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专业2012年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园林专业2012年中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
2012年5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通过此次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园林专业学习了园林设计原理、园林各要素整体布局、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综合性公园设计和专类公园等。公需课程学习了TRIZ理论的资源分析、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解题过程与方法、物质场分析、TRIZ与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本次学习使我了解了园林工程专业的设计发展动态,掌握了本专业的最新设计理论,通过自己认真的学习使我获得很大收获,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现就本次学习体会阐述如下。
一、景观园林学习中的感受
通过学习园林知识,以及比对各国园林的异同,丰富了自己的景观知识,在设计的时候有了清晰的思路,想要设计什么,想要遵从何种风致,都在之前的理论学习中有了明确的概念。在接触了实际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后,发现我国的景观设计近年来在强调功能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设计感和时代感。这也就同时要求设计师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迎合人们对景观欣赏的需要。
学习景观设计是一个不断肯定与否定的过程,刚开始,会有许多的想法掠过脑海,但是却抓不住什么,零星的片段和支离的画面总是扰乱我的思路,这个过程的设计思路繁复紊乱,慢慢的经过对设计方案的散碎的想法也就跟着渐渐消失了。有了大致的方向确定了设计风格后,就着手于收集和精炼该风格的特征和神韵,无论是东方园林还是西方园林都有自己特殊的特征,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何种特征来表现设计方案,以什么特征为表达的主题则又成了新的问题,例如根据实际要求与要求确定设计的景观风格为中式风格,那么这个景观中应该出现中式园林的元素。那么如何精炼具有特征的元素并加以利用就是设计者进一步应该考虑的问题,在选定一个自己认为最具有表现力和代表性的元素之后,放到自己的布景中,并且贯穿整个设计的思路。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设计是到目前为止我所学习并与致用的,我认为作为一名设计者,是为服务他人和社会而存在工作的,所以我对自己的设计学习更偏向于如何更好的为人服务。我们设计的东西是否能让使用者在使用与置身其中时感觉到舒服与和谐,是否能让他们有新的体验或勾起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在现代的城市中,人情总是越来越淡薄,我想在我们 1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得设计中能够更好的帮助人们沟通和添加这个城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我想这些也是设计人性化的体现。在设计中,更注重这个设计的参与性,人们是否能都参与这个设计中,体会生活,而不是仅供观赏的艺术品,更多的强调设计的参与性与适应性。
二、中西方园林的风格比较
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理应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 2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明晰与含混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唯理与重情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她强调整
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者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浩瀚。这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画论所遵循的原则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内发心源则是强调并非科班的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自古就有诗画同源之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综合以上的叙述,已可以大略理出东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异同。东方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联想,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而西方园林基本上则是写实的、理性的、客观的,重图形、重人工、重秩序、重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严谨、认真、仔细的科学范畴。然而比较并不是研究的终极目的,在当今景观园林领域,单独、孤立的谈论任何一个流派或一种风格已没有多大意 4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义,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是景观创新设计的关键之一,所以我们应该从比较的角度出发,而着眼与实践和创造,从而使古老的园林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
总之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我将在我今年的工作中把我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二篇:园林专业2012年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园林专业2012年中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
2012年5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通过此次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园林专业学习了园林设计原理、园林各要素整体布局、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综合性公园设计和专类公园等。公需课程学习了TRIZ理论的资源分析、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解题过程与方法、物质场分析、TRIZ与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本次学习使我了解了园林工程专业的设计发展动态,掌握了本专业的最新设计理论,通过自己认真的学习使我获得很大收获,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现就本次学习体会阐述如下。
一、景观园林学习中的感受
通过学习园林知识,以及比对各国园林的异同,丰富了自己的景观知识,在设计的时候有了清晰的思路,想要设计什么,想要遵从何种风致,都在之前的理论学习中有了明确的概念。在接触了实际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后,发现我国的景观设计近年来在强调功能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设计感和时代感。这也就同时要求设计师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迎合人们对景观欣赏的需要。
学习景观设计是一个不断肯定与否定的过程,刚开始,会有许多的想法掠过脑海,但是却抓不住什么,零星的片段和支离的画面总是扰乱我的思路,这个过程的设计思路繁复紊乱,慢慢的经过对设计方案的散碎的想法也就跟着渐渐消失了。有了大致的方向确定了设计风格后,就着手于收集和精炼该风格的特征和神韵,无论是东方园林还是西方园林都有自己特殊的特征,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何种特征来表现设计方案,以什么特征为表达的主题则又成了新的问题,例如根据实际要求与要求确定设计的景观风格为中式风格,那么这个景观中应该出现中式园林的元素。那么如何精炼具有特征的元素并加以利用就是设计者进一步应该考虑的问题,在选定一个自己认为最具有表现力和代表性的元素之后,放到自己的布景中,并且贯穿整个设计的思路。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设计是到目前为止我所学习并与致用的,我认为作为一名设计者,是为服务他人和社会而存在工作的,所以我对自己的设计学习更偏向于如何更好的为人服务。我们设计的东西是否能让使用者在使用与置身其中时感觉到舒服与和谐,是否能让他们有新的体验或勾起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在现代的城市中,人情总是越来越淡薄,我想在我们
1得设计中能够更好的帮助人们沟通和添加这个城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我想这些也是设计人性化的体现。在设计中,更注重这个设计的参与性,人们是否能都参与这个设计中,体会生活,而不是仅供观赏的艺术品,更多的强调设计的参与性与适应性。
二、中西方园林的风格比较
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理应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
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明晰与含混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唯理与重情
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她强调整
