平台规范运作和更好发挥作用,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实现就业服务新三化和人本服务,更好地满足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对劳动保障高质量服务的需求;三是为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从业者实现自身价值、建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的需要。其中的意义我真的很难明白,很难体会,但现在不一样了,我接触这个工作也快有一年了,我对它的认识又进一步的加深了。
今年我们的工作是对社区人员的摸底,此次摸底调查为企业提供职工群众的基本信息,及企业未就业人员的登记和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生活费用的发放提供信息。摸底工作是普查登记前的准备阶段,同时可以熟悉社区的环境,及自己工作的范围。所以我们要真实全面的记录社区内的居住情况,建立一个正确的人口居住地理信息库和人口自然信息库。
这次的普查登记工作我们首先是挨家挨户的摸底,当这家没有人时我们会在连队提供的营区图上标记上以防遗漏,为了不影响职工、居民白天的工作,基本上我们都在中午和晚上他们都回到家后才进行工作,虽然每天结束后的工作都在黄昏之后,但是每当我们进入居民家时,他们都会热情的招待我们,渐渐的我们平息了心中的恐惧,及心中的陌怕。当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时,我们尽量的帮他们解决,把我们知道的,了解的都告诉他们,社保所李阿姨曾经教导过我们“群众利益无小事”涉及到群众生活保障、权益保护、社会保险等,都是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关联最密切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我们的工作技巧,同样需要我们认真、真诚,耐心的对待。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按照“查房子,数人头”的工作思路和“全面调查,逐户访查“的工作方法进行摸底,既要登记居住在本地人的户口,又要登记户口不在本地但是在本地居住的人,而且也要调查人户分离人员彻底摸清社区居住人员情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这次摸底让我明白工作不分大小都有它的意义,每一次的认真对待都会为我们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让社区中的职工群众相信我们,支持我们,同时我越来越感觉我们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保障工作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浅谈我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一些感想
浅谈我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一些感想
康宏伟
(楚古兰街道办事处,乌兰牧骑社区,内蒙古锡林浩特市026000)
摘要:前些天,盟劳动保障局组织开展了社区民生志愿者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监察等劳动保障业务课程,目的是通过学习培训,帮助基层劳动保障工作者准确理解和把握劳动保障有关政策规定,全面掌握基层劳动保障主要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操作程序,进一步提升劳动保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培训结束后,对所有参训人员进行了考试。通过本次培训,我发现自己的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更充实了,比以前理解的更深了,以前模糊的概念现在更清楚了,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我就结合本次培训对我的影响和我进一年的工作情况,浅谈一下我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一些感想。
关键词:社区;劳动就业
引言: 当前,民生工程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程,而解决人民的劳动就业问题,又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是保证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前提。劳动保障工作发展到社区,使我们的工作延伸到了最基层,我们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做好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使劳动保障工作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首要任务,为社会和谐安定做出贡献。
因此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对整体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具有非常迫切、非常现实的意义。
作为一名社区民生志愿者,我很幸运得到了这次机会,这使我的人生又有了一个新的平台和一个新的起点。在社区工作的这一年以来,有汗水,但是有收获。刚进社区的时候,我就从事劳动就业工作,通过这进一年的时间接触这项工作,我已经基本上熟悉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各项流程和各项政策,能够达到上级对我们民生志愿者的要求。
前些天,盟劳动保障局组织开展了社区民生志愿者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监察等劳动保障业务课程,目的是通过学习培训,帮助基层劳动保障工作者准确理解和把握劳动保障有关政策规定,全面掌握基层劳动保障主要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操作程序,进一步提升劳动保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培训结束后,对所有参训人员进行了考试。通过本次培训,我发现自己的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更充实了,比以前理解的更深了,以前模糊的概念现在更清楚了,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我就结合本次培训对我的影响和我进一年的工作情况,浅谈一下我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一些感想。
一、健全劳动保障机构,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是加强劳动就业工作的基础。
劳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保障,促进就业、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都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关联最紧密的热点问题。社区是联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关键环节,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基层服务窗口,是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当前,许多就业方面的工作和政策都要通过社区来开展广泛宣传和调查摸底,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对下岗失业人员实施的就业服务更要靠社区来做好基础工作,只有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做好了,才能有效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才能切实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才能使就业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一抓到底,获得实效。因此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政策宣传、就业服务、岗位开发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成为劳动保障政策的宣传员、就业岗位的信息员、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协管员,我们的工作,不仅从最基层保证了就业政策的落实和整个就业任务的完成,并且受到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普遍欢迎。
二、转变居民的择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是开展劳动就业工作的基础
择业观念陈旧,影响着就业与再就业。当前,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择业观念的束缚。脏活、累活不想干,赚钱少的工作不愿做,宁可在家等、靠、要
,也不去干没“面子”的活,总是觉得只有进机关或进大企业才算是有了工作;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比较弱,无法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好高鹜远。这就大大的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是积极的转变居民的择业观念二是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促进再就业援助制度的形成。把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和帮助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作为首要任务,依托街道社区平台,形成一种长期有效的援助制度。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使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都及时领到再就业优惠证,特别是摸清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基本情况;其次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挖掘社区内的各类公益性岗位,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社区服务站、社区小市场、社区幼儿园、社区超市、社区电器维修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岗位安置失业人员;再次积极与社区内外企事业单位、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等联系,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岗位。
