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美学笔记重点总结
---------------影视美学电子版笔记考试重点总结--------------编导102班 杨洪江
1电影心理学:①德国雨果观点提出电影影像的运动感和深度感。②鲁道夫研究电影形象和现实形象的根本区别,贡献表现在对无声电影的实践总结。2电影文化学:贝拉巴拉兹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①开创了对电影文化的研究②观众的眼睛和摄影机镜头合一③对电影技术的推崇④电影是群发性的艺术 3先锋派电影运动:①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贡献a平行剪辑b最后一分钟营救c二元叙事d分段叙事从间接变为剪辑②爱森斯坦:电影发展的第一座高峰开创了思维蒙太奇,贡献主要在叙事蒙太奇
4维尔托夫:纪录片大师、电影眼睛派创始人,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发展准备 5库里肖夫:创造地理学,库里肖夫实验,叙事/艺术/思维
6普多夫金:把蒙太奇分五种:对比、平行、隐喻、交差、复现式蒙太奇
7现代主义电影:主要指现代主义的美学原则与创作原则,运用到影片创作中的电影流派
安东尼《红色沙漠》、费里尼《甜蜜生活》、伯格曼《第七封印》、8新浪潮:是由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构成的
9后现代主义电影现象:①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是现代主义在确立和被否定的一种现象②贵族化③不是指某一个人、某一部影片,而是一种新的审美元素广泛存在着《大话西游》 10现代主义电影的基本特征:①在主题内容上主要表现现代社会中对自身的存在,其他人关系中所产生的困惑、无助、迷失等探索②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明确的行为目的③事物的发展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偶然性成为决定的因素④叙事过程中常常将叙事元素省略,连成叙事缺省,并形成时间或人物的歧义或多义,含混性特征
11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特征:①无中心:失去自我,消解心中的状态,是后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这种对中心原则的消解,进一步表现对既定结构的解构,1996库布里克《大开眼界》②无深度:将中心消解之后,一切都浮出水面,成为没有深度的表面的东西了,罗伯特《阿甘正传》③无原则:当中心已被消解之后一切既定的原则,在历史长河中约定成倍的规则都被淡化了范畴之间类型之间、娱乐与公用之间、艺术与商品之间的边际也随之被消解。冯小刚《黄河绝恋》
12第五代导演:指文革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包括82届的毕业生1983年入学的导演进修班和1984年导演干部专修班的毕业生,他们中的主体是电影学院82届毕业生。陈凯歌、张军钊、张艺谋、田壮壮、张建业、黄建新、李少红
13第五代产生的原因:①文革铸就了第五代苦难而丰富的生活经历“上山下乡”②开放的思想环境与专业的电影教育熏陶③较少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羁绊 14后五代:周晓文《秦颂》、冯小宁、何平
15西部电影:指出现在1984年以后,以西部地域为表征的,反映西部地区人民生活状况和生存状态的,具有强烈的西部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电影,范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着力于反映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生存状况,具有强烈的西部精神,深厚的文化内涵《黄河谣》
16西部电影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的偶然性:西部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源头,多元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宗教文化,游牧文化、工商文化、以及军事文化、有着独具魅力的西部精神。1983年吴天担任西影厂厂长,1984年伊始,苦战四年振兴西影的口号。
17深沉的人文思考与民族精神的剖析:
第四代作品尤其是中期作品中沉浸于“人性善”和传统文化之开掘和展现的温情主义,对社会及人生丑恶面的挖掘不够充分,而是作品失去了历史的深切度。随后崛起的第五代吸取了第四代的创作经验和教训,他们不再沉浸于人性善的开掘和对传统文化的温和审视、而
1---------------影视美学电子版笔记考试重点总结--------------编导102班 杨洪江
是追求人性的全方位展现,力求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立体化,在对待传统文化、审视民族心理时,他们有着深刻的反省意识,因此,第五代的作品特别是第五代的西部片,具有深刻的人文思考,民族灵魂的洞察与烛耀。①《黄土地》人文思考,站在文人类学的角度,将镜头对准了哺育中华民族的黄河,表现了民族的劣根性②《秋菊打官司》人文意蕴③第五代人文思考和民族精神强烈剖析,寻根式作品,着重刻画和剖析的是我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里和集体意识
18富于东方情调的民俗化叙事风格与策略:民俗在以前都是一种背景和陪衬,从地方色彩、环境氛围、人物情调的构成因素升格为审美创造的中心,由题材参与和背景介入升格为叙事主体和主体载体,并由此形成颇具声势的创作倾向。从1984年《黄土地》开始,第五代导演西部片将民俗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的认识和利用较之前辈导演已达到较高层次,民俗在这些运用中不仅注重了一种美学思考,也注入了一种人文思考。①陈凯歌《黄土地》腰鼓②张艺谋《红高粱》祭酒
19第五代在民俗与用上对第四代西部片的影响:吴天明《老井》
民俗化倾向不仅有准确击中民族文化命脉的便利,提高电影的人文思考能力,而且民俗化的创作倾向把滞存于广大人民中间的、大量的、新鲜的生活素材纳入了摄影机,为电影开启了一个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20都市电影:以清晰的画面讲述都市人的丰富情感,浪漫的配乐,来讲述平常人或中产阶级观众生活的情感电影,它通常以新颖的故事、独到的叙述观点、强劲的演员组合,准确地捕捉现代都市中年轻人的生活观和爱情心态,表现这个加速度变化的时代中的不变的爱的主题,人性的主题。王家卫:第一代所谓的都市电影新感觉派,他们把握了都市情绪。张一白:《夜·上海》、《好奇害死猫》
21都市电影发展:①萌芽期:20世纪是中国都市电影萌芽生长的年代,1922年明星公司拍摄的《劳工之爱情》由张石川导演、郑正秋担任编剧。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国都市电影还不能真正反映都市中平民阶级的思想、情感、愿望,对他们身处其中的现实生活情境,他们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当时的社会矛盾,都缺乏深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表现。《劳工之爱情》、《上海一妇人》②发展期:主要指30年代左翼电影,左翼电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都市电影开始进入全方面发展阶段。代表作:《马路天使》。
这一时期的都市电影描写了无家可归者的凄苦挣扎,小市民的窘迫人生,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人生,这些把电影的表现内容由伦理范畴扩散到社会范畴。③成熟期:40年代是中国都市电影获得充分发展并日臻成熟的时期,以《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万家灯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都市电影出现,为影坛带来一股青春、朴实之风。这些影片“一方面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同样深刻的心理探析,拓宽了对时代的忠实记录。另一方面又对荧幕语言做了完善性创造,呈现出民族语言的成熟风采。④曲折完善期: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早期,人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文化大革命痛苦的记忆中,大多数中国都市电影反映的是平凡的人在浩劫中遭受的各种磨难和挫折,带有极强的伤痕色彩,《泪痕》、《渴望》。
转折:以《邻居》为起点,中国都市电影才真正开始了复苏的脚步,《邻居》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了一个高校筒子楼里普通居民的故事,在《邻居》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贴近都市现实的影片,如《人到中年》、《逆光》等影片注重更深入的发掘生活,选择具有时代意义的事件。
1987~1992完善阶段,可以这样说:在当代中国都市电影的历史进程之中,该时期(80末90初)是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切入电影时期。都市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与都市的现代化进程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孙周《给咖啡加点糖》
都市不仅作为一种表现出现在电影中,也是构成元素。⑤高潮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一时期更加关注都市中普通人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生存境遇和个体情感。宁瀛《找乐》、《民
2---------------影视美学电子版笔记考试重点总结--------------编导102班 杨洪江
警故事》 黄建新《背靠背,脸对脸》 夏钢《大撒把》
取材于都市中普通人的生活,或以纪实的笔法对普通人的生活进行描摹,或以细腻的镜像深入普通人的内心世界,探寻他们的情感变迁,表现的正是人们在磕磕绊绊中成长…总之,平实可爱的人物形象,平民化的创作道路,视听语言的与时俱进,建构了中国都市电影与观众息息相关的生存氛围。中国的都市还在经历着现代化的冲击和改造,在都市这个广大舞台上,还将继续上演小人物的生活悲喜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都市电影,是中国当代历史的一个缩影,是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22都市电影代表人物:冯小刚
