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上的几点感想(推荐)
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上的几点感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阵阵稚嫩的诵读声从河津市第四小学阶梯教室传来。2012年5月29日上午,河津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组在这里组织了全市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参赛单位包括市直四所小学、铝基地四所小学、中心校九家代表小学共十七个单位代表队,诵读内容包括必读课文五篇《女娲补天》《燕子》《惊弓之鸟》《太阳是一家》《我爱故乡的杨梅》,自选篇目为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本次大赛各个学校都很重视,也花了很多的功夫,服装、化妆、道具、多媒体课件及背景音乐都很到位,展示了各个学校的不同风格和水平,我作为评委参加了这一活动,在比赛中产生几点感想,在此和大家做以交流。
一:小学生经典诵读应以“诵”为主,展示的是学生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经典诗文,我们常常被它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丰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作为小学生,要让他们爱上经典诵读,一定要在形式上让孩子们理解并逐渐的喜欢。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小学生经典诵读内容大多为大家所熟知,如:《春晓》《绝句》《梅花》《静夜思》《天净沙 秋思》《望月怀远》也有《千字文》等等,在诵读中,要体现不同古诗词作品的意境美和韵律美,不能千篇一律,或一味地儿歌式的唱读,或一味地老气横秋般的背诵,都不能表现新时代少年儿童对经
典的理解和诠释。
诵读的节奏把握以及意境的传递直接反映了老师对经典诗文的讲解水平,与其说我们是在看学生表演,不如说是看教师的课堂教学
艺术展示。
谈到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诵读”强调的是原文背诵,而不应改编。才此次比赛中,有的代表队把诵读篇目编排成类似于课本剧,课本剧注重的是表演允许改编,但“诵读”强调的是“诵”而非表演。同时也存在老师的表演、旁白过多的问题,没有突出学生的主题位置,这与新
课程理念“以生为主”背道而驰。
二、注意创意和编排,高效表现“诵读”内容
舞台是一种艺术展示,因此需要创意和编排,这些都需要提前设计和构思,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和串联。比如《太阳是一家》背景图片是太阳下面一大片的向日葵,配上背景音乐,诗歌中,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相映成趣,即表现了诗歌的内涵和情趣,同时体现了融融师
生情的和谐关系。因为是比赛,所以大家都比较重视,在道具上花费了很多功夫,但如果道具没有为“诵读”服务,就是一种多余了。比如诵读的是古诗文,每个孩子却拿着一把民族舞粉红色扇子举在胸前,扇子和古诗文
没有任何联系。
在前后串接上更应该环环相连,用串词过渡的浑然天成。我欣喜地看到有个学校把整个展示分成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咏月篇》、第二篇章《传说片》、第三篇章《铭志篇》,整个展示有报幕、有前序,有串词、有尾声,非常的完整、讲究,同样的师生人数却编排的场面宏大,气势夺人,师生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让观众过目难忘。反之,缺少案头准备的代表队诵读内容凌乱无序,开场突兀,结尾突然,没有体现出舞台艺术的美感,也没有让学生从诵读中学习和享受到经典
诵读的魅力。
在8分钟的规定时间中,如何编排诵读内容,让学生有收获,让观众有新意,这也是案头准备的工作。如果一个节目全部都选《静夜思》《春晓》这样的幼儿园小朋友都耳熟能详的篇目,还在舞台上反复诵读好几遍,对小学生而言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对观众而言失去了欣赏的意义。因此,从选材上应该有效利用8分钟,选择学生没有学过的经典,有利于舞台表现力的作品就非常的重要。
三、诵读要与时俱进,避免陈词滥调
新时代的诵读要语气自然,情感自然,不能向舞台剧和话剧演员一样一板一眼。在此次比赛中,多数学校都能推陈出新,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个别少数的学校,依然如几十年前的样板戏一样,声嘶力竭,动作老套,节奏死板,无非是“举手”“振臂”“昂头”“下蹲”,说明我们的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学习的经验。有一个代表队就做得很好,三位老师分别和三个队的学生,用自然舒服的语调诵读,而且还和学生有非常轻松、自然地眼神、肢体的交流互动,仿佛让人看到了课堂上正在上课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赛是一种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因此我希望学校和老师抱着谦虚的态度互相取长补短,为自己的教学和下次活动积累经验,而不是只盯着名次,歪曲比赛的目的和意义。
整体而言,有的风格轻快活泼,有的温馨和谐,有的振奋人心,无论是哪种风格,都体现了新时代儿童欣欣向荣、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我更希望诵读不仅仅局限于经典,小学生语文篇目都应该好好的诵读,这不仅仅是传承经典,还应该是现当代中华文化的熏染,让小学生从小就领悟到中华语言的美感和魅力。
第二篇:诵读大赛
诵读国学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
——李新店中学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大赛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引领师生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促进我校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2013年12月19日,李新店中学举行了以“诵读国学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比赛场上,一首首意味深长的诗歌,一声声声情并茂的朗诵,一张张激动兴奋的小脸,一阵阵发自肺腑的掌声,伴随着优美经典的音乐,汇聚成了激昂向上、感情真挚的交响乐。选手们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颂读,或伴着悠扬音乐,或你唱我和,或齐声诵读。纷纷以耳目一新的形式展示了民族文化瑰宝的靓丽风采,展示了全县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赛场上,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表演,将舞蹈、美术、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融合到诗文诵读中,深情的演绎了《明日歌》、《弟子规》、《少年中国说》、《毛泽东诗词》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华经典诗文,生动的表现出了国学经典的内涵与精髓,抒发了对祖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赞美,赢得了台下师生和家长的阵阵掌声。千年流传的文化古韵伴随着同学们稚嫩的声音让全校的师生领略经典、感悟文化、乐享其中。
