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论》课程总结

时间:2019-05-12 13:1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实践论》课程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实践论》课程总结》。

第一篇:《创新实践论》课程总结

《创新实践论》课程总结

虽说课程总结是考题之一,但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总结的过程让我又重温了笔记,又牢固了老师讲的要点,比如说“行胜言,意在前”的家训、“剥葱头”的创新方法、Cmn的创新公式以及what、why、how、who的3w1h法等等。我也曾用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思考过、实践过,确实获益匪浅。

下面我就详细列出课程所学内容,以便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应用。

第一讲:主要讲了创新实践论的本质,即创新思维和创新行动相统一;以及自主创新的定义:创新项目自主规划、创新过程自主控制、创新产权自主支配;还有创新型人才的定义等。

第二讲:创新本质论

包括创新现象论、创新本质论、创新相对论和创新层次论。2创新本质论的必要条件是:求异变,充分条件是:求发展。3创新相对论包括:无中生有、有中生无

4创新层次论:指创新成果的改进或原创,创新对象包括基础、应用和技术,创新组织包括国际、国家、地方、行业、企业和民间。

第三讲:创新活动论

2创新问题论:包括概念法和3w1h法 3变异思考论的目的条件和方法

4创新设想论的定义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功能

5创新成果论: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第四讲:创新思维论

包括创新意识论、创新思路论、创新思维方法论 1创新意识论: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定义

2创新思路论包括:正向、反向、合向、横向创新思路

3创新思维方法论包括:合向创新思路、辐射创新思路、联想模拟法和创新直觉论

第五讲:创新能力论

包括创新观、创新动机论、创新知识论和创新技能论

1创新观:包括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价值观、社会观和人生观 2创新动机论:动机和创新动机的定义

3创新知识论:创新事实、创新原理、创新方法技能、创新人才知识 4创新技能论:运用创新理论和方法与创新实践的能力

第六讲:技术创新论

1技术创新的概念

2技术创新模式论:技术创新活动空间、技术创新过程的要素构成

3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创新设想---投融资---企业计划---试制开发---生产营销决策 4技术创新主体论:主题是企业 5技术创新动力论:生存竞争需要、政策导向、浮力效应、科学发展需要、市场需求推动和

主题创新偏好

6创新体系论:包括国家创新体系、企业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联盟

第七讲:创新人才论

1创新潜质论

2创新效能论:行为函数和创新行为模型

3创新效能与个性品质的关系:创新人才的标准 4创新素质论:三大基础和五种能力

第八讲:团队创新精神

1美国奥斯本的BS法:智慧场效应、两个原则和实施过程 德国的635法:团队组成--6人,每人提出创意--3个,规定完成时间--5分钟 3美国的菲利普斯66法:6人团队、6分钟加上BS思考法 4英国博诺的六顶帽子思考法:白、黄、黑、红、绿、蓝

第九讲:创新人才自我修炼

1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充要条件

2创新型人才的知识构成:三个层面、三足鼎立

3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经验积累型、环境历练型、二次开发型、教育培养型、自我修炼型、范式效应型

4创新型人才的自我修炼:有欲则刚、事事思辨、拓展知识、勤于实践和其他

以上便是《创新实践论》这学期所学的内容,但我认为,这不是创新的全部所在,创新的真正精华还在于我们去亲身体验、亲自发现,还要将所学所讲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所谓“创新实践论”,不只要创新,还要实践,因为只有真正的付诸实践,我们才会有所收获,而不仅仅是空空的纸上谈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更应该为了我们自己、为了中华民族、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修炼,争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篇:创新实践课程总结

创新实践课程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而创新,来源于新时代的我们。——题记

我校今年10月份开展了大学生15届“创新工程实践公开课”,利用网络公开课和公开见面会课程的学习传授,了解创新,认可创新,希望让我们在新的时代中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发展。