创作特色:①平民策略和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表达②假定式的游戏情节中透露出了对生存生命的反思③游戏调侃的京味语言④明星策略:不变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
《天下无贼》、《大腕》、《甲方乙方》
23都市电影分类:①都市爱情电影:不脱离都市电影本质,内容以爱情故事为主。《地下铁》、《独自等待》②都市亲情电影:以亲情故事为主,或宣扬亲情的伟大,或揭示现代社会中有关于亲情所引发的类似事件的演绎。《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的父亲母亲》③都市非主流电影:在思想、情节、画面、甚至配乐等要素上表现深刻,能满足受众心灵特殊需求的电影,能创新和表达相对超前或者滞后的价值观,即技法成熟主题深刻变动着的电影。《流浪北京》、《蝴蝶》、《人间喜剧》④都市惊悚电影:以都市侦探、神秘事件、罪行、错综复杂的心理变态和精神分裂状态为题材的电影。《回路》、《午夜出租车》⑤都市动画电影: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内容以都市生活内容或幻想内容,或以现代的手法重新审视历史故事,多数以儿童的视角出现讨论。《花木兰》、《宝莲灯》、《大闹天宫》
24都市电影的不足与俗套:①选择重复:都市电影的创作宗旨就是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其选择范围应该是广阔的,表现内容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我们却遗憾地表现某些电影依然落入俗套。②情节设置缺乏新意:情节是叙事作品为了表现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而对故事事件的重新安排和处理,情节设置的优势决定了一部电影作品的精彩程度,某些都市电影正是由于在情节设置方面缺乏新意而影响影片的艺术水准③形式大于内容:形式与内容游离也是近年来某些都市电影令普通观众望而却步④总的来说,21世纪初期中国都市电影的创作,关注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之中的普通人的生活愿望,生命理想,反映了大变革时代作为主题中的中下层人们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所经历的生活转变和情感的沉痛,影片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25国产商业大片:所谓商业大片,多指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吸引观众的大制作、大阵容的影片。即充满视觉上的奇观、庞大的明星阵容。既定的成熟类型,与此相符的正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三个核心元素:新技术、明星制和类型片。张艺谋《英雄》产业化
26国产商业大片特征:①视觉奇观是大片最为典型的特点之一,摄影、剪辑、灯光美工、特技《投名状》②无论商业策划上还是影响风格上,很大程度都是模仿和学习好莱坞大片特有的奇观,《英雄》三千万③在这样一种全新的电影观念,中国最优秀的导演和制作人学习模仿是阶段性的,技术性的奇观场面成为最先模仿的层面。《十面埋伏》的富丽堂皇牡丹坊,仙人指路、竹林追踪。《十面埋伏》乌克兰国家森林公园
27国产商业大片发展的困境:①内容的空洞与苍白形似而神不似。商业大片=夹生饭,商业大片在发展中最致命的缺陷是过分注重形式而内容空洞。《夜宴》②商业大片艺术上的缺失,从美学角度上,高概念电影的主要表征就是电影的商业内涵被过度的强化,使得经济的要素远远超过了电影的文化历史使命要求和电影的美学品格要求。商业大片在追求观赏性与娱乐性并存和通俗艺术的时候,很容易就落入低俗的行列。陈凯歌《无极》炫目影响奇观,融入诸多内容,但观众很难理解这抽象的精神世界
28国产商业大片对产业化的积极意义:①强调电影的娱乐功能,吸引广大关众走进影院。
3---------------影视美学电子版笔记考试重点总结--------------编导102班 杨洪江
商业大片以观众为本,他调动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高科技、大制作、精包装、大营销,一切可以调动的商业手段,突出和强化影片的娱乐功能,以娱乐观众为根本目的②是繁荣电影市场,提升电影票房,促进我国电影产业化发展。商业大片想方设法吸引观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电影票房和追求电影的商业价值③弘扬民族文化,抗衡西方文化,彰显传统文化永恒魅力。国产商业大片打败商业进口大片,占领本地市场这不仅是经济层面上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政治层面上的意义,它具有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抗衡西方文化糟粕的积极作用 29国产商业大片当前面临的问题:①大片的题材样式重复,一窝蜂现象明显。描写官闹、古装片、武装片较多,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较少②大片过于追求场面,追求刺激,追求形式,内容空洞,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③大片的档期安排不够科学合理,每年的贺岁档成了大片好片集中投放,扎堆血拼的档期
30国产大片与国家文化形象:国家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文化行为、文化实力的集中体现,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精神风貌。美国好莱坞大片,日韩影视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覆盖和传播,一方面为美国,日韩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美日等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国家形象更是通过这些影视文化产品而深入人心的损害:①对暴力和血腥的极度渲染②对人性之恶过度凸现③对传统优秀女性形象的颠覆与解构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形象的传播: 《阿甘正传》是一部当代美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寓言,是当代美国历史文化现象的重要表征与雏形。阿甘身上被集中了不同时期美国公认的美德。他也成为了这些美好的品行的化身。阿甘虽看似“超常”,但实际作为他性格内核的诚实、善良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所公认的美德。
《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不仅仅在文本上追求场面宏大,影响唯美,更重要的是其在影片内容上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和人文关怀,很好的传播和展示出了美国优秀的国家文化形象,而中用近年来的大片只是影片的形式一味的沉溺,追求场面得浩大。影像华美,色彩的美艳,而在影片内容上却没下多大功夫,人文气息,人文关怀以及人文精神在这些影片中一直缺失和虚无。
31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商业大片的发展举措:①资本流通方面:应该遵循全球化体例,高风险高投入,国产商业大片应要向世界看齐,要有开放的意识,创新的理念,应当理性的追循全球化体例要求,跨国合拍、共同投资、保底分账②生产制作的环节,也要遵循全球化。影片内容,不止要具有浓郁的本国本民族文化特色,也应该加入一些别国的文化色彩,这样才能使影片构成元素更丰富③电影运作的发行放映环节,也要遵循全球化发展的体例。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版本放映。
32韩剧热播的原因:①体现了东方文明和东方人的喜怒哀乐,传统手法真实表现亚洲文化圈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审美趋向②剧情平凡真实,讲日常生活,主题平实,爱情、亲情、友情、信义表现手法朴素,没有刻意设置离奇情节,剧中人物就在爱情责任和良心之间备受煎熬,同样考验着观众内心情感尺度,内心潜意识,人性救赎③满足了观众温情和娱乐的期待。生活的原生态,其中有令人感触的对白,有精彩的表述和理解④对细节的准确的把握和凸现⑤韩剧热和时尚元素的综合运用密不可分,时装、美食、美容、浪漫的风景、俊男靓女、音乐⑥制作精良,生产模式灵活。目前不列亚洲传媒之首,电视剧按照电影技术要求精雕细啄而成
33韩剧热播的条件:①中韩文化的相通性为韩剧的热播提供了前提条件。同处亚洲历史上友好往来,韩深受儒家文化。广义韩剧②中国社会的转型为韩剧的热情提供了根本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丰裕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精神世界的冲击和震荡,精神需求更多,向多层次、多变化、多角度。韩剧填补了空缺。《情事》
34透视韩剧的人文内涵: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重、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和演绎。以及 对价值理想和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体现。它不仅仅是道德价值本身,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
35韩剧的思想:①普通人的生活、平民化②倡导现代观念而又尊重传统,穿着时尚、儒家礼仪《黄手帕》③看重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人鱼小姐》④对现代人沟通理解的呼唤,人们因缺乏交流而产生隔阂,诚信缺失,不愿意去交流
36对韩流的借鉴和反思:①韩剧的传播策略: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和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②国产现状:中国电视剧产量虽多,但在电视上播出的很少,精品就更少了,垃圾剧长期占据黄金段,有些地区垄断现象严重,电视剧交易价格和数量下降。限价和拖欠片款成为困扰制片方的难题,而相应政策结构却不能及时的跟进,国产剧的生存环境得不到彻底改善,自然也就拿不出更多的精品剧本a政府主导作用不够显著,各种行政手段和相关政策扶持不够b管理部门,体制部门意识不好c海外的推广力度不够③国产剧的传播策略:a国产剧市场环境的改变,新政策使电视剧市场进入调整期;社会文化转型使国产电视剧生产面对新的消费环境。d参与国际竞争成为现实性课题。观念的转变;保持民族特;---------------影视美学电子版笔记考试重点总结--------------编导102班 杨洪江
