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幅”和“副”的区别(词语辨析)
幅和副这两个字,读音、字形相似。它们都可以作量词,在运用时很容易混淆。
幅和副都是形声字,声旁相同,读音接近,前一个字读二声,后一个读四声;但它们的形旁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幅是巾旁,望字生义,是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我国国民经济大幅度增长。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
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庄严的面孔,一副笑脸。
第二篇:词语辨析(DOC)
词语辨析大全
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08、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09、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10、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11、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12、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
(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 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13、边疆、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14、不详、不祥: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15、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6、报复、抱负: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7、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8、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9、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20、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21、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22、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23、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24、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25、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01、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02、刹那、霎那: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03、斥责、叱责: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04、驰马、马驰: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下去。路下,马受到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撞成了重伤。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县官要骑马人写答辩状。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自己“驰马伤人”。他写完后向一位朋友请教。朋友问清了情况,提笔将“驰马伤人”改为“马驰伤人”。他说:“„驰马伤人‟的主要责任在你,而“马驰伤人”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在人。”结果,本应重判的骑马人,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驰马”和“马驰”,只颠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一样。
05、呈现、浮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06、嘲笑、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07、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08、处罚、惩罚: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09、沉思、深思、寻思、神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
10、才能、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11、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12、处世、处事: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13、查核、察核: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14、查访、察访: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15、草率、轻率: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16、常(成)规、陈规: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后者指不实用的旧规章。
17、筹划、筹备: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18、陈设、摆设: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19、传诵、传颂: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20、船、船只: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21、查阅、查验: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22、常、长:“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写成“细水常流”。
23、哆嗦、颤抖: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24、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25、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26、电讯、电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27、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28、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29、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30、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31、戴、带:“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10、度过、渡过:“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32、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1)“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2)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3)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
(4)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5)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都可以说成“倒是”
01、而后、尔后: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02、恩惠、恩赐: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03、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04、幅、副: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05、发奋、发愤: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06、抚养、扶养: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
07、发现、发明: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
08、法制、法治: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09、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
10、风气、风俗、风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11、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12、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
13、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14、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15、赋予、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16、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17、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18、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19、抚育、哺育、抚恤:“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20、分辨、分辩:“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01、改进、改善: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
02、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03、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后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
04、关注、关照: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
05、灌注、贯注:前者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06、光临、惠顾: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07、工夫、功夫: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08、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09、过度、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渡句”决不能用“度”。
10、给予、给以:前者是书面语,也作“给与”,读jy;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读gey.11、聒(guō)噪、鼓噪:“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
12、观察、观测: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
13、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14、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
15、化装、化妆:“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16、含糊(含胡)、模糊(模胡):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17、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18、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19、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
20、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21、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22、拣、捡: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23、坚苦、艰苦:“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前者指坚忍刻苦(主观精神),后者指坚难困苦(客观实际)。
24、艰辛、艰难: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困难。
25、决、绝:“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等。“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
“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就错了。
26、究竟、毕竟: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27、精密、周密:都是形容词,都有紧密、细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精密”侧重于“精”,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而“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
28、截止、截至:“截止”是动词,不带宾语但可带补语,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而“截至”一般作介词,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截止”读jiézhǐ;“截至”读jiézhi。比如:展览会闭幕日期,也就是“截止”日期,若中间统计人数,就只能写“截至”某日,参观人数有多少。
29、局面、场面:前者范围大较抽象,后者范围小较具体。30、交流、交换:前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参与,后者强调互换,另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交换(礼物)。
31、聚歼、歼灭:前者指把敌人包围起来彻底消灭,强调包围;后者指消灭敌人,属一般用法。
32、尽管、无论:前者作连词时,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折的连词呼应;后者是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33、节制、节支:前者指(1)指挥管辖;(2)限制或控制。后者指节约开支费用。
34、节余、结余: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因节约而剩下,后者是结算后剩下。
35、间接、简捷:前者指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跟“直接”相对;后者指直截了当,也作简截。
36、聚集、聚积:前者指集合,凑在一起;后者指一点一滴地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
