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学习感悟

时间:2019-05-12 13:3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学习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学习感悟》。

第一篇:北师大学习感悟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北师大学习所悟

2012年7月,非常有幸参加了李沧区教体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小学副校级干部北师大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班”的学习,首先要感谢教体局的领导和学校的领导为我提供的这样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能聆听北师大的一流专家、教师的教诲,近距离地亲近专家、教授,聆听报告,领略专家的风采,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更新了教育理念,也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素养,这是我一直期盼的。

通过一个周的学习,让我感触不少,收获颇多。专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所思、所悟确有独到之处,在分享其成功经验的同时我自觉不自觉得就会进行自我反思和对比,结合工作的实际,辩证的去思考、学习和借鉴,相信经过此行的理论学习回校后联系工作实际,一定会提升的自己的管理、执教水平。学习的意犹未尽中,可以说我是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的,而这就像潺潺的“源源活水”,充实自己的心灵,也必将指引我不断的汲取、反思、实践和提高,现在让我怀揣着感恩回顾这段幸福的成长之旅,现将学习归来几点所思、所悟汇报如下。

一、心存向往,学入身心

作为研究教育的高等学府,北京师范大学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圣地。而能聆听北师大的专家学者的讲学是我特别期盼的,几天里我确实品赏了几道精神大餐。

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学习,有幸聆听了9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报告,在北师大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之所以受到我们这批学员的欢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这些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这些老师讲起课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专业知识特别精深,他们或精辟独到、或睿智深邃,让学习的我更加如饥似渴,在认真的聆听中心灵得到滋润,视野不断开阔,自我发展的意识更是不断的增强。我在赞叹专家们“洞察力之敏锐、逻辑之严密、积淀之深厚”之余,更觉得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不仅在理论的道路上走得很远,而且与现实教育行为联系紧密、分析深刻。每位教授不仅仅是无私的分享了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结合实际与老师们共通,切实有效的提高了本次培训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我在敬仰与折服中认真学习、用心反思,相信,这也是我此行学习收获大的基本。

二、不断学习,联系实际中反思、成长

由于本次学习,我是带着问题前往,对于专家的讲课提前有所预设,结合自己学校的发展和参与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团队打造的过程中有所思,本次学习我就着重就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部分收获。

在听了廖文胜校长的《学校团队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后,结合在参与东川路小学“绿蕴东川”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我也进行了思考,文化引领是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必经之路。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学校文化是学校建设的一个基础要素,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教育者、管理者,我总在问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聆听了廖校长的分享。办学有方、精明能干的廖校长沉稳务实、阅历丰富,他从一线教师踏踏实实干起,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凭着对教育教学的细致研究,凭着永无止境的学习,以自己优秀的才干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的,透过他们,我看到了一位优秀教师、出色教育领导者对学校教育的那份执着,我感受到,他对自己职业深深的热爱,只有对教育怀有强烈职业追求的人,才会缔造出不平凡的教育事业。

廖校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体验课:要在追求怎样的教育,创建怎样的学校,现在结合东川路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和专家教授们的观点,浅谈一下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学校文化,引领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文化的体现。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让学校成为富有文化气息的场所,真正做到“以德化人、以情感人、以体健人”。努力建设学校的校园文化,形成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宽容、诚信、明礼、健康的文化氛围,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不懈追求。要让正确的、先进的文化感染师生,引领师生。

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和特色的温床,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首先要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出学校的教育理念,最主要的是提炼出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很庆幸我们学校在管理层的带领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参与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学校文化,这些鲜明的学校文化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凝聚和激励全校师生积极进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无不在激励师生追求生命、个性、和谐的全发面发展,这一宗旨也体现在东川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

(二)以人为本,引领学校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注重学校的德育建设,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追求,把习惯养成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看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德,廖校长说:“我们要把道德、真诚、善良和美好习惯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我们的教育,以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教育激活学生的潜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终身全面发展,最后开花结果。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终生受益,而且裨益于社会。我校将学生要养成的良好习惯细致化,设计并开展实施“好习惯月月行”活动,从文明礼仪到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细微入手,使学生形成的文明习惯