色④反思中国的电视剧,值得关注的问题。A题材干涩。仍然缺乏适应市场和反映社会文化变迁的题材和多元化,广角度的电视作品b体制改革带来的一些误区c审片机制与图解政治d电视频道专业文化有名无实。真正好的频道专业化,要求频道定位和形象包装相对统一,突出个性特色,以某一固定收视人群作为服务对象e刻意炒作现象仍然存在
37电影与文学的改编:文学是电影的根源,是优秀电影创作的源泉。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文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量的影视作品都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电影对文学的借鉴呈现在a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方法,比如小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营养。《野山》、《白鹿原》、《秋菊打官司》。黑泽明《罗生门》、斯皮尔伯格《美国往事》等这些影片在世界影坛上广为流传的背后,都有着经典或流行的文学著作。b文学作品中对情节的描述,人物形象的刻画,环境的描写以及主题的烘托对电影的改编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对白根据人物形象的不同也需要经过文学的加工和润色,以求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当时的语境。38电影对文学原著的推介和强力传播作用:电影踩着文学的肩膀,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样式后,也带动了文学产业的发展。许多文学作品就是因为借助了电影媒介的强大影响力而迎来了第二春。
39电影语言较之文学语言的优越性:①与文学语言相比,电影语言更具直观性。A电影语言也用蒙太奇进行组接来充分调动时间和空间而不会破坏它的真实性b文学主要依靠文学来传达信息,读者无法看到具体形象。只能借助联想的想象来延伸,电影则靠画面和声音并通过蒙太奇手段把形象直接呈现给观众②电影语言于文学语言的不同还在于电影语言能够通过造型传达意境。《逆光》对春意的描写③与文学语言相比的电影语言能够容纳更丰富的信息。如声音、音响和人物的活动《红高粱》巅桥一段④电影可以通过画面和声音直观的传达信息,但却无法表达文学原作那种独特的内涵和魅力,文学语言人物内心的刻画《妻妾成群》。
★40方言电影的发展:①早期电视相声作品是最初的开山人,相声艺术最早开始运用方言。如马三立用天津话和唐山话来逗乐观众②《春节联欢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者,春晚是极具影响力的电视节目,方言亲切的乡音具有亲和力。如1994年马季《宇宙牌香烟》③方言电影的兴起。但从地域方面来看,最早的成规模的方言电影是粤语电影,1933年汤晓丹导演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就是粤语电影,真正在中国大多数地域产生较大影响的。1992年张艺谋《秋菊打官司》陕西方言1998年《没事偷着乐》天津方言以及同年在河北延庆拍摄的《一个都不能少》④方言电影的发展。在电影中使用方言,宁浩的做法算不上“新浪潮” 5 在他之前的第六代大多数导演都对方言有所偏好,贾樟柯的《小武》《站台》都是使用自己家乡山西方言,姜文《鬼子来了》唐山话,王超《安阴婴儿》河南话,李玉《红颜》四川话,方言的使用使得他们力求不同于第五代导演的美学主张得到表达。冯小刚在他的电影中使用方言,如《甲方乙方》《手机》《天下无贼》,然而它使用方言的目的完全与第六代不同,他并非需要方言来表现人物生存状态,描写人物生存环境,他只是需要方言来制造笑料,他的做法与郭德纲用方言逗乐大家没什么不同。从这点来看宁浩的做法与冯小刚的作法没什么太大区别。
41方言在电影中使用分两类::①冯小刚(北方方言),宁浩(南方方言)为代表的逗乐派 ②以第六代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派”,他们力图通过方言来对抗主流语言体系,并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独特地方言审美表达。
42方言电影的魅力与功能::①贴近生活 渲染幽默。电影说方言不仅是一种表达手段上的进步,也是一种电影观念的进步。正因为这些方言电影都关注草根文化,体现了地方的风情,使电影更具有个性化色彩。②关注草根文化 融入草根气息③折射出地域文化。第一语言交---------------影视美学电子版笔记考试重点总结--------------编导102班 杨洪江
际层面 早期的方言电影基本上考角色说方言凹显其土地来制造幽默气氛,而现在的方言角色不再是丑角,更多的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的认同的体现;第二艺术真实层面;第三典型塑造层面 它是最能体现导演创作意图的,它不像前几个层面,并非写真式的简单描摹,而是入木三分的文化心理的描写,成功的塑造人物的环境性格,方言能直观的告诉观众我来自哪里,我属于哪里,反映了角色的生活背景,文化底蕴也是一种身份标志。
43方言在电视剧中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的影视作品采用某种方言,或以某种方言为主,或杂用各种方言,或某些角色用方言做对白的方言剧很多,出尽了风头。赵本山的《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四川方言《王保长新篇》等,陕西方言《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装》等。
①方言电视剧的产生:它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一批优秀的方言电视剧。这一时期,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较为宽松,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很大的满足时,转而追求精神娱乐,希望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精神享受,方言电视剧的兴起正好适应了平民特征。②方言电视剧的发展:方言电视剧作为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特定地域中人们的文化诉求,体现了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关中风味”系列电视剧“东北风味”系列电视剧。a地方性,地方是一个空间概念,是方言本质属性之一,地方性方言形成原因分为自然质和社会质两方面。而建立在自然质和社会质基础上的地方方言,即形成了特定的地域内生存主体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最易理解最感亲切同时也是最特殊最为直接的现实。b现代性,它指共时条件下地方性和坚固性,世界性融会贯通的现代认识与方法,在创造主体方面,指现代审美意识的渗入与呈现。
44方言电视剧的艺术特征:方言电视剧二要素一体的基本构成,确定了方言电视剧地方性,现代性,戏剧性三性同一的艺术特征性,而与其他艺术品种划清了界限。换句话说,缺少二要素中任何一要素或二性中任何属性都不能称为方言电视剧。
45方言电视剧的审美效应:①地方美,本地人会产生“看自己”或自我感觉更富有亲切感自豪感,外地人大多产生“看别人”的感觉更多些距离感新鲜感;②现代美,它是创作主体与受传主体之间审美意识的互相认同而产生的一种“现代进行时”的美的感觉;③方言电视剧的平民效应,农民观众对方言电视剧有先天的心里认同感,可以消除思乡之情,感觉亲切。a作为农民生活表征的方言b作为农民日常交流的方言c作为农民思乡工具的方法。
★影评1《黄河谣》的象征意蕴
故事片《黄河谣》就是一部象征意蕴极其浓郁的优秀影片。它在色彩运用、人物设计、场景处理等多方面都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从而形成了这部影片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色。
一 在色彩运用上,全片以黄色作为底色和主调,黄河、黄沙、黄土地以及繁衍生息在这块黄色土地上的黄色人群,共同组成了一幅古老的民族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动鲜明的图画。黄色的人群正象征着炎黄子孙在黄河两岸的黄土地上创业、挣扎、奋斗的艰辛又辉煌的历程。
二 从人物设计上看,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具有象征的意义。当归与黑骨头的个性都分别共存于我们民族的性格中。当归正直、善良、朴实,是欢快、开朗、幸福的代表,黑骨头则凶狠、邪恶、狡诈,是悲伤、痛苦、凄凉的化身。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正好构成了民族性格运动的二重性。揭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漫长生命道路。
三 影片在场景处理上,象征色彩更加浓厚。全篇始终贯穿着一个理念:过黄河。黄河对岸是美好和幸福的家园,强烈吸引着苦难中的人们。然而,当红花与当归第一次想过黄河时,画面上一轮红红的太阳却在向下坠落,这个镜头隐喻了他们爱情悲剧的结局。《黄河谣》不同于《等待戈多》的地方是,当归的养女英子过了黄河,终于实现了父辈的夙愿。整部影片---------------影视美学电子版笔记考试重点总结--------------编导102班 杨洪江 围绕着过黄河的理念展开情节,通过一幅幅悲苦和欢乐的共时性场景为隐喻,象征了从远古走来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场景。
片中人物的名字全是中药名,防风、当归、红花、柳兰、柴胡、黑骨头等等,这些中药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影片将它们作为剧中人物的名字,从而使影片更加凸显了它的象征性意义。
影评2《野山》
影片通过山区村中四人的生活变化,表现了中国八十年代农村生活的现状,以及新旧思想的冲突,并展示出中国农民骨子里的典型性格,如老实、本分、嚼舌根等等。这就是电影的主题。
电影重点表现的是新旧思想的冲突,这在青年与大哥身上显露无遗。通过电影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看到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下,中国传统农民中新与旧的思想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并利用故事的发展告诉人们:思想要活,而敢于折腾!