经过激烈的角逐,七年级组七(6)班、七(1)班、七(7)班;八年级组八(6)班、八(2)班、八(3)班以富有创意的编排,与众不同的诠释,分别荣获各年级组第一、二、三名。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致力于营造“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国学书法比赛”、“读书写字活动”等国学传承活动的开展,让师生们驰骋书海,豪情满怀,把阅读经典当成一种习惯,让书香飘溢校园,让孩子们在“书香校园”的大舞台上,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第三篇:经典诵读感想
读《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这个学期开始,我们每天都读《国学经典诵读》,读时,引发了我很多思索。
首先,我发现诗歌是一种韵律美,讲究对偶,讲究压韵,朗诵诗歌是陶冶性情的一种表现,在朗读经典诗文时,感到心情愉悦,增加了我们对经典的了解,锻炼了我们在朗读时的感情,并且让我们在忙碌的学习,放松了心情。每次当我们全班一起诵读经典诗文的时候,我心里面有一种空前的宁静感,整个人都很放松,感觉回到了历史的源头,听着同学们的朗读后,感觉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受。
再则,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习惯。比如《弟子规》可以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对长辈有礼貌。我从中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比如要虚心听别人的建议,判断某些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去判断;还有一些关于道德思想的诗文,可能让我们增强道德观念,这对自身的素质也是有所提高的。还让我们从中明白了学习的方法,比如:要想明白的更多就要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还有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深入了解,还需亲自去实践。
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在学习学累的时候,心情感到很烦躁,读一读诗句,可以使心情变得很开朗,大声朗读可以将自己的心声读出来,感到很轻松,而且还有老师的带领,可以增加道德修养,富有感情的朗读是一项非常有益而且很不错的活动,我希望可以一直继续下去!
第四篇: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
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
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
(一)第四小学五二班 段海鑫
在放寒假的前一天,老师叮嘱我们,下午三点看山东省少儿频道的少儿经典诵读大赛,并让我们写下这篇观后感,我很期待同学们的精彩诵读。
第二天下午两点四十分,我早早的打开电视机并准时观看山东省少儿频道播出的经典诵读大赛,来自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们,纷纷展现自己的才能,有的朗诵了优美的诗歌,有的朗诵了经典文章,真让人赏心悦目,他们的口才真是太好了,我觉得大家也应该多参加这样的节目,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更好地把口才气质变得更好。我还知道:诵读还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而且这让我们对诗词美文的记忆更深刻了,通过诵读,背诵也能增长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素质,通过积累,学习也会有很大的进步。诵读使我们有文化素养,让我们懂得更多知识。诵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诵读使诗词变得那么优美,有那么富有感情,读起来让人朗朗上口,让人陶醉。
从四面八方来的同学们表演的有声有色,各具特色,他们的表演真是引人注目呀!让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同学们表演的情景都历历在目,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的表演就在我的眼前。所以,我以后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诵读小明星,诵读中国的传统文化,熏陶中国文化,使我的气质变得更好。
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
(二)四小五 二 杨小可
'孝'是上一代和下一代融为一体,'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所谓'百行孝为先',说的,就是孝顺。
就像《劝孝歌》中的一句话一样,'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父母哺育我们长大,这种恩德,用三生来回报也不足以为重,而这一次的《经典阅读大赛》中,张晓萍姐姐演讲的《孝满天下·让爱回家》,则更能体现'孝'的含义所在。
张晓萍姐姐首先说的就是:'如果,孝是一艘舟,那我们就是摇桨者,在湖面上荡漾的波光粼粼就是父母最大的笑颜;如果,孝是一首赞歌,那我们就是歌赞者,唱出的旋律是对父母的感恩;如果,孝是一片土地,那我们就是耕耘者,捧起累累硕果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接下来,张晓萍姐姐又举了几个为孝而付出的人物,分别是黄香、茅容、陈毅、田世国。他们无一不在诠释着孝的内涵,有句话说的好'人生不要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张晓萍姐姐的话使我不禁联想到了生活实际:跟爸爸捶背,帮爸爸妈妈倒水……往日的劳动浮现在眼前,这是我想到,这些劳动在我们眼中不足以回报父母的爱,但在父母的眼中,这已经足够了!