“以德育人”“和谐课堂”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每一个教育现象,积极探索出适应学生心理年龄和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德育新路子。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回归教育的本质,让我们的教育行为朝着更加贴近学生发展的方向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文化环境的熏陶中,在“生命、个性、和谐”的教育中健康成长,让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精细化管理,引领学校有序稳定发展

学校精细化管理首先落实在规范化管理,它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它要求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我校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从始至终贯穿的是对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贯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PDCA”管理模式经营一切管理细节,“过程好结果一定好”、“人是对的,背后的世界就一定是对的”等教育思想已渗透在教师的一言一行和每节课中,更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

在科学细致的管理下,领导沉心办教育,老师潜心忙教学,学生们静心把书念,学校各项活动有序完成,顺利实现办学目标,促进学校管理绩效的提高,保证学校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

(四)打造优秀团队,集团队合力,提高管理执行力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建设具有创造精神和研究能力的高效教师团队是创建和谐学校文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学校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廖校长的讲座中我震撼于他阐述团队的智慧与创造力的巨大能量,也深深的意识到了每个人的潜能也必将在团队合作中、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一次次得到释放。

东川路小学的团队建设也在经历这样一个创建中不断的提高管理的实效的过程,首先便是创设一个目标,一个大家共同研定并不断位置努力的目标。目标是一面旗帜、一盏明灯,它可以带领大家朝着共同的方向去努力、去拼搏,直至达到预期的结果。而目标的制定必须要让团队成员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形成符合团队发展要求的正确的目标。

当然,任何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那必将是一盘散沙。在每个团队中,首领是精神、是灵魂,是整个团队的关键和希望,起着总揽全局的决定性作用。

总而言之,团队是教师职业成长、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也是创建文明和谐园的保障支柱。几年来,我校注重建设教师团队,创设“学科首席教师”团队,“小荷初长成”的年轻教师团队„„各团队的教师目标明确、各负其责,在不断的丰实的活动中提高师德修养专业素养,依靠共同的目标,人文化的管理,有效的沟通,我校教师团队建设工作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不断读书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短短五天的培训学习,十几位专家学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切地认识到了与他们的差距,意识到加强自身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廖校长提到要“读好书”,“交高人”,从书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他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一个人的素养,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才能真正用心去工作。远离性格偏激的人,真正把善良、真诚种在学生的心里。廖文胜校长还特别强调“一个人假如没有书的滋养,不会走太远”,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一个人的影响,对一个学校的影响乃至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反观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多读书学习,多练笔反思,激活自己的智慧,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从学生生活中去发现、认识,激活他们的智慧,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专家们的理论与实践的引导都让我在不断的思考自己的工作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也许我们距离专家们提及的要求相差甚远,但反思和践行一定会让我们缩短差距,让本次学习的精髓惠及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而这,便像丝丝活水,润及心灵且孜孜不断。

北师大学习之旅虽然非常的短暂,但对我的影响却是永久的,不仅收获多,而且启发大,感受深。深感自己水平不足,对中外教育认识的肤浅和孤陋,加强学习,充实自我势在必行,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我真正在“知”的基础上,达到“行”的效果。

在这里我要再一次感谢提供给我本次培训学习机会的区教体局、进修学校和学校的领导,这次培训的经历将会成为我成长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后,我将反复地思索本次的培训,将培训所学运用到工作之中,不仅要善于汲取,更要智慧践行,实现自己从“他主型”到“自主型”,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型教师”的转变,为提高本校各方面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李沧区教育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学习习近平北师大讲话感悟

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有感

国庆前夕,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总书记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总书记引用邓小平同志的话:“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阐述了: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感觉到无尚光荣,更感到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使命是多么的艰巨。以下我将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讲话中“师德精神”的领会:

一、要敬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去更多地去思考怎样把课上得更好,怎样才能让学生更热爱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因为热爱教育,所以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自我。因为热爱教育,所以会积极地去探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专业技能。因为热爱教育,所以才会热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

二、要有高尚的情操。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其实应该将“身正为人范”放在“学高为人师”的前面。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带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新教师,过去在大学里的穿着打扮、外形设计(特别是发型)和说话的语气都必须做必要的改变,以符合教师的身份特点。