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者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浩瀚。这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画论所遵循的原则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内发心源则是强调并非科班的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自古就有诗画同源之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综合以上的叙述,已可以大略理出东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异同。东方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联想,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而西方园林基本上则是写实的、理性的、客观的,重图形、重人工、重秩序、重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严谨、认真、仔细的科学范畴。然而比较并不是研究的终极目的,在当今景观园林领域,单独、孤立的谈论任何一个流派或一种风格已没有多大意
义,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是景观创新设计的关键之一,所以我们应该从比较的角度出发,而着眼与实践和创造,从而使古老的园林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
总之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我将在我今年的工作中把我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篇:2011 年建筑工程专业学习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浅谈建设领域中的职务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推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遏制和减少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纯洁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行为的重要途径,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探索和创新。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资金拨付、材料物资设备采购、竣工验收等过程或环节中发生的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且手段错综复杂,查处极其艰难。职务本身的可利用性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外部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及职务主体本身品质不良、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低下等等都是引起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要做到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以法制权,用完善的机制来抑制职务犯罪。从抓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入手,提高职务主体的个人素质。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检察监督等国家监督和新闻监督、群众监督等社会监督的作用,要坚持以法治国,通过深化离任审计制、收入申报制、会计委派制、政务公开、行政许可等手段来有效遏制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权利谋利。本文从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了论述,并对预防职务犯罪提出几点看法。
一、职务犯罪概念及其特点:
1、职务犯罪概念:
职务犯罪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法学研究者对与职务有关的犯罪的概称。给职务犯罪下一个概括性的定义比较容易,即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渎职行为,是指行为人违背职责侵犯国家利益,依照刑罚应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1)从字面意思讲,“职”是掌管的意思,用作名词表示在官场上有一定的位臵,“职务”表示份内应做的事,即某一职位所必须履行的义务。《现代汉语词典》将“职务”解释为“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因此,“职务”的前提是先有一定的“职位”,由该职位确定其所应有的职权和义务。表明他既拥有处理一定事务的权力,又必须恪尽职守,不能滥用权力,也不能不履行职责。
“职务”的首要特征是“公务性”。统治者获取政权之后,把国家管理事务交给一定人员负责,这些人员便有了职位,进而有了职务。因此,“职务”的本质特征是“公务性”,即代表统治者从事国家管理职责。从公务的主体性上讲,有一定职务的人员是代表国家从事职务,而不是代表某一团体或者集团从事公务,也不是代表个人从事私务。这样严格意义上的“职务”只能是在国家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职务,具有这种职务的人员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基于上述对“职务”含义的理解,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依照法律、法规或者组织章程等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或者滥用职权,或者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背职责要求的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法处罚行为的总称。
对于职务犯罪我国刑法规定有三类五十三种犯罪,由检察机关管辖。一是贪污受贿类12种犯罪;二是渎职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34种犯罪;三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类。如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7种犯罪。
2、职务犯罪的特点
(1)行为人实施职务犯罪必须与其职务有密切联系职务犯罪的行为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职务犯罪与行为人的职务有密切的联系性。如果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与职务无关,则不能称之为职务犯罪行为。职务犯罪行为与职务的联系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实施犯罪行为。如果行为人利用权力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便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如贪污罪、受贿罪。如:全国有14位交通厅长先后倒台,他们就是利用职务收受贿赂,数目之大,使人瞠目。第二,不正确履行职权。表现为行为人对工作不负责任,马马乎乎,玩忽职守等。第三,滥用职权。如果行为人超越职权,违反程序行使职权,实施犯罪行为,便是滥用职权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
(2)职务犯罪的主体必须具备“从事公务”的身份刑法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当然的国家工作人员。专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人员。二是拟定国家工作人员。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三是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工程建设领域的职
务犯罪,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资金拨付、材料物资设备采购、竣工验收等过程或环节中发生的职务犯罪。
(3)职务犯罪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
一是职务犯罪在对人的精神毒害方面相当严重,它使人们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表现形式多数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权力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追逐的热点,并且对权力的认识产生了扭曲。人们追逐权力,是为了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更多的私利,这样就形成了花钱买官,以权挣钱的恶性循环。二是职务犯罪直接后果严重。行为人实施职务犯罪往往不宜被人察觉,具有隐蔽性,犯罪比较容易得逞,危害更为严重。此外,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往往将犯罪所得挥霍一空或携款潜逃,使追赃工作无法进行。即使对行为人绳之以法,但国家因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弥补。
(4)职务犯罪手段错综复杂,查处极其艰难
近年来,职务犯罪手段错综复杂,颇让人感慨,如政务假公开、巧立名目、强行充当纪经人、乱发补贴、收入不记帐或少记帐、明集资、暗摊派等,由于作案手段错综复杂,致使查处职务犯罪变得极其艰难,这其中有法律的原因,即职务犯罪主体的认定比较复杂、困难,实践中影响了对职务犯罪的查处;也有职务犯罪本身的因素,即职务犯罪的手段比较狡猾、隐蔽、智能化,但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作为职务犯罪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大多担任一定的职务或负责某一
方面的工作,身份的特殊性使他们容易编织关系网,干扰司法机关的活动,为查处职务犯罪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二、职务犯罪的成因
深入地分析职务犯罪的成因,探讨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明确职务犯罪的成因,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了解职务犯罪是如何发生的,才能使我们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取得预期的积极效果。