三、加强职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是解决劳动就业工作的基础
通过调查,我发现社区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技能单
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无法实现就业。劳动技能单一,开发就业岗位难。下岗失业人员多是缺乏工作经验、技能的毕业生和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的“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对就业培训重视不够,尽管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但下岗失业人员不愿意参加培训学习。在下岗失业人员中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稀少,如:机械加工行业,想找一些水平高一点的车、钳、电、焊等技工非常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后我们将采取自办、联办、定向、非定向等多种培训形式,对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如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将会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职业学校等单位联手,开办电脑、家电维修、烹饪等各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班,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提高生产、生活技能,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同时,我们还将与辖区内有用工意向的单位建立挂钩制度,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定向培训,解决再就业问题。另外,我们还将积极争取社区单位对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建立了社区单位就业联谊会,并把服务功能不断向辖区外延伸。
四、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做到政策到位,工作到位是保证劳动就业工作的基础。
社区平台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基层服务窗口,是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当前,再就业政策的落实,要靠街道和社区开展广泛宣传和调查摸底工作;对下岗失业人员实施就业服务,要靠街道社区提供及时有效的培训和就业信息,开展近距离、针对性强的咨询服务; 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也要靠街道社区组织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更要靠街道社区做好基础工作。实践证明,凡是建立了街道社区工作平台的地方,就能准确掌握每位下岗失业人员的自然情况和就业需求,就能有效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就能切实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就能使就业和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一抓到底,获得实效。
五、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是推进劳动就业工作的基础
在社区平台,面对天天与你见面、时时需要直接帮助的工作对象,容不得半点马虎,也等不及十天半月的拖延。面对那些困难对象,你更要主动上门服务,一对一跟踪服务,按时完成服务承诺。我们工作对象最紧迫的需求,与我们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高标准、高质量,并成为我们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动力源泉。当前,各地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建设水平还参差不齐,有些平台运作还不够规范,最终都影响到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下一步的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发挥平台的作用,使其在劳动保障工作的主战场大显身手,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进一步规范运作,巩固和完善平台建设。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想,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工作的这短时间以来我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一定会多学习,多下户,使劳动就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第四篇: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对于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监控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劳动关系主体的行为,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违法严重,违法种类多。劳动保障监察任务重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2008共检查用人单位541家,其中存在各种程度不同的劳动违法情况的用人单位有85家,占被检查单位的15.7%。接受群众举报投诉129件,涉及的劳动违法种类有:不签劳动合同,不缴、少缴、欠缴社会保险金,拖欠劳动者工资,违反最低工资法,加班加点违法等。
2、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监察抵触情绪大,工作不配合当前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大,许多企业领导只抓生产和效益,漠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政策不了解、不学习,认为劳动保障监察干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工作不积极、不配合,抵触情绪大。一部分企业主以员工流动性大为由,不愿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有的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即便签订了,也大多流于形式,没有严格履行,致使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行为时有发生。
3、劳动保障监察缺少强制手段,处罚措施难以完全到位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各地的贯彻执行条例,虽然这些法律法规为劳动监察执法提供了有效的法
律依据,但力度、强度还不能适应现在变化中的劳动环境。如在执法过程中,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没有查封物品、冻结账户、没收违法所得、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等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对拖欠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现象劳动保障部门只能处罚,但对企业拒不执行、转移财产、逃避处罚等行为,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由于申请法院执行期过长,在执行时企业已无力偿还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劳动监察的处罚往往只是一纸空文。
二、劳动保障监察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劳动违法成本低,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的意识淡薄白
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各地政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不长,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加之有许多干扰法律法规执行的现象,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太低,使得用人单位主动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意识淡薄,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难度。
2、劳动者自我维权意识不强
面对目前就业难的形势,大部分劳动者为了维持生活,对用人单位的不合理条件只能忍气吞声,认为找到工作不容易,因而放弃自己应有的权益,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收取抵押金、延长工作时间、增大劳动强度等行为能忍则忍,在出现拖欠工资时也不知向老板索要欠据,甚至有的劳动者连业主的姓名都不知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更不知如何维权。
3、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落后,执法硬件设施及经费不适宜形势发展的需要 《劳动合同法》等一些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人员数量缺乏,办公经费紧张,办公硬件设施投入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劳动违法行为的查处。