三、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必备的功底。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四、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包括精神的卓越,也包括追求崇高境界的卓越,追求工作的崇高目标。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不但要追求“深入浅出”的教育境界,还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自信、自强和活力,不断挑战自我,具有思维敏捷、宁静致远、严谨踏实、睿智深邃、激情澎湃、风趣幽默等魅力。据说梁启超先生在给清华学生讲课时,讲到紧要处便不觉成为表演者,手舞足蹈,情不自禁。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并非易事,而做一名令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更是难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我的追求,我的理想,我的信念。在我漫漫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一步一个脚印地踏着敬业、爱生、乐教、善教这四块基石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奔波在这条神圣的道路上。

第三篇: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感悟

听王建宗老师《语文教师的理性修炼与实践智慧》讲座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王建宗老师从语文教师的上、中、下三个层次讲起,主要阐述了他概括出来的语文教学五条原则:给概念插上直观的翅膀;给原理找到生活的类比;给结构绘出思维的图示;给情感寻觅审美的认同;给意志引向至善的目的。

这是王建宗老师认为的教学根本原则,而教学就在此原则上下狠工夫。王建宗老师分析了语文教学中为技术所绑架的现象,指出语文“是什么”和”教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即:语文是艺术性语言,教学中重在解决”顺”和“美”的问题,“顺”就是文法,就是流畅性;“美”就是文学,就是形象感,这两者合起来就是——语感。

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概括直观、原理类比、结构图示、我情共情、意志向善、个性共性的教学智慧。

王建宗指出传统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隐性问题,即:传不明之道,自己不懂的也要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王老师主张“把生活主题化,生活就会语文化”,他列出了综合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共32个主题,在语文教学或者生活中把这些主题融入其中,学生会逐渐认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王老师还讲了作文教学的一般方法“加(找素材)、减(选素材)、乘(展联想)、除(多修改)”,讲了语文教学的一些误区等。这些内容都启发或警示了我,感觉获益菲浅。

最近王老师分享了他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一动一静一书生》、《教师上好课的学问系列谈》等。听连中国老师《生命中的课堂》讲座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连老师认为“追求教学就是追求一种活法”,这个命题是怎么得出的呢?

首先连老师直指当前教育界“风”太多,学校、教师追风太盛,但他自己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有生命价值的语文教学之路。

连老师说,路遥的生命在他百万字的著作当中,而我们的生命在哪里?如果每节课堂是教师作品,如果教师将自己生命贯注于自己教学课堂上和生活中,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生命价值所在。不是课堂给予了教师生命,而且教师赋予了课堂生命,就像战土赋予了战马灵魂一样。

技术当然也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磨课,不是教师的需要,而是某些人的需要,技术可以越磨越精,灵气却会越磨越少。

教师不要把自己作为别人的传声筒,把别人的东西拼凑起来讲给学生。这种教学过程与教师本人无关,自己也一定不尽兴不快乐;教师要把自己的生命参与到学生、作者的生命共建中,才会体会到尽兴和快乐。这就是一种活法。

当教师的心与所说的话距离远时,课堂越干枯,人越烦躁;当教师的心与所说的话距离近时,课堂越高明,人越快乐。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生命参与到课堂,与学生共建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命样式时,才是好的课堂,才会影响学生一生。

连老师讲自己带学生赴台湾文化游学,启发学生感受旅途中的所见闻。他举例,当看到阿里山一池水中,一株树穿水而出,直指苍天时,连没读过书的人都发出:好顽强的生命啊!这就是最原生态的,最直接的对生命的感悟。

在讲到秋瑾,他放了视频:秋瑾带枷去刑场步过冷漠,狐疑,充满隔膜的人群,她抬头,她坚定,挺胸赴死。连老师讲,我们即便隔膜,也要尊 重这些为理想而付出勇气甚至生命的人,他们甚至不知名,我们既不要嘲笑、不要冷漠,也只要发声,只要有尊重就可以„„