1、职务本身的可利用性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
一是职务本身存在的可利用性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职务是职权的一种表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活动中掌权人可以任意开人情标,化整为零,转包分包工程,是屡见不鲜的。如果接受他人贿赂,一般也不会被人知晓。于是,在这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一些人便会实施职务犯罪,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二是一些职务本身有国家的强大力量作为后盾,使某些职务犯罪分子产生官僚意识,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进而导致滥用职权,胡作非为。此外,再加上有的被害人由于惧怕行为人手中的职权,即使已受到职务主体非法行使权利的威胁,也会对职务主体的犯法犯罪行为容忍克制的、不敢依法抵制和反抗,使一些职务犯罪分子越来越胆大妄为,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地实施非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方面的职务犯罪。
2、职务主体实施职务犯罪的内因;
职务犯罪的发生,与行为主体的个人因素密不可分。就整体而言,职务主体实施职务犯罪的毕竟是少数。从司法实践看,导致职务主体
实施职务犯罪的个人因素,一是职务主体的个人品质不同。有的人廉洁奉公、秉公执法,为国家和社会奉献终生;而有的人则贪赃枉法、假公济私、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二是职务主体的文化素质低下。则一般容易为眼前利益所迷惑,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份和权力的性质,从而走向职务犯罪的道路。三是职务主体缺乏敬业、献身精神。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应当敬业爱岗,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从事公务的人员,更应当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3、机制缺陷权利失控是职务犯罪的外因
外部因素对职务主体的不良诱惑,是刺激职务主体产生职务犯罪故意的各种外部条件。外界的利益诱惑、其他职务主体的消极示范作用以及对职务犯罪打击不力都是导致职务犯罪的不良外因。一些人由于受腐朽没落思想的影响,不论干什么事,总认为必须“请客送礼”才能办成。更有一些人,为了非法目的,即为了达到承揽建设工程的目的,用金钱物质等利益,对职务主体进行诱惑。加上建设领域的机制缺陷,也是导致职务犯罪的外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加快基础建设。这对交通部门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交通工作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亮点和支撑点。而令人吃惊的是,全国有14位决策交通事业命运的行政长官——交通厅长却前赴后继,接连倒台,人们不得不从监督机制上进行深刻反思。
交通工程招投标,交通厅既当发包商,又当承包商。而这如此巨大的权力,掌握在厅长一个人手里,内无有效制约制度,外无有效行
政监督,不出事就谈不上司法监管。难怪厅长敢把手中的权仗上下挥舞,为所欲为。机制上的巨大缺陷为掌权者提供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4、预防职务犯罪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多年来,我国实行了许多相关的制度来预防有关人员的职务犯罪,如法律监督制度、纪检检查制度等。这些制度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但它们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现阶段,我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依据主要仅是一些政策性规定、党中央关于反腐败工作方针,即便有些地方出台地方性法规,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预防职务犯罪仅仅靠党的一些政策是不够的,因为,国家法律的实施有国家强制力作保证,而政党,即使是执政党的政策本身,也不具有国家强制性,党的政策对党员要靠党纪,对党外群众则要靠政策本身的正确、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和群众对它的依赖。党的政策只有转化为法律、法规,才能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
三、职务犯罪预防
1、加大打击力度,以法制权
打击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检察机关是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实践中,必须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工作的力度,要注意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忠于职守,忠于法律,做到有案必查,有罪必究,充分发挥刑罚惩治职务犯罪的特殊预防作用,对那些胆敢以身试法,进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决不姑息养奸,决不手软,筑起法律的威慑防线,对那些触犯刑律的犯罪分子不管其官多大,位多高,权多大,一律依法严
惩,以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使国家工作人员引以为戒,自觉依照法律来行使权力。
2、用科学的机制抑制职务犯罪
机制的缺陷是最大的缺陷。健全的机制,可以使好人正气昂扬,坏人寸步难行;残缺的机制,可以使好人畏首畏尾,甚至走向反面,而坏人倒是可以肆意横行,无法无天。四川省交通原厅长刘中山、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曾锦城、张昆铜、石发亮官居高位,权大无比,正是从机制的缺口跌落的。这不仅是他们个人人生的悲剧,也给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因此,一是要废除过去由交通部门独家垄断公路建设的格局。把公路建设的招标纳入到有形建设市场中,从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资金拨付、材料物资设备采购等实现公开招标。凡超过五十万以上的建设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凡超过三千万元的建设项目,都要拿到省级建设市场面向国际、国内公开招标,市级建设市场只负责三千万元以下的项目。批准其成立和运转并在省级法院设立高速公路法庭,对高速公路建设各环节实行司法监控,对工程定额、工程质量发生问题的建设项目,直接诉诸法律,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通过司法手段对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监督,依法处理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杜绝“豆腐渣工程”。
二是要建立起及时发现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健全联系网络。进
一步健全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与各行政执法、经济管理等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网络,使网络单位在预防职务犯罪以及依法向检察机关移送职务犯罪案件等工作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是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对那些应该用市场机制运作代替行政审批项目,要建立科学的机制,以堵塞漏洞,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凡是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经济方法解决的问题,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就是需要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的问题,也必须有公开公正的程序”。(5)为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意见,我市在2000年进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焦作市行政服务中心”,让不必要的行政权力从经济领域中退出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的调整规范机能。对于进入“中心”进行审批的项目,规范其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取消了不合理收费项目,并面向社会公开,增强了行政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对预防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的控制作用。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执行,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有效的从源头上阻止了职务犯罪。
3、提高职务主体的个人素质
确保职务主体良好的综合素质,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保障职务主体具有良好素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防止职务主体的蜕变。提高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是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权利观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干什么,也不可能作出什么成绩。而要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最重要的是引导和组织公职人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抓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铲除职务犯罪的土壤,堵塞职务犯罪的漏洞,从而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4、加大监督力度