37、精练、精炼、简练:“精练”指文章、说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精炼”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同“精练”。“简练”指措辞简要、精练。
38、鉴赏、欣赏:前者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后者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39、惊愕、惊骇、惊恐、惊吓、惊讶:“惊愕”<书>吃惊而发愣;“惊骇”<书>惊慌害怕;“惊恐”惊慌恐惧;“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40、经历、阅历:前者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是动词。后者指(1)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2)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名词。
41、激动、感动:前者指(1)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2)使感情冲动;(3)激荡。后者指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
42、检查、检察、监察:“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监察”指监督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个人。
43、教诲、教训:前者是褒义词,(书)教训、教导;后者是中性词,(1)教导训诫(2)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44、辣手、棘手: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难办。
45、界限、界线:前者指不同性质事物的分界,限度,尽头等;后者指分界的线(具体的)。
46、急躁、暴躁: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47、激奋、激愤(激忿):前者指激动振奋;后者指激动而愤怒。
01、考察、考查:前者着重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或细致深刻的观察;后者和“检查”差不多,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动、行为)。
02、克服、克复:前者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后者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
03、开辟、开拓:前者指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后者指开辟、扩展(从小到大)。04、宽慰、安慰: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
05、困苦、痛苦:前者指生活上艰难痛苦;后者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06、里程、历程:“里程”指(1)路程;(2)发展的过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
07、连接、联接:都是动词。但“连接”更有使动意义。从方式上看,“连接”重在“衔接”,就是互相接连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具体明确。“联结”重在“结合”,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使二者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这种联系是比较抽象的。从涉及的对象上来看,“连接”的两个事物,一般都是具体可感的;而“联结”所涉及的事物,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笼统的。
08、流传、留传:前者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后者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09、流畅、流淌:前者指流利、通畅;后者指液体流动。
10、流逝、流泻:前者表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强调水平流动且一去不复返;后者表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淌一样,强调竖直方向的流动状态。
11、滥用、乱用:前者指过多的使用,不必或不该用而用;后者指该用这个,而用了那个。
12、临近、邻近:前者指时间靠近;后者指地方靠近。
13、列席、出席:前者指参与会议而无发言权;后者指参加会议。
14、黎明、拂晓: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军事用语。
15、力行、厉行:前者指努力实践;后者指严格实行。
16、留恋、流连、留连、流离:“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流连”同“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流离”(书)由于灾荒战乱而流转离散。
17、连续、持续:前者指一个接一个;后者指延续不断,强调事物出现的绵延性。
18、聆听、倾听、谛听:“聆听”指(书面语)听。“倾听”指细心的听取。“谛听”指仔细听。
19、履行、执行:前者指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后者指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
20、利用、运用、应用、使用:“利用”(1)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2)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应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使用”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
21、刻画、刻划: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错外,一般都应写成“刻画”。
22、漠视、忽视:都有“不注意”的意思,前者强调冷淡地对待;后者强调不重视。
23、谋取、牟取:有感情色彩之别。前者为中性词,指设法取得;后者往往含贬义,指谋取(名利)。
24、面市、面世:前者指一般商品上市;后者指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
25、摸索、探索:前者指寻找(方向、方法、经验);后者指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
26、弥补、填补:都有“把不够的部分填足”的意思,“弥补”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填补”常与空缺、亏空、缺额搭配。(添补:补充用具、衣物等)
27、名声、名气:“名声”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名气”与“名声”相同,但用于口语。
28、名义、名誉:“名义”指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名誉”个人或集体的名声,多指赠给的名义,含尊重意。
29、蔑视、鄙视、藐视: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30、脑袋、头颅: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31、年轻、年青:跟“年老”相对,都是形容词,有“年纪小”的意思。“年轻”:
(1)年纪不大,多指10岁到20多岁之间;(2)与他人比较,年龄比他人小;
(3)“年轻”可引申为有精神,有活力;(4)指开创的时间不长(可用于人或事物)。“年青”只用于人:(1)指处在青少年时期;(2)指人外表、长相不老。
32、努力、竭力:前者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词义轻,后者指尽全力去做,词义重。
33、破坏、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34、品位、品味:前者指文学、艺术、作品等所达到的水平;后者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35、批评、批判:前者指(1)指出优缺点(2)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词义轻,后者指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词义重。
36、赔偿、补偿: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37、品尝、咀嚼:前者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后者指(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38、评价、评介:前者指评定价值的高低;后者指评论介绍。
39、彷徨(旁皇)、徘徊:前者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后者指(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40、平定、评定:前者指(1)平稳安定(2)平息叛乱等;后者指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
01、情义、情意、情谊:意义相近,都是指人的感情而言的。比较而言,“情义”使用的范围最小,“情意”和“情谊”一般可以互换,只是“情谊”的使用范围要比“情意”大。“情义”多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所指的范围多限定在有一定感情基础的人之间,一般不用于单位和单位、国家和国家之间。“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它所指的范围要比“情义”大,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如:情意绵绵),又可指人(个体)对国家的感情,还可以表示“情分”(如:礼物不多,但也是一点情意)。“情谊”多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切、爱护、照顾、帮助的感情,彼此之间不一定非要认识;情谊”也可以表示彼此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三者均可拆开来使用,如:有情有义、无情无义、情深意长、深情厚意、深情厚谊。
02、启示、启发:前者表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后者表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03、启示、启事:前者指启发指示;后者指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
04、启用、起用: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后者侧重于“起”,重新任用,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此外就搭配而言,“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而“起用”多与搭配。
05、驱除、祛除:适用范围不同,前者宽,后者窄,后者一般只用于疾病、邪祟方面。06、清净、清静:前者指(1)没有打扰;(2)水清澈。后者指环境安静。07、情景、情境:“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范围较小;“情境”指境地,范围较大。
08、取消、取缔:前者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后者指明令取消或禁止。
09、旗帜、旗号:前者指旗子,比喻榜样或模范,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术或政治力量等。后者指旧时标明军队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含义(多指借来做坏事)。
10、启发、启迪:前者指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后者指启发开导。
11、祈望、企望:前者指请求希望,有内心祈祷之意;后者指希望,强调恳切性。
12、缺点、缺陷:前者指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后者指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侧重于没有)。
13、权利、权力:前者与“权益”同,是伴随某种义务而来的,如公民权、人权、选举权都是“权利”;后者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如批准权、用人权等都是“权力”。
14、侵犯、侵害:前者指(1)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2)侵入别国领土;后者指(1)侵入而伤害(2)用暴力或非法手段损害。
15、权术、拳术:前者指谋略手段,是贬义词;后者指武术。
16、轻率、草率:前者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后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17、强迫(pò)、强逼(bī):前者指施加压力使服从;后者重在给人以威胁。
18、溶解、融解:前者是科技语体,指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后者多用于科技非科技语体,有消失、消散之意。
19、人、家伙:后者含有轻蔑的感情色彩。
20、溶化、熔化、融化:“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变成水。“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变成液体。“融化”与“溶化”的第二个意思相同。
21、思绪、心绪:前者指(1)思想的头绪,思路;(2)情绪。后者指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22、势力、实力:前者指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后者指实在的力量,多就军事或经济而言。
23、事例、示例、实例:“事例”名词,指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示例”动词,指举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实例”实际的例子,重在具体的。
24、闪耀、闪烁:前者表光彩耀眼,强调亮度,后者表光亮摇动不定,忽明忽暗,强调动态。
25、事故、事件:就范围大小而言,“事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范围较小,较具体。“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范围较大。(“世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
26、十足、实足:前者指(物品)成色纯或十分充足。后者指数量足数的。
27、熟悉、熟习、熟练:“熟悉”知道得很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习)学习得很熟练。
28、擅长、善于:前者重在某方面具有特殊的专长;后者重在长处、优点。
29、舒畅、舒坦:前者指开朗愉快或舒服痛快;后者重在心里安定、坦然。
30、收集、搜集:前者指使聚集在一块;后者指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不易得到的东西)。
31、申明、声明:前者指郑重说明;后者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32、声名、盛名:前者指名声,属一般用法;后者指很大的名望。
33、思考、思虑、思索、思量:“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一般用法;“思虑”思索考虑,重在考虑;“思索”思考探求,重在探求;“思量”.
第三篇:新 词语辨析
词语辨析大全 A 部 【爱戴·爱护】
这组近义词中,“爱戴”是敬爱并且拥护的意思,词的适用对象是下级对上级;“爱护”是爱惜并且保护的意思,适用于上级对下级。在使用时,注意弄清对象,正确运用。【安静·宁静】
“安静”和“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可是仔细推敲,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例如:
1、请大家安静一下!