讲到此时,我看到连老师在用手指掩饰自己眼镜下的泪,不能自已,我突然一种莫名悲寂袭身而来。

想到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终极的怜悯、关怀与尊重,不禁喟然!连老师的讲座打动了人家的心,这种对语文课堂的高度人性的理解也让人折服。

他进一步指出:所谓“师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过”,而是一起“体验过”、“怀恋过”、“动情过”、“活过„„”真正的师生是阔别多年之后,讲了很少很少的话,实际上已经穿心透肺般讲了很多很多话的两个人。

所以语文教学,最终给学生留下的,一定是教师真实的生命存在与自身的价值,那些说教的、片面的、虚假的东西所有学生都能听出来,而且与人之心无效。

此外,连老师还谈了几个有趣问题。关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逐渐认识父母的过程,父母的语言、行为、品质,都是孩子的认知对象。因为坚韧的意志不是学历和知识能带给你的;纯洁的内心不是学历和知识能带给你的;苦难中依然保持笑容感染家人的能力也不是学历和知识能带给你的,即使这个孩子成为硕士,博士,没文化的父母还是可以做孩子一生的老师。

关于炼字

每个动词都包含着作者对自然界或人之间的一种独特关系的理解。他举了“早有蜻蜓立上头”,其中“立”字,反映蜻蜓与荷尖的关系,妙不可言,多少后人欲超越,查遍文典而不得。这样的字,作者赋予了其灵性,可谓一字一倾吐;一字一传神;一字一辗转„„

最后,连老师介绍了他的两本书,一为《唤醒生命》,侧重于生活,契合这次讲座;一为《语文课》,侧重于语文教学。

听师大二附中李煜晖老师讲座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李老师目视年轻潇洒、血气方刚,语言幽默风趣、暗藏机锋,抑制不住的是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狂热崇拜。

我印象很深刻的内容是他对学生进行的大规模大数量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高中三年完成一千八百万字的阅读量,这远超一般学校的学生乃至成人。他计算了他的学生如能在高中后保持这样的阅读量,一生阅读将会达到三点六亿——仅次于钱钟书十亿以上。而要达成这一点只需要保持每天半小时(约六千字)阅读时间。

我不知这样的简单计算面对复杂的生活有没有实际意义,但他坚持做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努力值得学习和尊重。

李老师反思了西方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各种教育理念的“风”让基层教师无所适从。他希望大家重新珍视传统教育的优秀理念,而不要一味媚外。为矫枉过正,他甚至讲了一些过激的话,比如对杜威实用主义的批评,我也能理解其心情。

李老师认为持传统教育理念的教师要重拾自信力。他对比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辉煌与近代短短百年的波折,认为这百年波折相对于五千年历史不过是大船在航行中偶然偏移了方向但很快又规正了,没什么大不了,应该拉长时间跨度,从更高处来发现民族自信力的源泉。我对他仅从时间这一维度来对比有保留意见(忽略了各民族对人类整体文明的实质贡献的大小比较),不过他这份对民族文化殷殷之心可鉴。

李老师指出,现在的课堂一般由教师预设问题学生解答问题,这种模式不可取。整个课堂中最有价值的环节“提出问题”由教师包办了,而最没价值的环节“完成答案”反而成了学生主要工作。他反思,教育最大价值在于质疑求“道”(认识论),而不是解答之“术”(方法论)。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可想想成绩的重压,感觉说之易,行之艰!李老师认为教师要起到资源库的作用,在学生学习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点拨。他引用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以为佐证。讲座中他大量引用古籍,信手拈来,深厚功底,令人折服。

其间,李老师批评了教育界的保护主义,说北师大二附中、北京四中拥有全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却不愿拿出来给全国分享,令人难过!情绪激愤处着实可爱。

最后,热爱传统文化文学的李老师还推荐了一篇明儒王阳明的《训蒙大意示教读》,鼓励大家认真读。我且读读去。

听楚江亭老师《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讲座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10月25日上午,听了楚江亭教授的《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报告。楚教授的报告,理论层次高,却并不令人感到乏味。一路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妙趣横生,时时使得听众或开怀大笑。

楚教授从一周的青少年犯罪谈起,2008年11月14——18日一周之内,在新闻网站不完全检索得到的新闻中,青少年犯罪报导竟然多达12条!单从标题上看,已经是让人触目惊心!为什么会这样?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犯罪青少年父母以第10阶层居多,约占47%左右,第7、8、9阶层约占25%左右。

这就是说,我们的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英国伯恩斯坦、曼海姆教授认为:家庭文化决定着一个儿童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决定着该儿童的语言,由此影响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成绩。

于是,我就在想,是不是真的是这样?我们自己的家庭要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文化编码?我们的学校,要怎样给孩子传递文化编码?