而我们能做的孝,就是以'顺'为孝。顺就是不让父母生气,不让父母操心,把自己该做的做好,能做的做好。
>这就是我以为最基本的'孝道'.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
(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阵抑扬顿挫的声音从浙江省信息>工程学校传出。
原来,是三合中心学校的蒲涛在朗诵《沁园春·雪》。他朗诵得娓娓动听,使在场的观众精神抖擞。
蒲涛他身穿一件蓝色的长衫,披挂着一条白色的丝巾,一看就有一股儒雅风流之气。这时,我心里一阵惊叹,发现还有和自己朗诵水平旗鼓相当的人,真实千载难逢、大开眼界啊!
个人项目表演结束了,万众期盼的集体表演开始了。三合中心学校的集体项目名叫《烟雨三合人未识》,里面向我们介绍了下渚湖的美景,让我们领略了计筹山的风光,参观了杨坟的风景,品尝防风茶的清香。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美丽的烟雨三合,观众连连叫好,掌声不断。
我们三合的节目表演结束,我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就静静地欣赏起了其他精彩的节目。《我的南方和北方》让我们如痴如醉,他们还现场写毛笔字呢!而且字写得特别漂亮,真是两位书法高手啊!《少年中国说》使我们知道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干出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地位,让我们热血沸腾。《木兰辞》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让我知道了花木兰的辛苦。'不知木兰是女郎',让我对女扮男装的花木兰敬佩有加。《将进酒》里的学生朗诵铿锵有力,值得我学习。
这次经典诵读比赛观摩,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篇:经典诵读大赛策划书
2012经典诵读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2012年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典诵读大赛
二、活动背景: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每个人都不应忘记,诵读是学习重要的方法,每个人都不厌倦。为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同学们在诵读经典和诗文创作过程中了解、熟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提高个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特在本院策划举办此次经典诵读大赛。
三、活动目的:根据国家教育司最新出台的文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学校”的精神,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提高同学们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诵读中华传统的优良学风。
四、活动宗旨: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每个人都不应忘记,诵读是学习重要的方法,每个人都不厌倦。由此可让同学陶冶性情品德,熟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提高个人文化修养,还可以推进素质教育。
五、活动对象:本院09级、10级在校学生。
六、活动时间:2012年4月21日(地点待定)
七、活动流程:
(一)1、开幕式:领导人物致开幕词。
2、主持人讲话,介绍活动流程。
3、正式比赛:参赛班级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比赛。
4、诵读完毕后评委对其表现进行评分。
5、比赛结束后,统计结果,公布结果。
(二)注意事项:正式比赛时选手必须提前20分钟到场,到指定区域就坐。若演讲需要配音乐,应提前将音频材料于抽签时交于值班人员,并做好详细标明。
(三):奖项设置:设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胜奖若干。
(四)评分办法:评分办法:本次比赛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组织5名评委对每一个参赛班级进行打分,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将评委有效分相加除以有效分评委数,即为选手所得分。
(五):评分细则(100分)
1、印象分(20%)仪表端庄,衣着整洁,表情自然。
2、朗诵内容分(20%)主题鲜明,突出“传统经典”
3、朗诵技巧分(50%)感染力强,整体效果良好,节奏把握准确,能准确表现诗歌的内涵。
4、时间掌握(10%)朗诵时间为七八分钟左右,超过或不足酌情扣分。
(六)经费预算(元)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