2、上课铃响了,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例如:清晨,公园里十分宁静。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例如:在那里,他过着十分宁静的生活。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例如,“病人需要安静”一般不说“病人需要宁静”;而“游人散后,湖边十分宁静”却可以说“游人散后,湖边十分安静”,两句话意思上差异不大。【安详·安祥】
有些词如想当然或作似是而非的理解,往往出了错还不知道。“安详”一词有人错作“安详”即为一例。有人以为“安祥”即“安安祥祥”之意也。结果理解错了。
某读书报有这样两句话:“达天阁正面是„魁星点斗‟的塑像,神采奕奕,背景是八仙过海的浮雕。八仙有的安祥,有的诙谐,有的潇洒。”这就把“安详”错成了“安祥”。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多指语言举止。如“面容安详”“举止安详”“老人安详地坐在靠椅里”。又如《长生殿·舞舟》:“安详,徐开扇影露明妆。”此处的“安详”即从容自如的意思。冯梦龙《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近因小女出阁,预置媵婢月香。见其颜色端丽,举止安详,心窃异之。”此处的“安详”即稳重大方的意思。
“安”迄今未见与“祥”构成词的。古时作善、吉祥解时,详通祥。现代汉语已把“详”“祥”分了工。用“安详”的“详”并非吉祥之意,是不可通用的,如写了“安祥”就成了别字了。B 部 【毕竟·究竟】
这是一组虚词。“毕竟”用在肯定句中,强调原因或结果;“究竟”可以用于疑问句中,追究事情的本相,而“毕竟”不能。
【不但……而且·不但……反而】
这是一组虚词。两种格式都表示意思的递进,但后者一类句子里的“不但”后边一定是否定格式,“反而”后边是肯定格式;前者的后边均为肯定格式。
C 部
【嘲笑·讥笑】
“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沉重·沉着】
“沉重”指分量大或程度深。“沉着”指遇事冷静、不慌不忙。“沉重”是中性词,可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但不可以形容人的表情。“沉着”多用来形容人的神情,有时也可以形容人的表情。
【晨光熹微·暮色降临】
这是两个表示时间的词,前者是指早晨太阳刚刚露出头来时微弱的光,而后者则是指傍晚时分,太阳要落山而未落山时的昏暗的光。这二者是相对的,在这儿表示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
D 部 【大抵·大概】
这是一组虚词。“大抵”能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之意,而“大概”却只是表示约数。在表示估计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重在猜测。【单薄·结实】
“单薄”一词指身子骨瘦弱,身体很不好,与之相对的词可以是:“结实”,在这里指身体健壮的意思。这是一对语意相反的词。【订金·定金】
“订金”与“定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一般说来是等同的,即二者为等义关系。因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解释“订金”时说“定钱。也作定金。”解释“定金”时说“同„订金‟。”而所谓“定钱”,按《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指“购买或租赁时预先付给的,作为成交的保证”。这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凡是预先付给的,作为成交保证的钱既可以说“订金”也可以说“定金”。
其实从现行法律上说“订金”与“定金”的性质并不相同。“订金”属于预先支付的一部分价款,不具备担保的性质,而“定金”则具备担保的性质,并且有严格的设立条件。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由于二者法律性质有别,因而在不履行约定时法律处理上差异较大:对“定金”而言,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取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时,应当双倍返还定金。然而对于“订金”而言,如果收取订金的一方不能履行约定,交付订金的一方只可要求返还订金而不能要求双倍返还。换言之,“定金”具备法律效力,而“订金”则不具备法律效力。
我们已经走进商品经济时代,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认为,既然“订金”与“定金”的法律性质有异,那么在我们的经济交往中就不能随意使用这两个词,否则就有可能引发经济纠纷。
由此我们想到“订金”和“定金”与“演讲”和“讲演”、“衣服”和“衣裳”、“维他命”和“维生素”之类的等义词不同:“演讲”和“讲演”之类的等义词可以随意替换而不会产生法律纠纷,但“订金”与“定金”则因法律性质不同,随意替换就有可能产生法律纠纷。换句话说,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订金”与“定金”的含义己由过去的等义关系发展为现在的近义关系了。因此,语文词典的释义应该跟上词义的发展变化。
E 部
【而后·尔后】
这是一组虚词。“而后”,表示紧接着上面的动作去做。“尔后”,从此以后。
F 部
【沸腾·热闹】
沸腾与热闹是近义词。沸腾是比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热闹则是指(景象)繁盛活跃。
G 部
【格外·分外】
这是一组虚词。二者都有“更加”“特别”的意思。但“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能修饰一般动词,“格外”不受这些限制。上述“分外”均应换为“格外”。H 部
【还是·或者】
这是一组虚词。二者都表示选择,但是“或者”只能用在陈述句中,不能用在疑问句中;“还是”则相反,即使用在陈述句中,也仍含有疑问语句,如“我也搞不清楚他是先去的北京,还是先去的上海。【何况·况且】
这是一组虚词。二者都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但“何况”还有以下用法,即它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分句构成对比,用甲烘托乙,表示甲如此,乙更是如此。
J 部
【鉴于·由于】
这是一组虚词。“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鉴于”,感觉到,考虑到,有借鉴或吸取教训的意味。
【径直·径自·竟自】
这是一组虚词。“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某一个人或某一方面单独做某事,多含贬意;“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
L 部
【琅琅上口·朗朗上口】
这两个词都有“诵读诗文声音响亮、顺口”的含义。它们的区别主要有:⑴ “琅琅上口”有“诵读熟练、顺口”“文辞通俗,便于口诵”之意。⑵ “朗朗上口”只能用来形容诵读得语流通畅、语气连贯、铿锵有力,有时还伴有抑扬顿挫;而“琅琅上口”除此义之外还可以用于诵读的十分熟练,但不一定声音响亮。⑶ “朗朗上口”必须用于有诵读的动作时,形容诵读的状态,而“琅琅上口”还可用于虽没有诵读的动作,但一经诵读便非常顺口。
O 部
【偶尔·偶然】
这两个词都可表示“不经常”、“碰巧”的意思。主要区别是:“偶尔”指某一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少,或某种状况、现象是少见的,着重在动作、现象产生的次数少,不经常。“偶然”指从事理上讲,不一定会发生的行为发生了,或指这种行为虽有可能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则不确定,着重在行为的产生不是必然的。“偶然”可以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修饰,充当定语时常与“现象”、“原因”、“因素”、“事件”、“事情”、“情况”等名词搭配。“偶然”可以构成“偶然性”,“偶尔”不能。
P 部 【平坦·崎岖】
这一组词都是形容地势的,是一组反义词。“平坦”是指地势没有凹凸不平,“崎岖”则多用来形容山路不平。【漂亮·俊俏】
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含有“好看”的意思。主要区别是:“漂亮”着重指外表好看,可形容具体事物,形容人(多指年轻人)时不限男女。“俊俏”只指人的相貌好看,多用于女子。此外,“漂亮”可重叠成“漂漂亮亮”,“俊俏”则不能。Q 部 【缺乏·缺少】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缺乏”语义较重,强调极少或没有,多用于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人或物。跟它搭配的词常见的有三类:⑴ 抽象名词,如“经验、信心、勇气、积极性、上进心”等;⑵ 行为动词,如“锻炼、研究、观察、调查”等;⑶ 表示集合概念的名词,如“人员、书籍、车辆、弹药、雨水”等。另外,“缺乏”的对象前面,一般不用数量词指出具体数量,也不容易指出具体数量。
“缺少”语义较轻,多指在数量上少一些,有时也指没有。多用于具体的可以计数的人或物,有时也用于抽象事物“信心、经验、文化”等,这时的“缺少”可与“缺乏”通用。跟它搭配的词,常见的是具体名词,如“人、钱、图书、机器”等;不常见的是抽象名词、行为动词和表示集合概念的名词(见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以计数而又需要具体说出缺多少的时候,应当用“缺少”,不用“缺乏”。R 部 【容易·轻易】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含有不费力,简单的意思。主要区别是:“容易”一般指事物内容的深浅和办事难易的程度,“轻易”除指简单容易外,常指对事情态度不慎重,随便,甚至轻率。另外,“容易”不能重叠,“轻易”可以重叠。“容易”可构成习惯性口语“好容易”“好不容易”“谈何容易”,表示不容易,“轻易”可构成“轻而易举”。S 部 【色彩·光彩】
这两个词都含有“颜色”的意思,都可用来表示事物的名称,主要区别是:“色彩”指“颜色或颜料”(如文中“色彩鲜艳”指颜色),还可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如“感情色彩”等)。“光彩”指“颜色和光泽”,常与“照人、夺目、耀眼”等搭配;还可表示“光荣”的意思(如“不光彩的事”)。T 部 【拖·拉】
拖与拉是近义词。拖是拉着物体使之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一般被“拖”的物品很庞大较重。拉是用力使物体朝着或跟着自己移动,一般被“拉”的物品较轻。W 部 【未免·不免】
这是一组虚词。“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某种过分情况的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X 部 【陷进·掉进】
陷进与掉进是近义词,它们都是动词。陷进表示人或物体掉进沼泽等土质松软的地方,“陷”进的物体通常较重。掉进表示人或物体向下落进某个地方,“掉”进的物体通常较轻。【消失·消逝·消释】
“消失”和“消逝”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它们的意思非常接近。它们的相同点都为动词,都指因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变化到一定程度而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但两个词还是有区别的。要理解两个词语的差别,首先是必须搞清楚“失”与“逝”这个语素的区别。“失”的意思为“失掉,丢掉(跟„得‟相对)”。“逝”的意思为“过去”,多指时间、水流等。由此可知,“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例如:“瞬间,一颗流星就从夜空中消失了。”“消逝”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例如:“火车的隆隆声慢慢消逝了。”
与这两个词相近的还有“消释”,它有两个义项:①<书>消融,溶化。②(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如“误会消释”。【歇息·休息】
这是一组近义词,这两个词的意思是指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例如:走累了,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Y 部 【严重·严峻】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厉害”的意思,主要区别是:“严重”指程度深,影响大,也指情况紧急,使用范围较广。“严峻”着重表示“严肃、严厉”,多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和表情。【因为·因而】
这是一组虚词。二者都表示原因。但“因为”常和“所以”搭配,不能与“因而”,“因此”搭配,否则,造成语义重复;“由于”可以。“因为”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由于”不能。【幽静·寂静】
这是一组近义词,两个词语都表示环境非常静,没有吵闹的声音,但是两个词又有不同的含义。“寂静”的意思是没有声音。给人一种寂寞,冷清的感觉,而“幽静”一词是幽静寂静的意思,在静的基础上给人一种很雅致的感觉。【约略·大约】
这是一组虚词。“大约”可指数量或时间。“约略”多指心理活动,有“稍微”“稍稍”的意思,表示某种感觉隐约粗略,如“对于那篇文章的意思,我已经约略知道一些”。Z 部 【颤动·振动】
颤动与振动是近义词。颤动是指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而振则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摆的运动就是振动。【制定·制订】
“制定”和“制订”,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但决不是同义词。尽管它们读音一样,但含义和用法是不完全相同的。