看来,我们做家长的,真的是责任重大啊!言传、身教!以及我们所有的为人处世的方法,都在不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啊!我们的学校,要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应该是从家长工作做起啊!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单薄,可是,做,总比不做好啊!所以,我们的家长学校,一定要做好,一定要让家长受启发,进而配合学校做工作,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形成合力,而不至于让孩子在老师与家长中间无所适从啊!

细细想来,我们任重道远啊!

由此得出:要让孩子经常交流,交流精制文化编码。如果学生不好改变,就要办家长学校,改变他们的文化编码,变粗制为精制。

聆听楚教授的讲课非常有趣,真是一种享受,同时也让我感觉到楚教授的横溢才气和非凡气质。

听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员吴东讲座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吴老师戴一黑框眼镜,儒雅风趣,说话简短顿挫,自逗自捧,有点听相声的感觉。整堂讲座感觉听得很舒服。

他从一调查问卷讲起,调查教师看待作文教学不理想的原因。结果绝大部分教师将原因归结在学生或外在因素上,少有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由此得出:问题根因在教师身上。

吴老师认为作文教学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在过程而非结果。让学生把作文过程形成文字,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对写作更有深刻认识,而互相评析作文,则更提高学生鉴赏力,要交流过程不交流结果。

他认为,学生没有丰富的作文实践活动,就不会有作文能力提升。即关注作文过程,千万不要剥夺学生作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他认为,要让学生展示写作的过程,讨论写作的过程,而教师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主要是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

吴老师举了美国作文教学过程的例子:脑力激荡、收集素材、拟定中心、展示交流、小组修改、拟定大纲、重拟中心、评价大纲、修改大纲、教师 评分、再修大纲、形成初稿、互评初稿、再修二稿、教师建议、再修三稿、打印成书、展示成果。此复杂过程中对中心、大纲、稿件、多次评价修改中,学生获得了实践、成长、满足。

吴老师认为学生既要有规范的作文训练,也要有大量的生活随笔。作文训练解决写作中“怎么写”的问题,生活随笔积累写作中“写什么”的问题。

当然,要让学生获得语文创造力,首先尊重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吴老师最后一句话颇值得玩味:语文的形式和内容如同一张纸的两面,你不可能撕开一面而不伤及另一面。

参加宣武门外国语实验学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感想

阳泉曲初中

马文军

这次活动分别由我市九中教师李改花和宣外实验学校名师刘爽各讲一课《沁园春·雪》。两课对比各有千秋。

前课侧重于诗词结构的分析、字词的品味、感情的领悟,后一课侧重于朗读的指导、景情的分析、主旨的领悟。从本课诗词之文体特征讲,后一课抓住了朗读这一核心,更胜一筹。

刘爽老师的课结构上浑然一体,导入和小结均以毛主席诗词书法展示,首尾呼应,以书感人,印象深刻。

这节课尤其抓住了本文诗歌特点,从听录音、再听录音、自由朗读、个别朗读、课尾齐读这些朗读方法入手,在不断深入的朗读中,引导学生断句、正音、理解内容、感受情感、分析难点,这些方法真正尊重了诗歌的特点,读中悟、读中学。

这节课针对诗词上下阙分别设计了两个共计四个问题,主问题的设计真正抓住了教学目标的重点,使学生高效掌握了诗歌内容和主题。将这首诗与其它诗对比,互文见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旨,方法纯熟。