创新实践就是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法进行创新 可以创新方法,在生活中去实践。比如说在原来没有的基础上,在发明创立一些东西事物,叫做创新到生活中去做一些事情叫做实践。

在学习的过程中,讲课老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创新的起源,从一个可乐瓶游戏的开始,引领我们进入设计思维发展的历史、设计思维的三大步骤和六大流程、创新设计思维的十大特征等等,为我们揭开了创新实践的大门。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教学的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所以讲课老师利用生动的例子,对起源和发展娓娓诉来,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创新还是实践两者密不可分,互联网软件的开发,需要实践中的市场营销技巧,而市场营销的手段又要跟上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无时不刻的提醒着我们既要发展,又要学习,既要创新,也要实践!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也是青年成长的正确道路。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青年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观念的成熟,学识的增进,技能的提高,都有赖于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就将更加波澜壮阔、丰富多彩,具有更大的活力与魅力,课程的最后是演讲技巧的学习,无疑这是一神来之笔!对如今我们这些即将踏上社会的学子而言,面试的演讲技巧十分重要,它关乎着我们的命运,是参加工作的考量线。尽管老师们讲课的时间不算很长,却还是让我受益颇多,增加了我对演讲的认知和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科学研究表明,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这些不同的结果往往很难判断谁是谁非,其关键在于每一种认识的自身必须能够做到自圆其说和自成体系。只有这种自圆其说的系统认识,才可能形成知识或发展成学派。因此,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创造力对我们国家又多么的重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的本质是创造,创新的理论基础就是创造学。所以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拿出十分的激情去学习这们课程。

学习结束后,我总结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增强观察能力

二、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系统的思考

三、要用于付诸实践

四、要反思进取,不一昧盲同

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健康成长的又一明确要求,也是新时期坚持中国青年运动正确方向的重要课题。要大力激发青年的创新精神,增强青年的创新能力,进而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也是青年成长的正确道路。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青年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观念的成熟,学识的增进,技能的提高,都有赖于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就将更加波澜壮阔、丰富多彩,具有更大的活力与魅力。

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育人的理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直接运用。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又是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载体和助力器。因此,只有不断创新,解放思想,勤劳务实,勇于实践,才能建设强大的中国梦,成就社会主义新建设!

班级: 15会电1班 33号

姓名:--

第三篇:创新创业课程总结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

食品学院生物工程142班

王辉腾 5602214040

经过一个学期的创新创业的课程学习,见识了一位又一位的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牛,自己也获益良多。今天主要在两方面做一个总结。

一、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心得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持设备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持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当然要归功于设备上应用程序的多样化。一些大中小型公司层出不穷的推出各类APP,当然,这些APP有好有坏,优秀的APP成功的被推广至市场,成为时下的流行,失败的APP下载量一直出于低迷,不能被用户所接受。那么是什么让一款APP成功被用户所接受,并且能够长久的留住客户呢?

从被下载至客户端的那刻起,一款APP的诞生就是为了能够服务其所对应的用户群,能否长久的存在于设备上,并且被长期地使用,这决定于这款APP是否能否很好的服务于用户群,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可见用户的需求是APP持久发展的动力来源,而留住用户成了APP努力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深度挖掘用户需求。通常设计师们会和用户一起置身于典型情景中,观察用户的操作,并且不打断用户对于APP的使用,在这过程中最好进行拍摄和记录,留意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表情、行为方式、情绪等,等用户结束了体验,再对其进行访谈,让其解答刚才行为的原因。由此在最终结论中,可以将用户群细分出,知道对于每个用户群可提供的服务是什么,他们需要的功能是什么,以此来满足用户。最后,可以针对每个用户群设立1-2个用户模型,并且设计师们可以将自身带入情景中设想需求,这样做出来的设计能更符合用户的真正需求。

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通过以上的用户调研,分析调研结果,用数据说话,从数据中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对内容、界面、交互进行设计。