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① 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见朱熔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② “中国要不要制订西部开发法”一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见2001年3月15日《中国市场经济报》2版)
为什么这两个句子选用了不同的加点词语?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会发现,“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见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比如我们编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它“定本”。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第四篇:词语辨析练习
词语辨析练习
一、选词填空。
撕扯 撕破 撕裂
1、小张一不小心()了那张油画。
2、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的七零八乱。
3、由于王华的任性,最终()了他和同桌的关系。静寂 沉寂 安静 静修
1、水面上渐渐(),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2、()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睡了。
3、人们都敛声屏气,空气好像凝固一般,()的气氛将要使人室息。清脆 清纯 清澈
1、驼铃那()的声音会回荡的很远很远。
2、歌唱家那()的嗓声可真是甜美。听着那歌声,犹如临近了(矗立 树立
1、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2、我们要()良好的个人形象。吩咐 嘱咐
1、放假了,老师()我们要注意安全。
2、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刚强 坚强 顽强
1、妈妈牺牲后,小金花把仇恨埋在心底,一滴眼泪也没掉,表现的十分(2、解放军像()的堡垒,用自己的血之躯,当住了汹涌的洪水。
3、奥特曼凭着()的毅力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怪兽。
二、用‘√’选择合适的词语。
1、每到夜晚,我和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 飞行 飞翔)
2、这时候我才(意识 意会)到,老师(误解 误会)了我的笑声。
3、(隔绝 隔断 隔离)了空气,他就可以长期存放。
4、我国是一个历史(长久 悠久 古老)的国家。期望 希望 指望 欲望
1、你不要()他能帮的上你。
2、我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
3、为了满足山区孩子们的求知(),让我们献出一份爱心吧!
4、我真()暑假能够去九寨沟旅游。
三、下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成语,最贴近的一组是()。
/ 12)。)的溪水旁边。
1、他通过多媒体电脑制作了一份“()”的电子邮件,发送给在美国的表姐。
2、这样的画面给人以()的感觉,好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
3、老张定计划,做决定,很少检查研究,常常(),还自夸“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学习或者做事,如果(),随心所欲,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A.绘声绘色、虚无缥缈、无的放矢、闭门造车 B.惟妙惟肖、无的放矢、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C.身临其境、闭门造车、虚无缥缈、信口开河 D.绘声绘色、虚无缥缈、闭门造车、无的放矢
词语辨析方法
辨析词语的方法:
一、辨词义轻重。
二、辨范围大小。
同义词语辨析主要是辨析以下三个方面:
1、意义方面的差别
(1)表现重点不同。例如“安定”和“稳定”都有平静正常、没有变动的意思,都可以用于形势、生活和人的情绪,但“安定”含有平安、安好之意,如“我们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稳定”更强调平稳、无大变化,如“这位病人现在病情比较稳定”。
再如:“假冒”和“伪劣”都有所售商品以次充好的意思。“假冒”侧重指商品冒充名牌,如“请认清商标,谨防假冒”。“伪劣”侧重指质量低劣,如“怪不得老出毛病,原来是伪劣产品”。
(2)范围大小不同。例如“心情”、“心境”和“心绪”都指内心的思想感情。“心情”泛指思想感情所处的状态,意义范围较广,书面、口头都常常使用。如“心情激动”、“愉快的心情”。“心境”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境况,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书面。如“小张家乡闹水灾,近来心境不好”。“心绪”主要指萦回不断的思绪,或复杂的内心感情,意义范围较窄,也多用于书面。如“他担心高考落榜,一直心绪不宁”。
(3)语意轻重不同。例如“违背”、“违反”、“违犯”和“违抗”都有不遵从的意思。“违背”指背离、不遵守、不实行,语意较轻,常用于协议、诺言、良心等,如“他这个人说话算数,从不违背自己的承诺”。“违反”指不符合,向反面去做。它有的地方可以和“违背”互换,但总的说来,语意较重,常用于理论、原则、规章、制度等,如“他违反校规,受到了记过处分”。“违犯”不是一般的违背、违反,且有触犯、抵触之意,性质严重得多,常用
/ 12
三、辨感情色彩。
四、辨语体色彩。
五、辨具体概括。
六、辨侧重方面。
七、辨搭配对象。
八、辨词性和语法功能。于政策、法令、法规、纪律等,如“党纪国法不容违犯”。“违抗”强调对抗、抗拒,是蓄意的行为,性质恶劣,如“胆敢违抗政府法令的人,定将受到严惩”。
2、色彩方面的差别
(1)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同义词它们的意义差不多,但是反映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态度却不相同,也就是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带有赞许的意味,叫褒义词;有的带有贬斥的意味,叫贬义词;有的不带褒贬意味,叫中性词。
(2)语体色彩不同。这里主要指书面语和口语的色彩不同。书面语一般经过文学加工,有的受古代文学的影响还比较大,所以跟平时口头说的话有些不同。书面语和口语各有自己的色彩特点,适用的语境、场合也不相同。
3、语法功能方面的差别
有的同义词虽然意义、色彩方面相同,但语法功能方面存在差别。如:“愿望”和“希望”。
同义词之所以是同义词,就因为有相同的语素;之所以存在某些差别,就因为有不同的语素。我们辨析同义词,特别是意义上的细微不同时,可以利用这一构造特点,注意其中的不同语素。例如:“欢畅”“欢快”“欢乐”“欢喜”“欢欣”是一组同义词,都有高兴、愉悦的意思,其中:“欢畅”含畅快、舒畅之意,如“久别相逢,心情十分欢畅”。“欢快”含愉快、轻快之意,如“欢快的乐曲”。“欢乐”含快快乐乐之意,如“节日的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欢喜”含高兴、喜爱之意,如“她看到孩子上进心这样强,满心欢喜”。“欢欣”含欣欣然之意,如“欢欣鼓舞”。
修辞手法练习题集锦
1、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4、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5、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6、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7、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8、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9、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还有人感觉不到吗?()
10、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12
11、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12、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13、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4、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15、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16、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17、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19、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20、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21、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22、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3、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4、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2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6、我们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7、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28、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9、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30、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3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2、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33、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34、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35、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36、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37、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38、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39、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40、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41、树叶很绿。()
42、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
/ 12
43、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
44、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45、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
46、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47、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8、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49、骆驼是沙漠之舟。()
50、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5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5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53、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5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5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5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57、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58、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59、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60、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设问与反问修辞手法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
1、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2、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问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
1、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2、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 12