职务犯罪是权力滥用和异化的产物。必须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加以限制,防止滥用和异化,促使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一是要建立完善法律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宪法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检察监督等国家监督的作用,保持公务活动的廉洁性。二是要加强日常监督,及时发现部门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出现的问题,促其改正。第一、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逐年加大,有的地方已将离任审计工作延伸到乡镇,有效防止了公共权力被滥用的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应注意从审计中发现案件线索,及时查处。第二要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我市在2000年初实行了会计委派制,设立了多个会计站,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职务犯罪的发生。第三要扩大家庭财产登记申报对象的范围,不应局限于什么级别以上的领导干部,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腐败易发部的中层干部的家庭财产也要实行登记申报。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负责具体组
织实施,登记后分家庭建立台帐。三是要注意发挥新闻监督、群众监督等社会监督的作用,使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没有藏身之地。
5、依法治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同志一直在思考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问题。从80年代初到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要靠法治。他认为:(1)“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2)“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3)“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如果没有完备法律进行控制,就很容易导致国家权力失控,从而危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因此,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顺利实现,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法治国家要求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来治理国家,行政手段则属于辅助性的地位,而且必须依法行政、公开行政。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和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总之,预防职务犯罪,要从完善机制入手,发挥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检查监督和新闻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教育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依法治国,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职务犯罪。
对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思考
权力是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政治力量。权力观
是人们特别是执掌国家政权的人对权力的来源、性质、如何使用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指导和实施执政活动的思想基础。权力观由世界观决定,构成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利益观。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前提,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环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这是他的地位职责决定的,问题是在对待权力的态度上,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趋向,这就形成了权力观问题。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权力观和世界观一样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即无产阶级权力观;一种是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不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即资产阶级权力观。通过看《自掘陷阱者戒》(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和《被钱和色推向深渊的市长》(广西玉林市原市长李乘龙案)两部警示教育电教片;观看反腐话剧《浪涛碧海》以及其它反腐倡廉展览活动。在学习对照党性修养先进典型事迹后,使我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观看两部警示教育片和反腐话剧中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些市长们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力,把权力当作获得金钱、美色的工具,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把权力当作个人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途径;把权力当儿戏,对待工作极不负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些权力的错位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的身上,但根本原因还是这些干部放弃了理想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行错误的权力观有关。从而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党群、干群
关系,败坏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去做好工作。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
第一、强化领导干部的内因,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从内因抓起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改造世界观,打好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素质,使其自觉做到实践“三个代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如何才能做到。我认为,一是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所掌的权是在为人民掌权,所以要牢记党的宗旨,践行“三个代表”一心为民,真正做到一切工作都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决不能把它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二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里,正是由于我们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从而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重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个道理古人早已说过,今天共产党人更应该明白它的含意。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引以为鉴,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体现。因此,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三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一个人政治上的成熟,首先是理论上的成熟。通过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和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免疫力,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关心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的具体利益,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政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强烈的党性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也是一个党性的修养问题,领导干部有了坚强的党性,就能够正确的对待和使用权力。自觉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衡量一个党员是不是合格,首先要看他党性强不强,如果一个党员没有党性就不配有党员的称号,一个党员没有党的意识,这个党就不成其为真正的党。前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已经证明了这点。因此,每个共产党员要增强党的意识,牢记职责,不辱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党员先进性,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三个代表”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