内容是APP的根基。APP的内容必须有明确的定位,有明确的用户群,针对这些用户群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内容,而非硬塞给用户他所不需要的一些东西。不需要的内容就删除,否则会吸引用户注意力,并且给用户杂乱无章的感觉。仅给用户需要的。

在日常生活使用中无处不在,让一款APP留住用户,增加用户的粘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地从用户角度出发,使APP更人性化更生活化并且紧跟用户当前甚至是将来的步伐,才能让APP长久地被用户接受并使用。

二、人生规划篇

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环境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① 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 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 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 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实施策略。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评估与反馈。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第四篇:实践论

2011140713 潘小琼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7月写就的,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参考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论列宁主义基础》 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论著,再结合中国的革命世界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实践论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指出,人们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经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它强调指出,人的认识过程反复经过这两次飞跃,对于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但是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

2012-11-30 2011140713 潘小琼

《实践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作者特别强调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

文中论述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问题,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以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论中作者论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他指出了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文中强调,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2012-11-30 2011140713 潘小琼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毛主席的《实践论》,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时刻看清楚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如一盏明灯,使我们在摸索中不会迷失方向。知行统一,通过实践,不断地认识事物,在实践中检验认识,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发展新的认识,识认与实践不断地这样循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

2012-11-30

第五篇:《实践论》

读《实践论》有感

在高中学习思想政治的时候,实践这一节是我最喜欢的。正如毛泽东曾经说的“你若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要亲自尝一尝”,我也始终信奉实践的信条,任何知识,只有在生产或是生活的实践中用的上,才算是“有用”的知识。毛泽东在1937年发表《实践论》的目的就是告诉人们认识必须要和实践相符。向党内同志警示看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统一,更是为了反对和批判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和危害。

《实践论》的出现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的阐述,更是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指导。当然它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实践指导作用。教条主义错误发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战争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曾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缘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战争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损失。王明等党内教条主义者,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只言片语,脱离中国实际。经验主义者则拘泥于自身经验,不理解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为了不重蹈两次国内革命失败的覆辙,让党内同志认清理论的践行必须要符合实际,故而写作这篇《实践论》,这篇著作在当时大大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直接为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实践论全篇共26个段落,按照内容课划分为三个部分:

一、实践和认识(1-5段)什么是实践?费尔巴哈的旧唯物论把实践规定为消极的感性直观,而不是感性活动。唯心主义认为实践是“道德修养”“内省”。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把实践理解为变革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不是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而是终于完成了某件事。

在马克思这里,认识来源于实践。毛泽东进一步对认识源于实践做了深刻的论述:“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来源于实践,那么正确的认识就是正确而又全面的反映了实践活动的认识论。有时认识对实践是不能如实的反映的。

中国人的“天朝”梦做了很多年了:从秦皇汉武到明王清帝。或许历史上,我们曾经在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283页 军事和经济实力上称霸全球,可是自19世纪以来,中国就再也没能实现这个天朝梦。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后的今天现实告诉我,我国的主要矛盾依旧是落后生产力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发展速度还是赶不上需要。近代以来,中国历经了太多苦楚,我们的天朝梦仍旧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形而上,于是乎 “天朝”梦渐渐的变成了一种国人的自嘲与痛楚。天朝梦的破碎正说明了认识一旦与实践脱离,认识必将退出舞台。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6-19段)

第6-19段主要论述了认识发展的第一个过程:实践—认识,这一过程中,又把它区分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阶段。

“原来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延安这些个别的事物作用于考察团先生们的感官,引起了他们的感觉,在他们的脑子中生起了许多的印象,以及这些印象间的大概的外部的联系,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

在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从实践到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认识对象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外界事物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在人们的头脑中不断地产生出许多感觉和印象,这些感觉和印象就是人们认识的量变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只是感觉到了认识对象,还没有形成深刻的概念,还没有深刻的理解它。