例句: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反复修辞手法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修辞手法释义及分类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现在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方面上。修辞手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隐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
扩句和缩句练习
扩句练习
1、我们走过来。(我慢慢地向他走过来。)
2、远方有一条彩虹。(看那远方有一条美丽的彩虹。)
3、体育健儿取得了成绩。(体育健儿刘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 12
4、列车奔驰。(列车在山谷中奔驰。)
5、小蜜蜂飞来飞去。(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6、浪花跳跃。(美丽的浪花在海上跳跃。)
7、黑熊表演节目。(笨手笨脚的黑熊正在表演。)
8、鲜花盛开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花丛中盛开了。)
9、小华做操。(小华在操场上认真地做操。)
10、星星眨眼。(夜空中的星星在眨眼对我说晚安。)缩句练习
1、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小燕子休息。)
2、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奶奶打水。)
3、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天气热。)
4、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钱塘江罩着雾。)
5、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小松树跳。)
6、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小鹿欣赏影子。)
7、绿油油的墓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草地盛开鲜花。)
8、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太阳高高挂天空。)
缩句方法及注意事项
缩句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例如: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结束。
第二种:去掉大部分枝叶,保留主干和小部分枝叶。哪些枝叶必须保留呢?
1、否定句中否定词。例如: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缩为:我不同意你的要求。
2、“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
3、疑问句子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例如:“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几项冠军呢?缩为: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
缩句的注意事项是: 一是不改变原来的意思;
二是不改变原来的结构。“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就不行”。
三是不留下多余的枝叶,如果把“精彩的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在掌声
/ 12
中结束”就多了“在掌声中”这个枝叶。
缩句的步骤是什么: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保留的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
引述句和转述句的变换
引述句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说话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说话人所说出的说话内容,用引号引起来。比如: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这次考得成绩很好。”
转述句是说话人转述别人的话给听话人听,说话人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不能用引号。如:老师高兴地对我说,我这次考得不错。
引述句变为转述句方法是:
1、把冒号改成逗号,去掉双引号。
2、把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她。
3、如果句中冒号后面又出现他人姓名,一般情况下照写,这样不会使句中混乱。
4、把第二人称“你”改换成他/她的姓名成习惯称呼。
5、后面的问号不变。
例如:宋庆龄笑着说:“正因为我是领导,才让你坐北朝南的呀!要是我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
改:宋庆龄笑着说,正因为她是领导,才让李艳娥坐北朝南的呀!要是她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
转述句变陈述句的方法是:
1、改逗号为冒号,添加双引号。
2、如果转述内容中是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在转换时遇到一个句子中有两个第一人称“我”时,应改后面一个“我”为第二人称“你”。
例如:姐姐说,她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这个句子应该改为:姐姐说:“我明天送给你一件生日礼物。”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就是“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变换。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两种句式的变换就是“把”或“被”前后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例如:
/ 12
1、我被老师表扬了一番。老师把我表扬了。
2、我把衣服洗了。衣服被我洗了。变换方法如下:
一、“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
例:弟弟把水喝了。(弟弟为“主动者”,水为“被动者”,喝了为“动作”。)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
例: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太阳为“被动者”,乌云为“主动者”,遮住了为“动作”。)
二、利用具体的例子在变换后的“把字句”与“被字句”中分别找出“主动者”和“被动者”,再进行比较。
例如:风把树叶吹落了。(把字句)主动者被动者
树叶被风吹落了。(被字句)被动者主动者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即可。
三、提醒学生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是错误的。)
四、提醒学生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
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做一做下面的句式练习,加以巩固。
(一)“把字句”变换“被字句”
1、妈妈把所有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小男孩把小鱼用力地扔进大海。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我把作业写完了。
5、我把画挂在了墙上。
6、积雪把大树的枯枝压折了。
7、他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
/ 12
8、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
(二)“被字句”换“把字句”
1、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
2、足球被我踢进了大门。
3、小树苗被冒失的风娃娃吹折了。
4、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5、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6、那只凶猛的大老虎被武松终于打死了。
7、我们被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了。
8、船上的食物很快被他吃光了。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变换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做双重否定句”?很显然,双重否定即否定两次的意思,就是说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语意。如:“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在这句话中,“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那这句话的原意就是:“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则要在关键词前加上两个连用的否定词。
如“没有„„不”、“不得不”、“不„„不”、“不能不”、“不是不”、“不会不”、“不要不”、“没有一个不”、“非„„不可”、“不能否认”等。
【提示】
1、表示判断。“是”用“谁也不能否认”。例:周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
双重否定句:谁也不能否认周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
2、表示非常肯定。“一定”“必须”改为“非„„不可”“不能不”。例:离毕业还有一个月时间,我们必须得加倍努力学习。
双重否定句:离毕业还有一个月时间,我们非得加倍努力学习不可。
3、表示不情愿、不得已。“只能”“只好”“只得”用“不得不”。例: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双重否定句: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4、表示全部。“全”“全都”“全部”用“没有„„不”“无不”等。例:我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都感到自豪。
双重否定句:我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无不感到自豪。
5、表示推测。“会”“可能”“能”“应该”用“不可能不”“不会不”。例:今天他可能会来。
/ 12
双重否定句:今天他不可能不会来。【课后练习】
把下面句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6、这是伟大的奇观。
7、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8、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
9、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10、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11、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每日都要读它。
12、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3、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
14、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15、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6、山坡下的每一块地都被大水淹没了。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
1、去掉“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 12
2、变肯定词为否定词,或变否定词为肯定词。
3、句尾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例如:将“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变为陈述句即:去掉“难道”和“吗”,把“不应该”变成“应该”,最后标点符号变成句号。就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练习】
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2、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5、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练习。
1、讲桌上的那束鲜花,难道不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2、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们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3、同窗五载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 4、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难道会关闭吗?