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的几点建议
l、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的认识
通过送法上门、培训、现场咨询、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高用人单位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的认识,增强用人单位守法意识和自觉履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各项责任。可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引导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自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深入宣传。提高社会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
2、加强劳动者教育,提高其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要加强对劳动者权益及实现其权益途径的内容教育。劳动部门要深入社区、深入企业,通过张贴宣传画、开展现场咨询等形式把劳动法律、法规等内容送到劳动者手中,使他们懂得“我有哪些权益”,“权益受到侵害怎么办”,增强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3、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手段,赋予劳动监察相应职权
应以《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依据,修改相关条例法规,结合劳动监察难、执法难的实际情况,按《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本着缩短劳动处罚执行时间,以使逃避责任的用工单位得到及时惩罚为目的,赋予劳动监察部门查封,扣押,冻结账户,没收违法所得等职权。彻底改变劳动监察执法弱、执法难的现状。
5、创新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和执法模式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和执法模式。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逐步实现对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监管的全覆盖。提高监察执法主动性和动态监管效率,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综合管理,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逐步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办理,提升管理手段和管理绩效。
第五篇:对劳动保障协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对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的建议
随着基层劳动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日渐成为深入到百姓中的最敏锐“触角”,对促进城乡就业再就业、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切实解决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基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所面临的设施落后、编制紧张、资金不足、工作经费“缺位”、工作任务不堪重负等现实困难,致使不少基层平台工作者也因此感到困惑和迷茫。那么,如何才能稳固基层平台“根基”?如何才能实现为别人提供保障的工作人员有“保障”?如何突破基层平台建设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开展情况、运行现状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研,并据此提出一些工作建议。
一、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现状
伴随着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倍受关注,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异常繁忙,不堪重负。为了缓解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紧张局面,同时也方便居民群众办事,经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在街道社区组织成立基层街道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由此诞生。作为劳动保障部门的基层服务窗口,基层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成为了联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成为了政府搞好就业服务的重要依托,也成为了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沿阵地。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是再就业扶持政策能否落到实处,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的工作是关键。
以哈尔滨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现状为例:面对日益增多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003年哈尔滨市按照中央、省、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建立城镇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文件精神,开始在各街道办事处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大力开展就业再就业援助活动,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并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形成了服务广大劳动者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基层网络。目前,已在全市建立起了市-县-乡(镇)三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延伸网络系统。然而,各基层街道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编制仅为1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均无编制,(包括部分劳动保障协理员被当地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
二、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基层劳动平台建设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劳动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城乡统筹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现有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保障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建设发展不平衡。由于缺编制少经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以及无钱办事的现象。比如,按政策要求,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应设专人负责退休人员社化会管理工作,设专人负责劳动监察协管工作等,但由于人员缺位,各类专项劳动保障工作基本上由劳动保障协理员兼职在做。这与劳动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各类专项劳动保障工作在基层缺少有效抓手。劳动保障工作不但没有加强,相反还有所削弱。
(二)工作人员存在多头管理。目前大多数区县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人员是双重身份,一方面受到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领导,另一方面受上级劳动保障部门领导,身分尴尬,工作中有阻力。工作中承办的是各区劳动保障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但在工作中又难免有些问题要受到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影响和干涉。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劳动保障业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分配的各项其他工作任务,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精力容易分散,区级业务主管部门不便规范管理,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三)任务繁重,人员紧张,队伍不稳定。目前全市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仅有1名主管为正式编制人员,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均无编制。他们除了兼职做劳动保障工作,还承担着其他大量的居民委员会工作。因此存在经常变动的问题,好不容易刚刚对劳动保障工作有所熟悉,就又离开了劳动保障工作岗位,更迭频繁,导致工作队伍不稳定,难以保证劳动保障业务的有效的开展,致使劳动保障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另外,由于工作人员本来就缺,还有部分人员被街道办事处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致使大多数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问题。很多基层劳动保障一名工作人员服务的对象就是2、3千人,甚至是4、5千人,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四)人员待遇低和工作经费“缺位”。目前,除大多数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属事业编制,其工资虽由财政解决外,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每月工资仅894元,生活十分清苦,维持个人的基本生活都较困难,更不要说养家糊口了,过低的收入严重影响了劳动保障专管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工作人员工作不安心,工作人员频繁更换。另外,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承担着辖区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的重担,没有收费项目,没有预算外收入,县级财政除负担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外,工作经费没纳入财政预算。单纯依靠上级补助支撑工作运转。工作人员津补贴得不到保证,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存在“干保障的人没保障”现象,工作不安心。