第二、正确的权力观要从外因抓起,铲除腐败的条件和土壤。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除了在他们主观上(内因)要求外,在客观上(外因)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除了强化教育和管理以
外。一是要加强监督机制,对干部行使的权力,要真正监督到位。广西原玉林市市长李乘龙在申诉中谈到,他的权力太大,有监督而不力,从纪委到各级监督部门都受他管,怎么去监督他?从而使他越发放纵,胆子越来越大,从要名到要利,从羞羞答答收钱到厚颜无耻要钱,直至日进万元,走进牢房为止;二是要加强民主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强化行政许可。在干部行使自己权力问题上,除了加强监督外,还要实行民主化、制度化、程序化。要按制度程序去行使自己的权力,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最终是要出问题的;三是要实行轮岗,异地调动制度。中国古代官员任职并不是在某地干一辈子的,而且也是经常调动。在关键岗位上,特别是与人、财、物直接打交道的岗位,要实行任期考核,轮换岗位。对于县、市、省级的领导干部也要实行任期考核,没问题的异地调动,有问题的下来,以防在某地干时间长会产生和扎下腐败之根;四是实行任期考核,民主测验,末尾淘汰制。每年对政府部门的干部,直至机关办事人员,都要进行民主测验,要彻底铲除,不为民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衙门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以上四种措施长期坚持下去,使各级领导干部,直至办事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将受到限制,促进廉政建设,养成为民办事的作风。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必须要有权力。同时,领导者也必须要有权威与威信,这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首要条件。但是,权力并不等于权威,也不意味着权力越大权威越高。权威的建立不仅要靠权力的正
确行使来实现,同时也要靠个人品德的魅力来赢得被领导者的尊重和服从。领导者的权威实质上是通过其品格、才能、学识、情感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树立权威必须要注意“德、才、廉、勤、公、信、情”这几个字。要做到品德高尚,不贪权、不贪财,以“德”立威。要注意不断学习,提高才能,以“才”增威。要做到廉洁奉公,以“廉”生威。要记住“勤于行则事治,勤于思则理得”,以“勤”出威。要做到公正、公平、公道,以“公”助威。要对党和人民忠诚,讲信用,不能违背党和人民的利益,以“信”取威。要关心群众的疾苦,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情”升威。
第四、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监督的关系
权力作为一种社会支配力量,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构筑人民事业的丰碑,也可以开掘自我毁灭的坟墓。数千年的人类政治史反复证明:权力必须要加以监督和约束,凡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定导致滥用,权力滥用,必然导致政治腐败和专制。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各级党组织对领导干部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监督。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对监督缺乏自觉性,甚至有一种逆反心理。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我们应努力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充分发挥监督制约机制的威势力量,对权力的一切过程和一切方面进行监督,以避免陷入用权误区。
第五、要正确处理权力与党性的关系
为谁掌权,为谁行使权力,是一个根本的、原则性的问题,是一个领导者的党性体现。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党性的
关系,必须要把握三个基本点:一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权力从本质上将是属于人民的,决不允许任何领导把人民授予的权力据为己有,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二是“权力必须服务于人民”。人民把权力授予给了我们领导干部,我们就要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办事情,而决不能当作达到个人目的的“特权”,滥用权力。三是“权力要保证政令畅通”。每个领导干部一旦有了权力之后,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要顾全大局,要确保中央大政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我们要牢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现在当干部是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姓名:****** 学号:1121********** 单位名称:*****************
第四篇:建设工程专业2012年高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建设工程专业2012年高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
2012年5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通过此次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建设工程专业学习了建筑节能设计学习了规划布局的节能设计、建筑空间体量的节能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公需课程学习了TRIZ理论的资源分析、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解题过程与方法、物质场分析、TRIZ与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本次学习使我了解了建设工程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掌握了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通过自己认真的学习使我获得很大收获,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现就本次学习体会阐述如下。
随着现代建筑的快速发展,对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节能,还要满足实用和保证质量,建筑节能的控制贯穿于建筑建造的全过程。只有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和提高效能的对策,才能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建筑能耗,即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用于供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用电器、烹饪、给排水和热水供应等的能耗。本世纪以来,人类在能源消耗上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能源问题已倍受各国重视,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问题之一。我国经济正处正调整发展期,能源需求也正快速增长,城乡建设与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建筑领域中的建筑业和住宅产业是能源消耗大户,我国建筑节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何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资源,已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建筑节能面临的问题
随着建筑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全球能源形势日趋严峻,据一些国际研究机构分析,世界一次性能源仅够人类使用30年,能源危机始终困扰着各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能源匮乏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中国煤炭消耗总量的40%,石油消耗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耗能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展资源节约工作的精神,要深入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进一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对新建建筑提出了节能要求,并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当前,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标准执行离不高,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困难重重,难以全国启动,离国家庙宇的建筑节能总体目标差距较大,这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问题的普遍性分析,一是全社会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节能建筑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二是缺乏可操作的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的地方性法规;三是对节能建筑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四是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五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