5、难道大家不热爱自己的祖国?
/ 12
第五篇:成语词语辨析
品味:侧重“位”字,意为“位置、水平”,名词
品味:侧重“味”字,意为“味道、味觉”,即“感受某物的味道”,动词 简捷:侧重“捷”字,意为“快捷、便捷”,用来形容方式、方法 简洁:侧重“洁”字,意为“干净、简洁”,用来形容文章、语言 相提并论:不同的人或性质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看待。同日而语:同等看待,相提并论。并不相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异曲同工:比喻话的活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
尝试:带有积极倾向性,表达了一种接受新生事物及挑战的意愿。冒险:带有消极倾向性,表达了一种尚未准备好就莽撞做事的状态。相似:中性表达
雷同: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意味 调解:可用于日常口语,表达一种对于日常生活矛盾的疏导。斡旋:外交辞令,通常用于重大的国际争端。汗牛充栋:指书多。
蔚为大观:范围广泛,规模很大。
呼唤:意为“叫喊,叫唤”,不如“召唤表意亲切。深情:指深长悠厚的情感。邀请:通常用于正式场合。
盈利:侧重于“盈”字,与“亏”相对,意为满了,指已经获取利润,为已然性结果。营利:侧重“营”字,意为“经营”,只为了谋求利润而去经营的过程,并非结束。勉力:侧重“力”字,指尽力而为,形容词,用来修饰动词。勉励:侧重“励”字,指劝人努力,鼓励别人,为动词。
以至:是“直到”的意思,表示后面的结果是前面因素影响的加深。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小到多,从浅到深。
以致:有“致使、因此造成”之意,说明前面的原因造成后面的结果,并且多指不良结果或不希望出现的结局。留恋:侧重“恋”字,指不忍舍弃或离开,属动词。
留念:侧重“念”字,指留作纪念(多用于临别馈赠),一般用作名词 传诵:侧重“诵”字,意为辗转传布,诵读陈道。
传颂:侧重“颂”字,意为传扬歌颂,与“传诵”相比赞扬色彩更浓,语义更重。
希望:适用范围宽泛,而“期望”一词使用范围比较狭窄,仅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期许和愿望。
“伺候、侍候”两词都有服侍之意,其中“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用于牲畜。而“侍候”专指对尊敬的人加以服侍,多用于长辈或地位高的人。
变革: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改变:指事物变得和原来不一样。
改革: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
变动:指变动、更改。改变和变动均不能指明变化的方向是好还是坏。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凸显:清楚地显露出来。审视:仔细地查看。注视:集中目光看。
杜撰:对象多为一事;改编的对象多为剧本等;臆造指无根据地凭主观想象和编造。
打破:侧重于用在记录等比赛项目中。1.使物体破坏、损伤;2.谓击溃敌军;3.指突破原有的例规、习惯、状况等。突破:主要侧重用在一些长期以来没有新进展的事物中,如突破重围、思路等。突破比打破更有力度。1.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2.冲破,超过。
揶揄:耍笑、嘲弄、戏弄、侮辱之意,是对人的一种戏弄、嘲笑时用于。奢望:意为过高的希望。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印证:通过对照比较,证明与事实相符。1.通过其他事物进一步证明;2.作为进一步证明的事物 鲜明: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如主题鲜明,对比鲜明,鲜明的特色,鲜明的立场等。
浓郁:指色彩、情感、气氛等。如浓郁的生活气息、春意浓郁、色调浓郁、感情浓郁等;有时也指兴趣大,如兴致浓郁等。甄选:审查鉴别真假优劣之后进行选择,强调选择性和自主性。
沉淀:从溶液中析出固体物质的过程,或指在该过程中析出的固体物质,主要指物质的分离。积淀:在长期积累中形成文化、知识、经验等,多用于抽象事物。积累:事物逐渐聚集,或指积聚起来的事物,如资本、素材、经验等。发展:事物由小到大,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未免:对事物做法不以为然,副词,表示否定或有否定意向,修饰动词和谓语。不免:不能免去,免不了。难免:难以避免。
嬗变:更替,变迁,意为彻底改变(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置换:一个替换另一个。更新:有去旧换新之意。更迭:交换更替。
蜕变:意为人物或事情发生质变。庞大: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恢宏:指宽阔、博大。
庞大:表示形体、组织、数量或程序大大超过惯常的范围或标准。宏伟:意为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撤销:当执行删除、修改、复制和替换等操作时出现错误,恢复原来步骤。注销:取消登记在册或记录在案的事项。吊销:一般与执照、证件等搭配。核销:一般是用于经济范围。分辨:侧重寻找二者之间的差别。分辩:侧重用言语的方式加以辩解。消除:除去,使不存在。
避免:指设法不是某种情形发生。
始作俑者:第一次制作用来殉葬的木偶、土偶的人,现在用来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始者,带贬义色彩。无出其右:指在某些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越它的。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强调在合适的时机显现才能。崭露头角:初显优异的才能,强调才能刚开始显露。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物自然成功。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到了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备受瞩目:形容受到很大程度的关注。
日新月异:形容发展变化快,每天每月都有新变化,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字字珠玑:比喻说话、文章的词语十分优美,有时也延伸指说话或写文章言简意深,凝练有力。老少皆宜:指老年和儿童均很适用,形容对象广泛。
闻名中外:指中国和外国都知道,主语应该是中国人或事物。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的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主语是人。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胜枚举:指不能一个一个地列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一目十行:只看书时一眼就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非常快。丰富多彩:指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走马观花:原形容事物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观察下。博大精深:多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风格迥异:指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完全不同。
名列前茅:比喻名词或成绩排在前面,形容人十分优秀。大放异彩:形容大放光彩。
无人不晓:形容名气很大,每个人都知道。
独具匠心:只具有独到、灵巧的心思,形容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自然而然: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无师自通:指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名不虚传:侧重强调传说中的好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名副其实:侧重强调名实相符。
巧夺天工:之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舞文弄墨:形容玩弄文字技巧,多含贬义。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歌曲,后泛指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别出心裁:指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想尽办法与众不同。尽善尽美: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任劳任怨:比喻工作不辞劳苦,用来形容态度。平步青云:指人一下子轻易登上了很高的官位。
一帆风顺:指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没有任何阻碍,事情很顺利。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显赫一时:指在一个短时期内名声权势极大。蜚声中外:指知名度很高,享誉中外。白璧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炉火纯青:比喻学习、技术、技巧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文不加点:指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名声大噪: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如日中天:指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匠心独具:用来形容艺术构思运用得很独特。赞叹不已:指不停地称赞,为褒义词语。
大书特书:多指事情重要、有意义,值得特别着力去写。
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顶礼膜拜:形容对人极端崇敬。神乎其神:指神秘奇妙到了极点。
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难以理解,含有神秘奥妙之意。
稍纵即逝:指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过去。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步人后尘:比喻追随、模仿别人。
与生俱来:指不依靠后天培养和教育,从一出生就拥有的特色或行为。毋庸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孜孜不倦:形容勤奋,指工作或学习不知疲倦。坚忍不拔:强调在困境中保持意志坚定。一丝不苟:做事认真细致。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研究。唯唯诺诺:形容自己没有注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追谁别人,带一定贬义。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闭门造车:比喻脱离实际,指凭主观办事。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不适用于“自身”。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比喻停止斗争。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元凶巨恶:指元凶魁首。罪魁祸首:指作恶犯罪的头目。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可钻。五花八门:指花样繁多,变化多端。