在调研中,我们的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李先生如是说:“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是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一直以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承担着失业人员就业援助与安臵、劳动力资源的摸底调查及其动态管理、宣传党和政府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再就业服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申办、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扩面、失业金待遇审核、社会保险补贴申办、小额担保贷款申办、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企业用工信息采集、劳动监察协管等多项重要职能。作为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的受益者和执行者,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履行这些职责,需要掌握具有较高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修养以及面对面服务于群众的社区工作技能。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把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送到每个下岗失业人员的心中,形成一个关爱链、温暖圈。我们是小人物,却做着一件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我们是人民的劳动保障协管员,是下岗失业人员的知音,是改革造就的特殊的人才。我们以真诚服务,无私奉献,感动着他人,把社区劳动保障的平台建成了承载希望的平台、施展才华的平台,为民造福的平台!我们是享受社会关爱的一批人,却时时把心中的关爱分享给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基层服务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劳动汗水,解决了许许多多困扰人民生活的难题,得到了社会的尊重。我们的境界、我们的胸怀、我们的风度、我们的品行,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在调研中,我们的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李先生如是说:“由于劳动保障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市政府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报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劳动保障协理员,在市政府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我们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程序,经过激烈的竞争,走上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这一光荣的岗位,并通过努力学习考取了全国劳动保障协理员四级或三级等级证书。在工作中我们不辞辛苦,及时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再就业援助工作,为国家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在最基层的落实,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每年,仅社保补贴和城镇居民医保两项工作每名劳动保障协理员经手的现金就达几十万,甚至数百万。而这两项工作仅占我们全部工作的一小部分。由于我们是在基层服务,使用的是社区的办公场所,接受的是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同时由于街道办事处委主任的素质良莠不齐很难承担工作,因此一些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也落到了我们的身上。绝大多数协理员在干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精力参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低保、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劳动等上级安排的工作。我们不能说社区委主任的工作能力低下,把劳动保障工作纳入网格化我们也理解,但是我们义务的承担着份外的工作,不仅寄人篱下,更倍受歧视,却是我们每一位劳动保障协理员所难以忍受的。我不能不说,我们每一位劳动保障协理员都是活雷锋!”
在调研中,我们的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秦女士如是说:“我们直接面对的是最基层的群众,很多热点、难点问题都要我们直接去处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今天我们却被涉及切身利益的工资待遇问题所困扰着。我们很多人原来在企业中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技术干部和担任领导职务管理人员,我们中不乏大学生、具有中级会计职称的人员、原来在企业中从事主管的高级管理人才,很多人通过全日制、自学考试学习等多种形式取得高等教育学历,也有很多人原是全民固定工或全民企业干部。我们从事这一岗位是因为认识到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基层人民百姓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重要性。我们愿意用自己的所学和所能为社会保障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工作性质是高尚的,工作内容是辛苦的,工作待遇却是最差的。老百姓说我们干着公务员的工作,却不知道我们连最低生活保障的待遇都不如,包烧费没有,住房公积金没有,节假日更是连一分钱福利都没有,有事必须干福利靠边站,说出来都让人心寒啊!有的居民更是直接说我们就是个臭要饭的。”
在调研中,我们的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赵先生如是说:“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劳动部门不断的强调企业要遵守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甚至在《劳动法》中也都明文规定了这一要求,但是在对于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工资待遇方面似乎仍停留在最低水平上。而且我们都获得了从事这一岗位的相关资格证书,符合国家对这一职位的准入制度,但是却为什么不能够享受国家有关岗位准入与职称挂钩的工资制度呢?我们一个月的收入除去自己应缴纳的保险费后只有800多元,而这开到手的800多元,却又很大一部分被我们用于往返于入户调查及联系居民群众的通讯费以及购买办公用品等。这样的工资水平怎么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水平需要,劳动保障部门就是要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但对于这么重要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就是用这样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服务吗?而且,这么多年来,我们的社会保险费始终是视同缴费,实际缴费为0,但我们却被扣除了自己应缴纳的部分。在法制社会的今天,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基层服务人员,我们一方面宣传着《劳动合同法》,宣传着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另一方面,我们却连自身都得不到保障,真是可悲复可笑!虽说我们是公益性岗位,但我们中不乏大学生,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以及原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主管的高级管理人才,我们不敢赊求和公务员同工同酬,但我们毕竟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的劳动成果,使人民百姓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让下岗失业人员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重拾生活的信心,看到生活的希望和曙光。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热血,为社会保障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称赞,我们欣慰,因为我们是新世纪最可爱的人。但是,我们得到的却是如此低廉的回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有着这么明显的职业歧视和人权歧视,真是令人不解啊!”