二、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
建筑的节能主要依靠减少围护结构的散热以及提高供热效率两个方面。建筑外形尽可能规整,避免不必要的凹凸变化;在夜间加强保温的条件下,要合理提高锅炉的负荷率,改善锅炉运行状况,采用管网水平衡技术以及加强供热管道路保温等等。
(一)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
争取南北朝向,适当开大南窗,以增加太阳热能的获得。南北朝向建筑物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散热,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得热度,是最有利的朝向。建筑体型系数指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体形系数越大,那么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的热损失越大。因此建筑外形尽可能规整,避免不必要的凹凸变化。
(二)提高墙体、屋顶的热工性能
外墙、屋顶和地面的保温,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使用多层门窗,用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休材料代替实心粘土砖;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选用密封性能好的门窗并加密封条,用密封材料填实穿墙管线连接处裂隙。
(三)提高窗户的热工性能
在一般建筑中,门窗面积占建筑外围结构面积的30%,门窗能耗占建筑外围结构热损失的40%~50%,在建筑能耗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因而研制新型保温门窗是当前门窗行业的主攻方向。中空玻璃作为一种最佳的窗用节能建材和一种成熟的高科技产品,已日益受到我国有关方面的重视。与普通玻璃相比,它具有卓越的保温、隔热、隔音、搞凝霜结露等性能,在窗户中玻璃面积占窗户面积的58%~87%,由于普通玻璃的热阻会上很小,单层玻璃是窗户保温节能薄弱的环节。国内外实践证明,使用中空玻璃是实现门窗节能的重要算途径。
三、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一)开发新材料,采用新工艺
在建材生产方面,研制开发多种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来降低建材生产能耗。例如,过去我国一直采用标准粘土砖作为主要的墙休材料,这种传统墙材的生产不但毁坏了大量耕地,使我国本已十分紧张的人均耕地面积愈加减少,严重的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而且烧制粘土砖需要大量的能源,不利于节能。同时粘土砖自重大、热工性能不够好,施工劳动强度大,不利于建筑工业化。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限制了它的继续使用,现在国家已明令限制使用标准粘土砖,取而代之的是用工业废料制成的砌块和板材。如现在广为应用的粉煤灰砌块,由于其质轻、节能,还能减轻工业废料处理压力,已成为环保型的新生墙材。此外,改进常用建材的加工工艺或采用新工艺,也是节能的有效途径。
(二)低能耗建筑综合技术组成建筑围护结构。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传统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往往是承重功能与保温功能相结合,构成较为简单,单纯用砖石、混凝土或木材筑成。这种材料的保温隔热效能很差。例如,传统的普通粘土砖砌体的导热系数高达
0.81W/(m•k),而近期迅速发展的能够工业化大生产的泡沫聚苯乙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高效保温材料,则可低至0.035 W/(m•k)~0.04 W/(m•k)左右,也就是说,其保温效能可以高出普通粘土砖砌体的20倍。于是人们了解到,用高效保温材料、隔汽材料和覆面加强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墙体,可以以薄很多的结构,取得高许多倍的保温隔热效果。按保温材料所处位置不同,又分有多种方式,其中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近年来,参照国外经验,用挤塑聚苯乙烯板(OPS)做倒置式屋面保温层,即从结构层往上分别是防水层、保温层,砌体保护层。倒置式屋面保温对屋面结构进行了革新,效果良好。已在不少工程中得到应用。OPS板具有连续的表层和闭孔式蜂窝状结构、结绳均匀、连接紧密、抗压强度高、低热导性高、高抗水汽浸透性能和耐气候性能好,不易老化。用这种XPS板做屋面保温覆盖在防水层上,使保温层起到保护防水层的作用,即可使防水层免受日光的暴晒,又大大缓解了防
水层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还可避免防水层受到磨损、冲击、穿刺等破坏,使其寿命大大延长。
四、如何推进建筑节能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想建筑节能能快速地全面地开展,需要正确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推进建筑节能,既改善室内的环境,又降低能源的消耗,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利国利民的事情。从当前来看,建造节能建筑,虽然会增加一些投入成本,但是,在追求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关注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
(二)“新建”控制与“既有”改造的关系
推进建筑节能,当前面临的双重任务是既要按节能标准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的能耗水平,又要加快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步伐,必须坚持“两手抓”的原则,一手抓“新建”控制,一手抓“既有”改造。
总之,只要按照节能新标准严格把好节能设计关,监督好施工节能用材关,就能有效提高居住建筑节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耗费,节约居家生活成本,为住户打造真正的环保节能、舒适、健康、方便的高品质住宅,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效地节约土地和能源,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建筑热工技术与恰当应用新材料、新构造相结合,搞好节能建筑设计和施工,促进建筑节能和利用自然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建筑热功能的进一步改善,是我国建筑工作者进人21世纪的重要任务。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基础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今后在较长时期内也难以缓解,为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必须节约使用能源,逐步扭转能源浪费严重的状况。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逐步塑造的。培养和激发创造动机,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社会精神通过培养转化为社会实践主体的创新。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力量,正确的社会社会舆论会使个体产生创新的积极性,良好的风尚习惯会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本质的精神表现,是人在创新活动中反
映的精神素质。培养创新的社会精神对推动令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不迷信理论,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令尊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批判就是研究,批判就是讨论,批判就是思想的交锋、互补和互动,通过交换达到思想的完整和提升。创新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形似,讲求实效,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可能性统一起来。创新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
其次,社会心态创新。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性格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个性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即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心态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机制、健全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首先,应该充满激情,保持求和、求新、求变、求奇、求胜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看到希望,保持旺盛的斗志,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要求。要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且以爱心和热情发挥这种习惯。积极的激情能够调动起全身心的巨大潜力,推动创新。其次,做到百折不挠,必须确立坚持的心态,调适自控,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而再的挫折正是成功路上的指路牌,愈挫愈勇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历程,务尽一切努力去赢得胜利,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坚持不懈。