除了电影重点表现的新旧思想对立之外,影片还描述了两男两女之间的感情故事。影片的“换妻”故事并不感人,也表演真实,只不过是电影表现主题的一个外壳,用来吸引观众注意力的。
电影拍摄方面依然有着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弊病——节奏不流畅,结构也不完整。说白了,影片情节是一段一段的,各个场景之间过渡的很生硬。比如,青年去城中打工,明明都过了几昼夜,村子里的大哥与嫂子却还在纠结找不找人。
演员方面表现出色。岳红、杜源、辛明、徐守莉四人虽然都不是真正的农民,但是他们将四个农民演绎得非常真实。朴实、忠厚、坚强、恒心,等等各个角色应有的性格他们表现的淋漓尽致。根据相关资料,如此真实生动的表演大概是因为他们体验了一个月生活吧。可见,中国不是没有好演员,而是没有好编导、好技术。
影评3《古宝奇缘》
盗墓贼九毛和眼镜搞到一枚古币,偶然落在红军妈手里。锤子和耗子是两个骗子,收购文物时发现了古币,有意购买,却被九毛和眼镜下了迷药,偷走了锤子的祖传金龟印。两帮人分别去偷古币,被警察抓获,红军和建国则因保护文物受到嘉奖。影片以寻宝题材为背景,几个团伙的人相互勾结算计最后邪不压正终于宝物归了国家。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开头交代主要人物稍显拖沓冗长,随着剧情的发展,几条主要线索相互交织并最终交汇到一起,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随着导演安排的情节时而揪心时而捧腹,并在最后的交汇点上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从演员的表演来讲。导演没有请大牌的明星,大部分人都是业余的演员;也没有故弄玄虚,凭空捏造出来的地方,所发生的时代就是你我现今生活的时代,所发生的地方就是你我现今生活的地方。
从这个片子可以看出陕西乡土文化的兴起。从最开始的张艺谋的电影到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的小说再到乡土音乐兴起,现在是乡土电影的崛起《高兴》,《古宝奇缘》算是开拓和先驱者吧。
第二篇:《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2012版
主要参考书:
《现代传播美学》 曾耀农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6月第一版
《新编美学教程》 王一川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上海 《美学基础》 孟唐林 窦俊霞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2月 北京 《美学漫话》宗白华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12月 武汉 《美学》(法)于斯曼著 商务印书馆 1995年12月 北京
《实用美学》彭明福 朱云才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年重庆
《图说美学》常宏著 华文出版社 2009年 北京
《广告美学》赵会霞著 人民出版社 2007年 北京
《美学其实很好玩》陈韵鹦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年 长沙 绪论
为什么开设此课
“美”是人之生活所必须。
“审美”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
美学是广告专业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何谓“美学” ? 此“美”非彼美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术语“Aesthetics”,原意为“感性”“感觉”。日本的中江兆民和我国的王国维将其译作“美学”。
关于“美学”内涵的两种观点:
研究“美好”的学问,侧重哲学、伦理学;
研究“感觉”的学问,研究使人产生某种愉悦感受的规律。侧重心理学、传播学。美学的学科属性
美学更侧重人文学科,涉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化学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基本问题 美本身 审美心理 艺术
美学中的“语言”。
美学的学习方法 呈多元化趋势
1、结合审美经验学习美学理论,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2、用美学理论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在审美实践中培养、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3、学习美学理论要学习美学史,加深对美学知识的理解。
4、学习美学要学习审美文化,为审美实践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特点:
虽然也运用概念,但更注重把握形象; 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美学在当代的历史使命
一、“美”是人之生活所必须。
“真善美”是人们的永恒追求。 陶冶情操,拥有梦想。由本能走向“人性”。
二、“审美”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
价值观导向,规范社会行为。
三、提高对“美”的鉴赏力。
第一章美学
第一节、美学传统与当代
一、西来的美学
美学为何产生于西方?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美的特征:
1、形象性
2、文化性
3、社会性
4、新颖性
二、“二传手”式的中国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的三大来源:日本、西欧、前苏联 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
第二节美学的主要观点及流派
1、本质论美学
“美是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代表人物:柏拉图 柏拉图谈美
事物总存在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本质。
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它的物有所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 “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 苏格拉底谈美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无人自愿为恶。
目的论
“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对现实人愿望它要达到的目的适应性。” 案例:道德总是为人的本质需求服务。 方法论
金汤勺 未必适用。
案例:歌曲《我和你》《山楂树之恋》 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2、神学美学 美自天成
美是“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得当,加上色彩的赏心悦目。”(奥古斯丁) 美的赏心悦目终究来源于唯一的造物主——上帝。 事物间存在着客观的“关系”,如比例、对称、秩序等。 案例:“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西方最早涉及美的定义。 美是数的关系的和谐。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黄金分割:
1:0·618或1·618:1 美的人体比例符合黄金分割。 英雄(神)的人体比例。 神学美学的积极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其独特的“肌理”,需要“完整的”接受。 现代科学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未超过10%。
神学美学的消极作用 人并非“无所作为”。 讨论:“无为而治”
3、认识论美学
产生于17-19世纪的欧洲,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17世纪欧洲哲学出现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神的统治的潮流。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先有美的概念,后有美的体验。如“丰腴”与“骨感美”。 认识论美学有如下几种形态:
经验主义美学、理性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科学美学和生命美学。 案例:
4、语言论美学
强调“语言”对美的引导作用。
在此“语言”不仅是狭义的语音符号,而且扩展到非语音符号,如绘画、建筑、雕塑、香水、广告、时装等。
5、文化论美学
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
从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角度对审美问题进行研究。
任何艺术都不过是包罗万象的符号系统——文化的一种形态而已。 强调欣赏是处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公众阅读行为。 案例:中国绘画与西洋绘画的异同 第二章 审美体验及其类型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发展,特别是心理学的发展,对美的本质的探求日益让位于对美的体验的研究,出现了美的哲学日益让位于审美心理学的趋势。
第一节 审美体验
一、审美的形成与发展
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鉴赏及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是外物的形式契合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审美是特殊的瞬间性人生经历,代表着人生意义的瞬间形成。 审美体验的含义
审美体验是发生在瞬间的直觉。 审美体验是对生命理想形象的顿悟。 审美体验是个体的亲历感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日常体验与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集中、凝练和理想化。日常体验是构成审美体验的不竭源泉。
案例: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案例
某法国航空公司的平面广告
“舒适的旅行,犹如晨露般的沁人心脾。”
广告内容是一片巨大的叶子和一滴同样大的露珠,而飞机小的好象一支刚出生的小蜻蜓。
“平和的天空,犹如坐禅入定后的安详。”
画面是一个健康的女人的漆盖和手,而飞机被锁定在食指和大拇指之间。
二、审美的特征 直觉性
“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不是别的,而是应用生理学。”——尼采
“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佛洛伊德
历构性
审美体验受历史、文化、社会、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审美的共性与差异
时代性——“燕瘦环肥”。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
民族性——“岁寒三友”。松、竹、梅
个体性——
超越性 超功利性 超现实性
案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第二节审美类型
一、优美和崇高
优美是一种狭义的美,是最浅显、极易被人们所接受的美的形式。 优美——和谐、柔性的美。
柏拉图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不同因素的和谐统一。 亚里士多德把美的一般形式明确的规定为秩序、匀称和大小。 优美的美学特征:一般侧重于平静和谐的愉悦,阴柔的美。 如:“光滑”、“渐变”、“不露棱角”、“颜色鲜亮而不强烈”。 安格尔名作:泉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 ·晏殊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诗僧志南 崇高——又称“壮美”,一种带有神圣性和严肃性的美。
人天生就有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
“天之生人,不是让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朗基努斯《论崇高》 崇高的美学特征:
是惊心动魄,而非玲珑雅致。
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就是崇高美。
英国美学家博克认为:崇高的事物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可怖。崇高的事物让人恐怖和惧怕,但同时也夹杂着快感。案例:烟花
博克认为:丑与崇高之间有某种一致性。案例:斯德哥尔摩症 崇高的美有赖距离感 案例:距离产生美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将崇高分为两类:
数量的——主要涉及体积,如大海、高山、金字塔等 案例: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力量的——指人的勇气和尊严
案例:屠格涅夫笔下的麻雀对猎狗的抗争。对崇高美学特征的运用: 哥特式教堂 雕像《大卫》 故宫太和殿内景 崇高美的作用: 激励人的潜质,提升人的境界。
案例:中国达人——无臂钢琴家刘伟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案例:“鹰和松式的美”,“莺与柳式的美”——朱光潜 父爱,母爱。——笔者
二、悲剧感和喜剧感
悲剧的鼻祖——《酒神颂》
悲剧的真正起源已经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起源于古希腊酒神祭祀。在祭祀中,合唱队会表演歌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这种歌舞被称为“酒神颂
约公元前534年左右,被后人尊为希腊悲剧之祖的狄斯比斯把酒神颂中合唱歌的赞歌和悲歌改写成对话式的台词,这是希腊悲剧的雏形。”《酒神颂》发展到後来,逐渐扩大到神话和英雄传说的范围——悲剧的形式逐步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固定的叙事体。悲剧感的根源 命运说——古典
偶然中之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过失说——亚里士多德 案例:《俄狄浦斯王》 对立说——黑格尔 案例:《安提戈涅》
亲情PK国法 悲剧感的本质
两难说——追求理想与现实性之间的矛盾冲突。
恩格斯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一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悲剧性快感理论——痛并快乐着 人的动物本能 悲剧感的审美功用 认知作用 教育作用
鼓舞作用——悲剧充满了崇高感——悲壮 案例1 电视剧《胡雪岩》片尾曲“去者”
人鬼天地万金似慷慨/浮生若梦安载道/唯苦心良在/红颜依惜挥去还复来/生死命注休怨早/殇情暗徘徊
无奈何青春逝去/无奈何江山真易改/情意无价亦无保/ 天降仇敌忾/无奈何路回星移/无奈何时运他人宰/钟鸣鼎食散一朝/空守昨日财 山水迷离流花低雾霭/夙愿扁舟寒江钓/风掠须发白 案例2 歌曲《:我所爱的让我流泪 》
让我多情又让我伤悲/爱上你加一倍/寒风吹散了最后的枯叶/心都碎/连爱你都不会纠缠苦追/一场大雨下得下得都不退/我收拾好了心情残缺/远走高飞/呜咽/想不起你是我的谁/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逼着眼眶的泪/我想我们的爱飞了/没有甚么我无所谓/顶多再孤单一夜/原本应该的完美/就差那么一点点/我所爱的居然让我流泪/背着我满腔满肺苦水/珍惜/真心/还不是一滩水/我的爱怎会如此苦味/眼前的路竟如此漆黑/再会/幸会/我要飞
案例3 歌曲《望春风》
谁说女人心难猜/欠个人来爱/花开当折直需摘/青春最可爱/自己买花自己戴/爱恨多自在/只为人生不重来/何不放开怀 喜剧感
古希腊喜剧源于宗教活动。阿里斯多芬创作了《蛙》等作品,被称为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触及当时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描述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的社会生活。他在《蛙》一剧中提出,推崇一个诗人的标准,要看他是否为国家教好人民。
喜剧性的本质 人为何发“笑”
康德认为“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化为虚无的感情。案例:啤酒的泡沫是如何装进去的? 喜剧感的美学特征
基本内容: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丑”—— 虽丑陋而不致人痛恨 基本手法:夸张——常态与特例的巨大冲突。案例:《皇帝的新衣》
美感特质:笑——认认真真地做傻(错)事 喜剧性美感的类型 机智 讽刺 幽默 案例:
“用笑的方式哭”
一辆没有驾驶员的面包车从坡道上滑行而下,撞了一辆宝马,车主瞪大了眼睛说:“狗日的高科技,真正的无人驾驶。” 《疯狂的石头》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天下无贼》
“我很忙,现在事业正处于上升期” 《疯狂的石头》 悲剧与喜剧
悲剧——用错误的方法追求正确的结果。 喜剧——虽丑陋而不致人痛恨 正义的力量遭遇挫折——悲剧 非正义的力量遭遇挫折——喜剧
三、自然美 自然美的形成 “自然的人格化” 自然美的发展
致用——洞穴壁画、古玉
比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畅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洞穴壁画 自然美的构成 原始风光 人为景观 自然美的要素 形状美 色彩美 声响美 流动美 人文美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下江陵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自然审美的意义
强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培养人热爱自然的情感 陶冶人的高雅情操
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四川乐山大佛
四、社会美 人的美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美的核心。
社会美的含义: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美的核心。社会美的特征:
1、美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般显示出时代、民族、阶级的特征。
2、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侧重于内容美。
3、美具有实在性、明确性和稳定性。社会美的分类
人的美
社会生活美
社会环境美
1、人的美 人的外形美
“远看身材,近看相貌,细看眼睛,再看风度。” 人的气质美 人的服饰美
是指着装和修饰的美。
着装的美:
服装美不等于着装美。着装美要求适用、合身、协调、规范。修饰的美:
人的外在美离不开一定的修饰。化妆成为人类美化自身的一种重要手段。佩戴饰物对人体也有美化作用。人的内在美
人的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品德和心态、知识和智慧等方面。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是人的内在美的核心;良好的品德和心态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内容;较多的知识和智慧是人的内在美不可缺的。
人的内在美也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内在美具体表现在行为美、语言美、表情美等方面。
案例:雷锋及其雷锋精神
2、社会生活美 生产劳动美
创造的美。主要包括劳动方式美、劳动过程美、劳动技巧美、劳动产品美等。
科学技术美
智慧的美。科学成果美具有抽象性、理智性,是一种内在的美。
日常生活美——家庭、饮食、居室环境、旅游等 社会变革美——暴力革命/和平演变
案例:中东四国政治转型 案例:《7点新闻报道》
五、艺术美
是艺术本体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
是艺术主体创造出的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第二自然”。“第二自然”——主观审美与客观真实的融合。
是创作主体见之于客观,作用于客体的对象化产物,即艺术生产主体按照预期目的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具体成果。 艺术美的特征:
1、艺术创作的新颖性。
与众不同才能出类拔萃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浓缩的都是精华
3、艺术作品的情感性。
4、艺术形态的持久性。
艺术美的作用 启迪认知功能, 交流情感功能, 愉悦娱乐功能, 感化教育,陶冶情操功能, 自由创造()功能。
作品欣赏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原名: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出自音乐剧《艾薇塔》(Evita)剧情内容是描述阿根廷前第一夫人伊娃·贝隆从一个受尽社会歧视的私生女到权倾阿根廷的主政者的传奇一生。
摇滚bo yellow 第三章 审美媒介 第一节审美沟通
语言沟通六要素: 发信人(Addresser) 收信人(Addressee) 语境(Context) 信息(Message) 触媒(Contact) 代码(Code) 案例:《红楼梦》第23回
主要内容:元春省亲后,贾府继续完善大观园的工程,元春下谕令众姐妹及宝玉住进大观园。宝玉住进大观园后的一天,在沁芳闸桥边读《会真记》(即西厢记),恰巧被在此葬花的黛玉遇见,两个人共读西厢,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读完西厢后,偶然听到从梨香院传来的曲子声,其中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等句子,黛玉感慨缠绵,点头自叹,眼中落泪,如醉如痴,“原来戏中也有好句子。”
第二节审美媒介
一、从媒介到审美媒介
媒介(media)原指一种使两个个体发生关系的中间人或中介物。 媒质,也称介质,是指物体系统在其间存在或物理过程。媒体,指向受众传播信息的系统
媒介,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工具 审美媒介 传播形式:
听觉传播——语言、音乐等
视觉传播——文字、绘画、工艺品等 听觉+视觉传播——戏剧、电影、电视等 媒体的分类:
核心媒体(core media)边缘媒体(peripheral media)区域媒体(urban media)
二、审美媒介及其演变 工艺媒介 口语媒介 如:劳动号子 案例:《大路歌》 文字媒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手工印刷媒介 现代大众传媒 报刊、图书 广播 电影 电视 展览 网络媒介
第三节审美媒介文化
一、审美媒介的作用
接触与情境——审美媒介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更是审美本身。 案例1:歌曲《情人山》 案例2:汉字与书法 案例3:网络虚拟世界
主导与叠合——审美活动的多重选择 每个时代都有其主流媒介与非主流媒介 案例:名著改编影视剧
媒介的变化——世界的演化与文明的变迁
媒介是人的器官的延伸,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拓展。 案例1:说书——广播小说——影视剧
个人魅力——团队精神
二、媒介共生与多态竞争 审美媒介的发展,影响着文化生产的格局,推动着审美活动的变迁。 口说文化与文字文化
案例:中国传统社会口说文化与文字文化并
行不悖;
报刊与“白话文”
简化汉字与汉字拉丁化
汉字输入法
文字与影像
案例1:视听与阅读
19世纪初人类发明了无线广播。
20世纪的20年代到30年代是欧美广播媒体的黄金年代。 我国广播媒体的黄金年代是50年代到60年代。 1936年电视事业诞生于英国。
二战以后,电视业兴起,20世纪下半叶电视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传媒,同时成为最吸引的审美媒介。
据统计,一个普通美国人平均每天看四小时电视,这他(她)到65岁时已在电视机前坐了9年。
互联网的崛起。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 传媒专家预测,互联网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媒体。 案例:电子书
印刷媒体和电讯媒体的功能作用
印刷媒体是通过文字和图案作用于人的视觉达到传播目的。
特点是宣传时间长久、便于查询和存留,具有自身重复宣传功能。
电波媒体的特点是传播迅速、广泛、适应性强、感染力强。