蠢蠢欲动:形容像虫子一样缓慢行动,比喻敌人或坏分子准备行动。颇有微词:指对某人或某件事情有意见。
杯弓蛇影:指将应在酒杯里的弓影误以为是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抱头鼠窜:指抱着头,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抓大放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
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长远。见微知著:指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天马行空:比喻思想奔放,任意驰骋。
削足适履:指鞋小较大,把脚削去一些以适应小脚,比喻过分迁就现有条件,或生搬硬套。矫枉过正: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过了头,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应有的限度。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徒劳无功。
剜肉补疮: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救急。朴实纯真:形容人质朴天真。
光彩夺目:指光彩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现在多用于形容在某些事物上明显比不过别人。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对。
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处境为难或心神慌张。
束手无策: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来,就像手指被捆住一样,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一筹莫展: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来,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举棋不定:指拿着棋子不能决定怎样走,比喻拿不定主意。优柔寡断:指犹豫,不果断。
独断专行:指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顾此失彼:指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似信非信:指看上去好像是信了,其实并没有真的信,带一种怀疑的态度或消极的感情色彩。漠然无知:指态度冷漠,不明事理。懵懵懂懂:指不明事理,形容不能全面照顾。默不作声:指不说话不出声,表示沉默的样子。悄无声息:指没有声音,不被人察觉。
扼腕叹息:指握住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谈虎色变:愿意是说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一倡百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漂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事物的想法很多。聚讼不已:形容许多人在一起争论不休,没有一致看法。未置可否:指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
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畏葸xǐ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今非昔比:形容今天不是过去能够比得上的。
融会贯通:指融合多方面的知识道理,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
败走麦城: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他有失败的时候。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
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各得其宜:指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用与世无争的和平处世方法,也有比喻随波逐流,同流合污。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司空见惯: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的样子,不觉得很奇怪。并行不悖:意为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讨论,指民间的舆论。耳熟能译:指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
妇孺皆知:即妇女和儿童都知道,指知名度高,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白的简单事物。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
子虚乌有:指想象的,假设的,不存在或不真实的事情,含贬义。五彩斑斓: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盘根错节:比喻事情艰难复杂。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变幻莫测:比喻变化得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无法预料。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鳞次栉zhì比:指像鱼鳞的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紧密整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的非常充分、透彻。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琳琅满目:形容好的商品很多。
背水一战:指没有退路,比喻和敌人决一死战。
改弦更张:指琴声不和谐,换下琴弦,重新装上,比喻改变方针、计划和方法,以纠正偏差或错误。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种格局,比喻打破常规。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风格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推陈出新:现多指对旧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剔除其糟粕(指受迫害),吸取其精华,创造新文化。安然无虞:安然: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报料:指把别人的隐私公布出来以获得利益。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离经叛道:离:背离,不遵守。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推陈出新:现多指对旧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新文化。展现:指清楚地摆出来,明显表现出来。
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指表现出来,显现出来,多为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
呈现一般表示外在态势,我们用肉眼或者稍加推测就能知道;体现则是这种态势所能表达的东西,是一种深层的状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需要一个思维过程方可。如当今国际关系呈现出各种样式,体现了各种利益的复杂性。
质疑:指提出问题,请人解答。
狐疑:原指狐性多疑,后多指遇事犹豫不决。疑心:指猜疑之心,也可用作动词,指猜测、推测。怀疑:指疑惑,不相信。
粉饰:指涂饰外表,掩饰污点或缺点。表明:指比较确切地指出。说明:指解释清楚,讲明。
安详:指从容不迫,稳重,多用来指人。祥和:指吉祥平和。
装饰:侧重“修饰”之意,而装扮侧重“打扮”之意。约束:侧重指管束使其不超越范围。预留:有主动预先预存、保留之意。遏制:指制止,控制。
遏止:指阻止,使…控制住,不再…
危言耸听:指故意说吓人的话是听的人吃惊。虚张声势:指假装出强大的声势。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豪言壮语:用来指气魄很大的话。
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华丽,气势盛大,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因循守旧:形容死守老套,缺乏创新精神。沧海一栗:指大海中的一粒谷子,形容非常渺小。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或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的意义。一蹶不振:形容意志消沉。
无功而返:形容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充实丰盈:通常用来修饰“人生”“生命”。
琳琅满目: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多指书籍,工艺品。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婀娜多姿: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多用来形容女性。
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正本清源: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闲言细语:指的是随便说的闲话和语句,带有些许消极意味。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清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唏嘘一片:指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也指一片叹息。前途未卜:指前面的路程不可预知,带有一定消极的感情色彩。捉襟见肘:指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不容置喙huì:容:容许,允许。置:安放。喙:嘴。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泥潭:仅指深泥处或泥坑。