第三,科学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谓理论创新是人们通过创造的活动而赋予理论以新的内涵,它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要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因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把执政理想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到人自身,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作为价值目标,提升了认识的新境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不断开辟广阔的空间。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全球化,已经把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类不仅要在共同制定的规则下进行交往与合作,还要共同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战争阴影。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程度和解放程度,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具体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论创新需要创新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还要遵循理论创新的内在和原则。做到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时刻牢记群众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全面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要乐于并且敢于参加各种创新的实践,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与时俱进,永无止境。
总之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我将在我今年的工作中把我学的知识运用到基本建设行业的实践中去。
第五篇:建设工程专业2012年高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建设工程专业2012年高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
2012年5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通过此次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建设工程专业学习了建筑节能设计学习了规划布局的节能设计、建筑空间体量的节能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公需课程学习了TRIZ理论的资源分析、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解题过程与方法、物质场分析、TRIZ与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本次学习使我了解了建设工程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掌握了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通过自己认真的学习使我获得很大收获,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现就本次学习体会阐述如下。
随着现代建筑的快速发展,对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节能,还要满足实用和保证质量,建筑节能的控制贯穿于建筑建造的全过程。只有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和提高效能的对策,才能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建筑能耗,即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用于供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用电器、烹饪、给排水和热水供应等的能耗。本世纪以来,人类在能源消耗上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能源问题已倍受各国重视,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问题之一。我国经济正处正调整发展期,能源需求也正快速增长,城乡建设与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建筑领域中的建筑业和住宅产业是能源消耗大户,我国建筑节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何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资源,已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建筑节能面临的问题
随着建筑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全球能源形势日趋严峻,据一些国际研究机构分析,世界一次性能源仅够人类使用30年,能源危机始终困扰着各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能源匮乏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中国煤炭消耗总量的40%,石油消耗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耗能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展资源节约工作的精神,要深入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进一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工作。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对新建建筑提出了节能要求,并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当前,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标准执行离不高,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困难重重,难以全国启动,离国家庙宇的建筑节能总体目标差距较大,这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问题的普遍性分析,一是全社会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节能建筑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二是缺乏可操作的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的地方性法规;三是对节能建筑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四是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五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
二、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
建筑的节能主要依靠减少围护结构的散热以及提高供热效率两个方面。建筑外形尽可能规整,避免不必要的凹凸变化;在夜间加强保温的条件下,要合理提高锅炉的负荷率,改善锅炉运行状况,采用管网水平衡技术以及加强供热管道路保温等等。
(一)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
争取南北朝向,适当开大南窗,以增加太阳热能的获得。南北朝向建筑物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散热,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得热度,是最有利的朝向。建筑体型系数指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体形系数越大,那么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的热损失越大。因此建筑外形尽可能规整,避免不必要的凹凸变化。
(二)提高墙体、屋顶的热工性能
外墙、屋顶和地面的保温,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使用多层门窗,用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休材料代替实心粘土砖;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选用密封性能好的门窗并加密封条,用密封材料填实穿墙管线连接处裂隙。
(三)提高窗户的热工性能
在一般建筑中,门窗面积占建筑外围结构面积的30%,门窗能耗占建筑外围结构热损失的40%~50%,在建筑能耗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因而研制新型保温门窗是当前门窗行业的主攻方向。中空玻璃作为一种最佳的窗用节能建材和一种成熟的高科技产品,已日益受到我国有关方面的重视。与普通玻璃相比,它具有卓越的保温、隔热、隔音、搞凝霜结露等性能,在窗户中玻璃面积占窗户面积的58%~87%,2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由于普通玻璃的热阻会上很小,单层玻璃是窗户保温节能薄弱的环节。国内外实践证明,使用中空玻璃是实现门窗节能的重要算途径。
三、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一)开发新材料,采用新工艺