三、媒介变迁对审美文化的影响 媒介传播文化,媒介影响文化。 文化艺术走向产业化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领域。
第四章 门类艺术与美学 艺术门类
表演艺术——表现性的、动态艺术,如音乐、舞蹈。
造型艺术——再现性的、静态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书法等。 语言艺术——兼有表现性和再现性,如文学。
综合艺术——再现性的、动态艺术,如戏剧、电影、电视剧等。 实用艺术
第一节表演艺术的美
一、表演艺术的含义
音乐是典型的表情艺术。
音乐表现情感是概括的、宽泛的,因此,音乐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有的音乐并没有明确的现实内容或情感内涵。这给表演者和欣赏者留有进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也有可能引起人们的不同理解甚至曲解。
音乐是声音运动的时间艺术。
音乐的构成: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复调、曲式,统称音乐语言。 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音乐的材料——声音来自情感、表达情感、激起情感,是所谓“激情的语言”。表情性是音乐的本质属性。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舞蹈
舞蹈是人体造型的时空艺术。 表现性是舞蹈的本质属性。
表演性是舞蹈赖以存在的基础。
舞蹈三要素:舞蹈表情、舞蹈动作、舞蹈构图。
二、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和表现性
再现性艺术——以模仿、叙述生活为主要功能,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特征。 表现性艺术——以抒发内在的情感体验为目的,着重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2.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节奏是客观事物运动的属性,是符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 人的心理活动变化会引起生理节奏的变化。 节奏被认为是“音乐的生命”。
舞蹈的特质是在动作的节奏的调整。
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的变化,给节奏一定的情调贯穿则形成韵律。3.过程性和流动性
过程性——三维空间与时间轴 流动性——转瞬即逝,不可凝固。
音乐与舞蹈的差异——“歌主声,舞主形。” 听觉比视觉更具观念性,“音乐不传心情而示心迹。”(钱钟书) 心理学显示,人类大脑的表象记忆90%来自视觉器官,因此舞蹈比音乐更具明晰性。
三、表演艺术的审美功能
1.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情绪陶冶功能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2.具有娱乐身心,促成身心和谐的功能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用某些旋律、节奏可以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的和谐。
“乐行而志清”(荀子)
“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阮籍)3.具有协调群体关系,培养群体意识的功能。
案例:集体舞、交际舞 第二节造型艺术的美
一、造型艺术的含义
运用可感的物质材料和色彩、线条、构图等表现手段,以塑造空间静态形象反映生活或表情达意的艺术。
造型艺术在空间中展开,作用于人的视觉,呈静态,因而又称为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静态艺术。
1、绘画
2、雕塑
雕塑形象的高度概括性。
3、建筑
4、书法艺术
5、工艺品 九龙大玉海
二、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1、具有形象直观性
以形表意
“绘画所要做的事一般不是造成使人可用肉眼去看的东西,而要造成既是本身具体化而又使人可用心眼去看的东西。”(黑格尔) 案例:“踏花归来马蹄香”
2、具有瞬间永固性
案例:古希腊雕塑《拉孔奥》 赏析:罗丹的《青铜时代》
3、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三、造型艺术的审美功能
1、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2、挖掘美,凝固美。
3、既养眼又实用
花式肥皂
第三节语言艺术的美
一、语言艺术的含义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审美介质塑造形象或情境来表情达意,反映生活的艺术。 诗歌 小说 散文 文学剧本
二、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1、丰富的想象力
形象创造和形象感受都依赖于想象力。 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审美体验。
2、叙事和抒情兼长
《兵车行》 《琵琶行》 《高老头》
3、语言结构和话语情境多样
“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东西”(高尔基) 语言有四种功能:传达意义(内容),传达情感,传达态度(语调),传达意向(目的)。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4、情与理相生相容
思想性 哲理性
案例:元曲《山坡羊·叹世》(陈草庵)
**是怕,唇舌休挂,鹤长凫短天生下。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贤愚蠢话。得道多助失道寡,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三、语言艺术的审美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
记载历史,反映社会。 孔子评价《诗经》:“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歌德和莎士比亚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学。”(赫尔岑)
2、特殊的思想道德涵养
“劝善惩恶”,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 案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社会责任与市场价值
3、语言美和写作示范
案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求新求异不相师 第四节综合艺术的美
一、综合艺术的含义
含义:以演员创作角色为主,包含多种艺术元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包括:戏剧、电影、电视等。 与个别艺术的区别:
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用所有方法解决一种问题。 特点:
时空再造性与演员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 以解构、调换、压缩、延长、重组等方式再造时空。 以演员创作角色为主,常常决定其艺术价值的高低。(主角的名气成为票房的“集结号”或“毒药”。)
二、戏剧艺术与影视艺术 戏剧艺术
戏剧是指借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媒介来传达和感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它依赖剧本,与文学有关。有舞台布景,与绘画有关。有配乐,与音乐有关。
它主要是靠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来构成戏剧性。人物动作冲突构成戏剧情节,情节的发展显示戏剧性。 影视艺术
电影是指凭借一定程序的镜头组接(蒙太奇)构成的视觉形象去传达和感觉审美经验的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结构”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对现实过程的重新组合,创造出特殊的效果。
电影以视觉画面,再现着现实,又以视觉形象揭示着人物内心生活,具有极大的主观自由性。
课堂讨论:
戏剧艺术与影视艺术二者在审美特征和审美功能上的异同。
电视剧与电影在创作上的异同。
三、佳作赏析
《少年派》与《一九四二》 第五章美的欣赏与创造 第一节 美感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一、美感的含义
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是人对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进行观照所得到的感受。
美感与快感的区别和联系。
二、美感的特征
1、直觉性 ——瞬间感受到。
2、愉悦性
3、情感性
4、功利性
三、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美感的差异性:
1、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
2、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
3、审美能力方面的差异。
4、审美趣味方面的差异。
5、审美心境方面的差异。 美感的共同性:
1、美感的时代共同性。
2、美感的民族共同性。
3、美感的阶层共同性。
4、共同美感——普遍性。
美感随着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审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质。
第二节美的欣赏
一、美的欣赏的基本条件
客观条件——物质手段。
主观条件:生理反应与情感反应密切联系。
1、要有健全的审美感官。视、听被认为是主要的审美感官。
2、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想象、理解、领悟。
3、要有正确的审美观
4、要有良好的审美心境
二、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1、官能的欣赏
2、情感的欣赏
3、理性的欣赏
美的欣赏的三个阶段也是美的欣赏的三个层次。
官能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性的欣赏并不能截然分开,三者处在同一个审美对象中,彼此渗透交融和反复重叠,具有交错复杂的关系。 思考题:如何欣赏法国米勒的油画《拾穗者》。 第三节美的创造
一、创造美的意义
1、美化生活
2、审美教育
3、精神追求
二、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
1、合规律性原则
各种美的形态和各种艺术形式都有体现其审美特征的规定和要求,这些规定和要求也是进行美的创造应该遵守的。
合规律性原则就是应该遵循形式美的规律,按照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对比、和谐等要求进行美的创造。
2、合目的性原则
合目的性要求美的创造中包含着审美需要和审美价值。
美的创造不仅要符合规律性,而且要符合目的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不为实用所动,唤起人心理与精神的成长。
案例:从前,有个国王带兵打仗并带头冲锋陷阵,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的箭射中脸部而翻身落马,因此,他的左眼瞎了,左腿跛了。一天,他让画院的画师们进宫看清他的模样,给他画一幅肖像,对画得好的给予重赏。假如你是画师,你将如何画?
总复习题
何谓“美学”? 此“美”非彼美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术语“Aesthetics”,原意为“感性”“感觉”。日本的中江兆民和我国的王国维将其译作“美学”。
关于“美学”内涵的两种观点:
研究“美好”的学问,侧重哲学、伦理学;
研究“感觉”的学问,研究使人产生某种愉悦感受的规律。侧重心理学、传播学。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什么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美 如何创造美 如何审美 何谓“优美”?何谓“崇高”?优美与崇高有何异同?
什么是“喜剧”?什么是“悲剧”?各自的审美功能是什么?