这节课引发了我对教材处理的深刻思考,在下一歩施教中,我一定不 拘于教材限制,而将语文知识抽离课本,灵活处理教材,变讲教材为用教材。

在与宣外老师的研讨中,几位老师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关于教材的使用

语文课本只是语文知识讲授的一个工具,其核心是语文知识而不是教材,所以为讲教材而讲教材不可取,要将知识点抽离课本,变讲教材为用教材,灵活裁剪教材。

关于应试训练

“品味语言”只是一个考查点,不是目的。手段不能变成目的。“我查遍了资料也找不到对品味语言的准确解释,它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我们知道有品味语言的几种方法,让学生用这些方法去做并能有所收获,就可以了。”

关于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找学生的成长点。每个学生成长经历都不同,生活阅历与感悟也不同,个性特长亦不同。启发学生寻找自己的故事作为材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形成风格来写作。让学生用自己的内容去套题目,而不是被题目套住。

关于语言表达套式

语言表达的套式最初可能有助于学生入门,最终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用这种方法去应试有害无益,即便学生写对了套式,没有内容也得不了分。

以上是我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感悟。

第四篇:北师大之行——感悟收获

北师大之行——感悟收获

刘传会

10月22日,我很荣幸地再次登上了驶往北京的列车,开始了观摩并深度参与第二届中国创新教育博览会。通过此次学习,我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个人真是一次很好磨练,我对教学的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一场场不同风格名师的精彩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地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是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外出学习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10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学习,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的差距在哪里?

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更懂得了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谈不上成为教育专家。我们当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地记录下来,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都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

这次教博会之行,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这次的学习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016年上午9点30分,第二届教博会主持人登场,他就是中央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吴迎波,也是北师大的校友。他去年就主持了教博会,今年已经是教博会的老朋友了。

教博会是教育创新与交流合作的良好平台,它对于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教育内涵发展方式变革、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教博会作为教育创新的公益平台,得到了企业的支持,钟南山创新公益基金会决定,成立北京钟南山创新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孵化公益基金。麦盛资本集团宣布将设立2亿元教育创新创投基金。本届教博会主题:聚焦核心素养,全力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方面积极增加教育领域的有效供给,展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优质教育创新成果。另一方面避免围绕知识点、解题术、背题型、提分数的“落后产能”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菏泽开发区佃户屯中学二十余位老师应邀参加。这是佃户屯中学第二次出席教博会,校长李明强等三位老师在京师会堂主旨演讲,展示了合学教育引领下的教学新成果

本届教博会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呼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国内教育改革潮流和动向,以“聚焦核心素养,全力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集中展示一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特别是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优质教育创新成果。

特别是在京师大区的通道上,不少观众在中心显示屏处驻足。这里,摆放着北师大梁威教授及其团队编写的成果、专著,是多年弱势群体教育研究、分册评价研究、校本教研新路径研究的成果,均吸引了众多教研员、教师的目光,她们静静地驻足,认真翻看,继而与工作人员咨询,不少都留下了联系方式,表示希望购书。期间有一位长期被区内数学成绩不高问题困扰的中学教研员,与团队的成员进行了足足一个小时的对话,并留下联系方式,希望得到梁威教授的后期指导。

我校在本届教博会上,作为嘉宾方在分论坛上把我校的合学教育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在会场进行展示,我们的老师也和全国教育届的精英进行了深度的沟通和交流,得到了与会专家的指导,在本次学习交流之后,我们会把在本届教博会上看到的新成果、新发展、新动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规范、探索、实践。

通过这次参加这次教博会,我在教育创新领域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于今后的艺术教育,我要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研水平。

第五篇: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碾子山区第三小学

白 兴 宝

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12月15日至12月25日齐齐哈尔教育局、教育学院组织全市近百名小学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习。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参加这次培训我非常荣幸,也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同时也圆了我“上大学”这一梦想。

此次培训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北师大教授讲座,二是特级教师示范课及培训,三是深入北京各小学跟岗、听课。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教授们的讲座。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不断学习的态度使我肃然起敬。