在建材生产方面,研制开发多种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来降低建材生产能耗。例如,过去我国一直采用标准粘土砖作为主要的墙休材料,这种传统墙材的生产不但毁坏了大量耕地,使我国本已十分紧张的人均耕地面积愈加减少,严重的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而且烧制粘土砖需要大量的能源,不利于节能。同时粘土砖自重大、热工性能不够好,施工劳动强度大,不利于建筑工业化。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限制了它的继续使用,现在国家已明令限制使用标准粘土砖,取而代之的是用工业废料制成的砌块和板材。如现在广为应用的粉煤灰砌块,由于其质轻、节能,还能减轻工业废料处理压力,已成为环保型的新生墙材。此外,改进常用建材的加工工艺或采用新工艺,也是节能的有效途径。
(二)低能耗建筑综合技术组成
建筑围护结构。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传统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往往是承重功能与保温功能相结合,构成较为简单,单纯用砖石、混凝土或木材筑成。这种材料的保温隔热效能很差。例如,传统的普通粘土砖砌体的导热系数高达0.81W/(m•k),而近期迅速发展的能够工业化大生产的泡沫聚苯乙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高效保温材料,则可低至0.035 W/(m•k)~0.04 W/(m•k)左右,也就是说,其保温效能可以高出普通粘土砖砌体的20倍。于是人们了解到,用高效保温材料、隔汽材料和覆面加强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墙体,可以以薄很多的结构,取得高许多倍的保温隔热效果。按保温材料所处位置不同,又分有多种方式,其中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近年来,参照国外经验,用挤塑聚苯乙烯板(OPS)做倒置式屋面保温层,即从结构层往上分别是防水层、保温层,砌体保护层。倒置式屋面保温对屋面结构进行了革新,效果良好。已在不少工程中得到应用。OPS板具有连续的表层和闭孔式蜂窝状结构、结绳均匀、连接紧密、抗压强度高、低热导性高、高抗水汽浸透性能和耐气候性能好,不易老化。用这种XPS板做屋面保温覆盖在防水层上,使保温层起到保护防水层的作用,即可使防水层免受日光的暴晒,又大大缓解了防 3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水层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还可避免防水层受到磨损、冲击、穿刺等破坏,使其寿命大大延长。
四、如何推进建筑节能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想建筑节能能快速地全面地开展,需要正确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推进建筑节能,既改善室内的环境,又降低能源的消耗,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利国利民的事情。从当前来看,建造节能建筑,虽然会增加一些投入成本,但是,在追求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关注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
(二)“新建”控制与“既有”改造的关系
推进建筑节能,当前面临的双重任务是既要按节能标准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的能耗水平,又要加快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步伐,必须坚持“两手抓”的原则,一手抓“新建”控制,一手抓“既有”改造。
总之,只要按照节能新标准严格把好节能设计关,监督好施工节能用材关,就能有效提高居住建筑节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耗费,节约居家生活成本,为住户打造真正的环保节能、舒适、健康、方便的高品质住宅,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效地节约土地和能源,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建筑热工技术与恰当应用新材料、新构造相结合,搞好节能建筑设计和施工,促进建筑节能和利用自然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建筑热功能的进一步改善,是我国建筑工作者进人21世纪的重要任务。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基础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今后在较长时期内也难以缓解,为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必须节约使用能源,逐步扭转能源浪费严重的状况。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逐步塑造的。培养和激发创造动机,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社会精神通过培养转化为社会实践主体的创新。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力量,正确的社会社会舆论会使个体产生创新的积极性,良好的风尚习惯会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本质的精神表现,是人在创新活动中反 4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映的精神素质。培养创新的社会精神对推动令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不迷信理论,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令尊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批判就是研究,批判就是讨论,批判就是思想的交锋、互补和互动,通过交换达到思想的完整和提升。创新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形似,讲求实效,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可能性统一起来。创新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
其次,社会心态创新。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性格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个性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即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心态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机制、健全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首先,应该充满激情,保持求和、求新、求变、求奇、求胜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看到希望,保持旺盛的斗志,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要求。要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且以爱心和热情发挥这种习惯。积极的激情能够调动起全身心的巨大潜力,推动创新。其次,做到百折不挠,必须确立坚持的心态,调适自控,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而再的挫折正是成功路上的指路牌,愈挫愈勇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历程,务尽一切努力去赢得胜利,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坚持不懈。
第三,科学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谓理论创新是人们通过创造的活动而赋予理论以新的内涵,它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要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因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把执政理想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到人自身,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作为价值目标,提升了认识的新境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不断开辟广阔的空间。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全球化,5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已经把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类不仅要在共同制定的规则下进行交往与合作,还要共同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战争阴影。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程度和解放程度,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具体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论创新需要创新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还要遵循理论创新的内在和原则。做到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时刻牢记群众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全面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要乐于并且敢于参加各种创新的实践,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与时俱进,永无止境。
总之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我将在我今年的工作中把我学的知识运用到基本建设行业的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