语言沟通的六要素是什么?发信人(Addresser)收信人(Addressee)语境(Context)信息(Message)触媒(Contact)代码(Code)案例:《红楼梦》第23回 主要内容:元春省亲后,贾府继续完善大观园的工程,元春下谕令众姐妹及宝玉住进大观园。宝玉住进大观园后的一天,在沁芳闸桥边读《会真记》(即西厢记),恰巧被在此葬花的黛玉遇见,两个人共读西厢,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读完西厢后,偶然听到从梨香院传来的曲子声,其中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等句子,黛玉感慨缠绵,点头自叹,眼中落泪,如醉如痴,“原来戏中也有好句子。”
书法的三大要素是什么?结构/用笔/章法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是意向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社会美”包含哪些内容? 社会美的分类
人的美
社会生活美
社会环境美
生产劳动美
创造的美。主要包括劳动方式美、劳动过程美、劳动技巧美、劳动产品美等。
科学技术美
智慧的美。科学成果美具有抽象性、理智性,是一种内在的美。
日常生活美——家庭、饮食、居室环境、旅游等 社会变革美——暴力革命/和平演变
第三篇:电影美学风格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浅谈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美学风格》
绪言
当代世界电影展示给人们是这门20世纪的艺术媒介依然在持续不的不景气中奋力挣扎,好莱坞影坛展示给人们的仍是票房纪录的连年上升。而在这一矛盾景象中,世界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一笔却似乎是当代世界影坛首席电影票房大师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以两部看上去差不多是截然相反的大片获得了电影票房和艺术成就的双双丰收。他的集科幻、灾难与恐怖于一身的《侏罗纪公园》创下了惊人的票房收入,迄今为止在全球的总收入已经超过11亿美元。而他在这一年的另一部作品,主要以黑白胶片拍摄的《辛德勒名单》又在下一年的奥斯卡评选中一举获得12项提名,并最终赢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金奖。这一近乎超人的记录,对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来说,可以说是名至实归。他在经历了无数次商业的成功和几乎同样多的艺术失败后,电影美学风格愈加成熟又不失独特,比起一些电影导演,他的电影美学风格带着浓重的商业性质,在现代电影美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样非常具有意义与可行性。
主要内容
本文将从他的代表作《辛德勒名单》作为例子,通过电影符号学分析其商业价值及艺术美感,从而论证其电影美学风格,更多的做着眼于对《辛德勒名单》的电影文本以及电影与观影者的关系,并且分析其镜头、画面、剪辑、背景音乐及背后的深刻内涵,构建起完整的论文体系。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是一位个性浓厚的导演,他一向以好莱坞既定成功元素为基础,精心制作大众梦幻,营造商业奇迹。在《辛德勒名单》中,这种“个人化”的创作尤为明显。在童年时期,作为班级中唯一一名犹太孩子,备受欺辱,这一切使得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告别幻想、追踪自己的生活体验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也终于可以不在依赖使他屡获成功的美国公众对幻想的期待和那些为他建立起不朽名声的魔术、动作和特技,而把视点转向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了真实生活的描绘和历史场面的展示。影片是在靠近科拉阔集中营的地方实地拍摄,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影片中,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展示出一种仿佛纪录片式的方法,使用黑白胶片描绘着一幅幅表现犹太人悲惨命运的图景,而其视点已不再是以往好莱坞表现大屠杀故事里主人公的心理闪回,也不再玩弄以往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电影叙事的视觉花招。除个别段落外,其大部分镜头都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地位,客观记述着由大多数是不知名演员或者群众排演出来的历史背景。片中有几次接近于重复的对犹太人进行登记的场面,在这里,一个个犹太人的形象、名字和那台打字机成为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新道具。它为影片带来一种具有高度逼真和纪实感的风格。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往往具有深刻的民族和文化特征。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电影的题材选择上具有多元化、多类型的特点。在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前期电影中,能体现出他个人心理以及民族情结的无疑是以二战为题材的影片。民族性是一个民族有史以来的心理沉淀,它不停发展并创新。作为具有犹太民族意识与美国文化观念融合的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是犹太民族与美国文化的激荡下的产物,《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世界大战》、《大白鲨》、《ET》等作品中都能深刻体现出来。这种电影理念鼓吹美国国家意志,宣告着美国必胜与反战理念。从国家意志角度而言,美国常常在不侵犯自己利益的时候,通过为弱小国家打抱不平和实行一定范围的救助,体现大国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作为大国的风范。于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主题都在人道主义关怀和救赎的立场,以史诗般的镜头与宏大气魄的场面剪辑烘托出上帝班的人文关怀,具有美国意志与商业气息的完美结合。
以巴赞、克拉考尔为代表的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对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蒙太奇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辛德勒名单》中出于历史客观性,从不缺乏暴力与凶杀,在好莱坞的商业片中暴力场面服务于其电影激烈的动作和特技的主题,那些可以寻求的机位和快节奏的剪辑使暴力被处理为一种给观众带来快感的兴奋剂,尽管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也不能免俗——如片中一群德国士兵把一张藏有犹太人的床掀翻,然后用冲锋枪把床打出一片枪眼的场面很容易使我们想起商业片中类似的镜头,但是大多数有关法西斯的暴力画面中,斯蒂文·斯皮尔伯格采取的是一种纪录片式的“冷静”的方式,一个个并不十分激烈但却更加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精心动魄的杀戮场面不断出现在镜头中:一个独臂老人被拉出铲雪的队列,一声沉闷的枪响,老人倒地;一个试图逃避集中营的青年在被押回的途中,被一名士兵开枪打死,棉衣后飞起一片棉絮;一个不识时务的犹太女工程师当场被枪毙,随后,集中营的头子高斯却下令将工程按照她的意见重做„„以及刚从床上爬起来的高斯穷极无聊的站在阳台上,像打猎一样,对着院子里干活的犹太人不慌不忙的扣动扳机,在这些场景中,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大多使用了中、远景,并极少利用镜头的组接进行渲染,淡化了血腥,却充实了记录的美感。
不过,不仅仅如此,成功的使美国公众接受这场银幕上的暗杀、虐待和各种暴行的不仅仅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纪实手法。深受好莱坞作业指导熏陶的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也不会被一种“个人”的感受迷惑到把自己变成一位欧洲艺术导演的地步。事实上,他之所以成功把大屠杀搬上银幕并被美国观众所接受,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机智的在那些“历史记录”的场面与好莱坞故事性之间建立起一种令人信服的平衡和有机的关联,影片开始不久,一组乘火车被拉到科拉阔的犹太人和收拾行装的辛德勒的画面就开始把四十和它的主人公的故事交叉在一起发展,差不多每一次令人惊心动魄的残酷场景之后,都是一段辛德勒费尽周折或者神话般的救助。同时,辛德勒故事中不仅包括了他对犹太人的救助,还有他如何发财、与女友之间的爱情发展、与他的犹太会计师泰尔恩之间逐渐建立起来的友谊。除此之外,影片中也随处可见具有生动故事性的情节,而其中一如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许多影片一样,儿童常常成为故事的主角。如当纳粹追查集中营房的偷鸡者,并威胁要把那些站在那里一言不发的犹太人一个个打死时,一个机灵的孩子哆哆嗦嗦的站出来,告诉纳粹士兵,那刚刚被他打死的犹太人就是可恶的肇事者。
实际上,斯皮尔不但没有放弃他讲述故事的熟练本领,也不可能淹没他那出色的电影手法。在诸如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进行体检甄别的段落和那个把杀死的犹太人尸体掘出来焚烧的地狱般的场景中,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以镜头令人赏心悦目的大幅度运动和剪辑切换、渲染,也掩饰着痛苦的场景。而片中另一个富于戏剧性的场面则是,一群赤身裸体的犹太妇女被赶进一间烟囱冒着黑烟的大房子里,灯忽然灭了,妇女们恐惧的惊叫着抱在一起,等待着将使她们结束生命的毒气降临。一段令人紧张的延迟之后,妇女们的头顶上的龙头终于喷出了清水。可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以说,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所再现的那个被称为惊心动魄的历史是在纪实性的画面、生动的故事、富于魅力的人物、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出色而充满张力的电影技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片中一段不起眼的小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其各种要素之间进行转换的巧妙例子:几个孩子为逃避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命运,机灵的逃走了。但接下来,我们又看到,他们为了求生不得不躲入粪坑之中,并开始了争夺空间的“斗争”。