伍新春教授在讲座《谈“学”论“教”》中提出这样的观念:追根溯源话学习,熔古铸今做教育。从中我懂得了作为教师就要研究学生所思所想,了解谁在学,了解个体差异,家庭差异及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和学习场所。要接纳孩子,欣赏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回想在自己的教学中以及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确实做的不是很好。经常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可这已经超出了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丧失的学习兴趣。是这次培训提醒了,使我明确了方向。要懂得尊重每一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优点,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全力帮助他,不要再留遗憾。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倡导创建高效课堂,各个地方也研究出了很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也一直在学习、探索,可还是不知道哪种模式高效,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式。钱志亮教授的《高效课堂哪来》讲座

及时而强有力的出现了。他的方法有实践经验更有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首先让我对“什么是有效课堂”有了是明确的认识。钱志亮教授讲:是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参与教学,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叫有效教学。是教学内容与掌握人数的博弈。应强调效率,注重内容,兼顾公平。有了这些理论支撑我想每个学校或是每个教师都会有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盲目追求,或是推出模式而不适用。在如何做好有效教学上钱教授也给予了指导,他指出:有效教学课堂的适切性;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有效教学组织的有序性;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教学方法的恰当性;教学氛围的贴切性。这些理论是给正在研究有效教学的老师极大的帮助。作为一线的老师才能安下心来研究教学,让课堂高效。

赵希斌教授的讲座《高校与有趣的教学》中提出:引、问、比、动、趣五字教学法。既:引生入胜;好问题驱动教学;打比方,作比较;心动,身动;兴趣,乐趣,情趣。这些细节能让我在备课时准备的更加科学,更加详细;能让我在上课时不在板着脸,而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本次培训中,五位特级教师介绍了先进经验,其中四位做了示范课。他们的讲座开阔了我的眼界,同时也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艰辛,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徐长清老师的幽默洒脱,柏继明老师的缜密思维,还是吉春亚、刘燕君老师的温柔慈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幽默感;优秀教师必须善于调动;优秀教师必须懂得适时表扬;优秀教师必须善于举例;

最重要的是优秀教师必须胸有成竹。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好这几点,让孩子们得到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

在深入学校跟岗、听课的这几天中,我们也体验了北京同行的工作和生活,感知到了他们的快乐,也体验到了他们的辛苦。在相处的几天里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有的跟实践校里的老师共同吃、住;有的早出晚归,感受北京的特色拥堵,和快节奏的生活。无论是那种生活,我们都应该懂得珍惜,并努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本次学习我发现无论是师大的教授还是这些特级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热爱教学。也许只有热爱才能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割舍的那部分。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也许永远无法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但我会在我的这条路上继续前进,让这条路更宽、更长、更光明。

白 兴 宝

2015-12-31

下载北师大学习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学习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西乡凤岗小学 张丽娟 3月10日,感谢西乡街道办和北京师范大学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西乡街道小学语文老师赴北师大研修班的培训......

    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晋城市城区“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的培训。聆听了鲍传友、赵希斌、成刚等专家、教授的讲座,感到受益匪浅。做一名专业教师的最......

    北师大学习总结

    北师大学习总结 流涧小学:马红生 2013年11月17日至23日,我们小店区中小学基地校校长有幸在教育局局长李宝贵,科长王宏娟,进修校刘秀娥科长的带领下,一行四十八人,在北师大进行了......

    北师大学习考察报告

    北师大学习考察报告 四川省宜宾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黄利平感谢组织,特别是市教育局对我的关心、关怀。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全国第六期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培训。走进向往......

    学习感悟

    “一切是一,一是一切”一个企业只要掌握核心,企业就会发展壮大,企业不能够持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老板没有掌握到客观规律。张总,你这边未来3-5年,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要达成这个......

    学习感悟

    学习感悟 今天学习了王国钟老师关于企业管理和自我养成的讲座《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感触颇深,五要五不要的准则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他存在的意义,结合酒班及近期参与的其他工......

    学习感悟

    学习感悟 尊敬的团委: 在近期开展的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可爱的中国》......

    学习感悟

    今天上午昏昏沉沉,那个老师讲的差劲极了。下午一进讲堂,我就开始睡觉,迷迷糊糊不知道睡了多长时间,抬起头,幻灯片大片大片的文字,这在报告中不常见,以往多的是花里胡哨的图片,视频,声......