在调研中,我们的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张女士如是说:“国家和政府也认识到了基层工作的辛苦与重要性,正在不断的完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及其所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保险等福利待遇在不断提高。但是同样工作在基层第一线,比居委会的工作更重要、更辛苦的劳动保障从业人员却成为了被政府遗忘的角落,每逢节日,居委会们拿到福利的心情舒畅,我们这些劳动保障协理员却只能满眼辛酸苦和泪。微薄的收入使很多人实在是无力维寄生活的重担,不得不离开自己所深爱的这一高尚、神圣的工作岗位,很多人或转到社区居委会或其它岗位工作,致使劳动保障队伍流失严重。国家培养一个劳动保障协理员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到头来却只能任其流失。这不能不说是劳动保障事业的损失,是对国家为此投入资金的浪费。时下,农民工有人关注,企业职工有人关注,但为什么从事民生大事的劳动保障协理队伍却被受冷落呢!”
在调研中,我们的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柳女士如是说:“劳动保障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层,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前提。一方面,各大媒体在报道“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的悲剧化与公务员的贵族化”,另一方面却不落实改善。协理员到处帮别人维权却帮不了自己。我们热爱这一岗位,是因为它能够帮助人民、服务人民,我们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劳动保障工作对百姓群众的重要性,我们工作在第一线,深知上访是最让领导厌烦的事情,更深知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我们也相信政府不是第一次听到我们的呼声。我们由衷地希望政府在为其他财政供给人员不断增资的同时能够考虑一下我们,让我们能够不再为积极付出的同时因不能养家糊口而肝肠寸断,不再为因勒紧裤腰带也无法支付的取暖费而紧锁愁眉,不再因不堪设想的未来而欲哭无泪。”
在调研中,我们的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李站长如是说:“我们认为,劳动保障协理员是受聘于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依其行使的公益职能应属于事业单位,但却不享受事业单位编制的一支特殊队伍,那么政府就应该参照事业单位来管理。我们深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在加大协调力度,关心劳动保障协理员的福利待遇和成长,我们相信政府一定能够从稳定基层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出发,激励劳动保障协理员为改善民生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促进我市劳动保障基层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那么基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几点肤浅建议:
1、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摆上重要位臵。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让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认识建设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市上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对于加快城乡统筹,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通过考核促使乡镇政府把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这项工作摆上突出的位臵,抓紧抓好。
2、建立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减少他们的工作阻力。借鉴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国土资源所等其他垂直管理单位的成功经验,把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划归由劳动行政部门垂直管理,这既能稳定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思想,又有利于基层机构职能职责的发挥,避免了乡镇机构改革与基层机构建设的矛盾。
3、加强资金扶持,保障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经费。劳动保障工作涉及民生,基层机构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就业服务、社保扩面、基金征缴、工伤协查、政策宣传、劳动者维权等各项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服务范围点多线长,工作成本逐年增加。应将基层机构的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统一预算,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重点倾斜支持基层机构,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以奖代补,以弥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的问题,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4、加大对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的认识,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并将专项工作补贴和平台建设补助经费直接核拨到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各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对所有经费集中管理,统一使用,以保证正常运转。
5、规范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合理配臵人员。开展乡镇劳动保障工作,首要条件是有机构办事,有人办事。一是要争取上级编制部门的支持,明确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性质和工作职能;二是要根据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三是劳动保障工作专职人员不得由乡镇人民政府随意抽调到其他岗位上从事其他工作,通过提高专职人员的比例,建设一支稳定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队伍。要逐步以专职取代兼职,以稳定的队伍为基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哈尔滨市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