“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这是认识的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人们对于一个事物形成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认识阶段。在理性认识阶段阶段,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表面的片面的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纵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的思想就是这样逐步形成与进步的。1979年,伴随着改革的一声号角,人们在实践中明白了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这就是从实践到感性认识。中国的开放浪潮来势汹汹,凭借着中国人的勤劳,在 2

33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285页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285页 物质积累方面,中国用3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路程。但是,随着国家实力的上升与个人信仰的迷失,不禁让国人对今后的中国走向产生了迷茫与困惑。2013年伴随着新一届领导人的上台,中国梦一词迅速蹿红,微博上一条名为#我的中国梦#的话题被几千万人热议,国人开始思考 “中国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什么是中国人的梦想?”这些深刻的远景问题,中国梦不仅包含了中国再次成为“天朝”的雄心,还包含着国人对人生目标的思考。不得不说中国梦的提出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根据的——中国正面临机遇与挑战。以3D打印技术为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是中国面临的机遇,危机主要指完成经济转型与保障平稳增长的压力。正是基于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对改革开放的感性认识,中国梦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

第16-19段论述了认识—实践的过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我们认识和掌握外部世界的规律并不是目的本身,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只有将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并指导实践,我们的认识才具有实际意义。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的出路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奋斗赋予了个人意义。越奋斗越迷茫,这是很多青年朋友都会遇到的困惑,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奋斗努力的意义是什么。教科书中、新闻里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和理想,可又有多少人民群众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追求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中国梦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接地气,人人都有梦想,这就是“中国梦”一提出来就引发社会的广泛共鸣的原因。所以“中国梦”就成为了一种浅显易懂的价值观在中国迅速蔓延开来,它让我们有了坚定的信念,把我们每日每夜、每时每刻的奋斗跟我们精神层面的发展提升凝聚成统一的目标和意义。

4三、真理及其发展(20-26段)

真理是人的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真理不是一个静态的结论,真理是一个辩证运动、永恒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290页 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

这段话说明了任何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相对性是指真理是有条件的反复的,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从认识主体来看,人们的认识总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从认识主体来看,人们的认识总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思想、立场、文化素养和生理状况的制约。统治了物理界300年的牛顿定律被相对论拉下了神坛,难道真理就会止步于爱因斯坦?随着人们探索空间的不断扩展,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变得狭隘,没有哪个理论会一直成为普世真理。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总是要历经实践到认识,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往复才能完成。真理的绝对性是说真理具有无限性。真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代代相传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最后,再一次引用《实践论》中的原文,来对认识发展的总规律的做一个总结: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65 5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292页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296-297页

参考文献:

[1].实践论、矛盾论导读[M].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2 [2] 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肖兴燕.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解读[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下载《创新实践论》课程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实践论》课程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践论

    《实践论》的启示 副标题: 作者:吴敦平文章来源:市委党校进修二班 点击数:286 更新时间:2010-10-15 10:35:59 根据中共南平市委党校学习安排,近日我再次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实......

    实践论

    《实践论》是毛泽东“最著名、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31 年至1934 年,党和红军在革命中遭受严重挫败,已经到了近乎灭亡的危境。以毛泽东为代......

    实践论

    姓名:李锐学号:2015100225 《实践论》读书报告 《实践论》这本毛主席的著作,在我高中时读过,当时年轻,很惭愧没能看懂。进入大学,有了较为充裕的时间来阅读哲学这方面的书,同时伴......

    实践论

    《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

    实践论

    《实践论》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爷爷在1937年写的,其实在小的时候,受到家人的影响,很早就接触到《实践论》,但因为当时还太小,不能理解,而如今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再次阅读,发现其中的......

    实践论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

    实践论

    实践论》读后感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

    创意与创新课程总结

    创意与创新方法课程小结 创新,是挺进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是一个民族甚至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是成为高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创新的重要性决不容我们忽视。 刚从20世纪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