在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后阶段的电影创作中,温情变为主打牌,也更加契合了好莱坞主流市场的需要,在拍摄了《辛德勒名单》等一系列二战电影后,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把镜头瞄准了一战,同样充满人文关怀,同样向着普通生命致敬。《战马》以一匹马的视角向人们展现了战争残酷与人性的温暖,这部典型的温情制作片,人文关怀再次溢满屏幕,可以说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立身的电影哲学。虽然国家意志也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电影美学风格的基点,但是《战马》却代表着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电影成熟的一个新的标志点,在整个战争的大格局里,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思考了战争泯灭的友情与爱情,不去表现这场战争的自我评价,而是着眼于战争的非人性去探讨战争的价值与意义,用一匹马的视角去温暖观众,电影美学方面也更加侧重商业化与艺术化并重,放弃常用的快速剪辑而多用长、固定镜头来展现温情与艺术化的场面。
回顾其创作,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创作,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充满幻想和打斗的影片不同于一般动作特技片之处还在于他们触动着广大美国中产阶层的普遍和隐蔽的忧虑,还在于其贯注在其中的一种充满宗教意味的情感,它使其影片在幻想之外有了一种神圣的光辉,这也许是其重要的个人印记之一。在其第一部关于外星来客的科幻片《第三类接触》中,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就以一反传统科幻片中对宇宙世界的恐惧之情的态度,描写了人类迈出与外星人接触的第一步。影片最后,怀着敬畏之情的人们迎接巨大和灯火通明的外星飞船在缓缓降落的情景则被处理的如同上帝降临的宗教意识,充满了神秘的崇高感。在随后的《外星人》里,他则在其儿童般的幻想中嵌入了一个关于耶稣基督的故事,那个偶然来到地球的小外星人历经坎坷,而又不断创造出各种“神迹”,最后终于乘坐飞船回到他的天国。同样在影片的最后场景中,片中小主人公伊利奥特的父母也终于领悟到天外来客中所包含的真谛:他们双手抱在胸前,跪倒在地,在著名宗教音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乐家约翰·威廉姆斯的乐曲声中,以一种神圣的目光仰望着外星飞船消失在夜空中。这种浓厚的宗教情感一直延伸到如《抢劫约柜的人》等影片里对于宗教圣物的寻找以及对其神秘力量的渲染。而在《辛德勒名单》中,它则终于可以使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把英雄的神话和社会的史诗所结合在一起,构成一部属于他自己的电影史诗,它使美国观众接受了大屠杀的故事,也向他们提供着一种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神话,并且通过那种宗教式的神圣感和那些来自《旧约》中记录的故事,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也使观众接受了一部关于它的民族——犹太人的历史;影片中多次出现逃离死亡的辛德勒工厂的犹太人徒步走来的镜头,而那一幅幅表现犹太民族不断前移和遭受折磨的画面,在约翰·威廉姆斯悲泣又富有神圣乐感的乐曲的再次伴奏下,已经变成了对具体历史图景的超越。
神话式的表现手法、史诗般的历史记录,究其根本,其美学风格在于个性化与浓厚的宗教情感,共同交织出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独特的电影美学风格。
第四篇:电影美学欣赏
浅议电影的教育功能
艺术是时代生活的镜子,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普通形式,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优秀的电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以其特定的传播形式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电影是情感沟通的生动桥梁,欣赏电影时,我们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命运的演变,而欢笑、惊喜、担忧、激动、愤怒、发愁, 甚至掉下眼泪。有时电影还会激发我们对英雄模范人物的敬佩和对犯罪分子的愤恨,对助人为乐行为的赞赏和对损人利己行为的谴责。
电影是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比如《任长霞》、《焦裕录》这类电影,以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对人民公仆肃然起敬,对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深深感动。
电影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想素材,《长征》、《重庆谈判》、《大决战》、《周恩来万隆之行》等反映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场景,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
电影还具有审美娱乐,提高自身修养的功能,比如, 《红河谷》、《可可西里》等片就是对西藏风光与民俗风情的再现,《我的1919》、《我的法兰西岁月》等是对异域文化的描述,总之都十分令人心驰神往。
电影还负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比如《李时珍》、《中华文明》等电影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
不仅如此,电影还具有激发情感、升华人格的力量。比如像《太行山上》、《我的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大渡河》这样的电影,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彭雪枫》、《铁道游击队》等作品反映了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从中感受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理想与激情、光荣与梦想、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他们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
电影能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在情感与性格特征,从而使观众的心灵得到震撼,可以激发情感,陶冶情操,是沟通的桥梁,是实施教育的基础,电影的教育功能也是建立在感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不仅如此,电影还可以起到发展和完善人的思维品质的作用,能够培养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增强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升华人格。
当然, 电影的教育还远不于此,如我们充分的挖掘, 会发现, 电影的爱国主义教育、美学教育、音乐教育、绘画教育的内涵很深。电影使用的不是文字语言而是视听语言, 它是幕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所以不用学, 一看就懂, 而且可以无限地复制。
在当今新的时代, 我们就应该变传统的说教教育为系统的影视教育及收效更好的教育, 以更好地发挥电影的教育功能, 实践也证明电影的教育作用比说教的征服力要大、收效要更好。
因此,电影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十分有意义的,电影教育让我们感受历史、身临其境、通过情节的发展感受到人物的个性特征,升华我们的人格,提高我们的修养,在娱乐中使我们的思想发生变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让我们在电影的快乐中学习历史,感受革命,激发我们爱国主义情感,增加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总之,电影对我们的思想教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第五篇:电影美学期末考试
电影美学期末考试
由前苏联影片《女政委》谈电影中的音效作用
影片年代很久远,但令人惊喜它的音效十分清楚。声音恰到好处的搭配,简直可以夸张的说是给这部大量运用特写和长镜头形式的影片注入了灵魂。一开篇就是长达十分钟的没有任何语言的画面。开阔的郊外野地上飘扬着的柔和的摇篮曲,慢慢的弥散开来,这种舒缓的感觉却马上被镜头所引来的行军队伍的一片嘈杂的马蹄声所打破。然而摇篮曲没有淹没,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重叠在一起,给人一种很怪异的感觉。从这一开始,观众的心里就陷入一种无法言语的不畅与深思。
之后,随着长长的一声警笛,马蹄声得得嗒嗒清晰的响起,节奏越来越快,马背上的小红军进入了空寂无人的小镇。他停住马,下来,拾起地上铁匠遗下的工具,一块马蹄钉,一片寂静。他扔出去,“叮—”!十分清脆!窗口伸出了白旗。小战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兴奋,朝天发了一抢,“砰”……“砰”……“砰”……枪声在小镇高出的建筑上空飞扬着又被折回似的回响着,然后连成了一片,“砰砰砰”,红军门在鸣枪庆祝着!马上是压在小镇石板路上进驻的队伍的声音,纷乱的马蹄声,拖着哗哗做响的笨重的战车,步兵整齐的踏步声……这一切又突然让人们的心情沉重起来。
而另一个声音绝妙的展现,是女政委住一户人家的第一个晚上。男主人的房间让了出来。镜头旋转着、扫视着另一间小小的房子挤着睡着的一家,奶奶、夫妇、5个大小不一的孩子,伴随着滴、滴的漏水声,男人呼呼的鼾声,孩子微微的鼻息、喃喃的呓语、梦中咯咯的笑,闹钟滴滴达达的走动声……我们的感情被这些微小的细节所融化打动了。这种平实声音,更加反衬出战争、贫困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观众心中不由隐隐的有些同情的痛。而最令人心酸的表现就在充斥着轰炸的炮火声的那一夜,孩子的哭声,炮声,我们感到绝望!而父亲轻轻的哼起小调,带着一家人围着桌子举着手跳着,四周奏起了这首欢快的民歌,如此的美好动听,和着孩子可爱的笑脸,炮声便渐渐远离。我们为这犹太家庭的勇敢坚强看到希望,而内心深处的触动,使得我们感动心酸得要流泪。
铁人般的女政委生孩子的一段,大量运用声音声效。痛苦的难以忍受的叫声、令人窒息的喘息声,以及迫不及待大口咕噜咕噜的饮水声,紧凑激烈的群马奔腾声、枪声,这一切加上电影画面真是与幻觉的不断切换,十分精彩的表现出战场的痛苦、母亲的辛苦,让我们揪心。最新电视剧,好看的韩剧,热播TVB剧,女生喜欢的电视剧,女性电影
而小镇多次响起教堂的钟声,同样是一个极为成功的运用。在女政委和她的战友进驻时,它庄严而稳重的敲着,笼罩着整个小镇的上空。而当女政委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在小镇上漫步时,它响的快乐而轻松,少快的节奏,随即响起优美的音乐,平常的生活多么美好,历经血雨腥风的女战士也陶醉了。而当白匪来临,教堂的钟声不再敲响,人们忙着封死门窗,那悠悠的钟声,就变成了令人紧张不安的咚咚的钉木条声。影片的最后,教堂的钟声又洪亮地敲响了,它回旋在那个年代那个小镇的空气中,回荡在我们的耳边,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陷入沉沉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