泥淖nào: 泥泞的低洼地,也指烂泥、泥坑。常用来比喻艰难而不易摆脱的困境。困惑:指由于对行动、选择等正确与否难以确定而产生的疑问,不知道该怎么办。
秉承:也作禀承:指接受、承接之意,常用于抽象事物,如秉承宗旨,秉承遗愿,秉承旨意等。出谋划策:指制定计谋策略,为人出主意。
建言献策:一般用于在大场合和大事情上献谋献策,更为正式,庄重。惟妙惟肖xiào: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精妙绝伦:指精致巧妙,无与伦比。异类:指不同种类,有时也作接触的才能。异端:是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咎由自取:指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任劳任怨:比喻工作不辞劳苦。克勤克俭:指既能勤劳,又能节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的好准备。
居安思危: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为渊驱鱼:指把原本可以利用收益的一些力量赶到敌方去了。
铢锱zī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谦受益,满招损:侧重指的是谦虚或自满的态度。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指只有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能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指的是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有可能误入歧途而危险了。
不耻:指不以…..为羞耻,多用于“不耻下问”中,表示积极的感情色彩。不齿:指难以启齿,不愿意提到,表示消极的感情色彩。
沉湎: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沉醉:多比喻被强烈的情感或氛围左右,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同,如“沟通思想”“文化沟通”等,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
勾通:指相互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勾结或暗中想办法使言语串通一致,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如“勾通土匪”等。
刮目:彻底改变目光,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愤恨,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尖锐:认识事物灵敏、深刻,属于一种客观陈述。尖刻:尖酸刻薄的态度,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滥觞:原指江河发源之地的水非常浅,可以浮起酒杯(觞),后来比喻事物的源起、开始,是中性感情色彩。泛滥:本来的意思是江河之中的水过多溢出,后来用于比喻错误思想的流散,带有消极色彩。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而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倾听: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
谋取:指想办法获取,是一个中性词。所以法律条文中常用“谋取”,因为其语言不能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牟取:多指非法的获取,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徘徊huai:指因为有心事来回走动,犹豫不决之意,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徜徉cháng yáng:指悠游自在地来回行走,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培养:本意是“使繁殖”,多用于微生物或者植物,后引申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和驾御,使之成长壮大”的意思,多用于人或者政党,其引申义多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培植:本意是栽种并细心地照料植物,后引申指人或者势力的扶持,其引申义常带有消极的感情色彩。
热中:也作“热衷”,该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急切的盼望得到(个人或单位的利益),“热中”在这个意义上带有明显的消极感情色彩;二是十分爱好(某一活动等),在这个意义上的“热中”属于中性词。
热心:指对待人或事物情绪饱满,热烈,表达明显的积极色彩。
以至:指由上半句所说动作、情况的成都很深而形成的结果,或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其后引导中性的结果。以致:指由上半句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其后多引导消极的、不好的结果。迎接:指迎来客人或者美好的事物,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迎合: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违心逢迎、讨好的意思,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惩罚:指严厉地处罚,语意较轻。
制裁:指用强力管束兵处罚有不法行为的人,语义较重。等待:指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或事出现。语义较轻。期待:指期盼、等待,语义较重。点染:指点缀、修饰,语义较轻。
渲染:指用色彩、语言等烘托描写,加强艺术效果,语义较重。发源地:本指河流的起源处,比喻事情的发端。
发祥地:从前指帝王生长和兴起的地方,后来也指事业、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在比较重大事物的起源时,多用“发祥地”。妨害:指“有害于”,侧重损害的结果,对象常接“健康”,语义较重。
妨碍:着重指造成了障碍,是不能顺利地进行,对象一般接交通、活动等,语义较轻。放任:指不加以管理,让其任意所为。语义较轻。
放纵:指纵容,没有约束,形容没有礼貌,不守规矩,语义较重。故意:指有意识的、存心的,语义较轻。
蓄意:指存心的、早就藏有这种意图,多表示蓄谋已久的意图,语言较重。检举:指使违法的行为暴露,语言较重,多指向国家机关告发违法、犯罪的行为。揭发:指使违法的行为暴露,语义较轻,多指向老师、家长等告发坏行为。禁止:指不允许,主要搭配具体行为。语义较轻。
禁锢:指对行为和精神的强力限制,主要搭配精神、理论,语义较重。批评:指出缺点和错误,加以改正,适用于人民内部,语义较轻。
批判:指针对一种错误或敌对的思想行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和否定,语义较重。骚动:指混乱不安,还可以比喻心思、情绪等不安,语义较轻。骚乱:指秩序紊乱,侧重“乱”,语义较重,适用于混乱的大事件。
首先:指第一的意思,多指在顺序上优先,一般不能作定语,常常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或在句子前作独立成分。语义较轻。
首要:除了指优先以外,还侧重“更重要”的意思,因此多用于比较事物的重要性,常常作定语而不作状语,不仅强调了先后顺序,更强调了重要性,语义较重。
调解:指劝说,使双方消除纠纷、达成和解,语义较轻。
斡旋:指解决双方的争端,把弄僵了的局面扭转过来,常用语比较重大的事情,语义较重。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章制度等),语义较轻。违犯:指违反、触犯(国家法律等),是一种犯罪行为,语义较重。污蔑: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语义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语义较重。误解:指错误的理解,表达一种客观事实,语义较轻。
曲解:指歪曲和错误的解释、理解,带有一定主观意味的色彩,语义较重。蓄意:指存心作坏事,如“蓄意闹事儿”等,语义较轻。
蓄谋:指对所要做的坏事早有预谋,计划准备的时间长且周密,多指较大的阴谋,语义较重。特别:是形容词兼副词,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语义较轻。尤其:是副词,表示更进一步地说明一个突出的事物,语义较重。预告:指预先告知,语义较轻。
警告:指对犯错误对象提出告诫或施行一种处分,语义较重。质询:指质疑、询问,语义较轻,带有积极的感情色彩。质问:指根据事实提出疑问,语义较重。叫:作介词表示被动意义,多用于口语。
被:作介词表示被动意义,多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书面语色彩较强。看来:指由某种现象等推知某种结果,多用于口语。可见:指从某种现象得出一个结论,书面语色彩较强。
启发:阐明势力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语体风格较为通俗,一般场合、小的方面、较浅的知识理论多用“启发”。启迪:指通过指示有所领悟。书面语色彩较强,多用于正式场合、大的方面、较深的知识理论。缺陷:指欠缺之处,不完美,与完美相对。通常用来指人生理上先天的不足。书面语色彩较强。毛病:指坏习惯,口语里也指一般疾病。
商榷:指为了解决较大、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多用于学术方面的书面表达。商量:指为办好某一事情而交换意见,是一般性的表达方式,多用于口语。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活动。(强调被阻止的结果)阻挠:利用一切手段,来阻止事物的发展(强调阻挠的过程)阻碍: 阻挡住,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强调阻碍的事物)阻挡:拦挡使事物不能发展或前进。(强调阻挡的动作)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会发现,“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比如我们编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它“定本”。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辩白:申辩,说明事实真相,以事实道理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
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出于《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受之无愧: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无愧:毫无愧色。当:胜任。
屡见不鲜:屡,屡次,多次,常常;鲜:新鲜,新奇。常常看见,并不新奇,多含贬义。又作“数见不鲜”。数(shuò):音硕,屡次。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